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6 KB
  • 2021-05-14 发布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简述我国宪法宣誓制度适用的主体包括哪些?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简述我国宪法宣誓制度适用的 主体 包括哪些?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答案 一、 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一:疫情期间,某地 20 岁青年人利在网上散布“某某小区发生出现一例疑似冠状病毒肺炎 者, 已经被隔离”等信息,引起社会不良影响。经相关部门核查,该信息为不实信息。该青年被依法 行政拘留 五日。 材料二:散布疫情谣言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散布谣 言, 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要依法承 担法律责 任。如果影响极坏或者造成了比较大的社会恐慌,还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答: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 便利地 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 成为提高自 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 容,同学们要提 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 时聊天、 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 赌博活动,更 不能侮辱、诽谤他人。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 自我保护意识,不 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 有极 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 弃学业的 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己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大大削弱了社会舆论的监督 作用, 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压力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 络道德规范 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 觉做到自律而“不 逾矩”。 二、 简述我国宪法宣誓制度适用的主体包括哪些?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主要 有哪些?(20 分) 答:宪法宣誓主体范围包括以下的对象: 根据《决定》,宣誓主体: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 宪法 宣誓。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宣誓主体可以包括下列人员: 1 国家主席、副主席;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3 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4 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包括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自治州州长 副 州长、县长副县长、镇长副镇长、乡长副乡长; 7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8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和专门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⑴凸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国家宪法 FI 的设立,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 对 党的全会决定进行法定化的制度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具有立法性质,这使党的意志上升为 国家意 志,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⑵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予以保障,道德是多层次的, 不 可能用统一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法律强制力作保障, 从而 对违反基本道德的行为起到威慑和惩罚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