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2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烈士陵园党员四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_工作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烈士陵园党员四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_工作实施方案
【按
xx 区烈士陵园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环绕
“守望丰碑”服务品牌,始终坚持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
基因传承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近年来,每年接待参观达
10 万人次,开展各类党团活动 仪式教育千余场,陵园已…
优秀优秀优秀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烈士陵园党员四
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xx 区烈士陵园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环绕守
望丰碑服务品牌,始终坚持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基因传
承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近年来,每年接待参观达 10 万人
次,开展各类党团活动 仪式教育千余场,陵园已成为激发
爱国热情 凝结人民力量 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扎实设施建设,满足场馆功能需求
占地 2 万平米的陵园共有 纪念馆 墓区 碑林区 纪念广
场等几大功能区。2000 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可同时容纳 1500
人开展悼念活动。20 米高的纪念碑矗立在 陵园主轴线上,
由四片呈下垂状的红旗组成,象征着各个时期为革命事业抛
头颅 洒热血的先烈,碑体上死难烈士万岁 6 个黑底金字系
毛泽东手迹。
纪念馆重点展出了 xx 各个时期具有 代表性的 22 位烈
士的英雄事迹。其 中红色会展厅兼具会务和展览功能,可
同时容纳 100 人开展各类红色讲座。碑林区的黑色花岗岩上
篆刻大幅金字诗文,有 悼念烈士的诗篇 烈士生前的血书
家书等。烈士墓区安息着 173 位忠魂,其 中有 两座合葬墓,
分别是为了 纪念在 淞沪抗战米市渡狙击战牺牲的烈士和
在 解放战争 中牺牲的无名烈士。
烈士陵园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党
史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各类团队活动提供了 优质服务,真
正发挥了 烈士陵园的社会教育作用。
饕餮爱国菜单,满足红色教育需求
烈士陵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在 做好祭扫接待
服务工作的同时,根据不 同的受众,结合不 同的宣教主题,
推出饕餮爱国菜单,从线上到线下 馆内到馆外 未成年人到
成年人等多维度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 做好入团入队 换巾仪式等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开
展了 诸如清明亲子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未成年人清明祭英
烈 行走阅读进馆有 益暑期未成年人活动 同升国旗 同唱
国歌小小讲解员打着队旗去考察烈士陵园小队寻访活动等,
丰富未成年人红色教育内涵。
立足馆内 聚焦馆外,开展烈士的丰碑 永恒的记忆烈士
事迹巡展,致敬英雄校园巡讲,社区红色宣讲等;结合线下
创新线上,推出网上祭英烈线上祭扫,铭记 传承 追梦红色
记忆主题征集活动,为了 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等,借
助新媒体平台在 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 致敬英烈的红色氛
围。这张爱国菜单注重落细落小落实 抓住日经常常寻常,
不 断推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
建设全过程。
打造特色品牌,满足基地内涵提升需求
作为 xx 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始终坚持讲好红色
故事 用好红色资源,用热情的服务 专业的讲解 鲜活的展
陈 鲜亮的主题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举办烈士纪念日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我们来看望你仪式教育 为烈士
寻亲寻烈士遗物 传革命精神烈士遗物征集项目等为爱国主
义教育注入活力和灵魂。
作为 xx 市公益基地,历经 22 年的陵园志愿服务队每年
有 1000 余名志愿者来自四面八方,志愿服务近 2000 个小时,
服务受益超过 5 万人。大学生 医生 党员 律师 军人等志愿
者在 清明 暑期 930 等时期开展志愿服务,举法律之盾 护
英烈之魂法律援助项目 画笔下的红色传承烈士画像临摹
校园共建,志愿让丰碑更闪耀军徽耀丰碑公益植树等项目让
星星向茸志愿服务队像星星之火点亮更多人的红色之梦,引
燃更多人的公益之心。
作为 xx 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打造的军事小课堂红色
寻宝绘制我的 中国梦等项目课程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作为 1 号先锋区级机关组织生活基地,精心策划多条组织生
活路线满足支部需求,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切实提高组织生
活质量。以爱教+ 公益+模式打造的特色品牌,满足了 陵园
提升基地内涵的需求,为更多人注入红色基因,擦亮共和国
鲜红的底色。
烈士陵园承载着历史 记录着荣光,给人以启迪,讲好
红色故事,传承使命,陵园将继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挖
掘好 保护好 利用好红色资源,让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
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