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8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一、0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0101竞技体育引论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3、经济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二)010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1、运动训练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学释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3、运动训练理论构成。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三)010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竞赛成绩的决定因素。竞赛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决定的。2、竞技能力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职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3、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方式。通常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治标体系中各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经统计处理而建立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结构模型。二、02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一)0201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1、运动管理事物涵盖内容。运动训练管理的事物包括训练管理、竞赛管理、文化学习管理、思想管理、生活管理、健康管理等。2、运动训练的宏观管理。是指从国家层面对于整个国家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管理。包括国家对运动训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大赛的系统设计等。3、运动训练的中观管理。是指在宏观管理层组织指导下,对一个或一组竞技运动项目的管理。当前,我国采取组建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组织形式,对所属项目的训练过程、竞赛组织和国际参赛项目的发展进行专项化的管理。4、运动训练的微观管理。是针对训练活动中各项具体工作所实施的管理。包括计划制定、训练实践、科学评定、效果反馈、适时调整等一系列工作。(二)0203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1、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来源。主要是如下四个来源:与企业、行业体协、体育局合作得到经费;学校拨款;学校外行政拨款;自筹资金。2、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来源。主要有如下三种途径:二、三线队伍的输送;球员转会;引进外籍球员。3、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一般包括运动员专业的选择、学分管理、继续教育及大学预科\n班的设置等方面内容。(三)0204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1、我国运动员训练培养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有幼儿、中小学锻炼小组、代表队;第二阶段:初级训练阶段,主要有少体校、重点中学队;第三阶段:中级训练阶段,主要有省、市、区体工队,体院、重点高校队;第四阶段:高级训练阶段,主要有国家队,国家青年队。三、03运动员选材(一)0301运动员选材概述1、运动员选材释义。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过程。2、运动员选材过程。运动员选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3、自然选材。主要以运动成绩作为选拔运动员的标准。4、经验选材。主要以教练员在实践中积累的、有目的的经验总结为依据,凭借教练员自己的经验,以定性的标准和简单的定量标准测定为主,采用简易的手段所进行的粗略选材。5、科学选材。指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建立系统的“运动员选材标准”、通过测试和考察,参照“运动员选材标准”进行的运动员选材。(二)0302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1、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P(HumanGenomeProject)于1985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美)首先提出,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上长达3*109个碱基对(basepair,bp),以建立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解读关于人类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2、遗传度。遗传度是指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3、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慢,以后再度加快;肌肉系统到学龄期才开始快速发育。四、04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040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1、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释义。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基本原则。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3、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和变异因素的组合。(二)040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释义。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技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肌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2、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人体技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限的要求。\n3、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型疲劳的评价方法;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4、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三)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1、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释义。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2、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训练过程的多变性和动态性要求准确地实施有效控制。3、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五、05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0503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1、运动训练方法的层次性。运动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一般训练方法;第二,具有项群指导意义的群组训练方法;第三,具有针对指导意义的专项训练方法。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肌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六、06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060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1、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哪些因素反映出来的。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2、良好体能的重要性。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健康,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3、体能训练分类。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二)0603力量素质及其训练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2、力量素质的类型划分。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的不同特点,通常把力量素质划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类型。3、力量耐力的分类。力量耐力通常可分为:短时间的力量耐力(最大力量耐力);中时间的力量耐力(有氧-无氧混合供能);长时间的力量耐力(有氧供能)三种。(三)0604速度素质及其训练1、速度素质的三个分类。速度素质可分为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含动作频率)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2、反应速度快慢的决定因素。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即接收信号的能力)、对于信号的选择性分析、信号沿反射弧传递的速度,以及肌肉应答性收缩的速度和\n能力这四个方面。3、移动速度的训练手段。其一、径赛运动员的快速小步跑、原地快速交换踏脚、原地高抬腿跑等练习;其二、游泳运动员的快速打腿、快速划臂练习;其三、自行车运动员的快速踏蹬练习;其四、在外部有利条件下完成的高频率练习,入下坡跑、顺风跑、缩短步长的高频率跑,陆上划臂练习等;其五、短距离折返跑等。(四)0605耐力素质及其训练1、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2、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心率计算公式。公式: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3、决定一般耐力的主要因素。运动员有氧代谢的能力、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存、支撑运动器官承受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以及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和对疲劳的耐受程度四个方面。七、07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一)070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1、动作要素。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2、技术结构内容。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3、动作基本结构。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4、技术组合。技术组合是由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联结组成的集合。(二)0704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处理好基本技术和高难度技术的关系;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化的关系;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处理好2、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一种理想的动作模式,是将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进行的最优代表性的描述。3、技术创新的目的。直接提高运动成绩、引进致胜因素、有效地制约现有运动技术、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发挥人体潜能、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八、08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080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1、竞技战术的构成。竞技战术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2、心理战术。心理战术的核心是心理干扰。具体手段包括对对手进行威慑、麻痹、迷惑等。以使对手产生压力过重、烦躁不安、心理过程紊乱、盲目自信,或丧失信心等消极情绪,诱使对手在错误的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错误的战术行动。3、运动员战术能力影响因素。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二)0802战术训练方法1、战术训练方法。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2、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三)0804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1、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项目致胜规律;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着重\n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重视战术组合;加强战术创新研究。九、09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0901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意志品质训练方法。如目标设置技能、想象技能、放松技能、注意集中技能等。3、系统心理训练。系统心理训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基础心理训练,旨在发展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专项心理素质,掌握各种心理技能等;其二,针对性心理训练。亦称专门心理训练,旨在为某个具体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包括赛前心理动员,赛后进行心理调整,以及针对某些心理障碍进行的心理训练等。十、10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1001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1、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由哪些基本环节构成。应该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6个基本环节。2、按时间分类运动训练计划。按照运动计划时间跨度大小,可将其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3、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计划其基本点都是相同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确定训练指标;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安排比赛序列;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制定恢复的措施;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二)1002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1、多年训练的两个层次。从时间的角度可以把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分为两个层次,即全程性多年训练和区间性多年训练。2、多年训练过程的四个阶段。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3、完整运动生涯的六个阶段。早期启蒙;打好基础;全面提高;实现最佳;保持水平;终止生涯。(三)1004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1、年龄由小变大,发展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配置规律。应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及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及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顺序予以安排。2、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3\n、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其一,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其二,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效果自然减弱。其三,训练不当。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以及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其四,运动员由于训练、经济、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十一、11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110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1、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时相性特点。其特点是依次变换的时相为三个:竞技状态的获得、保持(相对稳定)和消失的顺序进行。2、大周期训练包括的三个阶段。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大周期包括组织准备时期(训练期)、比赛期(或称竞赛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3、马特维也夫年度单周期训练过程基本模型。在马特维也夫年度单周期训练过程基本模型中,将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的时间分别定位6个月、4个半月和1个半月。十二、12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1201周训练计划与组织1、周训练的基本类型。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四种基本类型。2、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以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基本训练周又分为加量周和加强度周。3、运动训练过程的实质。运动训练过程的实质是:负荷-疲劳-恢复-负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一个过程。(二)1202课训练计划的制订1、训练课的不同类型。根据训练课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将其分为基本训练课、赛前训练课、赛前准备课、比赛课和恢复课。2、一堂训练课的结构分为几个基本部分。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结束部分所做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排出负荷时体内积存的乳酸,补偿运动时的氧债,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尽快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同时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从应激状态中逐渐退出。3、十三、13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一)1301参赛准备1、制定参赛战术的5项依据。要根据具体的比赛目标;要符合比赛规则的规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特点和优势;要针对主要对手的特点;要考虑比赛时间、地点及赛场环境,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战术方法,进行细致的战术准备。2、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赛前或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心理障碍,使运动员在赛前形成并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积极而稳定的心理状态。3、教练员赛场指挥的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简明扼要原则;鼓励支持原则;个性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