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第3课。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初步体验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反复呼吸一袋空气的体验,尝试解释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第三部分用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学设计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以探究为核心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如:课堂上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其次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如在本课中,通过测量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这一生活中常见现象引起学生思索、探究。另外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体验中探究、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等等。(二)强化实验教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实验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本节课共安排了4个实验,第一个是体会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感觉呼吸的差异。第二个是反复呼吸一袋空气的体验。第三个实验是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第四个实验是不同学生的肺活量差异。(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学生的体验、实验、讨论贯穿一节课,通过体验引发探究问题,以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了呼吸的秘密。把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结论的获得都交给学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把问题引向深入。(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设计上注意了解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在“测量呼吸”这个控制变量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科学本质,正确看待误差;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二、教学目标\n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已有知识做出猜测,并能根据已有经验设计实验、收集证据。2、能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的方法验证气体交换后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难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这一事实。四、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准备:保鲜袋一个、粗吸管一根。2、小组准备:水槽一个、广口瓶2个、玻璃片2片、水、火柴。3、教师材料:课件、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等。五、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1.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上升吸、下降呼)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由慢变快。2.对呼吸测量方法进行指导(食指放在鼻孔处,一吸一呼算1次)。定时10秒,数数呼吸次数。提醒学生不要故意深呼吸。(二)新课导入\n1.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2.播放一段学生跳绳后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运动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呼吸加速,心跳变快)3.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运动后呼吸会加快?怎么做?测量几次?(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1分钟呼吸次数)(三)活动一:测量呼吸1.提出实验要求:听教师口令,先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在表格中。跟随音乐做60秒深蹲运动,音乐停止,马上站着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也记录在表格中。2.汇报呼吸次数情况,教师表格汇总后投影展示。3.分析比较数据,运动后呼吸次数有什么变化?(呼吸加快)。板书:运动后呼吸加快4.猜测: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四)活动二: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1.我们呼吸的时候要吸进空气,吸进的空气到哪里去了呢?2.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肺部的位置。双手放在胸部,做深呼吸感受胸腔变化。说说感受。3.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了肺部?呼出的空气又经过了那些地方?4.出示呼吸器官图解说:气体从鼻腔吸入,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人体不需要的气体在肺部集中,经过支气管、气管,从鼻腔呼出体外。(五)活动三:探究呼吸的秘密1.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一样吗?2.求证一:出示一个塑料袋,如果借助这个塑料袋和吸管进行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演示呼吸一袋空气的方法:装一袋空气,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把袋里的空气拧紧不要让它跑了。学生体验。 交流:有什么感受?猜测原因。(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3.求证二:观察火柴燃烧现象。点燃的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氧气,你们能根据这个事实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吗?出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取气法),讲解原理。学生收集气体,用火柴检验A(新鲜的空气)、B(呼吸多次的空气)2瓶气体,观察现象。\n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想想说明了什么?4.求证三: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发现,(PPT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观察书上的两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科学家还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人体呼吸的秘密:人体运动需要氧气,通过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5.有些同学有蒙头睡觉的习惯,现在说说这个习惯好吗?为什么?(六)活动四:运动和呼吸的关系1.观察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前后呼吸次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2.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3.小结: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4.比较呼吸变化统计表,提出问题:为什么运动后学生呼吸次数不一样?解释肺活量概念。5.课件出示:介绍一个检测肺活量的简易装置。6.小结: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呼吸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七)总结拓展 1.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来测试一下,看看肺活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八)板书设计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运动后 吸进(大量)氧气呼吸加快 气体交换 呼吸器官 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在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实验教学的理念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n1.教学设计注意前后照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在测量“平静状态”、“跳动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后,学生能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再让学生思考“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建构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气呵成,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还向学生渗透了“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2.根据学情,调整试验方法。按照教材要求,排水法收集气体由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感觉四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费时费力,操作有一点失误就会导致实验现象的改变,从而不利于科学概念的获得。本次教学,我们采取教师演示实验,保证了教学顺利完成。3.今后执教改进实验,增强效果。怎样检验经过多次呼吸的空气和新鲜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所不同?教学中,我们把点燃的火柴依次放进2个集气瓶中——这2个集气瓶分别装着多次呼吸的空气和新鲜的空气,让学生比较火柴在2个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的长短,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用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集气瓶,进行观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