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2-03-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篇一】xx,男,汉族,生于1965年10月,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现任白河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自全县打响精准帮扶脱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围绕“六个精准”,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对党忠诚和工作的敬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处处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始终坚守了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一、深入调查研究,多措并举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认真履行“八办两组”牵头部门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8个当年计划脱贫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建成达标并通过验收,完成投资6354.28万元。二是牵头组织我县党政企代表团,先后三次赴溧阳市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协调溧阳党政企代表团赴我县考察对接项目1次,溧白双方签订了县级框架合作协议、7个部门合作协议和3个镇级结对帮扶合作协议,江苏5家毛绒玩具生产企业落户我县。申报的6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进展顺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6人。三是2017年间全力抓好麻虎镇金银村脱贫帮扶工作,安排1名分管领导和1名业务人员长期驻村蹲点,协调落实资金51万元,实施了麻虎金银村桥涵改造、安全饮水、通组路硬化打底、防洪堤、公厕等民生工程。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3个,贫困户创业实体4个,新发展农业种植类产业600余亩,畜禽养殖500余头(只),全面完成了年度帮扶计划任务。2018年帮扶村调整至麻虎镇太和村,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派驻一名领导担任太和村第一书记,两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并与村镇领导积极沟通,结合太和村基本情况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二、做好带头人,为民办实事为及时了解情况,他多次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克服工作繁忙等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与驻村的工作队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谋划发展方向。“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入村开展宣传活动,进行思想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三、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以及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认真研究省委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准确把握新思想、新要求,并融汇贯通到实际工作中,牵头制定了全县追赶超越总体方案和五新战略实施方案,建设性提出了我县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在业务学习上,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编制、项目管理、经济分析、PPP模式、脱贫攻坚、招投标管理等工作重点,主动研究各类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将各级文件会议精神学懂吃透,并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四、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xx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切实为民办实事当作转变工作作风的头等大事来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篇二】一、从小立下鸿鹄志,致富路上意志坚xx,1993年出生,台江县翁腮村人,随姐姐来到木良。自幼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的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由于家庭原因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的她从事过工厂流水线工人、销售员、美容师等职业,自己摆地摊、开洗车场等事业,不断尝试寻找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致富的方法。在外摸爬打滚了8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帮助家乡致富的念头一直没变反而越发强烈。二、结缘竹鼠遇商机,刻苦学习梦初愿2017年初,闲谈中听朋友说起了竹鼠,对养殖兴趣的驱使下,xx通过网上了解关于竹鼠养殖的信息,发现木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均适宜,人工饲养竹鼠。而且竹鼠饲养简单,疾病少,周期短,繁殖快,销路好,利润高,于是便决定到三穗县滚马乡大湾村竹鼠养殖基地去学习养殖技术。看着可爱肉嘟嘟的小竹鼠,xx知道自己选对了职业。在基地学习了半个多月,每天都在观察小竹鼠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的脾气,喜欢的食物,如何繁殖、疾病的治疗等等,渐渐的xx变成了饲养竹鼠的行家里手。三、基地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女2017年6月,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木良村成立了。合作社占地150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储物间50平方米,读书社80平方米,均是按照竹鼠养殖场标准建设。共投资30万元,饲养幼鼠1000只,现年产值90万元,税后利润15万元。当前,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已捆绑贫困户16户40余人,共同参与竹鼠养殖,并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将竹鼠养殖的技术、红利与贫困户分享,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篇三】一、基本情况xx,男,汉族,1990年6月生,xx定边人,2010年7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7月大学毕业,本科学历。2014年9月在定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习;2015年8月在定边县盐场堡镇贾圈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17年3月在贾圈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7年9月在贾圈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主要事实依据xx同志在村工作两年多,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磨练自己的意志,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2015年贾圈村属于软弱涣散党组织,村部仅有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和几把椅子,院落杂草丛生。两年来,与村“两委”齐心协力,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其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完善了村级办公设施及各种规章制度上墙,硬化了村部院落,修建了村部围墙栏杆,院落安装了健身器材,村部四周得到绿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村共识别精准扶贫户10户34人,经常性走访精准扶贫户,帮助扶贫户申请金融信贷48万元;移民搬迁7户进城安置、2户村内集中安置、1户村内分散安置;发展畜牧产业补助资金5.1万元等。致力于农村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铺设自来水管道,确保全村人畜饮水安全;架设低压线路6.4公里;改造高压线2.3公里;打井7眼;硬化水泥路1.2公里;平整土地及打井配套369亩等。xx同志将青春奉献给农村,营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篇四】xx,男,47岁,中共党员;时光飞逝,他到大河镇七二村任第一书记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回想起去年8月是全市的村庄整治观摩会期间,时间紧、任务重、赵福秀家丈夫饶光举在外务工,子女也在读书,赵福秀本是子宫癌患者,施工改造需要将她家住房改造装修成乡村旅馆,剩下卫生满园满处都需要打扫,施工队也多次催促她家整改完毕,但她一个人在家无法在8月18日前完成,情节之下,他在桐梓找了三位朋友去帮助她铲了一天的水泥锅巴,说句实话,当时他和他的朋友第二天还真感觉到身体难受不适应呢。也是同样在这一户,去年年底饶光举在外务工背了外债,觉得心里难受抹不开面子也不愿意回来过年,他听说这个情况之后,想到过年了,一家老少还是要回家团聚一下,就主动以“借钱”的方式借了2000元给她,让她丈夫有车费得以回家过年,当时赵福秀全家十分感动,他内心里也觉得自己干了件暖人心的事儿,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他想作为七二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组织安排我到这里来,他就应该尽责任,履义务,脱贫攻坚工作更多时候是需要大家“凭良心”为老百姓干实事,以上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比如七二村湾头组陈民厚双目失明,孩子幼小,妻子在外务工,当他第一次去他家,他发现他家院坝高于屋内,对于他出行十分不方便,他心想个人出资给他修院坝,便当即找人来给他家挖院坝泥土,又一次动员他的朋友来搬砖运土,买水泥和沙土共计花费了1300元,考虑到他家没手机便又花了799元买了个新手机给他,今后也方便他随时和他家联系。同样地,七二刘学建的母亲梁永仙是一位76岁的老人,这么年迈的一位老人还要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他每到这家一次心里都难受至极,看见她拖着带病的身体,还要做饭、喂猪、种菜,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他也只能力所能及的做些小事,给她家送过几次米油,后期还送了1000元钱到她家中,帮助她暂时缓和条件的艰苦,遗憾的是,老人在一个月前含辛茹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下派到七二村工作的这一年多以来,在危房改造期间,为尽快施工进度,早日完成工作任务,先后为陈清亮户购买材料垫支900元;为陈清伦户垫支材料款10000元;为赵兴权连户路垫支1800元;为周顺祥户垫支合医款600元;为陈小堂户赞助煤款400元;敬老院老人没有洗衣机我又花费了850元为老人们买了洗衣机;广场修建他个人赞助950元。他只是希望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全面小康的步伐在紧逼,任务在肩,困难重重,而他,也将继续勿忘初心,踏实工作,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尽心尽力,做好贡献!【篇五】xx,中共党员,xx市船山区新桥镇党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区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2016年4月担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开区农办副主任以来,主要负责整个经开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特别是在2016年的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8户,贫困人口2737人,其中有贫困村1个位于西宁工作办联升村,其余户分布在新桥镇、西宁工作办的19个普通行政村当中。其中新桥镇有贫困户832户、2168人,西宁工作办有贫困户166户、569人,贫困村联升村计划2018年脱贫摘帽。截至2016年底全区已完成脱贫困难群众551户,1555人,尚有447户,1182人困难群众还未脱贫;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任务405人(其中新桥镇脱贫320人,西宁工作办脱贫85人)。二、精准识别,出好组合拳助推脱贫攻坚2016年4月该同志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办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和新桥镇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任职以来,一是组织全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实现了从粗到精的转变,通过建档立卡再次“甄别”活动,组织乡处办对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全面的甄别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和新增困难群众100余人,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精准。二是由于xx经开区行政身份限制,部分业务部门设置不齐全,部分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地滞后;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了解和学习脱贫攻坚相关各类政策,积极联系我区相关业务部学习研究制定富有经开区特色的脱贫攻坚政策地。通过委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经开区脱贫政策实现了从少到全的转变,各业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性强、可操作强的配套政策。如民政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政策兜底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55.6%,提供340个的针对全区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和五个班350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通过“走基层,送温暖”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棉被和大衣;交运部门加大贫困村和其他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扩建道路18.3公里,(特别是联升村到纵二路的致富路修建工程);党群部落实了“五个一”帮扶力量并对委属各部门都结对帮扶有脱贫任务的贫困村,并完成了村级征地建设别的是贫困村联升村办公室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局完成了我区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杂费”的全部减免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保入院报销比例达到90%。财政局完成了全区贫困人口199户,400余万小额金融扶贫贷款,推动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脱贫解困。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帮助下,2016年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完成了938人脱贫攻坚任务。三、找准路子,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西宁工作办联升村是开发区唯一的贫困村,该村拟定2018年脱贫摘帽,怎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村脱贫摘帽,摆在了他的眼前。xx同志多次到该村现场实地考察,通过与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座谈了解困难群众主要致贫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2016年的7月骄阳似火,35度的高温和酷暑炙烤着大地,他组织西宁工作办、联升村第一书记在田间小道规划了联升村水系的整治方案,并督导相关部门及时落实了整治行动,通过联升村的水系整治,现联升水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以前的黑臭水体再也没有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多次与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召开联席会,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如何找出路;最后大家研究决定发展集体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川椒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0余万元整理贫困村土地100余亩用于发展川椒,现联升村川椒长势喜人,一片片火红的辣椒挂满地头,群众见了是嬉笑颜开,预计联升村今年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发展川椒预计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实行了贫困户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篇六】xx,现任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他主动把人大工作融入全县工作“大盘子”,积极主动行权履职,为全县全面决战贫困、全面决胜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xx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工作中他动真情、使真劲,全力以赴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他始终坚持联系包保、结对帮扶、精准施策不落空,严格按照“四到工作制”要求,每月不少于5天到基层走访调研,督查指导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完成情况。在联系包保、结对帮扶果瓦乡期间,协调资金3万余元帮助庆阳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与农商银行协调沟通,促成农商银行果瓦支行建成营业,解决了果瓦乡群众存取款难的问题;争取到资金20余万元,加修了庆阳小学教学楼,解决了该校复式班教学问题。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11次,紧盯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精准目标短板,依法作出审议意见、决议、决定关于脱贫攻坚、民生实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工作报告50个。开展会前调研和专题调研49次、执法检查2次、工作评议1次、专题询问2次。他作为脱贫攻坚“南部战区”指挥长,深入战区内5个乡镇及所辖的村组和农户30余次,同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全力解决战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战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为方便代表履职,发挥代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2017年5月,经过精心选点、精准谋划,他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协调17.5万元,分别在各自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共启动10个片区代表履职活动室试点建设工作,为省市县乡各级人大代表赠订《人大论坛》1949册。同时借助为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投入的63万元资金,不断为代表履职活动室建设提供保障,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探索运行方式,使代表履职活动室实效性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不仅为代表履职尽责提供了舞台,更是发挥了代表在脱贫攻坚中听民声、汇民意、解民难的“桥头堡”作用。为按要求及时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岔河水库有关问题整改工作,今年6月26日,他带领工作组进驻对江镇,实地调研了岔河水库一级红线区内148户群众的房屋及附属设施丈量、登记和拆除拆迁等工作,并组织做好群众有序搬迁工作。在大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他发起全县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倡议,倡议309名县人大代表和1938名乡(镇)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当好监督员、当好宣传员、当好调研员、当好信息员、当好联络员、当好指导员、当好战斗员、当好调解员,不断树立代表自信和人大自信,依法履职,主动作为,为全县如期减贫摘帽不断奉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篇七】xx,男,1960年1月生,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咸阳市医药总公司人事科长,2014年6月被选派到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任“第一书记”。在这两的任职时间里,他给焦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为焦胡村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动员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带领焦胡村村民走上了一条产业致富共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为焦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了“第一书记”的带富能力。一、摸清村情户情,建档立卡,实况心中装xx同志任职以来,吃住在村,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焦胡村现状,他的笔记本的第一页上这样记着:焦胡村位于武功县长宁镇政府驻地西南4.8公里,距离县城驻地东北5公里,全村面积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6亩,设立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035人,238户,人均耕地面积约0.586亩,现有劳动力468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48人,村支部有党员21人,村两委班子6人。该村地势北高南低,呈现阶梯状分布,村民居住环境较好,全村有5眼深机井,90%的土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外出务工和加工手织布,全村有65户、208人需要帮扶脱贫。简单的记录,却展示着燕飞同志想干事、肯干事的决心。二、全力以赴,变“输血”为“造血”,发挥光和热xx同志是军人出身,他时刻都能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虽然已经快到退休的时间了,但是在组织的安排面前,他依然选择要去执行好组织给予他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依然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打好脱贫脱贫攻坚战。扶贫款的太有限了,想着把钱给贫困户分了大家好过年,可是节过后,村里依然是贫的贫富的富,穷人还是贫困户。他认真的盘算着怎么样把这笔钱花好,花到位。燕飞同志经过深思后,认为光靠“输血”救急这种方法是无法实现脱贫的,只有让贫困家庭有了“造血”功能,恢复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使其从真正意义上脱贫。他积极组织召开村“三委”会、贫困家庭代表会、群众大会,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我们的优势就是土壤、空气、阳光、水利条件好,而我们的劣势就是光靠种植小麦、玉米基础作物,生产结构单位。黄桃这个品种具有途广泛、好贮藏、耐运输、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三年挂果收成本,果品供应全国各地,部分出口,鲜果下树即被收购,无库存的优势。他带着焦胡土走访咸阳市土肥站、西农大教授,也通过多方调查,村民决定种植黄桃。他先后带领群众去西农大、兴平、礼泉学习种植技术,之后带领群众在村北三块大田里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规划生产路,整理田块,流转土地,挖坑,栽植。西农大果树教授、礼泉黄桃种植大户、礼泉西刘村黄桃经济合作社领导,兴平苗圃专家鲁富运也都先后来村进行科普教育及管理知识培训。截止目前,三百亩黄桃树在焦胡村肥沃的田地里茁壮成长。三、目标长远,发展产业链,致力脱贫共富为了长久稳妥地推进焦胡村经济发展,为了永远摘掉贫困村帽子,他带领村民成立了黄桃经济合作社,把那些栽种黄桃有土地没有人力的农户,进行自愿申请登记,由村里黄桃经济合作社托管,统一施肥、修剪、浇水、打药、果期管理、采摘、销售,保障群众利益,给群众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样那些老弱病残及缺劳动力的群众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发展了集体经济。他们还要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产业链,修盖黄桃产业园,走黄桃产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建冷库、发泡厂、纸箱厂、黄桃加工厂等。燕书记说过:“我来了,是带着组织的嘱托来的,对得住各级党组织的信任,对得住焦胡村民的寄托,对得住自己的最后一班岗,我不是马向阳,没有他那么青春和浪漫,我更不是沈浩,不像他有那么个财大气粗的单位支撑他的工作,但我同样有着他们那颗为党奉献自己一切的忠诚而火热的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现在你走进焦胡村,村容村貌整洁,彩门旌旗列列,黄桃产业园区大家都在忙碌着。村里胡转的、打牌的、靠着墙上说闲话的人少了,村“三委”办公室窗明几净,有人值班,文化广场国旗飘扬,群众自娱自乐,锣鼓声声,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焦胡村展现在你的面前。【篇八】xx,男,生于1956年10月,现年6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现任凤鸣镇太子村党总支书记,曾于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农民企业家,于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农村标兵、支部书记,于2007年被xx市委授予劳动模范。20多年来,他以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谨慎做人为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一、抓学习、强素质。讲学习,不仅是武装思想,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本职工作之必须,因此他坚持学习,把学习与自身改造、提高党性修养、搞好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深学理论,精学业务,博学百科,达到了学有所用,学一致用。除了自身学习外,他还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要求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学一做”,为党员统一购买了《党章》、《准则》、《条例》、《手册》等六种学习资料200余套,印发
“七一”讲话、六中全会精神,掌握应知应会,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记学习笔记3万余字,写心得体会8篇,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理念,增强了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了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抓党建、促脱贫。扶贫攻坚战打响以后,xx同志带领村“三委”班子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凤鸣镇党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任务,以完善机制推进脱贫,对我村建档立卡的35户105人的贫困人员,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以建强组织引领脱贫,以产业党建助力脱贫,以精准用人服务脱贫,以提高“四率一度”为重点,全面提升我村脱贫攻坚整体水平,走出一条切合太子村实际的党建+精准扶贫新模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贫困户。三、抓生产、促增收。在他的带领下创办了多个企业,太子油脂公司已跃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喜春”牌菜籽油荣获国家名牌产品。争取国家资金400万元,积极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对全村土地进行整体规划治理,新打机井7眼,修复16眼,铺设暗管15公里,硬化田间道路20公里,新修渠道20公里,新栽田间林网8万余株,共治理土地5800亩,水电路设施齐全,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流转土地550亩,多方协调资金300多万元,积极实施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共建设大棚和温室217座,年产值可达600万元,解决劳动力300余人,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配套服务,解决了群众销售难和增收难和无产业、就业无门路的问题,围绕企业发展,积极实施企业新扩技改工程,发展壮大以太子油脂公司等个体企业86个,全村企业总产值达2.8亿元,安置本村劳动力800多人,进一步增强了全村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四、抓建设、优化环境。在他的带动下,村党总支以文明生态家园和卫生村创建为契机,以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清理“三堆”、治理“五乱”,建设垃圾台20个,并成立以中心户长为主的卫生服务队,整治并引导群众清除街道及庭院内外卫生,年清运垃圾200多吨,改变了村民脏水乱泼、粪土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的陋习。积极实施“四化、四改、五通
工程,绿化、硬化主干道路、村庄街道共89条28公里,绿化率、硬化率达l00%;新建自来水厂3个,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话、有线电视“五通”;改厕560多户,卫生厕所入户率达51%;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市级示范小学;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村办公楼,建成占地l2亩的村民休闲广场,并配套了各类体育器材;建立了农家书屋,组建了12个文体团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95%以上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或平房;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政策,解决了群众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全面完成了五星级新农村、省级卫生村、生态家园创建任务。目前,村民安居乐业、竞相创业、和谐发展促增收。五、抓班子、强队伍。一是深入开展“四位一体”。全面落实“六化”管理,完善村组干部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去向告知、签到、考勤和婚丧嫁娶备案等制度,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促进了村级管理规范化建设。二是积极落实七项重点工作。对226名党员组织关系进行集中排查,建立党员信息库,未发现失联党员。全村不存在党代表和党员违法违纪未给予相应处理情况,村党组织依法依规依程序按时完成了换届。全村党员全年收缴党费9033.80元,57名党员补交党费14936元。非公企业太子油脂、德有邻建立了党支部,实现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将党员干部安排到扶贫一线,建立包抓帮扶机制,13名干部包抓35户贫困户,实现了党员带动促脱贫。三是狠抓党员教育管理,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教育,对流动党员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教育管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进一步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年终民主测评群众对村级班子和干部的满意率达100%,使村党总支真正成了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他的努力下,太子村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和小康村先进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村、农民增收先进村和五星村。【篇九】xx,xx省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是一个边远山区普普通通农村妇女,更是一名闪烁着党性光辉的共产党员。她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乡亲、感动了社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面对贫困:她毅然抡起“凿破”大山的铁锤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不宜生存的边角”。1999年,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电网建设搁浅,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便沉侵在“漆黑”的原始状态。村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出山隧洞。作为普通村民的xx积极响应,抡起铁锤和乡亲们开始了漫长的凿洞之旅。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大家点着蜡烛,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镐砍山凿石,由于进度缓慢,难免有村民灰心抱怨,想停下来不干了,xx虽然自己双手磨出了血泡,但她总是鼓励乡亲们“宁可慢慢做也不要停,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凿通的时候”。2001年农历正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隧洞基本打通,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当村里历史上第一次亮起电灯,xx顿时热泪盈眶。虽然隧道打通了,但只能勉强过人,车辆无法通行,对村里发展帮助不大。xx善于组织带领群众,在凿通隧道中表现突出,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口碑”。2009年6月,经过村党支部的培养,xx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更加坚定了她将“狭窄隧道”凿成“小康大道”的信心。随后几年,xx越挖越来劲,越凿越有精气神。通过带领群众锲而不舍、夜以继日的磨凿,2011年夏天,一条长达216米、高3.5-5米、宽3.9-5米的“麻怀隧道”终于建成,汽车第一次开进了麻怀村。从此,麻怀村犹如一只蜷缩在蛋壳里的鹰,开始挥动翅膀飞翔。打通隧道:她带领群众走上“小康路”一个敢于抡起铁锤挖隧道的女人,面对大山她毫不畏惧,面对“拔掉穷根”她也是充满信心。2014年初,xx当选为麻怀村委会主任,脱贫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尽管出山的麻怀隧道打通了,但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我责无旁贷。”在村民代表大会上,xx坚定地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xx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村发展的项目,她鼓励村里的几个“能人”,拿出手头积蓄,办起村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隧道口的一块土地上,她引来客商合作试种铁皮石斛,还制定了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树的产业发展规划。她积极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xx既鼓励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又动员有资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逐步从“打工经济”向“内生造血”转变,村民袁端生就是返乡青年中的一个。“看到邓大姐的干劲,我对回乡发展充满信心。”袁端生说。一直在福建务工的袁端生,今年回乡过春节。xx多次上门讲政策、谈道理,最终说动袁端生返乡创业。除了上心村里的发展,只读过小学的xx对知识和教育格外重视,2014年,她在村里成立了草根助学基金会,协调社会力量对村里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要让孩子们不受穷、不受苦,还得靠多读书”xx饱含深情地说。现就读于遵义师范学院的曹太敏,至今仍记得xx经常过问自己学业、鼓励自己好好读书的情景。村里的孤寡老弱也让xx经常挂在心上,每当春节杀年猪,她总忘不了给80多岁的xx政芳老人送去一些鲜肉。“她是个实在的好心人,对我们很关心,还给我买过新衣服”xx政芳掩不住内心的感动。在xx的带领下,麻怀村面貌已今非昔比。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500元,提升到2015年的8120元,不少村民开上了轿车,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愚公精神:她成为脱贫攻坚“一面旗帜”以xx为代表的麻怀人,在长期砍山凿洞、战天斗地的实践中,孕育了一种永不言弃的“麻怀精神”。这种精神通过xx的辐射影响,已成为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精神食粮”。“她是贫困地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罗甸县委书记xx朝伟说,从动员开山凿石到如今隧道通车,村民们由疑虑到肯定,由不解到支持,共同将“天方夜谭”变成传奇。xx的“女愚公精神”,体现了“不等不靠”的自觉、“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合力攻坚”的奋斗,是当之无愧敢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重任的“领头雁”。她凿碎了千百年来贫困的封锁,凿开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力量,找到了一个身边“两学一做”的鲜活榜样。xx省委书记陈敏尔书记说:“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就是现代女“愚公”xx那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xx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凿隧道”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群众的自力更生,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这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更是动力之源。xx的感人事迹,麻怀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把她编成快板传唱——“共产党员xx,巾帼英雄响当当。携手丈夫李德龙,誓叫大山把路通。发动全村齐动手,一凿一镐挖山忙。不等不靠自发力,麻怀隧道连乡场。昔日愚公是传说,今日愚公在身旁……”【篇十】“要我参加新农合,除非你们垫钱”“才400元,拿1000元来还差不多”“要跑到村委会去领?除非你们送上门来”……2010年,xxxx市启动驻村帮扶工作,在xx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了6年的xx波,申请来到大湾镇海嘎村,成了xx海拔最高自然村的第一书记。刚来就碰了一鼻子灰,上门动员村民参加新农合、修厕所、抗旱领水,听到最多的是‘除非’两个字。可这并没有打消xx波的念头,“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孰料,“一语成谶”,这一驻,就是三届,5年韶华。“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海嘎360多户人家,2010年人均收入才1600元。拔穷根,除了突破交通地理限制,更要搬掉村民思想上的“大山”。“搞计生、低保这些工作他带头去,谁家有点大事小事他也跟着凑。”村民罗义说,慢慢地,xx波成了村里“脸皮最厚”的人,“一来二去混熟了,这个‘厚脸皮’的称呼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xx兄弟’‘小xx哥’了。”与xx波交流中,村民提了心愿:“xx书记,你要能修通村民一组到村里的路,就是给我们做了件大好事。”于是,xx波找到了“娘家”——钟山区民宗局,申请到2万元启动资金;他又和包组干部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凑了1.8万元,村民自发投工投劳,一条700米的硬化路很快修成。就这样,村民开始信xx波了,他还托人到村里教村民搞土鸡养殖,第二年就见了效益。村民喝酒打牌的陋习也越来越少,来找他咨询政策、琢磨路子的人越来越多。2012年,第二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大湾镇党委书记王渊拿到名单,吃了一惊,“怎么还有xx波?”尽管这次任期只有一年,但在前期摸遍海嘎每个角角的基础上,xx波争取到200万元为村里建起9个种养殖基地,引进苦荞、土豆等作物,成立“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并注册绿色食品商标,把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2013年,第三批驻村工作开始前,xx波早已决定再留下来接着干。“当时韭菜坪搞旅游开发,xx波又厚着脸皮泡在项目指挥部,硬是为村民争取到了边沟开挖、土石方清运的活,另外,他还为村里300人争取到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当年村民务工总收入超过400万元。”村支书陈大荣说。摆烙锅摊、卖柴火洋芋、搞农家乐……村民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2014年,海嘎人均纯收入达到6830元。2014年,xx波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辞世。接到消息,xx波一路哭着回家。那时,正值驻村工作再行换届。“母亲年纪也大了,我不愿再经历同样的痛。当时真想走,20多个乡亲奔波几百公里来悼念我父亲,一边安慰我一边用怯怯的眼神看我,欲言又止,他们是怕我离开,把他们丢在半道上。”xx波回忆。“娃娃,你虽然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他给你留了话,‘让小波好好干,你们要支持他’
。”母亲的话解开了xx波的心结,他决定再接着干下去。“xx书记回来了,xx兄弟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去世的人已然离去,活着的人,尤其是一名党员,终归要做点有意义的事,留在这里,我很幸福。”xx波吐露心声。【十一】在xx大学农学院,提到核桃专家xx,同事们总是喜欢叫他“核专家”。十年间,“核专家”xx靠着不断的实地调查和选种、培育,浇灌出了蓬勃生长的赫章核桃产业,让研究成果惠及xx大山里的贫困百姓。他说他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两件事:一是孜孜不倦地“树木”,二是呕心沥血地“树人”。xx是xx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副主任。在来xx之前,xx硕、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的是葡萄研究,对核桃了解甚少。2006年,在贵大与赫章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开展核桃技术攻关之际,xx背上行囊前往赫章县,从最基础的气候、土壤调查开始,全力以赴地扑在了核桃上,一干就是十年。为了选育优良核桃品种,xx用两年时间走遍了全省88个县。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xx和研究团队培育了“黔核”系列4个核桃新品种,研发了核桃专用肥,获得了核桃嫁接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我把选育的4个核桃新品种和多项技术,都无偿地送给政府、企业和农户使用,希望能为xx脱贫攻坚尽一份力。”xx语气里是骄傲,却又那么平淡。发展产业,首先就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xx的努力下,具体指导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赫章县百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由于赫章核桃产业的强势崛起,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对核桃产业的高度重视。2011年,《xx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应运而生。规划再完善,选育的核桃品种再好,嫁接的技术再高,如果农民不愿学、不愿种,那就失去了价值。为了获得老百姓的认可,xx专门找了块示范地,十年来,他坚持每年用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带着农户干,实地调研、选种育种,哪怕是一次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他也坚持面对面谈,手把手教。每次到核桃地,他总会随身携带果树剪刀,给农户传授剪枝整形技术;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他还学会了很多赫章“土话”。在xx的带领和帮助下,不少农户参与了核桃基地的建设管理,原本是贫困户的李富贵一跃成为年收入6万元的富裕户,他本人也成了核桃嫁接的土专家。xx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潘
核桃”。十年来,xx不仅自己带头种核桃,还带着他的研究生、本科生爬山越岭,搞调查、做研究、做示范,培养他们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感情,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为了延伸核桃产品的产业链,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xx主动在招商引资、咨询服务、产品营销等方面为政府牵线搭桥,出谋划策,顺利从山东、浙江引来客商,助推核桃产业发展。目前,xx和研究团队帮助基层科技特派员110余人实现创业,培训果农1.4万余人次;使赫章县核桃种植面积从14万亩增加到163万亩,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到15亿元,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赫章县也因此被国家确定为核桃良种繁育基地,成为了xx核桃产业的领头羊、xx核桃产业的一张名片。【十二】在今年的xx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表彰了一批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上的先进典型,钟山区月照社区独山村的驻村干部xx同志位列其中,被授予“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是该同志继2017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同步小康驻村干部”荣誉后获得的又一殊荣。xx是xx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驻村干部,自2013年2月来到独山村,先后担任过普通队员、支部副书记、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挂职月照社区党委副书记。回忆起当时的驻村经历他感慨万千,本是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去到独山村,却被当时的场景给震撼了。据悉,当时独山村是一类贫困村,坐落在深山中,山路崎岖、没有客运车、群众生活条件落后等问题尤为突出。但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退缩,他暗下决心,今后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化民众、用行动凝聚民心。月照社区独山村、驻村干部xx说,2013年2月我作为市级驻村干部来到独山村,当时被这里的条件所震惊,当时的独山村是钟山区的一类贫困村,人均收入才2600元,村里面吃住行非常不方便,没有一家餐馆、没有小卖部,老百姓居住环境很差。进驻第一天,就有群众迫不及待的向他反映入党难题,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审核,他帮助独山村发展了三名年轻有为的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时也身体力行的去提升村支两委干部的工作能力。在2016年的村委选举中这三名党员分别被选为村委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都是80后的他们,如今成了独山村委的顶梁柱。月照社区独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周文华说,当时我给他反映我入党的情况,他一直把我反映的这件事记在心中,我觉得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他还主动帮助老百姓上户口,更改年龄性别。为老百姓修建水池,把自来水接通到家解决了老百姓用水困难,建立了我们独山村产业布局的灌溉用水在xx的办公室,三面锦旗和各项荣誉证书十分醒目,他告诉记者,在入户走访中曾发现,一位16岁少女竟然已经结婚生子,14岁孩子已上大学,这种现象让他困惑不已。通过调查了解,原来这些村民年龄“缩水”问题,是由于当时信息登记笔误,不少村民身份证、户口本上的登记年龄都比实际年龄小。为此,在2014年、2015年两年时间里,xx不断联系派出所修正村民错误的出生日期。这些锦旗就是得到帮助的村民们赠与他的。在交谈中,xx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锦旗、荣誉既是老百姓和组织对他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月照社区独山村驻村干部xx说,其中这面锦旗是2014年张文的爷爷找到我,向我诉说他们家的困境,就是户口本上的年龄小了八岁,年龄不够毕业不能参加考试,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跑了很多次派出所、民政部门收集材料,最终为她把年龄修改过来。今年2月份,独山村寨上组村民李永科找到xx,向他诉说孙女李从婷民族修改的难题。原来李永科的孙女李从婷登记户口时误登为汉族,如今李从婷已上初三,为能享受到作为少数民族享有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李永科找到了驻村干部xx,通过xx与驻村工作组的努力,成功为李从婷修改了民族。月照社区独山村寨上组村民李永科她(孙女李从婷)的母亲是彝族,父亲是汉族,后面这个(xx)帮我们把这个姑娘(孙女李从婷)族别改成彝族,姑娘成绩还有点好,我家这个事情也是特大事情,拿给我们老百姓我们办不到。在长期的驻村时间里,xx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最关切的小事做起,解群众所忧、排群众所难,为独山村整村脱贫、实现小康倾心倾力。然而,这样一干就是六年,他用六年的辛勤付出实现了帮助独山村脱贫致富的承诺。如今,独山村水井组片区81户群众通上了自来水,寨上组张家寨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8米多宽的柏油马路通村了,开通了旅游公交车专线,农家乐随处可见,基本实现了全域产业布局,人均收入过万。2017年,独山村已经从一类贫困村出列。2018年预计可以脱贫5户14人。月照社区独山村、驻村干部xx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驻村干部,此刻我心里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心,在剩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也有信心在独山村气象专项整治、人居环境整治、自来水系统全覆盖、脱贫成效巩固等方面继续发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群众和党的期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篇一】xx同志是一个从村委会支书参加公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普通党员干部,曾在田蓬镇者斌村委会担任过村主任、支书,现在xx县档案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16年,xx同志被选派为驻xx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面对xx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狠抓各项帮联措施落实,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扎实的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受到了所驻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乡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充分肯定。——走家串户搞调研,摸清底数打基础。xx县档案局党支部帮联的是洞波乡xx村党总支。xx村位于洞波乡东南部,地处山区,距离乡镇15公里,交通状况欠佳,群众主要靠种植玉米和水稻、八角,缺乏有效的致富良策。xx同志担任帮扶队员以来,始终心系帮联村村情民意、产业发展,走村串户,了解调查村情民意。该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县委、乡党委和局党支部的要求,常驻xx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与村干部、群众、党员代表座谈交流,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实地查看了解,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征求意见等,在充分掌握全村农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立足全村实际,充分发挥黑木耳种植产业优势,与县档案局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行政村5年帮扶规划》和《xx行政村2017年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xx村发展的基本思路,为联系村的强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xx同志是一个从村委会支书参加公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普通党员干部,曾在田蓬镇者斌村委会担任过村主任、支书,现在xx县档案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16年,xx同志被选派为驻xx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面对xx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狠抓各项帮联措施落实,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扎实的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受到了所驻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乡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充分肯定。——走家串户搞调研,摸清底数打基础。xx县档案局党支部帮联的是洞波乡xx村党总支。xx村位于洞波乡东南部,地处山区,距离乡镇15公里,交通状况欠佳,群众主要靠种植玉米和水稻、八角,缺乏有效的致富良策。xx同志担任帮扶队员以来,始终心系帮联村村情民意、产业发展,走村串户,了解调查村情民意。该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县委、乡党委和局党支部的要求,常驻xx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与村干部、群众、党员代表座谈交流,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实地查看了解,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征求意见等,在充分掌握全村农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立足全村实际,充分发挥黑木耳种植产业优势,与县档案局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行政村5年帮扶规划》和《xx行政村2017年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xx村发展的基本思路,为联系村的强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xx同志把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到单奉、新寨、达门、厂上、周六湾这5个村的交通晴通雨阻,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这5个村组群众经济产业的发展,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同时和村支书带领单奉、新寨、达门、厂上、周六湾这5个村组干部到县政府分管领导及交通局反映情况,得到县政府和交通局的支持,现在这条公路32公里的沥青路面正在施工中,这条路的修通将给这5个村小组181户846人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希望。——立足实际真帮扶,紧盯项目促发展。xx同志积极参与制定洞波乡xx村《实施方案》、《帮扶计划》、《干部驻村工作计划》的同时,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身先士卒,常常深入洞波乡xx村组的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了他访贫解困、真心为民的身影。为了帮助联系村早日脱贫致富,他实地进行调查走访,查找制约群众致富的瓶颈,通过不懈努力,他发现xx村地理优势,土地肥沃,适合种植黑木耳,xx同志积极协调xx村委会与安那村委会联合在xx至周田坝办培育棚,并争取得到政府政策扶持贷款55万元投入培育棚基地,占地面积30亩基地正在建设中,黑木耳的种植将带动2个村委会人民群众奔向小康。在开展驻村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杨远军残疾,配偶患长期慢性病,xx同志经常深入该户,帮他家出主意谋策划,并为他家办理了政府扶持的火砖13000块,水泥10吨,抗震危房指标一个的相关手续,他家将于今年10月底启动建设,xx同志开展驻村工作以来,xx村每一户贫苦户的生活疾苦都牵挂着他的心,大到高龄老人,小到幼儿园学生真正做到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切实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访贫问苦、平易近人、真心为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联系村、帮扶群众的充分认可。【篇二】xx,男,壮族,中共党员,现为xx县第一小学教师。2014年通过学校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罗老师被选为学校党总支组织委员兼任党办负责人,2016年经全体教师无记名投票,选为教代会主席。因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获得各级表彰,其中2次被评为优秀教师,3次荣获优秀校长,8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xx同志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期间,经常深入完小、村小、农户调查了解情况,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同志担任xx县第一小学扶贫工作业务员,驻村工作队队员,他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群众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xx县第一小学党政班子挂钩新华镇那平村委会常乐、玉林两个村小组25户贫困户,贫困人口99人。期间班子成员爬山涉水深入农户101人次,进行实地调查、宣传动员、走访慰问。经过努力,有8户已于2015年脱贫,已把一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一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动员外出务工18人次,学校自己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协调解决上学难85人次。xx同志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xx县第一小学扶贫工作业务员,期间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力以赴、多方协调,2015年常乐泥泞的泥巴路现在已铺成平整的水泥路;玉林5户贫困户中已有2户完成危房改造、推倒重建,住上了崭新的新房,3户正在筹备当中。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启动后,新华镇按照上级的指示,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1加N”的总体要求以及“应退尽退、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的原则,做到0错评、0漏评、0错退,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相关单位核实,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这一期间,xx同志被分到新华镇那平村委会第4扶贫工作队,负责那乐、常乐、安恩三个村小组的动态管理工作。他和工作队白天在村委会填表,搞材料;晚上深入农户走访调查,召开党员和群众大会。他整个假期都与精准扶贫工作打交道,有时开完会半夜三更才回到家,倒头便呼呼大睡。“家里有热水器、电视机、电冰箱吗?”“你家有多少亩水田、旱地?”“家里有人在国家机关工作吗?”……在常乐村农户卢正操家里,xx边唠家常边根据农户的回答,在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打着钩。表内的调查项目包括住房情况、水田面积、收入情况等数十项内容。他身旁还放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厚厚的已完成调查的评估表,一个装着空表,还有相机和笔等。他一边忙着了解农户家庭情况,一边观察住房装修和家电、农机、交通工具等生活生产设施,以对照评分是否合理。这一幕,在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在那乐、常乐、安恩农户家里随处可见。来到那平村后,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客人,而是以村为家,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探索出很多的方法都可供其他村借鉴。注重入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现阶段是收稻谷的农忙时节,为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又不耽搁群众,他带领那平村第4精准扶贫工作队巧打时间差,入户主要分三个时段,一是早上7点至9点趁农户还没出门干活时,第二是中午吃饭时间,第三是晚上7点至10点。他从不言苦喊累,总是干劲十足的,正是如此,及时抓住群众在家的时间,高效推进精准识别工作。注重调查方式,摸清贫困实情。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基本情况,他要求实行“四见”工作法,一是争取见到其本人,由本人亲口述说并对工作队的评估打分现场进行签字按手印;二是争取见到邻居,向邻居侧面打听该农户的家电农机、家庭成员读书就业、健康状况等情况;三是争取见到实物,工作队进农户家中要走完各楼层,对家电、车辆等要看到实物,了解新旧程度,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要尽量亲眼看到,了解其规模;四是争取见到相关证件,对户口本、土地证、残疾证、学校录取通知书、住院证明及相关票据等,要让农户全部出示。注重工作细节,确保存档完整。他在入户调查时,除了填写评估表外,还携带民情日记,对农户家电特别旧的或特别好的、养殖的家禽数目和大小、残疾证编号和残疾等次、患病就医情况、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和下一步脱贫计划等信息一一进行记录,确保该农户的档案资料更齐全,同时也让工作队对农户有更深的了解,以便下一步研究如何给群众脱贫提供切实的依据。注重党员力量,筑牢战斗堡垒。为充分发挥党员力量,在入户调查工作初期,各村都召开了村民大会,主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政策“宣传员”、产业发展“联络员”、公共事务“服务员”、村务公开“监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集中力量高效服务群众。三年多以来,他风雨无阻地用脚步丈量着民情,用真心服务换取着民心。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xx县第一小学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那平村委会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定会早日实现。【篇三】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村支部书记xx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xx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xx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xx村脱贫攻坚蓝图,为xx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xx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篇四】xx,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xx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2009年,xx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xx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xx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xx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xx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xx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xx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xx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xx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xx的家庭状况后,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xx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最后,xx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xx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xx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2015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xx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xx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xx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xx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在精准脱贫走访时,xx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篇五】xx,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xx县铜鼓镇葛家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xx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xx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xx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xx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xx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xx无限感慨地说:“咱们xx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xx在福建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xx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xx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xx兴奋不已。2015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xx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xx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2015年6月,xx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xx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福建漳州的xx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xx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xx动情地说,“作为从xx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xx中学、官渡中学等xx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xx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xx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xx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xx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2016年3月和8月,xx两次专程回到xx,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xx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xx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xx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xx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xx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反哺家乡在路上。xx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xx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篇六】巫溪县中梁乡xx村位于大巴山深处,从巫溪县城到xx村村委会,全程72公里。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数时间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1969年,年仅16岁的xx便进入xx村生产队,先后担任会计、生产队长。从1986年起,xx就开始担任这个村的村支书。30年里,他先后历经10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深受村民信任;30年里,获市县级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达60余次;30年里,他始终坚持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从青壮年到老年,把毕生心血投入到xx村致富奔小康上。xx有四个儿女,都在外做生意,家境不差。每次村级组织换届时,儿女们都劝他早点退下来“享清福”,但村民们死活不干。上一次村级组织换届时,贫困户王耀福还特意来找他:“老书记,你要是退休,咱贫困户脱贫心里就没了底!”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全村的老百姓都脱了贫,我就安心‘下岗’
。”“xx精神”代代相传xx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海拔从600米到1600米不等。2000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卖点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要是背头猪下河坝(中梁乡政府所在地)去卖,回家后肩膀要肿上好几天,人也得躺上几天才能恢复元气。”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在xx的动员下,村民们决定集资修路,全村680名主要劳动力全部出动。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一条路并非易事。xx带着大伙儿上了山,饿了就烧堆火,埋几个红苕烤熟充饥,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他们从山上修到上下,他们用手拽着8000斤重的石磙碾压路面,硬是用简陋的工具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路。村民们修路没有工资,当时一名施工员在修路时受伤了,xx二话不说就背着他上了卫生院,吃住的费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家里没钱,他“挪用”了女儿的2000块彩礼钱,全都用在了修路上。2000年年底,承载着村民希望的这条长17公里的公路终于通车了,村里的土产从此得以走出“山门”。后来,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称为“xx精神”,他是全县上下学习的楷模,如今“xx精神”在xx人民心中代代相传。脱贫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有了路,村里就有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贫困,根本没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产业既要长短结合,又要持续增收,经过走访调研、村支两委讨论,该村确定发展以核桃、山羊、魔芋为主的林经、林草、林畜、林蜂循环产业。其中山羊产业便是短期脱贫增收的好产业。2013年,xx和几个村干部带头,发展起了山羊养殖场。2014年冬天,母羊一下崽,养殖场一下子有了100多头羊,他立马带着羊去了贫困户陈清吉、陈清元家。“你们只管养,死了算我的,能变成钱3年后还我羊就行。”他对两人说。有了“定心丸”,两人各借了十多头母羊回家。如今陈清吉、陈清元家的山羊已各自发展到30头左右,仅靠卖羊一项,一年便能挣两三千元。从2013年至今,xx的山羊养殖场一直保持着100多头母羊的规模,其中近一半借给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7月3日,该县下堡镇下堡村贫困户钱从山也专门慕名过来,向他借了十多头母羊。解决读书问题,脱贫才有后劲xx有两儿两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别是大女儿何晓琳在广州开了个五金厂,经常打电话让他赶紧退休去广州养老,但他根本走不开。xx村面积42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224户1024人中,就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因学致贫的家庭达27户。像这样的家庭,如果能解决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脱贫的希望,后劲才会足。如何解决呢?xx把脑筋动到了自己的大女儿身上。“大女子(当地父母对大女儿的称呼),你天天说要孝敬我,那就先帮我做件事。”2014年初,他拨通了大女儿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何晓琳,三社贫困户王耀福家有一儿一女,分别读小学和高中,患有严重风湿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负担儿女学费外,还要供养老丈人,这个家因此致贫。电话里,他要大女儿每年资助王家学费2500元,一直到王家当时读小学的儿子高中毕业为止。懂事的大女儿啥也没多说就答应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念叨:“我屋女子挣的钱,自家用不到,咋就给了别人家(用)呢?”之后,无论是到县上开会,还是去乡里办事,xx拉下脸,逢人就“化缘”,在他的奔波与牵线下,王耀福、谢宗国、冉茂林、李仁树等4户家庭的孩子有了热心人资助。管好农村“小银行”,巩固脱贫成果近年来,有着“草根金融”之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相继出现。2009年,xx村也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组建了资金互助社,xx担任理事长。“在农村,当年脱贫不算难,关键是要稳得住,可持续。”xx说。而他认为要做到“稳得住”,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资金互助社也必须真正发挥作用。为了保证每笔钱都能用到实处,他对村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谁是真的急需用钱,借款后能不能及时还上,他都一清二楚。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成功发展烤烟和山羊产业,并于2015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今年,他准备再从互助社借一笔钱,将烤烟的质量搞上去。贫困户乔玉联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2万元建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万元……在xx村,资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农脱贫的“及时雨”作用:从2009年组建至今,xx村资金互助社借款主要用于发展产业、危房改造、子女上学等。据初步统计,已滚动发放贷款500余笔、5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获得贷款230人(次)250万元,没有一笔呆账坏账。产业方面:核桃面积达4500亩,贫困户参与率达95%,基本满足户均2亩以上核桃;山羊存栏3000只,贫困户喂养率达60%;魔芋300亩,贫困户种植率100%。危房改造方面:xx村2015年,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旧房改造62户(D级34户、C
级28户),资金互助社拿出启动资金42万元,在4个月内,所有的贫困户均住上了新房,至2016年,xx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洋房村”,无一处土坯房、危旧房。子女上学方面:从2011年开始,xx村村民子女只要考上高中、大学,均优先享受不低于5000元助学贷款,3年来累计下放贷款24.5万元。2015年底,xx村实现整村脱贫。该村村容村貌、基础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就医就学、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02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村上,如今的xx一天一个样,看到这样的成果,“老匡”很欣慰。或许,没多久,他便能安安心心“下岗”享清福了。【篇七】2014年xx永辉超市积极参与xx市对口涪陵、酉阳、石柱三个区县的扶贫工作,其中党委书记xx同志负责石柱扶贫工作相关事宜,共计投入400万元。自工作以来,xx同志认真贯彻xx市市委关于“坚决打好全市扶贫攻坚战”的精神,认真履行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与措施,通过深入调查对口帮扶村,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多项扶贫开发工程,依次解决对口帮扶村民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改善,使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帮扶效果显著。以为民谋福为动力坚持积极参与xx同志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系列精神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xx市扶贫工作一系列部署,将扶贫理论转化为科学生产力,认真积极参与扶贫相关工作,对永辉超市对口帮扶石柱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并与石柱县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对接乡镇、村组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和乡镇、村组干部座谈,与帮扶对象进行零距离交流,对接具体帮扶事项,共商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帮扶项目的后续事宜,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完成。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开展扶贫项目xx同志一直坚持深入对口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认为这是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他深入石柱县调研,从石柱县三河镇独特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当地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对帮扶石柱县脱贫致富的计划作出了具体安排:为三河镇白玉村建立长毛兔养殖场;为三河镇万寿寨村建立猕猴桃生产基地、并且为了保障万寿寨村猕猴桃能顺利打出市场,还建立了猕猴桃冻库;亲自慰问贫困党员,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问候语关怀;针对万寿寨高山贫困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情况,帮助他们进行了生态扶贫搬迁。通过深入各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xx同志实施了符合对口帮扶村迫切需要的帮扶项目,在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更是发展了适宜的产业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村民的贫困根源,为他们提供了脱贫致富的“长远之计”。以廉洁自律为保障打好扶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xx永辉超市特设立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石柱扶贫工作。xx同志总领负责xx永辉对口石柱的扶贫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各方面以党章党规严格要求,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处事公正,亲赴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都是用到实处、花到贫困村民身上,始终坚持解决贫困村民的实际问题,诚心诚意为贫困村民谋福、尽心尽力做好扶贫工作。在未来,xx同志将继续作为xx永辉致力石柱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永辉农业产业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提高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手牵农民、一手牵市民,在对口扶贫区县有效推进“农超对接”,解决贫困村民卖菜“难”的问题,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12篇【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7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