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 MB
- 2022-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对策研究姓名:张乂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张炜201205\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Il贾●llllllIIIII一摘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己成为当前困扰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难题,并成为阻碍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自1997年“双师型"教师在原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中出现以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却自始至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在实践中遇到多种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如何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加高职教育内涵,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本文在“双师型”教师内涵、教师专业化理论、终生教育观以及成人学习理论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其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总体规划、确立新型“双师型”教师观与认定标准、加强学校自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和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等措施,以期为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T、,页AbstractTheaimofvocationaleducationhaspromoteduniquerequirementsfortheteachersinrelatedschools.Trainingof”double-type”teachersisthekeystoneinconstructingteachingstuffforvocationalschools,whichisalsothecoreaspectthatnotonlyexhibitsthecharacterofvocationaleducationbutalsoimprovestheteachingquality.Withthedevelopmentofournationaleconomyandthecontinuallyincreasedrequirementsforvocationaleducation,trainingof”double-type”teachershasbecomeaproblemthatintrusion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schoolsandalsoachock.pointfortheimprovingofthequalityvocationaleducation.Since1997the¨double.type”teachersintheformerStateEducationCommissionoftherelevantdocumenthasappeared。the。double·type”teachersconstructionbecometheimportantcontentofourcountryoccupationeducationdevelopment,while。howtobuildateamofthe。double-type¨teachersteachingstaffdidn’ttakeabreakthroughfromfirsttolast.Itencounteredinpracticeavarietyofdifficultyandproblem。needtosolve.Therefore。howtobuildthegeneralapplicabilityofthe“double-type”teacherstrainingmodelistoimprovethequalityofeducation,anddothekeytoincreasethevocationaleducationalcontentandcharacteristics.Inthispaper,thetheoreticalstudyonthebasisofthe。double—type“teachers。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theory,I№.10ngeducationconcept,andadultlearningtheory,researchedonthefacultyConstructionofSichuancookingCollege,andfinallyproposedtostrengthentheoveralltrainingplanofthe。double-type。teachers。toestablishanew_double.type-teacherconceptandstandards。tostrengthentheschool。Sown。doubleType。teachers,toimproveteachertrainingmechanismandpart-timeteachersmanagementmechanisms,inordertomakeapositivecontributiontothetrainingofthe”double-type“teachersinthenewsituation·Keywords:the”double·type。teacherstrainingstrategyproblemsolvingmeaSUreS\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jIIIII一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目的1.1.1研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创新型和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了科学理论的学术型人才,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掌握高技能的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培养了大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有效解决了社会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做得好”的岗位人才的需求问题,满足了社会发展要求。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底子较薄,大多数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袭学术型培养模式,与一般的大学人才培养无明显差异,培养特色不鲜明,因此出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单一或雷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力,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受行政等级观念的影响,为提高学校的行政级别,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努力朝着向本科院校升级的方向发展,没有从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高职业技能教育质量方面进行努力。由于职业教育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出现了偏差。所以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概念模糊,大多重理论而轻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强,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脱节,导致职业技能人才供需失衡。民族的振兴需要教育.教育的振兴需要教师,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国关于教育工作的第三次会议指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在国家的发展与发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前进力量。国家教育部也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的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解决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与队伍建设间的不统一性和不协调性。\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综上可见,要解决目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师资队伍的改革与发展问题。1.1.2研究目的和意义那么,如何促进师资队伍的改革与发展,保证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呢?职业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建设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差别。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用于生产、服务等产业的专门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不仅要能“文”还要能“武”,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所以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加高职教育内涵,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也是培养高技能“银领”人才的根本保证。基于以上背景,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如下意义:首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步入了发展的轨道。但是,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概念混淆、政策缺乏、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以及职务评聘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研究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以及“双师型”教师理论依据研究的背景下,并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为案例,通过调研,分析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借鉴。其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基本上有五条渠道(张家样,钱景舫,2001)‘:一是分配。即从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院校分配而来的),是职业教师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二是选调。即政府或者主管部门中选调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三是自培。即优秀毕业生留任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四是内部调任。即把教育系统的内高中教师调任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五是聘任。即聘任各行各业的专家、有实际经验的学者、企业的能工巧匠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对职业教师来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职业教师来源渠道造成了职业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或者重理论,缺实践,或者重实践,缺理论,这对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一种情形。这直接导致了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导致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差。很显然,这是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的,不相适应的.实践也职业教育学校亟待\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页II弥补这种不足。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社会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性持续增加,产业转型和调整的压力逐年增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强。然而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如何顺利就业,特别高职毕业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高职教师,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支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教学突出的高职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1.2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2.1国外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师范教育改革都遵循着一个显著特征,即“以提高师资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国外众多的学者也都投身到此项研究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和成果。罗伯森等人(2008)在《在WIKIS技术的基础上,学者对高职教育教师混合学习的态度问题》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该掌握理论知识,还应该掌握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提出了通过一些专业技术培训,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WIKIS技术,并在其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该技术。Goldman,Philip(2008)在《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教育机构的作用和意义》一文中对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他将高职教师素质分为,一是理论知识素养;二是专业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对现在高职教师的现状做出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提出教师教育机构对提高高职教师素质显著影响,又从实践角度阐述了提高教师的素质的方法和措施。Annam(2009)在《高职教师教育的重大改革:教师个人的专业认同方式》一文从高职教师的培训体系入手,主要介绍了高职教师在职前、入职期、职后进行培训的情况,并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并对教师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等提出了积极的展望。\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1.2.2国内文献综述第一,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读。透过相关政策和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最早的标准就是“双证书”,即同时拥有行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随着“双师素质”教师提法的出现,“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标准就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了,主要涉及到了实际操作,包括以下三个方向:一是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既能够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从事专业实践技能指导,并特别突出其“实践性或行业性”经验或技能;二是从生产和教学两种岗位来强调“双师型"。认为“双师型"教师除了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也能够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从教师的来源方面强调“双师型”。例如,除了通过传统路径培养师资外,也包括社会上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将后者按职教的兼职教师管理。在学术界,“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可能源于天津职业技术9币范学院的“一体化”新型教师,即通过实施“双证书"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技术等级证书),有效的将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为职业教育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师资。这种对“双师型”教师最早的界定模板,对以后的认定和解读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者往往在此基础上做着同方向的扩展或是反方向的论述。在实践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大多与教育部一致,有的直接就规定“设置高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执行。”而高职高专院校自行规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文件为数不多,且大多与教育部规定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基本一致,缺乏从实践中总结制定的标准。由此可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己成为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双师型”教师,作为体现职教特色本土化的一种提法,虽然大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并未形成共识。通过长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双师型”教师应当包括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双师和个体结构的意义上的双师。从长远考虑,个体结构的双师是根本,而整体结构的双师是过渡。之所以进行以上判断,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人们拥有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能力,注重对自身“关键能力"的培养,如:自我学\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页■11●——■■———■■■—■■—●——■●■■——●—■■■—■■■■■■●————_—■■■■●—■■■■■■●■■■—■—●■■———■——■—■—●—■■—■■■—■—●■一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融会贯通地数量应用。很显然,征途结构的双师队伍把理论课学习场所和专业技能学习场所分离的做法能否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新需求是令人质疑的。质疑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职业培训师的资格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职业教师的需要;二是职业教师是否能将短期内的所学转化为实践的教学能力。故而长远看来,个体结构与整体结构的双师之间既非单纯的“先群体,后个体”也不是“双元互补”的模式,而砬该是在通过一定阶段侧重“双元并存”,最终再实现完全专业化的“个体型”双师。第二,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的探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只要一提到“双师型”教师,我们必然会联想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思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昵?“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是不是只有“双师型”教师昵?“双师型”教师队伍难道就是由“双师型”教师们所组成的一个教师群体吗?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还存在多种观点,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事实上,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并不全是“双师型”教师。当然也不可能全是“双师型”教师。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方面,这是一种非常不必要和不经济的行为。另一方面,这是~种不现实的行为。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还做不到样样精通。也就是说,根据现实情况,除了教师队伍中具备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这部分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应该从系统外吸收一些掌握最新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兼职教师,充实到整个教师队伍当中。因此,本研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出了如下定义:“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以专业实践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以取得最佳的组合效果,进而达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佳效益,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教师队伍。第三,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一是终生教育观。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1965)指出: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人的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活动中,成为终生的活动。现代社会总是在进步和飞速发展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都是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面临爆炸性的增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理论、技术、手段、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不断更新.通过终身教育\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和一生学习来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求职业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能提供大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也使得各职业院校急需大量的掌握人才市场情况的教师。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和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们必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集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新时代“双师型”教师。这就是要对新形势下“双9币型”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的理论基点。二是成人学习理论。美国最早提出“成人教育学”(诺尔斯,1968)的概念。成人学习理论指出成人学习具有学习目的明确: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着重经验的学习;注重不断改进认知策略等特征。成人学习理论给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带来如下启示:(一)职业教师学习应该是自主性和自发性的学习。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最重要的依据。(二)“双师型’’职业教师的培养应该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专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本身就是教师相互学习的资源。专任教师应注重分享教学经验,如教案书写、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法、对学生组织的能力培养等:兼职教师则应注意分享实践经验,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三)依据成人教育特点培养教师。我们依据成人教育特点确定符合教师心理特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和培养途径,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理性的基础上和专业教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显然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教师组织起来,采用简单的教授的方式是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因此,以教师的参与形式、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为主是合适的方式。三是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1994)”,这从国家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通过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教师职业规范、获取教师职业手段、形成职业性格而不断成为“教师”的过程。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从业人员必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刘劫,2001)才能担任。从横向结构看,教师职业专业性由教育专业与学科专业共同构成,具有双专业性。而“双师型”教师更加强调学科专业的市场性(即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实践技能性,这可以归结为学科专业性:但“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理论,这可以归结为教育专业性。只有具备这两个专业性,“双师型”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双9币型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第四,其他方面的~些探讨袁野(2007)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中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在数量方面相对不足,生9币比偏高,教师学历偏低,理论教师数量偏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并且素质不高。同时,还分析了现状的成因,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迟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不够通畅。最后,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张社字(2004)在《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一文中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为。因此,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产学合作为手段,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创设“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唐远苏(2007)在《由企业看职业院校一职业教育管理新视野》一文中提出了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科研项目:通过外聘建立一支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采取激励措施和考核制度等七条措施加强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夏世民(2009)在《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中认为,由于受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单纯地依靠“引员”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坚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一方面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政策上的倾斜,筹集经费,引进该专业领域的领军型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使之成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进而去影响、带动一大批在校教师完成角色的变换和转型。另一方面,从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各种因素出发,研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较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比如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以及让一部分教师先转变成双师型教师等。林惠(2007)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光说不练;培训工作滞后,绝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问题,分析较为全面、客观、公正。蔡秀勇(2007)《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认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增长快,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1——I—一动手能力不够强,知识更新不够快,实践操作技能不强,政策措施配套不够。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不足。崔恒义(2008)在《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探析》中提出,“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应该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提议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李金秋(2.008)在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讨》的文章中指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提出以“学校中心,多元培养,能力本位.行动研究”的范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杜明汉(2007)《财经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一文指出了财经类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的特点。提出了“自我培养”、“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陈雁(2005)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师资培养模式和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发展的源泉,公平、高效的师资评价机制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动力。并对“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与培养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论证,初步提出处理好该关系的有效措施。王荣成、丁训言、伍学雷(2002)、梁承忠(2003)等研究者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他们认为应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向“双师型”转化。以上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2.3理论基础1.2.3.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读。透过相关政策和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最早的标准就是“双证书”,即同时拥有行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随着“双师素质"教师提法的出现,“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标准就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了,主要涉及到了实际操作,包括以下三个方向:一是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既能够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从事专业实践技能\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1———●—■■—■■●■■●■●——●■■■■■■■■●—■—●■■■—■■■■■■■—■—_指导,并特别突出其“实践性或行业性”经验或技能;二是从生产和教学两种岗位来强调“双师型”。认为“双师型”教师除了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也能够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从教师的来源方面强调“双师型”。例如,除了通过传统路径培养师资外,也包括社会上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将后者按职教的兼职教师管理。在学术界,“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可能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一体化”新型教师,即通过实施“双证书”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技术等级证书),有效的将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为职业教育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师资。这种对“双师型”教师最早的界定模板,对以后的认定和解读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者往往在此基础上做着同方向的扩展或是反方向的论述。在实践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大多与教育部一致,有的直接就规定“设置高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执行。”而高职高专院校自行规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文件为数不多,且大多与教育部规定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基本一致,缺乏从实践中总结制定的标准。由此可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己成为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双师型”教师.作为体现职教特色本土化的一种提法,虽然大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并未形成共识。通过长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双师型”教师应当包括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双师和个体结构的意义上的双师。从长远考虑,个体结构的双师是根本,而整体结构的双师是过渡。之所以进行以上判断,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人们拥有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能力,注重对自身“关键能力”的培养,如: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融会贯通地数量应用。很显然,征途结构的双师队伍把理论课学习场所和专业技能学习场所分离的做法能否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新需求是令人质疑的。质疑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职业培训师的资格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职业教师的需要;二是职业教师是否能将短期内的所学转化为实践的教学能力。故而长远看来,个体结构与整体结构的双师之间既非单纯的“先群体,后个体"也不是“双元互补”的模式,而应该是在通过一定阶段侧重“双元并存",最终再实现完全专业化的“个体型"双师。1.2.3.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内涵\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o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只要一提到“双师型”教师,我们必然会联想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思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是不是只有“双师型”教师呢?“双师型”教师队伍难道就是由“双师型”教师们所组成的一个教师群体吗?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还存在多种观点,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事实上,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并不全是“双师型”教师,当然也不可能全是.‘‘双师型”教师。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方面,这是一种非常不必要和不经济的行为。另一方面,这是一种不现实的行为。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还做不到样样精通。也就是说,根据现实情况,除了教师队伍中具备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这部分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应该从系统外吸收一些掌握最新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兼职教师,充实到整个教师队伍当中。因此.本研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出了如下定义:“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以专业实践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以取得最佳的组合效果,进而达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佳效益,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教师队伍。1.2.3.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1.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1994)",这从国家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通过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教师职业规范、获取教师职业手段、形成职业性格而不断成为“教师”的过程。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从业人员必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刘劫,2001)才能担任。从横向结构看,教师职业专业性由教育专业与学科专业共同构成,具有双专业性。而“双师型”教师更加强调学科专业的市场性(即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实践技能性,这可以归结为学科专业性:但“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理论,这可以归结为教育专业性。只有具备这两个专业性,“双师型”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2.终生教育观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1965)指出:数百年来,社会把入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人的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活动中,成为终生的活动。现代社会总是在进步和飞速发展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都是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页——___—_-—__-_————_—■—■_●—______———●____●l_—-__●_III——I一中,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面临爆炸性的增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理论、技术、手段、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不断更新,通过终身敦育和一生学习来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求职业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能提供大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也使得各职业院校急需大量的掌握人才市场情况的教师。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和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们必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集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于~身的新时代“双师型”教师。这就是要对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提高的理论基点。3.成人学习理论美国最早提出“成人教育学”(诺尔斯,1968)的概念。成人学习理论指出成人学习具有学习目的明确;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着重经验的学习:注重不断改进认知策略等特征。成人学习理论给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带来如下启示:一是职业教师学习应该是自主性和自发性的学习。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最重要的依据。二是“双师型”职业教师的培养应该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专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本身就是教师相互学习的资源。专任教师应注重分享教学经验,如教案书写、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方法、对学生组织的能力培养等:兼职教师则应注意分享实践经验,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依据成人教育特点培养教师。我们依据成人教育特点确定符合教师心理特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和培养途径,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理性的基础上和专业教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显然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教师组织起来,采用简单的教授的方式是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因此,以教师的参与形式、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为主是合适的方式。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一般研究与具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首先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如\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页“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教师专业化理论、终身教育观以及成人学习理论等。其次,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再次,在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为实例研究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汲取其经验和教训,结合相关理论,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以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贡献。1.3.2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竭尽全力地查阅和收集国内外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著作、论文、政府文件、期刊文章等文献资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二是问卷调查法。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校各系部专业课教师中按照分层抽样法抽取120名教师,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状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得到第一手的统计资料,为研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三是访谈法。本研究运用了关键人物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关键人物不是利益关键人物,而是信息占有量比较大的人物,在研究的目标区域影响力大的人物。通过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主要领导、主管教师队伍建设的负责人,普通教师以及学生等人的访谈,获取关键信息。四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瑞士等一些发达国家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完善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4研究框架及创新点.1.4.1研究框架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阐述;二是国内外文献综述:三是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四是介绍论文的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之处。\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页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这部分主要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教师专业化理论、终身教育观以及成人学习理论等进行研究,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国外先进经验借鉴。这部分主要介绍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瑞士等国外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是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问卷的设计以及调研实施,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相关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第五部分是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六部分.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学校总体层面研究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1.4.2创新点一是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进行了新的深化和扩展,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仅应该包括“个体双师”,而且还应该包括“群体双师”,并进一步认为“个体双师”的建设应是贯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始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而“群体双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定阶段,具有过渡的性质。是一种权宜之计。二是“个体双师”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个体“双师型”教师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长,开创性的提出了创建区域性“双师型”教师资源库的设想,通过优秀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对资源的互换与共享,将人才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度。\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第2章国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借鉴2.1国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并不受重视。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调整转型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其的迫切要求。顺应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和大众教育普及化的规律,我国加快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面对着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院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院校数和招生数陡增,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适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必须清晰的认识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国外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虽然在教育体制、社会制度等许多方面与我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是多年的发展使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汲取营养,对我国大有益处。2.1.1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从1897年形成至今,培养无数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德国经济迅速腾飞做出卓越的贡献。所谓“双元制”就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双师制”的目标相吻合的。从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培养过程可以看出,培养具有“双师型”的职教教师是其目标。无论是实践课教师、实训教师还是理论教师,都要经过十分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劳动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进修,并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的考试。对于实训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他们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掌握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知识.以便他们能总结已有的专业实践经验,并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以及相应的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雷同飞,2010)。而理论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大学教学资格,必须要有与其大学学习专业相同的行业的企业实习一年的经历.这样他们才能了解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员一旦独立任教就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职业功底和很高的业务水平。\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页2.1.2美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美国在职教师资的要求方面,除严格执行各州政府关于颁发教师证书的要求之外,尤其强调职教师资的技能水平和行业经验。以美国俄亥俄州麦代纳地区的职业教育联合中心为例。该中心在招聘职教师资时有以下要求:1、文化程度不低于本科:2、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七年以上的工作经历;3、良好的职业道德:4、能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符合以上条件的老师,还要在大学的教育学院进行相关职业教育技能和理论的短期培训,学习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课堂管理方法等,在修满要求的学分后,才能获得一年有效期的试用教师资格证书。在大学教育学院和职业教育联合中心指派的指导老师指导下,在联合中心担任一年的试教工作,同时还要求继续利用业余的时间修学职业技术相关课程,继续学习的课程还有一定学分要求。最后通过试用考试,合格者才可以取得有四年效期的短期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正式的职业技术教师。从以上的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一是高标准、严要求、管理过程严格。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学历上,无论是那种类型是的教师,多数都是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二是美国的教师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十分的完备。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成为行使教师职业的客观必备条件,而且在某些州.对教师资格的认证和考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更新。此外,还特别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三是美国职业学院师资的教师培训特别加强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美国职业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期间接受培训,参加研修会或课程进修并到企业实习实践,此外,每年还向到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机会。2.1.3英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英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英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对师资培训。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设立有专门的技术师范学院,对在职教师和后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课程的主要有:其中一项是继续教育证书课程,以专职教师为对象,两年制:另一项是继续教育教师证书课程,以兼职教师为对象。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课程。二是英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专兼职结合的。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据有关资料统计,兼职比例达到63%。许多教师是从企业招聘来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页人才,如技术人员、各个领域的工程9币和熟练技工。三是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偏重于专业技术资格。英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各种资格证书的课程培养职业学校的师资。诸如“教育证书”(为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提供,为期~年),“继续教育证书’’课程(为兼职职业教师提供.为期两年)等。2.1.4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从20世纪70年以来,澳大利亚的专任职教师资就采取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模式。一是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认证体系。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通过设立多级水平(包含教育学士、硕士、博士等)和多种专业的教育证书,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认证体系。二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将能力放在本位。因此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老师具有跨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及多年本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三是大量选聘兼职教师。为了弥补职业教育教师资源的先天不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按标准大量选聘并培养专职教9币人员。而且在选聘过程中尽量地做到不拘一格,只要是专业技术水平突出,哪怕是学历上有一点瑕疵,也宁肯聘用并许以高薪。2.1.5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日本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则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他们是指既有技术专业(如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学士学位,又有教育专业学士学位的双学位教师,他们主要是在职高、短期大学、专修学校、及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中工作。“职业训练指导员’’要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训练指导员’’有专门的培训课程。培训的课程是弹性学制,有长期的课程(四年制),有短期的课程(六个月),还有日常进修课程等。其中.四年制的长期课程只招收高中毕业生,通过统一的招收考试进行选拔,这种学员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好的专业技能和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指导员,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有关专业的指导员资格证书。六个月短期培训课程,主要是为已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者(如通过国家二级技工考试)的继续学习而开设的,属于职业教育的继续培训项目。日常的进修课程是指在取得“职业训练\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页指导员”资格后进行的日常继续教育课程,属于职业后培训项目。2.1.6瑞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瑞士职业教育的类型多样化、管理体制多元性以及联邦政府对职教管理职责的限制性,构成了职教师资培育途径的多元化。瑞士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可归纳为三大类,具体为:一是普通教育类师资;二是专业教育类师资;三是实训教员。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需具备健康的个性特征,力。瑞士职业教育师资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似。掌握和具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与普通教育师资培育的途径和方法基本相实训教员的水平与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效益与质量。下面着重对实训教员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在瑞士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培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徒或学生一般每周三到四天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和教育,而现代企业中的实训教员或培训者一般是在本企业对艺徒实施技能培训的。艺徒在实训教员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实际完成生产任务、模型加工来训练操作技能,从而加深对职业基础知识和一般理论的理解。对实训教员的培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师傅资格考试或高级专业考试,二是实训教员培训班。前者可视为专业培训和教育,后者则是任职资格的培育。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同时也是任职的必备条件之一。2.2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纵观以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的建设经验,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性,而且这些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2.1发挥企业在职业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应从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不能承担起职业教育的全部责任。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单一化转为多元化,必须得到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是社会中最有活力的单位,最靠近生产经营的实际,而且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和教育质量的直接评判者,它的积极参与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如今职业教育的现状。德国之所以产生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与这个有非常大的关联。\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页2.2.2重视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培训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师必须经过实践的洗礼与磨练,才能够培养学生“真才实学”。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对职业教师的行业经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德国:要求至少有三年的本行业工作经验,未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工作年限至少在八年以上,而且要求教师工作环境和归属在企业,教学始终不离现场。澳大利亚:例如TAFE学院要求职业教师必须有五年职业工作经历。而且为知识更新换代加快的需要,在TAFE学院强制安排教师享有两周以上带薪到企业业务进修。美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大一部分教师需要具有硕士学位,许多学院要求教师具有实际的经验,还要求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而且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专职教师也经常进行培训。一般是五年一次。2.2.3大胆启用兼职教师充实到职业教师的队伍除了德国的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外,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我国的职业教育比较相似。为了保证职业教学与行业现场的融合,都从相关的行业企业中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这些兼职教师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行业经验进行有机融合,带进学校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而且在职业培训学校中,兼职教师所占的数量比例还很大,可以占到学校教师总人数的50%至70%。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是以专职教师为主,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企业中的技术精英和知识精英很难真正地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没有有效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更多的则是一种“做秀”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更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第3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3.1调研单位基本情况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毗邻龙泉山,龙泉湖,1998年以前为国内贸易部直属,之后因国家对高校的体制进行改革而划归地方,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是以培养中餐、西餐烹饪、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艺术设计、运动休闲、等方面的高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而闻名国内,是四川省历史较长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高职高专院校。1985年学校自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通过30多年的不断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学校现拥有烹饪系、食品科学系、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工商系、信息技术系、运动与休闲系和成人教育部。开办专业已包括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管理、信息技术、艺术、运动休闲等几大类。所开设的专业包括烹饪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生鲜食品加工与管理、西餐工艺、西点工艺、食品工艺、厨政管理、食品开发技术、快餐连锁经营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涉外旅游、商务英语、酒店管理、酒店网络管理、装潢艺术、形象设计、工商管理、运动休闲、电脑设计艺术、家政服务管理、外贸英语、电子商务等二十多个专业,其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学校多年的办学成就在2007年5月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评估中,得到了教育厅、教育部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四JlI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四川省烹饪工艺、饭店管理、餐饮管理专业自学考试主考院校,目前办学已包涵了本科、专科、口高职(招收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五年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三月班、五月班)等层次,已经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餐饮、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有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85人。其中国家级大师、名师32人,拥有国家高级职业资格56人.国家级职业技能评委15人,兼职教师101人。学校始终重视与国际有好学校的交流,有比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当前已与法国马赛酒店管理学院、杜盖酒店管理学院建立了长期的有好协作、交流关系,定期派遣师生学习、交流。学校每年分别派遣教师赴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筹国家考察、交流或学习、讲学,每年能接待各有好学校派遣的参观、学习者1000余人次。3.2调研实施过程3.2.1调研范围与对象2011年10月-12月,对四JIl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全校9个系的360名专业课教师,抽取的调查对象有120个,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0份,问卷回收率92%。在有效问卷中,选择题的有效回收比率较高,达到98%以上:问答题的有效回收比率一般,只有90%左右。但是从回收结果上看,还是客观反映了四川I烹饪学校教师对本次调研问卷的重视,这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调研.在教师的选取中,主要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教师的职称进行分层。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7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150名,初级职称教师93名。因为样本容量与总体的教师人数比为1:3,所以在各职称层次抽取的教师数依次分别为117/3、150/3、93/3,即39、50、31。合计120名。从问卷回收的情况看,有效问卷中教师涉及的18个专业,基本上涵盖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所有专业;有效问卷中教师包含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以及初级职称教师,涵盖全面:师资类型涵盖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学校今年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有效问卷中教师的学历结构既有专科以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又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覆盖全面;从访谈对象上看主要为学校主管教师培养工作的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师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因此,从各方面数据统计的情况上,调查数据基本合理可靠。3.2.2调查内容与方式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及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这三个步骤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关系到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全面而且能够形成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充分汲取了其他调查问卷研究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四次的修改与改进,较好地解决了调查问卷问题的难度和问题的广度等问题,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搜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是否反映被调\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查者的真实想法的关键步骤,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量做到谦虚礼貌、言辞恳切。并且充分说明了本次调查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调查者的抵触情绪,从问卷的回收结果上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关系到以下研究的顺利进行.因此本着对数据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分析。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双师型”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问题;“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和评价;对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景预测等。调查问卷设置了15道题,其中1一12题为选择题,13—15题为简答题。问卷的题目类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人物访谈包括5个开放性问题。3.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情况统计3.3.1教师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认识情况问卷第一题问到:在您看来.“双师型”教师应当符合哪种标准?根据答案汇总情况来看,学校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拥有双证书”的占21%,“具有双职称”的占25%,“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占23%,“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达28%,其他占3%。衰4.1学校教师对。双师型一教师概念的认识既有教学能力,既具备理论教学项目拥有双证书具有双职称又有工程师等专能力j又具有实其他业技术资格践操作能力人数232825313比例21%25%23%28%3%3.3.2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统计据统计.有33%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又拥有\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一个或多其它职业资格证;有29%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拥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有19%fl,"J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既承担理论课又兼任实践课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是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技术人员的占17%;只有2%认为应当是其它的依据。其中,教师认同度相对较高的是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又拥有一个或多其它职业资格证。表4.2学校对搿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有扎实的理既具有高校教由企、事业单既承担理论课又兼论水平和熟师资格证,又拥项目位调入的技其他依据任实践课者练的操作技有一个或多其术人员能者它职业资格证人数192933l72比例19%29%33%17%2%3.3.3“双师型"教师比例情况据统计,接受调查的专业课教师中有59%是“双师型”教师,41%是非“双师型”教师。另外,由于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教师在自我认定时也难免出现偏差,部分基本符合条件的教师都将自己认定为了“双师型”教师,给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带来一定困难。表4.3学校的教师结构项目。双师型刀教师非“双师型"教师人数6545比例59%41%3.3.4教师培训情况统计从统计上看,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20%没有接受过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有50%接受过1—6个月的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有20%接受过6一\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12个月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培训;有7%接受过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培训;只有3%接受过2年以上的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培训。表4.4教师入职前教学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操作培训情况时间O月1--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超过2年人数20502073比例20%50%20%7%3%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欲望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教师愿意参加没有任何津贴的培训,说明绝大多数教师的自身素质较高,愿意进一步深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点在教师队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充分注意。表4.7。双师型一教师的培训意愿(%)如果学校派您参加半年以上的培愿意去不愿参加不清楚训(学习),但没有津、补贴,是652510否愿意教师们对实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如下: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有45%的入认为实训基地对教师培养的效果是“一般”,认为“很好"的占10%,认为“较好”和“好”的分别占18%和25%,还有2%P,JJ认为“很差”。表4.5教师对实训基地培养效果的评价反馈意见很好较好好一般很差人数lO1825452比例10%18%25%45%2%3.3.5校企合作情况统计从统计数据上看,有很多机会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的占15%,偶尔能参与的占5%,非常少的占20%,没有的占60%。较少或者没有机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比例高达80%,\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而很多机会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也仅占15%。表4.6教师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情况参与项目很多偶尔非常少没有人数15a2060比例15%5%20%60%3.3.6“双师型"教师福利待遇情况统计显示,“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上相比,说“好很多"与“好一点”的教师分别为8%与16%,认为“低一点”和“不清楚”的为6%与16%,绝大多数的教师(54%)则认为二者“没差别”。表4.8。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的情况(%)相比非“双师型"好很多好一点没差别低一点不清楚教师,搿双师型一教师在福利和待81654616遇方面要3.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3.4.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够统一,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一、“双师型”.教师应当拥有“双证书”,即在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同时,又拥有本专业的技能操作等级证。1、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本专业其他职业资格证;2、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本专业其他技能等级证书。二、“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双职称"。既有教师序列职称,又有其他序列的职称。l:拥有两种序列的职称证:2、既有高校教师任教资格,又拥有其他专业技术序列中级以上职称。\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一I—■—●■■■—■—■—■●■■■■■■■■—■—■—●■■■■——■■—■■■■■—■—■●————■■—■■■■■■—■■■■●■●■—■——■■■三、“双师型”教师应当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1、教学能力强,品格高尚,拥有本专业的其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拥有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强调专业知识性,操作技能性和职业素养性。最后一种观点更加强调能力和素质。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1、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讲授理论,又实地操作。2、既教授本专业的理论课,又指导实验、实训课。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熟悉技能操作。3、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动态,长期深入行业一线参加服务企业。4、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强,能实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由于教师们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观点众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给“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更进一步的统一认识。仍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3.4.2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存在分歧学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所占比例分别为33%、29%、19%、17%。四种观点中并没有一种观点能占主导地位,可见在教师中没有形成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统一认识,进而影响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方向问题。另外,通过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四川省成都市在2009年规定:“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职教师可申请拿双师型教师,具体包括近三年有1年以上(累计12个月以上)在规模以上企业一线从事专业实训工作:取得过国家、省级教育部门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在企事业单位取得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担任一门专业课教学任务,并在本学校任职2年以上;具有工人系列高级技术资格的实训指导教师、担任一门专业课教学任务,并在本学校任职2年以上等四项具体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申请“双师型"教师。但是这一标准并未得到广大的教师的认同,如何科学合理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此也可见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广大教师对这一政策理解的并不透彻,这也折射出主管部门政策宣传的不及时和不到位,政府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支持不足。\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6页3.4.3学校教师结构不甚合理调查显示,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仅为59%。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内涵的要求,在专业课教师中应当有50%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才能算合格,比例达到70%算优秀,从调查数据看(虽然为抽样调查,但却基本上能反应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状况),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够,远低于教育部的优秀要求。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质量,对培养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高职高专学生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3.4.4教师实践与技能训练不足3.4.4.1教师职前、职后技能培训机会不足从统计上看.在被调查的教师中,还有一大半以上比例的人没有机会接受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就进入工作岗位了,这与学校实践操作与教学技能培训的要求是相距甚远。这对培养出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操作水平的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当然.这也难以适应社会对技术员工的迫切渴求。另外,在“双师型”教师是否有机会参与在职继续教育的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教师有机会参加在职继续教育,说明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是很多。3.4.4.2实训基地培养效果不明显教师们对实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一般,大多数都认为实训基地的培训效果一般。这一结果表明,实训基地在学校“双师型"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教师们通过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实际收获并不太大,收效不是很明显。要让实训基地对教师的培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还需要在实训基地的打造、建设和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3.4.4.3教师在职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不多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校企合作的方式在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虽然学校有一些机会参与校企合作,但在广大教师中,参与合作的面不是很广,机会也并不是很多.且大多集中在--,J,部分经常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身上,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将极大地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3.4.4.4学校尚未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没有任何的补贴、津贴,大部分教师也愿意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的欲望还是强烈的,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深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培训。3.4.5“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明显优越性统计显示,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上与非“双师型”教师没有任何区别,或者差别很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有关福利待遇的问题,将有可能挫伤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成长积极性,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3.4.6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中,只有40%的教师期望成为“双师型”教师。15%的教师表示无所谓.45%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说明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备,教师缺乏内在的自我激励,积极性普遍不高。3.4.7政府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支持统计显示,四川省政府部门和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持,但从调查的结果上看,比较满意和满意的人数仅仅是45%,并未超过一半,这说明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和学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需要从宏观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R页第4章“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所发现的问题,结合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供基础。4.1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不一致的原因一是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规定。在国家有关文件中虽然都明确提出了“双师型”职教教师建设的目标,但绝大部分都是从数量上作了规定,而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国家也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规‘格、质量仍是大家研究争论的焦点。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识和深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较晚,虽然近年来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很多,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与解释。但是这些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性成型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和完善,才能够形成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概念。三是思想的改变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人总是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概念,而且对人思想认识的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认识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只能“求同存异,渐次统一’?。4.2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分歧的原因一是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规范措施。目前国家尚未从全国的统一层面出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主要原因是各地的实践情况不~,尚未实践出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从稳妥角度出发,不宜立即出台。二是如何与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进行衔接是一个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职业教育院校教9币职称评定尚无单独的标准,更没有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系列,而是与普通教师、甚至是普通教育的教师同一个系列,如何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评聘与现行评聘制度现结合,目前尚未发现十分完善的解决办法。4.3“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原因一是高等职业院校老师因工作量较大等原因,无法转化为“双师型"教师。近五\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学生成倍增加。而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人数增加不到30%,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由于精力所限,原来进行的业务培训难以坚持。教师脱离行业实践的时间一长,对行业发展的新情况便不够熟悉,实践操作技能自然也会出现一些退化,难免会导致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双师型”教师自然变得徒有虚名了。二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接受的大学本科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其专业实践也以在实验室的实验为主.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由于先天不足(从校门到校f-I),这部分教师普遍感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比较高。达到目标困难也较大。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由于体制的障碍,引进人才不是十分的顺畅。.目前由于人事体制及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职业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进入渠道并不十分畅通。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的技能人才时,常会遇到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优秀人才的吸纳。4.4“双师型"教师队伍训练不足的原因4.4.1培讪经费不足一是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的补贴,加之缺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观念和渠道,导致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时资金紧张,往往是有心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培训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培训费用(包含培训费用、差旅费用、资料费用、设施设备费用、培训津贴等)也非常的高昂。三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投入,投入见效慢,效果不容易立即显现.导致高职院校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经费的投入。四是高职院校为了长期发展的需要,各个方面的资金需求都非常旺盛,很难保证培训经费的持续投入。4.4.2教师没有时间参与到培训中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因承担的教学任务过重而不能参加相关培训。笔者在访谈时也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比如在教师访谈时,有的老师就提到他在2011年3月到7月的春季学期,每周担任的理论课时量在\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15—25节之间。同时每周担任的实训课程课时量在4—8节之间,每周总的课时数在19—33节之间,每天的时间排的很满。同时由于职称晋升的要求,除了教学工作外,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也很大,还需要参研课题、发表论文,这些都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加之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师都处于非常紧张的工作状泰中,没有时间参与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去。4.4.3实训基地配套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要以技能为培训重点,实行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这也对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职教师资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次讲座,一堂课程就能解决的,需要到行业一线、实训基地潜心学习和研究。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在不断的努力下,已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例如派遣教师到部分国内的学生实习基地参加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和培训,每年派遣2—3名教师到法国安纳蓖皇宫大酒店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学习。但由于经费紧张。拓展的实训基地还不够.能参与培训的教师数量有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速度跟不上,因此必须更进一步增加实训基地的数量,并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4.4.4校企合作尚未建立深层次的合作机制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教师去企业实习进修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就能让教师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去。同时职敦教师也会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企业建立成熟的合作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分配机制。但实际合作中,教师能为企业提供的指导少,更多的是向企业学习,另外,学校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条件不足,使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大多数停留在浅层次的参与合作,使教师进入企业也不能真正深入参与到企业生产中,造成了这种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同时,教师参与培训,在教师职务评聘缺乏有效使用。再者,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参加企业实践也是增加了自己的负担,积极性也不够高,这些原因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得不到企业的深度支持,一时难以建立起深层次的合作机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4.5“双师型"教师队伍待遇不高的原因4.5.1人们长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长期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职教教师也自然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因而造成职业教育岗位相应的薪酬待遇也应该比较低。“双师型”教师虽然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是职业教育中的佼佼者,但由于整体环境的待遇水平比较低,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报酬,仍然并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心理预期,因此很多“双师型"教师放弃了教师的岗位,重新回到了企业担任实训的培训教官,这是我们不得不清醒面对的一个问题。4.5.2高职院校出于资金和内部平衡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要求是“内部公平、外部具有竞争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考虑“双师型”教师待遇问题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内部的公平性,而不敢拉开“双师型”教师和非“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差距。而且加之资金的紧张,“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很不利于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6成为“双师型"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4.6.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往往因为惧怕困难而退缩,也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对于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不屑一顾。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虽然建立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但是由于体制不够完善.培训基地质量不够高.尚未形成具有本校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体系;同时学校在任用评价上缺乏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参加“双师型”培训的结果没有具体要求,培训前后在待遇和职位任用上没有差异,直接导致了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高。\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4.6.2“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院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除了对老师的理论水平进行评价外,也开始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逐渐形成了各自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评价体系,一改以前对所有老师“一刀切”的同一考核、评价标准,逐渐加大了对教师实践性能力和应用性教学能力的评估,增强了其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但是对职业院校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而言,在职称评定方面还是和普通教师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的,不利于“双师型”专业课敦师的发展。另外,在现有的评价办法中,对理论教学的工作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计算和评价标准,对理论教学水平的优劣也有评价办法。而实践教学往往由于时间长、形式多样、教学地点不固定等原因而影响其工作量和质量的评价,甚至还有些学校实践课课时的报酬比理论课时的报酬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工作量的评价上没有统一、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也影响了老师上实践技能课的积极性.更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7“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府支持不够的原因一是无可操作性政策方案。由于政府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并没有形成具有实际可操作意义的方案,无法对高职院校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二是政策倾斜问题。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逐步衍变成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加之,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因此在教育政策的倾向方面更多地转向了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法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三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高职教育一直不受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导致社会思想认识的倾斜,这必然会影响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影响高职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相应的,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第5章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5.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总体规划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应该建立教师队伍培养的总体规划,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宏观的指导,规划至少包含以下内容:1.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对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不断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分解指标、落实责任,科学管理,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汇聚和成长的校园环境。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政策保障:学校将继续贯彻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队伍培养战略。在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认真实施《关于教师培训进修的规定》、《专业带头人、学术(技术)骨干教师、主讲教师试行办法》、《在职人员提高学历和进修的有关规定》、《教师出国进修实习管理暂行规定》等师资培养政策。大力推进“青年教师行业顶岗见习计划”、“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培训计划”,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骨干教师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等的实施力度,全面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行成一套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质量。3.规划目标:到2013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到2015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4.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人事部门抽调专人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从组织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保证。5.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建立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以及职称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不断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汇聚和成长的校园环境。6.资金支持体系:在学校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保证对师资队伍建设\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经费的投入。从制度上刚性规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进修、行业实践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经费的使用管理方面,对所涉及的配套资金建立专款专用的管理机制。以财务处、监审处等部门为监督,严格经费使用的审批程序,确保资金的使用方向。7.周边配套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到2015年再建设20-30家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双师型”培训基地,并展开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8.建立教师资源库:努力挖掘教师资源,并积极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区域性“双师型”教师资源库,实现人才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9.人才引进计划:在兼职教师的聘用待遇、聘用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具有专业技能的企事业单位精英到学校任教,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5.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教育部成人教育司的司长黄尧同志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当中提出:“学校可以根据教师职务和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打造一支既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又能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技能和实践性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以上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5.2.1正确处理“师徒制"与“双师制"的关系“师徒制”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中曾经广泛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师徒制”教育模式是指采用学徒与师傅按照一定的合同结对的形式,使学徒通过对资深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情境智慧的一种对相关行业学徒进行培养的方式。“师徒制”培养模式具有对性强、方式灵活多样、培养成本低等特点,但是这一传统的“一师一徒”的固定搭配模式,过多地强化了信息的单向流通,容易产生信息屏障,形成狭隘思维,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大批量培养高\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5页素质人才的需要。而“双师制”正是在“师徒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双师制’’就是“师徒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被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经验的广泛吸纳、人格的独立完整和多向互动性沟通,从而促进被教育主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双师制”和“师徒制”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孤立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将两者不断地融合和贯通,最终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从而促进“双师制”的发展。.5.2.2确立新型“双师型"教师观首先,“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的首要条件,否则,便无法开展教学工作。也正是基于此认识,德国培养职业教师的第一阶段,便是在大学或者相关技术学院学习5年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样,“双师型”教师也必须具备深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其次,“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科学知识。如果说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教育学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就是教师将相关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的最主要手段。该阶段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应当包括试讲、听课以及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等。再次,“双师型”教师还应当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又要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而且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既要在校园内进行协调与交往,又要跟企业、行业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因此,其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的管理规律,并能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和行业的管理。综上,新型的“双师型"教师观是指“双师型”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I,勺II力,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并持有“双证书"的专业教师。5.2.3建立校内的“双师型"教师评聘标准一是宏观角度。虽然教育部和各职业技术师范学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教师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界定,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难以量化的地方,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更能被广泛认同的界定,并制定出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双师型”教师评聘标准。二是微观角度。在宏观的“双师型”教师评聘标准尚未出台前,四川I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并结合有关理论建设“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平台。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符合以下标准:一、拥有高校中级(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获得其他序列的本专业中级或以上职称,且具有半年及以上的相关行业工作经历,能够承担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二、拥有高校中级(讲师)及以上的职称,有累计超过两年的本专业生产、实践、服务或管理一线工作经历,能够承担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工作。三、拥有高校中级(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负责本专业厅级及以上的科研课题。并获得省、部级相关奖励.或本人的相关技术成果获得5万元以上的转让费,或在科研开发等方面获得项目经费10万元以上,且能胜任本专业1门及以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四、具有中级及以上非教师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能较好地胜任本专业1门及以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五、在科研单位或企事业单位获得非教师序列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任教1年以上,能承担本专业1门及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以上标准只要满足一条便可以享受“双师型”教师的有关待遇。同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严把进口关,制定教师准入制度。在当前的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的招聘考核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在任教前,应当首先参加教师资格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工作。工作的前一年,教师应当作为实习生,接受教学技能培训和到企业、行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实习期满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对于取得“双师”资格的教师,每3年要进行一次考核并重新认定,并根据考核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每三年中要有累计半年以上的行业实践锻炼等。5.2.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建设首先是立足岗位的一体化校本培训。将课程设置综合化,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与“双师型”教师特点相符的课程体系。在课\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程开发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分析,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性强,使教师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具备该课程所需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同时,要求“双师型”教师都能有计划、目有标、有步骤地不断完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质。通过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提升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讲课比赛以及各类培训不断锤炼自身的基本功。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9币实训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新聘用的青年教师在承担相关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深入本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清楚常用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1至2门实训课程.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掌握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过程。其次,实行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骨干教师培训。短期培训主要是职前培训,以脱产培训为主,主要是对实践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使他们获得一线的生产、管理经验;同时对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促进其不断提高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长期培训主要是选送德才兼备、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到相关高校或行业一线参加进修和锻炼,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操作技能。再次,开展轮岗制培养。定期对中青年教师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使专业教师熟悉本专业的相关实践教学岗位,提高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第四,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将专业教师派遣到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和锻炼,并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提升技能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学校还应当将派遣青年教师参加行业锻炼作为一项制度,与横向科研课题的开发、产品设计、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相结合,并长期坚持下去。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的时间,可核准为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不仅要派出教师学习,还必须不断加强对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进修的管理工作,科学安排、实施进修实习计划,减少教师实践进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对实习教师实施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加强对教师实践进修效果的评价,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实习报告、答辩以及操作示范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各项材料存入专业教师行业培训档案(张义丹2011)。最后,实行“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办法,“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制度可以大大缩短青年\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教师对岗位情况、教育教学过程的熟悉和适应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新、老教师共同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思考。这种模式对于有一定理论教学基础的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加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一条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捷径。5.2.5积极吸纳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专任教师要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当前。要迅速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仅仅依靠培养校内的理论课教师和操作课教师还远远不够,在实践技能操作教师的培养方面,可以在培养校内教师的同时,积极吸纳校外的优秀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注意吸纳企业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进行任教,不断加快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吸纳企业精英.请进+来,是一条捷径。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来担当。将这种复合型人才、企业精英从相关企业请进来,能填补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历的缺陷,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双师化”的有效途径。学校从企业引进精英的办法主要有两条,一是从行业一线聘请实践技能高超,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通过相关教育学理论培训,能胜任专、兼职操作技能教师。来自行业的实践技能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最新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填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最为迫切的学习需要。外聘兼职教师作为学校跟企业之间的媒介,引导着学生如何顺利跨入行业,适应企业,拥有着任何“双师型”教师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在实践技能操作方面的先进性和行业经验、经历方面的丰富性。故而学校应当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其能持久发展,并不断扩大规模。同时还应当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提高行业专技人员参与职业培训和教育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第二是从行业、生产部门引进拥有其他序列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行业一线有多年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或是引进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符合教师资格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任教师。这种从企业请进精英的方法,不仅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双师型”教师的比中,提高实践指导老师的比例,文能在提高校内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方面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是一种快捷的、有效的、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模式。\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Q页5.2.6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第一,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及其引起的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不够重视的现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人才队伍发展的核心,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努力构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首先,建立以《教师法》等有关法律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在“双师型”教师的资格确认、职务评聘、选择任用、培训进修、工资福利、奖惩考核、人员流动等相关环节拟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建立一套行业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学历水平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学能力与教育理论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培养体系。筹建开放式师资培养体系,从资格确认、教师来源、教育资源等的开放构建开放式师资培训体系,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给予制度、人员、资源的保障。第二,建立调动“双师型"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针对高职院校优秀师资流失严重的现象,各高职高专院校不仅要以校本培训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还要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措施,留住培养出的优秀师资。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成才的积极性。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双师型”教师的有关需要,通过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学校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要多方面筹措师资培养经费,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其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学校还可以对获得了“双师"教师资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如“提高课时津贴、优先评聘职称、参与出国进修、培训、学术休假等,让各学科、各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充分享有教学的改革权,提高其参与学校改革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突显出“双师型"教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不断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并激励更多的教师以具有“双师”素质为荣。5.2.7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建立基于“双师型”教师发展情况的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有利于不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首先,评价应当以考核作为基础,因而首先要做好考核工作。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包括教学工作考核、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及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的考核。具体内容见表6.1。表5.1。双师型一教师考核体系及内容考核体系考核内容部门考核培训效果、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等专家组考核理论素养、科研水平、综合素质等行业考核参与行业实践、培训:对行业发展贡献等学生考核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授课效果等教师互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协调合作等考核体系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各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需要与相关行业接轨,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制定专家选取标准,从学科带头人、有关职能部门、.行业专家中抽取专家建立评估专家库,开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工作。另外。教师与学生参与考核也有利于提高师生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程度(张义丹2011)。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应当是依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良好的专业态度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素质的最基本体现,也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首要条件。德、能、勤、绩是教师素质的体现,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专业技能构成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本研究主要考虑从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张义丹2011)。具体考核指标见表6.2。其次,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一是全面地掌握教师个体的工作信息,发现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二是及时进行“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诊断评价。三是尝试根据考核评分结果对“双师素质”教师进行等级认证,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等级的高低,在岗位津贴、课时津贴等方面按等级进行分配,形成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双师素质”教师评定的长效机制。表5.2。双师型劳教师考核指标基本框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1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遴选条件教师资格证书、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职称、行业实践实践、课题参与、论文发表、成果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考核评价专业态度(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爱岗敬业J、专业水平(理论素养、参与课题、科研应用、统计分析、信息检索、论文撰写)、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创新、授课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课堂管理、学生评教)、实践能力(参与行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实习就业、行业影响力、对行业贡献)认证机构教师资格认定中心、有关职业资格认定机构、学校(院>人事处认证方式个人申报、部f-1(单位)推荐、综合评价认证年限2年注:括号内为三级指标5.2.8变革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第一,加强对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的有关政策,建立兼职教师准入机制和专业技能评价体系,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方式、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吸引行业中的优秀人员来校任教。例如在严格执行兼职教师的聘用程序时应当:首先,各系部要按照各专业的教学与发展需要,提出拟聘人员,然后提交人事、教务部门进行审核,并会同有关专家对拟聘人员实施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员,由学校主管校长审批,并颁发兼职教师的聘书,签署相关协议。通过这样的准入考核,从源头上对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给予充分的保证。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各专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这是十分复杂的、长期的工程。一方面要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善于发掘兼职教师资源.建立拥有一定数量高水平行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库”。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兼职教师资源情况,互通有无,并定期对人员信息库进行更新,实施动态的管理,从而建立一支动态的、来源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第三,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首先,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方面,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条例》等政策,坚持人员选聘条件:加强教师教书育人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施兼职教9币的职前培训制度,进行有关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张义丹2011)。\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2页其次,兼职教师每学年还应当系统讲授一门以上的课程并指导相关专业的技能操作,应该开展1—2次的本专业学术讲座或1次以上的实践技能操作表演。另外,还要组织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有关教研活动、撰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课程讲义等等,组织他们参加教学会议、专业论证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等提供咨询意见。再次,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可以采取工资化的手段,签订长期的聘用合同,淡化雇佣关系,津贴按月发放,而不只是发放任课期间的课时费;另外,加大感情投入力度,将其与校内教师同等对待,甚至还要更为关心。这样,他们就会把学校的事业也当成共同的事业,主动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从而大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需要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教师间的竭诚合作,通过走校、企合作,专、兼职结合的道路,才能不断打造高职高专院校特有的师资队伍.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3页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了科学理论的学术型人才,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掌握高技能的人才,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和师资状况受到广泛的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现状和模式成为各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成为了高职高专院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背景情况进行了描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相关文献。通过理论研究,对调研学校相关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论文首先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如“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教师专业化理论、终身教育观以及成人学习理论等:其次,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再次,在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为实例,研究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导致现状的内、外部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汲取其经验和教训,结合相关理论,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办法,探索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策,主要包括:1、确立新型“双师型”教师观;2、确立校内“双师型"教师的评聘标准: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建设;4、积极吸纳利用校外人才资源;5、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6、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7、变革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仅应该包括“个体双师”,而且还应该包括“群体双师”,并进一步认为培养“个体双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终目标,而“群体双师”作为特定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是一种权宜之计。二是“个体双师”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个体“双师型”教师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长,开创性的提出了创建区域性,双师型”教师资源库的设想,通过优秀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对资源的互换与共享,将人才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度。\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4页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在对问卷调查的梳理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回答不够详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普遍意义;另外,由于本人能力水平的限制,在理论分析方面还不够深入,所得的结论还比较粗浅。但是,本人十分热爱本职工作,非常有兴趣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做好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不间断的后续研究。\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5页致谢光阴似箭,岁月荏苒,三年的硕士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心中满怀感激与眷恋。三年的学习经历不仅使我丰富了学识、拓宽了视野,而且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我的成长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无私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真挚的祝福。’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嚣##教授。三年来,无论是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都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帮助我。这期间,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老师高屋建瓴的渊博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以及诲人不倦的师德。在我的心目中,###老师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更是一位令人景仰的长辈。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从选题、资料收集、开题,还是到最后的定稿,##替老师都对我谆谆教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论文的最终完成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这些我将铭记于心。衷心感谢在三年难忘时光中陪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我的进步得益于这个团结、乐观、进取的MPA研究生班。此外,由衷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多年来对我学业的支持,正是他们无私的爱才令我最终完成学业,我将永生难忘。\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6页外文参考文献[1]mnnaLi.Teacherevaluation:Guidetoeffectivepractice[M].Bost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5:25-27[2]AlisonViskovic,JocelynRobson.CommunityandIdentity:experiencesanddilemmasofvocationalteachersinpost-schoolcontexts[Z].:2001.2【3]AnnBridgwood.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acomparisonbetweeninitiativesinBritainandabroad[Z].:1987,3[4]Bonnan,W.C.&Motowidlo,S⋯JExpandingthecriteriondomaintoincludeelementsofcontextualperformance[M].Jossey-BassPulishersA,1993【5]CurtisR.Fineh.VocationalTeacherEducationinanEarofChange:TheUnitedStatesEXperience[J].AustralianJournalofTcacherEduemion·1998·23【6]ComfortB.S.Mndebclc.EphraimDlamini.HigIlschoolvocmionaiprogrammers:self-reportedperceptionsofvocationalteachersinSwaziland[Z].2008,3【7]E-commerceTrainingNeededforVocmionaiEducation[J].China。SForeignTrade,2012,(1)【8]FangY.BerufsausbildungimDunlensysteminderbundesrepublikdeutchland—eine’Investitionfuerdiezukunft.DerBundesministerfuerbildingandwissenschaft[J].ChineseEducation,1997.2:15·16.【9]Geiger.RogerLOrganizedResearchUnits-ModernPedagogy[M].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2002:88【10]Goldman,Philip.TheQualityofVocmionalTeachersEducation,InstitutionalRolesandProfessionalReaiity[J].Europe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2008:28-30【11]GovindDesai,TomWhiteside.VocationalTeachersinHigherSecondarySchoolsinDevelopingCountries:acasestudyofGujarat[J].ResearchinPost-CompulsoryEducation,l999:49.5l【12]Gumpon,P.J.Academicrestructuring[J].vocationaleducation.2000·(39):67-91·【13]GovindDesai,TomWhiteside.Vocmionalteachersinhighersecondaryschoolsindevelopingcountries:acasestudyofGujarat[Z].:1999,3\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14]JocelynRobson,BillBailey,ShirleyLarkin.Addingvalue:investigatingthediscourseofprofessionalismadoptedbyvocationalteachersinfurthereducationcolleges[Z].:2004,2【15]LANWeil.DiscussionontheEstablishmentof”HigherVocationalTeachers’Specialty”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China--BasedOHInvestigationinHigherVocationalSchoolsinChongqing[J].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201【16]Nien-TzuHsieh,Yi·JengHuang,Chien·PenChuang.TheStudyofDesignandPerformanceAnalysisofAdaptiveLearningandTeachingSystemforJuniorVocationalEducationStudentsinTalwan:ACognitive—loadPerspective[A]..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nc.[C].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nc.: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nc..2010.9·10-11-12-13-14.【17]NSB.peerReview,EducationReforms[J].ScienceNews,1975:108【18]RamleeB.Mustapha,JamesP.Greenan.TheRoleofVocationalEducationinEconomicDevelopmentinMalaysia:Educators’andEmployers’Perspectives[J].JournalofIndustrialTeacherEducation,l998.39:2【19]ReinholdNickolaus,BemdKnoll,TobiasGschwendtner.Innovationsinvocationaleducationanddifficultiesintheirempiricalsubstantiation[J].EuropeanJournalofVocationalTraining,2007【20]Robertson.1an.Le锄ersAttitudestoWIXITechnologyinProblemBased,BlendedLearningforVocationalTeacherEducation[J].AustralianJounl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08:13【21]Roy,Rustum.InformationScience:TheeRealDefectsofPeerReviewandanAlternativetoit【J].Science,Technology,1985,3:74【22]Shaanxi:Implement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ProjectforModernAgricultureDevelopment[J].ChinaPopulationToday,201l。1【23]SteveWheeler,DawnWheeler.Usingwikistopromotequalitylearninginteachertraining[Z].2009,1:13【24]TeacherEducationinAmerican.ACountryReportSubmittedfortheATDIDconferenceonteachereducationsponsoredbyENSNCO\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8页【25]TeacherEducationinAustralia.ACountryReportSubmittedfortheATDIDconferenceOilteachereducationsponsoredbyENSNCO\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中文参考文献[1]白晓龙,顾卫兵,杨春和,姚进一.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58-59[2]白智童.英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对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3]卜时忠.构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19-120[4]蔡秀勇.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0-62:[5]陈明昭.适应职院教学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S1):70-72[6]陈小燕.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5-8[7]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19-22[8]陈玉纹.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海师范大学,2011:120—125[9]陈召净,王琦,李娜.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164-165[10]崔恒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探析[J].科教论从,2008,(24):235[11]崔宏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9—12[12]崔少敬.刍议农林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消费导刊,2008。(09):150—151[13]道远.国外是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J].职业技术.2007,(5):57—58[14]刁晓兰,刘乾,惠石娟.双师型教师对临床护生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09,(12):122—123\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0页[15]丁文生.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文学教育(上),2011,(04):120-121[16]杜明汉.财经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4):66-69[17]杜蜀宾,贺建华.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66-68‘[18]葛仲夏.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8[19]龚锟,熊冰玉.工学结合育才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建设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91-92[20]顾晓叶.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13—16[21]管平.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12):10—12[22]郭晖.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和对策[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65—67[23]海滢.基于项目管理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2[24]何兵,唐凯兴,覃铭,韦青松.后发展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J].百色学院学报,2010,(05):122—126[25]何春联,朱盛毅,江越平.“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与模式研究一基于高职院校“双证型”学生培养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4):116-117[26]黄立营.“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设计[J].煤炭高等教育2004。(1):105-108[27]黄荣英,付丽琴,富原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39-142[28]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9—45[30]金光明,李升和,蒋传好等.畜牧兽医本科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02):50-54\n一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1页[31]康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86—87[32]李金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6—47[33]林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86-388[34]李建民.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3,(14):25-28[35]李丽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72-75[36]廖哲智,高阳.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66—68[37]刘成彬,廖达琼.浅谈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37-38[38]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15[39]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8-30[40]刘铁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05):91-93[41]刘艳青,张磊,李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向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2010,(04):4-5[42]路静,高娜,韩丽君.高职高专纺织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纺织科技,2009,(04):76[4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8-89[44]苗晓燕。张高明.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21-122[45]牛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48-49[46]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20[47]石新生.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111\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2页[48]宋梦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9-100[49]沈桂芳,郭元.论民办本科高校的“梯队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10,(31):26[50]隋静.实施“双培双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技和产业,2011。(10):1.26—129[51]唐铸文.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S1):123—125[52]唐晓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1,(20):52—53[53]田伟,卢红学.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4):61—62[54]田正平.中国教育家评传·黄炎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55]王静,许永勤.安保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及培养途径[J].职业时空,2010。(10):69—71[56]王金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3):53—57[57]王文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6,(15):110-111.[58]王雄,付路,张义丹.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建立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264[59]王旭善.必须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的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8[60]王旭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1]王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探讨一兼论哈尔滨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2011,(09):8-9[62]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13-15[63]吴友风.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医科大学。2011[64]徐英俊,齐爱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J].\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3页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人教育,2009,(11):11—14[65]闰达.浅析利用网络信息化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J].中国外资,201l,(16):205-207[66]易其顺,盘世准,言经柳.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02):77—79[67]于立国,王秀梅,周晓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38—40[68]袁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2):110一112[69]曾跃霞.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16一118[70]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87-88.[71]张燕琴,李龙根.学生顶岗实习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结合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46[72]张义丹.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策略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89—91[73]郑淑媛.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6):37-39[74]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5]周颖,刘英.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38-40\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4页附录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有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尊敬的老师:’您好!为了探求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特设置本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将成为构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9币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有关问题的重要资料。您所提供的信息和做出的答案只作为本课题研究使用,您的所有个人信息都将受到严格的保密。请您在各题后面的括号中填写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对所有开放性和半开放性问题进行详细作答。在此,十分感谢您接受本次调查以及对本课题的支持和帮助。1.在您看来,。双师型一教师应当符合以下哪种标准:()A.拥有双证书B.具有双职称C.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D.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E.其他2.本校认定“双师型一教师的标准有哪些(可多选)()A.既承担理论课又兼任实践课者B.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者C.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又拥有一个或多其它职业资格证D.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技术人员E.其它依据3.您属于哪一类的教师()A.“双师型"教师B.非“双师型”教师4.在您看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一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如何?()A.十分重视B.有点重视C.重视D.不够重视E.相当不重视5.对学校建设“双师型一教师队伍的措施与制度,您是()A.十分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D.不够满意E.十分不满6.学校是否经常派遣教师参加相关培训()A.是B.否一如果有,近三年来您参加过儿次?()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5页一如果是,您在入职前是否经过教学理论培i)JljtD实践技能操作培iJIl?()A.没有B.I-6个月C.6—12个月D.1年以上E.超过2年7.在培养教师方面,实训基地起到的作用如何?()A.很好B.较好C.好D.一般E.很差8.学校是否对“双师型一教师进行后续的培训与培养()A.是‘B.不是C.不知道一如果是,相比非“双师型”教师,其参加培训与培养的机会()A.多得多B.略多C.一样多D.不是很清楚9.相比非搿双师型刀教师,矗双师型一教师在福利和待遇方面,要()A.好很多B.好一点C.没差别D.低一点E.不清楚10.您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情况如何?()A.很多B.偶尔C.非常少’D.没有11.如果学校派您参加半年以上的培训(学习),但没有津、补贴,您()A.愿意去B.不愿参加C.不清楚12.您对成为“双师型一教师的积极性高吗?()A.高B.不高C.无所谓13.您是如何理解。双师型一教师的内涵的?您认为“双师型一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的素质和能力?14.在认为学校在“双师型一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5.在您看来,培养“双师型一教师队伍的关键之处在于?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应对?您的个人信息:年龄——学历——毕业院校教龄——现讲授课程职称——职务——一所在院系——\n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6页——_—l_l———I__●l_一II——————I●二、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访谈提纲1.您如何定义“双师型”教师的及其内涵?您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的能力和素质?2.本校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方面有何标准?是否制定过有关规定?3.本校在“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都有哪些具体做法。您对这些做法’如何评价?4.本校是一所在学校类型和专业设置都很有特色的学校,这对教师也有特别的要求.本校是如何采取措施去适应和满足这些特别要求的?本校在聘任或引进教师时是否也要求教9币有“双9币”素质或“双师"资格?5.您认为本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方面主要有哪些成功经验?还存在哪些困难?您认为应该怎样去解决它,i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