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1 KB
  • 2021-05-10 发布

刘伯承人物故事写作素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刘伯承人物故事写作素材 ‎  军事家刘伯承,用兵如神,指挥若定,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刘伯承小时候特别爱玩,胆子大,爬树掏鸟蛋,上房捅蜂窝,忙个不停。母亲常说:“墙都快给你踏平喽”!他又是村里的“孩子王,小朋友们公认他是“头儿”.他可以发布动员令,与邻村的孩子展开石头战,并且经常打胜仗。刘伯承刚满5岁,父母就送他进了学堂。到了学堂后,他根本不用心学习,整天贪玩,成绩很差。父母心里很着急。一天,刘伯承放学回家,又想出去玩,妈妈把他叫住说:“你书背熟了吗?只顾贪玩怎么行?”刘伯承说:“背熟了。不信,我背给你听听!”刘伯承知道妈妈不识字,随便嘴里念什么她也不知道。于是,他信口胡乱背了一通。刘伯承的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伯承在门外给妈妈胡乱背书时,父亲在屋子里听见了,觉得文不对题,就走出大门,生气地说:“孝生(刘伯承的小名),你背的是什么书?”刘伯承知道在父亲面前是混不过去的,只得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在”父亲严厉地说:“你以为妈妈不识字,就可以欺骗她,这怎么能行。小孩子要学好!”刘伯承受到父亲的批评,羞得低下了头。父亲这么一说,妈妈知道孩子在欺骗她,伤心地哭了。她边哭边当着孝生的面说:“唉,谁让我小时候家穷,念不 成书呢?如今连自己的儿子也欺负我了。一个人不识字,做个睁眼瞎子多苦啊!”父亲把刘伯承拉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孝生,你自己说,以后咋办?”刘伯承知道欺骗妈妈是不对的,便走到妈妈跟前,拉着妈妈的手说:“以后我再也不说谎了,好好念书……”‎ ‎  2.刘伯承注重对敌作战研究 ‎  刘伯承指挥作战,高度重视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这五件事,强调: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敌情分析,每战前总是做到详细、精辟、透彻。攻克襄垣后,刘伯承主持起草《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下发部队,总结襄垣战斗中的经验教训。《指示》客观分析了晋绥军优缺点,指出晋绥军“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掎角之势”。野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格斗,其特点是善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反对莽撞、拼命地猛冲猛打,不计伤亡和效果的游击作风,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3.刘伯承钻研的故事 ‎  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  4.刘伯承教育子女不搞特殊 ‎  有一天,刘伯承带着子女去参观中山陵,到了那里才知道园区因故不能接待参观者。刘伯承正准备返回时,中山陵的负责干部赶来邀请他们进入参观,但他一口回绝。回家的路上,刘伯承对子女说:“爸爸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也应该按规定办事,不能搞特殊化。”‎ ‎  5.刘伯承不做“红墙里的贵族”‎ ‎  刘伯承对子女下农村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十分支持。他经常说,“干部子弟生活优裕,如果长期脱离群众,将会养成资产阶级意识。”1964年,刘伯承的小女儿刘弥群在北京航空航天学院读书,适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开展,大学生需到农村参加8个月的“社教”活动。刘伯承知道后非常支持刘弥群参加,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下农村是好事,不要让人说我们是‘红墙里的贵族’。”‎ ‎  6.刘伯承拒过生日 ‎  1942年12月,刘伯承迎来50岁的生日。中央决定并指示,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刘伯承举行万人庆祝大会活动,以表彰他的革命功绩,鼓舞敌后军民的斗志。刘伯承得知为他举办祝寿活动的消息后,内心十分不安,始终不愿意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时间,政治部只好自行决定,在12月16日为刘伯承庆祝生日。与此同时,八路军129师的各报记者前往师部采访刘伯承,希望他谈一下自己的经历,都被刘伯承婉拒。被泼了冷水的记者不甘心地进一步申明说:“师长,不是 给您庆贺50岁寿辰嘛!这是我们的工作呀!”刘伯承闻言后更坚定地拒绝说:“庆啥子寿嘛!我不晓得。你们无事找事,不要这样搞好不好?群众都还没有吃饱肚皮!走吧!走吧!”‎ ‎  7.刘伯承治疗拒绝打麻药 ‎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刘伯承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南北,因操劳过度,不慎于 ‎1942年初夏患了疟疾。旅卫生处的李医生在给刘伯承治疗时,因为消毒不严格,造成用药部位感染,钱信忠处长便带着肖医生重新为刘伯承诊治。经检查,刘伯承感染的部位红肿得很厉害。钱信忠同刘伯承商议,要将感染部位动手术切开,刘伯承点头表示同意。钱信忠马上吩咐肖医生准备一支麻药。刘伯承听说后,连忙摆手说:“现在药很紧张,我这点小手术,就不用麻药了。”钱信忠劝说道:“师长,还是用一点儿吧,不然太疼了。”刘伯承态度十分坚决,他说:“不要紧,我能坚持住,麻药就留着给做大手术的人用吧。”钱信忠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手术开始了,随着手术剪刀的声响,医生们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可刘伯承却坦然地伏在床上,一声不吭。“能行吗,师长?”钱信忠关切地询问。“行!可以坚持。”刘伯承回答的声音很轻,但透着刚强与镇静。只见刘伯承用手紧紧地抓着枕头,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直往下淌。肖医生急忙拿来毛巾轻轻擦拭刘伯承头上的汗水。刘伯承为了把麻药节省给负伤的战士用而忍受巨大疼痛,肖医生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感动。手术终于做完了,钱信忠满怀歉意地对刘伯承说:“师长,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粗心,增加了您的痛苦,实在是太对不起了!”刘伯承宽厚地笑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通过这件事吸取教训就是了。”对于之前那位负责治疗的李医生,刘伯承也没有丝毫责怪之意,他向钱信忠嘱咐说:“听说这个李医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参加我们八路军,这不容易啊!出了这个事,他已经有了认识,你们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  8.刘伯承拒收鸡蛋 ‎  有一段时间,阴雨不断,刘伯承和战士们借住在金家寨七里冲的红军家属吴大娘家。每逢开饭时,吴大娘看刘伯承和战士们吃的都是稀粥菜饭,心里就会难过。这天晚上,吴大娘听说部队要走,便把刚放进鸡窝孵 小鸡的鸡蛋拿出来煮熟,用一只竹篮子装着,叫警卫员拿给首长们吃。当警卫员把鸡蛋送来时,刘伯承说:“这怎么行,一个鸡蛋能换一两盐,这些鸡蛋换盐,够她吃一年的。”说罢,让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吴大娘坚决不收,还不高兴地说:“我要用钱,鸡蛋不早卖了?”警卫员只得回来向刘伯承如实报告。刘伯承说:“那就把鸡蛋再送还给吴大娘。”警卫员又把鸡蛋送回去。吴大娘这次真的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叫哪个首长自己送回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一时答不上话,只得又把鸡蛋拿回来。刘伯承正在发愁的时候,邓小平刚好进来,问明情况后说:“这事我来处理。”他提着那一篮鸡蛋来到吴大娘家里,对她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革命军人吃老百姓东西要付钱,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老百姓东西也一样要付钱的哟。”吴大娘说:“你们的规矩我懂。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人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罢,从邓小平手里接过鸡蛋,来到刘伯承住处,一下倒在刘伯承床上,转身走了。邓小平回来后,与刘伯承两人相视而笑,却又想不出好办法。最后,还是警卫员出了个好主意,在部队临走时,悄悄把钱留给了吴大娘。‎ ‎  9.刘伯承的一次出行 ‎  刘伯承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让子女有任何特殊待遇。刘伯承夫人汪荣华也常对子女们说:“警卫员、秘书是上级分配给爸爸工作的,除他之外,我们家属子女谁也没有使用的权利。”此外,刘伯承的车也决不允许家属乘坐,就连汪荣华也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一年四季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孩子们从外地回来或开学时离开,也不允许用车接送,而是让孩子们自己乘坐公共汽车往返。南京刚解放的时候,刘伯承是南京市市长。有一天,他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中山陵,到了那里,看到一张通知,说那天因故不能接待参观者。正当刘伯承准备带着孩子们回去时,中山陵的负责人赶来了,对刘伯承客气地说:“欢迎首长来参观。”然而刘伯承还是坚持服从规定,拒绝了进去参观的邀请。在回家的路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爸爸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也应该按规定办事,不能搞特殊化。”刘伯承元帅很注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时常教导他们说,现在虽然解放了,但是国家还需要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我们作为干部的子女,一定不能特殊化,给别人做一个榜样,这才是和群众同甘共苦。‎ ‎  10.刘伯承与群众同甘苦 ‎  进北京城初期,刘伯承元帅就对夫人汪荣华说,战争年代,我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现在解放了,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子女的生活,要大体同群众的生活相当。五十年代,刘伯承在家里穿的衣服,经常是袖口磨破,领口洗得发白,还不肯做新的。他还亲自关照炊事员:“黄瓜、西红柿这类菜,初上市的时节不要买来吃。”在这位开国元勋的家里,夫人汪荣华布衣布鞋,穿着十分朴素。孩子们小时候,衣服也往往是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过给老三。孩子们读中小学时,家里基本上不给零用钱;上大学时,每月给两元。刘伯承早在子女结婚之前就立下规矩:结了婚的子女一律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他为此多次向儿女们解释:我这里生活条件优裕,这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结了婚,再也不要住在这里。1970年以后,刘帅的六个子女先后结婚,他们都同本单位的职工住在一起,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 ‎  11.刘伯承要求家人当普通一兵 ‎  刘伯承元帅要求自己家人当普通一兵。他言传身教,不让子女有优越感。1962年,他看到教育部的一个通报后写信给儿子太行说,这次教育部通报了一个高等学校的调查,“成绩优良者十人:八人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人是农民的儿子,一个人是右派之子;而干部子女则一个也没有-可能这是不全面的调查,但是要警觉,干部子女生活优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自甘落后--这必须大力教育扭转某些落后的干部子女的坏意识,才能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就在这封信中,刘帅问儿子:“谦虚谨慎习惯在修养否?”刘帅总是要求自己的子女要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但不一定要当官。他严肃地告诫子女们:“没有那个大德大才就不要去当那个官,即使当上了,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刘帅的一个女儿入党前,她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派人来家里征询刘帅的意见。刘帅说:"如果你们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我可以向你们介绍;你们问我能否入党,这完全是党组织的事,我不能发表意见。"‎ ‎  12.一根打狗棍 ‎  刘伯承是野司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首长,体质差,眼睛高度近视,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艰苦,行路有些困难。进入大别山,山陡、林密、路险,很多地方马也不能骑。同志们看刘伯承走路很吃力,就绑了 一副担架让刘伯承坐。刘伯承说:“我走路难,你们走路就不难?我们一起锻炼吧。”他坚决不坐担架,连同志们搀扶也不让。警卫员没办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让他拄着。由于竹子砍得比人还高,邓小平对那位警卫员说:“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这么长的棍子多像个要饭的!”刘伯承听了诙谐地说“要饭的棍子就是要长,才不受狗之欺。我要拿着大别山的这根打狗棍,把中国头号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打倒!”说得大家捧腹大笑。‎ ‎  13.一捧红枣 ‎  由于人民解放军刚转入外线作战,又是千里行军,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经常几天不见油盐,有时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进入大别山中心区金家寨的洪家湾,司令部断了粮,到下午一点,还没吃到中午饭,管后勤的同志正在为难,一个警卫员捧着一捧大红枣送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刘伯承问红枣是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过黄河时,从家里带来的,刘伯承、邓小平叫大家吃,大家叫首长吃。刘伯承捏了个红枣放在嘴里,笑着说:“河北父老的心意就像这枣子,既红又甜。”邓小平说:“红枣是个好果子,又甜、又补、又管饿。”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几颗枣子,就算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一顿中饭了。‎ ‎  14.老区人民的温暖 ‎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已是深秋,首长和战士们都还穿一身单衣。天气渐渐冷了,解决棉衣问题是当务之急。这么多人,怎么解决呢?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都很着急,刘伯承和邓小平商量说:“这里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我们多和群众商量,看能否想到办法。”邓小平说:“我听你家老汪(指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六安县人)说;麻埠是小上海,卖土布、棉花的很多,只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扰乱,最近上市的少了。我们拿银元,请群众帮助购买,公平交易,总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刘伯承说:“这是个好主意。”由于层层动员,多方发动群众,公平交易,没多久,就买了很多土布和棉花。刘伯承、邓小平动员司令部、政治部干部先做出样子,自己动手,用稻草灰将白土布染成灰色,用竹条将棉花抽熟,自做自穿。刘伯承用报纸剪了样子,和警卫员一起缝,两天就缝起了一套棉衣。他穿着这套自做棉衣,叫同志们给他照张相,说:"不要看这衣服不好看,它能御寒,这是老区人民的温暖。要不是老区人民的帮助,我们这么多人,别说穿棉衣,就是连擦枪布也难以解决,我们真要感谢老区人民的支援啊!"‎ ‎  15.金丝毛毯 ‎  刘伯承同志对大别山人民十分体贴。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村庄没人,刘伯承叫饲养员把钱放在群众家神台上。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捆那些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一路不断丢撒,刘伯承就跟在后面拾。他对饲养员说:“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耕牛要靠它喂,床上要靠它铺。农民用稻草铺床,叫作‘金丝毛毯’,说明农民是很珍惜稻草的,丢了多可惜呀!”刘伯承的一席话深深感动了饲养员,他也跟着刘伯承将一根一根丢施工过程拾起来,重新捆好,深情地说:"我一定记住刘司令员的话,爱惜稻草,不能随便丢撒。"‎ ‎  16.进出宣传 ‎  由于当年红军在大别山几进几出,国民党政府和地主恶霸地主、民团每逢红军走后,都要大肆对人民群众进行烧杀抢掠。因此,刘、邓大军开始进入大别山时,白天总有一些群众见到解放军就跑,就是解放军撵上了,也不愿和解放军谈话。只有在晚上,才能找到一些群众了解情况。这给军队发动群众、了解敌情、建立根据地造成了一定困难。有些干部、战士说:“这里还是老苏区呢,群众觉悟还这么低,不愿接近我们!”刘伯承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对干部、战士们说:"这里是大别山老红军根据地,人民群众吃国民党苦太多了。过去红军在这里反围剿,来回拉锯,国民党、返乡团回来就杀。这次我们来,宣传也不够,群众又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站住脚,他们要是不跑,怕国民党和还乡团回来说他们‘通匪’。他们白天跑是给国民党看的。这正是老根据地人民聪明之处。只要我们加强宣传,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群众很快会和我们接近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叫司令部和政治部发个通知,老百姓跑不准撵,并规定:从司令员到战士,都要做‘进出宣传’(进村、出村、进门、出门),要形成制度。”一天,刘伯承听说汤家汇有所红军时期的列宁小学,但去看时,只有几间破房子,一个人也没有。刘伯承坐在门槛上,掏出笔记本写了一首快板:“蒋贼介石,罪恶昭彰,抗战八年,消极彷徨,损兵失地,远循川康,赖我军民,奋起抵抗,民友配合,日寇投降。抗战胜利,休息应当,和平民主,举国渴望。谁料蒋贼,不顾民望,压制民主,残害忠良,留驻美军,奉为天皇,携起美械,横行猖狂,出卖祖国,盖世无双。铲除独裁,紧跟共党,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写后,命警卫员贴在 学校大门上。又一次,刘伯承到一所学校去想找教师们谈谈心。可是去看,也是一个人没见到。他叫警卫员找一张纸给他,说要写宣传条。警卫员说:“这里没人,宣传条给谁看?”刘伯承说:“没人敢见我们,更说明他们不懂我们的政策,也就是越要宣传。”刘伯承在宣传条上写了四句话:“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红军回来了,彻底打倒蒋介石,全国解放在明朝。”下面写了自己的名字。警卫员坚决要把名字涂掉,说:“国民党出几万银元派特务找你呢,这是失密!”刘伯承说:“不涂了,就这一次吧。”把宣传条递给警卫员。警卫员纳闷地说:“这条子交给谁呢?一个人也没有。”刘伯承说:“你贴在门上,叫门神老爷代转吧!”警卫员贴了宣传条,对张副政委说:“你失密事件,我要在党小组会上提你意见。”刘伯承说:"我下次改正就是了。"‎ ‎  17.一包冰糖 ‎  刘伯承在大别山来回转战,身体越来越弱,同志们心里都很难过,也想不出好办法。一天又转到金家寨,下面同志送来一 小包冰糖给刘伯承,刘伯承很严肃地问冰糖是从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下面同志送来的。刘伯承坚决不要,要警卫员退回去,警卫员难过地说:“首长身体这么差,怎么领导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啊,这是下面同志的心意,我不好退。”刘伯承看警卫员很为难,说:“好吧,你不退,我来处理。”他把一包冰糖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给这个伤员,那个病号,司令部,政治部中的老弱病残,每人送一块,并招呼说:“这是老区人民的心意。”同志们接到这块冰糖,还没吃,心里就甜了。‎ ‎  18.惩恶扬善,飞脚踢洋人!‎ ‎  1914年春天,风华正茂的刘伯承怀着拯收祖国、寻求革命道路的强烈愿望,从四川来到上海。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卖国求荣,讨好列强,致使不可一世的洋人充斥上海街头,肆意横行霸道,欺压污斥中国人民。对此,刘伯承深恶痛绝,总想寻机会教训教训这帮家伙,为中国人出口气。武海 一天,刘伯承在乘有轨电车时,发现一个长得像头肥猪似的外国阔佬,上车时 又在中国人面前逞起威风。这家伙舞着手仗,边往前挤边朝他前面的中国人身上乱打,嘴里还不干不净地乱骂。刘伯承立时怒不可过,故意靠在车门旁,怒目盯着正在明目张胆侮辱同胞的可恶洋人。当这家伙赶开众人,正要抬脚往车上跨时,刘伯承运足了力气,突然飞脚踢了过去。洋人猝不及防,“哎哟”一声惨叫,便狼狈不堪地仰而躺倒在地,哼哼呀呀地乱喊乱叫起来。见此情景,车上车下的中国人齐声叫好,对这位勇敢青年痛快淋漓的举动,报以;同时,也都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果然,一伙警察 飞快跑了过来。他们先把车门堵住,继之闯进车厢,挨个搜查起教训洋人的年轻中国人来。然而,他们哪里料到,此时划伯承早已机警穿过车厢、从另一个车门下了车,安 然无恙地走得无影无踪了。‎ ‎  19.巧妙用兵两伏七亘村 ‎  1937年10月25日,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县城开进,其运送军械弹药粮草的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测鱼镇东部的七亘村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弯曲,正太公路由此通过。刘伯承判断,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击敌军,夺其辎重,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非常怀疑。认为国民党的数万正规大军都不能阻挡日军入侵山西,八路军又怎么能与日军相匹敌呢?刘伯承要用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治一治国民党军队的“恐日症”。10月26日拂晓,天刚蒙蒙亮,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沿公路大摇大摆地向平定方向开进。9点钟左右,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三营的火力范围,三营战士把这股敌人放了过去,其他敌人看到先头部队平安无事,即紧随其向前运动。当敌辎重部队进入三营的伏击圈时,三营抓住 战机,向其发起突然攻击,以猛烈的机枪、手榴弹火力大量杀伤敌人。顿时,枪炮声、喊杀声连成一片,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晕头转向。随即,八路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下山,向敌群冲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使敌人的队形大乱。敌人前后被三营的火力和冲入敌阵的战士所截,左右被道路两侧的地形所阻,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不能发挥,掩护部队也发挥不了作用,被八路军战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后尾掩护的少数兵力见大势已去,惧怕被歼,丢下物资和其他人员,狼狈地向测鱼镇方向回窜。这次战斗,激战两个多小时,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胜利。敌运输部队被八路军歼灭后,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计划落空,前方急如星火,后方亦如热锅上的蚂蚁。日军依据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认为八路军伏击胜利后,一定会转移别处,绝不再在七亘村设伏。所以,一面组织部队到七亘村收集、搬运尸体,一面调整力量,准备继续从七亘村一带通过,向平定方向运送军用物资。刘伯承神机妙算,准确判断敌人运送军用物资未成,前方弹药粮草告急,一定会千方百计再次运送。且向平定前方机动没有道路绕行,七亘村是再次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另外,刘伯承抓住敌人用兵教条的心理,对“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反其道而用之,大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为了进一步迷惑日军,诱骗其上当,刘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计。当日军派重兵来七亘村实施报复时,他让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装慌忙败退,制造八路军已被驱走的假象。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里绕行一圈,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设置伏击阵地,主攻任务仍由第三营担负,不过伏击地点由村东移到了村西。28日上午,敌人由测鱼镇出动,沿原路向平定方向开进。这次,敌人吸取上次遭伏击的教训,以100余名骑兵开道侦察,300余名步兵殿后掩护,辎重部队摆在中间,相信可以万无一失。敌先头部队接近七亘 村后,其侦察分队进行了严密搜索。三八六旅三营的战士沉着镇静,严密伪装不动声色,以致敌人走到跟前都没有被发现。在敌人确信没有伏兵,其先头部队的骑兵才摇摇晃晃地通过八路军的伏击地区。待敌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三营指挥员一声令下,埋伏在七亘村西侧的战士,对敌发起了猛烈袭击。随后,战士们又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激战到黄昏,又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余敌向平定方向逃窜。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毙敌400余人,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七亘村伏击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拿出一部分送给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让他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战胜侵华日军的。卫立煌亲自点验过目,对刘伯承率领八路军战士对日军作战取得的辉煌战绩,敬佩不已,称七亘村伏击战是大胆巧妙用兵的奇迹,不得不承认:"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 ‎  20."狭路相逢勇者胜"‎ ‎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别山。25日夜,当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六纵队到达汝河北岸,准备渡河时,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占领了。河上船只,已被敌人搜砸一空。这时,在后面尾追野战军的3个师,距汝河北岸仅五六十里。情况尤分紧急,真有“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之势。此刻,刘伯承把指挥部前移到六纵司令部。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间小屋里,召集六纵干部 举行紧急会议。屋里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沉默的刘伯承,微微抬起了头,用他分外沉着、安详的眼光巡视了每张焦急的面孔,他开了口:“同志们!情况确实严重,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如果让后面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仅影响战略跃进,而且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说到这里,他的声调变了,坚毅有力地说:“自古‘‎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用拳斗撞击着桌面,更高声地重复着:“现在要用进攻的手段来对付进攻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同志们明白吗?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打过去!”政委邓小平点了点头说:“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我们就是要用顽强的战斗作风,把敌人压垮,压倒,叫他让路!”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进攻命令,通过电话立刻传遍了整个部队。午夜12点,部队开始行动。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河边,具体指挥强渡。六纵队指战员英勇奋战,终于在天亮前杀开了一条血路,突过汝河,占领了南岸阵地。但整个形势仍很紧张。敌人像输红了眼的赌棍,企图夺回阵地,堵住口子,阻止大部队渡河。担任打开道路、副食全军渡河的前卫团,遭到了敌炮火的猛烈轰击,炮弹不时地打到团指挥所的院内。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突然来到指挥所。前卫团指挥员担心首长的安全,劝他们躲开敌人的炮火,他们没有理会,蹲在院子里,摊开地图,仔细地研究起来,敌人炮火更加密集,刘伯承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详细地询问前卫团指挥员是如何部署兵力的,甚至连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也查问到了。平时,部队指挥员都非常喜欢刘伯承这样提问题,可这会儿,因为担心首长的安全,他们确实有些不耐烦,急得搓手跺脚。刘伯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严肃地说:“同志啊,不是我信不过,而是你们的任务太重要了!现在,还不能松劲,敌人的反击很猛,能否保住阵地,可是关系到全军的命运啊!”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给部队指挥员极大地鼓舞,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经过整整一夜的拚杀,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脚,而且还不断扩大,在敌阵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使后面的大部队和直属机关在尾追之敌赶到之前,全部渡过了汝河。强渡汝河后,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徒步涉过淮河,率大军进入了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心脏,把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开到了国民党统治区。‎ ‎  21."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 ‎  刘伯承元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曾经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为人们所熟知的儿子刘蒙、太行、太迟,女儿密群、雁翎、解先等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很有成就。唯一令人遗憾、也是鲜为人知的是大女儿刘华北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这件事一直深深刺痛着刘帅夫妇的心。那是1943年9月,刘伯承夫妇从前线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准备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于忙着工作,他一直抽不出时间去保育院看望孩子。直到1945年6月七大闭幕,在返回前线的三天前,他才准备抽出两天时间陪陪孩子们。这天他特意准备了小礼物,还洗了澡、刮了胡子,笑着问妻子汪荣华说:“明天,该去看我们的女儿-华北他们了,这回刮了胡子,他们该不怕我扎小脸了吧?”夏天的夜晚是那样静、又那样长。在黎明还 未到来时,刘伯承突然被隔壁窑洞的电话铃声惊醒。他急忙披衣起床,以为是中央有什么紧急通知。通讯员急急忙忙跑进来,紧张地说:“中央保育院打 来电话,叫你和汪阿姨快去一趟,华北她”话没说完就停住了。“怎么,华北她得急病了?”妈妈急于弄清情况。警卫员说:“电话上叫你们马上就去,我去备马。”刘伯承挡住他说:“等天亮再去吧,免得惊醒大家。”话音刚落,催促他们的电话又来了。汪荣华说:"可能是急病,别让老师、阿姨们着急了,咱们就去吧。"那就走吧,用不骑马。”走进保育院,孩子们还在梦中,只有值夜班的阿姨紧张地巡视着,办公室里亮着灯光,在场的人都极紧张,焦灼的情绪笼罩着整个保育院。当伯承夫妇一走进办公室,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所长拉着他们夫妇的手,声音颤抖着说:“首长,所里今夜出了大事。我们麻痹大意、失去警惕性,华北她……她被敌人谋害了。”如同晴天霹雳,刘伯承夫妇几乎昏倒,虽然他们一时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心里却像被戳了一刀,他极力控制着自己说:“安定!孩子在哪儿?”所长领着他们带到隔壁的一个小窑洞里,小床上躺着心爱的女儿华北,汪荣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着扑倒在孩子身上:“孩子、好孩子,你睁眼看看爸爸妈妈吧,我们来迟了”刘伯承颤抖着用手抚摸孩子的脸,眼泪同样从他没有来得及带假眼球的右眼眶里流出来,打湿了女儿的白被单。所长悲伤地向刘伯承夫妇讲述了孩子被害的经过:“凶手在半夜窜进院来,迅速暗杀了华北。这是敌人有预谋、有串联的犯罪行为,我们一定要查清,替孩子报仇。”刘伯承以非凡的忍耐力克制着,只见他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全身的内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他拉起被单深情地把女儿盖好,对周围的人说:“敌人以为杀了我刘伯承的女儿,我就会对他们手软吗?这是痴心妄想,华北不仅是我的女儿,也是党和人民的女儿!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它要我们不能忘记阶级斗争,要是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把他们彻底消灭!正如你们大家分析得一样,这个惨案肯定是政治性的,但我们决不能中他们的计。”最后他又说:“这件事让保卫部门的同志去清查处理,不要草木皆兵,随便怀疑自己的同志,敌人是跑不了的。”第二天,刘伯承夫妇把女儿安葬在延河之滨、把另一个孩子依然留在保育院里,又整装启程返回太行前线,投入了新的战斗。‎ ‎  22.“神枪手”刘伯承 ‎  1935年,红军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地。营房安置妥当后,刘伯承与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忽然,大家发现在大树枝了丫上站着一群乌鸦。有个警卫员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大家不约而同鼓起巴掌来。刘伯承哈哈大笑后说:“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说完,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警卫员半信半疑地说:“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刘伯承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考我,看到底及格不?麻烦你去找个鸡蛋来。“警卫员从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刘伯承叫他用力朝天上甩,警卫员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当鸡蛋飞向天空,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黄豆时,刘伯承把枪一举,”砰“的一声,鸡蛋随着枪声四分五裂,纷纷洒落下来。· 警卫员们纷纷要拜刘伯承为师,请他教大家枪法。刘伯承谦逊地说:”功多艺熟,业精于勤嘛,我们互相学习。枪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  23.妙用比喻谈形势 ‎  1940年5月,在白晋铁路大破击的战术总结中,刘伯承说:“日寇现在企图对我们大块根据地,用据点的铁路公路构成网状,把抗战军民紧缠起来。打个比方来说,敌人要用铁路作柱子,公路作链子,碉堡作锁子,来造成一个囚笼,把我们军民装进里边去,凌迟处死。1947年夏季,蒋介石把主力集中在陕北、山东两翼,对我方进行重点进攻。刘伯承在一次作战会议上分析道:“蒋介石凭借黄河天险只以少数兵力实施防御。这种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其中央部分就成了要害和薄弱部分。”‎ ‎  24.巧用对比讲练兵 ‎  1942年10月10日,刘伯承在人民武装干部测验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这样强调练兵:“我们要发扬各种武器,利用敌人的一切漏洞和机会消灭它,逐渐强化我们的武器。但是无论新旧武器,有了以后还要熟练才行,要将技术练成如用筷子吃饭的样子,咱们用筷子吃饭是‘百发百中’的,要吃哪一块就夹哪一块。大家不要以为懂了以后就算可以啦,还要时时练习,只有时常练习,才能熟练,只有熟练方能生巧。用筷子吃饭是‘百发百中’的,我们用枪也要像用筷子吃饭‘百发百中’。”‎ ‎  25.一针见血揭阴谋 ‎  1945年8月底9月初,刘伯承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最高军事首长,与美国和国民党方面的军事代表在新乡进行了关于“战后华北地区军事方面安排的过渡”的谈判。美代表想先发制人,他先表达了希望中国“和平”、共治战争创伤的“愿望”,然后话题一转:“为了帮助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华北地区尽快恢复经济和工农业生产,我们认为,应当尽快修复平汉铁路、津浦铁路等主要干线,并尽快恢复华北与内地的交通运输。刘伯承微微一笑说:”不错,国家是太需要休养生息了,铁路当然要修复,但是要在和平的事情有了保证以后才能恢复。不然,脱离了这个前提,尽快恢复也就没有意义。“美代表以为刘伯承没有听懂意思,又说: ”刘将军,现实情况是贵国的华北地区迫切需要尽快修复铁路,可以尽快地将救济物资送到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手中。“刘伯承则说: ”我们关心难民的安置,因为他们是同胞。我们也欢迎国际援助来帮助他们,越多越好。可是,铁路不仅能运救济物资,也能运兵运枪炮弹药!现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单方强调要尽快修复铁路,本意恐怕不止在恢复重建吧?"‎ ‎  26.刘伯承要求家人勤俭节约 ‎  进北京城初期,刘伯承元帅就对夫人汪荣华说,战争年代,我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现在解放了,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子女的生活,要大体同群众的生活相当。五十年代,刘伯承在家里穿的衣服,经常是袖口磨破,领口洗得发白,还不肯做新的。他还亲自关照炊事员:“黄瓜、西红柿这类菜,初上市的时节不要买来吃。”在这位开国元勋的家里,夫人汪荣华布衣布鞋,穿着十分朴素。孩子们小时候,衣服也往往是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过给老三。孩子们读中小学时,家里基本上不给零用钱;上大学时,每月给两元。刘伯承早在子女结婚之前就立下规矩:结了婚的子女一律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他为此多次向儿女们解释:我这里生活条件优裕,这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结了婚,再也不要住在这里。1970年以后,刘帅的六个子女先后结婚,他们都同本单位的职工住在一起,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 ‎  27.边疗伤边给战士开课 ‎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一天早晨,时任红军某团副政委的旷伏兆,奉命率领一支部队向保安急行军。突然发现几架敌机呼啸而来。旷伏兆忙喊隐蔽,但敌机已经发现了这支红军部队,立即投掷下一颗炸弹。当敌机发现炸弹没有起多大作用后,就立即一架紧接着一架俯冲下来,用机枪向红军战士们扫射。当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夫人汪荣华也和旷伏兆的部队在一起。敌机轰炸时,他们夫妇和几名战士在一处山崖下隐蔽,但山崖的石头被敌机炸弹炸碎,下面的刘伯承夫妇被碎石碰伤。旷 伏兆见状,率领几名红军战士连忙冒着敌机的扫射,跑过去为刘伯承夫妇止血。但山崖上的斜坡已经被炸弹的爆炸所震裂,人已经没法直接下去了。旷伏兆急中生智,解下自己的皮带和绑腿。几名战士见状,也立即照做,几个人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条七八米长的绳索。过了十几分钟,敌机大概打完了子弹,于是飞走了。旷伏兆和战士们手攀着被炸成锯齿状的山崖,一点一点地把绳索放了下去。绳索伸到沟底,下面几名战士把刘伯承夫妇依次抬起向上举,但旷伏兆等人害怕绳子断掉,只好一次一位,慢慢地向上拉,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刘伯承夫妇拉了上来。看到刘伯承浑身是血,旷伏兆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在检查后发现刘伯承夫妇受的都是外伤,并无大碍,旷伏兆紧张的情绪才得到暂时缓解。他和战士们连忙给刘伯承夫妇包扎。刘伯承虽然负了伤,但依旧镇定自若。他看到旷伏兆和战士们着急的样子,就面带笑容地对他们说:“负点伤有啥子要紧!莫急。打仗哪有不流血的。”说参谋长受伤了,红军战士们纷纷聚拢过来。刘伯承看到前来看望他的战士们越聚越多,就借着包扎的时候来了个现场教学——给周围的战士们讲解应该如何躲避敌机空袭、如何利用目前所处的山地打伏击战……一堂军事课讲起来好像摆龙门阵一样滔滔不绝,旷伏兆和战士们都听得入了迷,紧张气氛一下子缓解了下来。‎ ‎  28.写后,命警卫员贴在学校大门上。‎ ‎  又一次,刘伯承到一所学校去想找教师们谈谈心。可是去看,也是一个人没见到。他叫警卫员找一张纸给他,说要写宣传条。警卫员说:“这里没人,宣传条给谁看?”刘伯承说:“没人敢见我们,更说明他们不懂我们的政策,也就是越要宣传。”刘伯承在宣传条上写了四句话:“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红军回来了,彻底打倒蒋介石,全国解放在明朝。”下面写了自己的名字。警卫员坚决要把名字涂掉,说:“国民党出几万银元派特务找你呢,这是失密!”刘伯承说:“不涂了,就这一次吧。”把宣传条递给警卫员。警卫员纳闷地说:“这条子交给谁呢?一个人也没有。”刘伯承说:“你贴在门上,叫门神老爷代转吧!”警卫员贴了宣传条,对张副政委说:“你失密事件,我要在党小组会上提你意见。”刘伯承说:“我下次改正就是了。”‎ ‎  29.善忍的刘伯承 ‎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1916年,在讨袁 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前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 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做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  30.惜才不分男女 ‎  抗日战争中,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渡河东征之后,大批知识分子涌 进了刘伯承所在的一二九师。一天,一个姓郭的女大学生到师部找师长刘伯承。刘伯承热情地接见了这个女大学生。交谈之中,刘伯承得知她为寻找抗日救亡的军队,曾去投考国民党中央军校,几经周折后才跑到太行山,来投奔八路军。她向刘伯承师长直接提出想当作战参谋。刘伯承从心里赞赏这个女青年的胆识,便答应把她的请求向组织反映。女青年走后,刘伯承师长立即征求作战科长和参谋们的意见。大家非常欢迎大学生战友到自己队伍中来,可一听是个女大学生要来当参谋,大家都不同意。刘伯承有些生气地问:“人家是大学生,有文化,你们为什么不要?她一心抗日。先去考中央军校,人家不要她;咱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什么也不使用人家?张国焘思想流毒的那个‘鬼’,还在毒害你们呀,要认真打‘鬼’才行!”参谋们都哑口无言了,最后不知是谁壮着胆子从嗓子眼里嚅嚅挤出几个字:“女的,干军事……”话还未了,刘伯承就开始反驳这个封建、落后的观点:“女的?女的照样领兵打仗,挂帅称将。咱们苏区和红军中,娘子军连,女兵队有的是,干军事当师长、游击队长的也不少,你们都忘了?怎么越革命思想越倒退?”参谋们觉得师长说得有道理,但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有人说:“既然组织上都同意了,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举双手欢迎!”刘伯承师长听出大家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想通,便说:“我可不光是双手欢迎,我还要先伸手去向组织上要她哩!免得别的部门先要走了!”听了这几句话,大家深感师长对人才的爱惜。郭同志的申请很快被组织批准,她成了一二九师第一个女侦察参谋。不久,郭同志就立了战功。她奉命去侦察鬼子的一个炮楼,执行任务时突然受到袭击,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她的腿。郭同志凭着顽强的意志,拖着伤腿,回到了司令部。她顾不上包扎伤口,就急着向领导汇报印在脑子里的那张敌情图。然后,她才住进了医院。刘伯承听说后,亲自到医院看望了这位女参谋。他经常用郭同志的例子教育轻视大学生、特别是轻视女大学生的同志。大家深受教育,思想上发生了较大转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