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1 KB
  • 2021-05-14 发布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8)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8)‎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叶某非法向走私分子王某收购其走私进口的彩电、照相机等价值250多万元(偷逃关税近60万元)的物品后倒卖,获利近80万元。叶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经营罪 B.逃税罪(偷税罪)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 C.广告管理者 D.广告主 3.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 ‎ ‎4.王某和张某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王乘出纳员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5.某甲为车站存包处工作人员。旅客某乙将一牛皮公文箱存放后存包单遗失,某甲即拒不承认收存过该箱。后某甲将公文箱取走据为已有。某甲的行为构成( )。 A. 贪污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D.盗窃罪 6.某县民政局干部刘某从自己掌管的救灾款中挪用了1万元,交给其弟作流动资金去广州进服装。半个月后,刘某之弟将借款本息全部归还。刘某的行为构成( )。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 D.滥用职权罪 7.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 )。 A. 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国有公司、企业 ‎ ‎ D.人民团伙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9.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构成逃税罪(偷税罪)。 10. 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罚。 11.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2.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13.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14. ‎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15.贩卖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14周岁;走私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16周岁。 16.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卖淫、嫖娼的,构成传播性病罪。 17.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8.罪状 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19.绑架罪 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非法劫持、控制他人的行为。 20.敲诈勒索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1.医疗事故罪 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 ‎22.简述抗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5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2分)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或者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2分) (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 23.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答:主要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3分)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5分) ‎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4分) 五、分析案例(15分) 24.案情: 李某,男,1993年11月10日出生,某校学生。 2009年10月23日,李某与同学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扭打起来。李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头碰到水泥地面,磕出一个大包。李某极为恼怒,从地上爬起来后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刃长12cm)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被刺破(法医鉴定为重伤),倒地休克a李某随后扬长而去。吴某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一个月后痊愈。李某被抓获后主动交待,一个月以前在同学王某家,以“过家家”为名与王某之妹(12岁)发生了性行为,离开时还偷拿了王某一台照相机,卖后获款800余元,经查属实。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答:(1)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2分) (2)李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属于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强奸的行为负刑事责任。(2分) ‎ ‎(3)李某明知用水果刀捅人会致人受伤,却不计后果,将吴某捅成重伤,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故意伤害罪。(2分) (4)李某明知其同学王某之妹不满14周岁而采取哄骗手段与之发生性行为,其行为符合奸淫幼女的强奸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强奸罪。(3分) (5)李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构成特征,但因其不满16周岁,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条件,因而不构成盗窃罪。(2分) (6)李某出于不同的故意,实施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2分);鉴于李某所犯强奸罪是其自己主动交代的,属于自首,因而在对其强奸罪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