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n(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哲学是行所讲的运动和我们平常理解的运动是不一样的,它指的是宇宙见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1、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和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2页内容,并思考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运动是绝对性的,静止是相对性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探究二: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3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人类之所以能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关键就在于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另外就是人类认识并掌握了元素排列的规律。(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规律的普遍性\n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认识和掌握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人类如何才能掌握和利用规律呢?那么,我们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呢?通过预习下节课:《意识的本质》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些内容了。九、板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客观性2、规律的普遍性3、方法论要求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唯物论的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n【导学案】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和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和____。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___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___、___的和___;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___、___的和___。(3)物质世界是___与___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联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___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___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列举出来疑惑点疑惑内容 \n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学习重难点:规律的客观性二、学习过程探究一: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探究二: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唯心主义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错误是:A、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D、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2、“拔苗助长”没有“助长”反而“助死”的原因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发挥出来B、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C、人们不可能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D、没有做到亲身实践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4、教材32页,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的故事中,他犯的错误是: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似乎运动的主体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5、下列说法的错误与欧布里德一样的是: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吾心即是宇宙,宇宙既是吾心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6、有人认为“水往低处流”是客观规律。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认识是: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他揭示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他看到了规律的客观性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把事物的运动等同于事物的运动规律D、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把规律和规律的现象混为一谈课后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n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属性是________。( )A、联系运动 B、运动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联系 D、客观实在性运动5、“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6、宋人有看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也。”此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7、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二、非选择题8、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节律一样开始运行,按照正弦一直延续到死亡。上述发现,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 \n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D2.B3.C4.B5.A6.D【课后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D5,D6、A7,A二、非选择题:8,(1)这一发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波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2)这一发现还告诉我们: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认识和不佣规律,造福于人类.村料中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是人们能够发现规律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