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3 KB
  • 2021-05-10 发布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与双拥工作先进事迹五篇(个人)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与双拥工作先进事迹五篇(个人)‎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 ‎【篇一】‎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与双拥工作先进事迹五篇(个人)‎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 ‎【篇一】‎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实力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成效举世公认;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2018年已达48.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76.7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100%(2016年),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95.8%(2015年),均远高于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短板的存在。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这种就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方式进行解决问题,让群众远离条件恶劣的地区,到条件良好的地方发展生存。对于部分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较弱,脱贫成果有得而复失的隐忧,我们需要继续对其脱贫成果进行巩固,坚持“四个不摘”,继续巩固脱贫成效,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顺利衔接起来。‎ 在要金山银山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绿水青山,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找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既要经济,又要环境,改善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就得将短板补齐,才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篇二】‎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影响全面小康成色的短板,是脱贫攻坚最大的障碍,但由于存在的时间已久,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时半会难以补齐。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既要尽最大努力填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但也要稳步有序,防止思想跑偏、行动错位等现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剩下时间紧,要“争分夺秒”,但不能“拔苗助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能否补齐现有短板,直接影响群众能否在小康路上“与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后的决战决胜关键时刻,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争分夺秒补齐群众反映最迫切、致富最需要的短板,已是当务之急。但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把项目推进质量,遵循相应的规律,绝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违规加快进度、提高速度,甚至弄虚作假,令短板补得不实不牢,留下种种后患。‎ 承受压力大,要“尽责到位”,但不能“越俎代庖”。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能否如期把短板补上来、弱项强起来,关键还得靠“人”的因素,看党员干部的尽责态度和实干力度。只要能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重点聚焦老弱病残人群、深度贫困区域、基础公共服务领域,持之以恒用劲,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其中,要防止一些干部为了“达标”,把贫困群众当成“累赘”,取而代之“包办”所有事务,替群众做主,由“配角”变“主角”,反而削弱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造血”功能恢复不畅。‎ 工作要求高,要“各个击破”,但不能“单打独斗”。“一个都不能少,一户也不能漏”,是脱贫攻坚的硬标准、硬杠杠。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各个击破是关键。对贫困群众现有不足和短板,要深入剖析原因,对症下药拔除“病根”。但也要看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全面改善当地基础条件、提高公共服务保障、发展壮大产业,才是稳妥的出路。要提防个别地方只满足于“补短板”,忽视了“搞发展”,为了省事搞单打独斗,未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未全面激活发展后劲,送上了马却未扶上一程,导致群众脱贫质量不高,应当警惕。‎ ‎【篇三】‎ ‎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11期《求是》杂志上发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首先主要从综合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肯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在把握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下,针对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问题提出进一步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与初期全面部署、中期全面推进相比,决胜阶段最重要的是补齐短板,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尤其要着重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需求,点对点整改,咬定目标、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积极履职尽责,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及保障,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推进问题整改,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二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根据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今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三是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涵养为民情怀,高度重视民生补短板工作,把更多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补短板是硬任务。跑好“最后一公里”需要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夺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篇四】‎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必须要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围绕补短板,一方面要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有力补足“美丽中国”的短板。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能够发现身边的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范围内,虽然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短板,北方部分地区暖气供应的能源来源仍然是煤炭。所以,在最后的攻坚时刻,要针对特定地区,使用非常时段,着力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围绕补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充分补足“财富中国”的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关系到每一名国人的里子问题。今天,虽然温饱问题已经总体上解决,脱贫攻坚持续加强,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弱项,比如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现实问题,亟需党和政府去解决。今天,在接近终点之际,不仅帮百姓解决好具体问题,更是要帮百姓长久发展问题落实好,才能推动日子越来越红火。‎ ‎【篇五】‎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取得长期繁荣稳定,文化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但是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控制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为了这个共同目标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决定性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异明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会存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存在相对短板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讳疾忌医。‎ 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决定性成就,当前要关注补短板问题。所谓短板,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弱的一个方面,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效果的一个领域。不能忽视短板的存在,但也不能否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分清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在哪里,效果不足之处在哪里。《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处理好三个关系,进一步从人群、区域、领域三个方面,对于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进行了分析。人群、区域、领域三个方面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重点分析分析处理好三个关系补短板的问题。‎ 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是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存在区域性差距提出来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本身是辩证统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县市、所有人都要翻一番,可能有的地区、有的县市、有的人群早几年就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了;有的地区、有的县市、有的人群要慢一些。整体目标的实现,是由若干个体目标互补实现来共同完成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要正确对待差异,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才能整体推进,实现效果。‎ 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是针对脱贫工作的实行来说的。贫困的标准是绝对的、是冰冰凉凉的数字。实现脱贫,就意味着执行这个绝对标准,真正将短板补齐、弱项扶强。但是扶贫工作中还应该有人文的、温暖的相对标准。比如人居环境提升,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在基本实现脱贫后,改善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不就是新的“补短板”了吗?‎ 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是在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前提下,关心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既统筹了国家整体目标任务,又兼顾了人民群众生活状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形势,我们要抓住问题关键,厘清关系,把握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 ‎【篇六】‎ ‎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篇重要文章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而言也是感触很深,颇受启发。特别是在习总书记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短板问题的论述中提到的要在工作中把握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目标,但同时必须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有些局部要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是有困难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这些领域、区域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一些“歼灭战”要打。在补短板时,既要注重共性,又要注重个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精准攻坚。‎ 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就是在工作的开展中既要注重原则,又要强调灵活。而把握原则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比如“两不愁”、“三保障”等要求,就是脱贫攻坚地硬指标容不得半点让步;强调灵活,不是让硬指标打折扣,而是要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灵活地采取特定的、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精准开展脱贫工作。‎ 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我注意到,要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借助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实现宏观把控,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避免统计分析导致的机械化、单一化,从而实现微观把握。在分析研判时通过定量和定性把握实物因果关系、内在联系。‎ 文中这“三个关系”充分解释了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短板问题。同时也让我体会到应该在今后具体工作中聚焦短板项,然后集中力量补短板。‎ 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就是要解决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如思想不够解放,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等。因此,要做到:‎ 一是继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气象业务能力学习,着力聚焦解决短板问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坚定将人民的利益放于首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三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年大变样、五年进百强”的目标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努力做好重要天气及时服务、灾害天气跟踪服务,切实提升我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源源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为“三农”提供有效服务。‎ 双拥工作先进事迹五篇(个人)‎ 双拥工作先进事迹五篇(个人)‎ ‎【篇一】‎ 近年来,**同志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双拥工作当做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结合本职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工作热忧,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协调、促落实,为我县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习,树立双拥意识。作为单位-把手,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一方面,认真学习双拥政策法规性文件和条例,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强烈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意识。另方面,通过集中学习、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和国防知识,同时,认真做好双拥工作、春节慰问等工作,忠实履行党的双拥政策。‎ 二、狠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双拥氛围。为了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公民意识、贵任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以国防教育为基础,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相军优属教行,一是积根组织人员到发区主义权有那地参观华习。二是每年的征兵工作宣传和国防教有日,他都与人武部协调组织工作人员和宣传车辆到宜传点等辖区单位,对《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进行宣传,切实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三是组织新闻媒体对军嫂、氏妈妈等双拥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形成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 三、力促军地共建,将拥军工作落到实处。 举行多种活动,推动军民共建。一是组织慰问活动。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同志都组织本单位双拥领导小组到人武部慰问部队宫兵,赠送图书等慰问品,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基础。并配合民政部门开展为军烈属送温暖、送劳动活动,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二是与人武部协调,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民兵技能表演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增强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和爱武兴武意识。三是每年的“八-“前夕,他都与人武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策划组织庆“八一”军民联欢会,不断融治军政军民关系,推动双拥工作的开展。  ‎ ‎【篇二】‎ ‎**现任某武警支队政治指导员,妻子**现就业于**市税务局。自结婚以来,夫妻和睦相处,感情专一,情系国防,甘于奉献。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讲究家庭美德。工作上相互支持鼓励,识大体,顾大局,爱岗敬业,营造了文明健康爱军拥军的家庭环境。‎ 敬业奉献,用强烈担当践行职责使命。嫁给军人意味着自豪和荣耀,更意味着奉献和担当。丈夫**所在单位任务繁重,一年365天,200多天都要在高原缺氧、寒风凛冽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和训练,但他们克服困难、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职责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相濡以沫,用支持理解构建和谐家庭。军人不易,军人家庭更是如此。**年两人相识相恋,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放弃繁华都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报考到**成为一名公务员。两人结婚一年后因工作调整,**调到红原县工作,刚步入婚姻殿堂就要各自坚守一方。结婚三年来,因工作需要,没有一起度过一次除夕夜,妻子没有半点怨言,大力支持,一个人撑起了家的重任。默默奉献,用拳拳之心践行为民服务。“勿以善小而不为”,**夫妻始终秉持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力所能及做对社区、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一次军民联谊活动中,**认识了驻地附近村里的一对孤寡老人,几天后他便带着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前去探望。从此以后,每逢端午、中秋、春节,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带着慰问品前去探望,也常抽出时间同老人谈心聊天,缓解老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长期坚持,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人,也必然对社会有好处”夫妻二人坚持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力所能及作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军地共建,用情系国防构建和谐双拥。“双拥工作是加强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中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的**同志经常讲到。一直以来,他带领支部班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讲话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我党关于加强国防建设,开展国防教育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刻领会在新时代加强双拥工作的深刻意义。成立中队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发挥双拥工作机构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营造了人人关心双拥工作,个个支持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三】‎ ‎**,**县人防办退休职工,丈夫**,中共党员,**县财政局干部。大儿子代碧军,中共党员,**县委组织部科员。小儿子**,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副连长。初来乍看,这五口之家和大多数家庭没有什么区别,但通过认真了解,还真的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值得作为模范,加以效仿学习。‎ 出生在农村的**是家里六兄妹里的老大,日子虽然过清苦,但还算温馨幸福,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年父亲英年早逝,接着二弟也出车祸离世,面对突来的家庭变故,**夫妇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扛起家庭大梁,一边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边抚养四个弟弟妹妹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硬是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将弟弟妹妹和儿子抚养长大,成家立业。看似平常,但这20年的辛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夫妻俩作为年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是加倍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逐步成为了单位骨干。面对工作、生活的重压,夫妇俩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20年来,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而吵架。丈夫工作任务繁重,妻子没有丝毫怨言,就这样一家人互相关心,同舟共济,平稳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夫妻俩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当时家里尽管确实很困难,但是我们互相鼓励、相互支持,一个一个地解决面对的困难,从来没有放弃过,到现在看来还是感到很欣慰了”**如是说。‎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一种贡献。**夫妇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们学做人,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学会感恩,他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进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如何辨明是非、改正缺点,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通过努力,两个儿子都参加了工作,大儿子代碧军,在工作中已成为业务骨干;小儿子****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陆军学院,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于**年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担任副连长,在部队荣获多次战功和嘉奖,国庆70周年,他作为轻型装甲方队的一员,参加了阅兵式,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为家庭赢得了无限荣光。‎ 正是因为**的家庭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讲责任讲义务,夫妻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孩子健康成长事业有成,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 ‎【篇四】‎ ‎**,女,34岁,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系。丈夫**是一位现役军人,结婚十年来,这位普普通通的乡镇工作者,在家精心照顾公婆、用心哺育一双儿女,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真情和辛劳温暖着远方服役的亲人。‎ 一、继承军属优秀传统、做新时期优秀军嫂。公公孔凡东一九七四年入伍在**省原高炮六十四师服役,时任无线电连电台台长。婆婆马军也是一名军嫂,婆婆常说当时联系靠写信、拍电报,不方便的时代,一个军人家庭经历的艰辛更多。作为新时期的军人家庭,国家更加强大了、通讯更加便利了,作为军属更应该继承优良传统支持好前方的亲人,去除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 二、爱岗敬业、争当模范。在基层工作十年,总是默默付出,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现任尼山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宣讲扶贫政策、帮扶贫困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把牵挂之心默默转化到辛勤工作中,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作为办公室负责人所在科室被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三、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作为一名军嫂,孝敬公婆、哺育儿女,任劳任怨,家庭和睦。家里大事小事都和公婆商量,一家人非常和睦。丈夫常年在外,照顾父母、公婆的任务就落在一人身上,还有一双儿女尚幼,十年来不辞辛苦、尽心尽责,替丈夫尽孝从没有一句怨言,把一腔热血奉献在基层工作和挚爱的家人身上,展现了新时代军嫂的风采。‎ 四、助丈夫保家卫国、务实工作。丈夫****年入伍,现任空军某参谋部战勤计划科科长,正营职少校军衔。被评为优秀党员,三次荣获嘉奖。‎ ‎**同志在家里是一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单位是一名好同志、好同事,在社区是一个好邻居、好孩子。对军队的热爱,对家人的挚爱,对生活的珍爱,对生命意义的正确领悟,使千千万万名军嫂默默坚守、辛勤付出,这只是她们中的普普通通的一位,没有丰功伟绩,却满含对党的忠诚之心和爱国奉献之情。‎ ‎【篇五】‎ 蔚蓝色的大海,蔚蓝色的梦。同属于黄海之滨的**和**,成就了**的军旅之梦;也成就了她的人生之路,从梦开始的地方到梦想飞翔的这方热土,她的生命中注定与这片蔚蓝的海朝夕相处,并以海的精神,奉献于她的人生和她的事业。‎ 十八岁,豆蔻年华,是放飞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学校里成绩优秀,爸爸妈妈眼里乖孩子的**,正是在18岁这一年,人生轨迹改变了她的命运走向。或许是家族当中,表哥表姐们一身戎装对她强烈的吸引力,得知征兵的消息她第一时间报名。温婉大方,明眸清秀的**,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身着崭新的军装,即将离家踏上征程的那一刻,母亲看着一身戎装的女儿,宽慰的眼神中,夹杂着些许淡淡的离别忧伤,翕动的嘴角似千言万语却无从言表。在父亲的墓碑前,她对女儿说“出门在外,做什么事,一定要对得起良心,要让我们放心……”一句简单的叮咛和嘱托,成为**一生的财富。采访中面对这个话题,**眼里噙满了泪水轻声告诉我们:“父母永远的离开我了,但他们的朴实无华,是我一生财富。做人做事要守本分,守住自己的良心,是立人之本……”她曾在父母的墓前把那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 从不谙世事的“兵姑娘”,到今天成为一名为兵服务的真诚老兵大姐。17年的军旅生涯,20年的双拥工作,时光无论怎么变换,内心的那颗“以兵为荣“的情结从未消失过。身份的转换,职务的升迁,从来没有影响她内心的那份善良,以善传情,真诚服务的品质。一路走来,在军地双方她是温柔的双拥使者。‎ 已经任**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处处长的**,**年12月,被部队选派到**市市南区双拥办参加军地合署办公,从此与双拥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年,**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地方工作,如愿进入了能够直接为部队为战友服务的部门—市双拥办,时光荏苒,一干就是20个年头。率真,朴实,时而委婉柔情、和风细雨,时而凛冽严肃、快人快语。和她共事过的人告诉记者。‎ ‎“**市驻军多,双拥工作任务重,双拥部门干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你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提炼**双拥文化,树全国的标杆。”一位全国双拥办的领导在讲评**双拥工作时这样讲。从这句话当中也可以体会出,**双拥工作的成绩和难度。‎ ‎**是**的第二故乡,这是一座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城市。**的双拥故事也由此展开。‎ 双拥工作难在协调,贵在坚持,重在落实。采访中我们感到,双拥办工作称其为”万向结工作“一点不为过,上到市委市政府,下到社区楼院。可谓四方通达,全方位响应。‎ ‎**年8月,海军相关部门希望**为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一共11名子女解决上学事宜,为了这11名军娃能够如愿就读,接到部队需求函后,**带领大家连夜研究解决方案,第二天组织召开军地协调会,请部队首长介绍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们的感人事迹,协调相关区(市)、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参会、现场拍板……孩子们开学了、家长们如愿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们放心了。‎ ‎9月19日,部队首长将一面写有“心系航母舰载机事业、立起岛城拥军模范标杆”的锦旗送到**手中 ‎**将双拥工作落脚点放在解决军人“三后”问题上,推动实施“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协调采取定向招聘方式,解决行政事业编制随军家属安置问题。近5年来,累计协调安置随调家属近300名,**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随军家属随调随安置的工作目标。‎ 创新建立“政策+协调”工作模式和教育直通车工作沟通机制,每年集中解决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近千件。今年,又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为援鄂抗击新冠疫情肺炎一线军队人员解决子女入学转学等问题14件,得到了部队和赴鄂一线军人家庭好评。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教育拥军举措,让军人“后代”得到最优的教育保障。‎ ‎“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是**的座右铭。双拥工作政治要求高、原则性强,她就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尽快适应工作要求,成为双拥工作的“百事通”;双拥工作对象面广、点多、线长,她就上高山、下海岛,钻坑道、进机舱,足迹印遍数百个军营,成为活跃在岛城的“双拥特使”;双拥工作任务重,她就冲在最前线,用柔弱之躯挑起千斤重担,成为拥军支前的“突击手”。**年,在**市军民喜迎奥运的日子里,突发浒苔自然灾害,驻鲁官兵主动请缨,出动上万余人参加浒苔清理战役。爱人值守奥帆赛后勤保障。整整一个月,她把孩子托管在邻居家,每天和同志们一起坚持工作到深夜。海边的暴晒使她的皮肤过敏、红肿、褪皮,一连几天痛痒不止,但这不仅没有令她退缩,反而更加让她理解和感动于每天奋战在清理浒苔一线部队官兵的顽强与坚韧,更加鼓舞和激励着她为部队官兵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和拥军慰问工作。上传下达,横向沟通,多方协调,经常是一个人辗转于几部电话之间,来不及喝水,顾不上吃饭,几天下来,嗓子哑了,人也瘦了,但她不叫苦不叫累,总是把每一件事做得清晰、到位。待到“打浒”战役胜利,把女儿接回家,女儿紧紧抱着她不肯撒手,一遍遍地问:妈妈,你不会再那么久不管我了吧?‎ 那一刻,母性内心的柔弱尽情的释放着——拥抱着女儿脸上淌下了两行泪水……‎ 多年来,她以同样的忘我姿态先后参予保障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奥帆赛残奥帆赛、**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上合组织**峰会、**庆祝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等多个军地重大活动。‎ ‎**常说:“双拥工作是联系党、政府、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纽带,部队土地置换、战备道路修建、全军统建住房建设的工地上,部队扶贫帮扶村的田间地头,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庆送喜报的锣鼓队里……,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年,航母部队入驻**,按照市主要领导关于“视航母官兵为亲人、视航母需求为命令、视航母安全为生命”的要求,**第一时间随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现场办公,围绕母港的建设、服务和保障,破难题,闯新路。根据部队需求,协调公交、邮电、书店、银行、医疗等设备及时到位,协调专项资金为母港进行绿化美化。积极推动开发以航母为品牌的军事文化旅游,协调驻青部队支持海军公园建设,丰富主题元素,共同将其打造为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树立了**双拥文化新地标。‎ 驻青部队“小、散、远”单位多,条件艰苦,基层建设需要地方帮助支持。她走遍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基层营落,准确掌握了他们存在的诸如无法看有线电视、用水、用电、取暖、就医等困难,为他们建立起了服务台帐。**年7月,当她得知一个无法收看有线电视的基层连队,正为看不到**奥运节目发愁时,迅速与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军地联手,在“八一”前夕接通了有线网络,**作为特殊嘉宾被邀参加开通仪式。‎ ‎**年10月的一天,驻崂顶某部营长来电求助:“洪华大姐,我们有个困难不知能否帮忙解决,冬天快到了,室外训练条件受限,室内健身器材老旧,满足不了战士们的体能训练需要……”“魏营长,请放心,官兵们驻守在条件艰苦的高山顶端,数九寒冬里还要坚持训练,我一定想办法在大雪封山前帮助你们解决。”放下电话,她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台新的跑步机送到山顶并调试安装到位。几年来,她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投资数百万元,为驻青基层连队解决吃水、用电、洗澡等难题,“有困难,找洪华大姐”已经成了官兵们的共识。‎ 从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到“八连冠”的创建历程中,她先后起草修订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市双拥工作联络员制度》《**市双拥办公室职责》《**市双拥工作制度》等10余项,健全完善了军地联席会、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等制度,建立了运行顺畅的军地协调机制。‎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牵头组织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军地联席会、军地专题协调会等会议300多次,实现了军地大事共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联动。尤其本届**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过程中,为认真抓好新标准新细则的贯彻落实,她自己制作课件,在全市举办培训班进行宣讲。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市双拥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她的协调推动下,**市建立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构建起了坚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体系,推动了双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一种文化中的先进典型或“英雄式”人物总是不可或缺的。‎ ‎**年8月1日上午,**市驻青部队新婚夫妇向英烈敬献鲜花仪式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隆重举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由她倡议开展的“感怀先烈、崇尚英雄”驻青部队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主题活动,活动同时延伸到“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分批次组织不同群体的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为激发岛城青少年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热情,她积极宣传推广**台湛路小学与海军潜艇学院共同创办红领巾少年军校事迹,进一步打造“尚军明德”海防教育特色品牌。为增强军人军属荣誉感、自豪感,她积极协调市妇联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情系国防好家庭”“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等评选活动,挖掘培树了**省十佳好军嫂李青等800余名双拥先进典型,成为我市拥军工作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会同市妇联等有关部门,将驻青部队官兵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年,海军哈尔滨舰女兵班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她积极协调驻青部队参加地方精准扶贫活动,为海军特勤疗养中心牵线搭桥帮扶遵义市仡佬族乡脱贫致富,**年,该疗养中心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她的宣传推广下,近年来先后涌现出9**部队27分队、**市公安边防支队中韩边防派出所等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 从**年开始,**市已连续八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份荣誉凝聚了一代代**双拥人的心血和汗水。**意识到,必须要给**双拥工作打造一个品牌,在全国叫得响、当榜样。‎ 于是,她主动受领任务,带领一班人马,回顾梳理总结历年来双拥工作经验做法,提炼了“最佳海湾筑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优秀儿女穿军装、全方位保障献国防、助力强军永远在路上”的新时代双拥“**精神”,**双拥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双拥模范代表座谈会和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上做了交流发言。由她参予撰写的《双拥精神锻造城市品格》《海防****传出美丽军港协奏曲》《双拥精神助强军优质保障固国防》等多篇文章,《解放军报》《中国双拥》《中国社会报》《**日报》等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 为使双拥“**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血脉,她牵头协调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开设“双拥在岛城”“双拥之窗”宣传专栏,在**电视台开办了“区市委书记话双拥”“党政领导话双拥”专访栏目,邀请区市委书记和双拥成员单位一把手走上屏幕谈双拥认识、话工作目标、议工作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 采访中,**一位老领导给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她都要随各级领导深入部队一线走访慰问,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几乎没有在家过一个安稳的节假日。**年春节前夕,她和爱人约好回**老家陪年龄已近80的老母亲一起过年,爱人说:既然决定了回家过年,路途远,你就请几天假早点走吧。但这个春节,双拥的走访慰问比往年还要忙碌,想着办公桌上那一摞摞的走访计划、方案,她还是定了节前的最后一趟航班。为了如期回家,她加班加点制定计划、调整方案、协调落实……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腊月27的凌晨一点多,手机突响,话筒中传来妹妹的哭声“姐,你快回来吧,妈妈突发心梗……”虽然立即启程,但是依然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 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穿军装时是一位优秀的军人,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更是恪尽职守、忠诚履职,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受到部队和省、市各级表彰。‎ 在**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感怀每一个青春灿烂的季节。不是因为苛求回报而付出,而是付出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