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9 KB
  • 2021-05-09 发布

党课讲稿:重温领袖诗词 感悟乐水情怀 做一个助力水利兴旺优秀共产党员(三)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党课讲稿:重温领袖诗词 感悟乐水情怀 做一个助力水利兴旺优秀共产党员 党课讲稿:重温领袖诗词 感悟乐水情怀 做一个助力水利兴旺优秀共产党员 同志们: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到来,今天我给大家上一堂党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上诞生,开启了救国救民的伟大历程。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时光如梭,今年是建党99周年,建国71周年。忆古思今,带领旧中国走向胜利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伟大领袖毛泽东。今天我就以毛泽东的诗词带领大家来重温一下党的革命历史,探讨毛泽东与水的渊源。同时和大家一块回顾水利发展历史,探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毛泽东诗词与中共党史 毛泽东诗词大部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很多是描写革命战争场面,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艺术再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3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就读,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1925年主要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被湘潭县团防局缉拿。1925年8月,毛泽东在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后,在长沙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3~1925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建党、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毛泽东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下面来看第二首:《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 此词作于1927年春,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的背景下创作的,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不久,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点燃了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基地,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轨。 下面来看第三首《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8月,毛泽东率红军31团打破敌人会剿后,红28团和29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区四个团的敌军乘虚进攻井冈山,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个营的兵力,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 ‎ 下面来看第四首《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3月至5月,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了战争。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利用这种有利时机,在赣南开展武装斗争和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眼见红军不断壮大,蒋介石急忙调集大量兵力,对闽西苏区和红军发动第一次会剿,但以失败告终。同年10月,蒋桂战争再次爆发。在这种形势下,朱毛红军第三次入闽,攻占上杭,数百里区域近百万人民获得解放,根据地各县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革命力量得以发展。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这首词。 下面来看第五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宵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 此词作于1931年春。此前红军领导工农武装,终于走向了一条可以壮大自己,待机消灭敌人的光明之路。蒋介石深感恐慌,于1930年冬天策动了第一次大围剿,纠集十万兵力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把敌军全部歼灭。接着乘胜追击又歼灭敌军另一主力一半的兵力,两仗歼敌一万五千余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胜利的红军,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中,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毛泽东此时写下这首词,表达了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解放全中国、为人民而战的决心。 下面来看第六首《叠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全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一个月即1931年5月,调集二十万军队,以何应钦为总指挥,又开始了第二次大围剿。这回借鉴第一次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失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步步紧逼。毛泽东亲自率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以三万兵力歼敌三万人,成功粉碎了第二次大围剿。这首词写于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生动描绘了整个战役过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 下面来看第七首《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著名的万里长征之前,毛泽东在会场登山后所作。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采取了主动出击的错误进攻路线。结果反围剿节节失利,愈打愈困难, 当时,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断建言献策。这首词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下面来看第八首《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在长征中召开了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结果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这首词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下面来看第八首《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一幅无比绚丽的宏伟画卷,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途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属四川)、甘肃、陕西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击溃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艰苦卓绝的长征也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更加丰富的素材,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一个高峰。作为长征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以深远睿智的目光、开阔宏大的胸怀,用如椽大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 ‎ 下面来看第九首《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语文课本上都学过。我简要说一下这首词写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同年12月9日,北京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夕,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万丈的写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特别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 下面来看第十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1942年底,为应对日本侵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就此开始。 这首诗写于1949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但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 下面来看第十一首《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时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居住写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以及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 下面来看第十二首《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下面来看第十三首《折叠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继续高涨,但国际国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国内,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出现极左问题,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在诗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二、毛泽东的乐水情怀 ‎ 毛泽东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生于湖南湘潭水乡泽国,父亲给他起名泽东,意为润泽东方,他自己进而取字润之。翻开毛泽东的诗集,他奋斗的一生也与水相生相伴,其思想的睿智、情感的波澜,都与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水的启迪中,毛泽东不断地实践和成就着他一生的伟业。初步统计,毛泽东诗词虽然没有达到每一首诗都写水,但与水有关的诗句达60多处,绝大多数篇幅都涉及到水。这些诗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明志、或喻理,首首气势恢宏,句句意境精神。 毛泽东通过观察、鉴赏、领略水的柔性、神奇与曼妙,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阅历和底蕴。正如他在长沙求学时所写的《讲堂录》中所说: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他自幼不满于私塾教育的封闭与呆板,抱怨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洞庭湖与湘江涨起了与天相连的大水,他惊羡洞庭湘水涨连天的磅礴。他独立于橘子洲头,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清纯与活力。他盛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被大河上下、顿时滔滔的静穆与凝重深深震撼。他劝说牢骚满腹的柳亚子,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要更加乐观与豁达。毛泽东和友人游览湘江,尽情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在观赏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时,毛泽东更是心潮激荡,慨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的威猛。他跃上葱茏四百旋登临庐山,他远眺长江,壮志凌云,高情远致,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在《答友人》一诗中,他表达了对潇湘的绵绵思念,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毛泽东豪迈地宣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水给予他无限的灵感,更给予他无穷的力量,给予他一个征服者的自信与豪迈,给予他澎湃的热情与灵动的诗意。《贺新郎别友》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一句,曾写为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充分表达了毛泽东意欲纵横江海,搏击风浪的雄心壮志。鲲鹏击浪从兹始,毛泽东借水强身健体、怡情励志。毛泽东终生酷爱游泳,留下无数迎风斗浪的游泳佳话。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在校园内张贴游泳启事: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游泳一场。 1954年,毛泽东到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游泳,吟咏曹操的《观沧海》而发思古之幽情。1956年6月,毛泽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曾18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曾多次在祖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大海中搏击风浪,他甚至曾经畅想去遨游印度的恒河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 ‎ 深受水文化滋养的毛泽东,有大江奔腾豪放不羁的性格,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有钱塘巨澜一般的激情,也有如黄河九曲般的人生经历与奋斗历程。1915年,易昌陶病逝,毛泽东痛失能共赴国难的好朋友,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他用不尽的江天之水摹写痛彻心肺的哀思。1918年,罗章龙打算去日本留学,毛泽东为其饯行,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腔报国热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面对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局势,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借滚滚长江水表达苍凉凝重的情感和与愈挫愈勇的斗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领兵打仗之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打破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也征服了惊涛骇浪的一次次严峻考验。待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时,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已经水到渠成。 1921年1月1日,毛泽东将新民学会的宗旨调整为要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也成为他毕生的奋斗与追求。他不仅致力于改造中国社会,也致力于重整祖国的山河。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有感于昆仑山冰雪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水患危害中国,他要倚天抽剑,把昆仑山劈为三截,从而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理想。而到建设时期,毛泽东则更是畅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表达治理开发长江,修建山峡水利枢纽的夙愿。 三、水利发展史 ‎ 兴修水利、防治水害历来是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从古代的大禹治水、白英治水,到当代的治理长江、整治黄河,无不昭示着国家对水利的重视。建国以来,国家对水利的定位从农业的命脉,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又到新世纪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再到2011年中央1号文定位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如今,书记总书记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水利工作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县历年来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作任务繁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把战胜水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年冬、春两季组织民工进行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使水利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五十年代,按照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水利建设应以防止水患,兴修水利,达到大量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的方针,针对河道淤塞,堤防失修,防洪除涝能力差的状况,确定以防洪除涝为主,积极发展农田灌溉;修筑了临黄堤和修复加固大河、泉河堤防,新建大河五处迎水坝,豌挖了南、北泉河,对易涝成灾的大洼开挖了骨干排水沟,提高了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发展了农田灌溉。 ‎ ‎1958年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贯彻蓄泄兼施,以蓄为主的治水方针,山区建大蓄水池,平原利用坑墙开挖水柜,干沟节节拦蓄。在城南路林村西搞万亩河网化样板,全县推广。在南旺湖、蜀山湖建简易排灌站。至五十年代末全县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7.8万面。 六十年代,县委、政府本着遇早有水,遇涝排水的要求,围绕实现五一县(即粮宣产500斤,棉100斤)奋斗目标,掀起防洪、治涝、打井抗旱三大高潮。1965年先后治理南、北、总泉河,开挖排渗河,相继新开疏挖26条骨干排水沟,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排水体系。同时开始发展机井,从1960年至1966年机井达到1611眼;井灌面积2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4%。 七十年代,贯彻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水利方针,在完成防洪排涝骨干配套工程的前提下,以治早为主,建设旱、涝保收稳产田为中心,对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井建设,因地制宣兴建扬水站、排灌站,山区有计划的发展喷。1975年,全县统一规划,修筑一级路4条,二级路14条,总长373公里。边修路,边植树,初步实现大地园林化。当年冬季,为解决东部山区农田灌溉问题兴建了引干渠一一进军渠,并相继兴建西干渠胜利渠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拼搏的优良传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艰苦奋斗,以冲天的干劲和满腔的热情,豪情万丈地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揭开了兴修水利、改造山河的新篇章。 ‎ ‎ (一)实施河道治理工程。1989年至1991年对运河进行了疏挖、搬堤、堤防加固、建筑物综合治理;1997年开始进行大河河防洪工程建设。2002-2004年县政府重新修建坝,被县政府列入2004年为民所办八件实事之一。2007年实施了河拦蓄工程,20XX年进行了扩建(水库工程),总占地面积2232亩,设计总库容783.7万m3。2009-2010年实施了东护城河修复改造工程。2013年投资近800万元,对大河山坝进行应急加固,确保了向我县安全引水。水库设计总库容783.7万m3。2012年,对小河镇至段总长9.93公里及小河镇桥下游至镇村西公路桥段总长4公里进行了治理。2014年12月开始对山引水闸进行了重建。20XX年对河中都水库至山引水闸段27.2KM进行了治理。20XX年对河南支25KM进行了治理,目前工程都已顺利完工。 ‎ ‎(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县委、县政府1999年提出了方田建设口号,要求每年大乡镇建设10000亩、小乡镇6000亩标准方田。2002年底统计,全县共完成新修、整修方田建设27.8万亩。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逐步实施,2003年以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心转移,由沟果治理转向高标准方田治理,加快了高标准方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2002年至2004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连续3年被评为济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2009年20XX年,我县连续实施了第一、第四、第七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共完成工程总投资2.2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1.3万亩。 (三)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下水较为丰富,除个别乡村含氟量超标外,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90年代相继实施了除氟治碱改水工作,兴建了部分农村饮水工程。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新建、改建了处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个村万人的生活饮水困难问题。2005年,县委、县政府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至2006年11月底,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2012至今,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我县建设了高标准农村集中供水厂城北水厂和城东水厂,极大地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目前正在规划实施城北水厂管网拓展工程,实现城北五个乡镇集中供水全覆盖。 四、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刚才,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讲述,简要回顾了中共党史。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浴血奋战,实现了国家独立;又以极大的勇气拨乱反正,聚力发展,带领中国迈入世界强国之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人民生活、社会面貌、军队建设等方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值得我们信党、为党、护党、随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做到对党忠诚,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一心信党。一心信党,就是要对党理解、认同、拥护,并且是源自真情、发自内心、全心全意,决不允许三心二意、左右摇摆。在这方面,革命老前辈中就有很多楷模,例如贺龙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南昌起义前,他是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起义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却担任总指挥;起义失败后,他多次要求加入共产党,并拒绝了蒋介石亲自送来的500万大洋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假如不是一心信党,贺龙不会在共产党处境最艰难、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抛弃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大路不走走小路,皮靴不穿穿草鞋,与党患难与共、对党忠贞不渝。我们党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贺龙一样一心信党的人,才一直辉煌到今天。一心信党,就要像老前辈一样,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做到风吹浪打不动摇,海枯石烂不变心。 ‎ ‎(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一心为党。一心为党就是全心全意、鞠躬尽瘁,甘于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使出全部力气、拿出全部才干,不留一点余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人为了党和革命奉献金钱,像澎湃,烧掉了家族几千张地契团结工农,变卖了大量祖产支持革命;有人为党牺牲亲人,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和平年代,一批批热血青年为了党的事业,奉献青春年华,无怨无悔。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大家也都熟悉。1958年,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告诉黄旭华,国家计划由他牵头研制核潜艇,但是有三个条件: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黄旭华满口答应。他后来讲: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到回家见到亲人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老以倾其所有的方式诠释了绝对忠诚的人生信条,令人肃然起敬。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向黄旭华等老一辈先进党员学习,一心为党,始终做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 ‎(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一心护党。一心护党,就是要维护党的权威、爱护党的形象,在反映党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弘扬党的传统上保持共鸣共振,并勇于同一切损害党的行为作斗争。朱德、贺龙就是这样一心护党的人。长征途中,张国焘仗着人多枪多,南下另立中央。张国焘那时为红军总政委,朱德是总司令。看到张国焘分裂图谋后,朱德多次晓以大义,耐心劝说。张国焘不仅不听,反而软禁了朱德,要他支持工作。朱德凛然说:要杀要砍随你;不过,我不会改变我的政治主张。后来张国焘又煽动其他人一起对朱德施压,在大会上逼他服软,朱德拍案而起: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贺龙也多次劝说,骂张国焘是人变的猴子,并警告他: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朱德、贺龙这样的护党人,历史将会走向何方?当前,真刀真枪的反叛者可能已经不见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看不见的硝烟,不能对无声的较量掉以轻心。特别对西方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和恶意煽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勇于举旗捍道,为党发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守住精神上甘岭,确保宗旨不移、传统不丢、本色不褪。 ‎ ‎(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一心随党。一心随党,就是要心无旁骛跟着党、矢志不渝跟着走,与党同心同德、沐风栉雨、百折不回,实现好党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史。比如,开国大将黄克诚的九起九落。他1925年加入了共产党,是不折不扣的党内元老。但在他60多年的生涯中,先后9次被错误批判、降职,险些被杀头。面对这一切,他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忠诚,从未对党埋怨。但凡有一点不纯粹,谁能在反反复复的沉浮与蒙冤中始终不改信仰?还有长征期间,300名红军战士被误认为问题战士,但是他们一直不肯离开部队。不给发枪不让参加战斗,他们就自愿挑担子、当马夫。给他们平反时有人认为证据还不够,周恩来同志就说:长征就是最好的证据,如果不是对党百分之百的忠诚,他们绝不会跟着部队完成长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最后,念一段雷锋的日记,一起感受一下那个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信念与坚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