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九章质点运动型问题【考点透视】质点运动型问题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相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考察.质点运动型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解决质点运动型问题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动点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尽管一些试题大多属于静态的知识和方法,然而,这些试题中常常渗透着运动与变化的思想方法,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和解决.质点运动型问题有时把函数、方程、不等式联系起来.当一个问题是求有关图形的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当求图形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和一些特殊的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去求解.【典型例题】ACQP图9—1B例1.如图9—1,在△ABC中,∠B=90°,AB=6cm,BC=3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Q间的距离等于4cm?(1995年山东省中考试题)分析:本题如果设t秒钟后,P、Q间的距离等于4cm,那么PB、QB都能用t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解:设t秒钟后,P、Q间的距离等于4cm.则PB=(6-t)cm,QB=2tcm.根据勾股定理,得(6-t)2+(2t)2=(4)2.解这个方程,得t1=,t2=2.因为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移动到点C以只需要1.5秒,所以只取t=.答:秒钟后,P、Q间的距离等于4cm.说明:本题抓住变化中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PQ=4cm,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图9—2ABCQP例2.如图9—2,在△ABC中,∠C=90°,BC=8cm,sinB=,点P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A边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第几秒时PQ∥AB?(1997年陕西省咸阳市中考试题)\n分析:如图9—2,假设运动开始后t秒时,PQ∥AB根据这时图形的特殊位置,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解.解:设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运动开始后t秒时,PQ∥AB.则.∵sinB=,∴cosB=,tgB=.∴AC=BC·tgB=8·=6.∴BP=2t,AQ=AC-QC=6-t.∴.解得t=2.4(s).∴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运动开始后2.4s时,PQ∥AB.说明:本题抓住变化中图形的特殊位置PQ∥AB,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解.例3.如图9—3,已知: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设S表示面积,x表示移动时间(x>0).(1)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写出S△DPQ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9—3ABCQDP(3)求出S△DPQ最小值和S△DPQ最大值,并说明理由.(1998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试题)分析:点P、Q在运动过程中,x在变,S△DPQ也在变,而S△DPQ与x之间可以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求解.解:(1)根据题意,得·2x·(6-x)=8.即x2-6x+8=0.解得x1=2,x2=4.所以2秒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S△DPQ=S四边形ABCD-S△APD-S△PBQ-S△DCQ=12·6-·x·12-·6·(12-2x)-·(6-x)·2x=x2-6x+36.(3)S△DPQ=x2-6x+36=(x-3)2+27.∴S△DPQ的最小值是27,S△DPQ的最大值是36.\n∵当|x-3|最小时,S△DPQ有最小值;当|x-3|最大时,S△DPQ有最大值,又∵0<x≤6,∴当x=3时,S△DPQ有最小值;当x=6时,S△DPQ有最大值.说明:本题第(1)小题是利用方程模型求解,它是P、Q运动过程中,△PBQ处于特殊位置;而第(2)、(3)小题是利用函数模型求解.另外,在几何图形中求函数关系式,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对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认真考虑,一般需有约束条件.例4.如图9—4,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PBQ与△ABC相似?A图9—4BCQP(199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分析:在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运动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状态出现:(1);(2).因此,这两种情况都要考虑.解:设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后,经xs,△PBQ与△ABC相似.则AP=2x,BQ=4x,PB=8-2x.(1)如果,那么可得.解得x=2.(2)如果,那么可得.解得x=.所以经过2s钟或s钟,△PBQ与△ABC都相似.说明:本题是一道需要讨论的质点运动型中考题,即在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运动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使△PBQ与△ABC相似.例5.如图9—5,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ACBQDP图9—5(3)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00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n分析:(1)只要把QA、AP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利用QA=AP求解;(2)可以分别求出△QAC和△APC的面积;(3)同例4一样,要分两种情况求解.解:(1)对于任何时刻t,AP=2t,DQ=t,QA=6-t.当QA=AP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解得t=2(秒).所以当t=2秒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在△QAC中,QA=6-t,QA边上的高DC=12,∴S△QAC=QA•DC=(6-t)•12=36-6t.∵在△APC中,AP=2t,BC=6,∴S△APC=AP•BC=•2t•6=6t.∴S四边形QAPC=S△QAC+S△APC=36-6t+6t=36(cm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Q两点的移动过程中,四边形QAPC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可以提出:P、Q两点到对角线AC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来求解:当时,△QAP∽△ABC.∴.解得t=1.2(s).∴当t=1.2s时,△QAP∽△ABC.当时,△PAQ∽△ABC.∴.解得t=3(秒).∴当t=3s时,△PAQ∽△ABC.例6.如图9—6,正方形ABCD中,有一直径为BC的半圆,BC=2cm.现有两点E、F,分别从点B、点A同时出发,沿线段B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F沿折线A—D—C以2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点E离开点的B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线段EF和BC平行?(2)设1<t<2,当t为何值时,EF与半圆相切?(3)当1≤t<2时,设EF与AC相交于点P,问点E、F运动时,点P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请给予证明,并求AP:PC的值.(2001年南昌市中考试题)分析:(1)当EF∥BC时,四边形BCFE是矩形;(2)线段EF与半圆相切时,EF=BE+CF,可以过点F作KF∥BC交AB于K,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3)可以利用正方形ABCD中的不变关系AB∥DC,通过△AEP∽△CFP求解.A图9—7BCDFEA图9—6BCD\n解:(1)如图9—7,设E、F出发后运动了ts时,有EF和BC平行.则BE=t,CF=4-2t.∴t=4-2t.解得t=.∴当t=s时,线段EF和BC平行.(2)设E、F出发后运动了t秒时,EF与半圆相切.过点F作KF∥BC交AB于K.如图9—8.则BE=t,CF=4-2t,EK=t-(4-2t)=3t-4,EF=BE+CF=t+(4-2t)=4-t.又∵EF=EK+FK,∴(4-2t)=(3t-4)+2.解得t=.∵1<t<2,∴t=.∴当t=s时,线段EF与半圆相切.A图9—9BCDFEPA图9—8BCDFEK(3)答:当1≤t<2时,点P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证明:1≤t<2时,设E、F出发后运动了ts时,EF位置如图9—9所示,则BE=t,AE=2-t,CF=4-2t.∴=.又∵AB∥DC,∴△AEP∽△CFP.∴.即点P的位置与t的取值无关.∴1≤t<2时,点P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且AP:PC的值是.\n【习题9】1.如图9—10,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有一点P在BC上运动,设PB=x,梯形APCD的面积为y.(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图9—10ABCxDP(2)如果S△ABP=S梯形APCD,请确定P点的位置.(2001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考试题)2.如图9—11,已知: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两点在分别到达B、C两点后就停止移动,回答下列问题:从A、B同时出发.设S表示面积,x表示移动时间(x>0).(1)运动开始后第几秒钟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2)设运动开始后第ts钟时,五边形APQCD的面积为Scm2,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图9—11ABCQDP(3)t为何值时S最小?求出S最小值.(199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试题)3.如图9—12,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33cm2?(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ACQDP图9—12B(1999年湖北省荆州中考试题)\n4.如图9—13,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1)当x为何值时,PQ∥BC?(2)△APQ能否与△CQB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9—13ABCQP(200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试题)5.如图9—14所示,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8,0)和(0,28),动点P从A点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EF从x轴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x轴),并且分别与y轴、线段AB交于E、F点.连接FP,设动点P与动直线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1)当t=1s时,求梯形OPFE的面积.t为何值时,梯形OPF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设t的值分别取t1、t2时,(t1≠t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和△AF1P1和△AF2P2.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y图9—14A(28,0)PFB(0,28)OxE(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试题)7.如图9—15,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13cm,BC=16cm,CD=5cm,AB为⊙O的直径,动点P沿AD方向从点A开始向点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沿CB方向从点C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停止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O的直径;(2)求四边形PQCD的面积y关于P、Q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四边形PQCD的面积.(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直线PQ与⊙O相切,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9—15ABCQPOD(200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试题)\n7.如图9—16,梯形OABC中,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0)、(14,3)、(4,3).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1)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s,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分别写出这时点Q在OC上或在CB上时的坐标(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不要写出x的取值范围);(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s,如果点P与点Q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恰好为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①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这时点Q所经过的路程和它的速度;②试问:这时直线PQ是否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求出相应的x的值和P、Q的坐标;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y图9—16PB(14,3)OxC(4,3)A(14,0)1Q(200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8.已知:如图9—17,在Rt△ABC中,∠C=90°,BC=acm,AC=bcm,a>b,且a、b是方程x2-(m-1)x+(m+4)=0的两根.当AB=5cm时,(1)求a和b;(2)若△A’B’C’与△ABC完全重合,当△ABC固定不动,将△A’B’C’沿CB所在的直线向左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移动xs后△A’B’C’与△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几秒钟后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cm2?(1998年吉林省中考试题)ACBA’C’B’图9—17\n习题九1.解:(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PB=x,∴CP=-x.∴y=[(-x)+]·=2-x,0<x<.(2)∵S△ABP=··x=x.S梯形APCD=2-x,S△ABP=S梯形APCD,∴x=(2-x).∴x=.∴P点在BC的处.2.解:(1)运动开始后第xs钟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根据题意,得·2x·(6-x)=8.即x2-6x+8=0.解得x1=2,x2=4.所以2s或4s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运动开始后第ts钟时,S=S矩形ABCD-S△PBQ=12·6-·(6-t)·2t=t2-6x+72.(3)S=t2-6x+72=(t-3)2+63.所以当t=3时,S最小,S的最小值是63cm2.3.解:(1)设xs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33cm2.可得PB=16-3x,CQ=2x,BC=6.则(16-3x+2x)•6=33.解得x=5.所以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5s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33cm2.(2)设ys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过点P作PE⊥CD,垂足为E.则EQ=|16-3y-2y|=|16-5y|.在Rt△PEQ中,PE=6cm,PQ=10cm,由勾股定理,得EQ=8cm.∴|16-5y|=8.\n解得y1=,y2=.根据题意,0≤y≤,∴y1、y2都符合题意.∴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s或s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4.解:(1)根据题意,得AP=4xcm,AQ=AC-QC=(30-3x)cm.如果PQ∥AB,那么.则.解得x=(s).∴当x=s时,PQ∥AB.(2)∵∠A=∠C,∴当或时,△APQ能与△CQB相似.①当时,.解得x=.∴AP=4x=.②当时,.解得x1=5,x2=-10(舍去).∴AP=4x=20.所以当AP=cm或20cm时,△APQ与△CQB相似.5.解:当t=1s时,OE=1,AP=3.∴OP=28-3=25.∵OA=OB,EF∥OA,∴EF=EB=28-1=27.∴S梯形OPFE===26.S==-2t2+28t=-2(t-7)2+98.所以当t=7s时,梯形OPF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98.\n(2)相似.证明:分别过F1、F2作F1H1⊥AP2,F2H2⊥AP2,垂足分别为H1、H2.∵∠OAB=45°,∴AH1=F1H1=t1,AH2=F2H2=t2.∴AF1=t1,AF2=t2.∴.又∵AP1=3t1,AP2=3t2,∴.∴.∵∠OAB=∠OAB,∴△AF1P1∽△AF2P2.ABCQPODE6.解:(1)过点作DE⊥BC,垂足为E.则BE=AD=13cm,EC=3cm.∵在Rt△DEC中,DC=5cm,∴DE=4cm.∴⊙O的直径是4cm.(2)∵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cm/s和2cm/s,由于∴当P、Q运动ts时,PD=(13-t)cm,CQ=2tcm.∴四边形PQCD的面积是y=·AB(PD+CQ)=×4(13-t+2t)=2t+26.(0≤t≤8)当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CQ-PD=2CE,∴2t-(13-t)=6.解得t=.此时四边形PQCD的面积是y=.(3)存在.如果直线PQ与⊙O相切,切点为G,作PH⊥BC,垂足为H.∴PG=AP=t,QG=QB=16-2t.∴QH=QB-BH=(16-2t)-t=16-3t,PQ=QB+AP=16-t.根据勾股定理,得PQ2=PH2+QH2.∴(16-t)2=16+(16-3t)2.解得t1=4+,t2=4-.∵4+和4-都在0≤t≤8内,∴在t=(4+)s或t=(4-)s时,直线PQ与⊙O相切.\n7.解:(1)当点Q在OC上时,坐标为(,),当点Q在CB上时,坐标为(2x-1,3).yPB(14,3)OxC(4,3)A(14,0)1QM16-xx(2)①点Q所经过的路程为16-x,速度为.②当Q在OC上时,作QM⊥OA,垂足为M.则QM=(16-x).∴S△OPQ=·(16-x)·xx(16-x).令x(16-x)=18.解得x1=10,x2=6.∵当x1=10时,16-x=6,这时点Q不在OC上,故舍去.∴当Q在OC上时,PQ不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点Q在CB上时,CQ=16-x-5=11-x.∴S梯形OPQC=·(11-x+x)·3=.∵≠18,∴点Q在CB上时,PQ不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P1yB(14,3)OxCA(14,0)xQ11-x8.解:根据题意,得a+b=m-1,ab=m+4.∵在Rt△ABC中,∠C=90°,∴AB2=BC2+AC2.∴a2+b2=25.∴(a+b)2-2ab=25.∴(m-1)2-2(m+4)=25.∴m=8或m=-4(不合题意,舍去)∴a+b=7,ab=12.解得a=4,b=3或a=3,b=4.∵a>b,∴a=4,b=3.(2)设A’C’交AB于P,\n∵A’C’∥AC,∴△A’B’C’∽△ABC.∵BC=4cm,AC=3cm,CC’=xcm,∴.即(或).若S△PBC’=cm2,则解得x1=3,x2=5.∵0≤x≤4,∴x=5不符合题意,只能取x=3.∴3s钟后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