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5页

  • 358.00 KB
  • 2022-09-27 发布

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hapter3应激(stress)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应激刺激(stressor)也被称作应激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指有机体对应激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应激的诱发原因n身体性的(如疾病)n心理性的(如失败)n重大生活事件变故(如结婚、丧偶)n日常困扰的积累(如训练迟到、道路塞车)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或评价应激反应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判断。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紧急反应一般适应征候群个体大面对重大应激刺激(持续性的威胁)时,通常会出现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生理唤醒反应包括三个连续阶段警觉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一)应激的行为反应包括:由于聚集和动员能量而引起的力量增强和耐力提高;产生攻击行为以及过度进食。(二)应激的情绪反应包括积极的情绪反应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三)应激的认知反应包括警觉程度的提高,注意范围的缩小,对内部和外部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困难,以及思维的灵活性降低应对应激的方式(一)第一评价与第二评价第一评价是对应激情境严重性的最初评(二)第二评价是评价可以利用的那些个人资源或社会资源,并考虑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二)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与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问题定向的应对旨在面对和解决应激刺激带来的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直接行动,以改变应激刺激或\n个体与应激刺激的关系。情绪定向的应对旨在减少应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但并不试图改变应激刺激本身。社会支持是人们应对刺激的重要资源1、感情性的:爱、关心、尊重、接受2、物质性的:钱、交通工具、住房、食物3、信息性的:建议、信息、反馈唤醒(arousal):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n焦虑(anxiety):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n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n状态焦虑(stateanxiety):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n特质焦虑(traitanxiety):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n躯体焦虑(somaticanxiety):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的。n认知焦虑(cognitiveanxiety):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倒U形假说(theinvertedUhypothesis)1、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人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2、工作任务性质对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重要作用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optimalarousallevel)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越复杂,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越低的位置。不足n唤醒与操作的关系未必对称;n不具备可证伪性;n无法对情绪体验做合理解释;\nn忽略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二、内驱力理论(thedrivetheory)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ÏHn公式P=DÏH意味着,在D(内驱力或者唤醒水平)提高时,P(操作成绩)是提高还是下降,取决于H。如果H为正(习惯是正确的),则P提高;如果H为负(习惯是错误的),则P下降。启示:n提高唤醒水平对于熟练的运动员是有利的,对于新运动员是有害的;n低唤醒水平能增加初学者获得成功的机会,而成功的经验又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n上述论断也可以相类似地应用于简单的任务和复杂的任务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一、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前苏联学者汉宁(Hanin,1989)在20世纪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主要观点:n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Zoneofoptimalfunction,简称ZOF;或者individualzoneofoptimalfunction,简称IZOF)。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n该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否定中等唤醒水平较之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评估最佳状态焦虑主要有两种方法n第一,系统地测量每个人赛前的操作活动焦虑水平和赛中实际发挥水平;n第二,如果比赛发挥了水平,则在赛后测量运动员赛前或赛中体验到的焦虑,这叫回顾式测量(retrospectivemeasures)。应用第二种方法时,要指导运动员评价在最成功的比赛之前的感受,或者评价最充分最自然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时的感受。n该理论的特点一是定量化,二是生态学效度较好。它注重个体差异,从比赛实际出发,通过长期跟踪测试及对测试结果的相关分析,显得非常实用。n总的来说,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虽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似乎支持性的证据更为有力。二、突变模型(thecatastrophemodel)哈笛和法基又将其引入运动心理学领域,以解释生理唤醒、认知焦虑、任务难度、自信心和操作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Hardy&Fazey,1987;Hardy,1990)。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是类似一条柔和的倒U曲线;n当认知焦虑较高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水平的关系变的复杂了,呈现了突然性的跳跃第一,生理唤醒及相应的躯体性焦虑反应并不必然对成绩不利。不过,当认知焦虑较高时,它显然与突变反应有关。\nn第二、随着认知焦虑的增加,发生“滞后”现象,即当生理唤醒增加和降低时,成绩变化的曲线是不一样的。而在低认知焦虑情况下,则不会发生“滞后”现象。n第三、中间水平的成绩大多不是出现在高认知焦虑条件下。n第四、使用某种统计方法,使这种“灾难性突变”与现实生活中的资料明确吻合是可能的。简要评价:启示:n必须认真对待认知焦虑。因为在认知焦虑较高时,对过度生理唤醒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只有严格地控制和减少认知焦虑,才能保证有稳定的好成绩。n重视针对生理唤醒的放松。事实证明,善于调整认知焦虑和生理唤醒至适宜水平的人才可能成功。存在问题:n生态学效度较低;n要得到普遍的承认,还需获得更多的证据。一、多维焦虑理论(multidimensionalanxietytheory)n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维度。–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n多维焦虑理论对每一个维度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了解释。n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nn故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n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系是倒U形的。多维理论对操作成绩的预测启示:n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教练员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运动员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加以应付。n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尽量降低认知焦虑,这一主导思想很重要。n采用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分别预测运动成绩,比仅用生理唤醒预测运动成绩会具有更好的生态学效度。存在问题:n在研究中仅考虑焦虑的强度,不考虑方向和频率是不够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