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生实践课程论文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气(订单)13-1班姓名:亢瑞瑞学号: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7\n课程论文(一)论文题目浅谈基督教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二)论文提纲1.选题依据(100字)通过学习近代史这门课程,我了解到基督教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民起义的整个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本文把宗教两面性和太平天国兴亡直接联系起来,寻求对太平天国兴亡原因更深入的探讨。2.框架设计:(150字)一、基督教影响太平天国的过程1.1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的领袖1.2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3基督教信仰过程中产生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团体二、基督教对太平天国兴盛的作用2.1基督教为发动起义奠定组织基础2.2基督教为发动起义奠定思想基础三、基督教对太平天国衰亡的作用3.1基督教思想促使领导人堕落3.2基督教成为矛盾之源3.3基督教理论指导的危害性四、结论7\n3.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论文等级评定评定等级指导教师签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7\n(一)论文正文摘要:通过学习近代史这门课程,我了解到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普遍性,宗教迷信对这些封建农民起义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民起义的整个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始终的指导理论——拜上帝教思想,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理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大原因。所以本文浅谈一下基督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寻求对太平天国兴亡原因更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基督教太平天国影响一、基督教影响太平天国的过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格格不入,仅以它那种无论男女老少、长幼尊卑都同在一个教堂里顶礼膜拜,加上耶稣受难的裸体十字架,以及圣母玛利亚半袒胸的画像,就足以使少见多怪的人们瞠目结舌,使封建卫道士掩面痛泣。既然如此,为什么受基督教义影响而创立的拜上帝会,能够被洪秀全、冯云山用来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这是由于洪秀全、冯云山所建立的“拜上帝会”,宗教上虽然渊源于西方,但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大大中国化了,从而适应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1.1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的领袖 洪秀全出生于农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农民知识分子,这就使他同时兼有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和农民小生产者的双重特性。求学于儒家并企图获取功名的经历决定了洪秀全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同传统儒家思想脱钩,这就是拜上帝教中含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的根源;农民小生产者的特性使他既不满足于贫困的现实,又容易满足于获得后的奢华生活。无论是“儒”性还是小生产者特性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思想产物,这也是拜上帝教中国化的来源。当1834年他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仍名落孙山后,通过仕途改变命运的道路基本被堵死了。正当洪秀全因科举接连失利而陷入苦闷之中时,偶然翻阅7年前从传教士梁发手中得到的基督教布教小册子《劝世良言》,发现了对他发动群众,反对清政府十分有利的思想依据——平等思想。于是,他奋起大病之中,仔细阅读《劝世良言》。《劝世良言》是梁发所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书,全书九卷,主要内容是摘引了《新约》、《旧约》的某些片段,加以中国化的敷衍,反复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拜邪教和天堂永乐,地狱永苦等教条。就是这样一本书,对洪秀全却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洪仁玕的叙述,洪秀全“觉得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与及永生快乐之希望,甚为欢喜”,于是,他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洗尽罪恶,弃旧新生”,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生涯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人生道路也发生了转折———转变为反清的农民革命领袖。 1.2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形成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洪秀全、冯云山等农民起义领袖,迎合当时农民革命斗争的需要,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7\n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纲领性的文章。这些作品的基本思想,基本上是把《劝世良言》的基督教义加以吸取阐发而形成的。洪秀全的反对等级要求平等的基本思想也大都渊源于梁发的《劝世良言》。洪秀全既然承认了平等的拜上帝的思想,显然就要求一切拜上帝者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如果没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的拜上帝的权利,在封建社会,西欧基督教教主,集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于一身的教皇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这个双重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更为突出,学孔书、拜孔教、慕儒教、信天敬神,而平民百姓由于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而被排除在外,只有那些达官贵族才有资格。可见拜上帝权力和政治社会之权力是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再从《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两篇文章的内容看,也可以肯定这些作品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前一篇讲的是经济平等。指出“大同”社会就是它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这是当时中国农民渴望“太平盛世”企图摆脱压迫和贫困的反映。后一篇文章则是一篇隐晦而又激烈的反清檄文,它借天上神与妖的斗争,来隐喻人间的阶级对立,所谓皇上和阎罗妖,实际上就是“善”与“恶”、“正”与“邪”的化身,并大声疾呼:一切善良的人都不能置身于这个斗争之外。这一些都成为后来太平天国奋斗的目标和革命的任务,这也可说明这些文章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如果说1845-1847年洪秀全写的这些文章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那么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则是太平天国革命理论的最高形式。然而,它的基本思想也是在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劝世良言》引述《旧约》里的:“休作恶,学行善,⋯.以公道待无父辈,护助寡妇之事也。”还有,它引述了《新约》马太篇所载耶稣对富人的要求说:“尔若果要守全律,则可去卖了尔所有之产,而将卖产业之银施舍给予贫穷之人。”还引述了上帝要求对饥,贫者分饼,分衣等。而《天朝田亩制度》中的“有田同耕,有食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四有两无”的太平思想正是《劝世良言》中基督教教义平等思想的阐发。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是渊源于基督教的平等思想。1.3基督教信仰过程中产生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团体如果说太平天国政权是太平天国起义中最高的、最完善的组织机构或政治团体,那么“拜上帝会”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最初的组织机构或政治团体,也就是太平天国政权的雏形。洪秀全就在这时建立了“拜上帝会”,另一说是冯云山建立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也有记载:“云山在紫荆山地区数年,以巨大的热诚信教,获得成功;有很多人,甚至全姓全族的人,受了洗礼。他们自己成立了一些宗教团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宗教礼拜,,很快就以“拜上帝会”之名闻名于远近"。时值年之间。无论是洪秀全创立的也好,还是冯云山创立的也好,从《太平天国起义记》的这段史料可以明显看出,“拜上帝会”的创立过程就是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信教、敬神、传教劝人信教的过程。其次,我们看“拜上帝会”是不是太平天国早期的政治团体。拜上帝的信仰与活动和“拜上帝会”不同,拜上帝和太平天国相始终,而“拜上帝会”是“会”,是拜上帝的组织或团体,是金田起义的核心力量,也是一个政治团体。永安建制以前的拜上帝会就发挥着政治团体的作用。说他具有政治团体的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雏形。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这段时间的政权形式还是“拜上帝会”,而到永安建制后就被太平天国所取代。二、基督教对太平天国兴盛的作用从1843年开始到1856年天京变乱前是太平天国蒸蒸日上的‘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拜上帝教中的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基本教义两者中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着其发展,在这个时期几乎把拜上帝教或者可以说是宗教在革命推进时期所能发挥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大大加速了太平天国胜利和辉煌时期的到来。2.1基督教为发动起义奠定组织基础洪秀全认为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真神,在上帝面前应该人人平等,而这无疑对苦难中的农民大众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由于他大胆率领群众鞭苔了乡民所害的邪神,使得他声名雀起,赢得了许多人的信仰和尊敬,在他不懈地虔诚地宣传教义中,使得群众越来越认识到洪秀全就是上帝的使者,担负着扫除魔鬼妖邪,使中国重归上帝真道,实现天下太平,拯救人民于水火的任务。同时洪秀全自己也认为自己的灵魂曾经升天,见过上帝:“7\n确信梦象与全书均为真理,而他自己为上帝所派以拯救天下———中国,以使回到敬拜真神上帝之路者”。而当冯云山,洪仁干在广东和紫荆山地区不知不觉发展了上10万的信徒的时候,客观上宣告了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完全可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洪秀全、冯云山等农民起义领袖,迎合当时农民革命斗争的需要,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入世的一面,更能满足各阶层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因而无疑有利于号召拜上帝者为这个新国家的建立而斗争,促使“拜上帝会”所吸收的基督教义中国化,吸取中国经书和民间宗教的某些形式和精神,这就有利于吸引下层民众参加拜上帝会,为发动起义奠定组织基础。2.2基督教为发动起义奠定思想基础“拜上帝会”把拜上帝的信仰与群众的日常愿望结合起来,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民以食为天”的精神,又符合中国各阶层民众祈求吉利和如意的愿望,从而使这种信仰有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不仅为它自己的发展找到了一条途径,而且为日后把群众引向为实现这些愿望而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奠定了有利的思想基础。洪秀全宣布太平天国就是上帝的人间小天堂,将基督教出世的宗教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关心民间疾苦的入世的特色结合起来,这就适应了人们的世俗需要,有利有号召拜上帝者为这个新国家的建立而斗争。复次,太平天国从上帝家庭的观念中推衍出人无私财、田产均耕的社会经济理想,其理论表现即《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它所体现的平分土地和要求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对起义群众起过巨大的鼓舞和组织作用,是农民民主主义高涨的象征。以巩固天京为目的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也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引导着太平天国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辉煌。定都天京后进行的主要军事行动包括企图推翻清王朝的北伐,为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下游、发展南中国势力的西征以及打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的破营大战。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系列军事行动,并从总体上收到了巨大效果。即使以悲壮失败的北伐也从侧面大大的牵制了清军主力,是符合整体战术构想的。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是承接上一阶段太平天国建立过程中的军事行动的,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贯性。但这背后却是宗教思想在起着巨大的信仰激励作用,指导着太平天国一步步走向辉煌。太平天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两点,一是作为阎罗妖的清王朝是可以被皇上帝打败的;二是皇上帝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唯一真神,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宗教情绪一直感染者全体太平天国将士,当一支完美信仰的军队向你进攻时,其可怕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全军都为这种气氛所感染,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使孤军深入、弹尽粮绝时,队伍仍然严整,杀气十足。他们的统帅林凤祥、李开芳就义之刚烈,非宗教信仰使然而不可想象的。三、基督教对太平天国衰亡的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曾起到积极作用的拜上帝教,从太平天国起事之初就为其悲壮惨烈的失败埋下了种子。3.1基督教思想促使领导人堕落基督教所宣扬的“天堂生活,极乐世界”、“富贵在天,生死在命”的消极享乐观,为洪秀全等领导人定都南京后,过着和封建皇帝无差的穷奢极侈的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以前所宣扬的“同心合力,誓共生死”都是为了个人“生时坐小天堂,死后也坐大天堂”做的鬼把戏,他们把基督教中的“大天堂”的永生快乐和尘间的“小天堂”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处处都没有离开以个人为中心的天堂生活。这虽然在前期能使会众憧憬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当革命取得小小的战果后,他们就忙于享受。洪秀全为了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7\n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由于这样,他们脱离群众、不顾政事、造成隔阂、加重人民的痛苦,从而也加速了太平天国政权的衰落和灭亡。他们居功自傲,争权夺利。这主要以“天京事变”尤为突出。他们利用基督教中“天父下凡”、“天父传言”的神话,为实现他们心愿的手段。随着起义的发展和个人权势的上升。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也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自恃功高,一切专擅”,他对太平军将士,随意加以杖责或处死。由于基督教的宗教迷信搞垮了领导核心,战争形势急剧逆转,太平军久经考验的战士,通过此乱,大都丧命,元气大伤,原来西征的大好形势也停了下来,由攻势转为守势。太平天国的盛世一去不复返了,从此走向日薄西山的境地。3.3基督教成为矛盾之源洪秀全力图以拜上帝教作为加强农民政权的思想武器,但是,政权和教权的二元制领导,导致了农民领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金田首义之前,杨秀清为安抚教民人心,谮称天父降世,取得了代天父传言之权,从而取得了时或凌驾于天王之上的特权。定都天京之后,农民政权逐渐封建化,太平天国领袖们日益脱离群众,彼此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杨秀清利用在拜上帝教中的特殊地位,想要夺取最高领导权,政权和教权的纠缠最终导致了血腥的天京变乱,打破了千百万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笃信,从而动摇了太平天国的立国之基。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到了后期,洪秀全则完全陷于宗教泥潭中不能自拔,脱离斗争实际,信上帝不信将士,严重挫伤了太平天国将士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军事指挥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严重阻碍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1864年天京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成为一座四面受敌的孤城,洪秀全拒绝“让城别走”,放弃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这一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情况下的唯一可取策略,竟声称:“朕铁统江山……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最终天京陷落,拜上帝教的神话从此便与天王府七日不熄的大火,一起化作了灰烬。3.2基督教理论指导的危害性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独拜上帝,不拜祖先神佛的宗教教义和宗教仪式,同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风俗习惯大相抵触,不能再起到动员广大群众的作用。原来洪秀全的上帝会,起初是取法于天主教的,后来又受了耶稣教的影响,反对偶像,不独把佛道教的偶像,尽行毁坏,就是天主教的圣母像等,也为他们所蹂躏。于是天主教人把破坏正教的罪名,报告到罗马教皇和法国政府,于是法国政府便与英国政府抱同样态度,帮助清政府平乱。而且凡太平军所到之处,庙宇偶像,无一幸存,初起大家知道是民族革命,所以十分欢迎。及至定都南京以后,却变成了社会革命,连一切宗教上的遗传,都用激烈手段彻底破坏。不但如此,凡一切习惯风俗,都要加以改革,如禁止缠足,改用阳历,实行共产,都足以引起旧社会的不安。所以后来的人民,不但大失所望,更发生仇恨之心,不可谓非太平军操之过激的缘故。清政府便利用这种社会弱点,从旧礼教旧宗教方面去鼓动人民反抗,使十三年寿命的太平天国,乃至功败耋成。质言之:太平军之兴,兴于利用宗教的力量,太平军之亡,也亡于宗教上的矛盾。因为太平军以破除迷信为前提,而他自己所产生的宗教,仍旧是变相的迷信。想要利用宗教做手段,来达到他的革命目的,那自然要失败的。用这种追求绝对平均和享清福的基督教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调动其积极性是不长久的。一旦革命受挫,这种理论就失去作用,使人们在追求个人“天堂”的希望中破灭自己的理论而走向反面,开始动摇、开始分裂。倘若那时太平天国,是采用一套正确的理论来7\n指导,这种理论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他们就会正确地对待革命中的挫折,能预见革命的发展方向,坚定革命胜利的信心,扭转战争败局,将革命再推向一个新高潮,然而历史正好相反。同时,在思想开放,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基督教的那种思想是行不通的,洪秀全宣传上帝,只有在风气闭塞的地区,才能起作用。总之,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在前期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后期,它的危害性便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从而导致太平军的唯一的思想武器的锐利锋芒黯然消失,使太平军内部出现了一系列致命的危机,最终引导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 四、结论 宗教是生活中支配人的一种虚幻力量。它所以能够支配人,是因为它具有“抗议”现实苦难的宗教革命性,又有属于“被压迫生灵”的人民性。在“对现实苦难的抗议”这一点上,宗教与农民起义有共性,所以农民起义很容易用宗教作为反抗旗帜。从农民阶级来看,利用宗教,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封建社会的农民长期处于分散、闭塞、落后的状态,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奴役,他们不可能科学的认识世界。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信天命,迷信偶像。农民领袖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无力提出科学的理论。而没有一种适合农民思想的理论形式,是很难把农民从沉睡中唤醒的。从基督教看,其中有适合农民要求的成份——平等思想。基督教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的平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督教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武器。天京变乱之前是太平天国的奋斗史,天京变乱之后是其腐败史。而基督教在两个大的历史阶段起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前者推动革命的胜利发展,后者则阻碍了其前进的脚步,导致极盛而衰。在太平天国的兴亡史上深深烙下了宗教两面性的烙印。我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那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了14年之久。我们应当力求从思想层面准确看待太平天国的兴亡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参考文献【1】茅家琦. 太平天国通史.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M].2版.学生书局,1984.【3】李侃.中国近代史[M].4版.北京:中华书局,1994.【4】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钟文典. 太平天国史丛书.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6】崔之清.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2001 【8】中国知网:www.cnki.ne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