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99 KB
  • 2021-05-10 发布

2020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5篇)与乡镇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共5篇)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5篇)与乡镇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共5篇)‎ ‎2020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5篇)‎ ‎(篇一)‎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奋战一百天,冲刺双过半”竞赛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1-4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较一季度明显好转,但总体还未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部分指标仍不及全省平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模工业增加值。1-4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3.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分行业情况。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4.9%,制造业下降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37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实现增长,17个行业下降,增长较快的是以风电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8.4%)和通用设备制造业(24.5%)。从工业效益看,1-3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39.9%,降幅大于全省(-18.5%)21.4个百分点。县市区完成情况。渌口、云龙、石峰、芦淞、荷塘、攸县、醴陵和茶陵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9%)和炎陵(-8.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较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分产业情况。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4%(居全省第10位、七市第5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2%。分类型情况。全市民间投资下降1.5%,国有投资增长5.2%;产业投资增长10.9%,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9%。县市区完成情况。云龙、攸县、渌口、茶陵和**5个县市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荷塘(0.7%)、醴陵(0.9%)、炎陵(1.1%)、石峰(1.4%)和芦淞(1.6%)5个县市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房地产情况。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4.5%,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7.4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9亿元,下降9.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从商品用途看,限额以上吃类商品增长15.3%,穿类商品下降28.4%,用类商品下降9%,烧类商品下降10.2%。从商品类别看,入统的22个大类商品限上零售额增速呈“7正15负”,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3.8%。县市区完成情况。渌口、攸县、云龙、醴陵、茶陵和炎陵超过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芦淞(-10.8%)、**(-9.9%)、荷塘(-9.6%)和石峰(-9.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财政金融情况。1-4月,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2亿元,下降1.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下降23.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8亿元,下降15.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个百分点。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73.4亿元,增长6.6%,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47.7亿元,增长18.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67.6%,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县市区完成情况。醴陵、渌口、云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芦淞(-41.4%)、炎陵(-30%)、荷塘(-20.8%)、攸县(-20.3%)、**(-20%)、茶陵(-18.4%)和石峰(-10%)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渌口、云龙地方税收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炎陵(-60.2%)、石峰(-51%)、攸县(-36.2%)、醴陵(-34.2%)、荷塘(-32.5%)、**(-29.2%)、茶陵(-27.9%)和芦淞(-25.9%)降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新增“四上”企业情况。1-4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5家,占全省4.5%。分行业情况。房地产开发业新增14家(占全省7.4%,居全省第3位)、建筑业5家(占全省7%,第3位)、批发业2家(占全省1.9%,第7位)、服务业2家(占全省2.4%,第4位)、工业2家(占全省2.2%,第6位);零售、住宿、餐饮业暂无申报。县市区完成情况。**新增5家,云龙、渌口、醴陵各新增4家,石峰新增3家,攸县、茶陵各新增2家,芦淞新增1家,荷塘和炎陵无新增。‎ 二、主要亮点 ‎(一)刺激消费成效明显。为应对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冲击,株洲市委市政府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并及时落地,政府安排**万元对餐饮、家电建材大宗商品以及汽车行业进行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的效果在逐步显现。自4月8日启动仪式至今,三大活动已拉动消费规模超过3亿元。4月当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限上粮油食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14.8%和1.4%。‎ ‎(二)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市上下紧盯疫情防控变化情况,与时间赛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重点项目签约引进,投资驱动力度增强。通过举办“战疫情促发展”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活动,集中签约一批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等项目,直接引资149.32亿元。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月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5.3%。‎ ‎(三)政策落地取得实效。温暖企业行动持续推进,市县两级扎实推动国省市相关优待扶持政策落地落实,同步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50多项。截止目前,共为企业减税降费11.2亿元,缓交税费款18.6亿元,发放稳岗补贴0.87亿元;全市30家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6.5万笔,授信金额606亿元,已投放到位461亿元,为1610户中小企业下调贷款利率减息3700多万元;为210家企业近3万名员工办理缓缴住房公积金1.6亿元;开行“返岗直通车”219班次运送4800余人。‎ ‎(四)强链补链进展顺畅。全市16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基础工作更加夯实,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组织建设更有保障,党委、链办、协会等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作用明显。一季度新引进产业链项目29个,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8个,总投资22.8亿元,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项目12个,合同资金106.8亿元。链上的194个重点项目,95个科技创新项目、79个产品创新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能。申报了3个省级产业集群,上报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正向国家级产业集群决赛冲刺。1-4月,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增加值增长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6.9%,共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疫情影响仍然较大。前期全市经济受国内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当前随着海外疫情蔓延,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也超过了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经济复苏进程。从重点产业看,汽车、陶瓷、风电等制造业受疫情影响明显,其中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69.4%,陶瓷制品制造业下降0.4%,共拉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看,全市进出口总额下降20%,降幅较上月扩大5个百分点。‎ ‎(二)复工复产存在堵点。尽管各级各部门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进展,综合来看,受产业链中断、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复产达效还不及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组织开展的“四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还有28%的企业(862家)生产恢复不足正常水平的80%,14.7%的企业(452家)员工到岗不足80%,有8.8%的企业(279家)不同程度裁员,37.6%的企业(1076家)国内订单量减少,34.3%的企业(666家)国外订单量减少,40.3%的企业(1241家)预计二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 ‎(三)内需驱动仍有隐忧。投资领域,仍然靠大项目拉动,小项目和房地产投资降幅明显,且产业投资不足。1-4月,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41.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8%;工业投资下降0.4%,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5.1%。消费领域,大宗商品需求仍然偏弱,住宿餐饮短期内难以恢复。1-4月,全市汽车、石油及制品类等大宗消费品分别下降9.9%和10.1%,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下降42.9%和37.5%。“四上”企业,新增不多,1-4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5家,仅完成年度目标(600家)的4.2%。其中零售、住宿、餐饮业和荷塘、炎陵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截止4月全市规模工业退库企业达到51家。‎ 四、几点建议 ‎(一)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纵深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投资驱动效果。特别是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国省陆续出台大量刺激政策和投放大规模项目资金。要抢抓机遇、充分准备、策划包装、积极争取,尽可能分到更多项目和资金蛋糕。各平台公司应解放思想,妥善处理化债和融资关系,积极争取贷款搞建设,迅速扩大投资。在发挥投资驱动作用时,应把握好新基建热点和方向,紧扣全市新兴产业链布局需求,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形成有效实物量投资,培植实体经济增长后劲。‎ ‎(二)深化温暖企业行动。一是抓政策兑现,将国、省、市三级税费减免等优待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助开拓市场,指导各行业研究疫情带来的新机遇,鼓励企业针对疫期出现的市场空缺扩能扩产,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转型转产,推动重点产业向安全防护和智能应急产品拓展延伸。三是保链条畅通,对全市16条工业新兴产业链和重点企业的供销、运输、成本、资金、用工、防疫物资等各类问题,做好动态跟踪和服务,确保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生产快速恢复到疫前水平。‎ ‎(三)加大“四上”企业培育。要全面落实今年培育四上企业目标任务,增强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企业帮困,稳定生产,巩固一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进度,达产一批企业;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产转法、个转企、小升规”,升级一批企业;充分利用四经普成果,建立多层级企业培育库,新增一批企业。‎ ‎(篇二)‎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做到两不误。从总体上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稳定可控,逐步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初步估算,1-2月份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139.2亿元、同比增长2.63%,农牧渔业增加值72.31亿元、同比增长2%。预计一季度,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20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农牧渔业增加值10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3%。‎ 一、1-2月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在田作物长势良好。全市在田小麦518.1万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夺取夏粮丰收的基础较好。据监测分析,一类苗239.7万亩,占比46.28%,同比增0.53%;二类苗249万亩,占比48.07%,同比增2.93%;三类苗面积29.4万亩,占比5.68%,同比减少3.46%。全市在田蔬菜面积167.6万亩,其中:果类面积22.7万亩,叶菜类14.5万亩,根茎类蔬菜66.2万亩,草莓5.9万亩,其他类58.3万亩;食用菌投料量4400吨。近十日,日收货量近9000-10000吨,一周内收货量6.4万吨,一个月收货量25万吨,能够保障市场供应需求。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蔬菜价格没有像往年一样下降,而是与节前价格持平;批发市场交易量同比没有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目前,正在适度扩大春季蔬菜种植,已完成春提早设施瓜菜定植25.7万亩。‎ ‎(二)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生产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机具以及水稻备耕农膜、基质、秧盘等物资,通过供需监测、调剂调运、产销对接,开展网上销售、线下配送、点对点配送等模式,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求。目前,全市农资经营户4232家,已营业4189家,复工率99%;农药经营门店3691家,已全部开业;全市共储备肥料7.68万吨、农药186吨、各类优良种子933.6万公斤,其中常规粳稻种835.1万公斤、杂交稻种72.8万公斤、杂交玉米种25.7万公斤,鲜食玉米、鲜食毛豆、花生种源充足。‎ ‎(三)养殖产能逐步恢复。受环境治理、养殖周期及疫情防控的多重影响,畜牧业目前处在调整恢复期。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价格有升有降,总体形势基本稳定。在各项扶持政策和养猪效益双重利好的驱动下,规模养猪场复养增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正在逐步恢复。据统计,2月份生猪存栏133.4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32万头,牛存栏7.95万头,羊存栏76.9万只,家禽存栏4786.31万只;生猪出栏25.65万头,牛出栏0.43万头,羊出栏16.23万只,家禽出栏1761.23万只。与去年12月相比,生猪存栏减少6.2%、能繁母猪存栏增加1%,牛存栏减少2.1%、羊存栏增加1.3%、家禽存栏减少9.8%;生猪出栏增加22.3%,牛出栏减少12%,羊出栏增加11.5%,家禽出栏减少9.1%。疫情期间,猪肉价格涨幅较大,牛羊肉价格持平,鸡肉价格下降明显,鸡蛋价格略有下降。水农产品价格略有上涨,但产量下降明显。截止2月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同比下降22.6%;目前全市364个水产养殖主体全部复工,产量正在恢复。‎ ‎(四)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计347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75家、市级265家。自2月1日开始,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分两批为26家企业申请贷款约6亿元,积极协调**银行**分行等金融机构,全市40多家企业共申请贷款约10亿元以上,目前资金陆续到位;及时对**年新获批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财政奖补,目前290万元奖补资金已拨付到位。截止到3月12日,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有326家复工,复工率94%;其中国家级7家,复工率100%;省级72家,复工率96%;市级247家,复工率93.2%。‎ ‎(五)农民收入问题压力凸显。全市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86%。每年1-2月份,因农民工返乡过年,疫情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但因疫情造成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对二季度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会有明显体现。疫情前期,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业农户损失较重,对经营性收入影响较大。有压力才有动力,目前各地在分区分级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创业项目落地,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就业。对疫情低风险地区,推动农民加快返岗就业;对暂时无法返岗的农民,积极梳理本土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更加关注和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问题,积极帮助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目前全市受疫情影响的71个扶贫项目,已复工62个,复工率87.3%。‎ 总的来看,1-2月份**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本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面临一些问题,如目前小麦墒情和苗情有利,但“倒春寒”、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较大,稳定粮食生产难度加大;生猪产能正在逐步恢复,但受非洲猪瘟影响,规模养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散户加速退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增长较慢;农业龙头企业复产但不达产,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外地员工返岗就业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科学研判后疫情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疫情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加强了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监测、稳产保供和科学研判。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定可控,影响比其他行业要小。疫情前期交通不畅,造成农产品销售流通困难,但主要农产品价格同比基本稳定或略有上涨。从农产品内部结构上分析,对畜牧养殖业影响比种植业要大。从长期来看,主要是农业用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农村经济生产成本会有所加大。农民增收方面,短期影响较大,但随着后疫情时期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完成全年农民增收任务问题不大。‎ 疫情防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涌现了新的特点和亮点。一是数字农业经济迈出新步伐。互联网信息时代,在农产品与餐桌之间架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疫情前期,蔬菜等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产地产品与大型市场、社区乡村有机对接,呈现出农产品网上营销的新亮点。市广电集团、农业农村局等打造“战疫情,暖心菜”APP模式,开通2个小时内,线上订购3万余斤蔬菜,迅速带动全市掀起农产品网上销售热潮,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的肯定。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农产品网上销售同比增长10%以上。同时网上流通对接模式,对农业品质品牌、冷链物流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促进了农业绿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机器换人实现新突破。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各地普遍重视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全市累计投入农业机械1.2万台套,植保无人机达到500余架,农机施肥施药占比达到70%。农机的普遍应用,推动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市创建提供了新动能。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了新突破。为解决农业用工短缺问题,各地注重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网上培训、远程对接、现场指导等形式,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春耕备耕技术服务的全覆盖。这些新的特点和亮点工作,也为我市后疫情时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宽了创新发展思路、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三、下一步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推进重点 围绕农村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三乡工程”、夏粮生产、生猪恢复、扶贫攻坚、农村环境等重点工作,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大力实施“三乡工程”。通过“三乡工程”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改革促生产、增效益、保增收。在“三乡工程”统领下,聚焦推进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质量农业建设。督促各县(市)和涉农区设立不低于**万元的三乡工程专项资金,建立“三乡工程”服务卡制度,落实返乡人才各项奖补激励政策。实施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和“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力争年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培训农村土专家、农村经纪人各200名,培育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300人以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金融信贷、工商资本和土地利用计划等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有序流动。以22个试点镇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力争打造一批“三乡工程”示范镇。加大包挂企业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好企业外来员工返岗困难、防疫物资紧缺、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全力促进企业复工达产。抓好今年56个、总投资211亿元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对即将开工的21个重大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开工准备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对暂未达到开工条件的35个项目,“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办结相关审批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二)努力保障夏粮丰收。疫情防控下,必须稳定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具体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在田作物管理。因苗制宜,分类施好小麦拔节肥,为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留好留足270万亩水稻秧田,为水稻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关键农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及时解决春耕备耕中的实际困难。通过“益农信息社”,组织专家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在线答疑、热线服务。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要求,强化粮食稳定度考核,稳定水稻面积,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积极发展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稻渔综合种养、“鲜食菜用”粮油作物。强化监测防灾减灾。重点防好“倒春寒”、病虫草、小麦赤霉病,切实保障夏粮生产安全。‎ ‎(三)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特别是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贴政策落地。进一步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以种猪场和规模猪场为重点,盘存量、扩增量、挖潜能,抓好睢宁新希望、新沂牧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生猪生产能力,确保年内全市生猪存栏176万头,出栏304万头。优化生猪屠宰产能布局,大力推进丰县凯佳、邳州正大等一批屠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建设,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企业。不断提高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保持全市肉羊、肉鸭、奶牛产业优势地位,推进奶业、饲料产业提档升级。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强化外埠肉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不断推进扶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制定关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扶持低收入人口就业的专项政策,健全完善支持低收入人口创业的具体办法,不断提升持续增收致富能力,年内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收入达到6500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18万+”扶持计划,启动村集体经济“50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内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机制,优化升级“阳光扶贫+”平台分析预警功能,建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动态监测系统,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和受疫情影响较大户,进行重点跟踪、及时帮扶,全力解决返贫致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广“防贫险”,建立防返贫政府救助基金,坚决避免出现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 ‎(五)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有效防控疫情,稳定农民增收积极性。开展农村改厕整村推进试点,年内完成改建修缮户厕3万户、新建改建公厕900座。深化农村垃圾治理,抓好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保洁体系全覆盖。加强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衔接,年内村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60%。加快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高标准编制新一轮试点村庄规划方案,年内建成特田园乡村34个。发挥好各县(市)区的自主创建积极性,同步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年内新建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00个。 ‎ ‎(篇三)‎ 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全市经济改善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步回升,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一、 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8亿元,同比下降3.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同比增长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0亿元,同比下降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0亿元,同比下降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658元,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04元,同比增长0.7%。‎ 二、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经济虽有下滑,但下降幅度好于预期 今年一季度,全市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保增长政策,精准施策,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对冲疫情影响,总体经济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好于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8亿元,同比下降3.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0.8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底下降1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9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完成103.5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完成171.4亿元,下降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6:36.2:60.0。‎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全市春耕备耕进展良好。据市农业局统计,全市粮食作物计划播种426万亩。截至4月7日,全市储备售出籽种8480万斤、化肥19.1万吨、地膜6270吨,分别占全年需求量的**.4%、88%和105%,积造农肥1.69亿担,较好满足春播需求。一季度,全市牛、羊、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23.02万头、254.48万只、93.62万头和675.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6%、7.3%、12.7%和5.7%;肉、蛋、奶总产分别达3.63万吨、1.77万吨和6.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18.1%和18.5%。‎ ‎(三)工业生产逐步加快,增长速度由负转正 一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其中,3月当月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全市春耕备耕进展良好。据市农业局统计,全市粮食作物计划播种426万亩。截至4月7日,全市储备售出籽种8480万斤、化肥19.1万吨、地膜6270吨,分别占全年需求量的**.4%、88%和105%,积造农肥1.69亿担,较好满足春播需求。一季度,全市牛、羊、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23.02万头、254.48万只、93.62万头和675.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6%、7.3%、12.7%和5.7%;肉、蛋、奶总产分别达3.63万吨、1.77万吨和6.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18.1%和18.5%。‎ ‎(三)工业生产逐步加快,增长速度由负转正 一季度,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其中,3月当月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8.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2%,下拉全市投资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下降。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59.1%,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2%,降幅比上月收窄11.8个百分点。‎ ‎(五)市场消费同比减少,限上消费降幅收窄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0亿元,同比下降25.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实现29.8亿元,同比下降26.9%,降幅比上月收窄17.0个百分点。‎ 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9.6亿元,同比下降26.9%;乡村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下降28.7%。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27.6亿元,同比下降26.2%;餐饮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34.9%。从七大类消费看,粮油食品类增长25.1%;服装鞋帽类下降38.7%;家用电器类下降23.6%;中西医药类下降21.8%;金银珠宝类下降45.8%;汽车类下降37.6%;石油类下降32.2%。‎ ‎(六)财政收入同比下降,金融存贷款运行平稳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0亿元,同比下降14.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9亿元,下降16.3%;非税收入完成5.1亿元,增长0.5%。‎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境内存款余额32**.2亿元,较年初增加116.56亿元,增幅为3.66%;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境内贷款余额为1649.71亿元,较年初增加89.5亿元,增幅为5.74%。‎ ‎(篇四)‎ ‎1-5月份,随着疫情防控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疫情对工业经济的冲击仍然延续,生产恢复的基础和条件并不牢固,恢复历程依然艰巨。为应对疫情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部分行业、产品摆脱疫情影响,增幅由负转正,开始显现良好发展势头。煤电行业受煤炭价格下跌、开机率不足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下滑严重,导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增加值: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4%,比1-4月份下降1.79个百分点,增幅在济宁市位列第6名。‎ 工业用电量: 1-5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1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82%,比1-4月份降幅收窄1.61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 1-5月份,我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下降8%。从镇街完成情况看,按功效系数法测算排名(其中增量与增幅权重为4:6)前三名的镇街是:香城镇、田黄镇、石墙镇,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为107.3%、90.6%、61.7%;排名后三位的镇街是:大束镇、中心店镇、峄山镇,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为-6.4%、-0.3%、-54.7%。‎ 工业税收: 1-5月份,全市工业税收收入完成19.75亿元,同比下降11.05%,降幅比1-4月份收窄3.75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情况:我市重点调度的24家工业企业1-5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亿元,同比下降9.5%;完成营业收入179.6亿元,同比下降13.8%;实现利润35.9亿元,同比下降35.4%。‎ 工业技改投资:1-5月份,全市提报技改项目49项,工业技改投资32.17亿元,比4月份增加10.1亿元,增幅为-26%,位列济宁市第12名。‎ 二、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总产值实现环比增长。5月份,工业经济开始提速,全市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4.1%,由负转正,出现止跌回稳的态势。全市156家工业企业中有84家企业环比实现正增长,占比为53.8%。从企业类型看,食品加工企业、医药制造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工业生产恢复较快。‎ ‎2、医疗防疫、生活必需产品较快增长。1-5月份,全市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市平均2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生活必需品增速加快,1-5月全市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9.1%、49.7%,高于全市平均27.1个、57.7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个、0.3个百分点。‎ ‎3、部分产品产量较同期提升。一批工业产品生产的较快增长,对抑制工业生产进一步下探起到支撑作用。1-5月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56万吨,同比增长13.1%;非织造布(无纺布)产量3755吨,同比增长654%;水泥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123.7%;玻璃纤维纱产量9.1万吨,同比增长37.1%;石灰石产量210.7万吨,同比增长47.2%;饲料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36.9%。‎ ‎4、进出口完成阶段性目标。2020年1-5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35亿元、增幅63.1%,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济宁市第4名、第2名。其中,出口3.52亿元,同比下降9.5%,较上月收窄6.4个百分点,进口12.83亿元,同比增长109.2%,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44.7%,完成阶段目标的107.21%。‎ ‎5、金融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增强。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6.62亿元,在济宁市排名第2;环比增加2.79亿元,比年初增加45.38亿元,居济宁市第2位,增长5.09%,同比少增75.5亿元。人行、银保监积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后疫情时期,制造业贷款增长较快。5月末,邹城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6.06亿元,环比增加0.12亿元,较年初增加5.12亿元,增长16.55%,高于去年同期16.13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13.24%。‎ 分行业看:‎ 煤炭行业:煤炭行业除了本身受到疫情影响外,更受到煤炭价格下降影响,全市煤炭经济偏弱运行。5月份当月,兖州煤业煤炭价格环比下降59.5元/吨,1-5月份煤炭平均价格533元/吨(不含税),同比下降117元/吨。‎ ‎ 1-5月份,兖州煤业生产原煤1339.7万吨,同比下降3.1%,完成营业收入为88.1亿元,同比下降20.7%,实现利润25.6亿元,同比下降45.7%;宏河集团(横河煤矿)生产原煤26.1万吨,同比增长1.0%,完成营业收入为1亿元,同比下降12.4%;里彦矿业生产精煤20.6万吨,同比增长1.0%,完成营业收入为1.2亿元,同比下降17.2%。‎ 电力行业:受电力市场需求乏力和工业企业延期复工影响,电力行业营收出现下降。1-5月份,电厂全厂开机率不足50%,其中,华电邹县发电厂完成发电量27.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8%,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30.5%,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93.1%;邹县发电公司8号机组大修技改停机,完成发电量3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3%,完成营业收入9.8亿元,同比下降22.2%,实现利润3600万元,同比下降74.4%。里彦发电完成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5.4%。‎ 化工行业:受压减煤炭消耗量、环保限产等政策影响,加之焦炭、甲醇等产品价格走低、疫情防控期间运输不畅等因素共同影响,指标出现下行。1-5月份,荣信集团生产焦炭103.5万吨,同比下降5.3%,完成工业总产值22.9亿元,同比下降17.6%,完成营业收入为22.4亿元,同比下降19.2%。国宏化工受疫情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双重影响,1-5月份,甲醇价格为 1559元/吨(不含税),比去年同期降低383元/吨,减收1.1亿元;生产甲醇29.4万吨,同比增长0.7%;完成营业收入6.1亿元,同比下降31.5%。奔腾漆业完成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16.9%。‎ 造纸行业:由于受原材料的国内废纸和木片价格上涨和成品纸价格下降(5月份产品价格同比下降8.6%)的双重影响,利润大幅下降。1-5月份,尽管**太阳宏河纸业有限公司生产机制纸及纸板56.1万吨,同比增长13.1%;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9%,但实现利润仅为801万元,同比下降95.7%。‎ 生物医药行业:受非洲猪瘟和疫情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原材料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利润较同期大幅下降。1-5月份,鲁抗生物完成工业总产值1.9亿元,同比下降17.6%,完成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244万元,同比下降93.5%;舍里乐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利润1513.5万元,同比下降58.3%。‎ 三、存在的问题 ‎1、全市工业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受国外疫情情况复杂和国内市场需求总体疲弱的叠加影响,全市工业运行下行压力较大。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下降8.0%,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4%。据上级反馈,1-4月份,我市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下降12.0%,位居济宁14县市区第8位;实现利润28.4亿元,同比下降16.6%,位居济宁14县市区第5位。‎ ‎2、产能恢复尚需时日。1-5月份,全市156家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同比正增长的仅79家,占比为50.6%。虽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均已复工复产,但是随着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冲击,目前全市规上企业中仅过半企业能到达到同期生产运营水平。受疫情影响,兖州煤业产能一直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1-5月兖州煤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下拉5.2个百分点。‎ ‎3、装备制造业行情遇冷下滑严重。装备制造业自复产复工以来行情一直遇冷疲乏,企业订单较同期减少明显,部分企业出现国外订单频繁取消的情况。1-5月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7%,低于全市平均3.7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工业总产值0.7个百分点;完成税收1.5亿元,同比下降33.2%。其中,兖矿东华重工完成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4.3%,利润亏损1583万元;兖矿轻合金完成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降48.4%,利润亏损6470万元;金鼎实业完成营业收入7811元,同比增长9%,利润亏损86万元。‎ ‎4、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1-5月份,全市提报技改项目49项,工业技改投资32.17亿元,比4月份增加10.1亿元,增幅为-26%,位列济宁市第12名。‎ 四、下步工作措施 ‎1、加强对工业主要指标的调度监测。突出强化对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以及工业存贷款等指标的调度,强化对重点企业产品价格、产销衔接、进出口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 ‎2、着力破解企业难题。继续推进亲商驻企,领导包保156家规上工业和125家税收过百万企业,对规上工业特别是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人”机制等。调查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努力解决企业在复产达产、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加速企业达产达效,推动更多企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3、抓好规下企业升规纳统。组织各镇街梳理**年度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建立43家准规上工业企业储备库,开展准规上工业企业培植帮扶,持续抓好月度新增纳统工作,坚决做到应统尽统。‎ ‎4、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引导服务工作。抓好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核准工作,针对工业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开展指导,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事中事后以及验收环节的监督检查。用好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包括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等,切实降低企业技改投资成本。争取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金,济宁市财政技改专项等引导性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放大效应。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财政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切实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具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落地,以增量带动存量,努力解决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动力转换和后劲不足的问题。‎ ‎(篇五)‎ ‎5月份,全市在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同时,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复苏态势良好,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全面向好。‎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工业。1-5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同比增长0.6%,比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下降1.7%,其中, 汽车产业增长4.1%,材料产业增长0.7%,电子电器产业下降10.6%,电线电缆产业下降13.3%。‎ ‎2、固定资产投资。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9%, 其中工业投资下降8.9%;服务业投资增长7.8%,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6.6%。‎ ‎3、消费。1-5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商贸零售额201.72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 ‎4、财政。1-5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64.52亿元,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80亿元,下降3.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0%)下降13.2%,企业所得税(25%)下降10.4%。财政支出200.28亿元,下降3.0%。‎ ‎5、进出口。1-5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1.12亿美元,增长2.7%,进口14.66亿美元,增长49.1%。‎ ‎6、金融。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92.63亿元,同比增长14.8%,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868.13亿元,增长22.0%;住户存款2167.35亿元,增长12.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18.05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短期贷款851.15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为2556.20亿元,增长11.4%。‎ ‎7、物价。1-5月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比上月下降0.4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主要指标速度好于全省。1-5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全省高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进出口总额增速比全省高1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比全省高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全部财政收入降幅比全省少降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1-5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0%,比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速4.4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6.1%、生物产业增长56.4%、新能源产业增长15.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9.4%。‎ ‎3、亿元以上项目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快。1-5月份,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2个,同比增加94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30个,增加10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增加6个。1-5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8.6个百分点。‎ ‎4、网上零售持续增长。1-5月份全市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85.45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增长4.9个百分点。‎ 乡镇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共5篇)‎ 乡镇经济形势分析材料(共5篇)‎ ‎(篇一)‎ 一、经济指标概况 ‎2020年1-4月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11家规模工业主体完成工业产值4.5亿元,同比上升4.8%;2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3.29亿元,同比下降36.05%。因受疫情影响,我镇1-4月工业及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受到限制,经济指标数据较低,5月才开始逐步恢复正常运行。‎ 二、经济运行分析 ‎1、投资方面。许多已备案的项目达到入库标准,开始施工,为后续投资注入动力。‎ ‎**镇统计站正在会同**市国投公司及发改委,积极筹备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基础设施新建提升工程项目,环城路、西关街、清吉路等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材料,预计下月可入库。‎ 房地产项目发展势头仍然强劲。世纪尚城江南府第二期项目正在收集项目材料,镇统计站及时掌握进度,确保完成项目入库。‎ ‎2、规工方面。因受疫情影响,鼎力混凝土、三星混凝土、富华混凝土前期未完全复产,导致产值同比下降,本月开始恢复正常生产,产值将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镇统计站将积极配合镇经委,引导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为今后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三、经济发展问题 截至目前,全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投资方面。一是辖区内很多上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亟待新项目入库。二是有些项目资料不全导致无法入网申报。例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1亿元的金海医院项目,本月施工合同终于签订,目前已完成投资额约4.2亿元,但尚未付款,没有财务票据支持材料;高铁站前广场、**机电学校等项目缺少立项批复和施工合同导致无法入库。‎ 工业方面。我镇大部分规工企业都是增加值率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GDP贡献较小。‎ 四、提出意见建议 ‎1、由于**镇是城关镇,缺乏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完成不了经信委下发的相关投资任务,建议取消对我镇的此项考核。‎ ‎     2、工业数据要求过高,以纳税申报表上的数据审核标准统计数据,导致许多实际产值已达到**万规模的工业企业,因为报税过低而无法申报。我镇的工业一直是发展短板,优质企业都优先纳入了**市“两区两园”,建议将我镇的规工统计不纳入全市兴乡强镇考核。‎ ‎3、政府性投资相关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建议完善好发改委批复等资料,方便镇统计站及时收集材料并入库。 ‎ ‎(篇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一季度,**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三农”问题,全镇党员干部团结拼搏,务实奋进,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一、元月至三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我镇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任务,工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的亮点工作 倾力推进福仙阁小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经过多方筹资,**小区一期建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已完成打桩、基坑开挖、地基基础验槽、基础承台浇筑等基础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梁与剪力墙浇筑,下一步将进入基础以上主楼施工,预计年底完成一期项目。‎ 金之香、溢香园产业园有序推进。为加速产业园建设,我镇成立了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体负责同志。通过多次调度会与上户协调工作,目前金之香、溢香园产业园区已分别流转土地1000亩、1500亩,初步形成规模,完成虾田开挖、新增机埠、变压器增容(电路架设)等园区基础建设。‎ 召开三仙湖镇老乡新春茶话会。为更好扑捉有效信息,全力提升招商效率,2月9日,我镇举办**年“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新春茶话会,县委副书记詹再德、县政协主席童琼英、县政法委书记周尚亮、深圳商会会长曹立农、县各行局长及各村(社区)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叙乡愁,共谋发展。‎ 初步形成稻虾小镇总体构想。打造一镇**两园三带三片区,所谓一镇即**稻虾特色镇,**即**和调蓄湖,两园即金之香和溢香园两大稻米产业园,三带即万仙路风光带、南茅线风光带、沱江风光带,三片区即太**村和**村片区、利群村和中奇岭村片区、中堤村和烈士桥村片区,以点带面来促进整个**和**的发展。‎ ‎ 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 旱改水项目、新增耕地开发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新增耕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涉及我镇太**村、**村共计4894.5亩,新增耕地面积4403亩,金额3878.75万元。目前完成总工程量20%,其中路基建设**米左右,碎石路面平整5500米,涵管、涵闸动工10个,机埠动工4个,河渠扫障全部完成。二是旱改水项目涉及我镇面积3479.99亩,金额1829.14万元。目前完成总工程量15%,渠道完成**米,利群村平整部分已开始动土。‎ 坚持外出招商学习。为促进我镇稻虾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和高质量发展,通过会议研究,拟定于近期外出参观考察“南有盱眙稻虾米”的盱眙、“北有五常稻花香米”的五常,奋力招商,学习典型做法,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三大攻坚战”工作情况。脱贫攻坚战。坚持一周一会、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集中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开展扶贫知识培训工作;进行贫困户人口动态调整统计,新增贫困户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识别,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原则确定今年预脱贫名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等村共同发展“稻虾共生”产业扶贫项目。污染防治攻坚战。对下柴社区进行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建设,对沱江旅游通道**镇集镇段进行下水道建设,持续推进河长制、畜禽养殖退养、秸秆禁烧、扬尘防治、水资源保护等常规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控政府债务,除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外,缩减一切了不必要的行政支出。‎ 扫黑除恶工作。一是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游涛同志任组长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时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工作难点,部署下步工作方向。二是通过悬挂横幅、LED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村村通”广播等多种方式向全镇居民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性和参与方式,同时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级谈心谈话”。三是3月29日结合党员冬春训、召开扫黑除恶专项部署会,会上对扫黑除恶“十二种”情形进行了深动的讲解,公布了**镇扫黑除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 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全镇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地区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发展建设受客观因素限制、干部发展意识和发展理念落后、融资渠道狭窄。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六、后段工作安排 大力推广稻虾养殖、虾稻米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旅游规划和配套设施,打造优美环境,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引凤回巢”工作,以**镇新春茶话会为契机,全力捕捉有效信息,全镇动员,全民招商,增强镇域经济整体实力。‎ 致力于做优现代农业,狠抓特色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金之香稻虾三产融合产业示范园和溢香园稻虾品质特色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致力于打造特色小镇,狠抓小城镇建设。一是新完成500户棚改,二是完成稻虾小镇规划,建设好“一镇**两园三带三片区”,三是完成稻虾创业孵化基地规划,四是完成**大道两厢用地一期招拍挂并启动建设。‎ ‎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安全生产。时刻紧绷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这两根弦,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五包一”责任落实好,实行贴身防控,对镇域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好,整改好。‎ ‎5、大力推进好项目建设。今年的项目建设任务重,涉及到村多,面广,各线、各村要制定好全年工作计划,组织精干力量,大力推进好项目,不错失良机,不懈怠工作,加快项目兴镇步伐。精心搞好项目计划对接。相关工作线和部门站所与上级部门积极对接,搞好去年已落地项目的实施和今年项目争取的衔接工作。‎ ‎6、狠抓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切实抓好“三率一度”,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促进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紧盯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目标,充分发挥**村稻虾产业优势,走好“造血”脱贫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黑臭水体整治等措施。持续推进畜禽养殖退养、秸秆禁烧、扬尘防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做好过紧日子甚至是苦日子的准备。除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外,缩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支出,力争在经济的冬天中能保暖坚定前行。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牢守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卫计四项底线工作。‎ ‎7、认真组织防汛工作。今年以来,由于雨水较多,致使防汛工作实际提前,全体干职工将严格按照全年防汛方案和值班表,认真组织好我镇的防汛工作。‎ ‎(篇三)‎ 一、重点工作情况 ‎(一)招商引资 ‎2月13日,由我镇推荐入园的****鞋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省**市鞋企老板杨俊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第一期投入3000万元,第二期拟投入5000万元),在**经开区租赁2栋标准化厂房共计13000㎡,打造硫化鞋制造项目。主要经营皮鞋制造,服饰加工、设计及销售。目前已有两条硫化鞋生产线于5月20日正式投产。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至2亿元,年纳税可达800万元,可带动周边1000余群众就业。‎ ‎5月9日,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安乐一行6人,前往上海市糖业烟酒有限公司学习交流,就南洲酒业股权转让问题进行重点沟通。‎ ‎5月20日,与8家**省鞋业企业,于在县招商会上成功签约,合同引资达6亿元。‎ ‎6月10日,随县政协主席童琼英女士一行,前往**南部县考察调研,学习其在招商引资、产业承接转移、园区规划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 ‎· 项目建设 ‎1.集贸市场建设 筹集资金45万,完成方谷社区集贸市场的拆旧建新项目。该项目就集贸市场摊位铺面、供水供电、污水管网等方面进行了提质改造。市场含固定摊位9个,店铺门面11个,总面积450平米,辐射周边商贸街、卫生院、学校、方谷社区近5000人群。‎ ‎2.水利设施建设 针对上半年干旱严重情况,购买3台10千瓦潜水泵在南湖引水抗旱。投入资金80万,完成东升电排北抗旱管的重建工程。投入资金25万,完成年丰电排检修闸处险工程。调运砂石7000吨,彩条布10000平方米,化纤袋26000条。新建一处3000平方米防汛物资储备库,防守屋6处380平方米,防守棚5处200平方米。蔡家铺水厂新建200吨级过滤池一座,120吨级河泵一台套。蔡家铺水厂至沈家洲水厂,南间堤至高洲埋设管25.6万米,上洲水厂从杨泗庙电排至东升电排埋设管道4150米。‎ ‎3.供电设施建设 和麻线改造全长8.6km,新增全安4#台区,六百弓3#台区。完成全部旱改水电网改造项目。新增200Kva变压器3台,增容200Kva变压器10台。新增10kv线路6.6km,新架400v线路18.4km,解决排灌机埠25处。完成银珠潭村、南间堤村网改项目。‎ ‎4.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我镇共有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顺利开工。其中旱改水项目2个,4800亩,新增耕地开发项目2个,1200亩。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 ‎(三)三大攻坚战 ‎1.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方面,指导260户贫困户稻虾种养1600亩。发放技术指导手册**份。完善了**年未落实好的贫困户稻虾种养补贴9户。产业扶贫分红农户12户。涉及资金5万多元。26户小集中异地搬迁完成入住。危房改造完成37户。“雨露计划”资助中职中专生62人,每人发放助学补贴1500元/学期。特惠保宣传资料1300份发放到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动态调整,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精准化。逐户上门走访,就我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继续解决贫困户的饮水安全、住房保障、义务教育等问题。扎实开展“户帮户、请帮亲,脱贫攻坚奔小康”活动,确定联络员、主体帮扶人员共26人,惠及贫困户130户,开展环境卫生、心理陪护、物品捐赠等各类帮扶服务140次。‎ ‎2.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我镇共有农商行不良贷款52笔,借款余额527万。其中完成现金清收5笔、34.5万,清息转本6笔、39万,借款人无能力偿还14笔、155.5万。暂无法取得联系16笔、148.9万。小额信贷清收剩余15笔,借贷余额64.9万。‎ ‎3.环境治理。加大宣传力度。上半年共计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单13000份,张贴宣传标语**张。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次。农村改厕工程完成三格式化粪池175户。道路清基扫障360千米。拆除废弃垃圾池2065座。设置整治宣传栏、广告牌、墙体标语等120处。截至6月,全镇为农户共配备垃圾桶10346个,设置垃圾收集点59个,聘请保洁员59名,“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建立。‎ 二、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招商引资计划 拟引进30-50家(第一期拟引进8-10家)**省**市玉环市的汽车配件企业,在**经开区建立一个汽车配件产业园,力争合同引资总额达60亿元以上。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轮对接与洽谈。‎ ‎(二)项目建设计划 高质量完成470米六百弓抗旱渠建设,投入资金400万元;全力推进北河口社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占地660平米,投入资金300万元。强化集镇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规划、建房管理,以“铁锤行动”为契机,拆除违章建筑300户左右。疏洗渠道17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金家铺电排的改造工程和东胜小机埠的建设工程。‎ ‎· 三大攻坚战 ‎1.精准扶贫:麻河口镇现有贫困户1233户,3796人。已脱贫户817户,2601人。未脱贫户416户,1195人。计划今年完成1099人脱贫,南间堤村贫困村出列的减贫任务。‎ ‎2.不良贷款清收:继续推进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和农村小额信贷清收工作。镇驻村联点干部、各村支部书记协同派出所、司法所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户催收。‎ ‎3.人居环境整治:各村结合自身实际,自行负责,实行人居环境亮点打造工程。‎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到位,如美化、亮化、道路、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资金不足是制约特色小镇建设的瓶颈。乡镇财力弱、大型项目少,严重阻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三是小城镇建设不易形成特色。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突出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不够,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四是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些,暂时无法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四)‎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东部门户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桥头堡’”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等重点任务,全县经济呈现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总量增长更加稳健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2.5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10.55亿元,增速达9.4%,列全市第二位,比全市高出0.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72亿元,增长4.1%,增幅列全市第三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8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11.3%,增速列全市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69:52.04:38.27,第一产业占比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年**县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3.46亿元,同比增长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0.47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4亿元,总量排在全市第三,下降2%;税收收入17.96亿元,增长10.5%,占财政总收入76.5%,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支出39.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支3.25亿元,同比增长9%。‎ 二、农业生产更加稳固 粮食畜牧发展迅速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4.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9万公顷,增长2.6%;粮食总产量20.57万吨,增长0.7%,实现“十四连丰”。全年肉类总产量1.5万吨,生猪出栏15.8万头。‎ 现代农业初显成效  **年,全县继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战略,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投资1.9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科技馆1个、玻璃育苗温室3个、智能温控大棚30个、花卉玻璃大棚1个;投资3360万元、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综合服务楼)主体已完成。‎ 三、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总量不断壮大  **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支柱意识,以“五年决战800亿”为目标,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6%,增幅列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82.88亿元,略超全年目标,总量排在全市第二位,同比增长22.3%;工业用电9.16亿度,总量列全市第二,同比增长20.2%,比全市平均增幅提高了12.74个百分点;全县工业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95家,其中今年新增45家,新增数在全市排名第一,月度新增27家,也就是说当年建成投产、当年入统规上企业的就有27家。‎ 产业发展加快集聚  **年,我县继续全力推进产业发展“231工程”,把电子信息作为首位产业,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县工业转型升级新的驱动和增长点,共实现规上主营业务收入72.66亿元,同比增长20.36%,占全部规上工业比例18.**%;三大传统产业共实现规上主营业务收入205.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比53.78%;以矿石采掘、食品加工、家具生产为主的其他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32亿元,同比增长10.87%,占比27.25%,比重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持续上升  **年,随着我县水泥、铜等工业产品的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54亿元,同比增长16.79%,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7.**%;工业增值税完成13.16亿元,同比增长3.54%;工业亏损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同比下降40%。‎ 生产成本下降明显  **年,在国家全面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下,**继续以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26元,比上季度下降2.4元,降幅达2.71%;比去年同期下降1.33元,降幅达1.52%。‎ 节能降耗成果显著 **年,全县能源消费量为57.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7%,煤改电、煤改气、高能耗产业优化升级改造成效显著。‎ 平台建设日趋完备  **年,经开区开发面积达到9.8平方公里,投产企业总数达215家,从业人数21447余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92亿元。经开区始终以项目为第一抓手,当年新开工项目25个,总投资额48.589亿元;竣工项目27个,总投资额28.03亿元;新落户项目26个,总投资额59.2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另有67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 四、第三产业提升加快 服务行业增长较快  **年,**县“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2.58亿元,增长25.65%。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增长33.21%。旅游业发展旺盛,全年共接待游客1480.2万人次,增长31.9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18亿元,增长28.56%。电子商务发展加速,**年,新建乡镇电商服务中心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个,新增电商入园企业65家,总数达162家。全县电商企业达1920家,全年电商企业网上交易额105亿元,增长41.5%;实现税收1130万元,增长450%。房地产保持良性发展,通过采取限制涨幅、棚改货币化补偿等一系列“去库存”措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0.58万平方米,增长31.71%,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  **年**县市场活力四射,消费驱动明显。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5亿元,增长13.4%,增幅列全市第一。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0.9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三,增长23.1%,增幅在全市排第二位。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区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3亿元,增长21.1 %;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亿元,增长28.3%。从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4.7亿元,增长26.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5亿元,增长21.2%。商业增值税增长227.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体育娱乐类分别增长16.8%、86.2%、24.8%。‎ 金融市场稳中有序  **年**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4.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比年初增加40.7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2亿元,总量排在全市第三,比年初增长27.9%,比年初增加39.7亿元。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强化。‎ 开放合作水平提高  **年,全县签约项目188个,其中利用省外资金**万元以上项目36个,实际进资49.74亿元,增长15.14%,增幅列全市第二;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进资47.5亿元,增长21.48%。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总量排在全市第二位,增长24.43%,其中,出口额3.39亿美元,总量列全市第二增长23.9%。全县实际利用外资7800万美元,增长9.35%。招商成果进一步扩大。‎ 五、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投资增势稳中向好  **年,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67亿元,增长13.8%,增幅列全市第三。其中,工业投资106.56亿元,总量排在全市第三位,增长10.36%;城建投资20.08亿元,增长24.5 %;房地产开发投资12.45亿元,增长35.3%。民间投资如沐春风,全年完成131.2亿元,增长达19.6%。从投资项目看,共开工项目143个,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0个。‎ 企业入统成绩喜人  **年,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县继续加强企业培育力度,在开放攻坚、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截止年底,全县联网直报企业数达到36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01家。分行业来看,工业总数195家,新增45家;建筑业总数23家,新增10家;房地产总数27家,新增5家;贸易业总数71家,新增27家,新增数列全市第一;服务业总数44家,新增14家。‎ ‎“创业创新”氛围浓厚 ‎  **年,**县新登记企业1174户,同比增长30.2%;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8户,同比增长1.6%;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916户,同比增长3.3%。截止12月底,全县企业总量为4787户,同比增长14.0%;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为574户,同比增长21.4%;个体工商户总量为25713户,同比增长8.5%。**年,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家(含复申1家),预计新增8家,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17家;全年已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社会发展项目5项;积极组织申报**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列全市第一,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个,工程中心等平台载体13个;全年组织企业申报市级项目26项;全年共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7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六、民生工程不断完善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12元,比上年增收2533元,增长9.53%,增幅列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5元,比上年提高1257元,增长9.83%,增幅排在全市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07,比上年同期略微收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年,财政预算八项支出27.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178万元,同比增长3.2%;公共安全支出16226万元,同比增长20.3%;教育支出79108万元,同比增长3.13%;科学技术支出1044万元,同比增长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89万元,同比增长0.36%;医疗卫生支出57536万元,同比增长8.75%;节能环保支出6**2万元,同比增长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6万元,同比增长2倍多。‎ 就业形势总体趋好  **年,**县城镇新增就业695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643人。全县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亿元,扶持个人创业79.17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084人。“40、50”困难群体实现就业4**人,新增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2365人。‎ 总的来看,**年全县经济在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础上,社会建设实现新发展,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经济增长实现新跨越。当然,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攻坚战,实现新发展。‎ ‎(篇五)‎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乡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指标运行情况 ‎1、农业农村经济  全乡家庭农场、合作社55家,复工54家,复工率**.18%,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复工4家,复工率80%。主要午季作物油菜2100亩,面积、苗情同比稳定。预计今年水稻面积4400亩,比去年略有提升。受上年利好行情影响,蔬菜(紫茄、四季豆等)种植面积2300亩,较往年增加700亩,提升43%。前胡面积800亩,则同比减少26%,黄精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目前生猪存栏6000头,较去年同期增长45%(去年因猪瘟防控和禁养区拆除影响),现可出栏率19%;小黄牛存栏523头,比去年增长60%。‎ ‎2、固定资产投资 ‎ 全乡在库项目1个,1-2月完成投资176万元,预计一季度完成投资4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本月已上报新入库项目1个,预计下月完成投资300万元;正在组织2个新增项目下月入库,其中一个为民间投资项目。全乡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项目数少,民间投资和工业技改项目还没有入库,加上去年的扬板线改建和“最后一公里”两个项目退库等影响,完成半年的2500万任务和在去年同期3165万基数上实现增长难度较大。‎ ‎3、财政税收 预计完成税收3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新增招商投产企业1户。但由于在库6户企业,1户退出,2户停产停工,税源大幅度减少;同时我乡税收来源单一,可持续税源不多;加上去年二季度入库60余万元一次性耕地占用税,今年上半年如期完成任务并增长有困难。‎ ‎4、限上商贸企业培育  今年已上报主管部门1户(金米兰家具)限上商贸培育企业,正在跟进服务。去年培育完成的龙翔大酒店受疫情影响1-2月完成营业额36.6万元。‎ ‎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记账上报数6139.8元,较去年同期7359.7元,下降16.57%。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干菊花等农产品出售一次收入较集中,基数较大,加上受疫情影响,务工收入缺口较多,也存在部分赡养收入未做到应统尽统的问题。‎ 二、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情况 ‎1、重点项目  全乡在建重点项目扬溪源水库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面复工,移民东坡安置区项目开工,**至绩溪段天然气管道项目唯一的堵点龙丛村750米山核桃成林,经多次协商无果后,乡村两级干部于3月19日组织强制清表,已完成全线贯通。‎ ‎2、招商引资  项目库在谈项目6个。3月13日下午到杭州开展点对点招商,洽谈了网络运输和竹笋加工项目,其中杭州恒升公司网络运输无车承运数字经济项目,已完成软件平台建设,正在商谈解决省级平台接入和部分成本抵扣事宜,有望近期落户。竹笋制品加工项目为**年以来持续跟进项目,之前因资金原因搁浅,目前已有新的投资方加入,正在协商行业专业合伙人入股事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主动性不强。等数据等项目的现象还是存在,主动服务,持续跟踪的韧性不足。二是工作精细化不够。一季度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来看,除了客观原因,还是主观上没有落实月调度职责,对部分农户的隐性收入没有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招商成效不明显。在招大引强,紧扣食品加工,突出工业等方面没有显著成效。‎ 三、下一步举措 ‎1、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应统尽统。深入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户收入的构成,对调查点11名收入下降的8户务工人员已通过协调就业岗位等措施,2名长期务工已复工,6名有零工收入农户已在村级项目和蔬菜种植等领域务工,同时逐户核对收入,对漏记的部分收入已完成补录,‎ ‎ 结合今年农业产业稳中有进的趋势,3月底该指标有望正增长,预计能如期实现二季度任务。主动服务力争完成财税目标。通过走访联发新能源企业,3月中旬与人社部门共同协调解决该企业生物质颗粒产品销售渠道受限的问题,每月可增加100吨的产品销售,进一步提升产能,预计企业年缴税收增加30%;同时加大对去年招商引进的君豪装饰企业跟踪服务力度,实现全力生产,有望二季度实现缴税15万元;主动服务板绿公司(劳模企业)徽菜文化园、蜀马农庄和酒厂等资源招商重组,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税收统计和入库督促工作,补上税收缺口。如期实现本外币存款任务。确保完成限上商贸企业培育任务。坚持目标导向,持续跟进服务在培育金米兰企业,并拓宽培育目标。同步力争实现去年招商企业培育入规。‎ ‎2、提升举措的精细度。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不能仅满足于完成年度数量任务,深入研究指标政策,紧盯月、季任务的同时,在新增项目数、民间投资和工业技改等子项指标上细化举措,进一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记账水平,在质和量上同步推进。超前谋划,强化预期调度,排出固投、财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月进度表,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3、突出招商的有效性。紧扣四大主导产业和板桥实际,紧跟竹笋加工项目的推进,以食品加工招商为重点任务,力争早日达成意向,落户投资。服务好无车承运数字经济项目,力争6月底前完成公司注册等工作。同步跟进九山云舍民宿等项目的推进。以商招商、以亲招商,在全乡形成全面招商引资的深厚氛围。‎ 我乡将坚决落实此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弘扬“三争”精神,以两个“双确保”的目标,将工作落实在举措上、行动上,落实在效果上,确保乡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