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2-09-27 发布

第二课第二节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课第二节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课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游戏、小组讨论、小组竞赛、模拟法庭等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及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在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能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了解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辨别是非和判断正误的能力。第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在理解哲理布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第四、美育目标:把握动静关系的对称、平衡之美,通过诗歌朗诵,欣赏到美妙绝伦的意境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表演)授新课实物展示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先请两位同学来做一个《不许动》的游戏,好不好?有谁愿意上来做?其他同学当裁判,时间是20秒,准备好了吗?开始。(师生合作)时间到。他们动了没有啊?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他们纹丝不动,有的说他们身体在轻微晃动,有的说表面没动,实质还是动的。)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他们到底动了没有?什么是运动?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事物?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板书)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1、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板书)(在课堂上展示一盆花,然后提问学生):运用第一节所学的联系的观点来说明如果你来种这盆花,你都要做些什么?为什么?(或者提问花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新知识)教师归纳多媒体放映投影归纳小组讨论归纳设问花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肥料、适当的温度等,更需要人的辛勤培育,这些是花生长的外部条件;花作为植物,它体内的新陈代谢、遗传因素等是花生长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正是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有花开花落,才有千姿百态的花朵供人欣赏。任何事物的存在、生长、变化都是如此,都是因为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宇宙万物呈现出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生动图景。我们知道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决定了由事物联系构成的事物的运动也是普遍的、客观的。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板书)展示一组图片:“四季更替”、“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微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发展(原子——原子学说——原子模型学说——原子核式结构学说——铍原子行星模型——夸克)”,以说明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处于永不停止的运动之中,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性的,这就决定了由事物联系构成的事物的运动也是多样的、复杂的。那么事物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呢?(1)、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板书)(对照投影表格分别说出各种运动的基本形式,并得出结论)运动表现运动形式结论刮风下雨,河流奔腾,地震海啸机械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电子运动,光的传播,分子运动物理运动水的化合与分解化学运动细胞分裂,人的生老病死生命运动“自古至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依易”社会运动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认识运动物质运动的形式无限多样,概括起来有五种基本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物质的这些基本运动形式都是物质的具体的运动形式,各有其待殊的运动形态。但是它反映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正如恩格斯所说:“\n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性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这些运动形式都反映了是事物的一种变化和过程。例如,刮风下雨,反映了天气一种变化和过程,人的生老病死,反映了人的变化和过程。而且,变化和过程同时存在。(2)运动的定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板书)既然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所以说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板书)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请同学们看书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a.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呢?  b.你能找出不运动的事物吗?  c.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呢?  d.前面在讲物质概念时,曾讲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那么“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有什么不同?  (教师边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因为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我们上面了解的物质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比如:宇宙中的各个星球都是在不停的运动中形成、演变、毁灭。我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教师点到为止。)总之,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形态,都是在运动中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存在的。  运动之所以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那么,“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又有什么不同呢?  物质“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这里所说的“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区别于意识而为物质所特有的属性;而“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角度,说明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从事物多种运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因为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千差万别,物质的属性也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有许多属性,而物质的“运动”这种属性,同物质的其他具体属性相比,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共同具有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属性。(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人们一谈到运动,自然要谈到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前面讲过的物质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主体各是什么?根据表格中的运动表现和运动形式,分别说出其运动主体。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投影设问举例智力大冲浪(小组竞赛)设问举例运动表现运动形式运动主体刮风下雨,河流奔腾,地震海啸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电子运动,光的传播,分子运动物理运动分子、基本粒子水的化合与分解化学运动原子、离子等细胞分裂,人的生老病死生命运动生物有机体“自古至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依易”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认识运动人脑这些具体的运动主体,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属于物质范畴。所以——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通过前面的分析,物质和运动两者能分开吗?(不能)所以——(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分别犯了什么错误?①离开物质谈运动——(主观)唯心主义《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②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刻舟求剑”运动的特征: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以上我们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接下来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下“智力大冲浪”\n,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有关物质运动关系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信,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公犹在,只是朱颜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最后评选出冲浪冠军组,给予精神奖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事物瞬息万变,人们还能不能认识和把握事物呢?那么,就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有没有静止的时候?A.人在行驶的汽车上,人与车的距离有没有变?B.张三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张三有没有变成立李四?C.中国太空第一勇士杨利伟坐在神舟五号飞船的返回舱里,与返回舱的位置有没有变?(生回答: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永恒运动的前提下,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静止状态。4、静止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  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如: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的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 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如:书上例举的张三的例子。(学生看书上的图片。)但是任何静止状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静止的事播放配乐诗(《回乡》)模拟法庭小结物是不存在的。静止中也包含着运动,因为:第一,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我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比如我们坐在教室里,虽然相对于教室的空间位置来说,是静止的。但同时我们和教室都在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而且,我们的体内始终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生物运动,我们的思维活动也一直活动着。所以,这种静止是事物在运动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种形式的稳定状态。第二,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着量的变化。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是说的人的一生中,年龄、外貌等的变化。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某物就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转化成他物。  总之,静止不是不动,只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通过以上分析,请一位学生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进行概括。)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案例:“我非故我”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这个案子听起来好笑,但说明否认相对静止,就必然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把一切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从而陷入了诡辩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把握两个概念“运动、静止”,理解三个关系“联系和运动、运动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基本观点,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见下图:作业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请问:上述两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板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1)、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2)、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4、静止的含义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夸大运动和否认静止都是错误的教学后记每上完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就像刚刚打完一场仗,精疲力竭。仗有胜有败,课也一样有成功和失败。但我总觉得,单去讨论成功与否还太粗率,应该更多看到的是需要注意和加以改进的地方,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n。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的策略。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栩栩如生的讲授、清晰简洁的板书)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教学中通过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新颖直观。同时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此外又设置了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身体验断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课后,学生说“上你的课很开心”。我想,我的课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真正领会学习的真谛,有所收获。不仅“开心”,而且开心得“有价值”。为此,我在不断努力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