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五四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图存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本文主要围绕五四运动之前社会环境的转变以及前期妇女斗争的结果来谈其对五四运动中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关键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女权主义、民主科学、救亡图存妇女解放换言之可说为女权主义,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谋求平等的手段。古往今来,无数的妇女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他们大多孤身一人孤军奋战但却无怨无悔,誓死坚守自己所信仰的所追寻的。在中华大地,妇女历来备受压迫,这与政治经济有着重要联系。首先,农业时代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为特点,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对劳动力需求大,男性在劳动中占有更大优势,因此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显得更高。其二,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压抑着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天性。古话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没有受教育,工作的权利,孔子的一句话就很好的体现出女性的地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至明清时期理学兴盛,更进一步理论化了女子应遵守的严苛“礼节”。《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子要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还要为\n守寡女子立贞洁牌坊。其三,受封建时代父权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妇女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丈夫的一件附属品,男可以三妻四妾,女却要三从四德。年轻的女子须恪守深闺,刺绣待嫁。他们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没有向往自由的权利。而结婚的女子则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放弃婚姻的权利,唯一能够摆脱残酷婚姻的方式就是恳求夫君一纸休书,但被休的妇女也并没有摆脱噩梦,而是成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社会唾弃的对象。即使到了五四运动以前,北洋军阀政府还曾颁布《褒扬条例》,对所谓的“贞洁烈女”进行褒扬。妇女深受社会的压迫,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尤其是近代,随着新思潮的涌进,不同程度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妇女们为了自己的权利开始反抗斗争,这些斗争对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太平天国中就出现了一批能文善武的女兵女将女官,以及义和团运动中出现的“红灯照”“蓝灯照”“青灯照”等民间妇女组织,在反帝斗争中展示了中华妇女的无畏气概。在1903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前,就有许多有知识的女性参加了留日学生组成的义勇队,展开拒俄运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亦有妇女参加。1905年的同盟会更是吸收了秋瑾等一批女会员。辛亥革命期间还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军事团、女子北伐队等组织。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兴起。一些妇女组织起“女子参政同盟会”“中华女子竞进会”\n等组织,要求男女平等,女子参政。虽然这个时候妇女解放的思想已经有了,但仍是局限于一小部分有知识的女性身上,广大女性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妇女解放运动的洪流是在五四运动时一发不可收拾的,在此之前,社会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也为女性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首先,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这也表明原先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济不再是主流。各种工厂作坊兴办,其中有大量的轻工业企业如纺织、染布等,开始大量吸收女工,其他部门也相继出现了女性雇佣劳动者。女性不再恪守深闺相夫教子,而是勇敢的走出家门承担起生活重担,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地位。其次,先前的私塾和学府都只招收男性,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都提倡女子教育,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更是在各地兴办女子学校,外国教会也在各地创立女子学校,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其三,在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封建道德的种种摧残女性的纲常礼教受到了猛烈抨击。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猛烈批判孔孟学说,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唾弃贞节牌坊,这也为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n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一开始,觉悟的知识妇女首先崛起,在听闻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他们更是发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n的铿锵之声,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妇女救国团体,以便拟合众力,共同对外。为了扩大五四影响,他们与男同胞一起印发传单,露天演讲,组织宣传队。宣传内容是:抵制日货、反对卖国等,在勇敢的表达爱国之情时,他们也寻到了妇女解放的路径,反对包办婚姻,男女社交公开,婚姻自由、大学开女禁等,他们的出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更是完成了对自身的历练。此时妇女解放运动仍主要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身上,以女大学生为代表。下层女性仍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仍没有主动去解放自我的欲求。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女大学生在宣传爱国热情的同时,更是呼吁广大女性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做独立的个体,不再做男性的附属品。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爱国学生一千多人。6月4日,消息传来,各女校代表立即集会,决定下午齐集天安门。派代表到总统府上书,提出释放被捕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等要求。当时的女学生不顾校方威胁,破门而出。女学生自豪的称这次请愿为“中国女子的参政行动”。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的力量很难涉及到有关国家命脉的经济方面。但是因为学生团体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勇敢的站出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走上街头同学生一起并肩战斗。政府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行动在上海波澜壮阔的展开。男女学生、男女工人以及各界民众纷纷勇敢的走上街头。由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逐渐波及了社会各个阶层。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参加巴黎和会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且拒绝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在五四运动之前,妇女解放运动只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中。五四运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特别是女工提供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广大女性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认同感,在为家国命运的抗争中也磨炼了自我意志,意识到自身解放的重要性。知识女性与劳动女性的联合,更是为妇女解放运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五四运动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妇女骨干,这些妇女代表在日后漫长的妇女斗争中起到了标杆式的作用,更是促进了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开展。\n五四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人们敢于批判封建制度,批判纲常礼教,对新事物,新思想的追求更加迫切。对外国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也激发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之制度,以耀我中华之雄威。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风采,展现了国人面对压迫的勇敢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之心。五四运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妇女解放仍然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途。时至今日,仍然有我们需要去争取去斗争的层面,仍然有知识文化没有深入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开辟,这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努力,让教育能遍及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女性意识到自身的风采,让他们有享受教育追求梦想的权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n参考文献:李嘉郁:《试论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年第一期。牛书成:《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第44卷第2期。《仪礼·丧服·子夏传》,中华书局,2012年。《周礼·天官》,中华书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