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第11章泌尿系统[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 点击数:4916 更新时间:2013/11/20 文章录入:admin01]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系统的形态与位置,掌握肾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进一步理解运动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授课方式:网络多媒体课件 【基本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位置及形态特征。2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和组织结构及功能。课程运动解剖学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田振军职称教 授讲授方式理论课大班学时54学时实验课小 班学时18学时使用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基本内容】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图11-1男性泌尿系统、肾的位置和冠状切面)。其中肾是产尿的器管;输尿管是将尿液导入膀胱的管道;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此外肾脏还参与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故泌尿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肾一、肾的位置与外形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红褐色而脆,每侧肾重约120-150克。肾位于腹后壁的腹膜外脊柱两旁,在第11胸椎至第3腰椎之间,左高右低,相差半个椎体。肾从外形观察,有一门、两端、两缘和两面。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外侧缘凸,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输尿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门户,称为肾门;肾前面较凸,后面较平,贴近腹后壁。肾表面由外向内依次有肾筋膜,脂肪囊及纤维层包裹。二、肾的大体结构\n3掌握尿液是如何形成的。4了解体育锻炼对肾的影响。 【基本概念】1肾窦:肾内扩大部分及其与之通连的腔隙,包括肾盂、肾大盏和肾小盏。2肾实质:位于肾窦的周围,由肾皮质和肾髓质构成。3肾锥体:位于肾髓质部分,由放射状排列的髓放线构成。4肾柱:位于肾锥体间由肾皮质伸入构成的部分。5肾叶:每一个肾锥体与邻近的皮质构成一个肾叶。6肾小叶:每一条髓放线与周围的皮质迷路构成肾小叶。在肾的冠状切面上(经肾门部分),可见肾由肾窦和肾实质两个部分构成。(一)肾窦为进入肾门后的扩大部分及其与之通连的腔隙,包括肾盂、肾大盏、肾小盏及肾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并有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分布。肾窦内有由肾实质产生的尿液流经该处而入输尿管。(二)肾实质位于肾窦的周围,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1肾皮质:位于肾的外表层,肉眼可见红色颗粒状小点为肾小体。肾皮质伸入肾髓质的部分称肾柱。2肾髓质:位于肾的深层,在肾窦与肾皮质之间,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底部朝向皮质,由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管状结构(称髓放线)组成,髓放线汇集于肾锥体的尖部,借肾乳头孔与肾小盏相通。每一个肾锥体与邻近的皮质构成一个肾叶。髓放线之间的皮质部分称皮质迷路,每一个髓放线与其周围的皮质迷路构成一个肾小叶,是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图11-1)。三、肾实质的组织结构显微镜下可见肾实质由许多泌尿小管构成,泌尿小管是走行弯曲并与尿液生成有关的上皮性管道。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和集合小管两部分。(一)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侧肾约100万个以上,可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图11-2 肾实质局部切片及肾单位模式图)。1肾小体:是肾单位的起始部,位于肾皮质及肾柱内,呈球形,有血管极和尿极之分。肾小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1)肾小球:位于肾小囊内,是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团盘曲成球状的毛细血管,被肾小囊包裹。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粗,近血管球处,其管壁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有分泌颗粒,称球旁细胞。球旁细胞可产生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血压和红细胞的生成。血管球内毛细血管由有孔内皮附着于外侧基膜上而组成。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在肾小体的血管极处出入,其间有远曲小管在此经过而分化形成了致密斑,并贴近球旁细胞,两者关系密切(图11-3)。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在远曲小管外,对Na+具有调节作用。(2)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紧贴血管球,可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之间为肾小囊腔。肾小囊壁层(外层)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并与近端小管相接形成了肾小体的尿极(图11-3)。肾小囊脏层(内层)由单层多突起的足细胞构成。电镜下,足细胞有若干初级突起和大量次级突起(图11-3),次极突起之间的裂孔上有一层薄膜覆盖。足细胞的突起紧紧包绕着血管球的毛细血管基膜。此外足细胞还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n7肾门:在肾的内侧缘,是输尿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门户。8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是肾脏产尿的部位。9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和肾柱内,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在肾小体内产生原尿。10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内的代谢废液及小分子物质经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及其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进入肾小囊腔内,这三层结构称滤过屏障。 【重点难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与组织结构。3滤过屏障。4机体代谢废液由肾动脉进入肾后的排出路径。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内压力较高,血液内的小分子物质及代谢废液(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等)经过有孔内皮、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进入肾小囊腔内,(此时形成原尿),这三层结构称滤过屏障(图11-3肾小球,滤过屏障及足细胞模式图)。若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甚至红细胞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漏出,导致蛋白尿和血尿。2肾小管:是一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细长而弯曲的上皮性管道。其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层很薄的基膜。根据肾小管结构与位置的不同,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图11-2)。(1)近端小管及细段:由近曲小管和近直小管构成,近曲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盘绕在肾小体周围,是肾小管中最粗而长的一段,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是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肾小囊腔内的原尿除含大量水和代谢废物外,还有一定量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Na+等,经近曲小管重吸收后剩余液体流入近直小管内。再经细段的降支,细段和细段的升支(三部分合称髓袢)汇入远直小管。(2)远端小管:由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构成。远直小管上接髓袢升支,下接远曲小管。远曲小管与近曲小管类似,也具有重吸收功能,也可重吸收水和Na+。最终流经远曲小管的尿液因所含营养成分极少,随后排入肾窦,称为终尿。(二)集合小管全长约20-30mm,分为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管和乳头管三段。1弓形集合管:上接远曲小管,呈弓状走行于肾皮质内,进入肾髓质后形成直集合管。2直集合管:上接弓形集合管,位于肾锥体并组成髓放线,汇于肾锥体尖部的肾乳头。3乳头管:位于肾乳头部位,上接直集合管,终尿经乳头管汇入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正常人每天排出尿液约1000-2000毫升。肾实质的组织结构归纳如下:肾实质的组织结构归纳图。四、肾的血液循环肾实质内血管丰富(图11-4肾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量很大。粗大的肾动脉直接从主动脉腹部发出,入肾门后分为肾段动脉,继续分支穿行于肾柱内,称叶间动脉,至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呈弓状行走,称弓状动脉。由此向皮质发出许多条与肾表面垂直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沿途向周围发出许多侧支,称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形成血管球。再集合成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皮质和髓质的肾小管周围,进行重吸收。由球后毛细管网合成小叶间静脉汇入弓形静脉;弓形动脉向髓质发出的分支称直小动脉,它再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围绕髓质的肾小管,然后会合成直小静脉而入弓形静脉。弓形静脉收集皮质和髓质的血液,汇入叶间静脉,再汇入肾静脉出肾。肾的血液循环归纳如下:肾的血液循环归纳图。肾的血液循环特点:与原尿生成、泌尿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的浓缩密切相关。其特点表现为肾动脉短而粗,起于腹主动脉,故肾血流量大;肾内血管走行较直,血液流速快,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粗,血管球内毛细血管压力高;出球小动脉再次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利于上皮细胞的重吸收物质入血。 \n5男、女尿道的区别。 【思考练习】(*为作业题)1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如何?*2肾的位置与大体结构如何?*3肾实质的组织结构如何,尿液是如何形成的?*4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途径如何?5男、女尿道的区别如何?第二节 尿液排出管道尿液排出管道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一、输尿管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起自肾盂,终止于膀胱。成人输尿管全长约25-30cm。输尿管位于腹膜的后方,沿腹后壁向内下方斜行,越过小骨盆上缘,在此处右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左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两者向下进入骨盆腔,再走向前内侧,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故输尿管分为三段,即腹段,盆段和壁内段(图11-5膀胱、尿道)。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在输尿管起始处;第二个在越过髂总动脉处;第三个在贯穿膀胱壁处。尿路结石常被阻塞于这些狭窄部位,引起绞痛和尿路阻塞等病症。二、膀胱膀胱位于骨盆腔内,居耻骨联合后面,是储尿的囊状器官,成人容量约为300-500ml。空虚的膀胱近似锥体形,顶端尖细,朝向前上方;底部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膀胱底部的内面有左、右输尿管的开口和尿道内口,此处三口之间有一个内表面光滑的三角形区域称膀胱三角(图11-5)。一般认为尿道口的周围有由平滑肌形成的膀胱括约肌。膀胱的壁分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四层。粘膜为变移上皮,大部分经粘膜下组织与肌织膜疏松连接,膀胱收缩时,粘膜集成许多皱襞;膀胱膨胀时,皱襞即消失。肌织膜很发达,且伸展性好。它由内纵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各层相互交错分界不清。外膜顶部为浆膜,其余均为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三、尿道尿道是把膀胱内贮存的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男、女尿道的形态和机能均不大相同。男性尿道既是排尿通道,又是排精通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男性尿道全长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全长16-20厘米。男性尿道有三处狭窄,三处膨大和二处弯曲。三处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处膨大分别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壶腹和尿道舟状窝;二处弯曲分别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图11-5)。女性尿道短而直,全长约3-5cm,直径约0.8cm。上端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沿阴道的前方向前下行,尿道中段和阴道周围有尿道、阴道括约肌,为骨胳肌,可受意志支配;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称为尿道外口(图11-5)。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泌尿系统逆行性感染较为常见。 第三节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对肾脏的影响。短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可使肾小管上皮顶浆小泡增多,从而提高了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质的重吸收机能;长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扩张和充血,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呈蜂窝状,内皮小孔间距和孔径大小不等,基膜总厚度减少,足细胞的突起增多,从\n而导致肾小体滤过膜的通透性提高,在原尿中出现尿蛋白;长时间大强度的一次性练习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部分线粒体变得凝聚,肿胀和空泡化,部分内质网扩张,次级溶酶体增多,从而降低了肾小管重吸收机能;研究表明,不同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对小鼠肾是一种与运动时间有关的可逆性病理变化,是肾功能增强的一种暂时的适应性反应。然而大强度运动对肾结构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恢复。这为运动后产生运动性蛋白尿等尿异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过度训练可导致肾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