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广州体育学院2002年第22卷第5期JournaIofGzlPEVoI.22No.52002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李卞婴(解放军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有着深刻的渊源,作为主义传播运动的奥林匹克,有着与一般教育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特征,并始终发挥着教育功能.认真分析研究奥林匹克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科学地引进和普及奥林匹克运动,改进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为成功举办奥运会作好精神;隹备.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理想;特征;对策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3X(2002)05—0l14—04TheOlympicMovemnetandEducationLIBian—ying(PLA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Guangzhou510500,China)【Abstract]Thereare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Olympicmovementandeducation.Onthebasisofexplainingthetenetandcharac—terlsticoftheeducativevaluesoftheOlympicMovement,thispaperanalysesthestatusquoandthemattersoftheeducationoftheOlympicMovementand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Keywor~]theOlympicMovement;ideal;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奥林匹克与教育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在古希腊,对身体的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当时的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的需要出发,社会鼓励人们学习和掌握以体力为主要标志的身体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角力,赛车,骑马等.这些既是经济或军事活动的实践活动,也是教育的具体内容.当时,身体强健被看作是教育成果的标志,而\n检验强健水平的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体育比赛.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则与文艺复兴和教育改革相伴而生.随着人的尊严的重新确立,对人的身心进行科学的现代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着名的大教育家,在他们的论着中都关注到身体教育,但他们的目光多没有超出学校.开创更广泛,更直接的身体教育形式的是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这一形式就是奥林匹克运动.顾拜旦最初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在于他对法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危机十分忧虑,认为只有改革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才是救国之道.顾拜旦在1888,1889年先后发表论着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90年,顾拜旦到了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看到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产生了复兴奥林匹克运收稿日期:2002—08—01作者简介:李卞婴(195l一)男,北京市人,副教授,解放军体育学院主编研究方向:体育理论114动的念头.他说:"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民族和广泛和平国际主义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健全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通过体育比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天才的设想和毕生的追求,由他所创立的现代奥林匹克因此具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强盛的生命力.时间仅仅走过一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最广的人生哲理的传播运动,成为受教育者最多的教育运动.正是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融化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的偏见,隔阂与仇视,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了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的教育体系.1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理想\n奥林匹克运动被称为一种教育,首先在于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先进,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生命力,首要是要分析它的目的和宗旨.奥林匹克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被世界广为接受,首先在于它有着近于圣洁的教育理想.1.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教育的对象是人,某种类型或学科的教育通常将培养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作为目标.而奥林匹克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应当说,这是奥林匹克先进和崇高的教育理想.这一理想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价值.它继承和充实了人第5期李卞婴: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文主义精神,将恢复人的尊严,坚持以人为本引入到体育领域;同时,又批判了资本主义将人作为生产工具,将体育作为培养生产力的观念,将人作为体育的主体,倡导体育要培养人的精神和品质,要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更为可贵的是,奥林匹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不是停留在理论空想或无谓实验的层面,而是成为一种传播越来越广泛,效果越来越明显的前进中的哲学,成为将体质,意志,精神三者的教育有机的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奥林匹克教育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理想都给青年以启迪和鼓舞.通过广泛的开展体育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升华人对自身\n的认识.在向身体极限挑战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可以在训练中忍受各种艰难困苦,在比赛中勇敢顽强,奋力拼搏,使人获得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奥运会比赛结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比赛本身,往往会涉及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因而可以激励人们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激烈的比赛以及残酷的淘汰机制使人们不得不一次次超越自我,挑战自身极限,不断增强人们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而"重在参与"的精神,又可以使人们在广泛交流中获得友谊和情感的充实,并感受和平环境的珍贵.无数次比赛的磨砺,会教育人们懂得比赛的成功离不开队友们的配合,教练的指导和幕后英雄人支持,将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严格的比赛规则和裁判员的公正执法,又促使人们养成遵纪守法和公平竞争的社会公德.1.2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是以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基础,在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奥林匹克运动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如竞争,开放,民主等观念,都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心理品质,也是现代社会应具备的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奥林匹克运动从体育特有的规律出发,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在培养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方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讲门第,不排世系,不分尊卑,在奥运赛场上没有财产,阶级,肤色,地域,语言,宗教等任何歧视,并在较短时间内取\n消了性别的歧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各种严格的规则和隆重的仪式来保证公平竞争;其次,在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方面,奥林匹克运动高举"高快,更高,更强"的大旗,要求参与者尽最大努力向世界强手和世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世界纪录;另外,奥林匹克运动在拓展现代人"开放"的视野和充实现代人的情感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促进世界和平美好现代奥林匹克诞生后的年代,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并不断面临着战争威胁,这就使得世界和平尤为可贵.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理想之一,就是创造和平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宪章指出,"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平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力图通过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教育人们化解战争,将战场移至赛场,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愿望,适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种促进世界和平的力量.13.1奥林匹克的理想在于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一开始就将自己确立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在历史上,奥林匹克运动是作为国际和平运动的一部分出现的.诚然,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仅靠体育运动的和体育组织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奥林匹克并没阻止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无意中还给法西斯戴上和平的花环.但这并不影响奥林匹克追求和平的诚意,也不能抹杀它对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体育作为世界第一语言和被全人类所接受的文化形式,促进了世界人民的广泛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统一的规\n则下,紧张激烈而又公平友好地竞争,这种大规模的人民之间的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条件.在当代国际政治关系史上,体育运动往往成为解决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政治难题的先导.着名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坚冰,中国海峡两岸的运动员共同参加奥运会,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参加国际活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式;朝鲜南北双方以探讨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为契机,开始了直接对话;南非也是以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为标志,来表明自己抛弃种族隔离政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以及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理想.1.3.2奥林匹克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更加美好社会是由国家和人组成的,国家民族之间和平相处,人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当然是社会美好的象征.同时,形成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也是社会美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标志,奥林匹克正是从以上方面体现出自身的教育价值.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最为重要的准则,奥林匹克运动以各种严格的章程,规则和庄严的仪式来保证其公正的结果,实现其无形的价值.然而,贯穿于此过程中的公平竞争精神带给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比赛结果本身.竞争是社会和自然界永恒的法则,公平竞争符合人类伦理的价值观念.无论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任何人只要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经过身体力行和耳濡目染就必然要受到这一精神的影响.使人们在超越自身,挑战极限以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反对一切与公平竞争相违背的丑恶行为.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人类社会提供了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促进一个公正,美好的社会的形成.\n2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特征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奥林匹克运动就与文化艺术紧密结合,与教育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奥林匹克的教育l15广州体育学院2002雄实践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2.1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统一奥林匹克主义不仅把身体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更强调精神的教育,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当代奥林匹克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从中不仅得到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和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奥林匹克运动借助广泛的传播手段和其特有的活动方式,不仅促进人们增强体质,还能发展人的意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精神力量,使人身心协调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自身所具有的这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及其特有的身心调节功能,使其已成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为全人类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纵观奥林匹克运动百年沧桑.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身心和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征始终贯穿奥运历史,在不断诹取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更显其博大精深,生机勃勃.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在当代社会中对人们进行身体教育和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2.2通过对开展体育运动进行教育教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不同,奥林匹克运动并没有更多的学校,课堂,教师及教材,也不颁发各类学历文凭.奥林匹克作为一所全世界\n最大的"学校",主要通过在社会上开展体育运动来实现对人的教育功能,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奥林匹克主义作为一种超越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它赋予了体育伟大,深刻,崇高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体育运动,开展体育交流来传播其哲学理念,使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感悟和接受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建立.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扩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情感生活,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明确指出:"竞技运动是一种身体训练,在以全副身心为非物质目标进行的努力奋斗中,人就从其运动性的基础上得到升华".萨马兰奇也认为"由于体育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的文化需求中都值得居有一席之地."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来实现其教育功能的,在实践中,奥林匹克特别重视从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发挥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这种教育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2.3通过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进行教育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盛会,也是展现文化艺术的盛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这一传统,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体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来就与其它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密切相联,也只有各民族文化艺术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116\n发展.奥林匹克可以说是接纳和吸收多元文化艺术的典范,每届奥运会上的大型的艺术表演和各民族文化艺术展现就是明证.正是在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相互事,相互促进中,奥林匹克不断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发挥着自身的教育功能.当前,商业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背的异化现象.如兴奋剂问题,"黑哨"问题,贿赂问题等一直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这不仅严重的损害了奥林匹克的纯洁性,也大大降低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为此,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使竞技运动回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轨道,就必须不断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让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文化艺术对人的精神的陶冶和社会行为的调节功能,提高人的文明水平,赋予竞技运动以高尚的艺术价值,进而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3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1993年我国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并在各体育院校开设了《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广泛地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之为"创举",他亲自为《奥林匹克运动》一书和书中各篇作序,并到北京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1999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系统编写出版了《奥林匹克学》,并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了奥林匹克学课程,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1989年,奥林匹克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近年来,该出版社翻译了一系列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书籍,如《奥林\n匹觅宪章》,《顾拜旦文集》,《奥林匹克百科全书》和用于中小学教学的《奥林匹克故事》,《奥林匹克知识》等.这些出版物使我国的奥林匹克宣传和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随着我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奥林匹克研究也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9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招收了从事奥林匹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4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广泛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目前,该中心已与世界上70多所奥林匹克中心组成了一个奥林匹克研究的网络系统,并在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最初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描述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蓝图以及中国当代体育对奥林匹克精华的吸收,而对推动二者的双向交流缺乏深入探讨,对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总结缺乏宏观把握.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虽涉及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但根深蒂固的欧美中心主义,使大多数外国学者无法透视中国当代体育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重要影响.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从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透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总结我国对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改造的经验教训,研究中第5期李卞婴: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双向驱动,为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和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贡献.3.2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存在的问题在看到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的奥林匹克研究和教育还需要改善和加强.随\n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启动,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和普及教育骤然兴起,但浮躁的心态却可能歪曲人们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正确理解,使得奥林匹克的研究缺乏深度.目前世界上共有150个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此类机构在北京只有两家,而相关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却为数众多.参与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出版书籍不少,但研究成果却缺乏深度和创造性的内容.多数资料和书籍是直接由国外翻译过来的,而且往往停留在对奥林匹克历史和概念的一般性介绍上,深入主题的研究不多.奥林匹克普及教育工作也令人堪忧,在许多国人眼中,奥林匹克就是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也就是体育运动.由于长期受原苏联体育理论的影响,以及奥林匹克在冷战期间长期与中国隔绝,当前的奥林匹克宣传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还带有意识形态的痕迹.对即将来临的奥林匹克,在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不少积极的预测.但对作为哲学和主义的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并实现其教育价值,却缺少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分析,至今很少见这方面的研究和对策.在涉及人文主义,人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时,可喜的是,北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口号,但其解释往往偏重中国的人文传统和历史文化的辉煌.对作为主义核心的,具有历史和社会特定含义的人文主义,要么回避,要么缺乏科学的,深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宣传.4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对策"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之一.要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必须加强奥林匹克的教育.正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指出的: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n贡献.针对我国目前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是以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中国有4亿青少年,这本身就是我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一大优势.再加之我国青年又有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天然的优越性.他们大多在接受学校教育,便于组织起来;他们的年龄较轻,在心理上更具可塑性,更易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今后,应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普遍开设奥林匹克讲座,以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编写的《奥林匹克教育课本》以及我国权威的奥林匹克教材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学校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并可将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的体育课教育结合起来,使亿万青少年在开展体育运动中,感受和理解奥林匹克的理想与精神,得到教益和快乐,使青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4.2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在传媒业高度发达与普及的今天,可利用各种媒体全面介绍奥林匹克主义,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编撰奥林匹克系列丛书,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系列电视专题片,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奥林匹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以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为基础,开展对奥林匹克运动所有方面的研究,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当前的作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网,通过该网络把中国的奥林匹克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联系在一起,并加强同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和其他国际奥林匹克研究组织的联系.4.3加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加\n强奥林匹克研究的规范化,避免在奥林匹克教育中出现与奥林匹克主义,宗旨和精神相违背的现象;其次,要将奥林匹克研究推向纵深,不仅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概念和历史等作一般翻译,介绍,而且要真正深入主题进行研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奥林匹克教育与"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奥林匹克提倡人的和谐发展,努力建设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美好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虽然,这一理想仅靠奥林匹克运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人文精神是十分积极向上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共产主义理想相一致的.经过分析和取舍,两者的宣传教育完全可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008年奥运会文化计划的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重点是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也是具有人类先进文明特征的国际文化运动,更是对青年的教育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奥林匹克精神将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也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参考文献:[1]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2]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3]潘建林.奥林匹克大家庭[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n版社,1998.[6]熊斗寅.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01,(6).[7]周爱光.论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J].体育科学,2002,(2).[8]孙葆丽.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20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