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9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410 )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 宠幸伶官误国的事 例,得出“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2.北宋词人柳永的一些词作展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描 写杭州 的《望海潮》(东
南形胜)。
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苏轼名作《前赤壁赋》中的句子。
4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寄黄几复》诗中的名句。
5 .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 v 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6 .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 寄托政治寓
意。
7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8 .元代杂剧作家宫天挺的《范张鸡粟》歌颂了范式、张勋生死不渝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信义的追
求、坚守。
9 .高明的南戏《琵琶记》通过男主角蔡伯喈的遭遇反映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10.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 作。
11 .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2. 明代作家凌漾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为“二拍”。
13. 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14. 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 .明代作家汤显祖四部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16 .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 示了南明王朝
兴亡的历史。
17.清代钱彩、金丰编写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 大。
1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诗《竹石》中的句子。
19 .《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作家姚鼐的名作。
20 .近代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二、默写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2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柳永
2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苏轼
23.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贺铸
24.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作者陆游
2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者辛弃疾
26.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姜夔
27.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作者黄庭坚
28. 原来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作者汤显祖
29.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作者晏几道
30.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者梁启超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31. 谈谈你对《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理解。
答:(1)《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美丽多情,贤慧能干,体现了蒲松龄对理想女性的企盼。(5 分)(2)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对清贫书生的深挚爱情,在虚幻的小说世界里寄托满足了人们对美 好爱情和婚姻的渴
望。(5 分)
32 .举例简述苏轼诗的思想内容。
答:(1)关怀民生疾苦:①揭露弊政陋习;②描写劳动生活和劳动工具。(2 分)(2)表现个人情
怀和对人生的感悟思考。(4 分)(3)歌咏自然景物,借以表现旷达乐观的性情或体会哲理。(4 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33.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答:(1)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多在铺叙描写中逐步展示抒情主人的情感变化,且多 在特定部
位穿插表现动态的词汇或突出强调抒情自我立场的语词,使铺叙生动而不呆板。(2)开创 了新的通俗生动的
语言风格,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
34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1)从人物个性的细微差异人手,通过人物言谈举止上的个体特征写出人物的不同形象, 凸现对人
物的讽刺或批判。(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融会穿插,人物的言谈举止富于喜剧性,但 个小说笼罩着一层悲
剧色彩。(3)极善于通过人物前后言语行动的相互矛盾,来确认人物的真实面 貌,使故事富有讥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