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2-09-27 发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拓展及其应用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专题四牛顿运动定律拓展及其应用【考纲解读】从2011高考考纲来看,本知识单元的考题年年都有,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用正交分解的方法合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有关问题;(2)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问题;(3)运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定量分析一些问题;(4)灵活运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解简单连接体问题.在高考试题中,本章分值约10分.【高考预测】近年侧重于考查单个物体的分析和计算。对复杂的连接体问题不做要求,但对有共同加速度的简单连接体问题应予了解,因为这种情况从整体上看仍属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从题型来看,既有单独命题,也有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命题,且以各种题型出现.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命题中以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与运行等社会热点为背景的题目,几乎年年必考.从命题的趋势来看,这一题型有继续考核的可能,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专题解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一、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个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对其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切莫多力与缺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说明:如果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当求加速度时,要沿着加速度的方向处理力;当求某一个力时,可沿该力的方向分解加速度;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5.把各量统一单位,代入数值求解;二、注意事项:①由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往往同时考虑,交叉进行,在画受力分析图时,把所受的外力画在物体上(也可视为质点,画在一点上),把v0和a的方向标在物体的旁边,以免混淆不清。②建立坐标系时应注意:A.如果物体所受外力都在同一直线上,应建立一维坐标系,也就是选一个正方向就行了。如果物体所受外力在同一平面上,应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B.仅用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加速度a的方向和垂直于a的方向作为坐标轴的正方向,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才能解答的问题,通常选初速度V0的方向和垂直于V0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否则易造成“十”“一”号混乱。C.如果所解答的问题中,涉及物体运动的位移或时间,通常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的起点作为坐标原点。③解方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进行方程式的文字运算,求得结果后,再把单位统一后的数据代入,算出所求未知量的值。另一种是把统一单位后的数据代入每个方程式中,然后直接算出所求未知量的值,前一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结果的文字式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是否合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演算比较方便,但是结果是一个数字,不便进行分析讨论。(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中,一般都采用了前一种方法,)【规律方法】2、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分析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由F-mg=ma得F=m(g+a)>mg,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F=ma得F=m(g-a)2al答案:D解析:当为F时有,当为2F时有,可知,D对。13.(09·山东·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由图甲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s-4s做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s-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s-8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B正确。P地球Q轨道1轨道214.(09·山东·18)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答案:BC解析:飞船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不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时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90分钟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24小时,根据可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C正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D不正确。15.(09·山东·22)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在轨道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与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m=M B.m=2M C.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 D.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答案:BC解析:受力分析可知,下滑时加速度为,上滑时加速度为,所以C正确。设下滑的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有,得m=2M。也可以根据除了重力、弹性力做功以外,还有其他力(非重力、弹性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量,B正确。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所以D不正确。16.(09·安徽·17)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FNmgfa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答案:C解析: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17.(09·安徽·18)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的abcd,顶点a、c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b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bd往复运动。粒子从b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A.先作匀加速运动,后作匀减速运动B.先从高电势到低电势,后从低电势到高电势C.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abccdOD.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解析:由于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是变力,加速度是变化的。所以A错;由等量正电荷的电场分布知道,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点的电势最高,所以从b到a,电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由于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只有电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故电势能与机械能的和守恒,C错;由b到O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由O到d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对。18.(09·山东·24)(15分)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1=10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m。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货物滑上木板4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1应满足的条件。(3)若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解析:(1)设货物滑到圆轨道末端是的速度为,对货物的下滑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①设货物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②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00N,方向竖直向下。(2)若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④若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⑤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得⑥。(3),由⑥式可知,货物在木板A上滑动时,木板不动。设货物在木板A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⑦设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是的速度为,由运动学公式得⑧联立①⑦⑧式代入数据得⑨设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⑩联立①⑦⑨⑩式代入数据得。19.(09·安徽·22)(14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FF(m人+m椅)ga(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答案:440N,275N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FF(m人+m椅)ga(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①②由①②得20.(09·江苏·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解析:(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匀加速运动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解得(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恢复升力时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F+f-mg=ma4且V3=a3t3解得t3=(s)(或2.1s)21.(09·海南物理·15)(9分)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某时刻,车厢脱落,并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减速滑行。在车厢脱落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设卡车的质量为M,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为;刹车前卡车牵引力的大小为,卡车刹车前后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设车厢脱落后,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末速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⑤⑥⑦式中,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落后滑行的路程为,有⑧卡车和车厢都停下来后相距⑨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由①至⑨式得带入题给数据得评分参考:本题9分。①至⑧式各1分,式1分22.(09·上海物理·22)(12分)如图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q=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2)比例系数k。(sin370=0.6,cos370=0.8,g=10m/s2)解析:(1)对初始时刻:mgsinq-mmgcosq=ma0由图读出a0=4m/s2代入式,解得:m==0.25;(2)对末时刻加速度为零:mgsinq-mN-kvcosq=0又N=mgcosq+kvsinq由图得出此时v=5m/s代入式解得:k==0.84kg/s。23.(09·广东物理·20)(17分)如图20所示,绝缘长方体B置于水平面上,两端固定一对平行带电极板,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E。长方体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B与极板的总质量=1.0kg.带正电的小滑块A质量=0.60kg,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1.2N.假设A所带的电量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分布。t=0时刻,小滑块A从B表面上的a点以相对地面的速度=1.6m/s向左运动,同时,B(连同极板)以相对地面的速度=0.40m/s向右运动。问(g取10m/s2)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1)A和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若A最远能到达b点,a、b的距离L应为多少?从t=0时刻至A运动到b点时,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多少?解析:⑴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方向水平向右B刚开始运动时受电场力和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电场力摩擦力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方向水平向左⑵设B从开始匀减速到零的时间为t1,则有此时间内B运动的位移t1时刻A的速度,故此过程A一直匀减速运动。此t1时间内A运动的位移此t1时间内A相对B运动的位移此t1时间内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t1后,由于,B开始向右作匀加速运动,A继续作匀减速运动,当它们速度相等时A、B相距最远,设此过程运动时间为t2,它们速度为v,则有对A速度对B加速度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速度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此t2时间内A运动的位移此t2时间内B运动的位移此t2时间内A相对B运动的位移此t2时间内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所以A最远能到达b点a、b的距离L为从t=0时刻到A运动到b点时,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1】如图2-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  )A.10N向左  B.6N向右 C.2N向左  D.0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3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物体在缓慢抬起过程中先静止后滑动。静止时可以依据错解一中的解法,可知θ增加,静摩擦力增加。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可以同错解二中的方法,据f=μN,分析N的变化,知f滑的变化。θ增加,滑动摩擦力减小。在整个缓慢抬起过程中y方向的方程关系不变。依据错解中式②知压力一直减小。所以抬起木板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压力一直减小。【易错点点睛】以木板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因为物体静止,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错解一:据式②知道θ增加,f增加。错解二:另有错解认为据式②知θ增加,N减小则f=μN说明f减少。错解一和错解二都没能把木板缓慢抬起的全过程认识透。只抓住一个侧面,缺乏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若能从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入手,分析出再抬高会相对滑动,就会避免错解一的错误。若想到f=μN是滑动摩擦力的判据,就应考虑滑动之前怎样,也就会避免错解二。物理问题中有一些变化过程,不是单调变化的。在平衡问题中可算是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应抓住研究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可从受力分析入手,列平衡方程找关系,也可以利用图解,用矢量三角形法则解决问题。如此题物体在未滑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所受三个力围成一闭合三角形。如图2-4。类似问题如图2-5用绳将球挂在光滑的墙面上,绳子变短时,绳的拉力和球对墙的压力将如何变化。从对应的矢量三角形图2-6不难看出,当绳子变短时,θ角增大,N增大,T变大。图2-7在AC绳上悬挂一重物G,在AC绳的中部O点系一绳BO,以水平力F牵动绳BO,保持AO方向不变,使BO绳沿虚线所示方向缓缓向上移动。在这过程中,力F和AO绳上的拉力变化情况怎样?用矢量三角形(如图2-8)可以看出T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这类题的特点是三个共点力平衡,通常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改变。还有时是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大小不变,方向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3】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答案】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甲、乙两人相互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易错点点睛】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是相互作用力,甲、乙二人拉力一样大。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4】如图2-9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在外力F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怎样变化?【解析】本题的关键在确定摩擦力方向。由于外力的变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有所变化,如图2-10,当外力较小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增加,f减少。如图2-11,当外力较大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Fcosθ=mgsinθ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易错点点睛】错解一:以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如图2-10,物体受重力mg,推力F,支持力N,静摩擦力f,由于推力F水平向右,所以物体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f的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gsinθ=Fcosθ      ①N-Fsinθ-mgcosθ=0②由式①可知,F增加f也增加。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摩擦力是增加的。错解二:有一些同学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有F增加摩擦力减少。上述错解的原因是对静摩擦力认识不清,因此不能分析出在外力变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5】如图2-12,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答案】f=mgsinθ·cosθ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解析】因为m和M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可以将(m+M)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4,受重力(M十m)g、支持力N′如图建立坐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x:(M+n)gsinθ=(M+m)a   ①解得a=gsinθ沿斜面向下。因为要求m和M间的相互作用力,再以m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因为m,M的加速度是沿斜面方向。需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16。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由式②,③,④,⑤解得f=mgsinθ·cosθ方向沿水平方向m受向左的摩擦力,M受向右的摩擦力。【易错点点睛】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3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建立坐标有 再以m+N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14,(m+M)g·sinθ=(M+m)a③据式①,②,③解得f=0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住错误的起点。犯以上错误的客观原因是思维定势,一见斜面摩擦力就沿斜面方向。归结还是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清。此题可以视为连接件问题。连接件问题对在解题过程中选取研究对象很重要。有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时以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将不知道的相互作用力去掉,单个物体作研究对象主要解决相互作用力。单个物体的选取应以它接触的物体最少为最好。如m只和M接触,而M和m还和斜面接触。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需要分解力,有时需要分解加速度,具体情况分析,不要形成只分解力的认识。【6】如图2-17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答案】D【解析】首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18,在水平方向只受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mA+mB)a   ①再以B为研究对象,如图2-19,B水平方向受摩擦力f=mBa   ②代入式①F=(6+2)×6=48N由此可以看出当F<48N时A,B间的摩擦力都达不到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A,B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所以D选项正确。【易错点点睛】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max=μN=0.2×6=12(N)。所以当F>12N时,A物体就相对B物体运动。F<12N时,A相对B不运动。所以A,B选项正确。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一致是对A选项的理解不正确,A中说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是以地为参考物,显然当有力F作用在A物体上,A,B两物体对地来说是运动的。二是受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情况的影响,而实际中物体在不固定物体上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物理解题中必须非常严密,一点的疏忽都会导致错误。避免错误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按规范解题。每一步都要有依据。【7】如图2-20,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5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100N,求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21,重物静止,加速度为零。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TACsin30°-TBCsin60°=0   ①TACcos30°+TBCcos60°-G=0   ②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而当TAC=150N时,TBC=86.6<100N将TAC=150N,TBC=86.6N代入式②解得G=173.32N。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173.2N。【易错点点睛】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2-21。由于重物静止,则有TACsin30°=TBCsin60°TACcos30°+TBCcos60°=G将TAC=150N,TBC=100N代入式解得G=200N。以上错解的原因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当TAC=150N时,TBC=100N,而没有认真分析力之间的关系。实际当TBC=100N时,TBC已经超过150N。【8】如图2-22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楔形物A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B物体从楔形物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在B物体加速下滑过程中,A物体保持静止。地面受到的压力多大?【解析】分别以A,B物体为研究对象。A,B物体受力分别如图2-24a,2-24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运动方程,A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x:Nlsinα-f=0   ①y:N-Mg-Nlcosα=0   ②B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x:mgsinα=ma   ③y:Nl-mgcosα=0   ④由式①,②,③,④解得N=Mg+mgcosα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为Mg十mgcosα。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易错点点睛】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23,因为A物体静止,所以N=G=(M+m)g。由于A,B的加速度不同,所以不能将二者视为同一物体。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错解。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若要将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做为研究对象,应该注意这几个物体必须有相同的加速度。【9】如图2-25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A.a1=g a2=gB.a1=g a2=gC.a1=2g a2=0D.a1=0 a2=g【答案】C【解析】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A,B静止。如图2-26,A球受三个力,拉力T、重力mg和弹力F。B球受三个力,重力mg和弹簧拉力F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A球:T-mg-F=0   ①B球:F′-mg=0   ②由式①,②解得T=2mg,F=mg剪断时,A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米,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2-27,A球受重力mg、弹簧给的弹力F。同理B球受重力mg和弹力F′。A球:-mg-F=maA     ③B球:F′-mg=maB   ④由式③解得aA=-2g(方向向下)由式④解得aB=0故C选项正确。【易错点点睛】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g,所以A,B球的加速度为g。故选A。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做为整体研究。(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瞬间改变,加速度瞬间改变。本题中A球剪断瞬间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就由0变为2g,而B球剪断瞬间合外力没变,加速度不变。(2)弹簧和绳是两个物理模型,特点不同。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k是常数。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瞬间就可以没有。而弹簧因为有形变,不可瞬间发生变化,即形变不会瞬间改变,要有一段时间。【10】如图2-28,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解析】以传送带上轻放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9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0=0的匀加速运动。据牛二定律F=ma有水平方向:f=ma   ①竖直方向:N-mg=0   ②f=μN   ③由式①,②,③解得a=5m/s2设经时间tl,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0=v0+at   ④解得t1=0.4s物体位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物体0.4s后无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S2=v2t2   ⑤因为S2=S-S1=10—0.4=9.6(m),v2=2m/s代入式⑤得t2=4.8s则传送10m所需时间为t=0.4+4.8=5.2s。【易错点点睛】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传送带施加),做v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m。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有f=μmg=ma,a=μg=5m/s2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本题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m用2s,可以拿来计算一下,2s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5×2=10(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m/s时,摩擦力瞬间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2个物理过程。【11】如图2-30,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F的最小值是多少,最大值是多少?【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0.2s前F是变力,0.2s后F的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0.2s前物体受力和0.2s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以物体P为研究对象。物体P静止时受重力G、称盘给的支持力N。因为物体静止,∑F=0N=G=0   ①N=kx0   ②设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此时物体P受力如图2-31受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N′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G=ma   ③当0.2s后物体所受拉力F为恒力,即为P与盘脱离,即弹簧无形变,由0~0.2s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内物体的位移为x0。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将式①,②中解得的x0=0.15m代入式③解得a=7.5m/s2F的最小值由式③可以看出即为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kx。代入式③得Fmin=ma+mg-kx0=12×(7.5+10)-800×0.15=90(N)F最大值即N=0时,F=ma+mg=210(N)【易错点点睛】F最大值即N=0时,F=ma+mg=210(N)错解原因是对题所叙述的过程不理解。把平衡时的关系G=F+N,不自觉的贯穿在解题中。本题若称盘质量不可忽略,在分析中应注意P物体与称盘分离时,弹簧的形变不为0,P物体的位移就不等于x0,而应等于x0-x(其中x即称盘对弹簧的压缩量)。1.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答案AB解析小球相对于斜面静止时,与小车具有共同加速度,如图甲、乙所示,向左的加速度最大则T=0,向右的加速度最大则N=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与合加速度方向相同沿水平方向,但速度方向与力没有直接关系.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2.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荷量不变的小油滴,小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小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小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答案C解析以油滴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不加电压时,mg-kv=0所加电压为U时,mg+kv-所加电压为-U时,mg+由以上各式得:v'=3v,方向竖直向下.3.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答案C解析因为下落速度不断增大,而阻力f∝v2,所以阻力逐渐增大,当f=mg时,物体开始匀速下落.以箱和物体为整体:(M+m)g-f=(M+m)a,f增大则加速度a减小.对物体:Mg-N=ma,加速度减小,则支持力N增大.所以物体后来受到的支持力比开始时要增大,不可能“飘起来”.4.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上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B的受力如图1所示,因为F和G的方向始终在竖直方向,当F增大时,F1′、F2′都缓慢增大,F1′=F1,F2′=F2,所以F1、F2都缓慢增大.A物体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图乙知F2sinθ=F3所以F3,缓慢增加C对.5.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0°和45°、质量分别为2m和m的两个滑块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连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并由静止释放;若交换两滑块位置,再由静止释放,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正确的有()A.质量为2m的滑块受到重力、绳的张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B.质量为m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C.绳对质量为m滑块的拉力均大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D.系统在运动中机械能均守恒答案BD解析 因为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滑块不受沿斜面的下滑力.因为2mgsin30°>mgsin45°,mgsin30°<2mgsin45°,所以两种情况质量为m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绳对m滑块的拉力等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6.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答案B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解析设斜面的长度为L,倾角为θ.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s=,故选项A错误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v=gsinθ·t,故选项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v=,小球到达底端时所需的时间t=,即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及所需时间与倾角θ有关,故选项C、D错误.7.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B.C.D.0答案A解析因阻力只与速率有关,以同样速率上升与下降所受阻力大小不变,设为f.则下降时,F+f=Mg①上升时,F=(M-ΔM)g+f②由①②得ΔM=2.7.如图所示,质量M=0.1kg的有孔小球穿在固定的足够长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F=1.2N后,由静止开始沿杆斜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斜杆对小球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小球的加速度;(3)最初2s内小球的位移。解:(1)小球受力如右图所示,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Fcosθ-mgcosθ-N=0f=μN=0.08N(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沿斜面方向上,有Fsinθ-mgsinθ-f=ma解得a=0.4m/s2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3)小球在最初的2s内的位移为s=at2=0.8m8.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设木板足够长)f2/N10234564F/N268101214解析:(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4m/s2铁块的加速度大小2m/s2设经过时间t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解得:t=1s(2)①当F≤μ1(mg+Mg)=2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②设F=F1时,A、B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2m/s2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F1=6N所以,当2N6N,A、B发生相对运动,=4N画出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如右9.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0s后撤去该恒力,此时小物块恰好运动到距木板右端l=1.0m处。在此后的运动中小物块没有从木板上掉下来.求:(1)小物块在加速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作用于木板的恒力F的大小;(3)木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解:(1)小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f=0.2×1.0×10N=2N方向水平向右(2)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木板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s1,木板的位移为s2则有: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2,则F=f’+Ma2,代入数值得出F=10N。(3)设撤去F时小物块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撤去F后,木板与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小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们具有共同速度V共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1+Mv2=(m+M)V共对小物块:根据动能定理:对木板:根据动能定理:代入数据:所以木板的长度至少为L=l+l'=m≈1.7m10.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度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度放一铁块。(取g=10m/s2)试问:(1)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3)最后一块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远?20090602解:(1)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由解得,第l块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代人数据解得:(2)设最终有n块铁块能静止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第1块铁块放上后:第2块铁抉放上后:第n块铁块放上后:由上可得:木板停下时,,得n=6.6。即最终有7块铁块放在木板上。(3)从放上第1块铁块至刚放上第7块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  从放上第7块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则:本卷第35页(共35页)\n高考路上您的助手,象牙塔外帮您解忧!联立解得:本卷第35页(共35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