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症肌无力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作者:刘睿 李柱一 张琪 王桂平 刘津平 鞠躬【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Researchonmorphologicalchangesofendplatesindiaphragmofexperimentalautoimmunemyastheniagravisrats 【Abstract】AIM:Tostudythe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endplateondiaphragminexperimentalautoimmunemyastheniagravisanimalmodelbylightmicroscopyandelectronmicroscopy.METHODS:PassivelytransferredmyastheniagravisanimalmodelonoclonalantibodymAb35,andtheultrastructureoftheendplatesicaltechnique.RESULTS:Myastheniasymptomsentalgroup.Theendplatesofdiaphragmshoilartothoseofmyastheniagravispatientsbutnochangeberoftheendplates.Nochangesmayresultinthedyspneainexperimentalautoimmunemyastheniagravis. 【Keyyastheniagravis;acetylcholinesterase;receptors,cholinergic;motorendplate;ultrastucture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及电镜结构变化.方法:被动转移乙酰胆碱受体单抗mAb35建立SD大鼠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用乙酰胆碱酯酶法显示膈肌运动终板,并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注射mAb35后出现明显肌无力症状,其膈肌运动终板数量基本不变,但出现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相似的超微结构变化,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膈肌出现运动终板超微结构的改变,是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大鼠呼吸衰竭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胆碱能;运动神经肌肉终板;超微结构 0引言 重症肌无力(MG)是运动终板处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性免疫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该病死亡率高,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常在几个小时内发展至死亡.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我们试图对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和电镜结构进行研究,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形态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大鼠10只,雌性,体质量(200±5)g,鼠龄10~12Ab35杂交瘤细胞株(ATCC公司);乙酰胆碱碘化物(FLUKA公司).\n 12方法 121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的建立参照 图1实验组SD大鼠各时间点症状变化曲线 略 图2胆碱酯酶染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与电镜结构 22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观察经胆碱酯酶染色后,膈肌上的运动终板清晰可见,镜下为棕褐色椭圆形或扁平小圈,分布在膈肌外围区域,一条肌纤维上只有一个运动终板.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终板数量每视野分别为(994±96),(1032±127),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后P=06470,两组运动终板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ig1). 23运动终板的电镜观察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膈肌运动终板突触后膜变平坦,突触皱折分级减少短缩,突触间隙增宽,证实了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大鼠膈肌运动终板处发生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Fig2). 3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典型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骨骼肌无力;低频重复电刺激肌电波幅递减;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免疫学改变是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主要病理改变集中在运动终板,表现为突触后膜的皱摺减少变平坦,其上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近年来研究表明部分MG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神经nAChR与肌nAChR存在着极高的同源性[5],已证实AChRAb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nAChR交叉结合[6],因此MG被认为是一种由AChRAb攻击肌nAChR和神经nAChR的泛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不同个体血中AChRAb可能与不同肌nAChR抗原决定簇结合,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肌组织提取的nAChR与血中AChRAb反应也存在着差异性,此外,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功能不同,其运动终板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对于临床MG患者后期最常出现的呼吸衰竭究竟是呼吸肌运动终板发生了病理变化,还是由于AChRAb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节处的神经nAChR结合造成神经性呼吸抑制,对此尚无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既能与肌nAChRalpha1亚型结合也能与神经nAChRalpha3、5亚型结合的乙酰胆碱受体单抗mAb35[7]建立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以观察其膈肌的运动终板有无病理改变. 本研究中SD大鼠ipmAb35后成功建立了MG被动转移模型,其临床症状、药理学\n特点都与MG患者相似,模型大鼠随着症状不断加重出现了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与临床患者发生MG危象时呼吸衰竭相似.同时,本研究两组膈肌的运动终板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实验组膈肌发生了与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相似的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突触后膜变平坦,突触皱折分级减少短缩,突触间隙增宽,进一步说明了MG模型大鼠的呼吸衰竭与呼吸肌运动终板发生了病理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为MG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形态学证据. 此外,本研究中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定位运动终板,比传统的氯化金浸染法和银染法易于操作,也比用alpha银环蛇毒免疫组化定位简便快捷,能同时用于光镜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也为今后有关运动终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