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50 KB
  • 2021-04-12 发布

2021测绘管理工作计划5篇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5 篇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1 2012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2011 年测绘工作的总体思 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 的总体要求,继续着力在“构建数字中国、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完善 体制机制、强化统一监管,创建和谐测绘、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测绘事业更好更快发 展。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 择优推广约 50 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 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 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 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 10 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 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 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 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__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 1:1 万地形图更 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 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 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 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 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 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 《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 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 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 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 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 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 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 2011 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 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 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 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 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 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 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 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 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 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 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 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 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__—2011 年依法行政五 年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 2011—2015 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 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 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 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 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 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 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 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 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保障, 修订完善 1:400 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地图。 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应用 1:25 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 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 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 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 1~2 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 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 3 个分中心和 15 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 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 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 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 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字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 处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 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 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 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 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 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 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 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 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 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 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 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 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 20 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 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 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 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 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 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 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 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 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11—202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 合理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 体规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重新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 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 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 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 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 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 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 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 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 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 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2 一、建立、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 力争县委、县政府支持,将县规划建设局测绘管理职能划入我局,完善测绘管理体制,同时, 局内配备测绘管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分管领导,确保测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抓好测绘法制与宣传工作 针对现阶段我县人民测绘法规意识淡薄和对测绘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实际情况,首先 做好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宣传解释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测绘管理工作重要 性的认识,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测绘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其次,充分利用 6?25 土地日及 8?29 测绘法宣传日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宣传测绘 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规意识。 三、积极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切实做好测绘管理基础性工作 主动积极地向县委、县政府申请编制基础测绘规划,全面启动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争取 年内得到批准;全面摸清我县独立坐标系统,整合地理信息成果,达成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忠实履行测绘行政管理职能,想服务对象之所想,急服务对象之所急, 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依法履行对密级测绘成果的监管、对测绘产品质量的监管的 等职能。 五、依法做好我县测量标志的保护管理工作 全面摸清我县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基本情况,按照上级的要求,划分好保护等级,采取切实可 行的措施,确保测量标志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对于我县确实需要迁建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做好审 批及组织迁建工作。 六、加强测绘市场管理,保障测绘市场的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对测绘资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测绘案件,二是加强对地图市场的 监督检查,查处相关违法案件,保障测绘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3 __年是“__”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为“__”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__年测绘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 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继续着 力在“构建数中国、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一监 管,创建和谐测绘、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测绘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八个 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快数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 推广约 50 个数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 力量,加快数中国建设,开展“数海南”等数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 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 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 10 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 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 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 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__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 1:1 万地形图更 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 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 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 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 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 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 《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 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 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 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 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 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 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__年出台。 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 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 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 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 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 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 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 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 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 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 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 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 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__—__年依法行政五年规 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__—__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__”普法总结表彰和 “__”普法规划制订工作。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4 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测绘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 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 继续着力在“构建数中国、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完善体制机制、强化 统一监管,创建和谐测绘、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测绘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重点做好以 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快数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 推广约 50 个数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 力量,加快数中国建设,开展“数海南”等数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 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 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 10 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 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 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 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__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 1:1 万地形图更 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 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 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 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 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 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 《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 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 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 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 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 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 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出台。 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 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 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 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 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 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 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 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 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 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 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 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 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__—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贯 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 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 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 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 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 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 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 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 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 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权威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 保障,修订完善 1:400 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 地图。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 应用 1:25 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 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 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 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 1~2 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 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 3 个国家级分中 心和 15 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 工作,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 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 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 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处 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 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 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 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 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 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 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 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 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 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 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 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 20 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 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 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 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 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 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 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 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 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2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合理 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 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新 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 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 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 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 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 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 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 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 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 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 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021 测绘管理工作计划 5 充分利用各种公开媒体、信息和测绘网站,建立完善测绘宣传工作机制。宣传重大测绘工程、 测绘先进人物、测绘高新技术和测绘成果运用,扩大测绘工作知晓面。开展测绘知识竞赛,使社 会公众更加了解测绘工作,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测绘工作。 编制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管理条例》市测绘管理条例》国务院 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的通知》渝府发〔__〕 34 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__”规划的工作意见》渝府发〔 〕102 号)和《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规划年限为__―。 一、__”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就。 基本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有力夯实了地理信息资源基础,为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统 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起到基础性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测绘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得力,数 建设顺利推进,成果显著。 基本完成了市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改造,1.基础测绘资源更加丰富。__”期间。建成了 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和 bc 级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下同)网,完成了全市绝大部 分二等水准网改造工作。完成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前期工作,实现了 1∶10000 比例尺数产品全 覆盖,完成了 1∶__和 1∶500 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目标。完成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新农村建设 地形图制作和“一镇一图”项目试点。基本建成了 1∶500 至 1∶50000 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遥 感影像、地名、地下管线等数据库。更新了主城部分核心区 1∶500 数地形图,配合国家更新了 1∶ 50000 比例尺数产品。 颁布实施《市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编制完成《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 基本完成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2.信息共享体系初步构建。__”期间。建成运行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的局域涉密网,实现了基于政务网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开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网站, 提供了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分类分发服务机制,基本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发布系 统。 建成了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市综合市情系统、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 间集成平台、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应用系统。建成都市区城乡规划遥感监测系统、环 保地理信息系统、120 急救指挥系统等重点行业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工程。完成了国务院应急办“省 级应急平台和城市应急联动技术研发与示范(市)建设工作。实现地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和社会化服 务,3.信息应用领域更加广泛。__”期间。出版了地图集》市主城区影像地图》等一批具有重要科 学价值的地图品种,建成“数 印象”等地图服务网站。 完成了市域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技术、基准站应用技术、低空遥感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 感影像应用研究、三维仿真技术、数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网格技术等二十多项应用研 究。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获中国 gis 地理信息系统,4.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丰硕。__”期间。下 同)优秀工程金奖,市地图集》获“裴秀”金奖,市 gps 综合服务系统、市城乡统筹规划信息支撑 平台等十多个应用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工程奖。 市政府制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的通知》渝府发〔__〕34 号)颁布 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测绘体制建设日臻完善,5.测绘管理工作得到加强。__”期间。 市、区县级测绘管理得到加强,建立了测绘执法队伍,设立了远郊区县(自治县)测绘行政管理机构, 成立了测绘管理科。测绘机制保障进一步健全,新成立了市遥感中心、市地图编制中心和 市 gis 工程中心等测绘研究与工程机构,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规范了市测绘资料档案 馆和 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建设,加强了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获得了国家测绘职业技能大 赛团体和个人一等奖。 二)存在问题。 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因汶川大地震和资金不足等原因,全市测绘事业在取得一系列可喜 成就的同时。部分“__”专项规划项目延缓实施,主要包括:水准网改造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 1∶1000 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项目、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与更新工程等。二是现有测绘成果覆盖 不全面,类型不齐,更新周期长,无法完全满足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烈需求。 三是远郊区县(自治县)与主城区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生产、应用服务能力方面差距大,测绘事业发展 不均衡,统筹城乡测绘保障能力弱。四是目前我市测绘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有 较大的差距,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辐射能力弱,差异化发展能力差,未形成完整的发展 体系,行业规模化效应不强。五是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服务社会大众的产品类型较少,地理信息 的公共网络服务能力还不强,应用范围和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大。六是测绘与地理信息以及相 关学科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培养投入不足,高水平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三)发展趋势和面临机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不断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更高、更迫切的需求,随着科 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__”期间,市将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五个 建设、两江新区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础测绘工作迎来了新 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 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为 测绘事业指出 了新的发展方向。二是国家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测绘工作,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 意见》市政府下发了渝府发〔__〕34 号文件,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测绘在统筹协调、 管理监督、服务保障、应急救灾、维护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抢 险救灾,群众日常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不同形式的测绘成果支撑。四是测绘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从信息获取手段,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大大拓宽了测绘成 果和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领域。 二、__”期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落实“314 总体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保障城乡统筹发展和“五个 建设,努力构建“数 健全测绘体制机制,增强测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以建 设信息化测绘体系带动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以测绘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以地理 国情监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要建设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数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数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是全市信息资源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各类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建设内容主要 包括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更新 工程、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设等。__”期间,努力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bc 级 gps 点和二等水准网的数据处理。完成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计算。__年底,1.现代测 绘基准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完成二等水准改造工程 5000 公里水准测量。完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 合服务系统基准点。可为用户提供自动、实时的厘米级至分米级三维地理坐标数据定位服务和毫 米级平面定位服务,满足气象服务、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公共安全、应急救灾、资源调查 和目标精确定位等多方面需求。 完善以主城为中心区域的为“一小时经济圈”服务的独立坐标系,全面推广__国家大地坐标 系。建设以万州为中心区域的渝东北独立坐标系和以黔江为中心区域的渝东南独立坐标系,实现 全市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同时,将我市现代基准建设纳入国家体系建设之中,发挥项目最大效 益。 完成其他重点地区 3.9 万平方公里 1 次 1∶10000 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2.航空航天遥感资源 获取、建库与更新工程。完成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区 1.1 万平方公里 2 次 1∶10000 比例尺真彩色航空摄影。完成其余一般地区 3.65 万平方公里 1 次 1∶__0 比例尺彩色 航空摄影。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区每年获取 1.1 万平方公里 0.6 米分辨率 卫星影像,其余 7.55 万平方公里地区获取 2 次 2.5 米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遥感资源获取和更新, 建立正射影像库、原始影像库、历史影像库、元数据库等数据库。 都市区 400 平方公里、区县及乡镇 600 平方公里,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与更新工 程。完成新测城市建设区 1∶500 比例尺数地形图 1000 平方公里(其中。分别由各区、县(自治县) 政府组织完成)新测“一小时经济圈”和万州、黔江区 1∶__比例尺数产品 8000 平方公里,新测 1∶ 5000 比例尺城乡统筹建设地形图 8.24 万平方公里。综合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地 面测量以及与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合作等方式,更新市级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及有关基础 测绘产品,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区更新 1∶__比例尺数产品 2 次,其余区 县(自治县)规划区域更新 1∶__比例尺数产品 1 次。利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手段,完善 市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库和建设基础测绘成果库。 依托我市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4.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与更新工程。开展自然资源 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库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改造本市地理信息领域 现有信息资源,通过建设专题信息库和共享交换系统,形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数据中心, 增强对全市宏观调控、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的能力,促进全市资源环境信息的共享,为社会公 众提供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信息服务。 形成以面向地理实体、分层细化为重要特征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完成全市域范围的水系专 题数据采集和建库,开展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采集、建库与更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处 理后。完成覆盖全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建筑物专题数据采集和建库,完成全市范围内通车道路 的交通专题要素采集和建库,完成乡镇级的行政区划采集和建库,完成中心城区 640 平方公里范 围内的地下空间普查及建库工作,完成全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普查及建库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完成以下六项工程任务:__”期间。 完成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版建设。编制适合于各种网络服务的电子地图,1. 市地 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地理信息服务领域。每年更新 1―2 个版本。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软件系统开发,每年增强软件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数据互操作、服务发布管理、地理空间分 析、三维展现、统计分析、运维管理等功能,扩展各种二次开发接口,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稳 定性。 结合全市信息化建设实际,2.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工程。__”期间。基础测绘工作开展较好的 区县(自治县)开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实现国家、省(直 辖市)和城市(区县)三级测绘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对外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 建立国情地理信息获取、变化监测、分析与成果发布完整的国情地理信息监测体系,3.地理 国情监测工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的试点建设。对地形、水系、湿地、地表形态、地表覆盖 等地理国情信息以及道路、城镇等经济社会国情地理信息实施监测和统计分析,建设城乡规划、 国土资源、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监测评价系统,向政府各部门提供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科学、权威的国情地理信息数据,实现测绘从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更新、服务到国情 地理信息监测、分析与决策的根本转变,为制定我市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 局、转变发展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利用 1∶5000 地形图开发全市域新农村建设系列地形图,4.统筹城乡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程。 加大统筹城乡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力度。基本满足统筹城乡建设中的林权改革、土地流转工作需要, 基本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规划、居民点布局规划设计和乡村交通规划建设等需要。继续推进 “一镇(乡)一图”工程,完成全市约 1000 个乡镇(街道)地图编制。争取国家资金支助老、少、边、 穷区县(自治县)和革命老区开展基础测绘工作。 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讯服务。编制服务于政府工作的系列专用地图产品,5. 地图编制工程。编制出版一批便民服务的地图产品、一批展现 交通、旅游、购物、美食等各方面 特色的专题地图和地图集。为政府部门政务工作提供高效的测绘服务。面向社会公众用户编制基 于互联网的市公众版电子地图,开发三维影像地图、u 盘地图、电子沙盘等多样化地图产品。 综合物联网、rfid 射频识别技术)多源数据融合、时空变化分析、无线通讯传输等前端技术, 6.高精度位置服务工程。基于 市 gps 综合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 市位置服务的精度和 无线电波传播的准确度,建立实时在线调用的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系统,为各类终端提供高精度的 定位服务,全面提升位置空间信息的公共服务价值。 三)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不同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的高精度影像获取能力和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建立激光 雷达系统,1.遥感装备设施建设。建成综合对地观测平台。快速准确获取地表各类地理信息,实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快速更新。 搭建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生产系统和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建设。2.地理信 息装备设施建设。建立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网络一体化存储平台和面向实体的多尺度数据联动 增量更新体系。建立新型地理信息产品制作系统、位置服务系统。 提供城乡实时定位及导航服务。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装备设施建设。建设兼容多种卫星信号、 覆盖全市域的连续卫星定位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地理信息无线通讯和数据传输系统,4.应急地理信息保障装备设施建设。建设系列低空 飞行系统及数码摄影系统。搭建机动灵活、高分辨率、高性能的数码航摄获取与处理一体化平台, 提升数据快速获取和应急处理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我市应急救灾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更新。 四)进一步搞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加快 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1.建设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创新基地。__” 期间。建立相关学科市级实验室,打造 市测绘科技创新平台。完成办公、科研、生产和异地数据 备份基地建设,完成 市高精度测绘仪器检验场建设。与高校联合建立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推进产 学研有机结合,促进测绘与地理信息学科科研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提升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各类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的快速处理体系,2.搞好测绘技术 研发。建立 市信息化测绘高性能计算处理系统。实现快速正射影像纠正等内业数据处理。针对海 量遥感数据,开发专题提取系统,实现对专题要素的快速提取。建立多时态遥感数据变化分析模 型,实现自动化的对比分析。建立多源多尺度的信息化测绘处理系统,实现对不同比例尺之间地 理信息资源的自动化整合处理、数据配准处理和要素变化提取,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更新及 应用提供支撑。 建立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处理基地,3.推进测绘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提高地理空间数据 快速更新能力。研发地理要素信息化终端采集工具。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加强“3s 技术(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集成创新,研究解决实时地方坐标测量参数保密、移动地理信 息系统终端 gps 解算精度、定量遥感分析、低空遥感自动化解译模型快速构建、影像直接提取三 维实体模型、虚拟现实场景构建与发布、海量数据空间化组织、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异构 gis 平台、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大力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结合 建设发展实际需求,4.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有关规定。 与现行信息化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充分衔接,建立“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应用标准规 范体系,包括地理信息内容、获取处理、存储与维护标准、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共享服务规范、 地理空间数据产品技术规格和评价规定、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表达规范、开放式系统环境数据接 口规范、地理信息共享服务计算机网络环境技术规范、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应用与存储的管理 标准等。 五)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测绘成果质量管 理及成果汇交、目录发布和提供使用管理,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建设测绘行业诚信体系,创造良 好的依法行政环境,保障我市测绘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统筹城乡的测绘工作管理职责,1.建立统筹城乡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测绘行政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测绘资质、地图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测绘 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 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提高测绘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 强化区县级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健全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完善市级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立 区县级测绘管理机构,切实解决测绘管理职能和工作力量不到位的问题,做到职责、机构、人员 三落实,逐步形成职责清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 加强对全市测绘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建立健全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高测绘产品 的受检率,确保产品质量。 健全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审批程序,2.加强测绘成果管理。进一步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力度。加 强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管理,规范测绘成果使用行为,保障测绘成果开发利用,确保测绘成 果既能及时发挥作用又能维护国家安全。 完善测绘成果汇交程序,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开展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定期检查 和重点抽查,及时发布和更新测绘成果目录信息,快速提供现势性强的测绘成果。 严格执行涉密测绘成果提供使用审批制度,加强测绘成果开发利用管理。完善涉密测绘成果 使用单位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和使用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单 位的保密检查,确保涉密测绘成果安全。 积极推进数据共享与交换工作,强化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加快共享交换 平台建设,做好市级各部门和国民经济主要运行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进一步促进市、区县(自治 县)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建设互动,提高共享效率,扩大共享范围,转变共享模式,促进测绘成果和 地理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 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的企事业单位,3.加强测绘市场的监管。 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以资质管理为切入点。严把市场准入关。进 一步规范地图市场,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确保地图的现势性和编制质量。进一 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加大测绘违法案件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无 证测绘、超资质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及侵权盗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重 点加大对地理信息产品、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房产测绘产品、地图产品质量的监督检 查,确保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强对测绘执法活动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测绘项目,建立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项目承(发)包和招 投标活动的备案管理制度。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建设项目。发包和招投标工作前, 应当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减少重复建设。建立测绘单位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 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加强测绘应急保障管理,4.加强应急测绘工作。完善市级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机制。有效整合 利用全市测绘资源,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为全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提供高效的测绘保障。 编制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5.加强公共服务管理。加强和完善测绘与地理信 息公共服务机构。建立畅通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开发满足社会需要的 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产品。 争取地理信息产业有关企业的税费优惠,6.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 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部门。并在国家有关法规框架下降低资质审核门槛, 创造有利于中小地理信息机构良性发展的经营环境。鼓励产业实体积极利用测绘事业相关建设成 果开展市场化推广与应用,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建立有效的测绘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法制体系,深 化体制创新,强化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保障测绘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切实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数区域地理空间信息 基础资源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测绘主管部 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 共同做好测绘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 将列入“__”测绘专项规划的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项目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 年度计划,建立基础测绘的专项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基础测 绘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提高经费投入水平。市级 财政要继续加强对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的支持。广辟经费投入渠道,对部分 可由各专业部门承担或通过市场调节开展的测绘工作,应当采取财政支持、部门协作和市场补充 的原则解决经费来源。 三)完善法律体系。 加快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享、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的制定,完善测绘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管理和研究 制定工作,健全标准体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地方性 法规、规章和规范。 四)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基础测绘管理。加强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进一步深化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改 革和机制创新。确保基础测绘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坚持依法理财,健全 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提高投资效益。加 强测绘技术职称评审和测绘执业资格管理,建立测绘行业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测绘行业技术 职称统一评审制度,逐步实现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双轨运行。 五)强化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测绘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大测绘技术人才 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托我市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在职 培训相结合的测绘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举办 1―2 期测绘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业 务水平。针对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特点,重点加强对区县(自治县)支持,通过增加走访调研频次、建 立上挂下派机制、组织区县(自治县)季度性片区交流会议等形式,全面提升区县(自治县)测绘管理、 业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