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案 14页

  • 45.50 KB
  • 2021-04-12 发布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一、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三纲五常”,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看书讨论、总结)‎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学 ‎“民主、科学”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它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学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大家思考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 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仁”的学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包括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改革,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 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学生活动: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2、后期:宣传社会主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态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发表众多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阅读、总结)‎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学生活动: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3、宣传动员: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0页节选材料——陈独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 积极: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疆》。‎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阿古柏侵占-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疆的事迹 掌握-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疆伊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联系归纳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疆平叛和1884年-疆行省的设置,证明-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许分裂或侵略 识图填图根据新学案第11页认识伊犁、喀什噶尔的地理位置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坚决捍卫她 思想意识要充分肯定那些抗击外侮、保卫国家的历史人物,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 伊犁。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历史教学方案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力训练过程 方法口头 表达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论 探索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爱国 情感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想 意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 ‎2.起初在收复-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内容分析影响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终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