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摘要: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取得理想成绩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运用得当外,其心理素质稳定、竞技状态良好也非常重要,因而要对短跑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关键词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 心理训练Abstract: Thehighschoolstudentisshorttoruntheathletetoobtaintheidealresultinthegameinadditiontotoinghavethegoodbodycharacterandskill,themilitarytacticsusagesproperly,itsmentalcharacterstability,appearanceisgoodalsocountformuch,toshortrunthetrainingpowerthattheathletecarriesonthementalstateinevitable.Keyword:HighschoolstudentShortruntheathleteThementalstatetrain前言:中学生短跑运动员无论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快、变化大、影响深远的过程,而且其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是必要的。由于短跑运动的距离短、强度大、速度快,无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会使一些运动员出现一系列应激状态:焦虑、神经质情绪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对比赛和训练的淡漠等。为了预防和消除这些不良的应激状态,完善和提高短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易产生的心理状态的分析,提出运动员赛前、赛中的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大沥高级中学高一级田径队短跑运动员6人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2结果与分析2.1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心理特征2.1.1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扩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变为应当是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2.1.2人格的独立性增强控制和调解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2.1.3成就感增强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n2.2心理训练的目的和意义2.2.1心理训练的目的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最佳水平,以适应运动技术和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心理训练中,应训练什么,采取什么办法,都必须考虑个体现有的心理特点。有的需要采取自我控制训练,有的则要求采取自我动员和激发性训练,也有的需要两者结合。心理训练内容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以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而且要以个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心理变化为依据。人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可朔性,这是人所共知的,进行心理训练不能不考虑这些特点。心理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并强化心理技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2.2.2心理训练的意义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除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心理素质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中所起的作用,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运动员超常发挥技术,创造优异成绩。反之,往往导致比赛失常。从许多势均力敌的重大比赛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因素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女飞人挑战赛上李雪梅失利的原因在心理压力上。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不但消耗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也能摧毁运动员的自信心,甚至会导致运动员受伤,缩短运动寿命。2.3训练中、赛前、赛中的心理训练2.3.1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由于短跑训练是一项强度高且内容比较单一的训练,在训练中较易引起运动员的单调感、饱和感。如把一些心理训练运用到短跑训练中,从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调解和控制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情感,这对促进运动员情绪的稳定、成绩的提高会有一定的效果。实施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应该使运动员了解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意义,令其自觉地进行。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1)环境变更法:由于长时间单调枯燥的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厌烦的感觉,要想消除这种感觉可采用改善训练环境的办法。如使训练改在空气清新的树林、环境优美的湖畔进行,来达到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消除厌烦心理、稳定情绪的目的。(2)自我暗示法:如今天我的感觉很好,我跑得很轻松,我正沿着下坡向下跑,速度之快,尤如脱疆之马。在加速跑和途中跑训练中,为体会跑的感觉,提高跑的速度也可运用想象法:如风吹着我们背后,推着我向前跑,前边有许多无形的线牵着我向前跑;或把自己的双腿想象成车轮反复体验与捕捉那圆滑的自我感觉,把自己的双腿想象成甩动的鞭子,反复体验自己干净利落的着地动作。(3)注意力转移法:引导运动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如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会减少呼吸的频率,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到能引起感官兴奋的事物上,象追赶自行车或不断增加参照物,可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4)观察训练法:通过实地或录像观看优秀运动员最佳状态的运动过程及技术特征,加深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通过理解跑的动作,来转移运动员对跑的单调的情绪,强化技术动作,提高动作的实效性,使得运动员在心理上对训练达到一种平衡感,从而提高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情趣。2.3.2赛前的心理训练\n赛前阶段心理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运动员认清此时影响比赛的消极因素,并设法排除它的干扰,从而超越自我,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2.3.2.1赛前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原因由于人的性格气质和参赛动机的不同,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赛前类型:(1)赛前战斗状态:表现为运动员对面临的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充分客观地估价自己的力量,有全力以赴参加比赛和争取胜利的愿望和信心。战斗状态具有下列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来临的比赛活动上,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感知觉的敏锐性显著提高,跑动中运动员感到非常轻松、协调、步幅开阔,呼吸节奏感也非常稳定。(2)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常由一种情绪状态迅速过渡到另一个种情绪状态;自控能力差,一天到晚就是考虑如何参加比赛,常常彻夜不眠。由于过渡兴奋,在赛前就消耗了过多的能量,临场比赛时感到身体疲乏,一点力气也没了。(3)赛前淡漠状态:表现为赛前情绪低落,所有心理过程都进行得非常缓慢,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没有求战求胜的意愿;在跑动中自我控制能力显著下降,动作不均匀,呼吸压力时间一长,严重者会导致尽力衰竭。(4)赛前盲目自信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主要表现是对即将来临的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存在侥幸心理,盲目自信,以为自己只要一般训练就能轻易取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显然,后三种类型实际上都是赛前怯场的表现,对运动员的精神动员和能力发挥起着不良的影响。造成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因素:a)比赛经验不足。b)与强手交锋造成的心理压力。c)过份重视胜负,总想取胜造成的心理压力。d)赛前思想准备不充分。e)心理因素性格气质等个性上的差异。f)以往比赛失败造成的条件反射。2.3.2.2调解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调解,大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使学生明确比赛任务,确立良好的比赛动机,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战斗意志。(2)针对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可采取放松练习。运动员可以采取卧或坐的自以为舒适的姿式,闭目调整呼吸,使心理稍平静后,自我暗示:我非常放松、我非常安静、我的呼吸舒畅而有节奏,在放松中使全身肌肉逐渐发沉的感觉。这种感觉先始于额面而后慢慢地扩展到颈、肩直至全身,在此基础上让大脑回忆过去取得好成绩时的全过程,最后默念5、4、3、2、1,结束放松练习。(3) 表象重现法: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产生的感觉,有意识地在大脑中想象如何作动作或重现自己过去最佳竞技状态时的运动表象,以达到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参赛意识的作用。(4)自我暗示法:借助由词组组成的一些套语,通过默念按一定模式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如赛前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可边想边默念:我的心情很好、我对参加竞赛很有信心、我的四肢很有力、我一定超过自己从前最好成绩…。通过积极的暗示会产生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心,稳定情绪,振奋精神。(5)注意力转移法:采用某种能吸引运动员注意力的活动来填充赛前那一部时间,避开赛前紧张气氛,如看画报、跳舞等,把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但能使自己的心情舒畅的事情上,从而使运动员忘却那些令人烦恼的不良诱导的刺激。(6)\n音乐调解法:通过音乐来调解运动员的心理,不但有转移过渡兴奋运动员在赛前焦虑的心情,又能提高信心不足的参赛意识。对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听交响乐、迪斯科等节奏感强的、振奋精神的音乐,对求胜心切、过分兴奋的运动员听抒情节奏缓慢柔和的音乐。2.3.3赛中的心理控制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即使一些微小的因素,有时也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因此,情绪控制就成为运动员比赛中心理控制的核心。比赛开始后,随着比赛进行中对抗双方成绩的变化,运动员会有意无意地将比赛成绩与赛前目标相联系。若开赛成绩大大好于赛前预期目标,旗开得胜,运动员就容易滋生侥幸、沾沾自喜、骄傲的心理,高估自己的力量,以为胜利在握,产生麻痹松劲的思想情绪。相反,若出师不利,开赛成绩差于赛前预料或出现伤病等意外情况,一些运动员又易产生自我怀疑心理,对比赛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以致达到无法挽回的境地,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比赛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胜利与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求运动员不去关注比赛结果,比赛过程,迅速稳定情绪,稳扎稳打,打好下一场比赛。一个运动员不仅要做到认真刻苦训练,还要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力。在比赛中还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在没有意识的“我”的太多干涉时,才能出色地体现“自我”,不动感情时,人最富有智慧。2.3.3.1赛中心理训练的作用 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场比赛,都可分为高潮、低潮、相持三个阶段:1高潮阶段,这是创造优异成绩,也是运动员积极增力情绪的阶段,此时应鼓舞运动员斗志,从而延长高潮时间,提高成绩,增大取胜因素。2 低潮阶段,运动员技能水平下降,技术动作变形,此时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认真分析、指导、缩短时间促使低潮向高潮或相持转变,逐渐提高成绩。3 相持阶段,此时因为的水平接近,运动员急于求胜,导致技术变形,有的运动员惧怕相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利于发挥应有水平,此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做到“咬得紧”,使运动员发挥应有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3结论与建议1.中学短跑运动员要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应重视心理训练。2.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今后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参考文献:[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陈艳萍、李录美、刘蔚、于浩《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3]韩 放、马世军《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4]马翠娥、赵先卿、李存健《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