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计划总结之《浪淘沙》教学反思
九首之一的《浪淘沙》,诗人刘禹锡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是优秀经典诗文的代表之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谈话导入”、“读通读顺”、“读懂诗意”、“品读想象”、“赏读背诵”和“拓展升华”,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明白诗意,进而配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拓展升华感悟诗的意境。在进行了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后,于2011年11月,在多媒体教室引导学生学习《浪淘沙》一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在尽情享受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精彩的同时,颇有收获。真可谓“有心插柳柳成荫,真心栽花花愈俏”。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古诗的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古诗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远,如果老师单靠一张嘴,一支笔去教学,容易上成“满堂灌”式,让学生索然无味,很难“箍住”学生。因此,教学古诗,教师要以“新”
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学生兴趣盎然。为了做到这一点,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我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运用了课件。比如,在“品读想象”环节中,我利用课件范读,使学生产生“读”的欲望;在品读想象“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时,我通过投影把“九曲黄河”的图片再现出来,学生对弯弯曲曲的黄河有了直观印象后,再让学生品读想象,我问:“看了图片,读了诗句,你想象到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争抢着回答,课堂上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流利的语言见证了神奇而丰富的思维过程。
2、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古诗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读,但对于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没有亲眼目睹,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尤其对黄河的源远、势猛缺乏了解认识,所以学习“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时,我给学生播放了3分钟“黄河壶口瀑布”视频,让学生从声、像等方面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伟大力量。学生看得很津津有味。课堂上,我看见了她们被震撼的表情,听见了她们啧啧地赞叹声,感受到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我顺势而导:“想一想,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出黄河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回答地出人意料,很多恰如其分的词语不断传进我的耳际:“波涛汹涌、巨浪滔天、震耳欲聋、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我又启发:“
你们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这样种气势读出来吗?谁来试试?”学生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这一环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我运用“移觉”理论,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和老师的诵读中,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里呈现一幕幕古诗所表现的情景。学生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乘上了腾飞的飞船品尝了导演电影的喜悦,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我引导学生结合所观看的黄河视频,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借助诗句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生一次次感情朗读这整首古诗后,你们有的说仿佛看到了黄河惊涛骇浪,卷着黄沙自天涯滚滚而来;有的说仿佛听见了黄河呼啸而去;有的说仿佛随着诗人在展开无限的遐想: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顺黄河直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这是多么可贵的感受和体验啊,这些情景的生成,效果的达成,完全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精彩,我真切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对课堂教学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助推作用。
二、多面互动,对学生扎实进行“听、说、读、思”等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有这样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这首古诗,我一改过去说教的方法,尽量通过问题引导,探究交流,朗读感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新知,解决疑难,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一是生生互动。学生朗读时,我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朗读之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并示范读。在评价与范读中,学生的语感增强了,对理解诗的意境也加深了。二是师生互动。比如课件范读之后,我问:“你觉得这位老师(课件中的朗读者)读得怎样?” 有的学生评价老师读得很好,有的学生一针见血指出老师把 “曲qū”念成“qǔ”,毫无 “情面”。我当场赞扬道:“你不仅听得认真,还把老师读错的字音给纠正了,真了不起!”学生满意地坐下了。这应该是对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求知精神的一种肯定、一种激励吧。三是课件与学生互动。我在“读懂诗意”环节中,让学生质疑,提出许多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词语注释”明白字词含义、看“课件视频”开拓文本空白、听“交流汇报”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很快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诗的整体意思,让整个学习过程有效。
三、多样诵读,读中感悟,读中内化。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
的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主要是采用多样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情感。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和良好语感地培养,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教学时,读的形式多样,把读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短短四句诗,20余字,通过集体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听读、示范读、配乐读等,这些多样诵读非常有效,课堂上书声琅琅、诗韵弥漫,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培养语感,感悟意境,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不足之处
“教然后知困”,通过本节课教学,我知道了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面不够宽。我提出问题以后,总是指名。五六个学生轮流回答,而对其他举手的学生没有照顾到,互动的面应再大一些,应再宽一点。
2、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觉得自己在公开课的场面上还不是很自如,略得紧张。记得课前我学习了很多赞美学生、评价学生的激励语言,而在课堂实际中我都没有用上,因为我全忘了,只能靠临场发挥。还有,课堂上存在不连贯现象,教学环节的连接上有点生硬,欠自然流畅。
3、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在“
拓展升华”环节中,我给学出示一张描写黄河诗句的幻灯片,我在桌面上点击时却找不着了,好在几秒钟后,我找出来了。当时我就想,要是还找不出来,就真没招了,只能厚着脸皮在大家面前献丑。
所以今后,我一定加强理论学习,锤炼基本功,在“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加快自己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自己教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