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1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5.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二、不足: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改进措施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反思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总的思路就是: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基本上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老师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画(作图),动口说(总结规律)动脑想(积极探索)。从课后的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看,师生共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要求。第8页\n1、导入新课,我引入了一个故事: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一次路程比第二次路程短,可花的时间却比第二次多,这是怎么回事?引入这个故事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2、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时,我让学生先看教材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在学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让学生结合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图,从中教会学生巧记规律的画法和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总体能体现多活动、快反馈的理念,故事引发学习兴趣,即时知识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但是,课堂上感觉到时间很紧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到,比如南极环流的形成等,或者是说要给学生补的知识还很多,比如补偿流,密度流等,所以,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反思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第8页\n《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知识容量很大,在教学时,我用了三个课时。本节主要内容为洋流的概念,从性质、成因方面对洋流的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各个洋流的名称、性质,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包括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海上航运、海洋污染的影响。有些知识的难度还很大。相应的习题变化也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本节又是历来考试的热点,必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本节的知识。为此,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效果也比较显著。下面谈谈我对本课的反思。一成功之处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画图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2、补充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知识,(密度流可以不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启发学生从成因上去理解洋流,从而使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了各洋流从成因上的分类。3、画简单的轮廓图,表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即画图表示各个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洋流的环流方向,大洋两岸,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都一一用箭头去表示,并且边画边提问,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各个洋流的名称。第8页\n3、对于大西洋海区的洋流,由于书本上地图将大西洋分隔在两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学时,我用PPT投影出了完整的大西洋轮廓图,再将各条洋流补充到图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4、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的洋流名称、环流方向、洋流的性质。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洋流名称。6、每节课前,都要复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做到复习与巩固,使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7、学练结合,收效显著。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各类图的变式,课堂上,我找了许多练习,给学生画出不同的图,指导他们去解答,使学生适应了变化了的题型,并且学到了解题的方法。二、教学中不足之处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2、板书时,总结归纳的知识点少了些,使所学的知识有些零散。3、讲解洋流分布规律时,没有强调几条重要的纬线(30N、30S、60N)与对应形成的大洋环流的位置关系。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选取的案例不是特别合适。反思四: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一、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8页\n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当然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反响颇多,有正面和反面的声音都很多,这个暂且不论,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不是像有的老师所说那样一无是处,至少这节课在我课堂的应用起来感觉不错。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用的地理知识。课堂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但是至少有了一定的体现,而且有不少学生按老师的引导主动学习,学习气氛和情绪高涨。二、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说句实在话,初次接触目标引领下教学模式,感觉比较生硬,很难和高三的复习课一起套用。通过上学期的自己和地理教师的实际操作效果也一般。不过通过对陈校长的论文全文(共计2640字)的仔细研读收获丰厚,陈校长的文章中教学模式的启发有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当堂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上海闸北中学成功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等。陈校长结合我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引:课堂教学目标引领;结合我校高中的实际,我设计的本节教学目标紧扣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并适当做了删减。学:教师学法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第8页\n我校学生的实际,我安排的学生自学的内容难度不大,但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所以自主学习效果好。思:教师点拨拓展与学生合作交流;一堂课的好坏,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尤为重要,太难学生难以入手,太容易学生难以真正提起兴趣。练:教师检测反馈与学生训练巩固;一堂高效的课一定的教学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学反馈一定要要有针对性,评:目标达成评价、校正与课堂小结。客观的点评是课堂画龙点睛之笔。另外,20**年上半年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我校先后有九位教师(均为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实验课,课后进行集中研讨,此后,又有三位教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汇报课尤其是上学期语文老师张珂老师的一堂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的启发下,深深感觉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精髓甚多,的确能给给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反思和积累、取长补短。教学之余,不断给自己充电和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20**年11月31日参加淮南西部学校的教学公开日听评课中;12月6日参加淮南一中的教学公开日听评课中;12月7日参加淮南二中的教学公开日听评课中。通过他们的课不断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和积累。20**年11月参加由省教科院主办、合肥一中承办的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观摩启发很多,来自全省14位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堂给我带入地理教学的新的境界,每位赛课的选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有合肥一中学识渊博的地理特级教师王第8页\n勇精彩点评让我久久回味。尤其结识了合肥一中地理特级教师方小培老师,方老师的儒雅、方老师的学者气息、方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我,更加深了我对地理教育教学事业的坚定和执着。有了这份坚定和执着是我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反思五: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可以知道,本章以地球上的水为主体,以人水关系为主线,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运用地图,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以图为主,以题为辅,通过加强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争取课堂上达到课标的要求。课堂上,首先通过对寒暖流的概念深入分析得出寒暖流的模式图,然后配以等温线的练习加以巩固。基本上将这个较简单的教学目标当堂完成。本节课重难点是世界洋流模式图,先通过洋流成因引入已学知识世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导出世界洋流模式图,并且让学生上黑板画,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对照模式图请同学总结规律,然后配上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逐步熟悉规律的应用。通过这种概念地图规律练习的模式,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报告,反思本节课的得失:第8页\n1.在教师讲解的有效性方面。基本做到了运用自己组织语言讲解知识点,语言组织规范、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听懂并掌握知识点,讲解到位有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再通过学案教学巩固知识,学会运用。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学生活动时,没有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有些问题越俎代庖,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提问和学生练习的有效性方面。本节课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通过幻灯片投影出来,学生对所提问的问题很清晰,便于思考。其中一半的问题都在识记层面上,应用层次上的问题较少,不过有课堂练习加以弥补。获得答案的途径80%都需要学生思考来回答,甚至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这样的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但也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单独回答难度较大,教师是自问自答的。其实可以把这些问题再分解一下,设计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引导出学生的答案,或者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充分思考,应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每一次的开课,总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但也能收获很多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逐渐成长。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