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概述· 课名《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是初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一节。· 本节课共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1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其中主要是学习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运动规律以及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学习本节课能使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地球自转的一些现象,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默读课文,识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绕转中心、运动方向和运动周期,能准确地复述出来。。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进一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能用这些原理解释有关地球运动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收集与地球运动规律有关资料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并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地理知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方法,从而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n。 学生是初一(2)班的学生,在小学初步学过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掌握了一些地理技能和方法,但缺少系统性。。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有良好的小组合作习惯。。 对地球的运动已经具有初步知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教学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学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利用地球仪、教学挂图,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策略----类比法,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列表类比,便于学生识记。第二个层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启发引导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进一步应用小组讨论合作的策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课前准备:地球仪(根据需要处理,见教学过程)、手电筒、PPT课件、有关地球运动的录象和网址等。。学生课前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分组准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演示----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幻灯片)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讲授新课] 教材第9页阅读材料“天转还是地转”。师:请一位同学阅读材料。师: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n生:(分组讨论,请多位同学回答)。师:阅读中同学发现问题了吗?生:(1)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感觉到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 (2)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的内容是什么?都对吗?等等。师:请继续分组讨论,分析后回答。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是太阳、星星、月亮每天东升西落,好象是它们都绕这地球转,并没有感到是地球在转。师:(提醒并举例)好象是坐在很平稳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后退。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他、一同在平稳的运动,人们难以感觉到。生: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师:他的观点是否都正确,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它。[承上启下]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首先是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自转。(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活动设计1:教材P10活动1 (使用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和地球自转的网络动画)。师:(边演示边提问)(1)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什么?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生:(观察、分析、回答)\n师:(总结)绕转中心:地轴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24小时)(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活动设计2:教材P12活动1、2 (使用三球仪、幻灯片和地球公转的网络动画)。师:(边演示边提问)(1)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什么? (2)地球公转是什么方向?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生:(观察、分析、回答)师:(总结)绕转中心:太阳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365天)[承上启下]师: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 (二)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活动设计3:教材P10活动2 (使用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师:昼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观察、分析)回答:地球不透明师: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板书)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更替师:(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几个城市作标记)(1) 当太阳照射北京时,哪些国家是白天,哪些国家是黑夜?(2) 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n(3) 同一纬度上的北京、乌鲁木齐哪儿先看到日出,哪儿先送走落日?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1)地球上某地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时间大约是多少?(2)人们以一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生:(分析、讨论、回答) 师:可见,地球每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东边的地方先看到阳光,自转中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活动设计4:教材P10活动3 (使用地球仪、幻灯片、地球自转的网络动画)。2、 产生地方时差 师: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纽约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而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的昼夜为什么不同? 生:(分析回答) 师:当北京是白天时,美国的纽约却是晚上。 师:(总结)由于地球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 师:(举例) 生:(举例)[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什么知识? 生:(学生总结,并整理板书)七、教学评价设计地理课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外,重要的是将所学的地理原理运用到分析问题中,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 课堂参与情况\n(2) 协作学习情况(3) 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知识的识记情况(4) 原理运用:会运用地球运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5) 创造性: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自然现象八、帮助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针对小组合作情况分别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帮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启发,防止学生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