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3 KB
  • 2022-09-27 发布

九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体的运动【要点辨析】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即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是指在测量长度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然后根据要求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会放”是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子要放正,不能歪斜;在用厚刻度尺测量时.刻度线应靠近被测物体.“会看”是指观察刻度线时,视线应跟尺垂直,不能歪斜.“会读”,是指读数时一定要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会记”是指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要注明单位,并会用不同的单位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分度值的区别与联系在中考中,此部分知识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容易在两个方面出现错误:一是混淆四者的含义,读数时不知应该怎样取值;二是哪个量后面有单位,哪个量后面没有单位,往往把握不准.下面就四者的异同点及联系分析一下,希望同学们对这四个物理名词的理解能够更深一步.不同点测量值: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时测得的长度值,就是测量值.它的特点是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如右图所示,所测长度就要取作1.32cm准确值:上面得到的测量值是1.32cm,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读的,并不准确,1.3cm才是准确的,所以1.3cm是准确值.准确值的特点是不进行估读,得到的结果没有测量值精确.估计值:上面测量中,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数2是估读的,所以估计值是0.02m.尽管它不准确,但它是有用的,在精确测量中是不该舍去的.因为它告诉我们铁块的长度在13mm和14mm之间更接近13mm.分度值: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标志出的最小长度,如上面的刻度尺标志出的最小长度是1mm,它的分度值就是“1mm".这把尺子也称“毫米刻度尺”.共同点\n从四个名词的字面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它们都有一个“值”字,其实这四个物理量对应的结果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数字,后半部分是单位,也就是说它们的结果都是有单位的,有些同学常常在“有无单位”这个问题上产生疑惑.此特点可以用一个等式表达:值二数字+单位,其中“值”代表“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或“分度值”.联系(l)分度值与准确值间的联系:分度值可以由准确值推得:当准确位的数字部分为整数时,把数字部分变为“1”,就得到分度值.如上面测量的准确值是1.32cm,数字部分变为整数后,准确值是13mm,再把准确值数字部分变为“1",就得到“1mm”这个值,那么,“lmm”就是分度值.(2)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三者的联系对于这三个值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式表达:测童值=准确值十估计值;【疑点辨析】测量错误和误差的辨析“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违反了操作规则而产生的差错;而“误差”是指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之下,所测得的测里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正确理解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1)“错误”和“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违反了操作规则将导致测量中的错误.例如,用毫米刻度尺测最物理课本的宽度时,把刻度尺的边缘当作零点,或尺的位置放歪了,观察刻度时视线没跟尺垂直;再如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把祛码放在左盘,把待测物体放在右盘.上述这些都属于测量中的错误.而“误差”产生的原因则与上不同,有客观和主观原因两种:客观原因是指测量工具本身不准确或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以误差.如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祛码的质量不够准确,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等;主观原因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或操作者技术不熟而造成误差.如对最小刻度下一位数字进行估计时偏大或偏小等.(2)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测量方法,遵守操作规程,就可以在测量中避免错误的发生.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减小误差:①提高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②提高实验技能;③取几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n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方法一切物体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在我们研究、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首先选定另外的物体作为参照,观察我们研究的对象与事先选定为参照的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同一物体的运动,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往往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一般说来,研究、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实际上人们常常根据习惯,从对运动描述及处理更简单、更方便出发选择参照物.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人看到铁路旁树木、电线杆迎面而来,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看到雨滴斜向下落向地面,则是观察者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结果.因此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有三个步骤:(l)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另一个物体不动.(3)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里是否有变化.若位盆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里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所有的机械运动,都可用速度去描述其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可用其定义式v=s/t进行计算,但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不也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而是由于这个比值来决定的,所以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比值的大小在数值上正好和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所说的速度,指的是它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由于选取的时间或路程的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在求平均速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l)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2)求平均速度时要注意时间和路程必须一一对应.(3)已知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此范围内的路程或时间,必须分段计算.(4)用平均速度计算时间和路程,其时间和路程不能超过平均速度所属的时间和路程的范围.【例题选讲】例1如右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请指出图中错误.例2下图中测得的铅笔长度为\n例3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例4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例5.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例6.某卡车的速度是54km/h,一匹马的速度为16m/s,若两者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赛马能否追上汽车?例7.步行人的速度为5km/hh,骑车人的速度为15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min,则骑车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例8甲、乙两辆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如果同时由两地匀速相向而行,而经过2min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少2.4km,如果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则经过一分钟它们之间的距离为60m,则这两辆汽车的速度各是多少?例9地区道路如下图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6m/s的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处出发,沿AC\n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抓获共历时s,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m/s.知识结构图【例题讲解】例1.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5.1cm、25.2cm、25.1cm、27.2cm、25.3C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讲评:科学探究中要进行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测量,并且要进行去伪存真、探求规律等数据处理.例如,用同样的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的长度测量,其准确值应该相同,偏差只出现在估读部分.于是,在本题的五个数据中,27.2cm是明显错误的.既然进行多次测量,那么物体的长度就应该取平均值;求平均值时应剔除错误的数据.\n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作者一会儿说山动(走来迎),一会儿又说山不动、是船行.有人批评这种表达混乱,对此你有何评价?讲评: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要注意这样几点:(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2)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参照物的选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结论是不同的.诗句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山为参照物的.作者前后两次对山的描述变换了参照物,这在物理上是允许的.例3.某同学在百米跑道上先以5m/s的速度跑了52m,然后又以6m/s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则他跑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是s,他在这10O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讲评: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顿的时间)t的比值.(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好题精练】1.如图,物体长度为cm;此时秒表的时间是mins.2.给下列测量结果补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2)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是3.5;(3)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是2.4;(4)圆珠笔芯的直径是3.03.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只能,而不能4.一列长2oo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km的大桥,则列车通过这座桥的时间是,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n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进行赛跑,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9km/h,2min后两人相距m.若甲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是15min,则乙需经h才能到达同一目的地.6.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000m的高空表演时形成的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2min后运动员到达地面,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降的平均速度是m/s.7.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进,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开来,向西疾驶而过.那么,此人相对汽车来说是()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9.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由慢到快的变速运动,测出它在通过BC段时所用的时间是0.5s,BC间的距离是2m.那么,这个物体在从A到C的全程中,其平均速度应当是()A.2m/s.B.小于4m/s.C.4m/s.D.大于4m/s.10.下表记录了一段时间内某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情况.(1)该物体整个14s的运动时间内,不是匀速运动,因为,整个145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2)如果分为两个时间段来看,每段可以认为是匀速运动,第一段是,速度为m/s;第二段是,速度为m/s.11.有一只紧密绕制的弹簧,如图所示.在不允许拉直的情况下,你怎样测算它的钢丝的长度?(1)写出所需的器材;(2)写出操作步骤(包括计算方法).\n12.如图是一个缩小了的脚印,图上小方格的实际边长是2.5cm,试求脚印的实际面积.(l)方法简介:(2)所得结论:练习:1.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的身高是16.752.下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前”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号和的小朋友相对地面做了机械运动.3.张丹丹在实验时由于没有带刻度尺,她灵机一动,利用几块已知厚l的玻璃测出了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她写出测量的步骤和一张纸厚度的数学表达式.4.2003年1月26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问:(l)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时间多少小时?(如右图)(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2h42min,问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