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2-09-27 发布

编发国际新闻之“烹饪”技巧-第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编发国际新闻之“烹饪”技巧|第1...   国际新闻是日常报道的“主菜”之一。如今,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读者群也日益扩展。2002年,国内不少报纸纷纷扩版,加大了国际新闻的份量。以笔者所在的《杭州日报》为例,去年下半年改版后,国际新闻由过去每周7个版增加到13个版,编辑也从2人扩充到了5人。因而,如何把国际新闻做出深度、做出特色,是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在此,笔者借用“烹饪学”的一些术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选料”要广而杂菜好不好吃,用料是根本。编辑要“烹饪”\n出独具风味的国际报道,首先就应该广泛组织稿源。现在新华社提供的服务比较全面,除了通稿、特稿,地方报社还可以根据需要让新华社专门供稿。《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版,经常就读者感兴趣的事件向新华社点题,从而编发了大量的独家稿件。目前,许多报纸还开始采用特约撰稿人的稿件。特约撰稿人精通外语,一般都是国际问题的专家,能就国际上发生的事件迅速作出反应,发出可读性较强的报道,但有时也存在与事实有出入的缺点,有时甚至会犯导向性错误。笔者的经验是,将其与新华社稿件反复比较,有出入的地方就采用新华社的口径,或者干脆将新华社的通稿做文章的主脉络,把特约撰稿人稿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背景资料等内容作补充,取得的效果会好些。编辑在组稿时,还应考虑稿件体裁的多样化。除了消息类稿件外,还可以针对新闻事件配发时评、随笔、图表和漫画等。时评和随笔有利于扩展国际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图表和漫画则有利于活泼版面。前段时间,伊拉克战争是国际新闻的热点,《南方都市报》开设“漫看风云”栏目,以漫画的形式反映与伊拉克问题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谐趣幽默,或一针见血,为版面增色不少。该报还专门开辟了“特写”、“走向”等版面,前者以随笔、通讯、日记的形式,描绘战争中动人心魂的场景、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起到了拓宽读者视野的作用;后者则以评论为主,分析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预测战争的发展趋势,从而把报道引向深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都市报》在第二版,用整版篇幅刊发大幅战争态势图,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一图在手,使读者对战争的最新进展了然在胸。\n“刀工”要细而新当一个好厨师,要做到“三分灶,七分墩”。同样,要当好一名编辑,也必须练就娴熟的“刀工”。编辑在进行文章删改时,要耐心细致,不可信手而删,更不可断章取义。这些都是编辑的基本功,不再赘述。这里着重谈一下国际新闻的图片裁剪问题。一般我们选照片时,着重要看照片的现场感强不强、有没有动感及人物的表情是不是丰富,等等。摄影记者在现场拍摄,因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有时拍出来的照片画面凌乱、主要人物不够突出,这就需要编辑用剪裁技巧加以处理。在照片的剪裁中,西方媒体有句格言:“小裁不如大裁”。意思是要不拘一格,才能够剪裁出精彩的照片。今年年初,委内瑞拉国内骚乱,示威群众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笔者在编稿子时,想配发一组照片,但选哪一张做主打图片却颇费脑筋。这时,一张受害者痛哭流涕的照片进入笔者的视线——\n一名妇女仰视天空,眼神中透出绝望,泪水从眼角淌了下来。美中不足的是,照片中人物过多,略显凌乱。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将照片裁成一张长片,不惜牺牲人物的下颚和嘴巴,突出她的一双眼睛。将裁剪后的照片放在版面底部,上面再安排一组反映冲突场面的照片。由于主打图片人物的眼睛是仰视的,与这组照片形成了呼应,从而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勺工”要特而亲餐馆的“招牌菜”、“独家菜”能不能吸引食客,关键看灶头师傅的勺上功夫。而有了好的稿件和照片,做出来的新闻能否吸引读者,就要看编辑的功夫了。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新闻编辑,以下三项功夫必不可少:1、善于组合各类稿件。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前段时间,新华社每天要发几十篇稿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编辑运用组合技巧,将多方的消息、评论等融合到一两篇稿件中去。换句话说,就是将新华社的多篇稿件揉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特稿”。另一方面,对篇幅较长的稿件,编辑要分析文章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将诸如背景、资料、分析、人物简介之类的段落“拎”出来,单独成文,做成新闻附件。这样做,原来的长文就变成了两三篇短文,可以减少读者望“长文”生畏的阅读情绪。2、标题制作应体现亲民性。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应尽量避免“假、大、空”,可以通俗化一些,甚至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口语。如“一杯咖啡淹了百万美元倒了秘鲁‘权臣’”、“外孙女是外婆生下来的”、“\n主席哭着要辞职”、“美国又挨了一闷棍”等,用语生活化,又具备一定的悬念,读者的阅读胃口就很容易被吊起来。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则应该注意制作小标题。... 3、要有国际新闻的本地化视野。今年1月5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发生的爆炸事件中,两名中国人当场死亡,另一名中国妇女张敏民重伤。消息传来后,编辑了解到张敏民是浙江舟山人,立刻与采访部联系,当天就派了两名记者赴舟山采访。第二天,有关张敏民老家情况的报道见报后,加深了读者对爆炸事件的关注程度。此后,记者一直与张敏民家人保持联系,张敏民病危、死亡、遗体回国,本报都作了报道,其他地方报纸也纷纷向我们约稿,形成了国际新闻中难得的独家新闻。“装盘”要速而美好菜肴除了“色香味”外,还讲究“形”\n。同理,好版面也应讲究好的版面设计。但对于国际新闻来说,版面设计不应过于繁复。国际新闻有其特殊性,其中之一是临时换稿频率比较大。如果版面设计复杂,稿件之间犬牙交错,导致版面上任何一处地方的修改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疑会贻误出版时间。因此,现在大部分报纸都采用了模块式的版面设计方法。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些栏目。栏目名称应兼顾到稿件的体裁、篇幅及软硬程度等。《杭州日报》的国际版就设了“今日焦点”(头条新闻)、“时事点击”(近期的热点事件,一般在千字左右)、“时讯在线”(一些有意思的软新闻,篇幅可长可短)、“五洲杂谈”(时评、言论)、“环球播报”(比较引人关注的问题,一般在300-500字左右)、“国际快递”(简要报道国际动态,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等栏目,它们在版面上也各有其相应的位置。如“环球播报”、“国际快递”一般在版面的边条;“时事点击”、“五洲杂谈”一般在版面的中间或底部。这样有利于读者寻找感兴趣的新闻,也有利于编辑更换稿件。由于版面设计形成了相对的固定性,现在编辑一般只需20分钟就可以画出版样,大大节省了时间。同时,在小标题、新闻附件、图片等方面,编辑注意用不同的底纹、线条、字体加以修饰,不仅同一版面富于变化,而且力求每天都有些新意。这些细微处的修饰变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版式相对固定后可能出现的呆板。(系浙江大学新闻系2000级研修班学员)\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