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 KB
  • 2021-05-08 发布

党课讲稿:弘扬节俭美德 杜绝粮食浪费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党课讲稿:弘扬节俭美德 杜绝粮食浪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怀危机意识 保“大国粮仓”‎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时刻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对粮食安全这一问题始终怀有危机意识。‎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今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表示,从国内情况看,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解决老百姓的口粮是天大的事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从国际情况看,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是极端重要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应该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我们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考验,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要始终怀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助理研究员马峰对记者说,粮食丰收的取得,一是源于我们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红利,这为中国人民支撑起了中国粮仓;二是依靠我们勤劳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农民辛勤劳作,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如何贯 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他认为,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进一步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加大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要突出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筑长效机制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面对疫情考验,我国及时采取了全面、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挑 战为我们抓好粮食生产、树立爱粮节粮观念再次敲响了警钟。面对社会中存在的在餐桌上铺张奢侈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我们应当从源头上着手,建立起不敢、不能、不想浪费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节俭用餐激励机制、建立铺张浪费惩戒机制、建立节俭消费监督机制等,以刚性的制度约束狠刹浪费之风,把公款浪费、‘剩宴’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彻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敬斌对记者说。‎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童志锋谈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任何时候强调都不过时,在遏制餐饮浪费的问题上,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法律的作用,加强立法、强化监督,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将餐饮浪费纳入法治轨道。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充分发挥立法在遏制餐饮浪费上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应当就餐饮浪费行为制定专门的法律,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为禁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执法和监督提供充分的规范依据。二是针对餐饮浪费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餐饮浪费行为,不能仅通过引导工作加以改善,还要设置一定的处罚措施。对于较为严重的餐饮浪费行为,可以根据情况分别设置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三是要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法律规制,如禁止设置最低消费、建立节俭消费提示制度等,营造良好 的餐饮消费环境。四是要加强餐饮行业规范的建设,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餐饮管理上的作用,制定相应的餐饮企业管理、餐饮制作、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标准,在餐饮行业推行科学、节约的消费模式。‎ ‎“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有制止浪费,厉行节约方面的内容。”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红表示,我国《宪法》第14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国《民法典》中也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表述,这是所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包括餐饮消费的行为准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以立法进行刚性约束,对严重的浪费行为施以法律制裁。‎ 兴节约之风 将传统美德宣传好落实细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 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光盘行动’作为小餐桌上的大文明,是对尊重劳动、珍惜粮食这一良好社会风尚的自觉践行,也是对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延续。”郑敬斌表示,当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发放海报、媒体舆论等方式加强对杜绝浪费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树立节约意识,进而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做到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 马峰谈到,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节约、人人负责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以良好的行为氛围、舆论氛围纠正人们大手大脚的习惯,让新美德替代旧习惯。另一方面,将人们的行为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做到以上率下,在各级巡视巡察中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监督重要内容,以好的党风带动好的政风,进而带动形成好的民风。其次,要加大对餐饮行业的规范力度,提倡小分量、小餐食。再次,对铺张浪费 的行为,要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重在建立诚信机制,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发挥全面的治理能力。‎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面对“舌尖上的浪费”,他以“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表达了痛心之情,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了粒粒粮食来之不易,并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居安思危,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厉行节约既是个人修身齐家所必须,也是干事创业、兴国兴邦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以身作则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大力整治奢靡浪费之风,然而餐饮浪费现象仍屡禁不止,时不时就会“死灰复燃”,网络上主播以量大惊人的“畸形吃播”为噱头博出位,生活中人们用铺张浪费的“豪华剩宴”撑场面比阔绰……“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 ‎  规矩其道,端稳“节约碗”。针对餐饮浪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开出标本兼治“粮”方之一: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规定较为分散,因此,端稳“节约碗”必须加快建立健全长效的刚性制度和惩戒机制。一方面要将“制度之笼”织密扎牢,将制止浪费行为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立起来,为浪费行为套上有针对性的“紧箍”,才能从源头上打消厉行节约是“一阵风”的侥幸。另一方面要让制度法规“带电长牙”,持续加大整治“浪费之风”力度,让监管督查的“脚印”走遍全域,对浪费行为露头就打、进行曝光,以强力问责倒逼制度落实,让节约观念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践行落实。 ‎ ‎  点滴践行,莫剩“碗边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敬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我们本应持续传承好这一“传勤宝”,然而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人受到“面子”驱动,造成大量浪费。“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铲除浪费不良习气,需从不剩“碗边饭”做起,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以突出问题、具体问题为切入口,以点滴践行赢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党员干部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主动当好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并带动广大群众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崇俭抑奢、理性适度的价值导向。 ‎ ‎  潜移默化,爱惜“辛劳粮”。粮食安全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发力。因此,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更应强化引导、加强宣传,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餐桌礼仪和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莫让学校食堂沦为浪费食物的“天堂”。同时,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宣教格局,充分发挥主流渠道传播影响力,丰富宣传教育的多样性,以新闻、专题、综艺、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爱惜、节约粮食宣传力度,提升宣教效果,在全社会提升节约意识、普及节约知识、弘扬倡导节约行为,引导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其中,春风化雨,让“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剩菜打包”成为日常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 ‎  “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建立健全制止浪费行为刚性 制度,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人人端稳“节约碗”、莫剩“碗边饭”、爱惜“辛劳粮”,真正让节约用餐成为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