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 KB
  • 2022-09-27 发布

成长足迹——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长足迹——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一)婴幼儿动作的发展:第一年和第三年是发展较快的阶段,第二年是第一年动作发展的巩固阶段。大体过程是:1个月,全身动作无规律,俯卧时勉强抬头,吸吮有力。2个月,又俯卧位被托起时,头与躯干能维持在一条直线上。4个月,会抬头,挺胸,头竖直,手能紧握玩具。6个月,会翻身,扶之能够站直,喜欢扶立跳跃。8个月,坐稳,会爬,扶之能站。10个月,扶物站稳。1岁,能自己站立,拉一只手可以走。1岁3个月,会独立行走,会叠两块积木。1岁半,跑得稳,拉一只手可以上台阶。2岁,会上下楼梯,开门。3岁,能倒退走,会折叠纸张。4岁,会一只脚站立,用剪刀剪图画纸片。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比如,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以后,婴幼儿动作逐渐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至于俯撑、翻身、坐爬、站立乃至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4)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成长足迹——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二)感觉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一是个体呢功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二是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以达到什么程度。1、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二、视觉发展:1、视觉集中。2、光的察觉。3、视敏度。4、颜色视觉。三、听觉发展:1、婴儿由6个月到12个月,声音敏锐度平均增加5\n-7个分贝。2、6个月至成人,敏锐度约增加到25分贝。3、婴儿对高频的声音(一万赫兹以上)敏锐度与承认相差无几,主要发展低频范围的敏锐度。四、嗅觉:在出生后短短的几天内,用而已经会认识自己母亲的气味。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发达的嗅觉还可以知道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知觉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儿童是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接起来。比如,他们看见一幅图时说:“有一些水果。呵,一个小丑!”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逻辑上的“慢动作”,表明这个年龄的儿童还不认识同一幅画可以赋予不同意义。在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现了比粉与整体的统一(8、9岁)。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当几个客体同时具有色与形两维特征时,儿童是先感知色还是先感知形,还是同时感知色与形?对色形的感知有无年龄特点呢?研究发现,3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5岁是高峰期),6岁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但并不排除个体经验的影响,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虽然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但由于时间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使人很难感知它。儿童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后是知觉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知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4岁儿童对认知一日的时序仍然有困难。5-6岁对认知一年内的时序有困难。儿童先认知时序的固定性,然后认知时序的相对性。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有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对象本质的、典型的却不太显著的特征。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儿童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儿童的观察力发展大致呈以下趋势:(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成长足迹——1岁1-3个月育儿要点智能培育要点:训练重点一是训练独走和跑的动作;二是通过搭积木等游戏训练手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功能;三是教孩子说话和用语言表示要求的能力;四是发展孩子的认知功能.满一岁后的孩子,可逐步正式安排主动体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做的节数)拉着一只手走上楼梯.大人拉着小儿的一只手,小儿处于直立体位,用脚走上楼梯,大人仅仅是帮小儿平衡,不是支持.爬上成人的大椅子.小儿能面向大椅子爬上去,然后转身坐下.\n投掷.给小儿一个皮球,对他说"把球扔给我".他能站着朝大人投掷,不失平衡.精细动作:从瓶中取小丸.将小丸放入瓶内后,小儿能自己从瓶中取出小丸.自行作画.能用笔在纸上自行乱画.适应能力:搭三层塔.经过示范,再鼓励小儿搭搭.小儿能成功堆积三块,摆第四块时倒下.将方木全部放入杯中.小儿自发地或在大人的鼓励下,能将10块方木全部放进杯中.将盖往瓶上放.小儿对瓶与瓶盖的关系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他知道将盖往瓶上放,但有时会倒着放,甚至将盖碰下来.语言:能说10-19个字.说出的这些字均有含义,包括称呼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和各种动作等.选择性地看书中的图.小儿的目光能随大人翻动的手,从一页到另一页.指出一张画.把图画书给小儿,让他指出一张画,如狗,鞋,帽等.如果孩子不愿意指,只要他确切地看着那张画也可以.指出身体二个部位.小儿能按要求指出自己或煮出他人身体的二个部位.社交行为:自己吃饭洒满桌.进餐时小儿不完全需成人帮助,会自己用勺子吃饭,而不用手抓,但残羹掉洒满桌.会说"谢谢".当小儿接受一件东西时会说"谢谢",或者任何表示这种意思的声音.做事时寻求帮助.如果小儿在做某件事时需要给予帮助时,他会来求助大人.如,让大人帮他将玩具上的发条上满等.拉大人去看东西.小儿能够拉住大人表示需要什么或看什么东西的愿望.把玩具给别人.小儿在玩玩具时,能拿着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看,并能主动给人,甚至要求对方拿着玩具去干些什么.拉着玩具玩.当小儿爬或走时,能自发地或者模仿着用绳去拉系着的玩具,或推着玩具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