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9-27 发布

职业教育对体育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与对策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职业教育对体育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与对策职业教育对体育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与对策1.研究目的  体育运动员再就业问题.L.不仅关系到运动员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必须加强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文化教育。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比较重视对现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希望通过上大学等方法,加强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提高其社会适应的本领,却忽略了运动员运动生涯中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现役或退役运动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是造就新型复合型运动人才、促进退役运动员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如何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运动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达到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2.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原因  2.1当前全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四个方面:(1)高校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的就业。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2)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每年城乡转增劳动力加上下岗人员需要安排就业达2200至2300万人,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1400至1500万个。(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境外来华的人员急剧上升。到2010年的统计,外国人来华就业达9万余人;港澳台在祖国大陆就业人数为4.3万人。他们当中多数具有大学以上学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退役运动员在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情况下,就业现状就可想而知。  2.2运动员职业技能单一\n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作为一名劳动者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的就业情况。部分运动员虽然也获得了高校的文凭,但由于其接受的基本上是挂名教育,所以,就业时无法凭借所学专业寻找工作,即便在该专业领域找到了工作,却又无法胜任。  2.3不同项目、不同成绩的运动员再就业差别较大  市场化程度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如球类项目,在全民健身领域开展较为广泛,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相对较容易;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如重竞技、部分田径项目,运动员退役后就业较困难。随着媒体对艾冬梅、邹春兰、才力、刘菲等退役运动员生活现状报道,甚至出现了夺金牌难,找工作更难的现象。曾获得过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等大型赛事奖牌的运动员往往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就业亦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绝大多数成绩平平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令人担忧。  2.4体育行业就业渠道狭窄  目前,体育行业可提供给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大致有下五条:一是退役当教练,但这毕竟是属于极少数优秀运动员;二是做体育教师,但有学历的门槛限制;三是在体育行政和事业部门任职,由于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的限制,就职人数很少;四是进入健身俱乐部或大型健身场馆当教练,运动员虽然有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势,但每年有大量本科学历的体育院校(系)但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五是自主创业,因受到资金、专业知识和市场等的严重制约,人数相当有限。  3.职业教育发展与体育运动员培养  3.1我国职业教育的前景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4466所,在校学生1600.0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847所,在校生达2087.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占据了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半壁江山。\n  职业教育是生产与教育的连接点,是使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培养、提高、更新劳动力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向新型工业化之路迈进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社会需求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技工荒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高级技术工人的紧缺使人们对人才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3.2运动员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每个运动员的竞技生涯毕竟是短暂的,无论其运动成绩如何,都面临着结束运动生涯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文化素质不高,无其它生存技能是当前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主要障碍。而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运动队的稳定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运动员来说,需要在提高个人运动技能方面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运动员往往因多年大运动量的训练身心俱疲,所以,要避免学历至上的思想,学习内容要注重实效,让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比较实用和适合于自己的知识,以便在退役择业时应用。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重新确立和投入的不断增加,在一定意义上,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为此,在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内开展职业教育,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  4.运动员开展职业教育的对策分析  4.1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事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等职能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与主管职业教育的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让现役运动员和待业的退役运动员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4.2完善的运行机制  4.2.1现役运动员中等教育阶段  体育运动学校与职业中专结合,使竞技体校运动员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在中学阶段增长参与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机会,初步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并在抓好职业技能和文化学习的同时,提高竞技水平与运动成绩。同时促进职业中专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转变。  4.2.2现役运动员高等教育阶段  国家队、省市优秀运动队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结合,运动员既可发挥自己特长学习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促进此类院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4.2.3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阶段  设立负责退役运动员再教育的专门机构负责处理退役运动员二次就业工作,并且大力开展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资质培训,规范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评估体系,加强科学管理,使得大部分退役运动员经过培训能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n  4.3多元化的职业技能  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运动技术专业优势,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经过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更易取得某些技术操作行业的资格证书。因此,开展与运动员的知识、技能相适应的多样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体育运动员接受职业教育的核心。  4.4特殊阶段的心理辅导  运动员在役期间,训练、比赛是他们生活的主调,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交流,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及未来职业选择的预期心理准备。特别是在退役后二次就业时期,运动员更容易出现焦虑、失落不满、迷茫、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特殊情绪不仅受到外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还与运动员自身的内部因素如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应对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因素影响着运动员的退役质量,决定着他们再就业的成功与失败。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试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相关职能部门、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自身的相互作用。  5.结语  由于训练、比赛等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运动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是非常明显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以培训实践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相比较而言,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要求不高,因而针对退役运动员的特殊情况,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其退役后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现阶段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