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00 KB
  • 2022-09-27 发布

第一单元 运动与力分层导学案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职物理学生自主分层学习导学案第一单元运动与力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中职物理动态分层教学有效化研究课题组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54\n动态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一、自主选层:1、确定以物理自然章为单元,采取一单元一选层策略2、先行发放“单元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采取自习的方法,完成“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并自我评估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此为依据,初选学习层次。(1)时间安排:每单元开课前1-2天发放任务单,利用自修课和1-2课的正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单元内容并完成任务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解难答疑并敦促学生完成初选学习层次的工作,教师做好相关记载。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开始正式授课,并在每一节课的总结环节明示各教学层次的教学目标。(2)学习层次有三个层次共选择:A为基础层次,B为应用层次,C为拓展层次。3、各层次的作业量。每堂课结束后,A层次的学生不少于5题,B层次的学生不少于3题,C层次的学生一般为1-2题。注:1、高层次的学生需把低层次的作业看一遍,确认会做(但不要写),否则,如果考试不及格,需补做下一层次的作业。2、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高层次的作业,根据作业表现,在期末平时成绩中加10—20分,即相当于在总评成绩中加3-6分。(每次做作业时提醒)4、单元考前任务单此任务单仅对A、B两个层次的学生。且在初选层次结束后即发给学生。选择A层次的学生必须按任务单要求背诵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选择B层次的学生必须按任务单要求口述各节的教学内容纲要、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应用情况。5、考前二次选层,最终选择测试层次。二、单元考核与评价1、测试实施两轮三卷的方法。第一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应的试卷分别为A、B、C。第二轮A、B两层次未通过的学生选A卷,A层次通过及C层次全部学生选B卷,B层次通过的学生选C卷。2、A卷的满分为80分,B卷的满分为100分,C卷的满分为120分。两轮考试取较高的一次作为本单元成绩记载。3、成绩以60分为及格,对于考核通过层次与初选层次降次者,必须完成下列任务。(1)补做考核层次的所有作业。(2)完成考核层次的背诵或口述任务。三、层次动态调整根据上一单元的考核层次,结合本单元“单元导读任务单”的完成情况,选择本单元的学习层次。具体规则如下:1、上单元A层次未通过的学生,无论初选层次或终选层次,只能选A层次。2、上单元考核层次为A层次的学生,可在A、B两层次间作选择。3、上单元考核层次为B层次的学生,可在A、B、C三层次间作选择。4、上单元考核层次为C层次的学生,可在B、C两层次间作选择。54\n课前任务自主学习任务单第1节《运动的描述》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将物体看成质点处理的原则。2、掌握时间与时刻的概念及区别。3、理解路程与位移的概念及区别。4、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的概念,能区分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5、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概念,能区分矢量与标量。二、学习过程:任务1:质点及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原则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________。2、将物体看成质点处理的原则: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物体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比如:将讲台在教室内稍微挪动一下,由于移动的距离很小,讲台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因此此时讲台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将讲台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由于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讲台本身的尺寸,讲台的大小和形状对移动的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就可以把讲台看成一个质点。任务2:时刻与时间的定义及区别1、____________是指某一瞬时;两个_______之间的间隔叫做________。2、上午8时上课,11时30分下课,这里的“8时”、“11时30分”指的是_________。3、一堂课45分钟,这里的“45分钟”指的是_________。任务3:位移和路程54\n从A地到C地有多种走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多种走法中,什么东西是相同的?什么东西是不同的?——结果是相同的,即位置的改变都是相同的,都是从A点出发,最终停在C点上,位置改变的大小为,方向为北偏东45度。——过程不相同,即所走的路径的长度不同。我们把前者叫做位移,后者叫做路程。1、位移:从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物体的位移。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初位置与末位置的直线距离。2、路程: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叫路程。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小明沿东西走向的公路,先向东走了100m,又回头向西走了80米,求这一过程中小明的路程和位移。解:路程=(100+80)m=180m位移的大小S=(100-80)m=20m位移的方向,由东向西。任务4:矢量与标量1、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_______量。2、只有______没有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_______量。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有方向的量(即矢量)只有三个:力、速度、位移,其它的都是没有方向的(即标量),学习时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任务5:速度与速率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描述。2、速度可分为________速度和________速度。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__________速度,用表示。其公式为54\n4、物体在某一时刻(或位置)前后一段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称为在该时刻(或位置)的___________速度,简称速度。用V表示。其公式为(其中)(t不等于零,但越接近零越好)5、由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段位移(或某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例:指出以下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1)子弹以800米/秒的速度从枪口射出(2)火车提速后,从北京到上海的速度是216Km/h。(3)飞机起飞时约10S后达到150m/s的速度。(4)兔子从山上到山下的速度是15m/s。解:(1)枪口是位置,出枪口时是时刻,所以此速度是瞬时速度(2)从北京到上海是位移,需要用一段时间,所以此速度是平均速度。(下面的两小题自己练习)6、速度的大小叫做________,速率是______量。三、检测反馈1、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我们______________把地球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我们_________把地球看成质点。(填“可以”与“不可以”)2、(判断)原子比较小,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太阳比较大,不能把它看成质点。()3、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的是()A、中午12点B、4S末C、第5S内D、第6S末4、某人沿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了两圈时,他的路程为_________m;位移的大小为______m。5、下列选项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长度、质量、时间B、力、位移、速度C、力、压强、密度D、路程、位移、长度54\n6、下列速度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以800m/s的速度穿入靶心  B、火车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36km/hC、飞机起飞时,经10s达到150m/s D、野兔从山上跑到山下的速度为15m/s7、自行车沿下坡路行驶,在第1s内走了1.0m,在第2s内走了3.0m,在第3s内走了5.0m,求前2s内、后2s内及3s内的平均速度。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掌握一些常用的时间与时刻的含义。3、会计算一些常见的路程和位移问题。4、了解矢量与标量的区别。5、能解决常见的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二、学习过程:任务1:认识理想化模型所谓质点,就是忽略物体的大小和体积,保留物体的全部质量的一个“有质量没有体积”的点。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这样的物体的,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理想化物理模型包括:理想化物理实物模型(如质点、光滑平面、光滑斜面、光线等),理想化物理模拟模型(如磁场线、电场线等),理想化物理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等)任务2:时刻与时间看课书P6图1-5,完成下列填空1、1S末和2S初是同一时刻,它们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2、“5秒内”是指从_____时刻到_____秒末,其时间间隔为______S。3、“第5秒内”是指从_____秒末到______秒末,其时间为______s。54\n任务3:位移和路程例:小明先向南行300米后,拐弯又向东行400米,求位移。解:如图所示,位移的大小θS=m=500m查表得:θ=530所以位移的方向为:向南偏东530任务4:矢量与标量矢量与标量除定义的区别外,还有以下之区别。(1)标量只需用一个带有单位的数值表示就可以了。如5Kg、10S、15J矢量除了数值、单位外,还要交待方向,一般用图示表示。如:不能只用s=10m表示,还要交待其方向是水平向右的才能完成表达清楚。(或用上图直接表示)(2)运算不同标量的运算遵从代数法则。如15Kg+5Kg=20KgF1=3NF2=4NF=5N而矢量的运算则需用几何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F1+F2≠7N,而等于5N,且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再详细讨论。三、检测反馈1、一物体从运动开始计时,4s初运动的距离为12m,求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长度为1s的是()A、1s末B、1s末到2s初C、1s初到2s末D、第5s内3、小明从家中先向正南方向走了4Km到外婆家,然后回头向正北走了1Km后右拐弯向正东走了4Km到学校,则小明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Km,他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Km,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54\n4、两车站间的距离为34Km,火车的最初5分钟时间内运行了5Km,最后5分钟也运行了5Km,其余时间以80Km/h的速度运行。若两车站间的轨道为直线,求全程的平均速度。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解“为什么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二、学习过程:任务:研究“为什么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1、在上图中,汽车移动的距离是多少?你的依据是什么?2、在中图中,砖块翻转向前移动,A、B、C、D四个点移动的水平距离是否相等?整个砖块移动的距离好不好确定?3、在下图中,一个不规则的石块向前滚动,它移动的距离怎么确定?好不好确定?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研究物体运动的位移,必须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式,这样会使研究物体的运动变得相当复杂(中图),甚至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下图)。为了使研究变得简单,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运动的影响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的几何尺寸)时,我们可以把物体抽象为一个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但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的点(质点),这样研究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三、检测反馈一长为2米,高为1米的木块通过翻转的方式向前运动,到达如图所示的位置,求A、B、C、D四点的位移的大小。54\n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运动的分类,掌握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并能直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4、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条件。5、能直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1:匀变速直线运动1、运动的分类:人们把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2、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两组运动都是变速直线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在不断的变化),它们的区别是:在上图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__。在下图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非___________________。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54\n上面两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它们的区别是:在上图中,速度是均匀增加的,这种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下图中,速度是均匀减小的,这种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加速度1、普通火车和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大体相同,都是120Km/h左右,但是火车从静止到120Km/h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而小汽车从静止到120Km/h只需10秒左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汽车‘提速’比火车快”。这里的“提速快”是指()A、物体运动得快B、物体的速度变化快2、为了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人们引入了__________的概念。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_________。3、加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其中叫做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加速的单位是___________。4、仿照课本P19的例子,分别求普通火车和小汽车的加速度。任务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时间t,可以通过公式___________求。(看懂P20例2)2、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时间t,可以通过公式__________求位移s。(看懂P20例3)3、如果已知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a和末速度54\n,可以通过公式__________求位移s。任务4:自由落体运动1、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则()A、质量大的铅球先落地B、质量小的铅球先落地C、两铅球同时落地2、物体只在_______作用下从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____的_______直线运动,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_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来表示。g的大小通常取_____m/s2,粗略计算时,g取作_______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公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检测反馈1、变速直线运动可分为_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__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可分为_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__直线运动两种。2、汽车用2S的时间,把速度由2m/s增大到6m/s,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3、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18km/h,后来以0.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加速40s时汽车速度的大小。4、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18km/h,后来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加速40s时汽车位移的大小。5、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5m/s,通过第二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0m/s,汽车的加速度为0.5m/s2,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6、一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4s后物体落地。求:(1)落地时的速度;(2)运动前物体离地面的高度。7、跳水运动员由静止开始从10m跳台上跳下,求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54\n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速度时间图像。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3、能通过公式的变换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4、能通过公式变换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1:速度时间图像如果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_________,横轴表示_______,将直线运动的某一时刻的速度作为一个点画出,就形成一条直线(或曲线)。这样绘制的描述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叫做____________。任务2、加速度的矢量性1、加速度是____量。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即做加速运动),___(填“>”或“<”),由公式知,a_____0(填“>”或“<”),即加速度是_____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或初速度的方向)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少(即做减速运动),___(填“>”或“<”),由公式知,a_____0(填“>”或“<”),即加速度是_____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或初速度的方向)________。2、矢量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如,则_______较大。3、认真阅读P20的例1,注意两点:(1)像求“汽车的加速度”这类的矢量,不但要计算出其大小,还要交待其方向;(2)在例题最后“a为负值,表示加速度方向跟汽车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一样话一定要写。任务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其变换1、除了要掌握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外,还应掌握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2、除了对这些公式会直接应用外,还应会通过这些公式的变形解决实际问题。54\n例: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2m/s,经4s后的位移为88m,求在这一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解:由公式得▲特别注意,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使用上述各公式时,加速度应以负值代入。三、检测反馈1、在下图的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2、汽车以20m/s的速度开始减速进站,经过40s停了下来,求汽车的加速度。3、汽车的速度是30m/s,紧急刹车后,汽车获得大小为10m/s2的加速度,求:(1)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2)刹车到停止滑行了多远?4、一个物体从80m高处自由落下,求落地所用的时间。54\n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了解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和利用末速度求位移的公式,掌握公式选择的技巧。4、能解决较为复杂的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二、学习过程:任务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物理意义不同定义不同公式不同单位不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变化快慢的物理量_________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三个公式的推导。1、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一:上图表示物体做的是___________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______________相等。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由2s末时速度1.0m/s经过4s后(即到达6s末时)的速度即54\n方法二:由加速度的公式变形可得。2、位移公式的推导(1)如右图所示,这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保持_______,显然这是______直线运动。(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_____,在数值上就等于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结论: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理论和实践证明,此结论对任何单向直线运动都适中。(3)右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其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部分:下端的长方形的面积A1=_____,上端的三角形的面积由公式知,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总面积,即物体运动的位移3、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由速度公式得代入位移公式中,所以任务3:另外两个公式的推导对一般同学,只要灵活掌握前面两个公式就足以,对有学习潜力的同学,还需掌握以下两个公式,这样解出所有类型的题目。54\n1、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的推导换一种方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把阴影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即梯形,则其面积等于即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S=t对照上面公式,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叫做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2、末速度求位移的公式的推导上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还可以通过一个大长方形减去空白的三角形的方法来求。大长方形的面积,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即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任务4:公式的选择与应用技巧1、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包括:初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五个物理量。2、上面五个公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个公式中所包含的物理量的个数都是_____个。3、从5个物理量中选4个,有_____种选法。第一种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种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第四种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54\n第五种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4、从上题中可以看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题型共包括五大类,对应用五个公式。在实际解题时只需列出_____个已知量和____个未知量,根据这4个物理量,找出相应的公式即可。另外,在上题中,由于每组的4个物理量中的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可以作为未知量,因此每一大类题型中又包括______种小题型。这样,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问题的题型共有______种。三、检测反馈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举例说明。2、速度等于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吗?举例说明。3、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吗?说明理由。4、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一定怎样?5、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降,5S末速度达6m/s,然后以这个速度匀速下降30S,最后做匀减速运动,3s末恰好停在井底。求矿井有多深。(提示:用平均速度公式或图像法求比较简便)6、一物体从高空自由下落,落地时的速度是29.4m/s,则物体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米,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s,每经过1s,下落的高度之比为__________,落地前1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___m,落地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54\n第3节《重力弹力摩擦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和作用效果。2、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3、了解弹力的概念、弹性限度及胡克定律。4、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判断,掌握并能直接应用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的概念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必与_____个物体有关,其中,施加力的物体叫_______,受到力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2、如果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该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2)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3、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测量(质量是用_____________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_____。4、力是____量,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任务二:重力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2、在地球附近,一质量为m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方向总是_________,作用点可认为在物体的_________上。任务三:弹力1、发生_________后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_,就会对________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____________。例如:手拉弹簧,由于手的拉力使弹簧发生形变,变形的弹簧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手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2、▲有些形变,外力停止后,能够恢复——如拉开的弓、弹簧等。54\n▲有些形变,外力停止后,不能恢复——如拉断的弓、拉直的弹簧、扳断的粉笔、压垮的桥梁等。★这种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_____________。3、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有关。实践证明,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例如:弓拉得越满,箭射得越远,说明产生的弹力越大。对于弹簧而言,英国物理学家胡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________,其公式为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弹力。任务四:摩擦力1、活动与思考用手推讲台,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1)用力较小时,讲台与地面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没有发生。此种情况下,讲台虽受推力作用,但没有动,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讲台必然还受到一个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是由地面提供的,是阻碍讲台与地面相对运动的。此力实际上是地面对讲台的_______摩擦力。(2)用力较大时,讲台与地面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推力停止,讲台就会停下来,说明讲台也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此力实际上就是地面对讲台的________摩擦力。2、两个相互_________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_或具有_______________时,就会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一种_____它们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根据物体间是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我们可以把摩擦力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3、如下图所示54\n用一个较小的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箱子,箱子没有被推动。虽然箱子没有被推动,但箱子相对于地面有向________的相对运动趋势。箱子虽然受到推力作用,但没有动,仍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此时箱子一定还受到一个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地面对箱子的___摩擦力。因此,静摩擦力的大小总是______与地面平行的推力,方向与推力的方向______,即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___。4、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物体开始相对运动了。根据定义,这时的摩擦力已不叫静摩擦力了,而是滑动摩擦力。这表明静摩擦力不能无限增大,而是具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___________。5、思考: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关掉油门,汽车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变慢?——说明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哪儿的?结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三、检测反馈1、静止在地面质量为100Kg的物体,所受到重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2、一根弹簧原长为5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当弹簧在拉力作用下,长度为7cm,求此时拉力的大小。3、冬季,东北地区常用马拉的雪撬运货物,雪橇有两个与冰面接触的钢制滑板。假设冰面是水平的,雪撬和所装货物的总质量是5000kg,滑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02,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的力才能拉着雪橇在冰道上匀速前进?54\n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掌握力的图示的方法与步骤。2、了解万有引力。3、掌握弹力的方向,会应用胡克定律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4、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的图示1、什么叫力的图示?2、力的图示的方法与步骤。以小孩10N的力下向拉弹簧为例。(1)作用点的选择知道作用点的,将箭尾画在作用点上;不知道作用点的,一般将箭尾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本题的作用点是:小孩的手和弹簧下端的接触点。(2)选择合适的标度如图所示,图中就是标度。(相当于地图中的比例尺)▲注意:A、作力的图示必须要有标度,否则不能知道线段所表示力的大小;B、画力的标度要根据力的实际大小选54\n比如画20N时,可选5N为力的标度,但画2000N时,选5N就不合适了,可选500N。C、画几个力时,最好选它们的公约数如20N、16N、12N,取4N合适(3)根据标度画一定长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本题根据标度画5格。(一般用2-5格表示一个力)(4)用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箭头应在刻度内,而不是另加的任务二:认识万有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的作用,因此叫做________________。万有引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万有引力的公式是。其中G是万有引力系数,其大小为任务三:弹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拉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即手的拉力)向_______,弹簧在手的拉力作用下会伸长(即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弹簧要恢复原状而产生___力,其方向向_____。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是_________物体的接触面,压力指向被压物体的方向,支持力指向被支持物体的方向。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任务四:胡克定律的灵活应用胡克定律F=kx对基础层次的学生要求会直接应用,对应用层次的学生要求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例:用5N的力拉弹簧,弹簧的长度为6cm,用20N的力拉弹簧时,弹簧的长度为9cm,求弹簧的原长。54\n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根据F=kx=K(L-L0)得:解得:L0=5cm任务五:物体的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关键要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个不错。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如上图,研究的是物体A,而不是斜面,更不是人。2、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3、以重力线为起点,绕物体旋转一周,看与哪些物体接触。4、有挤压或拉伸的画出物体所受的弹力。(跟斜面有挤压,绳子有拉伸,故都应画出弹力)5、有挤压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画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人拉物体向上走,物体与斜面之间有相对运动,故有向下的摩擦力)6、最后画机械的牵引力和其它力。(本题没有)三、检测反馈1、课本P28,第1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试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地球的质量。(提示:可以用1kg的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9.8N来计算)(地球的实际质量为)3、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下面挂5N的物体弹簧长10cm,挂15N的物体弹簧长14cm54\n,求弹簧的原长。4、课本P28第2题。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物体的重心。2、进一步了解与弹力有关的相关概念3、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认识物体的重心1、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物体重心位置的影响因素:(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由其几何形状决定,比如铅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上,圆柱体的重心在中轴线的中点(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位置不仅与几何形状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比如:此棍的构造:左半部是铁质的,右半部是木质的。其重心位置就不在几何中心了,而是偏心于铁的一端。54\n3、物体重心的确定(悬挂法)方法:采用二次悬挂法。结论:AB、CB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原理:当挂于物体的A点时,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绳子的拉力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故物体的重心必在AB这点竖线上。同样的道理,把悬挂点换成C,物体的重点必在CD上,故重心为AB、CD的交点。任务二:进一步了解与弹力有关的相关概念1、微小形变当物体受力时,任何物体都要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当一本书放到桌面上后,桌面一定被书压得凹了一些,但由于书的重力较小,桌面的形变微小,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形变称为微小形变。2、物体产生的弹力跟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的区别。还是以“手拉弹簧为例”。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外力是“手对弹簧的拉力”,其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方向向右。弹簧产生的弹力是“弹簧反过来对手的拉力”,其施力物体是“弹簧”,受力物体是“手”,方向向左。弹力的方向与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54\n3、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要相互接触;(2)要发生弹性形变。根据力在发生时需不需要接触,可以将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需要接触的力,如重力、磁场力、分子力、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等;另一类是需要接触才能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因此要产生弹力,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接触只是说明两物体间有产生弹力的可能,但如果两个接触的物体间没有相互的“挤压”,物体就不能发生形变,就不能产生弹力。任务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任务四:自习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P27)三、检测反馈1、运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证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与空卡车相比,载重卡车的重心是前移还是后移?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使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从效果上看,这个弹力就是桌子对书的________,其方向_______于书与桌面的接触面,指向________(填“桌面”或“书”);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使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从效果上看,这个弹力就是书对桌面的__________,其方向_______于书与桌面的接触面,指向________(填“桌面”或“书”)。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2)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54\n54\n第4节《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基本方法。3、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合力与分力如图所示:1、用一根线吊灯泡,这根线的作用效果是克服重力提起灯泡并使灯泡保持静止(平衡)。2、用两根线提起灯泡,这两根线的作用效果是共同克服重力提起灯泡,使灯泡保持静止(平衡)▲很显然,前面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后面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都是克服灯泡的重力,使灯泡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我们把这一个力叫做这几个力的______,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__________。任务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_______________。F1F1F2F21、同向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直接相加F=F1+F2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原方向相同。举例:老头、老太拖拖车,老头用F1=600N的力在前面拉,老太用F2=400N的力在后面推,方向向右。则F=F1+F2=600N+400N=1000N方向也向右。2、反向力的合成54\n取一个方向为正,则另一个方向为负,然后相加。合力为正值,表示合力的方向与所取的方向相同;合力为负值,表示合力的方向与所取的方向相反。老头向左600N的力老太向右400N的力举例:老头、老太抢高凳,(如图所示)求他们的合力。解:取向左为正方向,则F1=600N,F2=-400N(可以提问学生)F=F1+F2=[600+(-400)]=200NF为正,表示合力的方向与所取的方向相同,即合力的方向向左。练习:取向右为正方向,重新解本题结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你所取的正方向_______。3、互成角度共点力的合成如图所示,互成角度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例:两个人同拉一辆车,一个力是450N,另一个力是600N,这两个力的夹角是90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N=750Ntanθ=F2/F1=600/450=1.33查表得θ=53O答: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750N,方向在F1、F2之间,且与F2的夹角为53O(请牢记:在勾3股4弦5中,弦与勾的夹角为53度,弦与股的夹角为37度。)54\n任务三:力的分解1、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仍然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2、(1)过两个已知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只能作一个因此,力的合成是唯一的。(2)以一条直线为对角线,可以作无数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力的分解是无数的。(喻)2+3=()是唯一的,但5=()+()答案是无数的。具体怎样分解,应根据实际作用效果而定。3、斜向上拉物体时力的分解人的拉力可产生两个效果:①水平向前,把箱子向前拉的效果,②竖直向上把箱子向上提的作用。根据它的作用效果,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我们很容易得出两个分力的大小令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向前拉的力F1=Fcosθ,向上提的力F2=Fsinθ54\n4、重力在斜面上的分解重力在斜面上产生两个效果①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力②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向斜面的力根据它的作用效果,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我们很容易作出两个分力的大小根据几何知识,不难求出,F1=Gsinθ,F2=Gcosθ三、检测反馈1、一辆行驶的卡车,关掉油门后,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是600N,受到空气的阻力是200N,求卡车受到阻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一辆汽车,其牵引力为1200N,受到的阻力为800N,求汽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有两个分力,其中F1为15N,方向水平向右;F2为20N,方向竖直向上。求它们的合力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提示:答方向时,可这样回答“合力F的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如图所示,请作出力F的另一个分力F2。5、放假回家,我们拉着箱子走,一般拉力是斜向上的,假如这个力与地面的夹角为300,大小为100N,箱子重200N,请求出它的两个分力的大小。6、一小孩重300N,沿倾角为30度的滑梯下滑,求压向滑梯的力和沿滑梯下滑的力各是多大?应用层次(B层次)54\n一、学习目标(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知道两个力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认识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练习:下列各图中,F1、F2是共点力的是___________。任务二:两个力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理解方法一: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固定不变,只改变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的大小也必随之而改变。(请看P30图1-48)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越小(夹角取0-1800)合力越大,即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越来越小。因此,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同向时,其最大值为;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反向时,其最小值为。所以,两个力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理解方法二:如图所示,在三角形OAB中,OA表示F1的大小,AB等于F2的大小,OB表示合力F的大小。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不难得出三、检测反馈54\n1、“只有作用于物体同一点的几个力才可称为共点力”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两个分力分别为5N和10N时,不可能合成的力是()A、6NB、10NC、15ND、16N3、“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两个力”,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掌握多个共点力的合成方法;2、学会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多个共点力的合成方法一:看书P30图1-48如果求两上以上力的合力,可以连续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先分别求出F1、F2的合力F’和F3、F4的合力F”,然后再求这两个合力的合力F。(类比:计算A+B+C+D,可以先算出X=A+B,再算Y=X+C,最后算Z=Y+D。也可以分别算出X=A+B,Y=C+D,然后Z=X+Y)任务二:探索三个共点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最大值:三个共点力的方向时,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F1+F2+F32、最小值:设F3为三个力中最大的一个力,需在分两种情况讨论。54\n(1)当时,只在调整F1与F2之间的夹角,总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使F1、F2的合力F’等于F3,当F3的方向正好跟F1、F2的合力F’反向时,其合力为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2)当时,无论怎样调整F1与F2之间的夹角,其合力F’总是小于F3,因此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零。当F1、F2方向相同且与F3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最小值为三、检测反馈1、大小分别为2N、3N、4N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值为________N,最小值为_______N。2、大小分别为2N、4N、7N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值为________N,最小值为_______N。3、如下图所示,求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4、如下图所示,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它对支架将会产生哪两个效果?在原图中画出F分解的示意图,并用θ的三角函数和F表示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54\n第5节《牛顿运动定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础层次(A层次)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在运动中的作用2、掌握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3、理解惯性4、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5、了解加速度与力及质量的关系6、熟记牛顿第二定律,并会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7、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掌握牛顿第三定律。二、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力在运动中的作用“车不拉不走”,“运动的物体没有力去维持终就会停下来”。根据这些表象现象,在公元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6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___对上述观点表示怀疑: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正是因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摩擦力及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阻力,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相反,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然受到了力的作用,如“运动的物体终就会停下来”,就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因此,伽利略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任务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或_________运动状态,直到有________迫使它______这种状态为止。第一句话: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______或_________运动状态。即:物体运动__________力来维持。▲初充说明: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通常所看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其实都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即受到的总合外力为零。第二句话: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然是由于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而引起的。或者说,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运动状态必发生改变。54\n即: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任务三:理解惯性1、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2、举例:(1)书上放粉笔盒,用力抽书,粉笔盒保持静止(2)汽车启动与急刹时,人会后仰或前倾。3、对惯性的理解要点:(1)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有人说:“物体不受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惯性;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没有惯性”这句话对不对?▲打个比方:河水能淹死人,但会游水的人能克服河水淹死人的性质而不被淹死,据此,我们能不能说河水没有淹死人的性质?★同样的道理,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的运动性质,即惯性。受了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正是因为力克服了物体本身的惯性的结果,物体的惯性本身依然存在。(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即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任何因素都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任务四: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没有加速度。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即产生了加速度。由此可见,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任务五: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1、质量相同的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成_________。用公式表示:54\n2、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任务六: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______,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_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_____________。任务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同时对这个物体也一定有力的作用。我们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例如:如果把书对桌面的压力看成是作用力,那么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就是反作用力。也可以把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看成是作用力,那么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反作用力。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为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它们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是互换的,这对判断一对力是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很重要。例如,一灯泡通过电线吊在天花板上,灯线对灯泡的拉力的反作用力是(C)A、灯泡的重力B、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灯泡对灯线的拉力D、天花板对灯线的拉力方法:分别分析各个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看哪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正好和“灯线对灯泡的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互换的。任务八:理解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沿同一条______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负号表示___________。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要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不会因为谁主动谁被动而出现先后)(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4\n(不会因为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三、检测反馈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E、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成对出现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在火车的行李架上用细线吊一小球,你能根据小球所处的状态,来确定火车是在做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匀速运动吗?3、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静止的物体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2)物体由静而动是克服惯性的结果;(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A物体的质量为2m,B物体的质量为5m,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5、一物体当它受10N的拉力时,加速度是2m/s2,要使它获得3m/s2需要多大的拉力?6、一物体的质量是10Kg,要想使它获得2m/s2的加速度,需要多大的外力?7、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B、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54\nC、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应用层次(B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化实验2、理解“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3、能把求合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进行计算。二、学习过程:任务一:理想化实验1、所谓理想化实验,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结合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实验结果一种实验方法。比如小车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在摩擦力大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较短,在摩擦力小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较大。摩擦力越小,跑得越远。(这是客观实验)车子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缘故,如果表面绝对平滑、车轴上也毫无摩擦、没有空气阻力等,那么车子将不会停下来。(这是推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做这样的实验的)简单地讲,对理想化实验可以这样理解:(1)现实实验不可能做的,但在客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结论的比如,生活中有空气阻力、摩擦力,假如没有空气阻力、摩擦力是什么结果?(2)过去的理想实验,现在或将来可能变成现实实验比如:“神州七号”在空中,既没有空气阻力,也没有摩擦力。在“神州七号”上天之前是理想化实验,上天后就变成“现实实验”。54\n2、伽利略的理想化实验——光滑斜槽滚球实验(1)(最上面的图)让小球沿左边的光滑斜槽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光滑斜槽,由于摩擦力很小,且距离较短,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2)(中图)减小右边斜槽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槽内仍要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3)(下图)把右边的斜槽改成水平,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小球将永远无法达到同一高度,因此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任务二:理解“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1、预备知识:y=3x,x=2z则y=3(2z)=6z表明:y跟x成正比,x跟z成正比,则y跟z也成正比。2、加速度跟力的关系如图所示:▲桌面是光滑的,小车的质量是相同的,小盘的法码不同。(即拉力不同)▲夹子可以夹住两根细绳,以便控制两辆车,使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同时停止,即运动的时间相同。▲实验结果:分别量取两小车的位移,发现:小车的位移与它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即S1:S2=F1:F2▲分析:由公式可知,t相同时,S跟a成正比,而实验中S跟F正比,根据预备知识可知,a必跟F成正比。▲结论: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即a1:a2=F1:F23、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54\n(将上图改成砝码一样多,而小车的质量不等)▲实验结果:小车的位移与小车的质量成反比即所以,也可以说成位移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分析:由公式可知,t相同时,S跟a成正比,而实验中S跟正比,根据预备知识可知a必跟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结论:外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即任务三:牛顿第二定律与求合力相结合解题例:质量为5kg的木块,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桌面与水平面的摩擦因素为0.2,求木块所获得的加速度。解:因为在水平面上,所以正压力由公式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三、检测反馈1、在下列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各个步骤中,其中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54\n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一个属于可靠的事实,其余的则是理想化推论。属于可靠的事实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用一细线拉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当拉力为10N时,加速度为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若细线忽然断开,则小车将做___________运动,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为___________。将小车改在粗糙的小平地面上拉,需19.6N的水平拉力可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___,若拉力改为39.6N,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若这时细线忽然断开,小车将做__________运动,其加速度为____________。拓展层次(C层次)一、学习目标(在A、B两层次的基础上增加)1、能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解题;2、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应用1、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运动学公式()先求出加速度a,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质量m或力F。2、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根据已知条件中的m和F,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结合其它已知条件,求待求的物理量。例题:见课本P36任务二: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1、力的性质一定相同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可以抵消2、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可以抵消54\n3、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改变3、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改变三、检测反馈1、质量为2.0t的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已知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102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4.0×102,求汽车开动后速度达到10m/s所需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2、质量为4吨的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进站前关闭油门,汽车滑行100米后停止,求汽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3、有人说:“马能拉动车,但车不能拉动马,所以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不对?请分析该现象的原因。4、灯线吊灯泡,处于平衡,这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对使灯泡平衡的力。54\n课后作业《运动的描述》课后作业基础层次学生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可以看作是质点B、地球不能看作质点C、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在研究地球上不同地方绕地轴的转动情况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2、研究火车从南京开往北京的运动,火车能不能看成质点?研究火车里的人从6号车箱走到7号车箱的运动,火车能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3、时间与时刻是有区别的,上午10:20指的是_______,一堂课45分钟,指的是_______.4、某人沿半径为50m的水平圆周跑了一圈时,他的路程为_______;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5、在长度、质量、位移、温度、力、面积、速度、时间、速率、体积等十个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标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6、甲、乙两车站相距40Km,乙、丙两车站相距60Km。一汽车8:00从甲站出发,8:30到达乙站,8:40从乙站出发,9:40到达丙站,分别求汽车在甲乙两站间和在乙丙两站间的平均速度以及8:35时的瞬时速度。应用层次学生作业1、某人沿半径为50m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5圈时,他的路程为_____;位移的大小为______。2、小明的家、学校、邮局同处于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边,邮局在最东边,向西500米是小明的家,再向西800米是学校。小明从家里出发,先去邮局寄完信后到学校上学,则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_米,他的位移的大小是_________米,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路程和位移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在任何情况下都相等;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和位移的大小才有可能相等;C、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就一定相等;D、只要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就一定相等。4、在百米跑时,测得一运动员5s末的速度为9m/s,在11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2m/s,求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5、一小球从4米高处竖直落地后,又向前滚动3米,求这个过程中小球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拓展层次学生作业1、某人沿半径为50m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25圈时,他的路程为____;位移的大小为______。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354\n、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半段位移内速度为V1,在后半段位移内的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54\n《匀变速直线运动》课后作业基础层次学生作业1、一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50s内速度由10m/s增加到15m/s,求火车的加速度是多少?2、一辆汽车原来的速度是20m/s,后来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求加速20s时汽车速度的大小是多少?3、一列车在斜坡上匀加速下行,在坡顶端的速度是8.0m/s,加速度是0.2m/s2,火车通过斜坡的时间是30s,求这段斜坡的长度。4、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5m/s,通过第二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0m/s,两电线杆间的距离为75m,求汽车的加速度。5、用“投石计时”的方法可粗略测算水井的深度。在井口从静止开始释放一石块,经过2s听到落水声,若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求井口到水面的深度是多少?6、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经3s落地,则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m,落地时的速度为_________m/s,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应用层次学生作业1、汽车紧急制动时速度为18m/s,经过3s车停下来,求汽车的加速度。2、一列火车在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制动前的速率是72km/h,加速度的大小是0.1m/s2,求火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过的距离是多少?3、汽车以54km/h运行中,紧急刹车,5s后停止,求汽车的加速度及刹车后前进的距离。4、一物体从78.4m的高处自由落下,求:(1)落地所需的时间;(2)落地时的速度;(3)下落2s时离地面的高度。5、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最大的一定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C、初速度最大的物体       D、末速度最大的物体拓展层次学生作业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B、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变小,其速度逐渐变大;C、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2、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5m/s,通过第二个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0m/s,两电线杆间的距离为75m,求汽车通过两杆所用的时间。3、汽车的速度是5m/s,紧急刹车后,汽车获得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经过4s,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经过7s,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_。4、汽车在起点站以0.2m/s2的加速度做1min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10min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关闭油门,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终点站恰好停下来。试求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的距离。54\n《重力弹力摩擦力》课后作业基础层次学生作业1、书对桌子的压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桌子对书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书所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其中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质量为10Kg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N。3、压力、支持力、拉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如果按照力的性质分,它们都是________。4、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是400N/m,当它被拉长25cm时,求弹簧产生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5、课本P28第4题应用层次学生作业1、一本放在桌面上的书重4N,请分别用图示法表示重力、压力、支持力,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课本P28第3题3、一根弹簧秤原长5cm,当吊起40N重的物体时,长度为7cm;当弹簧长度为8cm时,吊起的重物为多重?4、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9.6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拓展层次学生作业1、影响物体重心的位置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2、重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最少要用20N的水平推力才能推得动它,当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用18N的水平推力可维持木箱做匀速运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___N,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当木箱静止时,用10N的水平推力推它,则木箱受________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当用6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时,木箱受________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3、如图所示,重力为15N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果在它上面放一个重力为5N的物体B,设A物体与地面、A物体与B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是0.2。则B物体共受_____个力的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物体共受_____个力的作用,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n《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后作业基础层次学生作业1、课本P31第1题2、课本P31第3题3、课本P31第4题4、课本P31第5题5、一物体共受两个力的作用,F1=12N,F2=16N。若两个力均竖直向下,则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若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则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若F1水平向右,F2竖直向下,则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6、大小为4N的力沿直线分解,若其中一个力为2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A、一定为2N;          B、一定为6N; C、一定为4N;          D、可能是2N,也可能是6N       应用层次学生作业1、课本P31第2题2、所谓共点力是()A、几个力一定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B、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只要不互相平行C、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D、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一定是共点力。3、竖直向下的180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若其中一个分力大小等于240N,方向水平向右,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4、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那么重力在该斜面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________N,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为_______N,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要使物体匀速上滑,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大小为___________N的拉力。拓展层次学生作业1、有三个大小均为25N的共点力,其合力的最大值是_______N,最小值____________N。2、一重为1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求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3、一个人用大小为100N与水平方向成300向上的力拉重为550N的木箱,木箱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地面与木箱之间的动摩擦因素。54\n《牛顿运动定律》课后作业基础层次学生作业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因而这二力平衡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例如,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D、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3、课本P40第2题4、在光滑的桌面上,一木块在5N的外力作用下所获得的加速度为1m/s2,若改用15N的外力拉它,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应用层次学生作业1、下列几种情况中,升降机绳索拉力最大的是()A、以很大速度匀速上升B、以很小速度匀速下降C、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D、下降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2、回顾历史,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来的规律;B、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C、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D、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科学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3、课本P40第3题拓展层次学生作业1、课本P40第4题2、课本P40第5题3、如图所示,桌面是水平且光滑的,请分别算出下列两种情况下A物体的加速度。54\n基础层次(A层次)学生考前任务单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什么叫做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将物体看成质点处理的原则是什么?——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物体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3、什么是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4、什么是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5、什么叫位移?——从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物体的位移。其中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即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表示位移的方向。6、什么叫路程?——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7、什么叫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8、什么叫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9、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的矢量有哪些?——力、位移、速度、加速度。10、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哪两种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1、什么叫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12、什么叫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位置)前后一段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称为在该时刻(或位置)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13、什么叫速率?速率的矢量还是标量?——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1、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哪两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4、什么叫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加速度。5、加速度的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各是什么?——公式,单位m/s254\n(米每二次方秒),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各是什么?——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7、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8、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9、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公式?——第三节重力弹力摩擦力1、什么叫力?什么叫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力和质量的测量工具各是什么?——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秤,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4、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大小、方向、作用点。5、什么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其方向如何?——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6、什么叫弹力?——发生形变后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7、什么叫弹性形变?——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8、什么叫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其公式为F=kx,这个规律叫做胡克定律。9、弹力是按力性质命名的,从效果上看弹力包括哪三种类型?——压力、支持力、拉力。10、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11、什么叫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12、摩擦力的分类?——根据物体间是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我们可以把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13、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4\n14、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1、什么叫合力、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我们把这一个力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2、什么叫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3、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4、什么叫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做分解。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其重力沿斜面向下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各是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F1=Gsinθ,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F2=Gcosθ。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1、力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什么叫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4、对惯性理解的要点有哪些?——(1)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为F=ma。6、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7、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要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54\n应用层次(B层次)学生考前任务单1、本章共包括五节内容:第1节运动的描述,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重力弹力摩擦力,第4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2、在第1节中共讲了五个知识点:(1)质点;(2)时间与时刻;(3)位移与路程;(4)矢量与标量;(5)速度与速率。3、在质点中,主要理解两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所起的作用很小,即物体移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4、在“时间与时刻”中:(1)知道“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2)能区分“n秒内”和“第n秒内”的含义。5、在“位移与路程”中:(1)位移有方向,而路程没有方向;(2)位移的大小是起点与终点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物体所通过的路径的长度;(3)路程一般大于位移,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6、在“矢量与标量”中:(1)理解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2)记住已学过的矢量:力、速度、位移、加速度。7、在“速度与速率”中:(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速度”三个概念;(2)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区别“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技巧: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位移或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位移或时刻。8、在第2节中,共讲了四个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4)自由落体运动。9、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1)理清各种直线运动的隶属关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重点抓住“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4)能看懂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物体做何种性质的运动。10、在“加速度”中:(1)建立起加速度的概念;(2)重点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3)注意加速度的矢量性,特别是今后在公式中的应用。11、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位移公式。54\n1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熟记三个公式13、第3节共讲了:力和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四个部分的内容。14、“力”里面重点要掌握1234,即一个概念、两个作用效果、三要素、图示的四个步骤。15、在“重力”中:(1)首先要知道重力属于万有引力的范畴,了解万有引力;(2)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施力物体和作用点。16、在“弹力”中:(1)弹力的概念;(2)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3)胡克定律;(4)弹力的方向;(5)弹力产生的条件。17、在“摩擦力”中:(1)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方向;(2)重力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3)本节的难点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知道“相对运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18、第4节共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合力和分力;(2)力的合成;(3)力的分解。19、在“力的合成”中:(1)共点力的概念;(2)力的合成的三种类型;(3)平行四边形定则;(4)两个已知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20、在“力的分解”中:(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知道力的合成是唯一的,力的分解是无数的,在实际问题中应根据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3)记住两个典型实例的分解公式。21、第5节主要学习了牛顿的三大定律。22、在“牛顿第一定律”中:(1)首先要正确认识力在运动中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伽利略理想化实验;(3)熟记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4)正确理解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23、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能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相关计算。24、在“牛顿第三定律”中:(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熟记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记住4个理解要点;(3)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5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