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 M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美文化差异与碰撞大庆铁人中学惠宏丹\n导入:点滴生活中的差异一、从动物形象说起二、从吹牛看文化差异三、从电影看文化碰撞思考:我们的文化使命和责任\n小图片展示点滴生活中的差异\nOpinion/意见\nWayofLife/生活方式\nPunctuality/准时\nContacts/人际关系\nAnger/对待愤怒\nQueuewhenWaiting/排队\nSundaysontheRoad/周日的街景\nParty/聚会\nIntherestaurant/在餐厅\nTraveling/旅游\nHandlingofProblems/处理问题\nThreemealsaday/三餐\nWhat'sTrendy/时尚\nTransportation/交通工具\nElderlyindaytodaylife/老人的日常生活\nThechild/孩子\noneself/自我\nTheBoss/领导\n一、从动物形象说起牛和马虎和狮此狗非彼狗神圣的龙和邪恶的龙\n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一直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因此,在中国人的心中,牛的形象是体格健壮、埋头苦干、甘愿奉献的典型代表。宋朝王安石曾在《耕牛》一诗中写道:“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赞扬牛的辛苦劳作精神。此外,“力大如牛、牛劲冲天、俯首甘为孺子牛”莫不具有很强的褒义色彩。中国人心中强壮勤恳向上的牛\n美国的语言文化继承自英国,英民族一向重视畜牧业,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马”在古代西方作为使役工具的作用。因此,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牛”在汉语中全部的文化伴随意义。如:力大如牛用“asstrongasahorse”、“力气大”往往说成“horsepower”、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则是“worklikeahorse”、“能吃”则是“eatlikeahorse”,甚至连“吹牛”都用talkhorse来表达。英语中的“牛”——马\n汉语中“虎”为百兽之王,它威武雄壮,特别是额头正中的“王”字纹样更显示出它的英雄本色。虎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是“勇猛、强大、威武”的那类人或事物。例如“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象征“权力”的如:“虎节”、“虎符”等;“虎”亦用来比喻“勇猛威武”,如“虎虎有生气”、“五虎上将”、“生龙活虎”等。今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为的就是趋吉避邪,吉祥平安。汉语中威猛的百兽之王——虎\nTheLionKing\n英语中,“狮子”为百兽之王(Lionisthekingofanimals),它代表着忠诚、勇敢和力量(royalty,courageandstrength),英民族人们更常用狮子来比喻权利、勇猛和危险。所以,汉语里的虎的形象要用lion来表示,如:lionheart勇士;alionintheway,拦路虎;toplayoneselfinthelion‘smouth,置身虎穴;comeinlikealionandgooutlikealamb虎头蛇尾正义勇敢的狮子王\n中国人一般在心理上鄙视狗这种动物,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在汉民族的文化史上从来就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例如:汉奸走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狐群狗党、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胆包天、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此狗非彼狗英汉两个民族对狗的传统看法不同。\n西方文化对狗情有独钟,认为狗是人的忠实朋友,将狗视为宠物,倍加爱护。人们喜欢狗的忠实、可靠、勇敢、聪明的品质。狗是许多人家中的宠物,在主人家中地位很高,有专门供狗住的“狗屋”、供狗吃的“狗食”、供狗玩的各种玩具。有的人把狗当成了“家庭成员”来对待。英语中的dog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以dog指人,意思相当于fellow,例如,aluckydog(幸运儿),alazydog(懒家伙),这些都表示一种亲昵关系,没有任何侮辱含义。西方文化中的那只狗\n表面上看是对应的词语,但文化含义却不同:前者是骂人语,后者指“年事已高且经验丰富的人”Youarealuckydog.Everydoghashisday.Lovemelovemydog.topdogHeworkedlikeadog.一个显示文化差异的词---猜一猜老狗olddog英语中有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大多含有褒义:你是一个幸运儿凡人皆有得意日爱屋及乌优胜者他干得十分卖力\n脚踩五彩祥云的金龙\n\n\n\n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尊贵神圣的中国龙中国民族的图腾“吉祥、尊严、气概不凡、富贵权势”的象征“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人中龙凤”、“龙飞凤舞”“龙腾虎跃”、“卧虎藏龙”“画龙点睛”、“龙马精神”\n故宫廊柱上的蟠龙装饰\n皇帝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利\n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托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西方人认为dragon是生性凶残的动物,是十恶不赦的妖怪,是邪恶的象征。因此,文学作品中龙的形象也很负面。大家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读的童话故事里看守着城堡里美丽公主的恶龙吗?西方人心中邪恶残暴的龙\n看守城堡中美丽公主的恶龙\n黑暗龙骑士\n基于这种形象,西方世界中的dragon是“悍妇”、“恶魔““凶暴的人”“凶神恶煞”的代名词。圣经中,Thegreatdragon指“恶魔撒旦”。由此可见,英语的“dragon”和中国的“龙”在文化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英美国家的人们则听dragon色变,所以,在翻译“亚洲四小龙”这一短语时,为了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龙”字被译成了tiger。文化碰撞\n在这种龙文化的碰撞中还出现过更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事情。一位中国的文化官员竟然建议:由于dragon一次在西方文化里形像很负面,我们应该改中华民族的图腾为雄鸡。对此,有人问道:难道为了迎合西方世界的文化,我们连老祖宗都不要了吗?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加强,中国以及汉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龙的形象在西方人心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n\n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花木兰。因北方匈奴来犯,木兰年迈的父亲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就代替父亲上了战场。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从军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大家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国。迪士尼版的花木兰故事\n善良可爱勇敢忠诚\n憨态可掬的木须龙\n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加强,中国以及汉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每逢春节,各大驻外使领馆都高悬中国龙的标志;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奇瑞也于今年开始使用中国龙作为车标打入欧美市场。\n让我们祝奇瑞汽车好运,把龙的形象发扬光大\n二、从吹牛看文化差异\n他会怎么吹牛呢?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n中国人的吹牛大体分为三吹血缘之吹师朋之吹同乡之吹\n一、血缘之吹。所谓血缘,不只是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也不只是所有的近亲。父母无可吹,就吹祖父母,祖父母无可吹,就吹老祖先。上可通两千年以前的祖宗,远可达九个弯以外的亲戚。家族再衰落,也可以从古代找一个了不起的祖宗,从远方找一个做小官的亲戚。只要是同姓,即使相隔两千年,而且根本没有族谱可查,似乎也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血缘。这种吹牛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朝的皇帝自称是为夏朝驯龙的刘累的后代,北周皇帝则以炎帝神农氏的后人自居,唐朝皇帝说他们的老祖宗是老子李耳,屈原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连品节高尚的屈原和志趣高远的陶渊明也未能免俗,说“悠悠我祖,源自陶唐。颛顼尧帝\n其二是师朋之吹中国人说“名师出高徒”,因此吹捧自己的老师多么出名,好像就显出自己的不平凡了;中国人又说“物以群聚,人以类分”,所以吹捧朋友多么出色,好像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有人听过哪个大师一节课,就终生托庇在大师门下而自豪;有人与哪个名人说过几句话,尽管这位名人早就忘记了他,他还是到处炫耀某某某是我朋友。与人初次见面,仅仅三句话,就把所谓的名师名友拉入话题。这样一说,自己的个头都似乎长高了许多。\n其三是同乡之吹实在没有什么可吹的了,就吹自己的故乡出了什么名人。小到方圆十几里,大到方圆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总能找到名人的。现在找不到,历史上总会有。千古流芳的找不到,遗臭万年的也可以。从前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河北人,他一开口就说:“我是霸县人,韩复榘就是我们那里人。”韩复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日军进攻山东时,蒋介石将韩复榘队伍中的炮兵全部调走,导致不战而放弃山东。\n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很少吹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更很少夸耀他的家乡出过什么人物。要吹就吹自己,吹得不加掩饰。有个美国人潇潇洒洒地告诉我他会说汉语,最后我才知道他只会说“你好”和“谢谢”,数数只能数到“6”,“7”是什么就不知道了。还有一个美国人说他乒乓球打得不错,于是有人约他打了一场,原来他的“不错”就相当于中国人刚学乒乓球时的水平。你把球很柔和很缓慢地送过去,他能接住就是“不错”。美国人直接吹自己\n美国人直接吹自己,中国人含蓄婉转,绕着弯儿吹自己。看起来只是民族性格的不同,其实也与文化的不同颇有关系。美国社会注重个体生命,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要靠自己,夸耀自己家人和亲友如何了得没什么用处,况且美国人也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仰仗着什么背景什么人物才获得成功的。中国社会是群体化社会,中国人特别注重血缘关系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个人与亲朋好友组成一张网。人活在这张网里,才觉得有安全感不同吹牛背后的文化根源\nContacts/人际关系\n\n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n三、从电影看文化碰撞\nsuperman\nSupermanissavingtheworld\nspider-man\nJamesBondTomorrowNeverDies\n他是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特工,代号007,被授权可以干掉任何妨碍行动的人。他的上司是一位神秘人物“M”,他还有一位好搭档Q,专门为他提供各种高科技武器。他的经典开场白是: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士·邦德。他既是一个出色的间谍,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他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他的衣服出自最好的裁缝之手,从不起皱。他充满魅力而且机智勇敢,他杀起人来铁面无情;他的身边总是香车美女围绕,他擅长英语、法语、德语,他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以一敌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是射击、飞刀、滑雪、搏击的好手;他个人魅力超强,是全世界女影迷的梦中情人!邦德是谁?\n\n\nDanielCraig2008QuantumofSolace大破量子危机\n超人蜘蛛侠007邦德个人英雄主义美国电影宣扬的是什么?\n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Individualism不同价值观的历史和文化根源\n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Collectivism不同价值观的历史和文化根源\noneself/自我\n不同价值观的现实碰撞\n什么是刮痧?刮痧是什么样子的?\n\n\n\n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梁家辉饰]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刮痧\n幸福的一家人\n一天,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大同父亲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第二天晚上,小丹尼斯跑下床磕破了头,大同送小丹尼斯去医院急诊。认真的美国大夫在给孩子做全面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孩子后背刮痧时留下的紫痕,以为孩子是受到了虐待,直接打电话报了警。儿童福利院更是认定许大同有暴力倾向,在医院当场禁止大同夫妇接近儿子,并试图以法律手段剥夺其对孩子的监护权。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n法庭上,大同满腔激情地目视前方,真挚而忘情地诉说着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移民家庭的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的爱与期望,责任与关怀,妻子简宁在一旁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接下来控方律师发言,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使许大同百口莫辩。影片中,控方律师用许大同给丹尼斯所讲的《西游记》孙悟空偷吃蟠桃,打翻炼丹炉,大闹天宫的故事来证明许大同具有暴力倾向“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咆哮着扑向控方律师……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n法庭上愤怒的许大同\n被剥夺了监护权的许大同\n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弃......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感谢好莱坞式的结尾,给了大同一个团圆的平安夜。但是,我却隐约觉得,其实矛盾远远没有真正的解决——那住在地球另一侧的孤单的老父亲,仿佛是另一种“刮痧”,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他被西方所谓的文明永远地拒之门外了。他给儿子起名“大同”,但走遍天下,“大同”又谈何容易呢?\n几米说:人不是鱼,怎能了解鱼的忧愁。鱼不是鸟,怎能了解鸟的快乐。鸟不是人,怎能了解人的无知。人不是鸟,怎能了解鸟的自由。鸟不是鱼,怎能了解鱼的深沉。鱼不是人,怎能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怎能了解我的荒谬。不被理解的时候,是最寂寞的时候,文化也是这样。 电影《刮痧》赤裸裸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寂寞,反映了文化与文化相顾无言的寂寞。\n文化传播中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学好英语是为了把它当做工具,和世界更好的沟通;是为了把它当做桥梁,向世界更好的传播我们伟大的文化!\n千年一叹读后感惠宏丹\n余秋雨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一直关注着文化与文明的变迁,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千年一叹》,大学时喜欢读这本书是因为它涉猎广泛,足不出户,一幅历史和地理的广阔画卷便展示在我们面前。成为一名教师后重新读它,有了更深刻的文化感悟和文化使命感。《千年一叹》这本书确切来说是一本日记。它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从希腊文明开始,途径尼罗河,两河,恒河,完成对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寻,最后回到黄河文明的诞生地,中国。\n深蓝色的爱琴海,深远博大,她广阔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欧洲文明,甚至整个西方文明。荷马史诗、希腊神话是千百年来西方世界的精神食粮。可是当希腊要求奥运百年回归时,却依然输给了亚特兰大。希腊人叹息,历史敌不过繁华,文明被金币打败。埃及金字塔伫立在沙漠上,狮身人面像永久的注视着尼罗河年复一年的涨落。就是这样一个古国,被凯撒的铁骑攻占,又被罗马教廷不容异端的火烧毁。在今天,埃及文明只留下神秘与落寞。文明,被野蛮所摧毁,在战火中被遗忘。\n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历经六千年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空中花园,世界建筑史的奇迹,承载着世人多少深切的向往;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圣地。可如今的两河,无处不弥散着血腥。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爱恨情仇在这里交织,或许宗教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文明,在野蛮中变质。印度文明,渊远精深。在这里,讲出过世界上最慈悲的语言---佛教,响起过宇宙中最动听的梵音。但现在的印度,不但有贫穷与落后,也有歧视与战争。据说,印度在试验核武器时的暗号竟是“佛祖笑了”,不知博爱众生的佛祖听到这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在这里,文明在愚昧中消亡。\n新千年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到了祖国,重新仰视哺育我们成长的中华文明。历尽千年的沧桑,在她的同行者们都渐行渐远的时候,独自巍然不倒!我们确应该自豪,仍在使用我们祖先发明的古老文字;我们确应该骄傲,华夏文明虽有断层,但其源远博大,仍传承不断,熠熠生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让孩子们体会到这种大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师节那天,9班的孩子送了我一束红玫瑰,并且在上面写上了“myloveisaredredrose”,这首罗伯特彭斯的诗是前几天在一个阅读理解题中无意间说道的,没想到他们记住了,而且用在了这里。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这首诗为什么美?学生说:“简单,味道隽永,等等”,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汉语中也有很多歌颂爱情的诗句,也用了特别好的比喻的手法,“妾心如蒲草,君心如磐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啊,这些词因为我们熟悉,因而忽略了它们的美,中华诗词的底蕴还有太多有待我们去探究;\n还有一次课前,在韩剧宫热播的时候,学生问我看过了没有。我说看过,学生们就特别兴奋,围着我热烈地讨论到底是“信王子还是律王子更帅一些”,我说“你们注意到没有太子和太子妃大婚的时候穿黑色的衣服而不是红色的,怎么回事啊”学生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说“这是中国古代的周礼婚制:新婚夫妇穿玄色(即黑中扬赤)礼服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大红色或是现代人洋为中用的白色婚纱,还有太子迎亲的时候手里拿的大雁,原来也是周礼,代表了忠贞和自信。还有,你们注意到了吗?太子妃父亲所说的一段训诫都是汉语的音译:恭敬恭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之类的”学生们说:“还有好多呢,老师,什么“舞台美术”,“出师表”,完全都是汉语发音,我们讨论了很久关于韩国的问题:“什么国旗是中国的八卦图啊,汉城意为“汉之城邦”啊,什么韩国抢在中国前面申请“端午节”为朝鲜民族的传统节日专利啊,等等等等。突然有的同学问我,老师,你说现在韩剧这么热,是不是一种文化侵略呢?还没等我回答,其他的同学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我们中国的电视剧在韩日的影响也很大呢,还珠格格,大明宫词,汉武大帝都热播了呢!\n虽然不能说这些讨论都是深入的,完全正确的,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文明悠远流长,她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也正在影响着世界上的其他文化与文明,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我的第二个感触是现在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需要转变。19世纪20世纪的时候,中国贫穷落后,那时候知识分子,主要方向是把外国的优秀的东西引进来,外语教学或研究方向主要是“外译中”,现在我们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上出现断层,世界对中国仍然很陌生,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传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灿烂文化。这又让我想起了去年春节看到的一档访谈节目,鲁健采访几位大厨和文化界人士,讨论中餐现在的传播出现的问题。一个人说,现在菜名的翻译就是个大难题,比如说:闽菜“佛跳墙”怎么译?直译“theBuddhajumpsoverthewall”----“佛跳过了墙”,还是像现在通用的做法,报出主要材料和烹饪方法“鸡鸭、羊肘、猪肚、蹄尖、蹄筋、火腿等十八种主料加香菇等十二种辅料,在绍兴酒坛中,文火烹制?”;再比如“狮子头”----lion’shead,还是直译成meatrolls---肉丸子?这些问题看起来虽小,但其实都是外语研究和任务和我们外语教学的方向----即学习语言要为交流服务,在新形势下,尤其要为传播服务。\n又想起了余秋雨先生在书的最后,经历三大文明之后,回到中国那一天,饱含深情的说,“离别之后读懂了她”,这句话的有太过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也许只有那首歌才能更好的诠释它:\n“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磐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磐的凤凰再飞翔。”\n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