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概论第六章B 7页

  • 58.50 KB
  • 2022-09-27 发布

烹饪概论第六章B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授课章节名称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第四节宗教信仰食俗,第五节少数民族食俗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使用教具图片ppt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我国宗教的食俗与少数民族的食俗,熟悉他们的特点。2.技能目标分析我国宗教和少数民族的食俗的起源和特点,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烹饪实践过程中思维创新的应用。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和少数民族的食俗,激发学生自豪感,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兴趣。教学重点1、我国各宗教的食俗2、伊斯兰教食俗3、少数民族食俗教学难点伊斯兰教食俗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前准备—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以及对新课程的预习课外作业1、伊斯兰教的饮食“五禁”是指的什么?他们的膳食指导思想又是什么?2、一次婚宴中,服务员上菜时不小心摔破一支红色大圆盘,主人不依不饶,要求赔礼道歉,并且免单。这是为什么你?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准备怎样处理这一事故。7\n教学后记授课内容、活动及板书设计(导入、新授、练习、小结等)内容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有很多的宗教在我们的身边,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那他们的饮食食俗有哪些呢?相信我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如佛教不食荤腥类、伊斯兰教有“五禁”等等。那具体有哪些呢?主要授课内容:第四节,宗教信仰食俗一、佛教食俗。起源: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5世纪由古印度伽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喇嘛教三大派系。大乘佛教食俗大乘佛教寺庙只吃朝天长(植物),不吃背朝天(动物)。不杀生,禁荤腥,忌食葱、姜、蒜等辛香类蔬菜,仅吃梁豆、蔬果和菌笋。小乘佛教食俗遵循“过午不食”(过了中午不再吃饭)的清规,但可以饮茶、吃果汁;还坚持赕佛(向佛祖敬献美食)。善男信女多不吃羊肉。喇嘛教食俗他们仅吃牛。羊、鹿、猪等偶蹄类动物;不吃被视作恶物的奇蹄类动物(马、狗、驴、兔)和五爪禽(鸡鸭鹅),以及龙王的子孙(鱼虾蚌蟹;)还有信徒不吃肥猪肉,戒酒。教徒每餐饭钱必须用手指蘸酒对空上下连弹三次表示礼佛,还要用酥油、酥油花或果点供佛。二、道教食俗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远古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有2600余年历史。与佛教、儒教并立的。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系。正一派食俗:由实例讲解,导入新课。7\n道徒可以结婚吃荤,食俗几与常人无异。重视饮食养生、强壮体魄。全真派食俗:其食俗和大乘佛教相似,重清素,戒杀生,不沾荤腥,有三厌(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五禁之说。一、基督教食俗其食禁不严,平时同于常人,仅在特定时间内有若干规定。如:忌讳星期五聚餐和13人围桌吃饭。二、伊斯兰教食俗·由畜生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的大商人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以“安拉”的名义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表现:1、在膳食指导思想上,认为饮食是为了养身和养性。为了养生必须吃洁美(清洁、可口、有营养)的食品;为了养性,必须吃合法(正当手挡获得、符合教义)的食品。2、坚持五禁。①禁吃自死的动物(因不洁)。②禁吃动物血液(动物灵魂所在处)。③禁吃脏物(猪、狗、驴、骡),凶物(狼、鹰、蛇、熊),丑物(蝙蝠、乌鸦)和恶物(贝、蟹、螺、蚌),以及无鳞鱼和无腮鱼,这些动物的图像不允许出现在餐具和餐室中,因为不利于养性。④禁吃未奉真主之名而屠宰的牲畜(不合法)。⑤禁吃烈酒、一切麻醉品和毒品(会乱性)。3、在斋月期间,无特殊情况的成年人,白天都应禁食禁水。伊斯兰教信徒有着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食用腐败变质的原料;不引用不流动或不洁净的谁;不食用没有烹熟的肉品;食品冷热分开,生熟分开,咸甜分开;食用白色餐巾,盘碗多次冲刷;饭前净手;餐具和茶具才专人专用,餐室洁净无尘,进餐不许喧哗等等。第五节少数民族食俗一、朝鲜族食俗朝鲜族是17-19市级相继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定居的,主要在东北、吉林延边是其活动中心。该族饮食分为家常便饭和特制小吃两类。饮食生活特色:①吃米饭,重肉食,喝烧酒,饮凉水,嗜辛辣,爱生冷,日定四餐,爱吃大酱和清酱。②不爱吃羊肉、肥猪肉、鸭子、淡水鱼、花椒和过甜的菜、喜食狗肉、牛肉、瘦猪肉、海鲜和山菜。③焖饭习用底深、口小、盖紧的铁锅,施水和用火讲究,一次可作出质地不同的多层米饭。④7\n制菜擅长生伴、生渍和生烤、多用辣椒、胡椒、芝麻油、香醋和葱姜调味,偏好鲜香脆嫩、辛辣酥爽。⑤餐具多为铜、瓷制品、餐桌小且矮、仅可跽坐数人。⑥妇女主厨,多为中馈能手。该族注重人生礼仪,婚、寿席必有口叼红辣椒的大公鸡,表示红火兴旺。该族机会父子同席。幼者不可向长者借火抽烟。年节和婚丧大事不杀狗。青年人不能使用单人餐桌。斟酒必须以年龄为序,年长者举杯后其他人方可动筷。二、满族食俗满族的主食是高粱、小米和玉米,间有小麦面食和米饭。日常食用米豆合饭、酸汤子、萨其马等等。主食特点一是黏、二凉、三填、讲究季节性,年节多吃饺子。嗜好野味,多为烤炙,鲜咸为主,亦有酸甜、麻辣、酸辣、香鲜的变换。该族男女普遍吸烟,习惯加糖的热黄酒和奶汁。喜庆宴会必备八大碗的“满洲席”。满族禁食狗肉,机会射猎和乌鸦。长晚辈不可同桌进餐。三、蒙古族食俗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从事畜牧业和农副业。他们主食为农作物。,副食为畜产品,间有蔬果瓜豆,食风和当地汉民相似。牧区善事分红、白之分。白食指奶面制品,如奶豆腐、奶茶等。红食指畜兽制品,多位牛羊驼鹿,也含有鼠兔等,如:烤羊尾等。爱饮烈酒和砖茶,食量与酒量均大,用膳时间长。蒙古族待客真心实意。先献白食,在用银碗敬酒,唱酒歌,献哈达;接着上红食,最隆重的是烤全羊,按民族礼俗分割。受喇嘛教影响,该族忌讳鱼虾和海味,多数人不吃肥猪肉和鸡鸭;不爱吃米饭、青菜、油炸菜、带汁菜、糖醋菜和辣味菜。四、回族食俗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北京。信奉伊斯兰教,简朴、和善、团结、对环境适应力强。他们严格遵守饮食五禁。一日三餐,北面南米,兼食杂粮。主食品种与汉民相似,节日小吃有油香和馓子。菜食因地而异,居南者多鲜蔬,居北者多腌菜。擅长油炸、爆熘、煮焖,偏好鲜香、酥香、软烂和醇浓。他们创造的“中国清真菜”脍炙人口。回民好客,特别亲爱本民族的乡邻。他们重视伊斯兰教的三大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不仅虔诚制作油香,而且挑选好羊宰杀。五、维吾尔族食俗7\n维吾尔族大多聚居在新疆,从事绿洲灌溉农业和园艺业。日食三餐,主要是面食和牛羊肉小吃。喜爱水果、蔬菜、奶制品及菜点心,多饮红茶与葡萄酒,食量大。吃饭必须见肉,习用辣椒和孜然。维吾尔族有很多别开生面的宴会。如“割礼宴、娱雪宴、香妃墓会”等。除了遵循伊斯兰教食规外,他们饭前必须用流水吸收。不可随便到主人家锅灶前观看。六彝族食俗。八、苗族食俗苗族主要分布在黔、鄂、滇、川、桂等省区的山地,大多务农。该族主食,兼食稻谷,最爱糯米,善于炊制面面饭、桐叶粑和乌饭团,习用豆品、米汤制成菜豆腐或酸汤,开胃化食。肉品来自禽畜,偶有野味、尤嗜狗肉,。偏好酸苦,习用茶油与菜油,口味较重。有瓦罐狗肉、焖猪脚、红烧竹鼠等名食。饮料多位油茶、万花茶、泡酒及窖酒。苗寨宴会常有特殊的情愫,如:“苗年”要抱大红公鸡去村边迎接祖灵。该族一般不吃面条和牛羊肉,龙姓苗人不吃鸡。忌狗上灶、忌在屋中煮蛇肉,忌伤燕子、青蛙和癞蛤蟆,忌在深潭打渔超过三网,忌采摘独枝春芽,忌砍枫、樟等古树,祭祀“雷鬼”时忌供食盐。父母去世,一月禁食辣椒,三年不吃狗肉、泥鳅和鳝鱼。婚宴不可打破碗筷,菜刀忌讳刀口朝上,更不可刀锋指人。结婚时要吃饰有龙凤和娃娃的糯米耙,象征子孙兴旺。九、土家族食俗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和黔东北山区,务农为主。该族日常三餐,忙时四餐,闲时二餐。主食是大米和豆薯,多制成包谷饭、金包银、合渣或豆饭,年节吃糯米团馓、炸粑和社饭。家蔬和也才都较为充裕,或炒或腌,四时不断。肉品也是禽畜与鸟兽并重,既嗜酸香,又有“辣椒当盐”之说。节庆食风较为特异。该族也好客。该族食禁也极严。禁食狗肉,未婚青年忌食猪蹄,儿童忌食鸡爪和猪鼻,成年人忌食猪尾;敬过神的供品都不吃,而需抛撒或深埋。正月初一早餐前,不准哭泣、吵架和说犯忌的话;除夕忌杀生,不挑水,吃年饭不准泡汤;忌讳将死鸟带回家,不可端碗在人背后吃饭。火塘、三脚架与做饭的鼎锅都是“神物”,禁止跨越、践踏;灶上禁止放鞋袜衣裤与赃物。不准用狗之类的五爪动物和死物祭神;七月里不可打死进屋的蛇、蛙及大虫子。上菜多是7碗、9碗、11碗等单数,因为8碗是“叫花子席”,10与“死”同音,对客人不尊重。十、壮族食俗7\n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广西,少量分布在滇、粤、湘、黔。该族日食三至四餐,特别喜爱甜食,常吃五色糯米饭、玉米饼、南瓜粥、米粉、糍粑或醪糟;重达数十公斤的壮粽,堪称中华食品之最。鲜蔬四时不缺,野菜随处可见,多系拌煮或炝腌。以猫、狗、蛇、虫为珍肴,也吃禽蛋、猪肉和野味,擅长烤、炸、炖、卤,麻酸鲜辣,酥爽香嫩。名食有清炖破脸狗等。该族食风古朴,谣谚甚多,如“过年不吃团结圆,喝酒嚼肉也不甜”。该族的食俗也多情采。不仅一家来客,四邻做东,而且一户杀猪,宴请全村。如“娶亲嬉闹时的花轿酒”。该族男女分席,但不排座次,忌食是吃奶的婴儿,只要入席了,也有一份菜,打包后由家长带走,以示平衡。该族大多忌食牛肉、青蛙、死鸟和死鸡;不许在祖宗神位前吃狗肉和野味,忌讳筷子插在饭上和筷子落地,忌讳用嘴将饭吹凉;不许脚踏锅灶,不许在屋中煮狗肉;大年初一不准舂米、砍柴、吹火和外借炊餐具;二月初二祭龙山,不准狩猎和采集野生草木,葬丧期一律吃素,出殡后方可动荤。小结:宗教信仰食俗是在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思想和现代宗教教义、教规制约下,在信仰群众和教徒内部形成的饮食生活习惯。这一食俗在行为上多有某种手段或仪式,在心里上多有某种影响精神意识的力量,在语言文字上多有某种语汇或戒律,而且波及面宽,自控力墙,信仰者能够终身自持而不改变。少数民族食俗系指各有师承、缘由与情采,流传在各个少数民族内部的饮食习惯。这一食俗相当复杂,一方面是民族众多,历史沿革与民居环境不一,各自都有独特的膳食结构和忌讳,个性分明。7\n板书设计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第四节宗教信仰食俗一、佛教食俗1、大乘佛教食俗2、小乘佛教食俗3、喇嘛教食俗二、道教食俗1、正一派食俗2、全真派食俗三、基督教食俗四、伊斯兰教食俗第五节少数民族食俗一、朝鲜族食俗二、满族食俗三、蒙古族食俗四、回族食俗五、维吾尔族食俗六、彝族食俗七、藏族食俗八、苗族食俗九、土家族食俗十、壮族食俗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