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早期改良思潮代表人物及主张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以及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探讨早期维新思想和变法思想其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归纳比较概括阐释史论结合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思想内容的特点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公车上书;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梁启超与《时务报》;谭嗣同与《仁学》;严复与《天演论》【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早期改良思潮\n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与《时务报》2.谭嗣同与《仁学》3.严复与《天演论》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教师应该注意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和补充适当史实给予必要的点拨;同时依据教材,在引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考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串联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n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早期改良思潮提问:早期改良思潮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提问: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性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是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n提问:早期改良思潮所起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其结局是堂堂的中国败在了一个岛国日本的手上,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激起了中国人的“普天忠愤”,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普遍反思,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中国人必须发奋图强。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搞洋务、学西方、买兵器、练海军,这么些年还经不起日本人一击?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人应该在政治上有一个改变,弃旧图新。他们逐渐形成了派别和规模。在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早年所学为传统儒学,后来读到了一些由中国人编写的介绍西方的书籍,对西方有所了解。他家居广东南海县,后又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西方人治理国家很有法度,不能一概看成“夷狄”,立志讲求西学,进而又阅读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写的《万国公报》、《环游地球新录》等。自己编写了《康子内外篇》,预言世界将发生三个变化:其一,君不专,臣不卑;其二,男女轻重同;其三,良贱齐。开始运用生吞活剥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说人类社会,他说天地生人,根本平等。这些都成为他写《大同书》的草案,他还接受了廖平“三世说”。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n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他吸收了西汉儒学今文经学派与西学,其思想是以西方为营养哺育出来的学说,又披上了古老的西汉经学外衣。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否定,宣布其是“伪经”,是假货,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旗号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内容,并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1)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这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强学会是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公车上书的情况,接着介绍了维新派的刊物《中外纪闻》和北京、上海的强学会。提问:维新派主要活动方式有哪些?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1)\n上书请愿。光绪14年,公元1888年时逢中法战争,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给光绪皇帝,要求变法。1895年康有为第二次上书光绪皇帝,这一年中国因“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又逢全国科举考试,康有为联络了18省1300人联名上书光绪,要求拒绝“和约”,迁都,实行变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群众运动。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2)创办报刊。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3)组织学会。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后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形成了南北呼应。长沙组织了“南学会”。“南学会”具有议会的雏形。(4)创办学堂。在戊戌变法之前,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学堂总教习是梁启超,这是为维新派培养干部的学堂。通过以上活动,维新运动逐步形成了规模和气候。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与《时务报》\n第二个重要人物为梁启超,他是康有为的学生,是维新派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办刊、办报,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提问:有人把梁启超看作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你怎么认识?让学生思考简单讨论后,概括指出: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利弊》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2.谭嗣同与《仁学》第三位是谭嗣同,他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也是维新变法最突出的一位,其激进程度要比其他人高一筹。提问:谭嗣同的激进表现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在戊戌诸先贤中,谭嗣同最具人格魅力。此魅力不仅在于其以身殉道的生命实践,亦在于其思想的超前性和锋利性,梁启超曾如此评价谭嗣同之《仁学》:“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有人用“激进”一词来概括谭嗣同在《仁学》及其诗文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倾向。有意思的是,如今“激进”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贬义的评价。因此,与其说谭嗣同的思想“激进”,不如用他自己的话来界定——他是在“冲决网罗”。面对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重重网罗,谭嗣同曾立誓云:“网罗重重,与虚空而无极,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辞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因此,\n有人认为:“《仁学》宗旨,在于冲决网罗。”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解放思想的一个典型。谭嗣同最富于激动力的思想是他的‘冲决网罗’主义。”这种“冲决网罗”的精神,乃是思想先驱所必备之素质。3.严复与《天演论》第四位是严复,他对西方的了解最全面、最深刻,他是跨出国门的留学生,翻译了《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他说:弄不好,有一天我们会被开除地球。他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其进化和变法的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都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他们在维新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