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
谜底
Ear Care Day
爱耳日
1、全国爱耳日是哪一天?今年的
爱耳日是什么主题?
2、耳朵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3、关于耳朵的成语,你知道的有
哪些?
1、3月3日,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2、外耳、中耳、内耳
耳提面命 耳濡目染 洗耳恭听 马耳东风 黄耳传书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疾雷不及塞耳 赁耳佣目 扒耳搔
腮 洗耳拱听 马耳春风 爬耳搔腮 疾雷不暇掩耳 贵
耳贱目 挖耳当招 耳熟能详 充耳不闻 疾雷不及掩耳
耳闻目染 耳鬓厮磨 耳目一新 耳闻目睹 掩耳盗钟
面红耳赤 如雷贯耳 不绝于耳 俯首帖耳 交头接耳
迅雷不及掩耳 忠言逆耳
听力养护
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常掏耳朵,但你知道常掏耳朵会带来
什么危害吗?耳屎真的只是排泄物吗?它也有保护耳朵的作用,
这些你都不知道吧,本文带你重新认识有关耳朵的保健知识吧。
常掏耳易诱发乳头状瘤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
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
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
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
挖耳朵的做法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
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
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
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
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挖耳勺、发卡掏耳 当心损耳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
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有的人耳朵痒了,
常常挖耳勺、用发卡、火柴棍儿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
害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
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
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
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怎样正确掏耳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
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
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
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
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康复从发现开始
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爱耳日简介
o 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
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
o 1998年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
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o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o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o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o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
陷
o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o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
听力,幸福生活
o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
健康听力
o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
—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o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o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o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o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
儿听力筛查
背景和意义
o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80万,其
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
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
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
名。
o 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
程列入国家计划。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
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
o 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
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
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耳的基本结构
o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外耳、中耳、内耳 。
o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
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o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
小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
到内耳。
o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转为
神经能,并将信息就传至
大脑。
耳聋的分类
o (一)传导性聋
o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外耳、中耳的
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
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o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中耳化脓或
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
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
耳硬化症等。
o (二)感音神经性聋
o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
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o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o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o (2)药物中毒性聋
o (3)老年性聋
o (4)外伤性聋
o (5)突发性聋: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
o (6)爆震性聋
o (7)噪声性聋
耳聋分级
类别 听力损失程度
轻度 26-40dB
中度 41-55dB
中重度 56-70dB
重度 71-90dB
极重 >90dB
耳聋预防
o (一) 先天性遗传耳聋的预防
o 先天耳聋的发病率约占中国聋人的50%,
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
o 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而在
遗传达室聋患者中,70%为近亲结婚。
o 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要做到:
o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o 2.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
原因非结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o 3.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
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
第二胎。
o 4.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
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o (二)新生儿期防聋
o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国外报道为1-
3/1000,国内局部地区不完全统计报道为3-
6/1000。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3万。
o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
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开展早期干预,提
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o 2000年,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了《中国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
动计划(2002-2010)》。
o 2004年,卫生部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
术规范》,2010年,对该技术规范进行修
订并下发。
o 2009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
法》,明确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
范围并提出工作目标。
o 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
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
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
现和康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一)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使听
力损失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
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儿
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先天性听力损失不易被发现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到会说话需要经过1年至
1年半的时间,而2岁以前是孩子言语发育的
高峰时期,但是等到家长发现孩子不会说话
才就诊,一般都已超过2岁。如果不进行听
力筛查,有50%以上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孩
子不能被早期发现。
(三)听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
60年代初,美国学者运用问卷法和行为观测法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调查和观测。
90年代初提出运用生理学检测的方法对住院期
间的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
目前,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
术(AABR)的联合运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听力
筛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可达到95%以上。
耳声发射简介
o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
于耳蜗,经听骨链、
鼓膜的逆向传导释放
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o 上图为声音传导的一
个过程示意图,耳声
发射就产生于绿色区
域的耳蜗。
耳声发射分析仪
o 耳声发射(OAE)源
于耳蜗的主动释能机
制,能反映外毛细胞
和/或其周围结构的
机械功能状态,具有
快速、无创、灵敏、
客观等优点,所以
OAE一经发现,即被
推荐用于新生儿和婴
幼儿的听力筛选。
AABR: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
o AABR不会受新生儿外
耳道胎脂之影响,还
能测出耳蜗后可能存
在的听力缺陷,如听
神经病等,灵敏度和
特异性非常高。只要
在新生儿皮肤上涂上
胶水,然后将探头放
在头部,几秒钟就会
得出检测结果。
o 但AABR反应域只与高频听域反应较好,不
能对低频听阈进行有效评估。联合应用耳声
发射及AABR,可全面检查新生儿耳蜗,听
神经传导通路,脑干的功能状态,从而早期
发现听力障碍患儿。
o 目前已具备较为先进的听力诊断和干预技术。
对于疑似听力损失的新生儿或婴幼儿,目前
已经可以做到早期确诊,并进行及时和有效
的干预治疗。通过语声放大、药物、手术、
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言语康复训练
等方法,目的是让孩子听到声音,学会说话,
回归主流社会。
总结
o 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开展普遍的新生儿听
力筛查。而对于具有儿童永久性听力损失家
族史、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或
疱疹或梅毒或弓形虫、高胆红素血症、细菌
性脑膜炎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婴
幼儿,还应该在3周岁以前,接受每6个月一
次的听力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