• 22.81 KB
  • 2021-05-08 发布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与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与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四班的周家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节日—重阳节》。金风送爽,桂花飘香,在这个香飘四溢又带着丰收气息的季节里,迎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节呢?翻开历史的长卷,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古老的《易经》一书,曾把“九”定为阳数,把“六”定为阴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古人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因此得名。‎ 重阳节又名敬老节,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长辈,也不要忘记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可见尊老、爱老、助老在古代就有了深远的影响。既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应该仅仅在重阳节这一天被记起,它应落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之中,微小的细节之中。比如: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洗脚,帮隔壁家的奶奶拎菜上楼等等。我们要尽量伸出自己善良的双手,尽量帮助每一位老人。我国的老龄化日渐严重,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给予我们关怀和照拂的角色,转换成需要我们关心和照料的人。‎ 你们听过一首歌吗?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啊。时间都去哪了,看看爷爷奶奶满脸的皱纹,爸爸妈妈花白的头发,他们不都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消耗到我们身上了吗?还有哪些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老人们,也把一生奉献给了社会。他们在慢慢变老,我们在渐渐长大。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老人。所以现在我们应发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昨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挥洒汗水,今天,我们要为他们劳累的身心擦汗送暖。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秋高气爽,人寿花香的季节里,我祝愿天下所有老人都幸福安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想借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和大家分享我对三个词汇的认识和思考:一个是重阳节、一个是《新老年法》、一个是教育。‎ 重提重阳节这个词,是因为昨天重阳节刚过。农历九月九,传统重阳节,。据传,中国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是吉利的日子。民间在该日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成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之风的重要节日。同志们,老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人,我们要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明,深化德育教育。我校政教处、团委已经做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尝试。‎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的九九重阳节,恰逢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之所以是法定的,因为《新老年法》在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所以今天我重提《新老年法》这个词。是相对于《老年法》而言的,它增加了三章;对原法修改了38条,新增了38条。总体上看,修改幅度大,新增内容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修订案修改内容最多的法律之一,使《老年法》得以脱胎换骨,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对老年人要有精神慰藉引人关注。它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经常回去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说要常回家看看。孝顺父母、敬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现在看来,更赋予了文明新风以法律依据。‎ 最后,来谈教育这个词。我们对这个词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校长。在每一名新老师来学校时,他都会给新老师一封信,里面写着: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是啊,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人,培养有良知的人、有人性的人。所以,教育关注的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灌输与接收,更重要的是摆脱浮躁和功利,关注人的健康成长和关注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而我们的教育似乎做得有点毛糙、有点功利。‎ 我们设立节日,为了传承文明;我们制定法律,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但是如果没有了恰当的教育,这些都是徒劳和摆设。因此,老师们,我们是不是在举办轰轰烈烈的活动之时,在进行一轮又一轮月考之时,多留给学生点时间供他们思考、领悟和沉淀呢?同学们,是不是更要关注知识之外学会了什么呢?是不是更应该深入实际生活、联系社会现实、思考人生哲学、关照内心自我呢?而不是在单纯接受知识的同时却关上了自己的心门。/zl 亲爱的朋友们,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愿老人安享晚年;愿父母健康平安;愿老师们青春永驻,事业有成;愿同学们用拼搏激荡青春,用青春写就无悔。谢谢大家!‎ ‎(篇三)‎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伴着金秋的凉风,丹桂的芬芳,我们刚刚欢度过伟大祖国的68周年光辉华诞,再过几天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这是个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节日,是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是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手心向上去索取,却忽略了雨天为他们撑上一把伞,劳动后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睡觉前为他们揉揉肩……‎ 重阳这天,就让我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度一个温馨的重阳之夜吧!让我们轻轻抚摸无情岁月留在父辈脸上的印记,轻轻吟唱一首舒心的歌曲,驱赶他们一天的奔波带来的疲乏。‎ 就让我们和更多的老人共度重阳节吧!乘车时,主动起身将座位让给老人;排队时,主动让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过马路时,主动上前搀扶一把身边的老人……这简单的起身、简单的谦让、简单的搀扶,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岁月的尊重,对崇高品质的尊重。‎ 夕阳最美,因为那是一种告别,一种对一天辛勤耕作的告别,更是一种期待,一种蓄势待发对下个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阳的逝去才托起了明天的朝阳。老人便是这轮美丽的夕阳,世间最美不过的是这片夕阳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队员们,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为我们撑起的这片蓝天,让我们为争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少年而努力,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 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共3篇)‎ ‎(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前天是我国的重阳节,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重阳敬老,话说美德》。‎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年节。在唐诗宋词中,有许多的有关重阳节的诗词佳作。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王维在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心老人,‎ ‎ 多为他们着想。在此,我向大家发起倡议:在家里,对待老人要有礼貌,多陪陪老人,多跟老人说说话,散散步,给老人盛饭、夹菜、倒茶,让老人在晚年不会感到孤独。在外,我们要学会礼让老人,看到老人迎面而来,我们要让出路让他们先走,给老人们最大的方便。让我们大家从今天做起,从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做,说一句敬老话,读一本敬老书,做一件敬老事。‎ 同学们,虽然重阳节一年只有一天,但是尊老、敬老不仅仅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更应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的美德;是社会的责任。让我们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感谢他们为我们撑起的这片蓝天,让我们为争做一个知礼明礼的好孩子而努力,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班的xx,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天高气爽,人寿 花香,彩云追月,桂花飘香。我们又迎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时大家都会不由得想起唐代诗 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经》中吧“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 意。 1989年,我国又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给重阳节赋予了新的意义,**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 ‎ 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我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不步入老年社 会,关爱老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尊敬老人的学校是进步的学 校,尊敬老人的学生才是文明学生,尊老爱幼我们责无旁贷,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想给自己的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一份什么样的祝福呢?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倒一杯热水 水,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他们都会倍感欣慰。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有事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祝福所有的老人重阳节 快乐,祝福我们所有可爱的前辈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篇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唯写的,你知道诗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吗?‎ 不错的,这里的佳节指的正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唐朝时成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是最大最尊贵的,含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饮菊酒,放风筝。‎ ‎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漫漫中华五千载,悠悠历史数千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知道重阳节后的另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个节日吗?‎ 恭喜你,答对了。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朝,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因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也因此,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肆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有很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着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而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节日俨然是日历表上生硬的数字。在重阳佳节,许多人“身在异乡”忙于工作、学习,甚至忘了在这一天对家中老人的问候,忘了“倍思亲”,忽略了要去敬老爱老。中秋节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也变成了只是放假休息的机会,或是成为热爱文学之人附庸风雅的话题。佳节的来历,前人赋予的神奇色彩再不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 审视节日的背后,中秋佳节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不仅给漂泊的人们提供了团聚的契机和理由,更映照着大家对佳节所深蕴的文化价值的认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抬头看着皎洁无暇的圆月,深切思念远在他乡亲人,低头浮现着绵绵回忆,叙着叙天长地久的的情谊,微笑诉说着美好的往事,缓缓的捧起小块月饼,细细品尝,慢慢回味。中秋不是孤寂的狂欢,也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 节日不仅仅意味着假日,只有激活共同记忆、引起精神共鸣,过节才更有韵味、更值得铭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不是重阳节、老人节一天的事,而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应该做的事。多帮助那些生活不便,有困难的老人,给老人们多一些心理慰藉,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心意。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问候;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个座位;帮老人提行李;平时放假有时间帮帮左邻右里的老人打扫打扫房屋。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以实际行动将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曾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并要求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纵观中华传统节日,春节之和谐美好、清明节之感恩追思、端午节之爱国忧民、重阳之孝老爱亲、中秋节之和合家团圆...这些凝聚着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无不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契合、相得益彰。‎ 传统节日镌刻文化基因,融入百姓生活。弘扬传统文化绝不是某个节日的事,应该穿梭于历史长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牢记中华情,传承中国魂。让我们重拾曾经的传统,让平淡的生活开出诗意的花朵,让平凡的日子一样飘香!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精神引领,那么,就让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与情怀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照亮我们的生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