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章血液循环(一)填空题1、亚极量运动中,心率增加的幅度越大,体能水平越。2、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发生主要是、和室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液与心室壁振荡所致。4、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其高低可反映的高低。5、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和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的标志。6、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7、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8、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9、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10、心肌的前负荷(初长度)常用和表示。11、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和肌凝蛋白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12、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密切相关,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作为评定的生理指标。13、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这是由于的缘故。14、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是因为它在期能除极化。15、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1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和三个时期。17、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使心肌收缩前有充分的。18、正常成人静息时,每搏输出量平均毫升,射血分数为%。19、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20、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压,尤以最为明显。21、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22、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mmHg,舒张压为mmHg。23、动力性运动时,中大量血管扩张,而内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舒张压。24、剧烈运动时肌肉血流量增加的非神经性调节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本身代谢产物的和肌肉组织的。25、微循环主要包括、、三类通路,其中是实现交换的主要场所。26、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年龄增长而,故通常用来估算最高心率。27、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将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从而使心室肌的初长度,心室通过调节,使搏出量。28、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说明迷走神经对心脏具有作用。29、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在功能上前者被称为系统,后者被称为系统。30、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前列腺素是具有作用的活性物质;组织胺对微动脉、微静脉都有,并增加毛细血管。(二)判断题\n1、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房收缩,房内压升高,迫使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2、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心率贮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而增大。()3、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间接地用外周阻力来表示,心室肌的后负荷则取决于大动脉内的血压。()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时,致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5、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多时,或因血液供应不足而缺氧时,可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使血管舒张,以增加血液的供应,适应组织代谢活动的需要。()6、运动开始时,由于迷走神经活动加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多。()7、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8、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9、心室的充盈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张,而不是心房收缩。()10、在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变化。()11、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12、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过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者大。()13、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故射血分数增加。()14、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心室不能过分扩大,而射血分数可明显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期贮备大得多。()15、就心肌细胞异长自身调节而言,心肌初长度、前负荷、舒张末期心室内压、静脉回心血量为同一概念。()16、直立位运动时,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与异长自身调节有关。()17、单纯心室后负荷增加,使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因而搏出量减少。()18、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与神经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相同,即除极过程是Na+内流所致,复极全过程是K+外流所致。()19、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有平台期。()20、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舒张早期。()21、心电图不仅反映了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也反映了心肌机械活动的变化。()22、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23、左室壁较右室壁厚,是因为左心室必须射出比右心室更多的血流。()24、微循环中的迂回通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直接改变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实现的。()25、如果心室射血能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将下降。()26、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27、血浆中PCO2升高,PH值下降或缺O2,可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而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28、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三)单选题1、正常情况下,心跳的节律来自()A、窦房结;B、房室结;C、希氏束;D、浦肯野氏纤维。2、动作电位从心房传到心室,在房室结上有一个时间延搁,其作用是()A、避免心室肌痉挛;B、使心室收缩不会太快以至于疲乏;C、使前一次的收缩不会与这一次的合并;D、使心室收缩与心房收缩时间分开。3、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正确的是()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量;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量。5、以下对心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nA、第一心音出现于心室舒张时;B、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时间重叠;C、等容收缩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D、心房舒张和心室舒张时间不重叠。6、心肌生理特性中,遇足够强度的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的()A自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兴奋性。7、下列何种血管的舒缩,对全身血压的影响最大()A、大动脉;B、中型动脉;C、小动脉和微动脉;D、腔静脉。8、脉压是指()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C、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的平均值。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输出量增加,则血压下降;B、血粘度增加,则血压下降;C、末梢小动脉收缩,则血压上升;D、血量减少,则血压上升。10、下列血管中,血压最低的是()A、大静脉;B、小动脉;C、微动脉;D、微静脉。11、若某人的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90mmHg,其平均动脉压为()A、115mmHg;B、110mmHg;C、100mmHg;D、95mmHg。12、血管阻力的变化,主要发生于()A、静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血管。13、下列因素中,不会造成局部血管扩张的是()A、组织胺;B、血清素;C、二氧化碳;D、乳酸。14、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A、小静脉;B、小动脉;C、大静脉;D、微血管。15、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要延续到()A、心室舒张早期;B、舒张晚期;C、收缩期开始;D、整个收缩期。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化初期是由于()A、Na+内流;B、Na+内流C、Cl-内流;D、Ca2+内流。17、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出现是由于()A、Ca2+内流与K+外流;B、Na+内流与K+外流;C、Ca2+外流与K+内流;D、C、Cl-内流与K+外流。18、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房室交界;B、房室束;C、窦房结;D、结间束。19、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是()A、50~70次/分;B、60~80次/分;C、70~100次/分;D、60~100次/分。20、左心室的前负荷是()A、等容收缩期压力;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C、收缩末期压力;D、主动脉压。21、左心室的后负荷是()A、等容收缩期压力;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C、收缩末期压力;D、主动脉压。22、人在运动或劳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A、局部体液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等长自身调节;D、异长自身调节。2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A、静息时较慢;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D、阵发性心动过缓。24、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A、循环血量重新分配;B、静脉回心血量增加;C、外周阻力降低;D、胸内压升高。\n25、受试者每分吸氧量为250ml/min,若动静脉氧差为0.5ml·100-1,其每分输出量是()A、3L/min;B、4L/min;C、5L/min;D、8L/min。26、正常机体,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A、心室容积增加;B、室内压升高;C、主动脉压升高;D、交感神经兴奋。27、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是因为()A、血流快;B、血流阻力小;C、心室内舒张期压力低;D、血压高。28、肌肉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表现为()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心率加快,血压稳定。29、运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A、先增加,后减少;B、不变;C、增加;D、减少。30、由卧位转为立位时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通过何种调节恢复正常()A、肌肉收缩活动加强;B、减压反射增加;C、减压反射减弱;D、体液调节加强。31、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供增加,其重要机理是()A、循环血量增加;B、静脉回流量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32、静息时,骨骼肌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0%,而最大运动时则占()A、72%;B、47%;C、88%;D、50%。33、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34、减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A、降低血压;B、加强心交感中枢的活动;C、加强心迷走中枢的活动;D、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35、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C、心肺压力感受器;D、以上都有。36、运动时,机体能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其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代谢产物调节。37、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D、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尤其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3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A射血速度快;B、每搏输出量大;C、射出的血液流经的管道狭窄;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39、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C、骨骼肌的挤呀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D、心房收缩。40、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D、快速充盈期末。41、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指()A、减慢充盈期;B、快速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心室收缩末期。\n42、人在卧位时,下列指标中数值达峰值的是()A、心率;B、每搏输出量;C、每分心输出量;D、胸内压。43、英国生理学家Starling提出的“心的定律”是指()A、心肌代谢水平的变化;B、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控;C、心脏搏出量的等长自身调节机制;D、心脏搏出量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44、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A、心力贮备的调节;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调节;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调节。45、心机的等长自身调节,是指通过改变()A、心肌初长度;B、Starling机制;C、心肌收缩性能;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6、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快速充盈期缩短;B、减慢充盈期缩短;C、快速射血期缩短;D、减慢射血期缩短。47、平均动脉压是指是指()A、(收缩压+舒张压)÷2;B、舒张压+1/3脉压;C、收缩压+1/3舒张压;D、舒张压+1/3收缩压。48、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A、心功能曲线右移;B、窦房结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率减慢;C、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D、房室束传导速度减慢。49、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大意义;D、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K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50、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A、PCO2↑;B、H+↑;C、PH↓;D、PO2↓。51、健康人的射血分数为()A、55%~60%;B、70%~80%;C、80%~85%;D、85%~95%。52、个体的心指数()A、在10岁时达到最大;B、20~25岁时最大;C、5~7岁时最大;D、25~40岁时最大。53、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发挥调节作用的是()A、安静时;B、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C、直立位时;D、睡眠时。54、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肌浆网不发达,Ca2+贮量少;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55、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主要原因是()A、0期除极速度快;B、2期的持续时间长;C、阈电位水平高;D、兴奋性高。56、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代偿间歇是由于()A、窦性节律传导速度减慢;B、窦性心率不齐;C、房室传导阻滞;D、窦性下传的一次兴奋节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中。57、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A、窦房结;B、房室结;C、房室束;D、浦肯野氏纤维。58、对照骨骼肌细胞,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最重要的特征是()A、4期能自动除极;B、0期除极速度快,幅度大;\nC、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平台期;D、复极速度很快。59、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A、有平台期;B、除极化速度不同;C、4期自动除极;D、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不同。60、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两者都能升高血压;B、肾上腺素能使心输出量增加;C、肾上腺素使皮肤血管收缩,因而使总外周阻力明显上升;D、在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减慢、变弱,心输出量减少。(四)多选题1、造成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有()A、外周阻力减小;B、心跳速率减慢;C、心收缩力增强;D、外周阻力增加。2、关于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心肌皆有;B、惟有传导系统才有;C、因心肌组织动作电位中有舒张期去极化而产生;D、不需外来刺激即可产生节律性兴奋。3、下列能引起血管舒张的物质有()A、CO2;B、H+;C、组织胺;D、氧气。4、增进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有()A、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肌肉泵作用;B、深呼吸导致胸内压降低;C、由直立为改为平卧位;D、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全身血管收缩。5、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A、心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电图。6、下列关于心输出量的正确叙述是()A、心输出量是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适应的;B、可因性别、年龄、情绪和肌肉活动而改变;C、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同;D、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的心输出量可达15—20ml/s-1。7、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增加的因素是()A、心室充盈期延长;B、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增大;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剧烈运动。8、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B、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D、主动脉血压升高。9、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是指()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10、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A、心输出量;B、外周阻力;C、动脉管壁的弹性;D、循环血量。11、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B、心脏收缩力;C、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D、呼吸运动。12、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为()A、正变力作用(心缩加强);B、负变力作用(心缩减弱);C、正变时作用(心率加快);D、负变时作用(心率减慢。13、心室等容收缩期表现为()\nA、心室内压急剧升高;B、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C、心室容积不变;D、主动脉压升高。14、心室快速射血期表现为()A、心室容积明显缩小;B、心室内压上升达峰值;C、主动脉血流量上升达峰值;D、主动脉压快速上升。15、耐力训练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表现在()A、静息心率下降;B、安静时搏出量增加;C、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高;D、亚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比无训练者小。(五)名词解释1、自动节律性2、期前收缩3、代偿间歇4、心率5、心动周期6、心指数7、心输出量8、射血分数9、搏出量10、心力贮备11、异长自身调节12、心肌收缩能力13、最佳心率范围14、心电图15、血压16、收缩压17、舒张压18、脉压19、平均动脉压20、动脉脉搏21、微循环22、减压反射23、血液的重新分配24、离心性肥大25、向心性肥大(六)简述题1、简述血液循环的功能。2、简述心泵功能的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及其生理意义。3、什么是“最佳心率范围”?为什么?4、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哪些?5、简述心脏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6、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7、简述减压反射。8、简述运动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9、何为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是什么?\n(七)论述题1、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其生理意义是什么?2、试述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3、试述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及方法。4、阐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5、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才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加速疲劳的消除?为什么?6、运动时循环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述其调节机制。7、试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差;2、HRmax=220-年龄3、收缩期,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4、舒张期,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5、搏出量,心率,贮备力6、缩短,舒张期7、3.0-3.5,成比例增加8、增大,不变9、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贮备,心脏作功10、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舒张末期容积11、横桥,ATP酶1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13、窦房结,自律性最高14、4,自动15、平台,100-150毫秒,长16、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起,超常期17、房-室交界,血液充盈18、70,60%19、血液充盈血管,心室肌收缩,一定的外周阻力20、升高,收缩压21、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22、90-120,60-8023、骨骼肌,内脏,变化不大,基本不变24、增加,低氧25、迂回通路,直接通路,动-静脉短路,迂回通路,物质26、下降,年龄27、增加,增加,异长自身调节,增加28、加快,抑制29、儿茶酚胺,胰岛素,交感-肾上腺,迷走-胰岛30、舒张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5、对。6、错。7、错。8、错。9、对。10、对。\n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错。17、对。18、错。19、对。20、对。21、错。22、错。23、错。24、错。25、对。26、对。27、错。28、对。(三)单选题1、A;2、D;3、D;4、C;5、C;6、D;7、C;8、B;9、C;10、A;11、C;12、C;13、B;14、D;15、A;16、C;17、A;18、C;19、D;20、B;21、D;22、C;23、A;24、B;25、C;26、D;27、C;28、A;29、D;30、C;31、D;32、C;33、B;34、D;35、A;36、C;37、B;38、D;39、B;40、C;41、A;42、B;43、D;44、C;45、C;46、A;47、B;48、C;49、D;50、A;51、A;52、A;53、B;54、D;55、B;56、D;57、B;58、C;59、C;60、C。(四)多选题1、ABC;2、AC;3、ABC;4、ABC;5、ABC;6、ABC;7、AC;8、ABC;9、ABCD;10、ABCD;11、ABCD;12、AC;13、AC;14、ABC;15、ABCD。(五)名词解释1、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2、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的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期前收缩。3、紧接着期前收缩后的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称代偿间歇。4、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5、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6、心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钟心输出量。7、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8、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9、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10、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11、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12、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13、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14、心电图是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15、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16、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管内的血压达到最大,称收缩压。17、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的血压最低,称舒张压。18、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19、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20、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周期性波动可引起动脉血管壁发生搏动,称动脉脉搏。21、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22、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称减压反射。23、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24、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左心室室壁厚度轻度增加,这种心脏肥大又称离心性肥大。25、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以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室壁增厚为主,心腔扩大不明显,这种肥大称为向心性肥大。\n(六)简答题1、(1)实现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发物;(2)运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3)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功能。2、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即初长度越长,心肌受到的牵拉越明显,心收缩的力量就越大,这种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对搏出量作精细调节,并匹配左右心室的搏出量。3、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心率期间称最佳心率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成正比。当心率过低时,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继续增加搏出量,故总的每分输出量不多。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会导致充盈不足,搏出量大幅下降,心输出量反而减少。因此,只有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才处于较高水平。4、(1)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2)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提供能量,1/3成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向外周,其余的成为势能,贮存在血液中,并够成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形成动脉血压;(3)在心脏收缩期,之所以只有1/3的血液流向外周,是因为血流遇到了一定的外周阻力。后两者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5、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其中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搏出量增加,心率加快,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刚好相反。调节心脏的体液因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使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每分输出量增加,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较弱。另外,心脏自身也能分泌一些激素,如心钠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它们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实现运动心脏结构重塑等功能。6、血管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都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血压升高。体内仅有少量血管接受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它的节后纤维能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调节血管舒缩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的血管都有缩血管作用,而肾上腺素对不同部位的血管作用不同,它能使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而心、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另一类是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只在局部组织发挥调节作用,如内皮素、组织胺、前列腺素等,具有调节血管口径,改变局部血流量的作用。7、当人体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处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冲动增加,使延髓心血管活动改变,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加强,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弱,最终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8、运动时,人体内血液中的化学成会发生变化,如缺氧、CO2、H+浓度升高等,会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处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兴奋,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将信号传至延髓,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活动改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9、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有两个:一方面通过减少不参与运动的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另一方面在骨骼肌血管舒张的同时,骨骼肌以外的器官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平均动脉压的不会下降,这也促进了肌肉血流量的增加。(七)论述题1、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心肌在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与骨骼肌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心肌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闰盘,当心脏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能很快通过缝隙连接,以电流的方式迅速传播兴奋,引起所有几乎同步兴奋和收缩,表现出兴奋和收缩“全或无”\n的特性,这保证了心脏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射血。而骨骼肌不同,参与收缩的肌纤维的数量取决于支配它的神经纤维和刺激强度的大小。(2)心肌组织中有两类细胞,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由于自律细胞的存在,使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的兴奋。同时,心脏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这就保证了心脏能终生不停地泵血,并能根据机体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而骨骼肌的工作受意识支配,其收缩强度的大小受神经的调节。(3)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均具有兴奋性,但心肌细胞一次兴奋经历的时间很长,这是由于其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当膜电位接近0毫伏水平时,要经历约100毫秒的平台期。由于平台期的存在,使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心室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的收缩通常是一个个的单收缩,保证了心脏的工作总是很有规律地舒缩交替进行。而骨骼肌的收缩大多为强直收缩,收缩力量大,受意识控制。2、动周期以以心房收缩作起点,在此之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由于此时心腔内压力很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压相对高于心室压,房室瓣开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接着,心房开始收缩,心房容积减小,压力升高,进一步将心房内的血液挤压入心室,完成心室充盈。其后,心房舒张,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向心房回流,返流的血液推动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关闭,心室处于等容收缩期。随着心室的继续强烈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当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冲开半月瓣,心室内血液大量射入主动脉,完成射血。射血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推动半月瓣关闭,随后室内压的进一步下降,当其低于心房压时,房室瓣打开,又开始了心室的充盈,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机制是:依靠心室肌的收缩与舒张,造成室内压力变化,从而导致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产生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血液的单方向流动则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总之,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心肌的舒缩引起心腔内压力变化,在瓣膜的配合下,压力梯度的变化推动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3、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与方法有:(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2)心力贮备:它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这是评价心泵功能的有效指标。心力贮备又包括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和舒张期贮备,其中舒张期贮备最少,心力贮备主要取决于前两者。心率贮备是指通过增加心率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收缩期贮备是指通过心室收缩力增强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评价一个人的心泵功能可通过三种状态下的心功能反应进行。首先是安静状态,心泵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心脏搏动有力,徐缓。其次是定量负荷运动状态,心泵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心率增加少,心泵功能节省化。最后是极量负荷运动状态,心功能强的人表现为在运动中最大心率高,搏出量大,每分心输出量多,而且运动结束后心功能恢复快。(3)心脏做功量: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心脏的搏功。用心脏做功量来评价心泵功能较每搏输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收缩不仅仅是射出一定的血量,而且要使这部分的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和较快的流速。通常,心脏做功量越多,心脏功能越强。4、由于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故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动脉血压。这些因素主要有:(1)心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加,动脉管壁所受压力增加,动脉血压的收缩压升高。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升高必然导致血液流速加快,故心舒期的舒张压增加不多,脉压增大。反之,当搏出量减小时,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心率:心率加快,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动脉内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明显,脉压增加。(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使脉压减小。(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内的充盈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5、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的肌肉,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就应促使肌肉中大量的静脉血液快速流回心脏,进行肺循环,从而使静脉血动脉化,清除其中致疲劳的代谢废物。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应先慢跑或走一段时间,同时注意加深呼吸,等到机体平缓一些后,可以降低体位或平躺,若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还可以躺着举起双腿,并抖动。慢跑或走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骨骼肌的肌肉泵的作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深呼吸是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促进静脉血回流;而降低体位或平躺则是克服静脉回流时重力的阻碍作用,使血液回流更容易,举腿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6、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脏充分动员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使心输出量增加。与安静时比,心率和搏出量大幅增加,一般人的心输出量可增加4~5倍,运动员可增加7~8倍。这一变化的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交感—\n肾上腺系统系统实现的。运动时,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共同作用,使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心泵功能显著增强。另外,运动时呼吸和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也有利于血液回流,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也会使心泵功能增强。(2)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一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血液重新分配的机制是:运动时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而内脏器官的缩血管神经兴奋,导致血流阻力的重新分配,血液大部分流向骨骼肌,内脏的血流量不增反减;同时运动时分泌的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有不同的作用,它能使骨骼肌血管舒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血液的重新分配。至于心脏内的血流量增加,则和局部代谢产物聚集导致的舒血管作用和心脏自身所分泌的心血管调节肽的调节作用有关。(3)动脉血压的变化运动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和运动的方式有关。在动力性运动过程中,由于心输出量增加,运动肌肉血管舒张,而内脏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故血压的变化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而静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幅小,同时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升高。7、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机能三个方面:(1)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2)在运动员心脏外部形态改变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良好的适应。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心肌细胞的上述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和能量的产生能与之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3)运动员心脏由于其形态、结构方面的良好变化,最终导致其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高度节省化,心率较慢;而在极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则表现出它所特有的高功能,高贮备。一般人的心力贮备只有20~25升/分,而运动员可达35~40升/分。由于其心泵功能的大贮备量,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