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2-09-27 发布

常见运动伤病及预防处理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大学校级选修《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主讲教师:段连丽TEL(O):0871-5033764TEL(M):13211628877绪 论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是学习运动性伤病的病因、诊断、病理、处理、治疗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与技术等的一门应用性医学课程。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学习的内容1、现在健康观2、运动伤病与营养3、运动性疾病5、运动损伤的处理和急救6、按摩和医疗体育学习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主要意义:1、学习运动性伤病的病因、诊断、病理、处理、治疗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与技术等。2、学习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消除疲劳的方法。3、学习各种营养素的功能,需要量和来源,健康的膳食指导,营养、健身运动和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4、学习预防伤病的保健按摩的基本手法与穴位按摩部位。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全民族健康水平做出贡献。第一章健康与伤病概述第一节现代健康观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健康既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更加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n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二)健康概念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有如下几个特点:它指向健康而不是指向疾病,其内涵扩大了。它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突破了医学的界限,学研究的范围不能涵盖人类所有的健康问题,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人类知识的融合。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健康,还包括群体健康。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观。(三)健康的标志与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洁,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具体“五快”和“三良好”“五快”是指:①吃得快。②便得快。③睡得快。④说得快。⑤走得快。“三良好”是指:①良好的个性人格,②良好的处世能力,③良好的人际关系。二、健康的分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身体健康: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社会适应健康1、与家庭与亲属的关系2、工作与学习3、和熟人、朋友之间的活动、交往的程度4、社团活动5、其他社会活动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个体健康是指个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个体健康是评价个人生存质量的最基本指标。人群健康是指不同地域或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人群健康对制定健康政策、评定国家或地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非常重要\n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既是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三、影响健康的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健康的发育状态4、个人的生活方式5、个人的能力和支持6、人类生物学和遗传7、卫生服务第二节现代体育的健康观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一)运动促进机体健康(二)运动促进心理健康(三)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体育要面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第三节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适量运动: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1、心率在110次/分钟以下的运动负荷时,机体的血压、心电图等多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2、心率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时,虽无不良得异常反应,然而锻炼后的健身价值不大。3、运动时心率范围控制在120—150次/分钟。健身效果最佳.,锻炼时间达到20-6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5次,才能取得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报告,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至少有以下好处:减少过早死亡减少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全世界有1/3的死亡是由心脑血管病引起的减少心脏病和直肠癌发病危险性50%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世界有1/5的人口受该病的影响帮助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减少背下部疼痛发生的危险促进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强迫症和孤独感的发生控制体重预防和控制不良习惯二、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1、通过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使人对自身更加了解2、通过运动表象,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3、适量运动对思维的发展良好的促进作用。4、适量运动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影响5、适量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n6、适量运动可促进心理建设三、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过度运动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运动缺乏的概念: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指一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猝死、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等)的一级危险因素。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导致氧运输能力低下,血管弹力减弱,心脏收缩力不足,心功能降低。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肺的呼吸功能降低。3、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4、运动缺乏易导致肥胖:可使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多,导致肥胖或体重超出正常。5、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灵活和稳定性减低,肌肉收缩能力减退。6、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久坐不动者的胃肠蠕动慢,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7、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可引起记忆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等等亚健康症状。第一章健康检查健康检查:指对身体进行一系列的医学检查,目的在于了解身体的发育程度,健康状况及机能水平等基本情况。学习健康检查的意义:1、掌握学生的身体基本情情况,据此确定其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及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2、了解学员的身体特点,有利于运动员的选材。3、做为评价体质的依据。4、通过对体检材料的前后对比,为评价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客观的依据。5、研究运动锻炼促进健康的作用,为普及体育运动提供宣传素材。6、便于协助医学作好体格检查工作,必要时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也可独自进行某些工作。第一节询问伤病史和运动史一、询问伤病史:1、询问受伤史:询问受伤的情况及体质强弱的情况,并做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机能的检查。2、询问既往史:是否常患病以及曾患过那些疾病。着重检查影响内脏器官和运动能力的伤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哮喘、肝炎、肾炎、癫痫、关节炎等。3、询问家族病史:了解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有无传染病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例如:血友病、精神病、心脏病等。4、对女性询问月经史。二、询问运动史:\n是否爱好体育运动,运动的项目,年限、运动等级和运动时的身体反应。第二节预防伤病的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的内容:神经、五官、内外科、血液检查等。检查的方法:采用望诊、闻诊(闻、听诊)、问诊、切诊(触、叩诊)。在特殊的情况下:借助医疗仪器和化学检验如:X光、超声、生化检验等。对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检查主要有:一、脉搏一般人安静时的心率平均每分钟70次左右(60—80次/分),心率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只有40—60次/分左右二、血压正常人的血压为90—140mmHg/60—90mmHg老年人的血压比较高,一般收缩压为95—165mmHg在正常情况下舒张压高于90mmHg,为高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为低血压。三、心脏形态心脏的形态指心脏面积的大小,在训练中常用来说明体育锻炼的效果。运动性心脏增大:某些耐力项目(如马拉松、自行车、游泳、划船等)训练结果,常使心脏增大,称为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和病理性心脏增大的区别:(一)运动史运动性的心脏增大有典型的运动史,而病理性的心脏增大,有典型的心脏病史。(二)机能能力运动性的心脏增大,表现为心肌生理性的肥厚,心脏重量增大,心容积增加,心搏血量和输出血量增多,血压下降。病理性的心脏增大出现心率加快或减少或心律不齐的现象。四、心脏杂音:生理性杂音、病理性杂音(了解内容)五、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异位心律。运动员心脏由于运动训练所致的心脏增大称为运动性心脏增大,而具有这一特征的、机能正常的心脏称为运动员心脏。运动员心脏的特点1、有系统训练的运动史;2、心脏增大与运动项目和训练年限有关,主要以左室增大为主;3、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4、无任何不良的自我感觉;5、停止训练后增大的心脏恢复如正常人大小。\n第三章不同性别年龄的运动卫生第一节儿童少年体运动卫生儿童少年是指6—17岁的男女儿童少年。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从出生到成年人,在整个发育过程重的规律是基本一直的:(一)生长发育的速度在个体间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两个突增期:一是从胎儿中期到两岁二是在青春期,女孩是9—11岁,男孩是13—15岁。(二)生长发育的比例和程序基本相同。在部位的增长上:下肢最长,依次是上肢、躯干、头部最小。在动作的发育上:头部最早、逐渐是躯干、下肢、称为“头尾发育规律”(三)生长发育长期加速问题与过去相比,近代儿童的生长速度较快,发育成熟提前,生长期较长。(四)生长发育受遗传、营养、疾病、自然环境、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体育运动和营养尤为重要。二、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和体育卫生(一)体型:十岁前男女体型基本相同,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中心低而不稳,四肢皮下的脂肪分布较多,十岁以后进入青春期。男女间体型有明显的差异,体育课应该分班教学。(二)神经系统:5—\n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接近成年人水平。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儿童的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式,多做示范和以活动的游戏为主,否则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三)、运动系统骨骼、肌肉的发育特点是:骨的弹性和可塑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肌肉重量轻、质软,肌纤维细弱,肌肉含水分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少。因此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不易过长,运动量不应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四)心血管系统儿童少年的心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慢,心容积、心输出量等相对较成年人大,由于负荷后心率增加很快,只能适应短时间紧张的运动。(五)呼吸系统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弱,胸廓窄,肺泡小,鼻腔短直,呼吸的频率快,呼吸表浅,肺活量小。在体育运动中主要靠呼吸的频率来增大肺的同屋起通气量,容易缺氧和产生疲劳。(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速度素质:男孩在19岁以前,女孩在13岁以前速度随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以后有下降的趋势。力量素质:男孩在16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22—23岁达高峰,女孩在13岁以前,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以后有下降的趋势。柔韧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年龄越小柔韧越好。耐力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20岁以后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由此16岁以后进行耐力训练能提高耐力水平。灵敏素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青春期尤为明显,15—16岁后逐渐稳定并趋于稳定。(七)儿童少年早专项训练的医学问题1、早衰:儿童在早期专项训练中片面迫求单项训练,强调早出运动成绩,忽略身体发育特点,训练强度过大,比赛过多,致使身体不能适应而产生多种疾病。2、伤病问题:儿童少年时期骨骼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早期容易最容易损伤的是骨骺损伤。3、早期专项训练的开始年龄与最好年龄=达到最好运动成绩的年龄-为达到最好运动成绩所需要的训练年限如:速度和灵敏为主的项目是:10-11岁足、篮、排等为主项目是:12-13岁体力和力量为主的项目是:14-16岁第二节老年人运动卫生老年期年龄段一般指60—80岁的男女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各个系统器官的代谢活动和工作能力,有减轻和延缓衰老过程,预防老年常见病。一、体育运动对抗衰老的作用(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预防大脑衰老,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敏性提高,反应的潜伏期缩短。体育运动还能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使血液的胆固醇含量降低,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脑动脉血管硬化。\n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脏功能,使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心肌的收缩力加强,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因而心脏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能降低血脂,减少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还可使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变慢。(三)对呼吸系统作用体育锻炼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加强胸廓的活动幅度,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预防老年人慢性支炎和其它肺部疾病。(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强消化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提高肝脏的功能。(五)对运动系统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骨关节和肌肉有良好的作用,使脊柱的外形异常减少,脊柱的活动能力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变形的现象减少。使肌肉的工作能力提高,肌力加强。(六)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还有减肥的作用。二、普通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一)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二)老年人体育卫生1、锻炼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2、加强锻炼的医务监督工作。3、锻炼期间要遵循正常的生活制度。4、注意锻炼期间的饮食和营养。5、老年人在锻炼期间应禁烟。三、某些患慢性病老年人的体育卫生(一)高血压病人的体育卫生锻炼的手段: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或慢跑等。1、有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脑血管痉挛、明显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进行锻炼。2、锻炼期间要放松,勿紧张、憋气。弯腰时要注意头的位置不要低于心脏水平。3、加强锻炼时的医务监督工作,医生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脉搏变化以及病人锻炼前后的身体反应。(二)冠心病人的体育卫生该病的特点: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运动量以不出现心绞痛为宜。锻炼时间最好在早晨,锻炼期间要加强医务监督,定期体格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体育卫生。体育锻炼能增加病人的免疫力,改善全身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加强吸氧能力,从而缓解气短和气喘症状。第三节女子运动卫生一、女子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一)身体发育特点:1、交叉生长:10岁前形态指标男大于女,12岁左右时女大于男,约13岁以后男大于女。2、快速增长期较早:男性晚于女性两年,女子是16—17岁,男子是19—20岁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25岁完成生长停止。(二)身体各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运动能力1、体型特点:女子的骨盆宽,皮下脂肪较厚,下肢相对较短,重心低,稳定角大,有利于进行艺术体操、高低杆、平衡木、游泳、滑冰等项目。\n2、运动器官:(1)骨骼:女子的骨骼比男子短切细,骨密质较薄,坚固度低,重量轻。抗压和抗弯的力量较差。(2)肌肉:女子的肌肉重量相当于男子的90%左右。生理横断面小,动力和静力性力量低于男性。(3)脊柱椎间软骨相对男子厚,腰部活动范围大,弯腰动作较男性优越。(4)关节囊、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好,关节的活动范围大,宜从事武术、体操及舞蹈等。3、心血管系统女子的每分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均小于男子,心肌的收缩力较男子弱,所以血压一般稍低于男子。在运动时的恢复期也延长。4、血液女子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男子低,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男子,造成女子吸氧量低于男子,限制女子耐力性能力的原因之一。5、呼吸系统女子的胸廓、胸围及呼吸差均较小,呼吸肌的能力较弱,也是影响女子运动能力的因素。(三)女子的运动能力从医学的角度看男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的进行训练。女子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医学问题1、初潮年龄:一般13-15岁,运动员迟2-3年。初潮受训练年限、体脂含量、运动量、环境、营养、健康等因素影响。2、经血量:一般人为57毫升,运动员为42毫升。3、女子运动员月经期表现: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病理型4、女子运动员的月经失调:周期不准、经期延长或缩短、闭经、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病理型经期等。\n人工月经周期使用人工月经周期的注意事项:\n1、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使用前应清楚了解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周期紊乱者慎用。3、不可盲目滥用,每年最多使用2次,初潮一年内者不宜使用。4、人工月经周期的不良反应可以使用VitB6纠正。5、一般认为提前法比推迟法成功率高(一)提前行经日期法:1、由月经来潮第15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10毫克,连续注射5天,停药后2—5天行经。2、由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每日服复方甲地孕酮片1片,连服15天,停药后2—5天行经。3、口服安宫黄体酮片,每日3次,每次2片。连服5天,停药后2—5天行经。(二)推迟行经日期法1、由赛前末次月经的第15天开始,每天口服18甲基决偌酮1片,连服18天,停药第二天即可行经。\n(二)运动与妊娠、分娩1、妊娠期的体育卫生2、分娩后的体育卫生(三)更年期的体育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户外运动,吸收新鲜空气,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三章运动性病症运动性病症:一般系指因机体对运动应激因子不适应或训练安排不当而造成体内紊乱所出现的一类疾病综合症或机能异常。一、过度训练综合症过度训练综合症:简称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间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一)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带病参加训练和比赛,手术后身体末康复即投入正规的训练和比赛中。3、比赛过多,比赛间缺乏足够的休息,赛后无适当调节既进行大运动量训练。4、生活规律破坏、休息、睡眠不足,旅途劳累,营养不当,不良的环境,心理因素的作用等原因。(二)发病原理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也有人认为是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上的紊乱,或机体内的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三)征象\n早期或轻度患者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与神经官能症极为相似,往往只有主诉和自觉症状,较少发现阳性体症。中晚期较严重的饿病例,都能发现较多阳性体症,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中晚期才会出现临床表现。(四)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处理的重点消除病因,安排或改变训练方法。以及对症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康复性医疗体育活动,加强营养,安病情给予维生素、葡萄糖、三磷酸腺苷,镇静剂或安眠药,中药应用人参,刺五加,黄芪,五味子,三七,枸杞,灵芝,鸡血藤等中药。(五)预防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身体机能检查。考虑机体的个人特点与可接受性,制定训练计划时。二、过度紧张过度紧张:由于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和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负担能力而产生的急性病理现象。多发生在运动后即刻或过后不久,以及急性心血管损害为最多见。(一)原因1、训练水平差和生理状态不良。易发生于缺乏锻炼,训练不足,比赛经验少的人。2、长期中断训练的运动员突然或过于迅速投入剧烈训练和比赛中。3、患有疾病,特别时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急性病初愈未完全康复者。(二)发病原理使剧烈运动负荷突然超过心脏的负担能力,使心脏发生急性疲劳,缺血、心肌收缩减弱引起心原性休克或猝死。征象:常在剧烈运动或比赛后即刻或过后不就出现征象。如:头昏,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血压下降。(三)急救应立即使患者平卧,有心功能不全者则采用半卧位,保持安静,注意保暖,松解衣领,点掐内关,人中和足三里穴。心跳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预防:注意对锻炼者的体格检查工作,运动员集训或重大比赛前应做全面体检,凡有心脏血管机能不良者,患有急性疾病者,均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和参加比赛。三、晕厥晕厥:由于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突发的、暂时性的知觉丧失的现象。(一)原因和病理: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直立性血压过低,重力性休克,胸内和肺内压增加(二)征象:前驱期:自觉全身无力、头晕、眼前发黑、复视、耳鸣、出虚汗、面色苍白。 晕厥期:知觉丧失、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缓慢、呼吸较慢、血压稍下降、瞳孔稍缩小但等大等圆。恢复期:知觉丧失片刻即清醒,头晕、乏力、精神差。 (三)急救:前驱期:立即下蹲或平卧;跑后停止者应慢走。晕厥期:头低足高卧位,保暖,热毛巾敷头面部,保持安静。掐人中、涌泉、嗅氨水。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禁止任何饮料,以免误吸造成窒息。恢复期:给予热饮料和少量食品,适当休息。(四)预防: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血管运动机能水平,久蹲后要慢慢的起立。\n\n四、运动性贫血——概论\n1、概念:血液中RBC和Hb值低于正常称为贫血,仅因运动因素所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1959年日本学者Yoshimura首次提出运动性贫血以来,目前运动员的贫血检出率未见下降,甚至有增高的趋势。贫血的检出率和发病与年龄、运动项目等有关。运动性贫血——概论RBC正常值:男子:400-550万个/mm3;女子:350-500万个/mm3Hb正常值:男子12-16克%;女子11-15克%男子RBC<400万个/mm3;Hb<12克%14岁以上女子RBC<350万个/mm3;Hb<10.5克%运动性贫血——发病原因1、血浆稀释引起相对性贫血2、运动引起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3、蛋白质和铁的摄入不足4、铁的丧失过多运动性贫血——影响因素1、运动项目:长距离项目、体操等常见2、加大运动训练量:比赛季节、冬训3、营养补充:进行全面营养补充4、训练状态:状态下降(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时容易出现运动性贫血——主要征象1、症状:头晕、眼花、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运动中心悸气促、运动成绩下降。2、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指甲凹陷、心率加快、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呼吸加快。3、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运动性贫血——诊断和鉴别1、运动性贫血的症状轻重与血红蛋白值、运动量密切相关,停训后RBC和Hb会明显上升。2、应做全面的医学检查,排除其他原因的病理性贫血后,才能作出诊断。运动性贫血——预防和治疗预防:1、营养平衡的膳食:富含蛋白质、铁、VitC等2、定期检测HB和血清铁蛋白3、加强易感人群的营养治疗1、调整运动量:根据贫血的程度采用边练边治或以治疗为主等2、补充充分的营养富含蛋白质、铁、VitC等3、药物治疗:升血1号、十全大补丸等五、运动中腹痛:是运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在中长跑、马拉松、竞走、自行车、篮球等运动项目中发生率较高。1、原因和发病的机理:原因:腹腔内疾患,腹腔外疾患和原因不明。病理:肝脾淤血、呼吸肌痉挛或活动紊乱、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n处理: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运动中腹痛,即应见减慢运动速度和降低运动强度,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减轻和消失,如果无或疼痛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等。点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预防:饭后1.5小时才可进行剧烈愈多农充分作好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律,对于各种疾患引起的腹痛,应就医检查确诊,彻底治疗六、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肥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踇肌和屈趾肌。1、发病的原因和机理:寒冷的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疲劳。2、征象: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痉挛的肌肉所涉及的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碍。3、处理:以相反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暴力,用力要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还可配合按摩4、预防:加强身体的训练,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合耐久能力。第四章运动时的医务监督医务监督:指用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督导和协助科学的锻炼和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发展规律。第一节运动时的健康分组是学校体育教学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具体措施。一、健康分组的依据:1、健康状况:通过全面的健康检查,发现疾病以及疾病的程度。2、发育状况:通过人体直立姿势检查和人体测量了解发育水平、有否残疾、畸形等。3、机能水平:通过机能检查确定机能水平,特别是心肺机能水平。4、运动史:通过询问,了解过去的运动情况,对分组有指导意义健康分组的原则及体育教学安排:1、基本组:健康及发育正常或有轻微缺陷、机能好、常运动者编入本组,按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锻炼。2、准备组:健康及发育正常或有轻微缺陷、机能差、少或不运动者编入本组,应循序渐进地按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锻炼。3、特别组:健康状况不正常或有严重缺陷者,不宜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应按专门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锻炼或进行医疗体育活动几种常见病的分组问题:心脏杂音:1)生理性杂音:机能正常、常运动者,编入基本组。机能正常、少运动者,编入准备组。机能异常者,编入特别组。病理性杂音:应查明患有何种心脏疾病,依照医嘱免修体育课或只进行医疗体育。2)血压增高(原发性高血压):(1)血压增高、无自觉症状、心脏正常、机能正常者,如常运动编入基本组;少运动者编入准备组。(2)血压增高、心脏有病理改变、平时常运动者编入准组,锻炼期间应加强医务监督。(3)血压增高明显,达160-170/100mmHg,即使无任何发现均应编入特别组。\n(4)“青春性高血压”,特点为多发生于青春期男性18岁以上、女性16岁以上,收缩压较高而舒张压正常。3)肺结核:(1)局灶性的肺结核,病变已经硬化局限,无自觉症状,机能试验结果正常,过去长运动者,可编入基本组,过去不常运动者编入准备组。(2)侵润性的肺结核,一律编入特别组。4)慢性肝炎:编入特别组。5)关节风湿病:(1)运动后关节疼痛或关节肿胀者,编入特别组。(2)关节轻度疼痛,但与运动和气候变化无关,且经常参加运动者编入基本组,不经加运动者编入准备组。二、体育活动的禁忌症:1、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2、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阶段。(心、肺、肾肝、胃肠道)3、有出血倾向的疾病。(肺结核咳血、消化道出血)4、恶性肿瘤转移阶段第二节体育教学课的医务监督保证体育教学能够切实的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全面性原则,提高教学质量,预防运动损伤。内容:一、体育教学组织的医务监督1)青春期后男女学生应分班教学。2)体育课所安排的运动量大小、动作难易程度、身体活动部位等都应当符合渐进性、全面性原则。二、运动场地设备的医务监督1)对场地、器材、服装的安全检查2)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宣传教育,制订相互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体育运动卫生的贯彻实施。三、学校运动会期间的医务监督1)运动会前对参赛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2)协助作好比赛程序的组织和编排工作。避免连续参加过多的比赛,不考虑性别和年龄的编组。3)做好比赛场地、设备的卫生检查,组织运动会期间的医疗和临场急救工作。4)开展体育卫生宣传工作,充分作准备活动,遵生活制度。第三节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一、自我监督是指运动员采用自我检查的方法,对训练和比赛成绩,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反应定期记录在训练日记中,作为医学观察的一项重要补充。二、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方法:1、主观感觉:自我感觉、运动心情、睡眠、食欲、排汗量。2、客观检查:⑴、基础脉搏:机能良好者,基础脉搏稳定或逐渐减少;如发现比平时增高达12次/分或以上,常表明机能反应不良。\n⑵、体重:初参加系统训练1-4周体重下降,5-6周稳定,6周后稳中有升,每天运动可有1-4Kg的变化。如体重持续下降提示疾病或过度训练;如体重持续上升,提示运动量不足(青少年除外)⑶、肌力:正常时,握力和背力等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如肌力下降表示机能不良。⑷、运动成绩:运动成绩长时间无增长或甚至下降,常表示机能不良或早期过度训练⑸、伤病的预防性检查:如反弓试验-肩袖损伤、半蹲试验-髌骨劳损。⑹、女子运动员应填写月经卡。三、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大运动量训练时机体的变化大运动量训练→神经系统、内脏、运动器官的机能↑→持续大运动量训练→机体产生生理性适应,机能水平提高(量适当)→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再加大训练量,形成新的训练周期。→机体不能产生生理性适应,机能水平下降(量过大)→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减量训练→机能回升,产生生理性适应→形成新的训练周期→不减量训练→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医务监督常用的指标及应用脉搏:基础脉搏、安静脉搏、即刻脉搏、恢复期脉搏1、基础脉搏可监测机能水平变化。如机能良好,基础脉搏稳定或有所下降;机能不良,基础脉搏突然上升12次/分或以上。2、测定运动前后的脉搏,根据脉搏变化可评定运动量。3、定期测定完成某专项练习后的即刻脉搏,结合运动成绩进行前后比较,可以评定机能水平和训练水平。4、运动中测量即刻脉搏,可控制负荷的强度。5、测定恢复期脉搏,可控制负荷密度。运动中最高心率:运动后5-10分钟心率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小运动量:小于144次/分中运动量:144-180次/分,比运动前仍快2-5次/10秒大运动量:大于180次/分,比运动前仍快6-9次/10秒血压:基础血压、安静血压、即刻血压、恢复期血压1、基础血压,运动员大多在正常范围的低限内,如大于正常值或突然比平时高出20%或以上,表示机能不良。2、运动中血压的变化,可反应机能状况。评价如一次机能试验。3、可用于评定运动强度,强度越大,脉压差越大,恢复时间越长。四、比赛期的医务监督:(一)赛前的医务监督:1、赛前体格检查。2、要协助作好比赛程序的组织和编排工作。3、应对比赛场地、路线、器械设备和服装进行卫生检查。(二)赛中的医务监督1、协助作好赛期伙食的调配和管理工作。2、建立赛期临场医疗急救。3、开展体育卫生宣传工作。(三)赛后医务监督1、赛后体格检查\n2、消除赛后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第四节消除疲劳的方法一、消除疲劳的途径: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3、通过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二、消除疲劳的方法:1、整理活动2、睡眠3、温水浴4、桑那浴5、蒸气浴6、按摩7、理疗8、吸氧9、营养10、药物11、心理恢复第五节人工减体重的医务监督某些运动项目适当的减轻体重对于比赛使有利的,举重,摔跤等按体重等级分组比赛的项目,运动员为了参加有利于自己获得优异成绩的组别。一、合理减体重的要求。1、减去的体重应当是多于的体脂和适量的水分,要保留瘦体重。2、保持体力,保证营养和保证健康。3、减去的重量应当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二、运动员减体重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方式:快速减体重、长期饮食控制减重1、快速减重:主要是通过发汗和利尿减去体内的水分。丢失的是体液,容易出现脱水现象。2、长期控制饮食减重:靠长期低热量膳食的减重,会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三、合理减体重的医务监督1)适当控制饮食饮水法的医务监督。(1)预测允许的减重量。(2)热量代谢负平衡要合理。(3)适度控制饮水量。2)快速减体重的医务监督。(1)发汗法减重时注意补充盐分。(2)利尿法减重应当禁用。(3)饥饿法减重时特别注意营养补充。3)减体重期间注意事项。(1)控制饮食饮水至少要在比赛前一周开始。(2)避免零食,若有饥饿感,可临时提供100千卡的食物,睡前加水果。(3)再次强调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4)保证充足的睡眠。(5)体操运动员体脂在10%以下者,不宜减体重。重竞技运动员体脂在8%以下者,不宜减重第六节兴奋剂问题一、兴奋剂的概念: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而摄入体内的物质都称为兴奋剂。二、兴奋剂的种类:1、精神刺激药\n2、凝交感神经药3、中枢神经刺激药4、麻醉止痛药5、合成代谢类固醇6、血液兴奋剂7、β—阻滞剂。第五章运动伤病与营养第一节概述营养: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素: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的成分。人体七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营养素具备的条件:1、有生理功效(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或调节生理功能。)2、为身体进行正常的物质代谢所必须。第二节热能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细胞的生长繁殖,组织的自我更新,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消除以及人体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热能,没有热能,任何器官和组织都无法工作。人体热能的换算:1千焦尔=0.239千卡1千卡=4.184千焦尔一、热源物质蛋白质、脂肪、糖时主要的热源物质。二、人体的热能消耗。成年人的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的动力作用三方面:对于儿童、孕妇、乳母还有特殊生理的消耗。(一)基础代谢:在人体处于清醒、静卧、空腹(饭后10-12小时)、室温20度左右,外界安静、心情平静时的热能消耗即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等必要生理机能所需要的热能。基础代谢的计算公式:成年男子的基础代谢=1千卡/每公斤体重/小时;40千卡/米2体表面积/小时。体表面积(米2)=0.0061身高(厘米)+0.0128体重(公斤)-0.1529女性比男性的代谢约低5%老年人比成年人低10%-15%寒冷气候下比热气候下高10%-15%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二)体力活动:包括各种生活工作的活动以及体育运动,是人体热能消耗的重要因素。(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进食后,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由于进食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三、热能消耗的计算计算的方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但一般常采用:\n(一)活动观察计算法。(见课本135页)(二)体重平衡法(三)根据不同劳动强度简易计算法。四、热量过多与不足的危害(一)过多:热量摄入过多,在体内会转变为脂肪,形成肥胖,肥胖还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二)不足:饮食性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贫血、皮肤干燥、肌肉软弱,体温降低。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下降。第三节蛋白质一、组成:是一种化学结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二、分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三、营养功用:1、构成机体的组织2、调节生理机能3、供给热能(主要是糖、脂肪供给热能)四、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一)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大豆的含量最高,肉类其次。(二)消化率=(被吸收的氮量÷食物含氮量)ⅹ100%五、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来源:供给量受两方面的影响:1、蛋白质的质量。2、人体的生理状况。六、蛋白质与运动运动员的蛋白质的供给量比一般人高。成年的是约2克/公斤,少年约3克/公斤,儿童约3.5克/公斤。第四节脂类一、组成和分类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脂肪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称为甘油三脂。类脂质包括磷脂与固醇。二、营养功用:1、供给热能2、构成机体组织3、供给必需脂肪酸4、是脂溶性的维生素的携带者5、增加食物的香味和饱腹感。三、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的评定1、食用脂肪的供给主要是在:食用油和动物油里较多。2、消化率:含不饱和的脂肪酸越多,消化率越高。3、维生素的含量:主要是A、D的储存丰富。四、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脂肪的供给量受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和气候等影响,变动的范围较大。五、脂肪与运动脂肪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n第五节糖一、组成和分类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和双糖和多糖二、营养功用:1、供给热能2、维持中枢神经机能3、抗生酮作用,维持脂肪正常代谢4、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利用5、保护肝脏6、构成机体的一些重要的物质三、供给量和来源糖的供给量依饮食个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劳动性质等因素有关。四、糖与运动糖在能量的代谢中十分重要,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的影响。糖原储备减少,不仅使机体耐久力下降,而且也使大强度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降低。第六节维生素维生素:使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十多种其中: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1B2PPB6B12一、维生素A营养功用:1、是一般细高代谢和结构的重要成分2、是眼内的感光物质3、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二、维生素D营养功用:1、促进钙、磷的吸收2、对骨骼和牙齿的钙化过程起重要的作用3、保证人体正常发育。三、维生素E营养功用:1、抗氧化的作用。2、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硬化3、维护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功能,缺乏肌肉功能下降。4、促进新陈代谢,使氧的利用率增加,增强机体耐力5、抗溶血性贫血。6、与生殖功能有关,可预防流产。四、维生素B1营养功用:1、辅助体内的糖代谢2、促进能量代谢3、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4、促进胃肠道的功能五、维生素B2营养功用:1、构成黄酶的辅酶。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2、参与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n六、维生素PP营养功用:1、在体内构成脱氢辅酶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2、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临床上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病,偏头痛,缺血性心脏病七、维生素C营养功用:1、促进生物的氧化。2、参与组织胶元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性,维护结缔组织、骨骼、牙齿、毛细血管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创伤与骨折的愈合。3、促进抗体的生成和白细胞的噬菌能力,抑制细胞毒素的毒性,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4、促经造血的机能。5、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6、提高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7、参与解毒。8、抗癌。9、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第七节矿物质一、钙营养功用:1、构成骨骼及牙齿。2、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与心跳节律。缺乏肌肉容易痉挛。3、参与凝血的过程。二、磷营养功用:1、构成骨骼和牙齿2、参与物质的代谢3、磷与脂肪等合成磷脂4、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三、钾营养功用:1、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平衡2、参与能量的代谢3、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4、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心脏的正常跳动四、钠和氯营养功用:1、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2、钠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氯是胃肠道的主要成分,能激活唾液淀粉酶4、氯化钠是食盐的成分,有调味的功能五、镁营养功用:1、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血清镁浓度低时,可出现易激动,易痉挛,幼儿易惊恐的现象。2、镁是体内磷酸化与某些酶的激活剂,对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的增长均有重要性。3、保护心脏,预防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六、铁\n营养功用;1、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2、铁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酶以及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组织呼吸、生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七、锌营养功用:1、锌是体内许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在组织呼吸和蛋白质、脂肪、糖、核酸的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2、锌对蛋白质的合成与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缺锌时发育迟缓,组织的愈合困难。3、参与唾液蛋白的合成,缺锌时导致味觉迟钝,食欲下降。4、促经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的机能。5、保护皮肤健康,缺锌可发生皮肤粗糙,角化增生。第八节水营养功用:1、机体重要的成分2、参与物质的代谢3、调节体温4、体内物质的运输5、保持腺体正常分泌,各种腺体分泌物均是液体。第九节食物纤维营养功用:1、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2、稀释致癌物质,减少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有防癌的作用3、果胶与豆胶有降脂作用,可降低胆汁和血清中胆固醇浓度,有防治胆石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功能4、防止热量入超,有利于减肥和控制体重。第十节儿童、少年营养特点一、热能需要的特点(一)热能儿童少年的热能消耗触基础代谢、活动消耗与食物特殊的动力作用外,还要用于生长发育。(二)蛋白质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因而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比成年人高。(三)维生素和矿物质、水的需要量也较成年人高。二、膳食的要求1、儿童、少年的消化机能较成年人弱,因此应吃较易消化的食物。2、儿童、少年体内储存的肝糖原较少,同时代谢率较高,容易饥饿。可在三餐之间补充点心。3、供给儿童、少年的食物药多样化,并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4、食物要符合卫生要求,不含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第十一节运动员的营养特点运动营养: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运动性疾病等关系的科学。\n一、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热量平衡2、热源质比例适当3、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4、食物易于消化,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5、膳食制度要合理6、充足的水分。二、各类运动的营养特点(一)速度性运动的营养特点其特点是活动中高度缺氧,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糖原无氧酵解供应。(二)耐力性运动的营养特点:特点是热能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大,能量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三)力量性运动的营养特点特点是要求肌肉有较大的力量和爆发力,为了发展肌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较大。(四)灵巧性运动的营养特点特点是运动的热能消耗不大,但对机体的协调性较高,需要蛋白质的量较大。三、比赛期的营养比赛期的营养包括:(一)比赛期前的营养此期的营养任务是:使运动员保持适宜体重,增加体内维生素的储备,碱储备及糖原储备。具体要求是:1、随运动量的减少适当减少摄入热量,以免热量过多使体重增加2、适当减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以免增加体内的酸性。3、增加糖以提高糖原的储备,耐力项目可用糖原充填法:1)普通膳食——高糖膳食——比赛2)普通膳食——运动——高糖膳食——比赛3)普通膳食——运动——高蛋白质高脂肪膳食——高糖膳食——比赛4、增加矿物质以提高碱的储备5、增加维生素供给量6、按比赛时的情况调整进餐制度,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时的膳食。(二)赛前的营养:赛前一餐要求以不妨碍比赛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应激,有利于体内代谢的进行。具体要求是:1、食物量不要太多,热量500——1000千卡,以七成饱为宜。2、食物要易消化吸收,不含粗纤维多和易产气的食品。3、热源物质的比例一般要求高糖,低脂肪,低蛋白质。4、用平时已经习惯的食物。5、于赛前2.5—3小时进餐,应在胃内容物基本排空的情况下进餐6、低盐7、赛前可吃糖8、赛前还可服用维生素C,用量大约是150—200毫克。(三)赛中营养进行长时间的比赛时,体力消耗量较大,食物以含糖为主并含多种营养素的流质膳食为宜。(四)赛后的营养应及时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助于帮助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为主。\n四、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是为了改善运动能力所用的饮料。分类:含糖为主的一般饮料、电解质饮料、天然果汁饮料、药物饮料、含氧饮料等。其最有意义的成分是水,其次是糖。(一)饮水量运动中的饮水量以达到出汗量的80%为宜。(二)饮用的方法运动中的饮水量,应该是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一次,每次150——200毫升。(三)饮料的成分主要是水和糖,还可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C第六章保健按摩按摩:称推拿,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第一节保健按摩的作用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对皮肤的作用3、对运动系统的作用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5、对呼吸、消化系统的作用6、活血化淤、消肿镇痛的作用7、理筋生新、松解粘连的作用8、对某些运动性疾病的作用第二节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1、按摩者手部的清洁。2、按摩者和被按摩者的体位。3、按摩的方向。4、按摩的力度。5、关节被动活动的幅度。6、按摩递质的使用。7、按摩的禁忌症:1)肿瘤部位禁忌按摩2)妇女月经期间和妊娠期不能按摩腹部。3)对患血友病、紫癜病者一般不做按摩4)局部患皮肤病,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肿瘤等疾病5)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轻者24小时之内,重者48小时之内不做按摩6)骨折关节脱位的早期不能按摩分筋:/刮法:第三节穴位的按摩手法:点法——拇指、中指、肘尖点法;掐法取穴方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指量法/中指同身寸法\n取穴原则:局部取穴:临近取穴、阿氏穴;远隔取穴:循经取穴、经验穴第四节穴位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边线的交点。医头晕、头顶痛、昏迷。印堂: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医头晕、前头痛、鼻病。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医头痛、眼病。人中: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医昏迷为首选穴,医急性腰扭伤为经验穴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耳垂。医头晕、后头痛、颈痛、眼病(为对侧治疗)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医发热、颈痛、中暑。天宗:肩胛冈下缘正中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医肩胛部疼痛、落枕,穴感强肾俞: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医腰痛、肾炎。大肠俞: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医腰痛、肠道疾病。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举臂(侧平举)时有前凹陷处。医肩痛、臂痛、上肢瘫痪、肩袖损伤。肩内陵(肩前):垂肩,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医肩痛、臂痛、上肢瘫痪。肩后:腋后纹与肩髃穴连线中点。肩髃、肩前、肩后在针炙中称为“肩三针”曲池:屈肘成90度,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医肘痛、肩臂痛、上肢关节痛、网球肘。扭伤: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央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医急性腰扭伤,也为经验穴。落枕: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医落枕、手指麻木、手指挫伤。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医腕痛、上肢瘫痪、落枕。内关:腕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医手指痛、胸痛、上肢痛、昏迷。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体的中点。医上肢痛、手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为对侧治疗,为常用内科穴环跳: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臀裂上端连线外1/3与内2/3交界处。此穴在深部,可用肘尖点。委中:腘窝横纹中央、医腰痛、坐骨神经痛、膝痛。承山:腓肠肌肌腹下方人字纹处正中。(足后蹬时可见)医腰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血海:正坐屈膝,股骨内上髁上2寸。医膝痛、膝关节炎。梁丘:髌骨外上缘上2寸凹陷处。医膝关节痛、腹痛。犊鼻(外膝眼):屈膝,髋骨下,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医膝痛、膝关节炎。膝眼(内膝眼):屈膝垂足,髌骨下,髌韧带内侧凹陷处。医膝痛。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医膝痛、下肢瘫痪、胁痛。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医腹痛、膝痛、下肢麻木,为常用内科穴,经常按摩强身健体。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医外踝外伤、落枕。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医下腹痛、月经不调,孕妇禁用。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医踝痛、腰痛、坐骨神经痛。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医踝痛、神经衰弱。\n涌泉:脚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医昏迷、中暑、足底抽筋。殷门:臀横纹与腘横纹连线的中点。第五节按摩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一、运动前的按摩目的:保持良好状态,使机体处于最佳竞技水平,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按摩部位:负重大和旧伤部位,根据不同情况可做头面部按摩。按摩时间:5-10分钟,应安排在赛前15分钟内完成。手法:1、克服赛前精神紧张:使用轻、停留时间长、接触面积大的手法。如轻推、轻揉、轻揉捏等。亦可做头部按摩。2、克服赛前精神不振:使用较重、停留时间短的手法。如擦摩、重推摩、揉、叩击、切击等。亦可做头颈部按摩。3、克服赛前局部关节和肌肉无力:使用较重、频率高、时间短、接触面积小的手法。如重推摩、重揉捏、搓、切击、运拉等。4、克服赛前皮肤发凉:使用较重而快速的推摩和擦摩为主。5、带伤参赛者:根据损伤性质选择相应的按摩手法。二、运动中的按摩目的:迅速消除疲劳,保持肌肉兴奋状态按摩部位:负重大、旧伤部部位。按摩时间:3-5分钟。使用手法:先用轻缓的手法,然后再用较重而快的手法。三、运动后的按摩目的:彻底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治伤病。按摩部位:负重大、损伤部位,人力充足应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时间:一般可选择运动后即刻、适当休息后或睡前进行按摩,局部按摩应在15分钟以上,全身按摩约1-1.5小时。第七章常见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第一节运动损伤防治概论一、概念: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的发生与运动训练安排,运动项目与技术动作、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运动损伤学: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通过总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等,为改善运动条件,改进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二、运动损伤的分类:(一)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皮肤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骨损伤、骨骺损伤、神经损伤和内脏器官的损伤等。(二)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1、开放性损伤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裂伤等。\n2、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与粘膜仍保持完整,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腱鞘炎与闭合性骨折等。(三)按伤情轻重分1、轻伤伤后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2、中等伤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的活动。3、重伤完全部能训练。(四)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造成的损伤。2、慢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活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损伤。三、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专项技术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不同的损伤易发部位及专项多发病如:体操易伤肩、腰、膝、腕:标枪易伤肩、腰;篮球、排球易伤膝;跨栏易伤大腿后肌。形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是:(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身体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生理解剖弱点。四、运动损伤的原因1、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2、训练水平不够3、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安排不当4、运动参加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不佳5、场地、器材、保护用具、服装不符合卫生要求以及不良气候等。五、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1、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2、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4、加强运动中的保护5、加强医务监督,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第二节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简介一、组织损伤的形态变化(一)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二)变性:是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三)坏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二、炎症(一)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二)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红、热、肿、痛、功能障碍。(三)炎症的分类: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亚急性炎症三、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一)再生:组织缺损后由其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二)骨折愈合共有以下阶段:1、血肿期2、纤维性骨痂期\n3、骨性骨痂期4、骨痂改建期第三节运动损伤的急救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休克——概论概念:休克指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主要由机体有效的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的内分泌、代谢、循环、神经等系统的严重功能障碍。休克——原因和机理1、损伤性休克:严重损伤→剧痛→神经反射使周围血管扩张→2、失血性休克:运动损伤→大量出血→血容量下降→3、运动→引发心脏病或过度紧张→急性心功能不全→心缩无力→输出量下降→4、其他:感染、过敏、中毒休克的征象早期(代偿期):烦躁、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血压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30ml/小时)。体内防御系统兴奋晚期(失代偿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皮肤苍白、唇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表浅、血压持续下降,脉压〈20mmHg、尿量极少、可致死亡。调节能力下降休克的现场处理1、安静平卧或头低足高位仰卧,有呼吸困难者采用半卧位,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周围环境通风。2、针刺或点掐急救穴,如人中、百会、涌泉、内关、合谷等。3、积极消除病因:止血、止痛、骨折固定等。除颅脑损伤外可给予止痛剂。4、昏迷者牵出舌头、把头偏向一侧;呼吸、心跳暂停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5、边现场急救、边迅速送医院。\n二、出血和止血(一)出血的分类:根据受伤血管的不同,出血可分为: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不断地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血流从伤口慢慢渗出,常能自行凝固,基本没有危险。根据出血的流向可分为:1、外出血:身体外表有伤口,可直接见到血液从伤口流到体外2、内出血:身体表面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向组织的间隙,体腔和管腔。(二)止血法1、抬高伤肢法2、加压包扎法3、加垫屈肢止血法4、间接止血法动脉名称       压迫部位           压迫方向          止血范围颞动脉         耳屏前方         颞骨         头部前面、额、颞部面动脉    下颌角前约1。5cm     下颌骨          面部锁骨下动脉     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  第一肋骨  肩部及上臂部肱动脉        上臂内侧                 肱骨           前臂指动脉     第一掌指关节跟部两侧     第一指骨       手指股动脉      腹股沟皱纹中点           股骨         大腿、小腿胫前后动脉   内踝与跟骨之间足背皱纹中点  跟骨;距骨    足部\n三、绷带包扎法作用:绷带可以保护伤口,压迫止血,支持伤肢,固定敷料或夹板。注意事项:1、伤员体位要舒适,尽可能不移动伤员体位。2、动作熟练,不碰伤处。3、松紧合适,过松无包扎作用,过紧血液循环受阻,包扎时应露出肢端以观察血液循环情况。4、结不应打在患处。包扎方法:环形包扎法:额部、手腕和踝上粗细均匀处螺旋形包扎法: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转折包扎法:前臂、大腿和小腿中上等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三角巾悬臂带法:大悬臂带——肘关节及肘以下损伤的固定8”字形包扎法:一用于肘和膝关节,一种用于踝关节三角巾悬臂带法:大悬臂带——肘关节及肘以下损伤的固定小悬臂带——肱骨、肩和锁骨损伤的固定四、关节脱位的临时急救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也称脱臼。(一)原因: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二)征象1、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2、关节功能丧失3、畸形4、X光线检查(三)急救:肩、肘关节脱位时的固定方法。五、骨折及骨折临时固定定义: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骨折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后局部皮肤是否完整分为: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3、复杂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1、不完全骨折2、裂缝骨折3、青枝骨折4、完全骨折: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原因:⑴、直接暴力⑵、间接暴力⑶、强烈的肌肉收缩⑷、应力性骨折⑸、病理性骨折骨折征象:⑴、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休克。⑵、肿胀和皮下淤血。\n⑶、功能丧失。⑷、畸形,成角、旋转、变短等畸形。⑸、压痛和震痛(纵向叩击痛和胸廓挤压痛)。⑹、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⑺、X线检查,可确诊骨折情况⑻、如骨折合并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可发现相应的征象。骨折的临时固定概念:骨折时用夹板、绷带把伤肢固定和包扎起来,使伤肢不再活动称之。目的: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避免断端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其他组织,减轻伤员疼痛,同时便于运送伤员。固定的原则和方法:1、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处可剪开衣物,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2、有出血或休克者,先止血和抗休克。3、夹板与肢体间应放垫衬物,空隙应填紧,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上下关节。4、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放回伤口,也不可随意去除。5、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部上下,再固定上下关节。6、固定时松紧合适,应露出肢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过紧应重新固定。7、固定后伤肢要保暖。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㈠、概述㈡、现场判断呼吸和心跳骤停的征象:1、突然昏迷不醒。2、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5、面色死灰。如以上征象同时有2个或以上出现,即可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1、伤员仰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物,清除口腔异物,牵出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2、术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另一手轻压环状软骨,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吹入伤者口中,频率为16-18次/分钟。3、每次吹气有效的体征是吹气时可见到胸廓稍微扩张,坚持进行,不轻易放弃。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1)给予人工呼吸前,应缓慢予以两次呼吸(每次2秒);如果只做人工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2)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比率为15:2(每2次通气后行15次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要在第二次肺部充气后立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伤员仰卧于硬板上。2、猛击伤员心前区两次,如无效,按以下步骤进行。3、术者一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掌根压在前一手背,肘关节伸直。用冲击性力快速下压(胸骨下陷3-4厘米)后立即抬手复位。频率为80-100次/分钟。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施术,吹气和按压的比例为2:15;如两人施术,比例为1:4。\n5、每次按压有效的指征是按压的同时可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频率:80-100次/分——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于呼吸比均为15:2(气管插管成功者仍可用5:1)胸外按压技术手的正确位置和姿势:垂直下压,深度4~5cm,下压后完全放松,但手不要离开胸壁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按压姿势按压位置抢救有效的指征:1、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2、测得血压在60mmHg或以上。3、唇、甲床转为红润。4、瞳孔缩小。5、自主心跳、呼吸恢复。注意事项:冷静、迅速、连续进行、边急救边迅速请医生或上送医院。真死征象:1、呼吸停止;2、心跳停止;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4、角膜反射消失。必须具备以上四个特征,才是真正的死亡。若只具备上面一或二个特征,是假死,必须尽力抢救。第四节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一、冷敷法二、热疗法三、拔罐疗法四、药物疗法五、保护支持带六、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七、伤后康复训练第八章常见运动损伤擦伤一、概念:机体表面与粗糙的物体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伤。二、征象1、伤口浅,面积大,边缘不整。2、表皮脱落,点状出血,组织液渗出。注意:1、面部伤口不宜使用龙胆紫。2、关节部位不宜使用龙胆紫。3、红汞与碘酊不宜同时在一个部位使用,同时使用会产生毒性。4、大面积伤口不宜使用碘酊\n5、:无感染时,伤口易干燥结痂而愈合。伤口感染后易化脓,有较稠的渗出液。裂伤、刺伤、切伤一、概念和损伤特点:裂伤概念::指身体受钝性暴力打击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撕裂。特点:伤口边缘不整,组织损伤广泛,出血多,可致组织坏死:运动中以头部裂伤最多见刺伤概念:指身体受尖锐物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器官的损伤。特点:伤口小而深,易合并深部组织感染破伤风。二、处理:1、注意检查伤口,观察污染情况,判断有否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的损伤。2、较浅、小、干净伤口,先用碘酒、酒精作周围皮肤消毒,外涂消炎药物,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思考一、学生左手腕被刀割伤后,检查发现左手指不能动,你认为应考虑哪些情况?应如何检查?膝关节的局部解剖1、关节构成:股胫关节、髌骨关节2、韧带:内侧副韧带:防止过度外旋外展外侧幅韧带:防止过度内旋内收前后十字韧带:防止前后错位3、半月板:稳定关节,缓解冲击力二、膝关节的受伤原因和机理1、内侧副韧带损伤:小腿突然外展外旋足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严重者可合并内月板撕裂。2、外侧副韧带损伤:小腿突然内收内旋足固定,大腿突然外展外旋。3、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过伸;膝伸直或半屈位,大、小腿受撞击;膝关节半屈位突然内收、外展或旋转;4、半月板损伤:膝半屈位小腿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时,突然伸膝,半月板出现矛盾运动,半月板被挤压,研磨导致撕裂三、膝关节受伤的征象1、响声:多见于韧带完全断裂或半月板损伤,伤后出现多见于半月板损伤。2、疼痛:伤后即刻出现,随后减轻,运动后加重。3、肿胀:韧带部分断裂者,轻度肿胀且较为局限,韧带完全断裂者,肿胀严重、范围较大,皮下可见淤斑,半月板或十字韧带损伤者,迅速发生全关节肿胀。4、压痛:常固定于受伤部位,可作为损伤定位诊断依据。内侧副韧带损伤--股骨内上髁外侧副韧带损伤--腓骨小头半月板损伤--胫股关节间隙,前角损伤--髌韧带两侧。5、功能障碍:固定于屈膝位,被动伸直有抵抗感。6、关节交锁:提示关节内异物。7、股四头肌萎缩,常在伤后中后期,以内侧头最为显著8、提拉研磨试验阳性:提拉痛-侧副韧带伤,研磨痛-半月板伤。\n9、关节镜检查:目前最可靠的明确诊断的检查五、伤后训练和预防1、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直抬腿练习→直抬腿负重练习→(拆除固定后)膝屈伸练习→膝屈伸抗阻练习→下地负重练习→正常训练。2、加强膝周围肌力训练,容易受伤项目应该使用保护支持带,防止粗暴动作,场地要符合卫生要求。胫腓骨下关节面-踝穴和距骨的鞍状关节面构成距上关节。特点:距骨前宽后窄,外踝长、内踝短,踝关节跖屈时活动度大,关节不稳,内翻易、外翻难,常于运动内翻过度而造成外侧韧带损伤。韧带: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面积大,纤维致密而强韧,单纯损伤少见。图2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构成,纤维长而薄弱,常见易伤。图3胫腓联合韧带征象:急性受伤史;剧痛;压痛,常见于外踝前下方凹陷处(距腓前韧带),也可见于内、外踝;肿胀;严重者见皮下淤斑;功能障碍,跛行步态;强迫内翻试验阳性、强迫外翻试验阳性;如出现关节不稳、活动范围加大、有开口感,提示韧带完全断裂;前抽屉试验阳性,韧带完全断裂。X线检查,可确诊有否骨折存在。伤后训练:急性期抬高患肢休息肿胀、疼痛缓解后,积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屈伸练习;解除固定后,在保护支持带的保护下逐渐参加一般锻炼;患部无明显压痛和强迫内外翻试验无疼痛时,可恢复正常训练。预防:重视踝周围肌力练习和协调性练习;做好场地的医务监督;充分的准备运动。提高落地动作的技术水平;禁止粗暴动作。现场处理:伤后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及早进行强迫内外翻试验和前抽屉试验检查,以确定韧带是否断裂;冰敷患部或绷带加压包扎,把踝关节固定于受伤韧带相对松弛位;图12患肢抬高;疑有韧带完全断裂或骨折者,现场应加压包扎,使用棉花夹板固定,送医院;伤后处理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第九章医疗体育与运动处方医疗体育与运动处方运动医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本节主要学习医疗体育和运动处方。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医疗体育和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了解医疗体育的特点、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能够对常见的医疗体育方法有所了解。达到能够独立开出运动处方的教学效果。教学的重、难点1、医疗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2、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每周的运动次数医疗体育\n概念:医疗体育是指利用体育运动和机体功能锻炼的方法,以预防、治疗疾病的医学方法。医疗体育的特点:主动疗法、全身疗法、自然疗法。医疗体育: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生物心理社会医疗体育的作用:对骨骼肌形态和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神经和心理因素医疗体育理论基础:超量恢复理论:条件反射理论:外周适应机制:中心适应机制:功能重塑机制:组织再生机制中国传统体育疗法:气功:道家、儒家、释家、医家太极拳:五种流派,三种架式五禽戏:虎、鹿、熊、猿、鸟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医疗运动(根据力的来源分):主动运动:主动完成——依靠自身力量被动运动:被动完成——依靠外力帮助助力运动:主、被动结合——主动为主抗阻运动:克服阻力——主动为主医疗运动(根据动作的生物力学特点)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张力明显变化。等速收缩:关节的角速度恒定,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都发生变化。医疗运动(按照运动的生理特性分)力量运动:10RM练习、tens练习耐力运动:散步、健身跑、游泳、羽毛球柔韧运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牵伸练习平衡运动:3R练习协调运动:左右协调、上下协调本体促进技术:PNF技术运动处方:运动类型:运动量:运动强度:180-年龄(最适运动心率=心力储备´75%+安静心率;心力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持续时间:>15分钟运动频率:3-4次/周注意事项:药物处方:\n药物类型:药物剂量:用药方法:疗程:注意事项:肥胖的运动处方:有氧运动:长跑、快走、登山、游泳、有氧健美操等。最佳运动强度:心率在120次/分;每次运动30分钟,达到最佳强度即可;1周内进行2天以下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