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9 KB
  • 2021-05-10 发布

某校长在学生家长会讲话材料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某校长在学生家长会讲话材料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因为孩子,因为我们的学生,使我们有缘相识。我想从 这一刻起,我们将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大家在百忙中牺牲休息时 间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我们家校应该如何更加紧密高效 地配合,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召开呢?因为在开学两个月来,孩子已经有了 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情况各不一样。我们可以 感受到,孩子们从第一天入校到现在,一天一个变化。原来想象的高 中课程是什么样?高中生活是什么样?在这三个月中,该体验的生活, 该发现的问题,该遇到的困难,也都暴露出来了。包括我们家长原来 对孩子的期许与指导,在上了高中之后,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 这三个月的生活,大家都在适应过程之中。当然老师对学生的适应与 了解也在逐渐深入。同时,同学们对于高中的一些理念与学习方法也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开学以后第一次召开学生大会时,学生对于我 说的自学还不能够理解,说初中只要好好听课再补补课就能学好。但 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发现旧的学法已经不能适应高中课程以及高考 的需要了。这是因为中考和高考有着巨大的差异,中考是所有适龄孩 子都要参加的考试,他要保证孩子们都能够毕业,让 99%的孩子都能 够过关,可是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选拔,它是为了高校进行选拔,所以 它要拉开距离,使一部分孩子慢慢向上,而另一部分孩子就必然慢慢 向下,如果没有差距,那中考之后就可以上大学了。因为初高中性质 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对应的教学目标不一样,必然导致高中学习将 有许多变化,必然就会有进有退。这将是一种常态化,就会使得许多 同学不适应,许多家长也不适应。 为了这次家长会,学校做了许多调查,面向学生、面向老师也面 向家长,发现焦虑感普遍存在,甚至家长们的焦虑感比孩子还要严重。 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在不断适应与调整,但许多家长调整不过来。学 生原来是什么名次,现在是什么名次,让许多家长感觉孩子们普遍都 在退步,我对此感到纳闷,学生那么认真,老师那么拼命,成绩那么 优异,怎么就感觉这半个学期一直退步呢?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间节 点有必要和家长们共同进行一个研究。 第一个阶段我将从整体上的情况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第二阶段请 家长们到达孩子班级与班主任老师进行具体的交流。 大家在送孩子上高中之前,听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做了各种各样 的准备,补课、一对一以及向毕业的同学取经,这些都看出家长们很 在意学生们的高中生活,这倒是很好的一个现象。但是今天咱们要解 决的,是咱们倾倒的东西太多了,来自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各种经验, 来自各种书籍各个专家的各种“秘籍”,这么多信息家长们很难判断, 今天给孩子谈这个,明天给老师提那个建议,后天又想着应用个新的 好方法,这种心情我们理解,但是教育确实不能慌不能乱,它有自己 的规律。说到底,我们的教育规律不用研究很多,最主要的是高中教 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孩子成长有他的规律性,幼儿时期有幼 儿的,初中有初中的,而高中也有高中的规律性。随着孩子年级的升 高,学生成长规律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要有与时俱进的跟进性,而 不是根据家长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或道听途说的名书名师经验而要求 学生和学校,这个规律一定要是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 应当符合学段规律、符合学生的个性规律,他就不能是统一的套公式 的规律。比如衡水中学,升学很厉害,十几年来各地都在学习衡水, 可是哪里出现第二个衡水了?还有学习黄冈中学的,可哪里出现第二 个黄冈了呢?xx……都是典型,但又有哪些成功了的呢?它的规律就像 经济规律一样,不同地方有当地的情况,学 xx、学 xx,那都不是 xx 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放到咱们 xx 又要细看,这里面有地缘、人文、 历史、环境、人的思想、地方基础的综合因素,而不是照搬经验就可 以的。如果教育经验可以嫁接,那么教育就简单了,所以教育有自己 的复杂性与规律性,那么我们在这里就要研究教育规律性,朝一个地 方使劲儿,否则难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效果。在学生教育上, 学校与家庭一定要统一共识,否则就容易事倍功半,相互指责,这是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学习,比如面对新冠疫情,美国作为实 力雄厚的发达国家,在应对疫情上却不尽人意,不论是患病人数还是 死亡人数都是世界第一,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科学不发达,不是因 为医疗资源不丰富也不是因为医护人员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他们的 认识不统一,一方一个说法,将政治党派利益高于了人民生命的利益,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美国疫情失控。可以见得,认识上的不统一是 多么的可怕。所以说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而是看个人利益、党派之 私的时候,往往是偏离事实、得不偿失的。世界是这样,国家是这样, 教育也是这样。 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那么就要按照高中的成长规律指导他们, 引导他们。为什么我们说是指导引导呢?因为发展是孩子本身的事情, 我们家庭和学校,都只是起辅助作用。成长就像一棵树,我们只能施 肥浇水、剪枝打药。枣树之所以长成枣树而不是梨树,是因为这棵树 本身。如果我们搞不清这棵树的特点就开始蛮干,不仅没法起到促进 作用,还会打击孩子的心胸心态。 在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焦虑是来自各种各样的似是 而非的所谓的经验指导,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会使得他很困惑很焦虑, 所以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他们就不大愿意跟家长交流。因为 在他们看来,跟家长交流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家长们除了给他们制定 目标,分析成绩,说说要求,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尽管他们 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 所以在学校里,我教导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把所有 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包括我们的老师认真 工作、批评他们也是为了孩子。但是对学校来说高中生活怎么样做, 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循序渐进的,既不能一下子 把孩子给掐死了也不能使孩子放松。规矩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只能说孩子基本上适应了,任何一个规矩、一个 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我们的家长 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去指导,这就是我们开家长 会需要重点探讨的。 孩子的成长是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所以每次我都不敢用自己 的经验来要求下一届的学生。这是因为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在变,时 代在变,孩子在变,高考也在变,它的要求一年和一年不一样,包括 试卷字数在增加,对孩子知识之外的东西比如学科素养,人生观,价 值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对现代事务把握和认识的能力。高考变 化如此迅速,我们绝不能用原来的经验去应对新的高考,所以我们指 导孩子不应该仅仅以自己的成长为经历、经验,也不是哪个专家所谓 的法宝我们掌握了就行了,否则,那就不是持续的教育本身。 教育本身就是艺术,就是因为他没有浅显的公式可套,没有模式 可以照搬。所以我们要达成基本的共识,要了解家校的教育规律。孩 子的成长,包括不同阶段不同的个体,差别太大,对待孩子一定要在 普遍规律的情况下知道我们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特点做出不 同的措施。 我们要重视规律的东西,在大的背景之下形成家校合力。这就是 我们要进行家校联合,形成家校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我们 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助力孩子的成长。要一改过去包办 的做法,注重孩子的具体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明确初高中学习的差距,降低孩子的依赖性,尊重孩子的个 性差异,不要脱离孩子的实际期望,不要对孩子过高期望造成其压力。 要按照规律把握助力孩子成长,让孩子有一个正常的心态、正常的身 体,让他们能够知冷知热,体谅家长,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正值青春期,他的认知和能力一直 处于矛盾当中,他想要独立,还没有具备独立的能力,因此他就会产 生烦恼。对于孩子的烦恼,家长要多去观察,去引导,因材施教。有 的家长觉得很了解孩子,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 己,不了解自己的需求,这些就造成了沟通当中的困难。每个孩子都 不一样,不能用所谓的专家的结论套在自己孩子身上。要沉下心来, 去感知去体验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那些各种各样的经 验,我们要学会分辨,因材施教。其实方法没有好与坏,适合的就是 很好的。 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要理解高初中有着巨大的差异:初中 是义务教育,要求低范围窄,而高中是选拔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是以 知识为主,以老师教为主,但高考是能力为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取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思考, 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获得的,所以必须会 学习,必须要有自学能力,就像学相声,听京剧,学游泳一样,只有 亲身实践,才能具备能力。不会求助于别人就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会 学比学会更重要。 我们还要正视名次和分数。作业是检查问题的,阶段性考试也是 暴露问题的,不要和初中比名次,也不要比学科之间的名次。学生认 真学习,时刻不放松,进步是绝对的,看名次永远是相对的,和初中 相比学生的竞争对手比较对象变了,不要因为名次变化就觉得孩子在 退步。家长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它就是一个对过程的检测, 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另外,也不要给学生灌输只能 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分数的高低只能代表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维度,但个人的成败、幸福 指数的高低却不是由分数决定的。 一次考试可能发挥的好,也可能发挥的不好。偶尔不好也不要紧, 这很正常,即便到了高考也有超发挥和发挥不好时候,这就是现实。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种追求是好的,但是咱得考虑孩子的承受力。 所以最后我给咱们的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要用心了解不断变化的孩子 不能提自己的经验,或者邻居的例子,或者哪位专家的话。要了 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所交往的人。了解他们个性的长 处、短处以及变化。这些情绪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 当然,我们也不能虚张声势、高调去说。 二、希望家长们也能做一个学习者 我们有学习型社会,当然也要有学习型家庭。家长好好学习,孩 子也能天天向上。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我觉得我 当校长这么多年,一直是和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你指导了孩子, 孩子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启发。当他们提出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解答 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使我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得到很大程 度上的提高。 三、除了学习和高考,我们也要思考:我们到底希望孩子能成为 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敢说,我们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善 良的、上进的、知冷知热的、体谅别人的有温度的孩子。可是我们有 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即使父母生病了他也不管不问,这就是 我们做家长的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 反思了。我们平时在家里,是不是经常强调学习,连家务活也不让孩 子干。孩子什么都不做,认为学习是替父母学的,学好了就是替父母 争光,学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这样下去他就不了解父母的辛苦,连最 基本的怜悯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就是学习再好,考个再好大学又有什 么用?现在的家庭关系、伦理关系,亲情关系淡漠,不是一天形成的。 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好好照顾我们的兄 弟姐妹,好好的尊亲睦邻,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所以我说,你希望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成为那样的人。你只有那样去做, 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的平和下来,也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谅别 人。比如之前在校本部的时候,一个家长在晚自习结束后,把车堵在 了校门口前面。门卫大爷让他开走,但是他认为自己就停几分钟,理 直气壮的在那里不动。恰好这一幕让孩子看见了,气得连车也没坐就 走了。后来我去找了这个孩子了解情况,他说了句“真丢人呀!”我 们都能理解父母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你把路堵住了,与人不便与己不 便。如果大家都是以这样一个心态来生存生活的话,不光车堵,心也 堵。当心堵的时候,我想我们的生活是很不愉快的。 四、一个孩子一个样,不要随意比较孩子 即便要比,我们也得科学的比。通过我跟孩子们的交流,孩子们 说有的家长心里就两个孩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另一个是自己家 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长是拿其他很多孩子的优点来跟自己家的一个孩 子比,你想想,这样能激励孩子吗?孩子能服气吗?他会舒服吗?这样 比有什么道理吗?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有些人说外国的这个国 家强,那个国家强,拿别的国家的优点来跟我们中国一个国家进行比 较,这有什么道理可言呢?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一 定是有他自身的特点。经过改革开放,经过疫情,我们很多人都真真 切切的感受到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那种安全感。国家不能这样比, 孩子也不能。把一圈孩子的优点放在一个虚的孩子身上,从本质上讲 这就是不成立的。我们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比家长呢?那孩子会说, “你怎么只是科长,人家爸爸还是局长呢!”“咱住二层楼,人家住 三层楼来还带个院呢!”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家长们,你心里是什么 滋味儿啊?你这么理所当然的把孩子比来比去,甚至美其名曰这是激 励他。如果孩子这样激励你,你感觉到浑身是劲儿吗?你能马上就变 得更好了吗?所以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说这些就是希望 我们能好好思考,要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 15 到 18 岁孩子的成长规 律。 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配合,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能够让 家长和学校的目标高度一致。相信在我们齐心协力下,三年后的孩子 一定能够在学习上、做人上、心智上都有一个很好的收获,将来他们 都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为家庭、为学校、为我们的国家民族,让他活 的光彩一点、鲜亮一点,能够做出他自己的贡献,有他自己美好的人 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