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2-09-27 发布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鍉丛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电鍉丛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72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电鍉丛针组、头穴丛刺组2组,均按照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顶区、顶前区)。头穴丛刺组向前或向后透刺,留针6h;电鍉丛针组用自制的电鍉丛针连接电针仪,每次通电30min;各组每周均治疗6次休息1d,连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生活能力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的疗效评定。结果:各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3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丛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治疗形式上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电鍉丛针;头穴丛刺【Abstract】Objective 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ofspoon2needleclusterelectrical\nstimulationofscalp2pointsformotordysfunctionofcerebralinfarction(CI)patients,soastoanalyzeitssuperiorityinthetreatmentofCI.Methods Atotalof72CIinpatientsotordisturbancelydividedintospoon2needlecluster(SNC)group(n=36)andfiliform2nee2dlecluster(FNC)group(n=36).Multiplefiliformneedlesanipulatedforaescalp2pointsandthenthesescalp2pointsulatedin.Thetreatmentesaentscale,BarthelIndexandclinicalneuralfunction2defectassessmentrespectively.Results paredtopre2treatment,thescoresofFugl2Meyerassess2mentscaleanddaily2lifeabilityassessmentofbothSNCandFNCgroupsin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thetreatment(P<0.01),andthoseofclinicalneuralfunction2defectassessmentofthesetent,ofthe84and80casesinSNCandFNCgroups,0and3arkedimprovement,35and27hadanimprovement,5and5failed,respectively.Conclusion Spoon2needleclusterelectro2stimul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CIpatients’motordysfunctionanddaily2life\nactivityability,andisparabletothefiliform2needleclusterstimulationin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对其有效治疗手段研究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此次我们采用自制的电鍉丛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选择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1-3];②符合西医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③发病在2周-2个月;④年龄18岁以上,75岁以下,男女均可;⑤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和MRI证实;⑥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⑦均存在运动障碍,以单侧为主,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大于或等于10分;⑧病情虽较重,但经处理达到上述标准者。1.3一般资料分组及各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4方法:\n1.4.1评定方法: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ADL);疗效评定:根据神经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1.4.2实验方法[4]: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将72例患者随机分组随机分为电鍉丛刺组和头穴丛刺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顶区(百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顶前区(前顶至囟会及其左、右各1及2寸的平行线)。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加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脑保护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鍉丛刺加常规西药治疗(同上包括脑保护及对症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为1疗程,连续观察4周,治疗结束第12周后随访。1.4.3统计方法:计数资料数据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法检验,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72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各组均有脱落病例,结果如下:表1各组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x±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n0.05),具有可比性。(注:病情轻、中、重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2.2各组脑梗死患者简化Fugl_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见下表)。表2各组脑梗死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x±s)经t检验各组脑梗死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t=1.63P=0.1057p﹥0.05电鍉丛针组与头穴丛刺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3各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比较(见下表)。表3各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比(x±s)经t检验各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治疗前后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t=0.94P=0.3478p﹥0.05电鍉丛针组与头穴丛刺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4各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下表)。\n表4各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经t检验各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t=0.28,P=0.7794,p﹥0.05电鍉丛针组与头穴丛刺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5各组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见下表)。表5各组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例)经Ridit分析:电鍉丛针组与头穴丛刺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n电鍉丛针把头针和电针相互结合,按照于氏头穴七区划分法选取穴位,既减轻了针刺的疼痛,又保持了头穴丛刺原有的疗效。于致顺教授根据场的理论[5-8],提出了新的头穴分区方法,将头部划分成7个治疗区,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颞区及项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科研发现,在相应的刺激区,采用丛刺(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6-8小时左右)、间断捻转(留针期间捻转1-2次)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疗效。刺激头穴,可以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的综和调节作用,治疗十四经及五脏六腑疾病,并采用透经、透穴起到一穴带多穴、一经带多经的整合作用。我们在临床研究中采取了国内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通过的评分标准及国际康复学[5-8]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电丛针的临床疗效,使结果更客观、更科学。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在治疗机理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研究一致认为,针刺可直接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区氧和血流的供应,起到即刻的脑保护作用;并可通过调整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的异常,而发挥延缓的脑保护作用。头针丛刺优于普通头针,但由于头针丛刺长留针,而且一个疗程3周到4周,由于长时间针刺使头部水肿疼痛,某些病人疼痛难忍,往往使一部分病人难于完成按期疗程,而中断治疗。鉴于上述情况,给我们提出一个可行而有效的针刺方法,电鍉丛针治疗中风偏瘫,这是于氏头针系列研究的深化,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主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