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MB
  • 2022-09-27 发布

(山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方案

  • 19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方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n项目综述项目优势特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创办于1958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开设的烹饪专业。作为山东省首批省级示范专业,在烹饪职业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名师辈出,桃李天下,是长江以北地区餐饮业技术、管理人才的摇篮,素有“鲁菜黄埔”的美称,目前已累计培养烹饪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00余名。烹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大师云集,拥有中国烹饪大师9名,山东省烹饪大师12名,青岛市烹饪大师4名,学院聘请全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秉义先生、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山东区主任李培雨大师、全国烹饪大赛三金得主孟宪起先生、西餐名师兰信宝先生等长期担任专兼职教师,专业师资结构合理。烹饪专业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特色“1﹢1﹢1”理实阶梯式教学模式和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获得了“全国餐饮业教学成果奖”。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连年保持在100%。学院注重烹饪实训条件建设,先后两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了五星级酒店厨房标准的集实习实训、技能鉴定、赛事组织、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实训中心,“十一五”期间被山东省授予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烹饪专业在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方面业内影响突出,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获得五金、三银以及“最佳营养组合奖”;在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中夺取3金、5银的好成绩;在世界韩餐料理大赛中囊括六枚金牌。烹饪专业112名师生参加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工作,被授予“奥运会餐饮服务工作优秀组织管理奖”;\n依托青岛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九所,面向社区、军队开展技能鉴定、再就业培训年均12000余人次。项目建设目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坚持面向烹饪行业,联合餐饮企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的办学路子,着力建设并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基于岗位技能的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十个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融合的三方评价体系;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节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凸显职教特色;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师资培训、在职人员及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为餐饮行业服务。最终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典范,行业和社会美誉度高,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多元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五个对接”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社会培训为核心的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以及相关专业群建设。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以及相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经费:总经费为61050万元——中央财政23050万元占37.78.5%,举办单位23050万元占37.78.5%,学院自筹150万元占24.63.0%;经费年度预算——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293.530222万元、\n2013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年308316.528万元;经费用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81411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61365405万元(中央财政用于课程体系建设67万元;用于教学模式建设79万元;用于实训基地设备升级7087万元;其他建设13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14111万、国际交流与合作4232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910万、强化“五个对接”建设7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643万、系统培养内涵建设1423万、相关专业群建设2658万。\n目录第一部分建设基础2一、专业建设背景2二、人才需求分析3三、专业现状6第二部分建设目标13一、总体目标13二、具体目标13第三部分建设内容18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8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三、师资队伍建设44四、国际合作与交流47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48六、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51七、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54八、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59\n九、专业群建设64第四部分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67第五部分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75一、经费预算75二、项目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预期效果78第六部分预期效果8584第七部分保障措施8786一、政策保障8786二、组织保障8786三、资金保障8988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9089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9695第一部分建设基础2一、专业建设背景2二、人才需求分析3三、专业现状6第二部分建设目标14一、总体目标14二、具体目标14第三部分建设内容18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8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三、师资队伍建设44\n四、国际合作与交流47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48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1七、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54八、专业群建设57第四部分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60第五部分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68一、经费预算68二、项目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预期效果71第六部分预期效果76第七部分保障措施77一、政策保障77二、组织保障77三、资金保障79附件一: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调研报告80一、调研目的80二、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80三、调研基本情况分析80四、行业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89五、调研结论99六、专业建设建议100附件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104附件三: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110\n\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织保障:项目负责人:王振才(烹饪学院院长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刘俊新(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主任)李培雨(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国家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山东区主任)项目组成员:王建明王志兴任梦春杨爱民赵聿亮刘世川骆叔波陈磊隋大鹏吴迪李军丁德龙王东纪成刘雪源刘俊新杨岩(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秘书长)张先柯(青岛八大关宾馆副总经理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孙成俊(索菲特银座大饭店副总经理/高级技师)张恕玉(青岛东方航空大酒店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陈秀英(青岛秀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烹饪大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一)中国餐饮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中指出: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科学发展餐饮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市场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餐饮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保持18年两位数增长的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达10000亿元以上,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62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同比增长16.9%,2010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1764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餐饮业已成为我国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在企稳回升的宏观经济环境中,2011年我国餐饮业市场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有望达到20000亿元。目前我国餐饮就业人数逾2000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中国餐饮业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二)青岛市餐饮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根据青岛市经贸委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青岛餐饮市场运行平稳,餐饮消费继续增长,全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16.13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连续11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行业中居首位。青岛始终坚持把餐饮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2008~2020年)》公布:2010全市餐饮网点发展到1.49万处,星级酒店由2000年的58家发展到2009年的16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30家,三星级酒店73家,二星级酒店52家。根据青岛市旅游局和青岛旅游信息中心出台的《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到2011年,全市星级旅游酒店达到200家,计划到2015年,全市星级旅游酒店发展到260家。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成功举办,对青岛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使酒店对烹饪岗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青岛市的餐饮业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罕见的快速增长期,酒店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人才需求分析(一)总体分析餐饮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据国家劳动部门2008年末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后三年内,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用工缺口将达到600万人。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餐饮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烹饪专业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匮乏,其职业前景持续看好。在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行住宿餐饮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促进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扶持“老字号”—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发展,推进鲁菜传承创新,培育提升品牌,支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业,促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二)人才需求规格和结构分析2010年,学院对山东济南、青岛等地的大型餐饮企业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22%;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61.5%;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11.66%;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84%。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餐饮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总员工比例为11.2%,低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约6.2个百分点。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在餐饮企业的广泛运用,对大专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需求更加迫切。从从业人员的技术复合型和高层次性来看,餐饮企业管理阶层中,同时熟练掌握热菜、面点、凉菜、雕刻和宴会知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有限;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中,同时掌握两种以上工种技能的不到30%。所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餐饮管理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人才需求热点分析1.高层次餐饮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从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职业性质,餐饮从业人员一直不被管理者重视,同时对餐饮管理人员的培训也相对滞后,造成了目前高层次餐饮管理人员的缺乏。这就需要提供更快、更宽的渠道,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2.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由于国内文化消费观念的原因,从业人员对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热情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且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对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瓶颈,从而严重制约了餐饮企业的发展。未来的餐饮将向科技、信息、健康方向发展,从人力集中向技术和专业服务价值集中。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从制度着手,加强相应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从整体上提升餐饮人员的素质,培养餐饮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3.培训不足,师资人员缺乏目前,除一些名牌餐饮企业较为注重员工的培训外,大多数餐饮企业几乎很少组织培训。对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培训是多余的支出,至多在企业内部开展一些技能性的讲解,管理人员大多凭个人的经验做事,无法从更高层次进行分析,如理论的研究、品牌菜的维护、服务特色的提炼、高档餐饮的开发等,更谈不上统一的培训。此外,开设餐饮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从而导致餐饮企业的培训师资匮乏。4.烹饪与营养兼具的专业人才匮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餐饮行业对既懂营养又能熟练制作菜肴的营养配餐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既能熟练掌握烹饪工艺操作技术,又能够进行科学营养搭配、合理膳食设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餐饮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为把餐饮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营养配膳开发人才和餐饮职业管理人才,使之与现代化餐饮企业制度相适应。—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三、专业现状(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我院于1958年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五所学校之一。2005年,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示范专业”,专业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9人;助理讲师8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5人,达到100%;兼职教师16人。中国烹饪大师9人,中国烹饪名师1人,山东省烹饪大师12人,青岛市烹饪大师4人,山东省面点状元1人,青岛市烹饪技能状元1人;国家级和省级营养配餐考评员3人,国家级中式烹调考评员2人,省级中式烹调考评员8人。专业带头人由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山东省烹饪学术带头人、青岛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烹饪协会第一届烹饪专家技术委员会青岛工作区主任王振才同志担任;聘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国家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山东区主任李培雨大师担任项目负责人;聘请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名厨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高炳义大师担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三位大师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知名度,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开发优质核心课程—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吸收其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知识,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形成包括优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组成的优质教学资源。(三)加强实践教学,实训条件完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具备完善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目前有开放型公共综合实训中心1个,以及拥有实习操作间、多媒体演示厅、练功室、切配室、标本室、调酒室等实习实训场所10个,具备经营性质的生产性实体1个。2010年学院又投入500余万元,按照五星级厨房设备标准,对所有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配备了国际一流的设施设备,细化完善了国内领先的实训项目,确保了本专业实训基地始终处于国内外最前端。本专业与知名餐饮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以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麒麟皇冠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教学实习基地,充分保证了现有实践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四)特色鲜明的“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形成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规律的理实阶梯式教学模式——“1+1+1”。即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学习,第二年理论与校内实习相结合学习,第三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目前本专业已建立了严格的顶岗实习制度,并已与50多家酒店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能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覆盖率达100%。—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烹饪行业用人需要,重新设置了课程,建立了课堂教学与参观见习、仿真模拟、实战演练、专项能力训练和毕业综合实践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五)创立教学新模式1.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师徒制采用烹饪行业传统的以师带徒的模式,在思想上继承了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授业精髓,形式上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接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属于烹饪教育领域内全新的培育模式。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提炼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使现代“师徒制”成为烹饪专业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这一传统办学特色,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赞誉。2.“学训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烹饪学院按照企业经营模式建立校内餐饮实训中心,学生分期、分批按计划进入该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为学院师生服务,并负责承担在学院举办的大型活动、会议的餐饮服务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好评。学生校内实训各个环节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熟悉了餐饮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提高了专业技能,实训效果显著,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六)行业影响力巨大,办学成绩斐然—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经过五十多年的专业建设,我院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有所作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各大餐饮业中充当骨干,现已有500多名优秀毕业生担任厨师长、部门经理直至总裁,有60多名毕业生被公派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大使馆担任主厨,其中我院教师王志兴更因精湛的烹调技艺受到了江泽民、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学院职业技能突出,各项比赛成绩喜人。在首届鲁菜“十大名菜”评定中,有八大名菜出自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生之手;2000年10月,在“彭祖杯”全国烹饪大赛中夺得金牌;2002年8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上获得金牌;2003年5月,王桂云老师参加山东省烹饪技术比武,一举夺得金牌,获“山东省烹饪状元”称号并享受政府津贴;2004年,烹饪学院王志兴教师获青岛市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并被授予“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6年5月,我院烹饪工艺专业教师李军、丁德龙、姚金侠在青岛市烹饪协会组织的中式热菜烹调、拉面、食品雕刻等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了3枚金牌的好成绩,其中姚金侠老师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007年4月,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餐饮业教育成果奖”;2007年7月5日教育部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果竞赛中,由王振才同志担任青岛代表队技术组组长,在他的指导下,青岛代表队获得了3金、5银、1铜的好成绩;2008年1月,我院被中国烹饪协会确定为“08奥运会餐饮服务志愿者”选送单位,有102名学生入选,分别从事奥运烹饪切配师、厨师和厨师领班工作;200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获得五金、三银以及“最佳营养组合奖”等多项大奖,奖牌之多,位列全国第一;2011年4月,我院学生参加由韩国饮食观光协会主办的2011年世界韩餐料理大赛中喜获六枚金牌;2011年6月参加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获得了3金、5银的好成绩。(七)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毕业生广受各界好评—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术能力,就业率高,岗位适应能力强,敬业爱岗,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重用,大量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精英、骨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在97%以上。(八)社会服务成绩显著该专业立足山东餐饮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培训工作,特别是在开展社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成绩显著。1995年,由原国家劳动部批准在我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97年,被青岛市劳动局确定为“再就业培训基地”、“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中心”;2003年,被青岛市确定为“促进再就业培训基地”。我院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推广和鉴定工作,负责青岛市烹调师、面点师、西餐师、调酒师的培训及其相关工种的鉴定考核工作等。近五年已为韩国驻青企业、青岛警备区、海军驻青部队、青岛各大酒店等培训初、中、高级烹调师、面点师约4000人;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约2000人;为在校学生和行业在职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达到1000人次。以上人员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取证率达98%以上。2004年,成立“鲁菜研究培训中心”,成为中国烹饪协会副理事单位、青岛市烹饪协会挂靠单位;2005年,成立“饮食文化研究所”;2006年,成立“海鲜菜品开发研究所”;2009年成为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单位;2010年成为山东省烹饪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九)国际化办学成绩明显—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秉承历史传统,汇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在国际化办学之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建设国际化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已与韩国湖南大学、韩国慧田大学、新加坡沙顿商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TAFE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引入了国际行业标准和国际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等;定期举办饮食文化论坛;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烹饪行业前沿问题的课题合作研究;深化与韩国、澳大利亚相关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开拓学生海外就业途径。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以开放的态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专业教师的国际眼光。学院拨出专项经费,加大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进修或访问的力度。从2009年开始,分期分批选派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前往韩国慧田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姐妹学校进行进修、访问、授课等,累计教学总课时960学时。目前,专任教师中有47%的人有出国学习、进修的经历。培育国际化学生。学院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前沿,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目前,本专业已有效地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学生交流关系,其中每年向国外派送交流学生20多人次;积极参加并主办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扩大留学生规模。我学院一向重视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并把加强留学生培养作为学院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手段。2008至今,本专业接收来自韩国等国家的100多名留学生来我学院学习中国料理,交流饮食文化,并对留学生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达80多人次。(十)系统化培养工作初见成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从2001年开始,我院与青岛烹饪学校、青岛旅游学校开展3+2模式的系统化培养工作,现已为社会累计培养640多名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结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兼顾学生特点、专业技能提升、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在教学改革、考试改革、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衔接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的衔接学我院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主要采取3种模式:一是“相近对接”,二是“拓展对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另外,我学院根据合作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学生情况等,组织骨干教师与中职学校联合命题,确定考试方案。2.培养目标与课程方面的衔接我院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我院与中职校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3.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我校—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与中职校联合举办各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以3+2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定期组织所有参与3+2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二部分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主要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现代烹饪理论知识,又能够从事中西餐饮的具体制作,适合在酒店、宾馆、中西餐厅等单位兼通烹调技术和餐饮管理的第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坚持面向烹饪行业,联合餐饮企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的办学路子,着力建设并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基于岗位技能的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十个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融合的三方评价体系;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节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凸显职教特色;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师资培训、在职人员及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为餐饮行业服务。最终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典范,行业和社会美誉度高,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专业。实现中高职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融合的三方评价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利用师资培训、在职人员及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为餐饮行业服务。最终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典范,行业和社会美誉度高,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专业。—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二、具体目标(一)创新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有所借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此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迈上新台阶。(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构建独具特色的“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的核心,在未来三年内重点完善并深化“1+1+1”理实阶梯式教学模式,构造本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与企业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的、工学结合的柔性模块课程体系;建设《烹调技术》、《切配技术》、《宴席设计》、《餐饮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配套教材、课件等;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1门,院级精品课程54门。3.特色鲜明的创新型教学模式—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对专业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学训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①在现有10个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形成集烹饪原材料加工、菜点切配、营养配膳、加热熟制、营养分析等各环节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完成校内教学要求的同时,实训基地将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继续教育,开展在职职工的提高性培训、转岗培训、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及创新菜品的研发等,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在原有的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到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80家,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完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与措施,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考核纳入对学生专业成绩的考核范围。5.教学组织改革“一课一菜”式传统教学模型,采取“分小组,定工位,讨论式,互助练”的教学组织形式。6.素质教育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将专业教学与德育工作相融合,完善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开设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三)专兼结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与餐饮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持续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采用“一课多师”制,为每门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备“专兼结合”的实训指导教师。(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原有基础上拓宽国际交流范围,进一步与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开展以美国、法国为主要对象的交流与合作,并开拓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高校为新的合作对象,输出中国烹饪文化与职业教育,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培训内容,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与国外合作高校加强师生互派,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本专业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全程、全员、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反馈系统,并实施第三方评价。(六)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六七)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本专业的师资与实训条件优势培训社会人员,为相关餐饮企业提供新技术、菜点创新品种和相关技术参数、食品成分检测分析等多种服务,每年将为餐饮企业开发创新菜品30余道。到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底,使5门优质核心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为餐饮企业培训员工每年不少于2000人,为在校学生和行业在职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八)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推进中高职衔接,与青岛旅游学校、青岛烹饪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系统培养内涵建设项目中心。专门负责中高职衔接工作,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按照推进中高职“十个方面的衔接”基本要求,即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推进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推进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推进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推进行业指导的衔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衔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衔接,积极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的示范品牌。(七)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推进中高职衔接,与青岛旅游学校、青岛烹饪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系统培养内涵建设项目中心。专门负责中高职衔接工作,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统一师资团队建设机制、统一课程建设机制、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统一教学管理机制、统一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的示范品牌。—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三部分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一)建设思路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注重探索校企如何共建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基地等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找出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的具体实现途径,即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每个合作内容对应三个不同阶段的合作形式:基本形式、延伸形式、拓展形式,体现出层层提高的递进关系,从而切实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内容1.校企合作组织构建学校——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学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预测进行专业课程改革,调整、规范专业建设;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构建职教课程体系: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一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合作者。企业与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制定、修改、执行合作教育计划;应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受学生实习,促进职校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化。  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是市场信息的传播者,是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由行业协会为中介,执行监管和质量考核,并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以作为中小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补充结构。—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市场——市场是校企合作的媒介。学校与企业合作媒介是人才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人才供需情况,来影响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来影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要使校企结合不断深入,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强化校企双方的共同体意识,增强校企合作的主动性,满足校企合作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为深化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建立校企培训集团,实现校企的深度联合。校企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由学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为常务理事,同时吸收部分行业中介机构参加。秘书处设在学院,负责日常工作。培训集团在省商业集团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宗旨是服务全省;目标是充分发挥学院、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加强行业、企业、学院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学院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形成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学院和企业共同发展,使学院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为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集团制定了章程,规定了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成员学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包括员工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技能鉴定等全方位服务,提升专业水平,设置新专业,优先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作为成员企业,优先获得学院提供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利用学院资源开展企业在职培训和技能鉴定;优先与学院签署人才需求订单;优先获取学院研发的科学技术成果;并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参股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逐步实现部分专业合作共建。同时章程还明确集团的工作方式,定期召开理事会,成立教学研究小组,组织师资交流培训,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等,确保其正常运转。校企培训集团建立后,为校企合作搭建起有效的平台,为今后校企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意识明显加强,企业积极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呈现出校企互动的好形势。学院也以此为突破口,更加广泛地与省内和全国各类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伙伴关系。3.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内涵。校企合作办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富有实效的合作模式。专家咨询模式,学校在专业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征询有关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以决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模式,企业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工作现场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与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学参观模式,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教学实习的有关要求;顶岗实习模式,学生以预分配就业的方式进行毕业生产实习;—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学院校成立教师专家技术工作室或技术服务部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与生产技术服务。校企共建模式,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成立研发中心等。利用企业先进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来带动学院在教学改革、内部管理、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夯实自身基础,以便整体进步。校企契约模式,就是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工商协会等组织经协商签订契约,约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表3-1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对照表合作内容1.基本形式2.延伸形式3.拓展形式1.发展规划1.1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1.2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1.3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2.专业建设2.1学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2.2校企共建专业2.3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3.课程建设3.1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3.2.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3.3企业主导课程开发4.师资建设4.1.1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4.2.1企业专家任培训教师4.3.1企业相关人员到学院实行“阶段性全脱产”教学4.1.2学院培养培训师资4.2.2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4.3.2学院从企业调入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5.实习教学5.1.1学院建立校内实习基地5.2.1校企共建实习基地5.3.1引企入校建立生产实习基地5.3.2校企一体化管理5.2.2产教结合开展实训5.3.3学院在厂区建立教学区5.3.4企业自主建立面向社会的实习基地6.能力评价6.1.1学院为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创造条件6.2学院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6.3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6.1.2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6.1.3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7.研究开发7.1学院建立专业教学研究机构7.2校企共同开展研发或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7.3建立区域性研发机制8.招生就业8.1学院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8.2.1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8.3企业组织招生、安排就业和培训8.2.2校企共同举办在职员工提升培训班9.学生管理9.1学院按照企业要求制订学生行为规范9.2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操行考核9.3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内容—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建设思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将专业教学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通道,实现教学、实习、生产经营和就业一体化的目标。以此完善“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二)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并深化“1+1+1”理实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1+1”模式:即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烹饪原料学、切配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第二年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开设餐饮管理、宴会设计、食品营养与卫生、冷菜与食品雕刻等专业课程,通过认知实习,为培养学生烹饪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第三年进行—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校外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强化对烹饪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与餐饮企业生产融合。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等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环境,并完成以工作任务为题目的毕业设计综合能力第一、二学期校内理论教学职业基础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调控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等冷菜食品雕刻技术菜肴制作宴席设计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进行为期4个月的冷菜、食品雕刻技术等理论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践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进行为期4个月的菜肴制作、宴席设计等理论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践第五、六学期校外实习第三学期理论与校内实训结合第四学期理论与校内实训结合图3-1“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框架图2.培养方案①深入调研与论证,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智能和人际资源,深入企业,开展广泛的调研与论证,面向市场、企业、职业岗位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又符合本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要求,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②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用为学生构建职业生涯的接口和后继发展平台的理念,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从原料选择→原料加工→原料切配→烹调→装盘的全过程,制定了本专业实习实训大纲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校本教材。③加大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实习实训设备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物质载体。为此,本专业不断加大对实习实训场地、设备的投入,并根据建设情况,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目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实训课)比例达到了1∶2,在校学习期间每期实习实训课时平均达到了50%。④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针对大专生基本素质及本专业男生多,好动的特点,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以“教、学、做合一”为目标的教研教学改革,经全体专业教师的努力,烹饪原料学、原料加工技术、烹调技术、烹饪营养与卫生、宴会设计等专业课程都能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⑤结合企业需求,精心组织毕业实习—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内的综合实习,主要是根据企业预定毕业生及准备聘用的职业岗位情况,结合企业设备、产品情况设计综合实习课题,组织学生在校进行综合实习或模拟实习;二是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情况,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派出专业教师随同学生进企业(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毕业实习方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辅导,有针对性的强化岗位技能,最终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⑥充分运用校园网,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我学院历来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学院网站上储存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主干课程教案、网络课件、实验实习指导等大量的专业教学资料,学院网络机房业余时间免费为学生开放,方便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络自主学习。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身心健康的培养学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敬业和诚信作为职业道德的重点,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育德”的良好机制,通过每一节课、每天的专题广播、每周的主题班会、每月的生理、心理、法制讲座及黑板报、全天开放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师生结对互助互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劳动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⑧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创新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突出专业特点,加大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强调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平时主要以项目竞赛代替考试,以竞赛促学习。期终考试主要采用笔试、操作、口试(答辩)相结合的综合考试评价方法。初步形成了以“能力测试”—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学院还制定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学院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管理办法(试行稿)》,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3.课程体系①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与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改革、开发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内容,完善“1+1+1”理实阶梯式教学模式、“师徒制”教学模式、“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步需求分析餐饮企业切配烹调宴席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第二步工作过程分析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工学合作服务于图3-2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见上图。通过对餐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餐饮企业经营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与核心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再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划分,在餐饮企业的全程参与下,结合生产实际,设计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冷菜与热菜制作,食品雕刻,宴席设计等,通过对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最终确定课程种类与门类。课程教学内容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烹饪工艺与营养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食品原材料的选择与清洗确定整体雕刻构思准备雕刻刀具食材雕刻初加工食品雕刻与其它菜品的搭配对宴席类型的分析和相关菜品的选择宴席膳食营养搭配对特殊就餐人员的健康考虑宴席消费成本控制食品原材料的选择与初加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菜肴的制作菜肴装盘及其美化对食品营养成分的保护食品原料鉴别能力食品原料清洗与切配能力合理烹调方法的选择能力各种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的保护能力原料的烹饪能力膳食营养搭配能力宴席设计能力各种主要菜品的烹饪操作和营养分析能力特殊人群营养搭配能力菜肴成本核算能力食品原料鉴别能力食品原料清洗切配能力食品雕刻效果设计能力食品雕刻基本加工能力食品雕刻高级加工能力工作任务食品雕刻宴席设计冷菜与热菜制作图3-3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实景、实境教学,真正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此外,拓宽专业职业素养训练,强化“以赛促练”,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烹饪大赛,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提高专业技术和素质;拓展社会服务领域,让专业学生进社区,培养学生专业自豪感,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导向生产性实训、项目任务引领各类比赛和社会服务,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迅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为学生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方案改革,将各阶段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培育课程进行全方位建设,重点建设《烹调技术》、《宴席设计》、《餐饮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切配技术》等5门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并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目的,带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在全国同类专业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图3-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总体流程图 ③教学资源库建设—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素材:文本素材、图形(像)素材、动画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课件:完整的或按知识点制作的电脑CAI课件,以网络课件为主,包括辅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资料参考,学生兴趣扩展类型等。试题库:具有不同知识点结构的教学试题集合,试题内容科学,能体现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案例库:包括各学科教学中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文献资料:包括食品科学、营养卫生、美工、化学等与烹饪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科。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网络精品课程:包括课程建设历史沿革、建设目标与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专业教学资源的来源分为四部分:一是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包括现有的课件和其它软件素材;二是还未数字化处理的现有的文本、图形资料和现有的声音、录像媒体资料;三是自主开发的一些教学软件;四是购买的商品化教育资源。—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逐年建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特色资源平台,及时进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发布,并提供资源实时更新的通道和手段,授权用户可实时更新相应资源,保证资源的实时有效性。烹饪工艺专业将在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推广、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对相关专业和学校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使同类专业、相近专业或学校受益。支援院校和社会服务课程大纲及目标网络课程库共享教学资源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实训教学资源库学生试题库、工具库教师素材库图3-5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④精品课程建设指定教学能力强,项目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担任精品课程负责人,组成团结协作的精品课程团队;设计出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实践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建设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精品课程标准,2011年底将《烹调技术》建设成为优质核心课程;2011年完成《切配技术》核心课程建设,冲击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完成《宴席设计》和《餐饮管理》核心课程建设,冲击省级精品课程,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烹饪原料知识切配技术知识支撑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拓宽课程模块冷菜与热菜制作知识餐饮管理与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宴席设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职业素养实训教学图3-6烹调技术课程体系⑤特色教材建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要求,对原有校内自编教材和讲义进行修订,并结集出版;编写专业教学急需的教材;完善《中餐菜品实训教程》,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编写《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实训手册》等。这些课程的教材将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或工作项目设计为导向的编写方式,突破原有教材编写模式,形成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突出各课程各模块项目任务设计,体现各任务项目的专业知识点、工作流程标准或能力训练关键点以及任务创新与管理,达到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学校校企合作和国际院校合作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和国际院校专家共同参与教材改革,充分展示专业面向国际、依托行业的办学思想。—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图3-7基于工作过程特色教材开发教学材料开发学习项目设计课程标准编制课程结构分析教材学习情境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职业能力标准调研报告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餐饮企业专家工作分析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开发主体⑥其它A.教学内容改革。本专业紧密关注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动态,引进国际行业标准及先进课程理念,及时更新、淘汰部分课程内容,通过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及引进、与企业加强合作等办法,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B.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本专业始终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历次教研会议都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列为重要议题。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必要性;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便利,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成为教师易做、乐做的工作。在教学经费的使用、重点专业建设的工作安排,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都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加以重点安排。本专业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鼓励广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技术进步提供的平台,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推广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先后采用了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六步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较好的保障,学生反馈效果良好,保证毕业生质量。例如: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逐步推广六步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进行项目介绍,并提出问题;第二步,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要求;第三步,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自主学习;第四步,学生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第五步,学生实施方案,并由教师进行指导;第六步,师生互动进行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实训场所,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使教育和产业实现结合,适应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基本岗位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要求。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以技能操练型、成果展示型和管理应用型为特色的教学方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提出问题设计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制定方案方案实施评价体系教师为主体学生小组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师生共同评价图3-8六步教学方法—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C.“双证书”认证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的标准与规格,这就需要应职人员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上岗适应快。由于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按照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本专业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及时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学完规定课程、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依托“双师型”教师的技术优势,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使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00%,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双证书”构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专业素质平台岗位技能平台初级烹调师中级烹调师高级烹调师餐饮管理岗位营养配膳岗位加工岗位烹饪操作岗位岗位实践平台持证顶岗厨师长餐饮部经理造价员营养配餐员水台切配工热菜厨师冷菜厨师中西面点师打荷工图3-9专业“双证书”推进构架D.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结合现代餐饮业发展态势,开展厨政管理、休闲餐饮等方面的市场需求研究;落实与韩国湖南大学烹饪职业教育的专项研究项目,完成新课程研发工作。—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表3-2科研、教研和教改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1中韩饮食文化比较研究王振才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0112中韩高职烹饪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曲维刚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3中西式菜肴制作比较研究王建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4厨政管理课程开发杨爱民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5餐饮业流行菜品的设计与制作研究王志兴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4.教学模式①完善、深化新型“师徒制”教学模式师徒制作为一种传统的职业训练模式,是千百年来中外行之有效的职业训练方式。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本专业教师逐渐总结出了有关师徒制的一套经验程序,并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我国的师徒制一直以来都强调对课堂教学的聚焦,师徒制的整个运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而展开,师徒就课堂教学进行交流与探讨是最重要也是占最大比例的带教活动内容,师傅对徒弟的教学指导也是较为具体而全面的,可以说,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师徒制运作经验,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胜任企业一线岗位。本专业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专项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现代“师徒制”—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形式加强学生专项技能指导,用于教学的项目都是餐饮企业一线真实的工作任务,把师徒制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现代教学中。表3-3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传统师徒制现代学校教育现代师徒制学习中心职业实践理论知识实践理论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习内容技术经验、行为规范书本知识技术经验和书本知识学习方式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亲身实践课堂学习企业中实训与课堂上学习相结合知识类型以隐性知识为主以显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为主显性知识为辅学习与环境关系学习寓于环境之中学习与环境割裂学习寓于环境之中学习时限长期可短期可长期长期学习好坏的标准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书面考核成绩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知识运用能力熟练运用并进一步创新不能灵活运用,缺乏生存力和迁移能力熟练操作并了解内部原理,可创新发展技能复杂程度复杂简单复杂技能熟练程度熟练不熟练熟练培训工人数量较少大批量具备一定规模在这种新型的“师徒制”关系中,由多个指导教师和多个学生徒弟共同构成一个“师徒群体”。(如图3-10所示)因为有多个指导教师参加,更有可能避免因为某个指导教师在个人特质上的某些不良倾向而导致徒弟的专业成长受到限制。同时,多向度的互动也减少了“一对一”式的“师徒”—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关系给学生徒弟带来的心理压力,更有可能营造某种亲和的、合作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向指导教师们求助。这个群体的组成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指导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利于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徒交往的过程,是徒弟思想、信念、方法、经验的传承过程,也是师傅理念更新、教学创造、经验改造、智慧生长的创新过程。师徒结对,其实就是一种优势互补、共进共生。把视野放到广阔的餐饮产业群中,将实习基地的高级厨师纳入教师行列。计划到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实现校内收徒200人次/年,校外收徒350人次/年。师傅A徒弟B师傅B徒弟C师傅C徒弟A图3-10“师徒群体”内的专业互动②完善深化“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为了满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训练项目应来自生产实际,但又不是所有来自实际的产品都可以作为训练项目,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选取那些典型的、具有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项目。因此本专业努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来自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并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技术与工艺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项目,成为校内—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项目的主体。综合实训项目源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内容选取的过程,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典型企业技术主管与技术骨干,通过共同研讨,针对专业(群)所面向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筛选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关联原则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训过程中应形成生产产品。烹饪学院按照企业经营模式建立校内餐饮实训中心,主要设备有中式炉灶、电蒸车、三层烤箱、多功能蒸烤箱、冷藏冰箱、冷冻冰箱、不锈钢货架、不锈钢操作台、砧板等与餐饮企业的设备一致。学生分期、分批按计划进入该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类烹饪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学生从事不同的实训岗位,针对餐饮行业领域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餐饮企业的生产规范、工艺流程、安全规范和质量要求等进行安排。实训的岗位首先是工作的岗位,实训学生通过由学生转变为员工的身份转变,通过履行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得到岗位工作的实际锻炼。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为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各个环节,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真实的生产环境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使其明确职业目标和具备更强的职业发展动力,利于实现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持。5.实训基地①校内—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围绕学院综合实验楼建设,贯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重点做好现有各实训室的功能的完善和软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图文展示)建设工作,建成集教学、实验、实训、技术研究、技术与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在原有综合实训楼基础上,扩建、完善和新建的实训条件建设内容。对校内现有实训设施设备加大投资力度,扩建现有的餐饮实训中心、烹饪实训演示室、烹饪基本功实训室、中式烹饪综合实训室、鲁菜培训中心、营养分析实验室,扩大实训规模、丰富实训内容,健全实训教学体系。对校内实训基地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实行资源共享,对其它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和个人实行开放,满足各种形式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搭建实训平台。实训基地配备“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开展实训、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②校外与全国各大国际性酒店,如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喜来登大酒店、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济南索菲特大酒店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中选取合作伙伴,建设成为校企“深度耦合”、“联合培养”的教学基地,与基地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联合实训、联合考核,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对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长效运行的互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切实把学生顶岗实习纳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计划在建设期内建立海外实习基地3个,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逐步形成专业教学特色。—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中餐烹饪加工综合能力烹饪加工综合能力烹饪加工学习、观察能力烹饪基本功操作能力鲁菜加工与制作能力菜肴营养分析与合理搭配能力饮食文化研究与创新能力餐饮实训中心烹饪实训演示室烹饪基本功实训室营养分析实验室中式烹饪综合实训室饮食文化研究中心鲁菜培讯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宴席设计能力冷热菜烹调操作能力合理膳食与消费成本控制能力食品原料初加工能力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上海华美达酒店... ... ...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社会培训技术应用图3-1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6.教学组织围绕“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对专业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颠覆性改革。烹饪专业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专业素质的整体性,以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技能课类型为划分依据,充分显示主体化,个性化,综合性。根据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特殊性,在技能训练中拓宽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突出教学内容基础性(专业化),教学目标全面性(多元化),个体学习发展性(动态化),教学过程主体性(主体参与),教学方法全体性(因人施教)。改革“一课一菜”式传统教学模型,采取“分小组,定工位,讨论式,互助练”—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技术难度和学生训练、掌握技能情况具体可采用多种组织形式。①工艺展示式学生示范式:在训练课中,选择(也可学生自愿报名)5至8人,根据授课内容与要求分别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示范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对其技法应用、操作姿势、技术特点、环节衔接、成品质量、存在缺点以及失败现象、失败因素和补救措施等进行系列全面的讲评。教师示范式:教师按技法的工艺流程,规范展示技术环节,将菜点的质量规格要求充分体现出来,并进行全面点评,指出成品特点特色。通过示范体现出同一类型技法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带来的技术异同点。如通过技法变化,“炒”可以变化成“生炒”、“熟炒”、“软炒”、“爆炒”、“煸炒”、“滑炒”等。学生由此全面的了解技术之间的演变过程。②和菜烹制式和菜是指用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烹饪技法制作出不同口味、不同款式的菜肴。一般和菜可以是“四菜一汤”、“六菜一汤”、“八菜一汤”等。训练课中规定原料数量、品种一套,以小组为单位,在同样的时间、菜品数量、规格质量的要求下,自由发挥技术创新技法来烹制和菜。③饭店点菜式创设饭店情景,教师假设为顾客,用“点菜式”方法,让学生接到“点菜”指令后,用规定的一种原料以最快速度、最佳方法施展技法烹制菜肴,并达到最佳质量。还可以不断变换指令,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技术的能力。④技术层次式—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以学生掌握水平高中低不同层次,分别组成6至8个训练小组,因材施教,重点促进低层次学生的提高;每个小组均由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以高带低,互帮互学,促使低层次学生加快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⑤统筹组合式每人一份原料,按规定要求采用不同技法烹制3至4个菜,限定时间,一气呵成。从刀工开始,经调味、火候、烹制到成菜上盘,注意技法上的统筹安排,提高学生技法变化的熟练程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开放式项目课程教学,通过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形成课程项目任务,实施任务目标管理,在专业教师示范、指导和自主实训过程中达到各项目课程能力标准。7.素质教育①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丰富德育内容,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经常举行心理讲座、读书沙龙、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将学生课外培养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教育贯穿在活动始终,既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②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在企业环境中,不但具有真实的产品生产、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行业规范、企业文化,而且具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处世之道。以职业岗位(群)剖析为起点,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确定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借顶岗实习这一有效载体,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教、学、做”的统一中,学会善沟通、讲团队、服从管理的大局意识,切身感受到职责、纪律等职业规范,从而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选择、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态势。以企业化管理模式来合理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表3-4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表序号项目内容要点资金总额(万元)1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全面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构建凸现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柔性模块课程体系1413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核心课程的企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2.完成核心课程的课程提纲、教学课件、案例库的建设工作53513精品课程建设1门省级、2门院级精品课的建设工作39334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共享专业资源库,将在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推广、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对相关专业和学校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9155特色教材建设开发完成全部特色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76816教学内容改革引进国际行业标准及先进课程理念,及时更新、淘汰部分课程内容,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141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以技能操练型、成果展示型和管理应用型为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97教育教学研究启动并完成烹饪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借鉴韩国湖南大学教学经验,进行新课程开发,完成新课程体系建设方案141028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到2012年,将实现校内收徒200人次/年,校外收徒350人次/年211622“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从生产实际中选取那些典型的、具有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项目9人才培养模式“1+1+1”教学模式即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学习,第二年理论与校内实习相结合学习,第三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23—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9人才培养模式“1+1+1”教学模式即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学习,第二年理论与校内实习相结合学习,第三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16合计2752476555表3-5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序号名称主要设备建设方式(改建扩建、扩建、新建设备损耗)项目功能资金总额(万元)1餐饮实训中心双炒炉、炉间料台、蒸饭柜、双通工作台、搅拌机、绞肉机、冰柜等扩建设备损耗加强基本功练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生产性实训910162鲁菜培训中心计算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烹饪设备、配套工作台、配套餐具扩建设备损耗承担烹饪职业技能综合培训任务,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77113烹饪实训演示室教师演示台、双炒炉、双层工作台、排烟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扩建设备损耗中餐演示、操作及对外社会培训916234中式烹饪综合实训室双炒炉、双层工作台、炉间料台、排烟设备、备料柜等扩建设备损耗中式烹饪技能操作实训,训练备餐操作技能519225烹饪基本功实训室教师演示台、砧板。不锈钢实训台、货架、双水池、备料柜等扩建设备损耗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412156食品营养与检测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烘箱、恒温培养箱、普通光学显微镜、高速台式离心机等扩建设备损耗加强学生对食品营养、卫生分析和检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71377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教师演示台、一套厨房专用设施设备新建扩建确保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946合计5081110—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三、师资队伍建设(一)建设思路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以动态组合、校企合作为组织模式,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建设,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年龄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计划到2013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使教师人数达到35人,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达到30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中国烹饪大师达到8名,山东省烹饪大师达到6名,青岛市烹饪大师达到10名,实现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建设目标,建成一支在国内同类院校和烹饪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二)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从大型知名餐饮企业聘请1名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拔1名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基本功扎实并熟知餐饮行业前沿动态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其赴国外进行1个月以上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使其具有国际视野,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大型餐饮企业进行顶岗锻炼3个月以上,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带领整个专业教师团队开拓创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专业带头人,支持其编写高职专业教材,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开展项目课题研究。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创造机会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2.骨干教师今后三年内,面向大型餐饮企业聘请2名烹饪方面专业骨干教师,从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任务。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拔4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基本功扎实并了解餐饮业前沿动态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国内外高层次培训和企业研修,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使骨干教师熟悉业务,了解行业需求,建设、丰富和完善专业规划和课程体系。骨干教师参与主要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承担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任务,参与完成5门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建设,5门院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3.兼职教师在原有兼职骨干教师基础上,聘请5名企业中层经理以上业务骨干担任兼职骨干教师。兼职骨干教师参与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计划制定、审议,参与烹调技术、切配技术等实训课程教学及实训教材开发;在原有兼职教师基础上,聘请10名餐饮业知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训与学生管理。4.双师型教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本专业教学一线工作3年以上,国内国际酒店挂职锻炼一年实践经历,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实践教学能力。选派1人到高职师资培训中心培训,1人次到星级酒店或知名餐饮企业顶岗实践半年,2人次到校内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挂职锻炼4个月以上。到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使90%以上的专业教师都具有国际性知名企业挂职锻炼经历。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并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使他们快速成长。5.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和烹饪专业的技术优势,以2名中国烹饪大师为主,带领5名讲师以上专业教师,通过参与校内实训指导和企业培训项目,锻炼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表3-6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表序号项目人数培养途径预算总额(万元)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2赴国内高职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到国外进修,到企业挂职等262骨干教师的引进、培养11派往国内或国外高校进行专业建设研修,从企业引进373兼职教师的引进、培养10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15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到专业教学基地研修195教学团队1支通过结对、考察调研、挂职等方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优秀专业教学团队1714合计114111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一)建设思路围绕着学院“国际化学校、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战略目标,开拓创新,努力拓宽渠道,扩大与国外高校特别是同类院校的交流,通过合作办学、师生互派、课程借鉴、技能鉴定、科研服务、定点教育等形式—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促进与国外高校的相互了解与学习,共同提高,扩大学院的影响力。(二)建设内容1.引进国际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课程理念,输出教学资源通过加强与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同类院校的强强合作,引进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选派58-10名以上教师到韩国、新加坡等同类院校进修、学习、讲学和借鉴韩国、澳大利亚高职院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每年引进2——33-5名外籍专家来我院授课名外籍专家来学院授课,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进国外典型餐饮职业资格认证。2.以合作办学推动教师与学生交流稳步推进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争取在三年内,国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较大突破。实现学分互认、课程对接。与国外知名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师生互派,提供师资研修培训,将在国外院校中学到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学院日常教学中。3.以培训教育推动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本专业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通过专业推荐、媒体宣传、校友网络等途径,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利用现有师资、实训场地等条件,占领行业高端人力资源培训市场,推动专业建设发展。(三)计划表表3-7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表序号名称内容要点资金总额(万元)1合作办学国外合作办学项目1292师资交流每年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5人16123人才培训占领行业高端人力资源培训市场1411—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合计4232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建设思路本专业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如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习等,出台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及管理质量标准,实施全程、全员、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反馈系统,并实施第三方评价。(二)建设内容系统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加强教学输入质量控制、过程质量保障、成果质量评价,逐步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实践教学以校外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1.各教学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为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师职责,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运行管理的效率,制定一系列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内容涉及到专业、标准、任课教师、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2.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修订一系列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坚持和完善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和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和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毕业实习和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以及教学档案保管等教学工作制度。3.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政府机关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以企业为中心,要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原则,评估的内容、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为企业服务的立场出发;在评价过程中要有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的广泛参与,并将这种做法制度化、科学化,将第三方的满意视为教学绩效的终极目标。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主要绩效指标考核、专家实地查看和利用SPSS统计工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既设绩效指数衡量,又设单项分值计算。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4.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过程有序和高效,本专业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①按照系统性、目标性、实践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就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A.系统性原则,即建立保障体系应采取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以便有效控制。B.目标性原则,即建立保障体系要围绕质量控制进程,实施目标管理。要合理选择体系要素,—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C.持续性原则,要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来把握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变化,及时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②采取“目标、输入、过程、输出”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标指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输入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过程包括教学管理、学生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输出包括人才质量、办学效益。③注意强调监控主体多元化,突出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以教务处等教学管理机构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规主体,以教学督导作为专家主体,发挥学生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按照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市场运作的规律,不断推进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使用人单位作为高职教育教学内部质量评价的主体。如:聘请社会行业、企业的专家组建专家教学质量委员会和构建社会、行业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学情况;将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改由社会评价,实行“双证制”,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实习的考核由企业方面主持,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共同进行等等。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定期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也请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确保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学校全程监督督导听课二级学院学院两级管理—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全员评价同事间互相听课督导室教务处两个机构教务处、督导室学校五个层次企业评价教学督导同事互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二级学院企业学生图3-12质量保障体系六、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一)建设思路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建设内容1.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调研,贴近地方支柱产业市场办专业,瞄准产业岗位培养规模,着力改造传统专业,稳步提升骨干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加强专业群建设,坚持“改造老专业、扶持小专业、培育新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组建“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实施“—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企业进校、校进企业”工程,构建“酒店建在学校,课堂设到酒店”的新模式,切实加强专业与企业的整体融合。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与企业职业标准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改革、开发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内容,依托鲁菜研发推广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进行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积极引进青岛市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做到课证融合。同时,对青岛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有餐饮相关工种的鉴定标准加以完善,编写新版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按行业与企业的评估标准,实施教学过程与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教学的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整体上体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耦合。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将部分课程内容放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学院主动为相关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水平,在服务中提高自身能力。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立和完善“双证书”—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开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深化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探索与职业培训学校集团化办学。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探索中、高职课程相贯通,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的互认和衔接。协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各级各类成人继续教育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大力开发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针对性开发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建立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七、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展社会培训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九所为依托,凭靠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根据烹饪行业用工的职业能力需要和企事业单位烹饪从业者的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社会培训。调整社会培训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操作培训项目,在烹饪行业领域已形成专业烹调师工种社会培训体系,等级从烹调师中三级至烹饪高级技师一级,对烹饪从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知识培训,培训烹饪各类等级从业人员1.2万人,让更多的在岗人员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提高—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了企业持证上岗率。(二)以技术服务为抓手,开展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发展工作,以技术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研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注意用技术发展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技术服务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本专业每年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培养具有烹饪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专业技能人才达200多名,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剩余劳动力提供岗位300多个。积极探索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社会服务思想,深化技术服务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共享本专业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利用国内一流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一体化实训基地,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辐射周边。积极开展餐饮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为餐饮企业提供新理念、新技术、菜点创新品种和相关技术参数等多种服务;使企业和社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和社区服务,主动为省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积极开展与贫困地区同类院校对口支援与交流,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近五年社会服务一览表—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服务对象主持人完成情况及成效2008年11月组织协办全国烹饪大赛(山东赛区)中西餐烹饪大赛技术指导,场地安排山东省烹饪协会王振才获山东省烹饪协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2008年7月-9月北京奥运会运动员用餐服务制作运动员用餐菜品及服务奥运会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王振才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安全圆满的完成奥运服务工作,获得社会和各大新闻媒体的好评。2006年-2011年烹调师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组织鉴定考核,等级考试技术指导,理论实践考试命题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王振才完成培训青岛市星级酒店及餐饮企业在岗员工1300余人,提高了青岛市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2008年10月青岛市第十届技能大赛理论实践命题考核命题,组织评委进行鉴定考核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王振才完成专业命题,选拔了餐饮业优秀烹调技术能手2008年4月组织承办青岛市旅游局西餐大赛技术指导,场地安排,工作人员组织青岛市旅游局王振才获青岛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为青岛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作出贡献。20011年3月-7月韩国慧田大学留学生培训中餐教学,文化交流韩国慧田大学留学生王建明培训了餐饮业国际人才,加强了两国烹调技术的学习交流2010年-2011年青岛市旅游与饭店协会技术指导专业技术指导,组织评委青岛市劳动局曲维刚为青岛餐饮行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2010年9月-12月青岛核潜艇基地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专业顾问青岛核潜艇基地刘俊新培训指导餐饮工作人员,提高技术水平2009年-2011年北航后勤部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专业顾问北航后勤部刘俊新培训指导餐饮工作人员,提高技术水平2010年-2011年青岛市武警部队技术服务青岛市武警部队王志兴—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技术指导,专业顾问培训指导餐饮工作人员,提高技术水平2009年-2010年青岛港务局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港务局王建明培训员工,提高烹饪技术2010年青岛市弄海园大酒店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市弄海园大酒店曲维刚培训员工,创新菜品2009年-2011年青岛市永峰技校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市永峰技校王建明培训下岗工人1650余名,均获得烹调师初、中级资格证书2007年-2009年青岛海尔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海尔集团刘俊新培训员工,提高烹饪技术2010年青岛市海梦圆大酒店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市海梦圆大酒店曲维刚培训员工,提高烹饪技术2009年-2011年青岛吕氏疙瘩汤连锁餐饮公司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吕氏疙瘩汤连锁餐饮公司王志兴培训员工,创新菜品2010年-2011年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专业技术指导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刘俊新培训员工,创新菜品,提高专业技术2006年-2010年青岛汇泉王朝大酒店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汇泉王朝大酒店王志兴培训员工,创新菜品,提高专业技术2009年-2011年济南索菲特银座大酒店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济南索菲特银座大酒店王建明培训员工,创新菜品,提高专业技术2006年-2010年青岛东方航空大酒店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东方航空大酒店王志兴培训员工,创新菜品,提高专业技术2010年-2011年青岛颐中烟草公司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指导青岛颐中烟草公司王志兴培训员工,提高烹饪技术(三)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1.完善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餐饮相关工种的鉴定标准制定,开发新工种,编写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对青岛市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有的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员、食品检验工的鉴定标准加以完善,组织编写新版培训教材,不断充实试题库。开发以药膳师和食品检验工为代表的新工种及其鉴定标准,保持开发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教育培训服务与职业资格鉴定开展面向酒店、宾馆等餐饮企业及烹饪爱好者的培训,争取成为省内行业的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步骤地展开面向部分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烹饪师资培训,可采用派驻师资、远程教育、短期面授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两年建设周期内,利用专业实训基地,继续做好青岛市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中式烹调师、面点师、西餐师、调酒师的鉴定工作。技能鉴定站可以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鉴定服务:①承接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行业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预计每年鉴定500人;②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提供专项技术鉴定服务,预计每年鉴定200人;③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提供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预计每年鉴定800人。3.技术服务—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队和合作企业的技术交流,开展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积极参与青岛核潜艇基地、北航后勤部、青岛市武警部队、青岛市人力资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旅游局、青岛市饭店协会等地方政府机构、部队、行业协会和索菲特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麒麟皇冠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咨询和科研服务。校企双方通过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强产学合作的力度,合作途径主要有:一是餐饮企业走进学校,企业把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交付学校开发,企业进行验收;二是学校进入企业,让教师或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或顶岗实习,参与技术开发;三是与企业建立平等的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改造解决方案,由学校完成产品的研发,由企业负责市场推广,实现技术与服务的结合。通过与企业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合作,一方面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4.对口支援与交流项目实施后服务于同类院校,通过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将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等相关资源与国内广大同类院校共享,并为同类院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与同类院校定期组织交流会,进行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借助先进的软硬件实训基地为同类院校培训师资,预计每年20人,带动中高职院校烹饪工艺相关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地方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对口支援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建设思路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利用建成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一体化实训室,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辐射周边。积极开展餐饮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为餐饮企业提供新理念、新—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技术、菜点创新品种和相关技术参数等多种服务;使企业和社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和社区服务,主动为省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积极开展与贫困地区同类院校对口支援与交流,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二)建设内容1.完善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餐饮相关工种的鉴定标准制定,开发新工种,编写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对青岛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有的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员、食品检验工的鉴定标准加以完善,组织编写新版培训教材,不断充实试题库。开发以药膳师为代表的新工种及其鉴定标准,保持开发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教育培训服务与职业鉴定开展面向酒店、宾馆等餐饮企业及烹饪爱好者的培训,争取成为省内行业的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步骤地展开面向部分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烹饪师资培训,可采用派驻师资、远程教育、短期面授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两年建设周期内,利用专业实训基地,继续做好青岛市劳动局中式烹调师、面点师、西餐师、调酒师的鉴定工作。技能鉴定站可以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鉴定服务:①承接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行业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预计每年鉴定500人;②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提供专项技术鉴定服务,预计每年鉴定200人;③—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提供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预计每年鉴定800人。3.技术服务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交流,开展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积极参与索菲特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麒麟皇冠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咨询和科研服务。校企双方通过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强产学合作的力度,合作途径主要有:一是餐饮企业走进学校,企业把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交付学校开发,企业进行验收;二是学校进入企业,让教师或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或顶岗实习,参与技术开发;三是与企业建立平等的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改造解决方案,由学校完成产品的研发,由企业负责市场推广,实现技术与服务的结合。通过与企业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合作,一方面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4.对口支援与交流项目实施后服务于同类院校,通过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将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等相关资源与国内广大同类院校共享,并为同类院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与同类院校定期组织交流会,进行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借助先进的软硬件实训基地为同类院校培训师资,预计每年20人,带动中高职院校烹饪工艺相关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地方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对口支援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三四)计划表—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表3-8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社会服务计划表序号名称内容要点资金总额(万元)1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开发新工种,编写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对青岛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有餐饮相关工种的鉴定标准加以完善,编写新版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开发以药膳师为代表的新工种及其鉴定标准。18122教育培训服务与职业鉴定面向餐饮行业,采用派驻师资、远程教育、短期面授等多种形式,对校内和校外人员进行培训服务,对在校学生、行业在职人员以及下岗再就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达到1500人次。1183技术服务参与餐饮企业的项目策划和研究等工作,参与企业的管理,为餐饮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培训等项目。13114对口支援与交流建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在教学改革经验推广、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实现共享,引领和带动地方产业及国内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发展。1412合计5643八、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一)建设思路推进中高职衔接,与青岛旅游学校、青岛烹饪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系统培养内涵建设项目中心。专门负责中高职衔接工作,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按照推进中高职“十个方面的衔接”基本要求,即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推进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推进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推进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推进行业指导的衔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衔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衔接,积极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的示范品牌。(二)建设内容—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2011年开始,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确保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青岛旅游学校、青岛烹饪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培养层次上的递进性。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团队和项目中心成员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积极的建设性建议。中职院校教师参与三二连读学生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连续性和前沿性。每年召开一次由职教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烹饪工艺相关专业教师、中职院校教师、合作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研讨会。2.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我院在开展与青岛烹饪学校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与青岛旅游学校的合作,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下设中餐工艺、西餐工艺、中西面点三个专业方向,充分涵盖了现有中职学校烹饪类专业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布局合理。2013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之前预计开展三二连读合作达到3家,三二连读在校生规模达到240人。在为保证三二连读项目的开展以及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性,将成立三二连读项目中心,中心负责人由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项目负责人兼任,并下设三个部门:课程部、教学管理部、实训实习部。专门负责项目的推进实施,保证项目实施系统行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3.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出台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三二连读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在2011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其中中职阶段1门,高职阶段1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其中中职阶段1门,高职阶段1门,跨中高职阶段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高职阶段1门)。全部课程建设师资团队由中高职教师组成,双方共同开发,共同实施,加快推进跨阶段课程建设。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建设3门跨中高职阶段的课程,形成稳定的、连续的课程体系。4.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2011年启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将中职阶段教育教学管理与高职阶段教育教学管理作为统一的阶段进行规划设计。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将出台统一教学管理方案。重点强化三级学生出勤监控体系、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建全教育教学过程督导机制。派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并对中职院校的师资进行培训,形成从中职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延续性。5.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中心平台,建设专门的三二连读教学资源库,针对学生从中专到大专的学习阶段学习特点的不同,大力开发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针对性开发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库的维护由双方教师共同实施,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建成开放的教学平台,为系统化培养提供保障。6.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根据中高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保证基础文化课的课时量,现有课程的文化理论基础课程占36%,采用符合开设在校生专业知识水平的第二课堂与鼓励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等形式,积极拓宽三二连读在校学生的成长途径。通过统一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训、讲座等方面建设,让中职学生对我院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实现三二连读在校生在中职与高职学校学习成才的有效衔接。7.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大力促进师资共享机制,选派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到中职院校授课,适当吸纳中职院校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形成交流机制,保证中高职院校老师熟悉中高职连读学生的特色和学生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困惑。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中职院校交流,选拔4名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交流。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选派2名骨干教师和2名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到同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出台三二连读教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外派学习、共同开展实习管理的方案。8.行业指导作用衔接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已和青岛市烹饪学校、青岛市旅游学校的烹饪专业共同邀请青岛市烹饪协会的行业专家5人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教师和学生赴行业一线观摩体验等多种形式,使师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在行业指导方面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自2012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起,在原有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人数,积极聘请更多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力的行业专家加入,预计到2013年3—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达到18人,其中中餐方向的专家6人,西餐方向的行业专家4人,中西面点方面的专家4人,行业中高端管理人员4人,充分依托行业与行业协会,不断地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新管理模式充实到课程中来。9.校企深度合作的衔接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按照三二连读的专业教学计划,与青岛市烹饪学校、青岛市旅游学校共同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组,逐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资源和成果共享。预计到2013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学院将与青岛市烹饪学校和青岛市旅游学校共同建立二三连读的烹饪专业实训基地10个,年提供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机会达200人次。10.教育评价改革的衔接大力开展中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中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有效衔接。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年,依托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高职的烹饪专业学生按照初、中、高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专业考核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七、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一)建设思路推进中高职衔接,与青岛旅游学校—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青岛烹饪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系统培养内涵建设项目中心。专门负责中高职衔接工作,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统一师资团队建设机制、统一课程建设机制、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统一教学管理机制、统一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的示范品牌。(二)建设内容1.成立系统化培养项目中心在开展与青岛烹饪学校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与青岛旅游学校的合作,在2013年之前预计开展三二连读合作达到6家,三二连读在校生规模达到240人。为保证三二连读项目的开展以及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性,将成立三二连读项目中心,中心负责人由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项目负责人兼任,并下设三个部门:课程部、教学管理部、实训实习部。专门负责项目的推进实施,保证项目实施系统行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2.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2011年开始,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我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团队和项目中心成员参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积极的建设性建议。中职院校教师参与三二连读学生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连续性和前沿性。每年召开一次由职教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职院校教师、合作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研讨会。3.统一师资团队建设机制—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大力促进师资共享机制,选派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到中职院校授课,适当吸纳中职院校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形成交流机制,保证中高职院校老师熟悉中高职连读学生的特色和学生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困惑。2012年,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中职院校交流,选拔4名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交流。2013年,选派2名骨干教师和2名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到同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013年出台三二连读教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外派学习、共同开展实习管理的方案。4.统一的课程建设机制出台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三二连读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在2011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其中中职阶段1门,高职阶段1门)、2012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其中中职阶段1门,高职阶段1门,跨中高职阶段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高职阶段1门)。全部课程建设师资团队由中高职教师组成,双方共同开发,共同实施,加快推进跨阶段课程建设。在2013年,建设3门跨中高职阶段的课程,形成稳定的、连续的课程体系。5.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专门的三二连读教学资源库,针对学生从中专到大专的学习阶段学习特点的不同,针对性开发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库的维护由双方教师共同实施,2013年建成开放的教学平台,为系统化培养提供保障。6.统一的教学管理机制—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2011年启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将中职阶段教学管理与高职阶段教学管理作为统一的阶段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出台统一教学管理强方案。重点强化三级学生出勤监控体系、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三级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毕业生追踪调查反馈机制。7.统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大力开展中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2011-2013年,建立学生成绩评价办法、过程评价考核办法、第三方评价体系。九、八、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专业的专业群建设即是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龙头,构建包括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餐饮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西餐工艺等5个专业的专业群。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中西面点专业西餐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图3-13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及专业群相关专业—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在构建专业群时,注意做到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具体措施为:(一)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平台”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而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二)“专、兼、聘”三结合,利用社会师资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本专业的专职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试的形式,增强“双师”素质。今后三年,每名专职教师至少在餐饮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兼职教师既可来自其它高校或科研院所,也可是来自餐饮企业第一线的专家或管理人才等,每年新增兼职教师5人。外聘教师可以带来行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发展理念,每年外聘教师人数保持在3人以上。(三)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应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四)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与相关院校、按专业群分类,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分阶段建立面向行业的远程型、网络化、共享型开放式专业教学资源包,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餐饮企业及专业教学,全面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该平台对于本专业群的教学、资格认证考试和其他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学习提高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建设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包具体包括:重点建设《烹调技术》、《切配技术》、《食品卫生与安全》、《餐饮管理》、《宴席设计》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料,可供学习者上网浏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四部分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表4-1: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汇总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建设项目子项目负责人2012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年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王振才预期目标:建立校企培训集团,并制订相应的制度验收要点:计划与实施方案预期目标: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验收要点:校企合作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王振才预期目标:建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调研2.制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预期目标:完善“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验收要点:1.制定2013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22.保证100%学生就业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3.学生就业率达到97%培养方案刘俊新预期目标:构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阶段性课程体系建设计划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专家认证,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特色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王振才预期目标:构建基于餐饮企业生产过程工学结合的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对区域范围内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形成报告2.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探讨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3.建立专业课程标准体系预期目标: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凸现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工学结合特色验收要点:1.进行菜点制作、原料加工切配、面点制作、原料识别、筵席设计、菜点开发6个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调研,完成调研报告2.制定出体现柔性模块课程体系的专业教学计划2.烹调技术刘俊新预期目标:探索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验收要点:1.完成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方案预期目标:启动《烹调技术》、《餐饮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切配技术》、《宴席设计》5门优质核心课程及标准的建设工作—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5门课程的企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验收要点:1.与企业对口部门联合,确定5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2.完成5门课程的课程提纲、教学课件、案例库的建设工作餐饮管理杨爱民食品卫生与安全骆淑波切配技术王志兴宴席设计赵聿亮3.教学资源库建设王建明刘俊新预期目标:进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料的搜集,为国家高职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提供素材验收要点:1.收集、汇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文件2.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3.收集、汇总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预期目标:完成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国家高职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提供素材验收要点:收集、汇总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题库、教学视频材料)4.4门精品课程建设餐饮管理杨爱民预期目标:完成《餐饮管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要点:完成精品课《餐饮管理》的建设工作预期目标:完成《切配技术》、《宴席设计》精品课的建设工作验收要点:1.完成省级精品课《切配技术》、院级精品课程《宴席设计》的建设工作2.《切配技术》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并获得批准《宴席设计》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并获得批准烹调技术刘俊新切配技术王志兴宴席设计赵聿亮5.特色教材建设《烹调技术》刘俊新预期目标:启动特色教材建设,完成1门特色教材编写验收要点:1.完成《顶岗实习实训手册》编写2.启动《烹调技术》、《餐饮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3门优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建设,开展企业调研,完成教材提纲预期目标:完成3门特色教材编写验收要点:1.完成《烹调技术》的编写2.完成《餐饮管理》的编写3.完成《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编写《餐饮管理》杨爱民《食品卫生与安全》骆淑波《切配技术》王志兴《宴席设计》赵聿亮《中餐菜品实训教程》王建明《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习指导书》任梦春—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顶岗实习实训手册》张国才6.其它教学内容改革刘俊新预期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专项项目研究工作。验收要点:1.对“启发式素质教育”、“多形式的互动交流”、“任务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进行研讨2.与韩国湖南大学开展专项研究项目1个预期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建设,积极开展专项项目研究工作。验收要点:1.完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报告2.继续加强与韩国湖南大学开展专项研究项目2个。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王振才预期目标: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与“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创立。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完善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与“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实训基地校内1.餐饮实训中心刘世川预期目标:交互式语言技能训练室建成,达到国内高职院校先进水平验收要点:1.实现课堂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2.预算招标及购置主要设施设备预期目标:部分投入教学,实现产教一体化的实训模式验收要点:1.制定实训室管理办法2.实现如下功能:教学、生产、经营3.实现学生实训150人/年,形成教训记录、考核记录2.鲁菜培训中心王建明刘俊新预期目标:建成集学生实训、师资培训、社会培训、外联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部门验收要点:1.建成办公室、菜品操作间、培训室和接待室,面积380㎡2.购置厨房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主要设备,可实现学生技能实训、师资培训、社会培训等功能预期目标:工作室全部建成,实现实训、培训功能验收要点:1.建成鲁菜培训中心完善鲁菜培训中心设备升级扩建任务,实现如下功能:市场流行菜品开发、研究、传统菜品挖掘整理、社会培训2.鲁菜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专业骨干教师6人,建立技能培训档案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档案3.烹饪实训演示室王振才王志兴预期目标:形成完善的升级扩建建设方案,对现有的实训室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国内领先的烹饪实训演示室验收要点:1.进行市场调研,形成实训演示室建设方案,完成设备招标2.购置实训演示室必备的硬件设施,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预期目标:完善烹饪实训演示室,完成演示室硬件设备的采购,满足实训教学要求验收要点:1.新建实训室1间,面积400M2左右,座位达到120个2.购置实训演示室必备的多媒体软件设施,完成系统软件的安装与调试—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4.中式烹饪综合实训室王志兴预期目标:完善成260平方米的烹饪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基础设备升级建设,初步满足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岗位模拟实训需要,也可为相关专业提供相应的实训内容验收要点:1.进行市场调查,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做好设备招标准备2.如期完成善实训中心基础设备升级建设预期目标:完善成烹饪工艺与营养一体化实训室设备升级建设,开展部分实训教学,同时为其他职业院校及社会提供培训及技术服务验收要点:1.制订并完善实训资料2.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生产性技能训练环境5.烹饪基本功实训室王志兴预期目标:完成烹饪基本功实训室设备升级扩筹建,进行实训项目的设备升级筹扩建验收要点:1.落实实训室设备预算招标工作2.编写实训制度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建设,完成实训项目建设,开展部分实训教学验收要点:1.编写实训教程2.编撰实训资料3.实训记录4.考核记录6.食品营养与检测实验室陈磊隋大鹏预期目标:制定设备升级扩建方案,完成实验室的设备升级扩建工作验收要点:1.制定具体的设备升级扩建方案,并落实实验室设备升级扩建的招标工作2.完成实验室设备升级扩建任务3.购进配套实验设备预期目标:完善实验室设备设施,开展实验教学验收要点:1.制定设备采购计划2.完成实验设备的采购工作3.投入使用,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使学生能进行较简单的实验分析校外烹饪实习教学基地张国才尹明预期目标:与海天大酒店、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建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校外教学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示范作用验收要点:1.在以上2个教学基地投入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建成培训部(兼教师工作站)2.在以上2个教学基地实施学工交融模式的实境训教,实现原料加工、刀工切配技能实训功能,企业和学院共同完成实境训教情况记录3.100%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劳动报酬,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报酬证明和学生工作经历证明预期目标: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建成的两个校外教学基地基础上,与济南银座索非特大酒店、八大关宾馆、香格里拉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青岛东方饭店5家合作建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校外教学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示范作用验收要点:1.在济南银座索非特大酒店、青岛东方饭店2个教学基地建成培训部(教师工作站)2.在济南银座索非特大酒店、八大关宾馆、青岛东方饭店实施学工交融模式的实境培训和教学3.100%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劳动报酬,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报酬证明和学生工作经历证明—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教学组织王振才刘俊新预期目标: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性教学组织体系验收要点:1.制定教学组织建设方案2.定期召开教学组织创新研讨会,相关制度的落实与实施预期目标:完善多种教学组织体系验收要点:1.完善教学组织建设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2.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记录素质教育关宏远尹明预期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验收要点:1.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方案2.导师队伍管理细则3.社团活动计划与社团活动记录4.举办烹饪职业技能大赛5.职业道德讲座6.素质教育讲座预期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验收要点:1.编写职业道德教学法制教育案例12.召开导师座谈会23.社团活动计划与社团活动记录43..举办烹饪职业技能大赛45.法制教育讲座56.职业道德讲座67.素质教育讲座78.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一个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专职专业带头人王振才预期目标:制定培养专业带头人实施方案验收要点:1.制定培养专业带头人条件、标准及主要任务2.制定培养专业带头人的具体措施3.制定培养专业带头人的办法4.确定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5.组成专家组根据已定标准选拔预期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建设等方面起专业带头作用验收要点:1.赴国外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回国后举办培训讲座,并提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报告一份2.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考察调研,交流实训基地建设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及发展的经验,完成调研报告3.主持制定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4.主持《切配技术》课程标准先期研究聘请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制定聘请专业带头人实施方案,聘请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秉义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发挥技术专长和业界的影响力,促进专业建设验收要点:1.制定聘请专业带头人条件、标准及主要任务2.制定聘请专业带头人的具体措施3.制定聘请专业带头人的办法4.与专职带头人联合主持制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业专家论证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使其发挥专业带头引领作用,承担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改革的任务。验收要点:1.主持完成优质核心课程——《烹调技术》课程标准建设2.负责6名骨干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制定实践技能培训方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2.骨干教师培养6名骨干教师王振才预期目标:制定培养骨干教师实施方案,培养专职骨干教师6名,验收要点:1.制定培养骨干教师的条件、标准及主要任务2.制定培养骨干教师的具体措施3.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组成专家组根据已定标准选拔预期目标:继续培养骨干教师验收要点:1.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提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报告2.选派骨干教师赴企业研修,获得合格证书或实践技能(企业鉴定)3.选派骨干教师赴兄弟院校考察研相关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及发展的经验,完成调研报告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预期目标:制定聘请兼职骨干教师实施方案,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任务验收要点:1.制定聘请兼职骨干教师的条件、标准及主要任务2.制定聘请兼职骨干教师的具体措施3.确定兼职骨干教师名单4.组成专家组根据已定标准选拔5.举办专兼职骨干教师学习交流会预期目标:5名兼职骨干教师继续参与烹调技术、切配技术、宴席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工作,承担主要专业课程教训任务。验收要点:1.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2.兼职骨干教师承担2门以上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任务3.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审议4.参与开发和审定《顶岗实习实训手册》3.双师教师培养4名双师教师王振才预期目标:制定培养双师教师实施方案验收要点:1..形成较完善的双师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办法2.与3-6家企业达成师资培训协议企业签订师资培训协议3.确定4名培养对象预期目标:实施培养方案验收要点:选派教师到专业教学基地研修4.兼职教师聘请10名兼职教师王振才预期目标:制定兼职教师聘请方案及管理制度,聘请6名餐饮业知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验收要点:1.制定聘请兼职教师的条件、标准2.制定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预期目标:在原有兼职教师基础上,再聘请4名餐饮业知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验收要点:1.加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业务联系,提高教学能力2.兼职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训,完成顶岗实习实训指导记录5.专业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1个王振才预期目标:按国家标准制定方案,确定专业教学团队人选验收要点:1.按国家标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专业教学团队工作机制2.确定教学团队的人选预期目标:按国家标准进行培养培育验收要点:通过重点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经验的共享,按照国家标准对教学团队人员进行培养,通过院级教学团队验收,力争冲击省级教学团队—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王振才王建明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扩大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年输出教师1-2名,交换生5名左右,接收留学生20-30人左右,输出课程200-400学时。验收要点:争取国际合作项目达到3项,检查合作协议等相关佐证材料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特别是与韩国、日本、新加坡合作办学扩大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年输出教师1-2名,交换生5名左右,接收留学生20-30人左右,输出课程200-400学时,举办国际技能大赛1-2次,建设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3个。验收要点:完善国内合作项目,争取国外合作项目达到5项,检查合作协议等相关佐证材料师资交流王建明预期目标:加强与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和院校的联系,每年选派8-10名教师到烹饪职业教育领先的同类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验收要点:交流总结报告等佐证材料1.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同类院校交流学习2.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预期目标:继续加强与国内外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系,选派3-5名教师赴国外烹饪名校交流学习,邀请3-5名国外烹饪名师指导教学引进国外先进的烹饪职业教育理念,选派教师到烹饪职业教育领先的同类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验收要点:1.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同类院校交流学习2.选派专业教师国外交流学习交流总结报告等佐证材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王振才王建明预期目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验收要点:1.成立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领导小组2.制定《烹饪学院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烹饪学院企业兼职教师岗位说明书》等文件并实3.制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校内实践教学评价手册》、《烹饪工艺与营养方向校内工学结合指导手册》等制度,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4.制定第三方评价方法预期目标: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验收要点:制定《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烹饪学院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手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外置课程教学管理细则》《合作企业选择与评价办法》,所有制度运行良好,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王志兴预期目标:完成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验收要点:将毕业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合二为一,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双证书”制度;引进职业技能考试标准预期目标: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成专业与产业对接;完成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验收要点:通过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成立非全日制培训机构;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开拓生产性实训基地—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内力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与职业鉴定王建明刘俊新预期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验收要点:1.校内培训达到300人次/年2.校外培训达到1000人次/年3.校内外职业鉴定1200人次/年预期目标: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验收要点:1.校内培训达到500人次/年2.校外培训达到1200人次/年3.校内外职业鉴定1500人次/年技术服务王振才王建明预期目标:发挥学院专业优势,面向行业和企业开展职业技术服务验收要点:通过教师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和兼职,校企协作开展技术研发服务预期目标:面向行业和企业开展职业技术服务验收要点:1.增加教师到企业挂职的人数2.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口支援与交流王振才王建明预期目标:与国内1家烹饪院校实现实训基地共享验收要点:利用校内实训条件优势,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同类专业实现资源共享预期目标:探索与同类院系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验收要点:探索与同类院系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形成合作协议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系统培养内涵建设王振才王振才预期目标:与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验收要点:开展师资调研、课程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成立系统性培养内涵建设项目中心;建设3门跨中高职院级精品课程;聘请行业专家8名预期目标:与青岛市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验收要点:开展师资调研、课程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召开师生座谈会预期目标: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全面实现十个衔接验收要点:完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召开专题研讨会;选派4名骨干教师赴企业一线挂职;建设3门跨中高职院级精品课程;聘请行业专家10名;建成开放的教学平台预期目标: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验收要点:完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专业群建设王振才预期目标:提高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双师素质验收要点:专业群内各专业青年教师硕士学历达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100%预期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改革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课程体系验收要点: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精品课程等—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五部分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一、经费预算根据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学院实施该专业建设项目预算共投资6105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3050万元,举办方鲁商集团配套资金2305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150万元。(一)中央财政资金使用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共230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952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315777万元(中央财政用于课程体系建设67万元;用于教学模式建设97万元;用于实训基地设备升级8770万元;其他建设143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744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10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92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3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87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712万,专业群建设173万。资金年度安排如下: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预算投入1281019.5万元。其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421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978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321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6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61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1.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14万元,系统化内涵建设45万,专业群建设51万。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预算投入1221230.5—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万元。其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531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489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423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4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1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1.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73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37万,专业群建设122万。表5-1中央财政资金年度安排表子项目金额(万元)备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3年合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1315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58582921577 师资队伍建设212344 国际交流与合作000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12 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437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1.51.53 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5712专业群建设010203合计10919.51230.52350 (二)举办方配套资金使用安排—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举办方配套资金230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5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044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9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17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5万元,专业群建设5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10万元。资金年度安排如下: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预算投入11222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57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6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8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1万元,专业群建设3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5万元。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预算投入11828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3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969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3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9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4万元,专业群建设2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5万元。举办方配套资金2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5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4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9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17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5万元,专业群建设6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9万元。资金年度安排如下:—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2012年预算投入122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6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8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1万元,专业群建设3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5万元。2013年预算投入128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3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9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3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9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4万元,专业群建设3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4万元。表5-2举办方配套资金年度安排表子项目金额(万元)备注2012年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合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3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5755969124144师资队伍建设162339国际交流与合作8917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13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11425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022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5510专业群建设325合计112221182823050(三)学院自筹资金使用安排学院自筹资金1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4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8万元,—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15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5万元,用于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2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1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1万元。表5-3学院自筹资金年度安排表子项目金额(万元)备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年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年合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2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04484 师资队伍建设141428 国际交流与合作7815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25 以社会培训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4711 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112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101专业群建设000合计7278150 (三)学院自筹资金使用安排学院自筹资金15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4万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8万元,用于国际合作和交流15万元,用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3万元,系统培养内涵建设3万元。表5-3学院自筹资金年度安排表子项目金额(万元)备注2012年2013年合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2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04484 师资队伍建设141428 国际交流与合作7815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25 —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813 系统培养内涵建设101专业群建设000合计7278150 二、项目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预期效果通过两年的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把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成“服务行业、注重应用、突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品牌专业,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2012年预期绩效:(一)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全面引入美国饭店协会情景活动教学法和德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聘请6名兼职教师。(三)组建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四)完成社会培训1200人次,承接青岛第十三届技能大赛。(五)与青岛市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六)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3年预期绩效:(一)通过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合理、“双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素质突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二)建设好“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示范点,带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三)建设好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管理规范、资源共享,集产品生产与开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行业发展。(四)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烹饪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五)加强与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著名餐饮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横向合作,优势互补、校企互动、合作双赢,促使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七)完善中高职教育系统性培养内涵建设,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高职“十个方面的衔接”基本要求。—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八)充分利用青岛市国家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形成较为完善系统培养的机制、体制,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系统化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表5-4具体进度如下:项目内容2011.11-2012.102012.11-2013.101.完善校企对接体制机制建设完成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制度体系2.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完善多元化、阶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区域性共享实训基地全面引入美国饭店协会情景活动教学和德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完成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建设完善学生素质教育3.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师资团队聘请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在原有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请6名兼职教师完成1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职骨干教师、20名专职“双师、双语型”教师的培养工作4.打造“立体化、全方位、多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和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美食协会及半岛地区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烹饪行业研究中心再次派遣教师海外培训5.建立三方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建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三方融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全面完成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面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成专业与产业对接7.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扩大示范影响力筹建“鲁新”厨政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社会培训1200人次承接青岛第十三届技能大赛承接青岛第十三届技能大赛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院校建设8.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与青岛市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完成,实现十个衔接9.有机辐射专业群内专业建设改革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成营养分析室并投入使用10.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校友会优势,建立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专家库。—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一)通过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二)建设好“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示范点,带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三)建设好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管理规范、资源共享,集产品生产与开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行业发展。(四)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烹饪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五)加强与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著名餐饮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横向合作,优势互补、校企互动、合作双赢,促使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七)完善中高职教育系统性培养内涵建设,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高职“十个方面的衔接”基本要求。(六八)充分利用青岛市国家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形成较为完善系统培养的机制、体制,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系统化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表5-4具体进度如下:项目内容时间进度要求1.完善校企对接体制机制建设2012年7月2013年102月完成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制度体系2.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12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6月2013年102月建立完善多元化、阶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区域性共享实训基地全面引入美国饭店协会情景活动教学和德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完成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建设完善学生素质教育3.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师资团队2011年12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6月2013年102月聘请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在原有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请6名兼职教师国际访问学者交流互访完成1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职骨干教师、20名专职“双师、双语型”教师的培养工作4.打造“立体化、全方位、多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2011年12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102月和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美食协会及半岛地区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烹饪行业研究中心再次派遣教师海外培训5.建立三方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102月组建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三方融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9月全面完成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面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成专业与产业对接67.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扩大示范影响力2011年12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3年102月成立筹建“鲁新”厨政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社会培训1200人次承接青岛第十三届技能大赛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院校建设8.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7.完善中高职教育系统性衔接方案2011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12年12月2013年102月2013年12月与青岛市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青岛市中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设计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训实习体系、师资培养体系、第二课堂计划等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完成,实现十个衔接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完成、投入使用—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89.有机辐射专业群内专业建设2012年6月2013年102月改革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成营养分析室并投入使用910.人才培养目标2012年6月2013年102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校友会优势,建立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专家库。建立毕业生校友会—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表5-5: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资金汇总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                               单位:万元建设项目子项目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主办方)其它资金(学院自筹)总计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小计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小计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2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3小计610650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213252352241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1225722413培养方案11232512310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112336235132.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烹调技术21322421310餐饮管理12322421310食品卫生与安全12322421310切配技术12322421310宴席设计123325213113.教学资源库建设213246246154.精品课程建设烹调技术1122241239餐饮管理1121231238切配技术1121231238宴席设计11212312385.特色教材建设《烹调技术》22422412311《餐饮管理》22421312310《食品卫生与安全》22422412311《切配技术》22421322411《宴席设计》22421312310—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中餐菜品实训教程》22421312310《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专业指导书》22422411210《顶岗实习实训手册》21321311286.其它教学内容改革2353252241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2132132139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研究2324531245112102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23234624135101812“学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12335257000810实训基地校内餐饮实训中心设备56358111213250001016鲁菜培训中心设备2355711324000711烹饪实训演示室设备6881014181213250001623中式烹饪综合实训室设备101281820120120001922烹饪基本功实训室设备46781114101000125食品营养与检测设备45810121512012000137校外烹饪实习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基地11212122400046教学组织213122436101710素质教育112223532512合计758589215776755691244404484365405 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34732510113聘请1名专业带头人224235224132.骨干教师培养6名专职骨干教师641034733623聘请5名兼职骨干教师246235123143.兼职教师聘请10名兼职教师347235123154.双师型教师培养4名双师教师437246336195.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1个12324632514合计212344162339141428111 —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合作交流0002352249师资交流00032534712人才培训00034722411合计0008917781532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1221332510凸显职教特色,强化“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101000000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0000110001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0.500.50110112.5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00.50.50000000.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0110001012合计1.51.530221127以社会培训为核,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开发新工种,编写培训教材,充实试题库10134713412教育培训服务与职业鉴定0003361128技术服务11224612311对口支援与交流22433611212合计437111425471143 以“十个衔接”为重点,继续完善系统化培养内涵建设中职院校调研、巩固已有探索成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12333610110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2241120006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1121120004校企深度合作1230000003合计5712551010123专业群建设 10203032500058总 计1019.5 1230.5 2350 1122 1128 2350 72  78150 61050 —97—\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97—\n第六部分预期效果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把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成“服务行业、注重应用、突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品牌专业,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一)通过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二)建设好“1+1+1”理实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示范点,带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三)建设好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管理规范、资源共享,集产品生产与开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烹饪实训基地,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行业发展。(四)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烹饪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五)加强与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内著名餐饮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横向合作,优势互补、校企互动、合作双赢,促使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n(七)完善中高职教育系统性培养内涵建设,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高职“十个方面的衔接”基本要求。(六八)充分利用青岛市国家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形成较为完善系统培养的机制、体制,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系统化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国家、省委省政府\n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和支持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门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承诺拨付专项建设资金。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二、组织保障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成立了由集团、学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实施工作小组和监督工作小组,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创建工作,组织协调集团内外部建设环境,提供项目资金和有关政策的保障措施,指导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和监督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组长宋文模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集团筹备办公室主任副组长梁乃计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集团筹备办副主任成员纪家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民刚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华建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张志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二)项目实施工作小组。\n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具体组织学院和企业有关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的实施创建工作,并将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及时向项目领导小组和监督工作小组汇报,接受领导小组的指导,配合监督工作小组的检查工作。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采取弥补措施。组长纪家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组长杨民刚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成员于敏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志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宝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徐胜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商士海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于晓棣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崔学勤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陈秋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三)项目监督工作小组。负责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组织检查,对项目的进度、绩效及风险情况定期组织评估分析,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向实施工作小组反馈,并积极协商有关单位及时解决问题。组长梁乃计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教育集团筹备办副主任纪家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组长杨民刚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成员王强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风险防控中心主任朱华建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王建宝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n王智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督察室主任各小组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计划安排,相互协调配合,分别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项目建设实施情况按年报送省教育厅、财政厅和教育部、财政部。三、资金保障根据项目建设要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预算共投资61050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3050万元,举办方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配套资金23050万元,学院自身筹资150万元。\n附件一: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当前阶段,学院由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学院在充分分析市场、审视现有形成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政方针的调整。为了使教学改革少走弯路,贴近市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品牌专业,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二、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调研采用资料查询、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青岛市餐饮行业和企业以及毕业生就业单位比较集中的城市(地区),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单位走访的形式;对于数据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采用资料查询的方式;对于省外餐饮企业和就业分散的毕业生则主要采取邮寄调查问卷,以书面和网络两种问卷形式进行。三、调研基本情况分析(一)产业背景调研分析1.中国餐饮产业背景调研分析\n《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中指出: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科学发展餐饮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市场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餐饮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保持连续18年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行业,2010年全国餐饮收入达17648亿元,增长1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量型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和品牌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市场需求大众化、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产权形式趋于多元餐饮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07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5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5%,同比增长19.4%,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上缴利税逾1155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2.25%。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随着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不断涌入,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的成功运作,我国餐饮业产权形式趋于多元化。(2)促进消费作用明显,扩大内需贡献突出\n餐饮业是居民休闲消费、社交消费、喜庆消费、会展消费和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事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强劲的餐饮消费对化解收入存量、拉动经济发展效果显著。2010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17648亿元,增长1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4%。(3)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着力点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农业和工业转移剩余劳动力主要途径,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餐饮就业人数逾2000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很多城市将发展餐饮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工作抓手,大力兴建便民餐饮网点和美食街区,创造性地开展大众化餐饮和早餐工程等工作,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5)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发展餐饮业符合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变革,对餐饮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健康、环保和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我国餐饮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并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建筑装潢业、制造业、教育培训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更好地发挥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n(6)经济全球化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生机加入WTO后,大量的外资、外企进入我国,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汇聚我国,为我国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国对外开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国餐饮企业。与此同时,中式餐饮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弘扬中华餐饮文化提供了新舞台。2.青岛市餐饮产业背景调研分析根据青岛市经贸委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青岛市餐饮消费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10年底,青岛市餐饮业个体从业人员达到135173人,按经济类型分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0596人。2010年,全市实现餐饮业零售额216.13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连续11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行业中居首位。(1)餐饮市场稳步增长2009年,节假日等消费旺季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元旦及春节、五一、十一等连续的节假日,为餐饮业支起了一个又一个抵御寒风的“暖炉”。据了解,在春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市经贸委重点监测的10家餐饮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219万元和2377万元,同比增长6.6%和19%,就餐人数同比增长20%和35%。其中,黄金周期间婚庆宴、旅游宴、家庭宴和食品外卖以及各种形式的美食活动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各大酒店的婚庆宴席红火,10家重点餐饮企业接待婚宴达到2000多桌。\n统计表明,2009年,青岛市餐饮业消费规模继续扩大,销售呈稳步增长态势,各月份的餐饮零售额平均达到21.2亿元。其中8月份最高,达到27.2亿元,同比增长23%;10月份增幅最大,达到24.3%。(2)大众消费表现不俗2009年,在比较严峻的经济大环境下,作为终端消费的餐饮市场总体平稳,但市场表现各异,大众化餐饮几乎未受影响,而高档餐饮场所的生意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据统计,10大特色小吃快餐、休闲餐饮等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另据统计,去年上半年,全市以主要经营大众化餐饮的限额以下餐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3.5%,占餐饮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7%,成为拉动餐饮消费的主要动力。  统计表明,去年1至11月份全市餐饮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4.8%,同比增长23.4%,餐饮消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青岛市餐饮零售额已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餐饮市场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百姓在餐饮方面的需求成为拉动内需的一个关键要素。(3)青岛市政府政策支持据了解,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青岛市的许多餐饮企业没有退缩,而是及时调整策略,主动开拓市场,纷纷开展了“自救”行动。  与此同时,市经贸委等部门通过积极推进“绿色早餐”、“楼宇午餐”\n等大众化餐饮工程建设,引导餐饮企业加强业务培训,发展一批特色新菜,及时适应了市场的新变化。另外,在各级流通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骨干快餐企业积极实施规模“早餐示范”工程项目,建立大众化餐饮网点,推动企业在标准化、规模化和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各骨干快餐企业去年新增连锁店37个,同比增长26%,标准化、规模化和服务规范化等方面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了我市居民的餐饮消费需求。(4)特色餐饮发展迅猛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特色餐饮街区也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如,2009年上半年,市南区劈柴院、城阳区啤酒坊建成开业,其中,劈柴院已接待消费者约200万人次,营业额1890万元,成为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新消费热点。截至目前,青岛市共培育较大规模的特色餐饮街区14条,营业额占餐饮零售总额20%左右,特色餐饮街区成为拉动餐饮消费的重要推手。青岛市餐饮业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吃”在青岛已经成了一项重要的产业。(5)骨干品牌餐饮企业增长较快据统计,2010年10大餐饮企业实现餐饮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2%,占全市餐饮零售额的6%,规模餐饮企业得到较快发展。10大餐饮企业对全市餐饮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其中,肯德基、良友、蓝海、净雅4家企业已进入全国餐饮百强企业行列,在我市共开设77家餐饮连锁店,营业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2万人。\n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并重点提出九大措施,以来防止价格总水平上涨。从报告中我们看到,政府将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并最大程度的抑制物价,这些对餐饮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从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青岛的餐饮业正悄然发生改变,形成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并有望成为青岛餐饮业新的增长点。(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2010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明确餐饮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通知指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餐饮,倡导“绿色餐饮”,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动餐饮企业走低碳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食品卫生安全理论知识与烹饪制作实践技术相结合的餐饮人才。《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中明确提出:餐饮人才不济。餐饮教育科研滞后,全国没有独立本科烹饪院校,餐饮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尤其是厨师资格认证混乱,名师大师认证失范,出现花钱买证现象。外资餐饮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餐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人才,导致中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在发展餐饮业的重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基地建设。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餐饮人才。积极发展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和烹饪高等教育;加强餐饮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规范职业资格认证。推广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开展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认定和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建立餐饮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上海、武汉、合肥、长春、成都、济南等城市餐饮人才培训基地。\n社会餐饮业正逐步融入大旅游的格局,在社会服务性行业中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加。社会餐饮业不但需要大量人员,更需要高素质的应用与管理人才,籍以提高整个餐饮业的水平与国际接轨。2010年据相关报道,各地餐饮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已成为最难招引的人员,在全国各地餐饮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欠缺30-40%,人员难招的同时,工资上涨还是招不到人的情况已很严重,2011年同样的难题还会有,而餐饮行业的用人目标已转向中年或老年下岗职工方面,目前这类人群随餐饮市场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紧缺已变成“热手”的人才。同时一些餐饮行业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控制人员难招引的问题上,在餐饮业态的经营设计或经营思路上也有了新的调整变革,将原来的一些业态转换成了自助,自选,明档等方式“由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转型为客人自助”,由客人自已动手,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招人难和人力资源成本高的一些难题,这一转变从根本上讲还是餐饮业人才的匮乏。青岛餐饮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知名餐饮品牌的宣传和市场拓展力度不够,餐饮业改革开放程度有待加深,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餐饮企业“集约经营”能力弱,经济效益不佳,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根据《青岛市餐饮产业“十一五”\n计划及到2010年规划》,到2010年底,我市餐饮涉外酒店客房数量的总体水平达到3.5万间,其中高中档涉外饭店占30%左右。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下,青岛又成功举办了2008年中国奥运会帆船项目,餐饮网点的需求随之大量增加,必然导致对餐饮从业人员需求的大量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加。根据规划预测,到2010年底,青岛市需要直接餐饮从业人员3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90万人,餐饮业将成为青岛市就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青岛市餐饮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来看,高中或中专比例人员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61%左右,但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比例人员明显偏小,仅占到15%左右,而这部分正成为餐饮市场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主体。青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及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从管理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者极少,从普通员工来看,大专学历人员明显偏少,严重制约了我市餐饮业市场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开办烹饪工艺专业高职教育是迫切的、必要的。表1是与我院学生就业有稳定联系的相关企业人才数量需求调查的数据统计。从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14家企业2011年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达219人,今后三年每年的需求量预计将在220人左右。表12007年—2010年餐饮企业人才需求一览表企业名称需求人数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青岛汇泉王朝大酒店15201818青岛八大关宾馆24252624青岛府新大厦15121012青岛黄海饭店10889青岛麒麟大酒店25202016青岛洁神大酒店1081010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8658青岛广业锦江大酒店8689\n青岛东方航空大酒店16141013青岛菜馆1881012青岛今鲜苑大酒店45504520宁波华侨豪胜大酒店25202522济南索菲特大酒店20161415济南银座大酒店25151012合计264228219200四、行业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一)主要从业岗位分析餐饮业的发展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餐饮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种矛盾:懂理论的学生实践技能较差,而操作技能强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严重制约了餐饮业市场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餐饮管理、厨房管理、食品烹调工作,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大中型宾馆、酒店基层管理岗位;酒店技术操作岗位(烹调师、面点师);大中型企事业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岗位;餐厅、酒楼管理岗位;个体餐饮经营者;也可从事各级学校烹饪教育工作等。以上岗位涉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热爱餐饮工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计算机、外语、编写计划等),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本职岗位发挥骨干作用。\n针对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进行了岗位调研和分析。餐饮企业技术人员主要类别没有变,仍旧为烹调师技术人员和菜品研发技术人员。人才的定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大型企业对高职生的定位主要是烹调师和菜品研发;中小企业则希望招聘的高职人才最好具有菜品制作研发和实施管理的双重能力。从整体来看,工作岗位有一些变动,在菜品研发和推广销售方面明确了岗位要求,具体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在调研中,企业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方面,明确表示,原材料加工、菜品烹调、菜品研发仍是主要岗位,在菜品烹调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应以烹调技术和食品营养与卫生以及菜品研发创新作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图1(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n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综合性比较强、协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从成本核算及控制、原料的采购及保存、菜品研发与烹调、菜点销售及相关信息处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厨的管理这些能力和素质组合起来,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工作任务就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可能性。因此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能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掌握一线工作要求和工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专业的学习在使学生从初学者转变为有综合能力的岗位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讲练结合的行动学习过程中,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获得烹饪技术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步提高。基于烹饪工艺项目的工作过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分析提炼出菜品研发设计、菜品烹调制作、酒店运行管理和后勤服务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对应菜品研发设计、烹调师、厨房管理和后勤服务四个工作岗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如下:专业名称(学习领域)烹饪工艺与营养学习目标:通过企业现场顶岗实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以下工作:1.菜品烹调制作工作。能够进行230个中餐菜肴的原料加工切配工作及烹调制作工作,能够进行40个中点的制作工作。掌握烹饪原料鉴别和营养卫生分析知识,具备一定的配餐技能。2.酒店运行管理工作。具备厨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厨房管理具体环节,具有厨房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能运用计算机从事餐饮业烹饪管理工作。具有餐厅基本规划和市场分析、开发能力。3.后勤服务工作掌握本专业常用的英语词汇,能运用自如的向客人介绍菜品的原料、特点及烹调方法,为客人服务。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4.菜品研发工作\n掌握烹饪常用原料的品质鉴定、保管、正确使用和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常见中式菜肴、面点的制作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筵席设计与菜单制定能力。工作内容工作对象:酒店、顾客工具材料:烹饪设备,厨房用具,各种烹饪原料。工作方法:根据酒店和顾客的要求,完成菜肴的原料加工切配工作及烹调制作工作;向客人介绍菜品的原料、特点及烹调方法完成客人用餐的服务工作;进行厨房设计和维护;进行宴席设计与菜单制作;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菜品研发。劳动组织:由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制定菜单和宴席设计,并通过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完成菜肴制作和用餐服务。1.各组长之间、组内成员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使整个菜肴制作能够按照规程工作,满足各类顾客要求。2.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3.菜肴制作和菜品研发工作中要力求食品安全。4.工作中能维护设备设施。5.工作态度认真、亲切。工作内容(行动领域)(1)菜品研发和菜单制定: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宴席,进行菜品开发,并制定相应的菜单。(2)原料加工:菜肴制作前的准备工作。(3)菜肴制作:对加工好的原料进行烹制,形成菜品。(4)厨房管理:对人员进行配备,对厨房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以“学”为中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行动能力为目标,通过行动来学习,具有实践操作的独立空间,在学习行动中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获得烹饪工艺的职业技能。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际岗位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课程在校外实习基地采用“教学做”一体形式完成。分别在汇泉王朝大酒店、府新大厦和八大关宾馆参与运行操作,在实践中习得烹饪工艺的相关技能。每组设1名组长,承担烹饪主管工作,负责总调度,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决定组内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岗位。每项任务完成后进行角色轮换。工作任务下达后,由烹饪主管按照运行规程,设计任务工作流程,交代各组员工作任务,分配组员到岗,开始工作。工作中要严格遵循酒店的相关制度。工作结束由烹饪主管负责主持,进行组间讨论,总结经验,互相评价。学业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用人企业单位评价。课程成绩按情境分为两大部分。成绩评定包括教师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指导、烹饪主管对各组的评价、用人企业单位的评价、组间成员互相评价。教学中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实现“课证”融合。考核合格学生就具备了中级烹调师的操作技能,学生可以申请考取烹饪工艺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n(三)能力要求分析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从被调查企业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对毕业生的评价有明显的变化。(如表2)表2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百分比)对近几年从高职院校毕业的职工的评价好较好一般差适应环境的能力93%6%1%解决问题的能力88%6%4%2%敬业精神93%4%1%2%安全和保护意识95%5%技术领悟能力89%7%2%2%设备操作技能92%8%组织协调能力85%10%5%独立工作能力87%13%团队合作能力85%15%质量意识90%5%3%2%外语知识80%10%9%2%人文素质87%10%8%计算机的应用能力90%7%6%综合评价91%6%2%1%\n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建设,在教学内涵建设方面得到不断加强,综合评价较去年的调研数据上升了5个百分点如表2所示。技术领悟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外语水平、人文素质都有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现代企业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外语能力、组织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我院学生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校期间仍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仍需要更快地改进和提高。1.职业素质要求(1)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要加强的社会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基础知识的牢靠掌握。调查反映基础知识不够的占32%。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为70%;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为80%;在“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方面,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65%;在“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80%;在“社会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饭店服务语言技巧”等方面,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可见,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还要更加重视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在职场的自身发展。\n图3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职业素质满意度分析70.0%80.0%65.0%80.0%95.0%90.0%92.0%90.0%0.0%20.0%40.0%60.0%80.0%100.0%A.创新精神B.合作能力C.交流协商能力D.决策执行能力E.社会责任心F.语言表达G服务语言技巧H.英语水平(2)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要加强的方法能力通过调研分析,在学生的定岗实习和实际工作中,学生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和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但在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以及评价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等方面比较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图4烹饪工艺专业学生方法能力企业满意度分析自我控制与管理6%信息获取能力45%自学获取技术44%工作结果评价5%(3)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职业发展的突破口\n随着餐饮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国内餐饮企业和餐饮人才走出国门。而大多餐饮人才的外语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调查信息反馈表明,具有特级及以上烹调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餐饮从业人员,近85%外语水平不够或基本不会外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并在毕业时要求获得高职高专英语三级及以上的英语水平资格证书。本专业毕业生的高职高专英语三级获取率均在80%以上。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也拓展了海外就业的渠道。2.专业技能要求(1)专业技能知识重视度高毕业生对在校学习期间课程开设的认同度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知识尤为重要,78%的学生认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重要,60%的学生认为文化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虽然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目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仍以专业技能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在用人单位的走访中,90%的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强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专业建设思路始终是正确的。\n(2)企业对于实践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实践技能要求可细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即菜品研发与制作、厨房管理、原料采购与成本核算,相应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①烹饪原料的识别技能②烹饪原料的初加工技能③菜品原料的组配技能④成本核算技能⑤宴席设计能力与菜单制定技能⑥厨房的管理和控制技能⑦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能⑧菜品的营养搭配技能\n(3)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调查显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校取得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有明显提升,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不论是岗位技能证书还是专业技能证书都同样重要,只有6%的学生认为技能证书无所谓。9.0%6.0%85.0%均重要不重要无所谓图7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等级证书重要度调查(四)毕业生建议1.对于实践教学的建议在本次调查中,就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工作中能否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着重调查,对于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模块实训教学,学生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教学效果明显。但是毕业生仍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到企业当中,或者在校内实训以企业员工与学生双重身份出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更有效地消除学生上岗的心里距离和专业差距,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2.对于考核方式的建议\n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的考核方式不太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建议在过去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尽快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将理论考试融入项目阶段型的考试当中,效果将更加明显。3.对于教学方法的建议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听课已经不能满足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进。其中70%的学生建议教师讲课时能够进行企业现场教学,35%的学生认为如能结合企业课题教学,则真正地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五、调研结论(一)就业岗位1.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山东省星级酒店、宾馆和学校后勤,重点是沿海发达城市的星级酒店,如青岛、威海、日照等地的星级酒店。2.主要就业岗位烹调师、面点师、营养配餐员、厨房管理3.次要就业岗位后勤服务、个体经营、学校烹饪类专业教师(二)专业培养地位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符合现代餐饮业人才要求,既掌握现代烹饪理论知识,又具备烹调工艺操作能力,适应烹调师、面点师、营养配餐员、厨房管理等岗位,3—\n5年后能胜任领班、酒店主管、酒店厨师长等岗位,具备烹饪工艺相应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六、专业建设建议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人才培养,已基本满足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但是要不断地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以适合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的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调研→岗位群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场专家论证→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现场及教育教改专家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实施→毕业生调查与反馈”的技术路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n专业调研岗位群分析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场专家论证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现场教育教改专家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实施毕业生调查与反馈图8\n(二)实施模块式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相对系统而理论相对不系统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能力培养机制,将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各模块学习紧密围绕工作过程实际案例进行,以项目任务完成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和实施学生+员工的教学模式,使培养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三)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通过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协议,建立专业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产学研结合也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最佳途径。(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先行一步,应有计划、有目的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要积极实行教师+公司职员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并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单位的科研和课题研究,造就一支真正适合本专业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不断开发紧密贴合市场发展的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五)探索建立新型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n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建立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块式教学、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讲练训一体化实践教学等灵活多样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借鉴烹饪行业中传统的以师带徒的做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的师资情况,在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中实行“师徒制”教学模式,到目前以历经五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社会和行业中扩大了影响。(六)建设开发与模块教学相适应的创新教材传统专业课程偏重学科建设,课程分类过细,课程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内容重复,效率不高。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之间人为割断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围绕行业岗位技能组织教学势必打破各门课程间的界限,对它们进行重新组构。开发新课程,建设与之相应的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特色体现之所在。\n附件二一: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通过两年的建设,“校企一体、互通互融”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得到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专业建设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为山东省打造“旅游强省”和“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做出贡献;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辐射作用。第三条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是指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中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4)课题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5)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6)素质教育体系建设;(7)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师资队伍建设;(9)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0)对外交流。第四条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的管理是指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统计、检查、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督的管理,以及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管理等。项目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做到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细化任务、细化指标、细化监测。管理的原则是“项目管理、过程监督、重点审计、效益考核”。第二章组织管理\n第五条学院成立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工作顾问委员会,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和咨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对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和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实施管理、资金管理、设备购置、检查监测和项目验收等工作。第六条项目建设办公室职责范围(一)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二)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三)统筹安排各渠道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四)每年2月底将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度、年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形成年度报告,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五)接受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检查和审计。第七条项目建设办公室下设专业建设综合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师资队伍建设组和专项资金管理组。(一)专业建设综合组职责范围1、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填写及报批工作;2、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立阶段性工作目标,组织项目实施;3、负责对项目建设总的工作协调、任务调度工作;4、根据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反馈的整改意见,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认真完成整改任务;5、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实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6、对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教学课件等进行指导、考核和监控。7、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的阶段总结、报告及有关材料的起草工作;8、负责搜集有关项目建设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9、统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师资队伍建设组、专项资金管理组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运行;10、统筹做好项目建设验收的各项工作。\n(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职责范围1、配合专业建设综合组做好建设方案及任务书中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任务的论证工作;2、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立分阶段目标并组织实施。承担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购置的论证等工作;3、负责实验实训条件设备的招标采购、到货验收及最终评价工作;4、对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单位的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等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和监控;5、指导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监控校外实习基地的使用情况。(三)师资队伍建设组职责范围1、配合专业建设综合组做好建设方案中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论证工作;2、按项目建设的要求,分阶段制订并落实师资队伍引进、培养、培训计划,保证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结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等指标达到任务书规定的要求;3、对重点建设单位师资的引进、培养、培训等工作进行指导、考核、监控;4、配合专业建设综合组做好项目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验收等工作。(四)专项资金管理组职责范围1、配合专业建设综合组做好建设方案中项目建设资金配置与使用的论证工作;2、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确保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正确投向和使用;3、负责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并列入年度预算,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到位;4、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配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做好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6、负责总项目与各分项目的阶段性、总体性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第八条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的职责范围(一)负责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全程跟踪监控,检查项目建设阶段性任务的完成进度及完成质量;(二)及时向项目建设办公室及各工作小组反馈项目建设工作的检查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再监控;(三)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监控中央财政经费的投向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负责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监督工作。第九条\n每个重点建设项目单位都要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组重点建设小组在学院项目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依据学院建设方案,按照建设项目、分项目明确责任人,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逐项实施;制定项目分阶段进度安排和预算方案,自我监控,检查和监督本专业建设的实施情况;解决或向学院报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成本专业建设项目进展报告、中期评估报告和项目竣工总结报告等项工作。第十条专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带领项目建设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根据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保证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二)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要及时立卷归档。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般不能调动工作或长期出国。因特殊原因变更项目负责人,需经学院项目建设领导组批准。第十一条学院有关处室同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按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并对建设项目在经费、人力和物质条件上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第三章项目实施第十二条学院项目建设实施流程为:项目分解、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验收、项目评价。(一)项目分解。依据学院项目建设方案,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子项目和具体任务,责任到人。(二)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办公室各工作组、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按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批复的阶段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三)项目监控。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依据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质量标准、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对各工作小组、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实施监控。(四)项目验收。学院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各工作组、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的建设内容验收;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阶段建设和整体建设组织竣工验收,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学院整体建设项目年度检查和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五)项目评价。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效益进行自我评价,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学院整体项目建设效益评价的准备工作。第十三条严格执行经审批的项目建设方案,不得变更。第四章项目检查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实行每月报告、阶段评估和项目终期验收制度,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公布反馈,按期整改,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一)每月报告的主要内容是:\n1、上一月度的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2、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和阶段性建设成果;3、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形成、整理情况;4、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阶段评估。每年的2月份和7月份由项目建设办公室会同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对各工作组和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报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评估的主要内容是:1、总结上一阶段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和建设成果;2、对下一阶段项目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3、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形成、整理情况;4、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建设办公室应及时向各工作组、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通报检查情况,并提出整改要求。各工作组、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应按整改要求及时纠正,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项目终期验收。1、项目建设完成后,专业项目建设小组负责人向学院项目建设办公室提交专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2、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依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对项目的目标实现情况、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建设效益等,进行审计、验收和评估,对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总结。3、学院项目建设办公室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学院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第十五条学院项目建设过程中,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监督内容有: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展、经费使用、投资效益等方面。第五章资金使用与设备购置管理第十六条项目所需专项建设资金,按照中央财政引导和推动的原则,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确定经费足额到位,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展开。第十七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的使用范围,坚持“统一规划、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留用”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建设资金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确保建设资金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第十八条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资金总体规划,审批预算方案。第十九条\n建设方案中拟采购的仪器设备必须经专家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政府采购,由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资金管理组、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等部门共同实施。第二十条购置的仪器设备,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登记入帐。各使用单位应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落实专人,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功能开发、日常保养和维修、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工作。第六章奖惩第二十一条学院对建设项目实行年度绩效考评制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由项目建设办公室和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制订评估标准并负责组织院内外不同的专家组,每年对各项目的建设情况、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进行现场调研、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第二十二条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依据专家组的考评结果,对在建设过程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项目建设单位,以及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三条对于考核成绩差、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和验收,或年度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和建设项目,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追究承担该项目的建设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二○一一年十月附件三附件二:\n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办方专项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第三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学院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第二章管理机构和权限第四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机构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该专项资金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配。第五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专项资金管理组,在项目建设办公室的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一)根据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年度资金预算。(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依据有关开支范围和标准对项目支出设置明细帐分项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报告。(三)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向实行全过程财务监督,并对项目资金安全负责。(四)按时编制项目执行情况表和年终决算,定期向项目建设办公室提交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执行情况报告。(五)接受各级审计和监督部门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审计与检查。接受项目监控办公室的监控检查。第六条\n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部门是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单位负责人要严格按照预算内容和经费限额,对各项目建设的资金运用、效益分析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定期向项目建设办公室汇报资金使用状况,确保实现预期效益目标。第七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部门是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负责检查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督导总体项目的执行。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八条按照中央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安排,编制学院项目建设年度预算。第九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是学院总预算的组成部分,纳入学院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并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核算,专款专用、专帐管理。第十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由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集中管理。项目年度预算一经审定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予调整。第四章支出管理第十一条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改革课程体系和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主办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满足教学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的需要等。第十二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审批实行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逐级联合审批制度。支出报销单上必须有完整的项目单位负责人、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专项资金管理组负责人、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报销手续。项目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不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第十三条专项资金支出按照“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第十四条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开支:各种各种罚款、还贷、支付利息、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与建设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方面。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补助资金的50%。第五章决算管理第十五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决算由专项资金管理组编制,将项目收支情况按预算科目纳入年度学院决算统一编报。\n第十六条学院财务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要求编报决算。上报决算时必须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其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资金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第六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第十七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定期检查制度。项目建设监控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对学院项目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如发现有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行为的,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效益低下的,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第十八条项目建设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以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项目预算文本确定的绩效目标为考核依据,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第十九条所有与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有关的各级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都应自觉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同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办法要结合学院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二○一一年十月\n附件××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n××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五月\n目录第一部分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1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1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1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2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3第二部分院级特色专业建设..............................5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5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13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23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32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45\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第一部分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2015年建立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一)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二)社会需求原则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三)校企合作原则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四)创新发展原则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2015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6—8个院级特色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10个。——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门左右。——\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1—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第二部分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一)专业建设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坚持5\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基地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实训室调研确定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完成5个实训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完成3个实验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开发试验项目校内基地调研改善基础实习设施,增加实习内容建成数控加工中心和机加工实习基地实现机加工中心的产学结合拓展业务范围,产学结合进一步深化\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校外基地调研完成1-2个基地建设完成2-3个基地建设,实现订单培养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年份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高职比例1%3%5%10%研究生比例20%30%60%70%80%研究生引进数量1人4人3人2人3人技术培训2人次3人次3人次3人次(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教材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公开出版教材1222校内自编教材3555(五)精品课建设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二)专业建设基础1.师资力量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2.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人才培养目标\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1)知识结构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三)教材建设与改革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二)经费保障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六)社会声誉好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合同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二)人才需求分析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专业定位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专业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专业建设基础\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实训室名称主要设备设备数量负责人建筑工程试验室(一)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6马晓鹏建筑工程试验室(二)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48马晓鹏工程测量实训室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64谢健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合作企业备注工程造价河北省地矿局顶岗实习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参观实习××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参观实习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顶岗实习××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顶岗实习(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方面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2.学生方面\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企业岗位需求专业岗位方向确定二级工作任务收集、提炼图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从业资格证确定学期综合任务案例教学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三)教材建设与改革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一)组织保障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二)经费保障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1.行业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1)人才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2)专业面向的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二)专业建设基础1.师资力量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12000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1)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3)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4)兼职教师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二)课程建设与改革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序号课程名称建设时间1《财务会计二》2013年2《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2014年3《行业会计比较》2014年\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三)教材建设与改革1.教材建设目标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2.教材建设措施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序号课程名称编写时间1《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2013年2《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2013年3《出纳岗位实训》2014年4《工业企业综合演练》2014年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3)组织\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1.教学管理目标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制,提高毕业质量。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二)经费保障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二)专业建设基础1.师资力量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2.教学条件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方案、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二)课程建设与改革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参与过的项目序号项目作品名称参与者负责人1××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09环艺2班09环艺4班***2××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08环艺1班***3××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08环艺2班***4××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09环艺1班***5××江南春城别墅设计08环艺1班***6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09环艺1、2、3、4班***、**“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四)建设教学团队\n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1.组建教学团队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