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0 KB
  • 2022-09-27 发布

毽球运动的大众化推广现状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毽球运动的大众化推广现状研究  1毽球的起源  踢毽源于古时嫩鞠,与蹦鞠同宗、同源,是蹦鞠的一个分支。毽球运动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说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有一种祭神祈雨边跳边踢的舞蹈,这就是古代鼠鞠的雏形。蹦就是用脚步踢的意思,鞠就是用皮革缝制而成的球,内充毛发和茅草等物。在战国时代蹦鞠很盛行,而到汉代己有蹦毛丸和鼠鞠的区别了。蹦鞠须有鞠域,踢法与现代足球相似;墩毛丸和今天的踢毽子相似。1913年在我国山东省济宁县喻北屯城南张村的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23块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是蹦毛丸图。人以椭圆形地毯为中心,表演蹦毛丸。他们的动作和谐舒展,神态各异,潇洒自然。从图可见鼠毛丸的动作姿态和现代踢毽子的盘、拐、磕、绷以及手心、手背、里抱月、外抱月等踢毽子的技术动作基本相似。蹦毛丸汉砖的出土为研究毽子的起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由此证明今天的踢毽子起源于公元前200多年的汉代蹦毛丸活动,现在的毽子是当时毛丸的发展。工刃在古代,毽子的踢法甚多,阮葵生《茶余客话》踢毽条说其中套数家门,几百十种。由此可见毽球运动是一项历史久远的民族传统体育。  2国内毽球运动发展的概况6\n毽球运动的大众化推广现状研究  1毽球的起源  踢毽源于古时嫩鞠,与蹦鞠同宗、同源,是蹦鞠的一个分支。毽球运动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说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有一种祭神祈雨边跳边踢的舞蹈,这就是古代鼠鞠的雏形。蹦就是用脚步踢的意思,鞠就是用皮革缝制而成的球,内充毛发和茅草等物。在战国时代蹦鞠很盛行,而到汉代己有蹦毛丸和鼠鞠的区别了。蹦鞠须有鞠域,踢法与现代足球相似;墩毛丸和今天的踢毽子相似。1913年在我国山东省济宁县喻北屯城南张村的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23块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是蹦毛丸图。人以椭圆形地毯为中心,表演蹦毛丸。他们的动作和谐舒展,神态各异,潇洒自然。从图可见鼠毛丸的动作姿态和现代踢毽子的盘、拐、磕、绷以及手心、手背、里抱月、外抱月等踢毽子的技术动作基本相似。蹦毛丸汉砖的出土为研究毽子的起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由此证明今天的踢毽子起源于公元前200多年的汉代蹦毛丸活动,现在的毽子是当时毛丸的发展。工刃在古代,毽子的踢法甚多,阮葵生《茶余客话》踢毽条说其中套数家门,几百十种。由此可见毽球运动是一项历史久远的民族传统体育。  2国内毽球运动发展的概况6\n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7)499年)人,为河南篙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锤,杨柳儿死踢毽子。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至清未踢毽子己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6\n  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毽球的发展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采,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善踢,逢年过节,更是热闹,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踢毽的活动,为节日增添了特有的喜庆气氛。  3国外毽球运动发展的概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毽球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中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毽球队相继出访日本、德国、匈牙利、荷兰和越南等国。1999年由中国、越南、德国、匈牙利、老挝、中国台北和香港发起成立了世界毽球联合会,首届国际毽球锦标赛于2000年7月在匈牙利举行石仅有700人口的小镇像是过了盛大的节日,政府要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市民倾城出动观看比赛。大批志愿者、教师、学生、工人不计报酬为大会服务,社会各界给了大量的赞助。由中国起源的毽球运,在我国的边邻越南有了新的发展。越南运动员将中国运动员主要用脚内侧接的技术动作改为用正脚背接球,这种动作简单,而且接球面积大,接球点底的点,并且运动员采用大头鞋进行比赛。为了促进毽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南成立了男女国家队,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国际毽球邀请赛和匈牙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毽球锦标赛上,越南运动员以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配合获得男子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荷兰华人体育运动协会主席杨华根为了更好地推广毽球运动,在他的努力下,德国、芬兰、匈牙利、荷兰等国相继成立了毽球协会。毽球在德国定期举办公开赛和俱乐部联赛己开展走向了正规化道路。可以预见,中国传统体育宝库的遗产)毽球,将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体育大家庭中,将为丰富体育宝库作出贡献。  4毽球运动的特点6\n  现今的毽球运动是一项集娱乐性、技巧性、群众性、健身性、可普及行和教育性为一体的一种现代社会里较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和观赏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与战术、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对抗体育运动项目。  (1)丰富的娱乐性:踢毽子原本就是人们的娱乐活动,经过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改良发展成为毽球,除保留原有的高度技巧性外,其比赛激烈的对抗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竞争心理的需要。它不仅使踢球者乐在其中,也使观看者赏心悦目。  (2)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限定每方击球的次数,身体除手臂以外各部位均可击球,但大部分都是用脚去控制球。有人研究,踢毽球与踢足球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把它作为足球训练的一种辅助练习,是有价值的。踢足球和踢毽球都是利用脚内侧、脚外侧、正脚面来控制,都需要踩关节、膝关节和骸关节的灵活协调。踢毽球的接和落都要给予缓冲,这有助于加深足球练习时对接传球的动作体会,如随身携带毽球,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足球的辅助练习。  (3)广泛的群众性:因为毽球运动源自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民间开展非常普及的踢毽子活动,毽球运动花费少,活动器材可自己制作,所以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它的场地、规则易懂、运动量可大可小,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深受群众的喜爱。6\n  (4)科学的健身性:毽球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符合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技术动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动作的延伸,符合人体解剖学特点。所以踢毽球不仅可以提高力量、弹跳、速度、灵敏、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还能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功能,改善代谢能力,培养人们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提高定向能力与判断能力。经过对近年来国内体育专业期刊的查阅和互联网上检索及阅读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资料可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建设三个层面上据1990年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项,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占有676项,占全国总人口90%以上的汉族有31项。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灿烂画卷。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特征使它具有了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竞赛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段国新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中指出,建国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基本上都在武术项目上,这与我国近千种的传统项目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拉开了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序幕,打破了以往人们研究的局限和传统的教育学框架,不仅利用体育学、民族学、统计学和历史学的方法、手段,而且还采用了人类学、甚至经济学的知识来研究,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传统体育理论的快速发展。按时间顺序可以将其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世纪初至1949年,缓慢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相对停滞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本体功能研究》中指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改善、观念进步的必然表现。然而,面对12亿人口的我国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不高,场地设施缺乏,还有不良的文化的侵扰,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全民健身计划是难以实施的。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