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在学习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提纲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培训议程要求,聚焦如何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在XX落地落细,我的交流发言围绕“抓实乡村振兴战略,谱好XX县新时代三农乐章”展开,不妥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内涵及意义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XX胜利召开。这次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坚定了制度自信,指明了前进方向,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新视野、新水平。
今年开春,习近平总书记的首次国内考察就安排到XX来。1月19日至21日,总书记到XX考察,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自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两赴XX,心系边疆人民,为XX发展“把脉开方”,要求XX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谱写好中国梦的XX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XX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结束时的讲话中,正面指出了XX在全国发展大局中4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XX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二是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XX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三是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XX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四是XX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这4个特点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因为欠发达和贫困人口多,总书记告诫我们务必把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由于我们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交织,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能力,重点维护好边疆稳定;由于我们XX生态地位重要,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守护好七彩XX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由于我们XX战略位置重要,总书记告诫我们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XX县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国境线长达138千米,有3个乡镇、11个行政村与越南的孟康、新马街、箐门、黄树皮4县山水相连。我们要要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认真谋划改革,释放开放活力,找准机遇、做决策、求发展,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子。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XX的讲话精神,全县各项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同时,农业农村仍然是当前工作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我们务必要正视问题,补齐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抓实乡村振兴战略,谱好新时代“三农”乐章
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是小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是落实发展的必然结果。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如何处理这两个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进程充分证明,“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面临着新的问题,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将之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是落实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结合XX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在党的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等领域作出积极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实践,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党中央和省州的要求、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不小的差距。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所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落实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是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选择。
总书记曾讲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全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XX县而言,2019年末常住人口38.14万人,城镇化率约45%,全县仍然有20.71万人长期居住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边疆群众获得感。
新时代的美丽农村会是什么样?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字”总要求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还是二十个字,但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农民群众的新期待。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推进产业兴旺,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真正成为有奔头、有前途的产业。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现在不少城里人之所以向往农村,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可以缅怀乡愁的味道。实现生态宜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良好生态成为永不枯萎的“摇钱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党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今天,乡村治理仍然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说一千道一万,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没有富裕起来,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十个字”总要求,全面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XX县作为全州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持续性的产业脱贫能力不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人力资源“空心化”和“贫血症”问题严重;一些偏远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发展保障能力弱等问题突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两张皮”现象。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关键要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一是要着力抓好衔接的“两个重点”,即科学规划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资源;二是要着力解决衔接的“两块短板”,即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增强“造血”功能;三是要着力完善衔接的“两个机制”,即注重构建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体制机制创新。
为抓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及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着力抓实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粮食、畜牧生产,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以“三夏”工作为重点,指导农户适时收割,并利用闲置农田种植晚秋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促进粮食增收、农业增效。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9.5万亩,实现产量15700万公斤;进一步扶持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化养殖,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抓好农业保险后续收缴及理赔工作,增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确保粮食畜牧业2大传统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我县园艺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景观农业,做大做强我县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让“绿色”成为XX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的底色。
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县委、县政府既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草食畜牧业在养殖业中的比重、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使畜牧、商品蔬菜、草果、香蕉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在打造XX山地香蕉品牌的基础上,利用天然温室条件,逐步发展热区蔬菜和热区水果产业。壮大以三七、草果、砂仁为主的中草药材种植规模,大力开展中草药试验示范,加大投入,强化基地建设,推动中草药材产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着力把XX发展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物流等集散中心。稳步发展李子和刺梨等特色扶贫产业,助推贫困群众依靠新兴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三是抓好龙头培育,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李子和刺梨、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导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强的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深入开展示范社创建,争取涉农项目和优惠政策向示范社倾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广校、专业技术人才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有规模、上档次、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形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四是抓好扶贫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补齐六大短板,结合XX实际和职能部门职责,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分析产业扶贫存在问题短板,针对短板提出有效解决措施,稳定贫困群众收入,除目前已纳入政府扶持的巴西菇、李子和刺梨等产业外,建议将新发展的砂仁、水果甘蔗、中药材、水果、蔬菜等产业争取纳入政府扶持对象给予支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积极发展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变以往输血式扶贫为造血扶贫,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五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范围广、整治内容多, 各级各部门必须合力攻坚,采取措施齐心协力补短板,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科学统筹规划。积极探索采取“多规合一”形式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进一步规范村内猪、牛厩和厕所建设,加大投入抓好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场)等环卫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提升人居环境工作,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