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0 KB
  • 2022-09-27 发布

关于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文化分析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文化分析论文摘要:家庭学校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并被公众认可的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已相继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组织有关的机构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目前,家庭学校已在全美各州都取得合法地位。所谓家庭学校,又称为家庭为本的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少数家庭不送孩子上学而是在自己的家里为孩子提供教育。这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教育对象、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正规的教育形式。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NCES)2003年的统计,5至17岁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龄儿童中,在家上学的人数已从1999年春季的约85万上升至2003年春季的约110万,占同类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也从1.7%上升至2.2%。而据国家家庭教育研究所(NationalHome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NHERI)提供的报告,在美国,2005至2006年度约有190至240万处于K-12学段的儿童在家上学。家庭学校规模逐渐扩大,以每年7%至12%的增长速度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教育形式,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教育力量。\n论文关键词:家庭学校教育文化分析美国运动20世纪80年代末合法地位法律形式发展经历  家庭学校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与美国独特的文化分不开。美国的历史、社会结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及价值观念,这些或与文化紧密相连或本身就为文化内涵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文化渊源与背景。    一、宗教传统是家庭学校运动兴起的重要缘由    宗教是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在美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斯·韦伯说:“美国是最世俗的,同时又是最信奉宗教的国家。”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恰恰说明了宗教在美国的独特面貌。在美国这个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宗教的烙印随处可见,宗教在美国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国人独有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对美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④  教育是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传统领域。特别是基督教,向来十分重视教育。在家庭学校的家长中绝大多数是基督教徒,93.8%的父亲和96%的母亲自述他们是“信仰复兴”\n。40%的父亲与41%的母亲认为他们自己是独立基督主义教派。另外还有信仰其他教派的。⑤NCES在2003年的报告中指出,有72.3%的家庭学校把提供宗教和道德教育列为建立家庭学校的原因之一,而有29.8%的家庭学校将其视为最重要的原因。⑥今天许多家长选择在家里教育他们的子女,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道德和精神需要在学校无法得到满足。而因为宗教原因选择在家里教育孩子的家庭则常常不满于公立学校的世俗教育目的,认为孩子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正确的宗教教育,从而免于受到公立学校的世俗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良影响”,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公立学校的影响。因此在家庭学校中相当部分的家长是出于宗教原因而选择家庭学校的,他们想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更好地传递给孩子,认为他们自己一定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任,他们中有许多孩子于是从来都没有上过学,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宗教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公立学校却并没有认真对待宗教这一文化现象。教学内容也尽量避免宗教信仰的灌输,将教育与宗教严格分离。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与某些家庭所持有的宗教观念却完全相悖,不仅如此,学校还将潜在地将强势文化灌输给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或宗教信仰强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这些家长宁可让孩子退居家中。⑦\n事实上,很多信奉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家长,作为家庭学校支持者的主要,认为公立学校既不道德,也是反宗教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公立学校传播的价值观的影响。⑧推动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发展的教育改革家莫尔作为一名前基督教传教士,支持并拥戴他的理论的家庭主要是父母们希望在家里能够自由地向儿童传递传统的宗教思想。在宗教等意识形态下的家庭学校,希望他们的孩子学到基本的宗教教义,形成保守的政治与经济的视野。  目前,维护宗教权益是家庭学校运动中最强烈、最有组织的呼声。家庭学校还通过种种不同的组织形成网络以及“协会圈”。家庭学校权益保护协会(HomeSchoolLegalDefenseAssociation,HSLDA)便是个包含70,000个家庭的天主教性质的组织。不过,也有一些在家教学的家庭认为在基督教支持的协会中感觉不愉快或不受欢迎,这些组织往往要求家长做效忠宣誓。家庭教育杂志的出版者MarkHegener指出,一旦宗教意识形态超越了个人在家教育子女的权利时,就是有害的。    二、多元文化是家庭学校运动开展的主要背景  \n  多元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总体特征。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大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存在着世界上最复杂的种族、民族关系。各国的移民来到这个国家时,同时也带来了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相径庭,各种文化汇流在一起,使得美国文化丰富多样,色彩斑斓。在200多年的沧桑变化中,美国文化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世界上几乎一切种族、民族、宗教、价值、思想和学术,但又始终以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即白皮肤的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文化为主流。美国教育家JoelSpring指出,在多元文化教育中,要区分主体文化、从属文化和外来文化。主体文化是占优势地位的文化,即欧洲-美国文化,它渊源于欧洲并修订于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土壤。传统上,公立学校的课程即根植于欧洲-美国文化传统。从这一点上说,欧洲-美国文化是公立学校的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文化。从属文化是指被武力并进美国的群体所代表的那种文化。比如,非洲人被强行作为奴隶带进美国,他们的文化也被占主导的欧洲——美国文化所改造变成了非洲——美国文化。同样的,被美国所征服的美洲本土部落也被“美国化”了。西南部的墨西哥被迫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新的墨西哥——美国文化形成,等等。外来文化指的是自愿进入美国的第一代所代表的文化。移民有着各种不同的教育、文化和语言背景。移民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课题。\n  美国社会种族、民族的多样性的存在,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在民族融合的同时,各族群仍然存在着文化的界限。各民族有保存自身独有文化的需要,但学校里传递的主体文化并不能满足非主流文化人群的需要,从而导致后者的不满。人类学家JohnOgbu认为从属群体的历史经验致使其对美国社会主要部门的基本不信任的发展。比如,被迫为奴、隔离、歧视的历史和官方的不公正对待所导致的困苦,使许多非裔美国人认为政府的工作首先是服务于欧洲裔美国人的。这种普遍的不信任也扩展到对公立学校。隔离和第二代隔离让很多非裔美国人认为公立学校是让他们处于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底层阶梯而组织起来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和波多黎各裔美国人也遭受了隔离和第二代隔离,甚至被禁止讲西班牙语。与此相似,很多美国土著因对政府开办的寄宿学校课程不满,进而对学校怀有强烈的敌意。例如,阿帕切人(Apache)是美国西南部一个印第安部落,MickFedullo在他关于印第安人教育的著作中提及了他与一位名叫ElenoreCassadore的阿帕切双语教师的谈话,是关于阿帕切人对学校的态度的。正如她告诉Fedullo的,很多阿帕切人的家长认为教师是邪恶的,进而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都是邪恶的,例如书本。如今,她解释说,他们送子女上学只是迫于义务教育法,“但他们告诉子女别把学校当回事”。\n  正是出于对学校主流文化的抵制,或是出于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延续和保护,不少家庭选择建立家庭学校。近来,少数民族人群中家庭学校发展迅速,约有15%的在家教学的家庭属于非白人或非西班牙裔人口。  三、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回归家庭的影响因素    美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准则以个人主义为突出特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它根植于美国最早的意识形态——清教思想中。早期基督教具有反特权的思想,信奉人不论世俗地位高低,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罪人,他们寻求着同样的灵魂得救,期待着同样的最后审判。基督教中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可以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平等民主意识的源头之一,是导致个人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宗教改革打击了制度化的基督教,进一步解放了个人。清教作为宗教改革的直接产物,从新教运动中继承了反权威的传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北美清教徒移民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反权威的思想是个人主义产生的温床,为殖民地人民日后接受世俗的个人主义创造了思想上的条件。15经历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已经渗透到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反映在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就是突出个人的利益需求,突出个人的自主独立与自我实现,反对依赖集体和社会。\n  这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反映到教育领域中,突出表现为尊重社会成员的教育选择权,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这从家庭学校在各州合法地位的取得可以体现。强调自我实现,就要求充分地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但这是常规的学校很难充分满足的。家长不满意学校制度化、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无视学生的个性,不能够满足儿童的个别需要,教学效率低下。而家庭学校在教育方面易于做到照顾孩子的个别化需求,实施针对性教学——或者说量身定做,而研究者发现针对性(个别化)教学是家长选择家庭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家庭学校有其优势。相关研究也发现家庭学校对于有特殊需要(学习障碍儿童和有天赋儿童)更有利,Engign发现,对于学习障碍儿童来说,家庭学校更有可能按照孩子自己的速度、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从而让孩子的学业方面取得更好成绩,因此这些孩子比在公立学校学习的类似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对于有天赋的儿童来说同样如此,他们在家庭环境中能够以自己的学习进度得到单独的指导和鼓励,并常常能够利用许多在常规学校所不具备的资源。\n  扎根于美国文化的自由精神、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反叛权威的思想也使许多家庭对公立学校的陈旧模式及保守观念以及环境恶化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对学校的不足提出猛烈抨击,并不会迷信学校在教育儿童方面的传统权威地位。一部分家长选择家庭学校是因为他们对于近年来公立学校的教育不满意。于是他们宁愿孩子传承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屈从于学校的权威。尤其是随着学校暴力事件的增加,许多家长不信任学校能够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他们担心学校会给孩子传授相互矛盾的价值观。于是他们肩负起教育自己孩子的义务。  家长对学校的不满及抨击其实表明了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他们之所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他们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在对学校教育不满的情况下宁可让教育回归家庭,这是家长对自身责任的强烈体认,也反映了自主独立的意识。    四、面临冲突:文化的整合或多元  \n  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与壮大得益于美国自由、宽容的文化精神,不过也面临着矛盾与冲突。美国是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美国一直在倡导消除种族歧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的产生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家长尊重和固守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自行教育。允许开办家庭学校的做法本身就反映了美国多元、民主的社会氛围,体现出了美国社会对个人信仰及个人权利的尊重,有利于美国社会的民主化发展。而反对家庭学校的人却认为,消除种族歧视、建立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要靠积极地去整合文化而不是消除或回避文化的差异。一直以来,美国都在为整合多元文化不懈努力。公共教育是整合多元文化、培养为社会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合格公民的主阵地,它能将社会成员聚集到一起,学习共同的历史,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整合不同的文化。而家庭教育的产生使教育这一项社会事业变成了单个家庭的事业,每个家庭能够按自己的价值观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说,家庭学校日益庞大的队伍造成了整合美国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力,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17家庭学校是美国文化多元的必然表现和促进因素,还是文化整合的障碍?家庭学校的发展走向及其规范值得思考。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钦州学院教育科学部)    〔5.  ⑩CarolynKleiner.Homeschoolesofageasthemovementmatures,itexpandstoincludeadiversearrayoffamilies;MyrtlePoint,Ore〔J〕.U.S.Nep;WorldReport.Washington:Oct16,2000.Vol.129,Iss.15;pg.1.\n  1113刘智.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16-120.  17甄丽娜.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3-1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