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 MB
- 2021-10-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如果我中了大奖
鲸鱼
:
如果我中了大奖,就赶紧用最先进的技术减肥,争取减出标准的三围
熊
:如果我中了大奖,就去大饭店点一盘“红烧人掌”吃
老鼠
:
如果我中了大奖,就找两只漂亮的女猫给我当“三陪”
乌龟
:如果我中了大奖,就买份养老保险,从
60
岁开始领养老金咱还可以领几千年,太合算了
蜜蜂
:
如果我中了大奖,就去买套别墅自己住,搬出现在的集体宿舍
斑马
:如果我中了大奖,马上就整掉身上的纹身,省得别人再说我是不良少年
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学习目的
理解和熟悉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方法;存货控制方法
掌握
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综合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合理资本结构确定方法;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方法
了解
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分析和股权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流动资产控制
第二节
资本控制
第三节
杠杆效应与风险控制
练 习 题
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流动资产控制
一、现金控制
二、应收账款控制
三、存货控制
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现金控制
现金:
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现金
:库存现金
广义的现金
:不仅包括库存现金,还包括银行各种存款和各种现金等价物(
本节讨论的对象
)
现金的特点:
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随时用于清偿到期债务,可以随时用于各种采购及费用的支付),流动性较强,但是盈利性较差
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持有现金的动机
交易动机
:
支付动机,是指企业持有现金以便满足日常经营业务的开支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有现金收入,为什么还要持有现金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现金支出的需求呢?(
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不平衡
)
交易动机的现金需求量主要
取决于
经营销售规模
预防动机
:
是指企业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现金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资金预测和计划来估算,但许多意外事件的发生将会影响和改变企业的正常现金需求状况、打破原有的平衡
预防动机的现金需求量
取决于
:
现金预算的可靠程度、临时举债能力、风险承受能力
投机动机
:
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的需要(一般企业专设投机性现金储备相对较少,下面重点讨论企业为了交易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现金的情形)
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现金控制的目标与内容
现金控制的目标
:就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适度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现金的持有量和持有成本,以提高企业整体资金的收益水平(
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权衡选择
)
现金控制的内容包括
通过
编制现金预算
来预测和控制企业现金需求量
通过特定的方法
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流量控制
:包括加速收款、延缓支付和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
(现金预算在第五章已讲)
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现金周转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
存货模型
随机模型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1
、现金周转模型
现金周转模型
:是通过现金周转天数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型
现金周转天数
:是指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产成品出售收回现金的时间。它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教材
166
页图
7—1
所示,公式表示如下
1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可见
:
在企业的现金需要量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现金周转天数,以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进而减少现金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教材
166
页
【
例
7—1】
现金周转模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
两个前提条件
:
(
1
)
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持续稳定,现金支出需均匀稳定,不确定因素少,保证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量可以根据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预计;
(
2
)
未来年度与历史年度的周转效率基本一致或其变化率可以预计,使企业可以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较为准确地测算现金周转天数。
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能满足,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的准确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
1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
: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寻找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成本分析模型的关键
:确定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其具体内容包括:
机会成本
:企业由于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必然放弃将其用于其他投资机会而可能获得的收益,这种放弃的潜在收益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一般用证券投资收益率等指标来表示。
机会成本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成正比
,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
管理成本
:企业持有现金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
是一种固定成本
,它与现金持有量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关系
短缺成本
:是指企业由于现金的持有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如丧失购买能力成本、信用损失成本等)。
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
,即现金持有量越大,短缺成本越低
1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如果能够找出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则可以根据坐标图来求解(相关总成本是一条凹形曲线,曲线的最低点即是现金相关总成本的最低点,相应的持有现金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C
*
)
成本分析模型易于理解,但要求能够确定决策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成
本
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线
短缺成本线
管理成本线
(决策非相关成本)
相关总成本线
C
*
1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3
、存货模型
企业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批量类似,因此,可用存货批量模型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
该模型假定
: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总需求量可以预测出来,并且企业每天的现金需求量稳定不变,当现金余额为零时,可通过出售有价证券获取现金,使现金余额重新达到应有的水平
时间
现金余额
C
C/2
平均现金余额
1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存货模型的着眼点
:也是寻找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只不过
存货模型是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和有价证券联系起来
,将现金的持有成本与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交易成本进行权衡。这时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即企业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收益。通常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它
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变化
。现金持有量越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但可以减少现金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交易成本
有价证券转换现金的转换交易成本
:如经纪人费用、税金及其他管理成本。假设这些成本只
与交易次数有关
,则交易次数越多,转换成本越高
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使得以上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用公式表示为:
TC=
(
C/2
)
· K+
(
T/C
)
· F
1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TC
为
C
的函数
,
求导,得出上式
见教材
169
页
【
例
7—2】
存货模型是以有价证券的转换作为现金惟一来源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而且要求现金均匀支出,因此,真正能够满足条件的企业并不多见
1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4
、随机模型
米勒
-
奥尔模型,
是企业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测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它假定企业每日的净现金流量为一随机变量,其变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间。这种对现金持有量的控制如图
7—4
所示
现金持有量
时间
H
R
L
上限
最优现金返回线
下限
1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根据随机模型,
H
与
R
可按以下公式确定
:
最优现金
返回线
上限
H
= 3R
―
2L
下限
L
是企业现金的安全储备额,可以取为零(但一般企业不会等到现金降为零时再补充,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及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
见教材
171
页
【
例
7—3】
运用米勒
-
奥尔模型,计算相对复杂,不易操作,但被西方公司广泛采用,应用时注意四项工作:
设置现金余额的控制下限
估计日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差
确定利率
估计转换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
式中:
F
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成本;
σ
为每日净现金流量变化的标准差;
K
为有价证券的日利率
1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现金收支的日常控制
现金收支控制的目的:
在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
三种基本方法:
一是尽量加速收款
:银行业务集中法、锁箱法
二是严格控制现金支出
:主要包括
金额上的控制
和
时间上的控制
(延缓应付款的支付、使用现金浮游量)
三是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
: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可以使其所持有的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为此,企业应认真编制现金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支付时间与现金收入时间的同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
1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应收账款控制
应收账款:
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商业竞争
:为了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用率,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
提供商业信用销售产品,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应收账款控制探讨的内容对象
)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
:结算原因造成的(
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属于应收账款控制的内容对象
)
小资料
7
-
1
教材
174
页 美国若干行业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2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
由于应收账款是企业在应收账款上进行的投资,虽然这种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但另一方面,也会因此产生成本,主要包括:
(
1
)机会成本:
即企业的资金由于投放于应收账款而失去了可能投资于其他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如投资于有价证券便会有利息收入。这一成本的大小通常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本成本或有价证券利息率有关
(
2
)管理成本:
即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所耗费的各种费用,如调查客户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信息的费用、收账费用等
(
3
)坏账成本:
即由于客户破产、解散、财务状况恶化、拖欠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因此,
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
就是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收益和该政策所增加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应收账款控制的内容
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并依此来指导企业的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控制
根据企业的总体赊销规模,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用于指导与该客户的信用往来
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占用、回收情况,进而对企业的信用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加强对应收账款收回的控制,对于逾期欠款,通过一系列的收款政策,全力催收
2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
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商业信用进行规划和控制而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包括
1
、信用标准
2
、信用条件
3
、收账政策
2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
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则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
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是通过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来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的
企业通常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估,常见的
信用评估方法
有:
5C
评估法
和
信用评分法
2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5C
评估法:
是对影响客户信用的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的一种定性评估方法
信用评分法:
是通过打分的方式评价每一个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公式为
品德(Character)
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
抵押品(Collaterral)
经济状况(Conditions)
Y=
∑
a
i
x
i
i=1
n
式中:
Y
代表某企业的信用评分;
a
i
代表事先拟定的对第
i
种财务比率或信用情况指标进行加权的权数;
x
i
代表第
i
种财务比率或信用情况指标的评分
2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
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信用条件的基本表示方式为:
“
2/10
,
N/30”
,
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购货并取得发票后
10
天内付款,则可享受
2%
的现金折扣;如果
10
天内未能付款,则不能享受现金折扣,且应将全部货款在
30
天内付清。其中,
10
天为折扣期,
30
天为信用期,
2%
为现金折扣率
(
1
)信用期限
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销售量,从而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就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一是使平均收账期延长,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引起机会成本增加;二是引起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增加
因此,企业是否给客户延长信用期限,应视延长期限增加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而定
小资料
7
-
2
教材
178
页
信用期限的国际差异
2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2
)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为了促使客户尽早地付款,企业通常会向客户提供
现金折扣优惠
折扣期限
:是指企业规定客户可以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
企业提供现金折扣使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缩短,从而使应收账款的数额下降。但是现金折扣实际上是对销售收入的扣减,因此,企业是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大幅度的现金折扣,应权衡提供现金折扣后所得的收益和现金折扣成本
(
3
)信用条件的决策分析
见教材
179
-
180
页
【
例
7—4】
、
【
例
7—5】
熟悉教材案例分析
2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3
、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
是指企业为了催收已超过信用期的欠款而采取的相关程序和方法的组合
收账政策的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选择收账费用的投入量
、
制定收账程序
(
1
)收账费用投入量的选择
企业对于客户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收账费用
一般来说,企业制定严格的收账政策,则可以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但是投入的收账费用也增加
因此,要制定
合理的收账政策
就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之间
进行权衡
,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制定的收账政策是可取的
值得注意的是
:收账费用的投入与其所产生的效益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7—5
所示
2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2
)制定收账程序
企业在收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收账程序,通常采用如下的程序进行收账:①信函通知;②电话催收;③派专人与客户当面洽谈;④对客户采取法律行动
为了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企业在催收账款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如果企业的收账努力程度过大,采用的收账方式过于激进,则会损害与客户的关系,使企业的销售受到不利的影响
0
A B
收账费用
坏账损失
可以看到,企业一开始投入的收账费用只能减少很少的坏账损失,但当收账费用投入量增到一定水平(
A
点)时,进一步增加收账费用则开始对坏账损失减少有显著的作用,然而当收账费用增至另一水平(
B
点)时,再增加收账费用则对减少坏账损失几乎不再起作用,因此
B
点称为饱和点
,它表明一定量的坏账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2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1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2
.利用信用额度控制
3
.应收账款监控
在应收账款的监控过程中,可供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
1
)账龄分析法:
账龄分析表 教材
183
页
(
2
)平均收账期法
3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三、存货控制
存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流动资产物资,一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三类
企业持有存货的动机
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获取规模效益
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是一项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因此,加强存货的规划和控制,使存货保持在最优水平上,会极大地改善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
小资料
7
-
3
(教材
185
页)美国若干行业的存货比重
3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存货控制的目标
增加存货可使企业获得采购和生产的经济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灵活,但是存货的增加也会发生各种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
TC
a
=
订货成本
+
购置成本
= F
1
+D/Q·K+DU
2
.
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
TC
c
=
储存固定成本
+
储存变动成本
=F
2
+K
c
·Q/2
3
.
短缺成本
:是指由于存货储备不能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造成的损失,如停工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经济信誉的损失、紧急采购的额外开支等。短缺成本用
TC
s
表示
存货储存的总成本
:表现为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三者之和,
用
TC
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3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TC
=F
1
+D/Q
·
K+DU+F
2
+K
c
·
Q/2+TC
s
从
上面的具体内容分析可见:
存货的增加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持有存货的成本
存货控制的目标
:就是要在存货的效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尽量降低存货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
3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
经济批量控制:
是最基本的存货定量控制方法,
包括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及其
扩展模型
两方面内容
1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通常是建立在如下
基本假设
基础上的:
(
1
)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所需的存货市场供应充足,在需要存货时可以立即取得
(
2
)存货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
3
)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
4
)一定时期的存货需求量能够确定,即需求量为常量
(
5
)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单价为已知常量
(
6
)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3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基于上述假设,存货相关总成本的公式简化为:
TC=TC
a
+TC
c
根据上述公式,为了求出存货总成本
TC
的最小值,从数学角度,只要对上述公式求一阶导数即得:
这就是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由此求出的每次订货量
Q
就是使存货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
固 定 的 费 用
3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基本模型
还可以演变成
其他形式
教材
188
页
例
7
-
6
教材
189
页
图
7
-
6
图中:
储存变动成本与一次订货规模成正比例变化,订购变动成本与一次订货规模成反比例变化,由此决定相关总成本线的变化。由此,
Q
*
点即为可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
最佳订货周期:
经济批量占用的资金:
3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扩展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而现实生活中能同时满足上述假设条件的情况相当罕见
为了使基本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需要适当放宽假设条件,同时改进基本模型
(
1
)订货提前期与再订货点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假定“需要存货时可以立即取得”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中,企业从订货到收到货物往往需要若干天
企业需要计算自订货至收到货物所需的天数,此天数称为订货提前期,用
L
来表示
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
企业再次发出定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
R
表示
。它的数量等于订货提前期(
L
)
和每日平均需用量(
d
)
的乘积,即:
R=L×d
例
7
-
7
教材
189
页 图示
7
-
7
3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2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假定存货一次全部入库。事实上,存货可能陆续入库,库存量也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制品的转移,几乎都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这时,需要对基本模型进行一些修改
假设每批的订货量为
Q
。
由于每日送货量为
P
,
则该批存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
Q/P
,
称为送货期。具体如教材
191
页 图
7—8
所示: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为
TC
(
Q
)
=D/Q ·K+Q/2·(1- d/P) ·K
C
对上式求一阶导数,或者建立全年订货变动成本等于全年储存变动成本的等式,得到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
3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相应的,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经济批量的相关总成本为:
教材
191
页
【
例
7—8】
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还可以用于自制和外购(零部件等)的选择(教材
192
页说明)
(
3
)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在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中,假定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在销售时都有批量折扣(商业折扣),即对大批量采购的企业往往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相关总成本除了考虑订货变动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购置成本(因为购置成本随着订货批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构成了存货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
存货相关总成本
=
订货变动成本
+
变动储存成本
+
购置成本
3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考虑商业折扣情况下确定经济批量的步骤:
①确定无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批量和存货相关总成本
②加进不同批量的进价成本差异因素
③比较不同批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找出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
教材
192
页
【
例
7—9】
(
4
)存在缺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基本模型中假定不允许缺货,从而杜绝了缺货成本。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因供货方或运输部门的问题导致所采购的材料无法及时到达企业,发生缺货损失的现象,这时就必须将缺货成本加以考虑(因为缺货成本已存在,并且随订货批量的变动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使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和缺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才是最佳的订货批量
4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存货相关总成本
=订货变动成本
+
储存变动成本
+
缺货成本
设
S
为单位缺货年均成本,利用导数求解的方式,所确定的存在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的公式为:
最低的相关总成本为:
教材
193
页
【
例
7—10】
4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存货控制的其他方法
1
.定额控制
2
.归口分级控制
3
.
ABC
控制法
4
.现代存货的控制方法:
JIT
和
MRPⅡ
JIT
(
准时系统)
Just-In-Time
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
Taiichi Okno
)
提出的,
JIT
库存管理的思想是:企业应持有最低水平的库存,保证生产的不中断不是依靠企业自己持有库存,而应依靠供应商的“准时”供应。这样就降低了存货的资金占用,降低了各项存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公司都采用了
JIT
存货控制系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戴尔计算机公司在产成品方面应用了该系统,由于戴尔只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装计算机,因此产成品库存为零(
小案例
7
-
1
教材
196
页
)
4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
制造资源计划
)
是在
MRP
(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
物资需求计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
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把企业的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动态地监察产、供、销的全部过程,寻求最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客户订单编制生产计划,然后对产品进行分解,列出物料清单,进而对物料清单进行分析,得出基本零件和原材料不同的需求时间,最终确定物料的采购品种、数量和时间。在整个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并适时作出调整,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动态优化
4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第二节
资本控制
一、资本成本控制
二、资本结构控制
三、股权结构控制
4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资本成本控制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
(二)个别资本成本控制
(三)综合资本成本控制
(四)既定目标资本结构的资本成本动态控制
4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
资本成本
(
Cost of Capital
):
是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从
筹资角度
看: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
从
投资角度
看:资本成本是投资者因让渡资本使用权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资本成本的具体内容
:由两部分构成
(
1
)资本筹集费用 (
2
)资本使用费用
资本成本的表示方法
有两种
:即绝对数表示方法和相对数表示方法。由于不同情况下筹集的资本总额不同,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
资本成本通常用相对数表示,即表示为资本成本率,简称资本成本
4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资本成本在
按年度计算
,并且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它指资本的年使用费用占筹资净额的比率。公式表示为:
在
计算
资本成本时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本净额的现值与各期支付的使用费用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公式表示为
:
资本成本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案的基本依据
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标准
4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个别资本成本控制
个别资本成本:
是指各种长期资本的成本
企业的长期资本一般有长期银行借款、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存收益等,其中前两者可统称为
债务资本
,后三者统称为
权益资本
由于个别资本成本的控制目标服从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维护和提高企业利益是财务人员的必然选择。因此,财务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在确定方法上和计算结果上的差别,故分别加以说明
4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1
.债务资本成本
(
1
)长期债券成本
长期债券成本
:包括债券筹资过程中支付的筹集费用和在债券期限内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按照规定,债券利息可在所得税前列支,这样能抵减一部分所得税,因此,企业实际承担的债券利息应为:
债券利息
=
债券面值
×
债券利息率
×
(
1
-所得税税率)
如果企业发行的债券是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则债券的资本成本计算如下:
由于债券每年支付的利息相同,则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K
b
=
I
t
•
(1-T)
B
0
•
(1-f)
4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教材
200
页
【
例
7—11】
在实务中,通常利用简化公式计算长期债券的资本成本,虽然这种方法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计算结果不够准确,但计算简便,易于掌握和运用
(
2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包括
:借款利息和借款手续费两部分
由于借款利息可在税前列入费用支出,这就抵减了企业的一部分所得税,因此长期银行借款资本成本可比照债券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5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如果借款的期限较长,且每年支付的利息相同,则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教材
200
页
【
例
7—12】
在计算长期借款资本成本时,由于借款手续费用相对较少,有时也可忽略不计。这样,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可以简化为
K
d
=
利息率
×
(
1
-所得税税率)
5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权益资本成本
(
1
)优先股资本成本
优先股同时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一些特征,与债券相同之处是优先股筹资一般要定期按固定的股利率向持股人支付股息,不同之处是,它没有到期日。与普通股相同之处是同为股权资本,股息支付在所得税后进行,因此不具有所得税的抵减作用
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包括
:筹资费用和股息支付
由于优先股没有到期日,且每年的股息是固定的,因此可以把优先股股息视为一种永续年金,则
优先股资本成本可按下式计算
:
教材
201
页
【
例
7—13】
优先股股东的求偿权位于债权人之后,所以优先股的股利率高于债券的利息率,而且股利在税后支付,因而优先股的资本成本高于债券的资本成本
5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2
)普通股资本成本
从理论上,普通股的资本成本可以被看作是普通股股东的必要投资利益,企业必须向投资者支付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普通股的股利往往随企业的经营情况变化而变化,因此,普通股的资本成本在计算上更加困难(介绍三种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① 现金股利固定增长模型法
其
基本假设是
:普通股股东长期持有股票,股票的现金股利是以固定的年增长率(
g
)
递增,且增长率
g
小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
K
s
,
那么普通股的成本为:
公式说明:教材
202
页
教材
202
页
【
例
7—14】
模型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缺点是这一模型的应用基础是假设预期现金股利以固定的增长率
g
持续增长,因此往往不切实际(
如果没有分配现金股利呢?
)
5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②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来估计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即为从投资者角度理解计算的资本成本(机会成本)
教材
203
页
【
例
7—15】
模型的优点有两个(计算简单、不需要估计现金股利的增长率,即使没有股利分配也可以运用),但要注意
β
和
R
m
的取值
③ 债券收益加风险补偿率法
在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溢酬率来确定
普通股资本成本=长期债券收益率+风险溢酬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贝塔值,且长期债券收益率的确定相对准确。缺点是风险溢酬率在确定时带有难以说明充分理由的主观因素。在西方,风险溢酬率一般确定在
4%~6%
之间
5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3
)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
是企业税后利润形成的,属于企业股东权益的资金来源
从表面上看
:企业使用这部分资金没花费代价,其实并非如此(普通股股东将这部分资金留存于企业,相当于普通股股东对企业追加了投资,自然要求获得与购买普通股票一样的投资回报)
从财务的角度
:企业使用这部分资本的成本和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相同,差别在于不必考虑发行成本
留存收益是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再投资的必要报酬率稍微低于股东原始投资的报酬率也是股东可以接受的,这也正说明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所带来的结果
5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三)综合资本成本控制
WACC
:
以个别资本成本为基础,以各种不同资本来源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为权数,计算企业筹集全部长期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计算公式为
计算
WACC
的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是,各类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和各类资本的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是根据所使用资本的账面价值还是市场价值?下面举例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见教材
205
-
206
页
【
例
7—16】
的计算分析
5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四)既定目标资本结构的资本成本动态控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
追加筹资
,由于企业
无法以某一固定的资本成本筹集
不断增长的资本,往往需要对资本成本开展动态控制,即边际资本成本控制
边际资本成本:
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在理论上,如果将资本成本视为筹资额的函数,边际资本成本就是该函数对筹资额的一阶导数,即资本成本变动率
为了全面地考察边际资本成本,企业追加筹资时应当控制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
5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企业在追加筹资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
即改变现行的资本结构和不改变现行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计算
WACC
时,习惯的做法是采用目标价值法,即假定企业在目前或将来能够达到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因此,企业在追加筹资时也是遵循目标资本结构,在既定的目标资本结构下进行
如果企业在追加筹资时保持既定的目标资本结构不变,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个别资本成本不变;二是个别资本成本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企业的筹资额越大,资金供应者所承受的风险越高,由此造成边际资本成本的上升
计算边际资本成本的步骤
1.
确定追加筹资的目标资本结构:
企业追加筹资时是否保持原有的资本结构,主要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企业筹资的要求。如果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已是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在追加筹资时其目标资本结构应与原有资本结构保持一致
5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个别资本成本的临界点:
在某一确定的资本成本下,企业难以筹集到大量的资本,所以企业有必要确认能够使资本成本改变的筹资临界点,此临界点是指个别资本成本发生变化前的最高筹资限额
3.
根据个别资本成本临界点和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确定筹资总额分界点
计算公式为
上述计算公式就是根据筹资的局部限量计算保证目标资本结构的筹资整体限量
企业筹资方式的多样性和个别资本成本随筹资数额的变动性,使得每种筹资方式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本成本确定相应的筹资总额的分界点。将不同筹资方式下的筹资总额分界点组合起来,可以确定企业总筹资规模的范围
4.
计算不同筹资范围的综合边际资本成本:
在不同的筹资范围内,综合边际资本成本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要控制综合边际资本成本,做出追加筹资的决策
综合边际资本成本计算举例:
教材
207
页
【
例
7—17】
5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资本结构控制
资本结构:
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这里不包括短期负债,如果也考虑短期负债,则称为企业的财务结构
资本结构是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如果企业同时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作“杠杆资本结构”
,
其杠杆比率表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
从企业资本结构控制的角度,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企业投资的情况,确定负债比率,并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6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最佳资本结构: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是市场对企业潜在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货币评价
继续经营企业的现在价值不是由其过去的盈利水平所决定,更不是其现在拥有的账面资产价值的变现总和,而是企业作为整体资产所具有的(潜在的)未来获利能力的价值。因而,企业现在价值必然受到未来盈利风险因素(经营与财务风险)及时间价值的双重影响,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价值是市场对企业的价值预期,不是企业自身对其价值的认定。如资本市场上企业发行股票的市价涨落,可以反映市场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
6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价值?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MM
认为
:无负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有负债企业因为负债利息的抵税作用,提高企业价值
权衡理论认为
:过度负债,引发财务危机成本,降低企业价值
代理理论认为
:过度负债,引发代理成本,降低企业价值
综合以上理论成果,最佳资本结构的形成见教材
211
页 图
7—9
6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方法
在理论上,最佳资本结构是存在的。但由于企业的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经常变化,因此,在实践中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仍是一个难题(介绍两种方法)
1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分析每股收益(
Earning Per Share,
缩写为
EPS
)
的变化来衡量(能够提高每股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资本结构就不够合理)
每股收益的变化不仅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通常用息税前利润(
EBIT
)
来表示,为正确处理每股收益、资本结构和息税前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资本结构,可以采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6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是指通过寻找能够使不同资本结构下的每股收益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
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资本结构影响的息税前利润。即在此点上,不同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都相等。因此,一旦脱离每股收益都相等的资本结构,就会形成方案的差异。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
EBIT
和
EPS
之间的关系,所以也称
EBIT─EPS
分析
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应是满足下列条件的息税前利润
6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教材
213
-
214
页
【
例
7—18】
和图示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只考虑了资本结构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并假定风险不变。然而,实际情况经常是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在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尽管每股收益增加,股价仍然会下降。所以,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
2
.企业价值分析法
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V
应该等于股票的总价值
S
加上负债的总价值
B
,
即:
V = S + B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设
负债
B
的市场价值等于它的面值
,
股票
S
的市场
价值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6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其中权益资本成本
K
s
可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
K
s
=
无风险利率
+
股票
β
值(市场平均收益率
-
无风险利率
)
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教材
215
页
【
例
7—19】
6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资本结构调整的方法
债转股、股转债(
存量调整
)
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
增量调整
)
(
如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
调整现有负债结构:
长期和短期债务平衡
调整权益资本结构
(
如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股本等
)
兼并其他企业、控股其他企业或进行企业分立,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减量调整:
归还借款
6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三、股权结构控制
股权结构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
:是指公司股权资本中不同投资主体所占的股权比例
另一种解释
:是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中,注册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由于第一种解释涉及企业控制权,因此,本章所讨论的股权结构仅限于股权资本内部的股权比例关系
由于股权结构直接关系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股权的集中度和分散度影响到企业财务决策的主体和决策程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股权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股权分散化模式
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法人集中持股模式
不同模式所决定的公司控制权对企业的权益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影响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
6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初始股权结构的形成
初始股权结构:
是指公司设立筹资时的股权结构
由于公司发起人直接参与并筹划初始股权结构,因而,发起人通常可以获得大股东的控股地位(除非其本人不愿意),从而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
而一般投资者只能通过不同途径认购一定数量的股票。一般投资者成为股东后,就可以享有两种基本的权利:
一是共益权:
如参加股东大会以及行使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当然也包括被选举权);对公司经营活动提出建议权、批评权,必要时可依法向国家授权的部门报告情况或向法院提出诉讼权等
二是自益权:
如从公司定期获得股息或红利;股票出售和转让权;在公司解体或破产清算时,对剩余财产的按股分割权等
6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股一票”的原则决定了持股比例不同的股东之间股权是不平等的
大股东拥有较多的表决权
:他们更注重维护自己在公司的控制权,并通过控制权的行使,维护股东的共益权和自己的自益权。因此,对他们而言,股票表现为一种支配证券(即为了支配公司而持有的证券)
小股东由于股少言轻
:往往倾向于“搭便车”而放弃表决权,专注于自益权(股票表现为一种收益证券和投机证券)
股权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持股主体的持股动机、行为能力及控制力的重大差别。
由此可见,初始股权结构的实质就是各投资主体之间权利和利益分配的结构
7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如果某一投资主体持有的股份数额达到足够多的程度时,他就处于控股地位,即取得对公司支配和控制的权利
控股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之分
从理论上说,持股比例需达到
50%
以上时才能实现控股,即为绝对控股
实际上由于股权的分散和股本规模的庞大,持股比例虽低于
50%
,也可以实现有效控股,即为相对控股
初始股权的形成明确了各投资主体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以及他们所享有的控制权利
7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经营管理权与股权结构的脱离
现代股份公司发展的早初期阶段主要是大所有者直接控制公司,它的基本特征是,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直接为某个家族或一个为数不多的股东团体所持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司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专业化和复杂化,作为股东,他们既无力胜任了解公司的技术组合、专业范围,也无力掌握公司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于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从资本所有者手中转移到“技术结构阶层”手中,即由高级的专门人才管理公司
经营管理权与股权结构的脱离,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7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三)股权结构与经营管理权的控制
随着股份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拥有资金的股东,必须将资金交给拥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实现决策权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由此也导致了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从直接支配的角度看)越来越弱,而经营者在公司组织和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完备的制衡机制,也不可能保证经营者对股东利益完全不产生“侵蚀”行为
因此,股权高度集中会减少经营者道德风险的程度。但大股东会失去应当来自于其他股东的约束和制衡,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高度集中的结构很难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从而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
7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与此相对应的股权高度分散结构,由于股东的数量多且持股数量少,因此,股东无意识也无能力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从而使大公司的经理人员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又由于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利益相一致,所以导致较高的代理成本。另外,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对经营者的监督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监督经营者要付出成本,因而分散的股东们便各自存在“搭便车”的动机,而不去监督经营者,这样就给经营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侵蚀股东利益留下了空间
因此,只有适度的股权结构,才能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内部管理制衡。一般认为,股权结构的适度集中可以因股东持有一定数量的股份而具有监督的动力,并且他们进行监督所获得的收益往往大于监督成本,因而不会像小股东那样产生“搭便车”的动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既解决了股权高度分散下的“搭便车”问题,又摆脱了股权高度集中下的“一言堂”局面,形成对经营管理权的有效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
7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第三节
杠杆效应与风险控制
在财务管理中,
杠杆效应
是指由于固定费用(包括生产中的固定成本和筹资中的固定费用)的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变化时,导致企业(息税前或税前税后)利润产生较大幅度变化的经济现象
杠杆效应是影响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控制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控制
三、总杠杆与综合风险控制
7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一、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控制
经营杠杆
(
Operating Leverage
):
反映了销售量与息税前利润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衡量销售量变动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程度。两者之间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上式即为本量利关系式,它表明
企业的经营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
在相关范围内,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随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而固定成本则保持不变
当销售量增加时,虽然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销售量的增长率(反之亦然)。这种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量变动率的现象,就叫
经营杠杆
(
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与销售量的变动率就应该完全一致
)
在一定条件下,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越高,经营杠杆效应越强(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放大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也可能放大企业的亏损)
7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经营杠杆系数(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缩写
为
DOL
):
是揭示经营杠杆程度的指标,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教材
221
页
【
例
7
—
20
】
相关计算与说明
教材
222
页
表
7—14
数据及结论
当企业基期的息税前利润为负数时
:销售量提高使得企业亏损减少,从而形成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为负数(减少亏损),而产销量变动率为正数(增加销售),由此建立起来的经营杠杆系数为负值
7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当企业基期的息税前利润为零时
:销售量的提高可以使企业步入盈利,而销售量的减少就将企业带入亏损。此时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为无穷大,经营杠杆系数为无穷大
利用经营杠杆系数控制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尽管经营风险不能规避,但利用经营杠杆系数预测计划年度的息税前利润,有利于企业预知经营风险的存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
教材
222
页
【
例
7—21】
7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杠杆(
Financial Leverage
):
主要反映息税前利润与普通股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于衡量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上式表明
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负债利息和优先股股息是相对固定的,属于固定资本成本
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变化时,每
1
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资本成本就会相应变化,从而使每股收益发生更大的变化
——
这种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而使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作用,称为
财务杠杆
固定的资本成本所占比重越高,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强
7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财务杠杆系数(
Degree of Leverage,
缩写为
DFL
):
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教材
224
页
【
例
7—22】
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系数揭示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在企业资本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负债与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已经固定化,而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大
尽管这种财务风险不能规避,但利用财务杠杆系数预测计划年度的每股收益,有利于企业预知财务风险的存在,对普通股利益的影响
教材
224
页
【
例
7—23】
80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三、总杠杆与综合风险控制
总杠杆(
Total Leverage
):
直接反映销售量与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于衡量销售量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总
杠杆效应
在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中,由于固定生产成本的存在,产生了
经营杠杆效应
——
通过销售量的扩大,使得企业息税前利润得到更大幅度的增加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产生了
财务杠杆效应
——
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增大,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得到更大幅度的增加
总杠杆效应
——
如果企业同时存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则销售量的轻微变动就会引起每股收益的大幅度变动
81
第六章 财务控制
总杠杆系数
企业对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利用程度通常用总杠杆系数来衡量
总杠杆系数
(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缩写为
DTL
):
是指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82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利用总杠杆系数控制综合风险
因为总杠杆系数是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所以,可以利用其中的任何两个已知系数,来推算另外的一个系数
总杠杆系数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
:根据销售量变动率和总杠杆系数直接预测普通股每股收益,并根据预测结果控制未来的每股收益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
=
销量变动率
×DTL
预计普通股每股收益
=
基期
EPS×(1
+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
)
教材
226
页
【
例
7—24】
单纯从总杠杆系数的角度分析
EPS
的变动方向以及变动程度,可以直接观察销售量和杠杆系数所起的作用;但如果详细分析总杠杆的内在因素,就需要结合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不同作用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83
第六章 财务控制
五一天气提前预报
傍晚下人民币,西北方有支票,局部会有金块,半夜有零星美元转欧元,华中地区会有罕见的大面积降“美女(梅雨)”现象,提醒各位朋友,戴好钢盔,备好麻袋,准备发财!祝节日快乐,出门艳遇!
84
第六章 财务控制
小时侯 把
English
读为
"
应给利息
"
的同学当了行长;
读为
"
因果联系
"
的成了哲学家;
读为
"
硬改历史
"
的成了政治家;
读为
"
英国里去
"
的成了海外华侨;
而我不小心读成了
"
应该累死
"
结果成了公司职员
.........
工作辛苦了
,
提前祝
"
五一
"
劳动节快乐!!
85
第六章 财务控制
练 习 题
1.
某公司现有资本结构如下
:
筹资方式 筹资额
(
万元
)
资本成本
债券
400 6.8%
优先股
120 10.7%
普通股
400 12.4%
留存收益
80 12.1%
合计
1000
现公司准备再筹资
300
万元
,
其中面值发行债券
100
万元
,
票面利率
10%,
其余
200
万元通过发行
40
万普通股筹措
,
预计未来第一年每股发放股利
0.45
元
,
以后逐年增长
4%,
假设股票与债券的筹资费率均为
5%,
所得税率为
30%.
要求:计算新筹资的个别资本成本及筹资后公司全部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7.37%
/
13.47
%
/
10.28%
86
第六章 财务控制
2.
ABC
公司现有普通股
100
万股,股本总额为
1000
万元,公司债券为
600
万元。公司拟扩大筹资规模,有两种备选方案:一是增发普通股
50
万股,每股发行价为
15
元;一是平价发行公司债券
750
万元,若公司债券年利率为
12%
,公司的所得税为
30%
。
要求:
(1)
计算两种筹资方案的收益无差别点?
(2)
如果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为
400
万元,对两种筹资方案做出择优选择?
EBIT=342(
万元
)
应选择
发行
债券筹措资本
87
第六章 财务控制
3.
某公司资本总额为
2000
万元,负债与权益资本各占
50%
,债务的资本成本是
10%
,普通股股数为
50
万股。假定所得税率为
50%
,公司基期息税前利润为
300
万元,计划期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为
20%
。
要求:
(1)
计算公司财务杠杆系数
(2)
计算计划期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答案:
1.5
/2.6
88
第六章 财务控制
4.
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普通股
100
万股(每股
1
元)已发行
10%
利率的债券
400
万元。该公司打算为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融资
500
万元,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盈余增加到
200
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按
12%
的利率发行债券(方案
1
);按每股
20
元发行新股(方案
2
)。公司适用所得税率为
40%
要求:
(
1
)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盈余
(
2
)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息税前盈余
(
3
)计算两个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
(
4
)判断哪个方案更好
89
第六章 财务控制
(
1
)
EPS
1
=0.6 EPS
2
=0.768
(
2
)
EBIT
∗
=340
(
万元)
(
3
)
DFL
1
=
2
DFL
2
=
1.25
(
4
)
方案
2
发行新股更好
90
第六章 财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