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2-09-27 发布

高二历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课导入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是个有功之人。”“是个勤勉可靠的人。”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n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上述故事和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连?当时俄国农民把粮食藏起来,其间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节——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知识结构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4月:《四月提纲》1917年7月:七月事件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3月:第三国际成立1921年:新经济政策经过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n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1928年:开始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分析:十月革命发生和胜利原因、意义,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三、高考试题1、(2000·全国文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C)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2、(2000·全国)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A、国家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剩余后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n3、(2003·广东)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C)(1)《四月提纲》发表(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3)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4)布列斯特和约签订A、(1)(3)(2)(4)B、(2)(4)(1)(3)C、(2)(1)(3)(4)D、(1)(2)(3)(4)4、(2000·广东)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四、情景新设(一)数字解读(二)隐性挖掘(三)概念阐析(四)思维发散1、十月革命前,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农奴制残余B、工业基础薄弱C、农业占主导地位D、对国外资本具有依赖性2、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优越的革命条件,主要是\nA、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联盟B、沙皇的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D、俄国成为众多矛盾的交汇点3、俄国在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A、促使沙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A、结束沙皇专制统治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将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5、七月事件后,俄国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是因为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全部政权B、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C、俄军在前线的失利引起人民不满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能依靠武力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n。这主要是由于A、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B、七月流血事件发生C、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D、外国武装干涉8、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不同之处是A、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斗争B、工人是革命的主要力量C、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D、属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9、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采取的一项极具策略性的决定是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给农民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10、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B、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C、使德奥减轻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D、粉碎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1、下列不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的有A、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B、走的是由农村到城市的道路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D、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12、关于共产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nA、1919年3月成立于彼得格勒B、它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C各国共产党都要受共产国际的领导D、中国是共产国际一个重要支部13、下列事件与巩固苏维埃无关的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布列斯特和约》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粉碎外国军队的武装干涉1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15、《布列斯特和约》对于俄国来说虽然苛刻,却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A、它使俄国退出战争,减少了军费开支B、它使德国得以集中力量对付协约国,激化了协约国同它的矛盾C、它使俄国支付了巨额赔款,加深了俄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D、它使俄国退出大战,获得喘息,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nA、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B、俄国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C、俄国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很大D、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17、俄国的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无产阶级直接掌握了政府权力D、工人阶级拥有革命武装18、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代表了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B、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C、缺乏稳定的核心D、缺乏合作的纲领19、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1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C、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D、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20、苏俄政府和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不相同的是A、废除旧军队B、建立新的国家机构C、取消旧法庭D、没收资本家的工厂,分配土地给农民21、俄国历史上的下列事件,由于对外战争失败而引起的是(1)1861年改革(2)1905年革命(3)二月革命(4)十月革命\nA、(1)(2)B、(3)(4)C、(1)(3)D、(2)(4)2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23、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1)《四月提纲》发表(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3)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4)布列斯特和约签订A、(1)(3)(2)(4)B、(2)(4)(1)(3)C、(2)(1)(3)(4)D、(1)(2)(3)(4)2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5、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的最主要的客观条件是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B、俄国沙皇专制严重C、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D、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作了总演习2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n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B、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D、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27、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对苏俄进行干涉的原因不包括A、不满德国与俄国媾和B、怕共产党政权会影响本国统治C、全面恢复战后的封建专制统治D、与俄国被推翻的贵族地主和资本家有共同利益28、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D、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29、苏联1936年新宪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A、为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B、以法律形式肯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C、为了落实农业集体化决议D、宣布第三个五年计划30、十月革命前夕,俄国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B、仍然占优势的小农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操纵俄国经济31、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A、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B、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nC、其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32、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3、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恐怖政策B、是一种应急措施C、没有发挥积极作用D、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主观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35、联共(布)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军工企业,抵抗帝国主义威胁B、使俄国实现由小农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C、使苏联成为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D、满足人民对工业生活用品的需求36、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nA、重点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37、联共(布)十五大规定的在农村任务的实质是A、实行农业集体化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3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出的特点不包括A、无产阶级采用暴力夺取政权B、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道路C、始终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D、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3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40、共产国际与已往的国际工人组织不同之处在于A、它给各国工人党指出行动方向B、它领导各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C、它开展了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D、它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4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措施中最能反映政权性质的是\n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B、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C、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D、签订对德和约,退出大战42、俄国十月革命后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反映的实际问题是A、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B、人民群众同封建势力间的矛盾C、协约国之间既勾结又斗争D、两大军事集团间的矛盾43、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会议是A、俄共(布)十四大B、联共(布)十四大C、俄共(布)十五大D、联共(布)十五大44、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D、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45、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46、苏联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是因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nC、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行D、斯大林体制的形成47、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B、资产阶级民族革命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8、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的特点是A、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B、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推翻君主政体,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A、暴力革命和合法的议会斗争相结合B、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C、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D、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得胜利50、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为满足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B、没收地主、皇室、寺院土地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51、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B、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C、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52、对共产国际的建立,评价正确的是\nA、是国际工人组织B、通过大会和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C、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D、各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的53、十月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首要的不同点是A、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C、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4、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A、1921年B、1925年C、1927年D、1928年55、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56、苏联制定1936年新宪法的目的是A、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C、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57、以下哪项不属于苏联“二五”计划期间发生的变化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C、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支配地位D、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n58、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体制D、大清洗运动59、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60、俄国十月革命后,使苏维埃政权得以喘息满足俄国人民要求和平愿望的措施是A、分配土地给农民B、建立正规的革命军队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A、为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B、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C、没有触及农民利益,得到农民拥护D、并非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2、苏俄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n63、苏联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1)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2)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程度(4)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A、(1)B、(1)(2)C、(1)(2)(3)D、(1)(2)(3)(4)64、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绩,不包括A、使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B、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65、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B、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66、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A、暴力斗争和合法的议会斗争相结合B、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D、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得胜利67、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主要依据是其A、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68、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最早发生在俄国的主要原因是\nA、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B、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中起决定作用C、俄国是帝国主义阵营中政治相对落后的国家D、俄国保留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69、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具体表现为A、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70、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局面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7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是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C、农轻重协调发展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72、苏联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73、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74、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是由于其\n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局面C、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75、苏俄(联)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种类最多的时期是A、1918—1920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6—1941年76、判断二月革命的性质主要是依据A、革命的任务B、革命的领导者C、革命的手段D、革命的道路77、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C、斯大林的个人因素D、大清洗运动78、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能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和平共处,其前提条件是A、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快B、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承认C、反武装干涉斗争胜利D、一战后列强忙于分赃79、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俄(联)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80、对于苏俄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政策功不可没;另一种观点认为政策弊大于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政策的实行利大于弊。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按自己的理解阐述一下理由。\n81、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82、2002年6月28日《人民日报》第11版有一篇署名果毅的文章《三谒列宁墓》,全文如下:列宁这个名字在几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神圣的。毛泽东的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声炮,便是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亲自指挥打响的。还不止于此,列宁在随后签发的《和平法令》中,明确提出应将沙皇俄国掠自中国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归还给中国。这种公正无私的彻底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令人感佩,因此,列宁之于中国人,就显得格外亲切。拜谒列宁墓,是千百万中国革命者可望而不可求的事,许多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如愿,我却有幸先后三次瞻仰列宁的遗容。三次拜谒,景象各异,心境亦不同。\n第一次时值1965年深秋,我们一群教育部选派的留法学生,自北京乘国际列车赴巴黎求学,途经莫斯科,在中国驻苏使馆小住十余日。听说使馆领导要组织我们拜谒列宁墓,个个兴奋不已。那天,我们就像过节一样,都早早起来梳妆整洁。来到红场,远远望去,列宁墓门前一条数百人的长队正慢慢向前蠕动。我们走近队尾,按顺序排在后面。不大工夫,苏方管理人员将我们从队尾领出来,安插到队伍的前部。陪同的使馆同志说,这是对外国集体参观者的惯常礼遇。我们被告知,进入列宁墓后,一要脱帽,二不能说笑,三不能停步。墓两旁的卫兵像雕像一样纹丝不动。步入墓室,光线幽暗,气氛肃穆而威严。慢慢移近,伟大而平凡的列宁静卧于水晶棺内,脸色红润,双目微合,就像刚刚沐浴后正在安睡一样。从列宁墓走出来,我们的心中充溢着幸福感。第二次是在1967年1月25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正如燎原之火席卷神州,声播世界。不要说我们这些中国学生禁不住它的吸引,就连法国学生也受其影响闹起了学潮,最终导致爆发1968年的“五月革命”。在世界上三十几个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已经很难维持正常学习环境,纷纷要求回国参加运动。我们留法六五级学生64人与留芬兰学生5人,共计69人在回国途中同时抵达莫斯科,住在中国大使馆内。1月24日,我们商议一起拜谒列宁墓。经使馆同意,25日一早,在使馆人员和新华社记者的陪同下,我们乘大轿车来到红场。当时的中国留学生都是统一制装,不是深黑便是藏蓝,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十分惹眼。近身看时,每个学生胸前都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毛主席像章,右手都握着一本被称为“小红书”的毛主席语录。在外国人眼中,这就是典型的“红卫兵”形象。这批“不速之客”可能因此而引起了红场管理当局的警觉。开始,他们按传统做法,将我们一行人安排到参观者队伍的前半部,以示照顾。但几分钟后,我们的后面便突然出现百来名脚蹬马靴的便衣警察。这些人个个身高体壮,就连我这个一米八三的大个子都得仰头看他们。队伍慢慢向前移动,大家相安无事。但是,当我们走到列宁墓门前,停下脚步,列队诵读毛主席语录时,后面的便衣警察便立即拥上来,将我们团团围住,继而大打出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所谓\n“红场事件”。据说,“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在谈及这一事件时,曾经批评它是“极左”思潮的产物。事过境迁,在35年后重新审视这一事件,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首先,我们不该违反列宁墓的规矩,在没有事先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我行我素地在列宁墓门前停步并高声诵读。因此,应该说事件的起因在我方。当然,苏联当局的反应也太过敏感、激烈。导致这一悲剧的背景因素是当时中苏双方相互敌视,几达水火不容之地步。列宁他老人家如果九泉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慨?2002年初夏,事隔35年后,我又一次来到列宁墓,拜谒他老人家。这一次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一言难尽。因为只有3人,没有享受外国集体参观者的优惠照顾(我没有打听,这种习惯是否还有)。我们依次排队走进墓内,列宁像37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一样安宁而慈祥。在环绕水晶棺的几十秒中,我的目光始终凝聚在列宁的脸上,久久不愿离去。我似乎有一种预感,这或许是我们与列宁的诀别。因为,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请回答:列宁是哪一年逝世的?列宁的形象为什么在俄国和中国人民心目中那么高大?你认为是否还应该继续保存列宁遗体?为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