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5 KB
  • 2021-05-15 发布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考试小抄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考试小抄 电大工程地质复习题 选择题 2、硬度顺序:滑石,石膏,方解石, 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某矿物呈 板状,黑色,珍珠光泽,一级极完全解理,硬度 2.5~3。该矿物可 定名为(黑云母)。 2、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 造。该岩石可定命为:石灰岩 2、岩浆岩的结构:全晶质结构、阴 晶质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 2、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 造。 2、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根据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类: 浅色矿物包括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等; 深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等。 2、常见的岩浆岩可分为: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 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超基性岩类(橄榄 岩)、。 2、碎屑物质被子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碎屑结构)。 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水平能力称为岩石的 (抗切强度)。 2、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致的 岩层形成时间(较早)。 2、组成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所共有的,如石 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等。另一部分是变质作用 后产生的特有的变质矿物,:红柱石、夕线石、蓝晶石、硅灰石、 刚玉、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滑石、叶蜡石、蛇纹石、石榴子 石、石墨等。 2、变质岩的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2、变质岩的构造:块状构造、片理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 麻状、) 2、变质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变质岩的构造。 2、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大理岩。 2、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岩浆 作用)。 2、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层理构造)。 2、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 度的值称为岩石的(软化系数)。 2、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吸 水率。 2、用强度和质量损失率来表征岩石的抗冻性。 2、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是(水平的)。 2、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剥蚀作用、成岩作用。 2、某矿物呈粒状,白色,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该矿物可定名 (石英)。 2、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碎屑岩)、黏土岩 (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 岩))。 2、沉积岩的矿物组成: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云母等)、黏土 矿物(如高岭石、微晶高岭石、水云母等)、化学沉积矿物(如方 解石、白云石、石膏等)、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2、沉积岩与岩浆岩 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沉积接触)。 2、沉积岩的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单斜、交错)、层面构造、结 核、生物成因构造(化石) 2、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砾状、 砂质、粉砂质)、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2、岩石的地质分类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的工程分类即按坚硬程度分类: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 软岩、极软岩。 2、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依据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2、岩土的空隙包括:孔隙、裂隙、溶隙 2、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 括:物理性质(重度、空隙性)、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 解性、软化性、抗冻性)、力学性质(变形、强度)。 3、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期)。对应的地层单位为: 宇、界、系、统、阶。 3、节理的统计方法:裂隙走向玫瑰图,裂隙倾向玫瑰图。 3、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是(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 180o\ 、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岩层方位角与倾向 方位角相差 90 o )。 3、关岩层空间位置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 3、下列有关断层的 叙述,正确的是: 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断层、岩层断裂可以造 成岩层突然中断、 断层能造成岩层的缺失和重复 。 3、判断断层的标志是(撺痕和阶步、牵引构造、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构造透镜体。断层岩。温泉和冷泉呈带 状分布 3、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3、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性未受到破 坏、褶皱是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 向斜、褶皱背斜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3、有关节理叙述正确的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 理、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即第节理、由剪应力的节理即剪节理)。 3、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为岩层 的倾角。 3、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方向一致,当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则岩 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3、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方向相反,则岩层 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 形等高线弯曲度 3、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特点,断层的基本类 型有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正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逆断层; 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移动的平移断层。断层的组合类型有阶梯 状断层、地堑和地垒、叠瓦状断层等多种形式。 3、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3、背斜表 现为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 3、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 系有_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下列有 关平行不整合接触正确叙述: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 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相邻的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一致、上、下 两套岩层之间有沉积间断 3、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正确叙述: 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上、 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 晚 3、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正确叙述: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 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4、随着距离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 化作用的程度(越来越弱)既在表面最明显 4、坡积土是由雨、雪 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4、洪积土是山洪急流、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 雪水形成搬运力很大的急流所形成的 4、冲积土是河流水的地质作 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洪积物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 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 4、浅海带沉积物主要是细小的碎屑沉积以及生物化学沉积物 4、一 般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越小 4、砂嘴、砂坝地 形常形成于(海岸带)。 4、泥炭及淤泥质土是(湖泊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5、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有结晶性腐蚀、分解性腐蚀和复合型腐蚀 三种类型。 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种类型。 5、达西定律是在层流状态下砂土试样中获得的渗透基本规律,即土 中渗流的平均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成线性关系。 5、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差 5、地 下水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常见的有 O2、N2、 CO2、和 H2S。 5、海洋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70% 6、边坡应力重分布所 形成的结构面为(次生结构面)。 6、根据地质成因,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次生结 构面 6、根据本教材或《岩土工程勘察 GB50021—2001》,岩体结 构划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和散 体体状结构五大类。 6、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下所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 度称为(基本烈度)。 6、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6、衡量地震引 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指标是烈度。 6、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每次地震震级只有 1 个但 烈度可有多个、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烈度是地 面建筑屋破坏程度的反映。 6、(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是判别活断层 的确凿证据之一。 6、活断层是指:活断层或称活动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 或者近期曾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活断层 一般是沿已有断层产生错动,它常常发生在现代构造应力场活跃进 的地方,可以直接影响第四纪松散土层。 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面波只在地表传播。 6、变质岩的片理面是原生结构面 6、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构 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 6、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6、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表层蠕动和深层蠕动)和松动。 6、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崩塌。 6、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是(可溶性岩层、水的流动性、水的溶蚀性、 岩石的透水性)。 6、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6、采空区地表变形分三个区:均匀下沉区(中间区)、移动区(危 险变形区)、轻微变形区、 6、防止地表和建筑物变形的措施:开 采工艺方面的措施(减小地面下沉量、使地表下沉平缓)、建筑物 设计方面的措施。 7、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MQ 是(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 7、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 是(岩石质量指标)分类法 7、 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对岩体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岩体地质 力学)分类法 7、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进洞山体、洞口位 置和洞轴线位置的选择 7、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岩土和水 压力 7、土洞是由(潜蚀作用)地质作用造成的。 7、土洞的形成与土的结构、土的颗粒级配情况、地下水等有关。 7、围岩应力重分布是指岩土原有应力的重分布。 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 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 式属于顶围悬垂与塌顶 8、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 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黄土状土)。 8、关于冻土的正确叙述(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具有融 陷性、冻土为四相体) 8、红粘土的正确叙述(粘土是由碳酸盐类 岩石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自地表以下,红粘土逐渐由坚硬过 渡到软塑状态、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 8、盐渍土具有溶陷性、膨 胀性和腐蚀性。 8、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底、 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触变性、流变性。 8、膨胀土吸水后体积膨胀,失水后体积收缩。 9、勘察一般分如下几个阶段: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及 施工勘察 9、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1: 500~1:2000) 9、回转钻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冲击钻较适 用于砂土、碎石土、振动钻探一般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 9、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包括路线穿越法、界限追索法、布点法。 9、属于工程地质场地条件: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 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9、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63.5kg 9、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 (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 9、关于标贯实验的正确叙述之一:(当触探杆长大于 3 米时,锤击 数应进行杆长修正。 9、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9、十字板剪切试验是测定现场原位软粘土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特 别适用于高灵敏度的粘性土。 判断题 2、矿物受外力打击后,能够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 物的硬度。( × ) 2、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按一定方向裂开成 光滑平面的性质即矿物的解理。(√) 2、大理石属于沉积岩。 (×) 2、玄武岩是岩浆岩( √ ) 2、所有的岩浆岩中都含有石 英矿物。( × ) 2、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强度降低的性质即岩 石的抗冻性。(×) 2、泥灰岩属于变质岩。(×) 2、化石存在 于沉积岩中。( √ ) 2、由外力作用导致岩石成分、结构、构造 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在改造地壳的过程中,外力 地质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面趋于平绶。(√) 2、矿物抵抗外力 刻划、研磨的能力即矿物的硬度。(√) 2、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 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 2、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硬度。(√) 2、绿泥 石只存在于变质岩中。(╳) 2、根据 SIO2 含量不同,岩浆岩可划 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酸性岩三大类。(╳) 2、岩石的软化可 用重量损失率表征。(╳) 2、碎屑结构是岩浆岩特有的结构类型。 (×) 2、岩石的抗冻性可用岩石的强度损失率或岩石的重量损失 率来表示。(√) 2、岩石的风化使岩石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 ╳ ) 2、粘土矿物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矿物成分( √ )。 2、岩石的抗切强度是沿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 ( ╳ )。 2、按地质成因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片麻岩三大类。 ( ╳) 2、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2、 沉积岩是常温常压下,先前存在的岩石经一毓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岩 石。(√) 2、红柱石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 2、根据 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要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软岩、极 软岩四大类。(╳) 3、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 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 3、某套地层在地表呈现出有 规律的重复,则由该套地层组成的构造是断层构造。(╳) 3、某 沉积岩层的走向一定、倾向一定、倾角一定,则该岩层的空间位置 一定。(╳) 3、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 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3、在一定的法向荷载下 岩石沿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抗剪断强 度。(×) 没.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明显位移的构造称 为节理。(√) 3、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即时倾向。(╳) 3、单斜岩层的地层分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的封 闭曲线。(╳) 3、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 (√) 3、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3、与角度不整合接触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3、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则岩浆岩形成时间 早于沉积岩( X ) 3、放在地质图右侧的地层图例,应严格按照 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 3、某一褶曲,核部 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且对称分布则该褶曲为向斜褶曲。( X ) 4、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土体潜蚀破坏与流土破坏的机理是不同的。 ( X ) 4、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4、 组成褶皱的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 4、 残积土是未经搬运的,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4、坡 积土的特征是:物质粗细混杂,土质不均匀、土质疏松、,压缩性 较高。( √ ) 4、洪积土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颗粒多带有棱角。(√) 5、承压水的承压水位与埋藏深度一致。 (×) 5、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 √) 5、地下 水的储藏量决定于岩土的有效空隙而不是总空隙。( X ) 5、埋 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 潜水。(√) 5、常水头试验常用于测定粘性土的渗透系数。(×) 6、可利用 RQD 判断岩石的完整程度。(√) 6、流动的水体是岩溶 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6、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 牵引式滑坡和推动滑坡两种类型。(√) 6、烈度是某次地震地面 建筑物遭受破坏程度的反映。(√) 7、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 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7、 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无塌方掉石的地区。(√) 7、 土洞是由潜蚀作用形成的。(√) 7、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 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力的 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 √ ) 7、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只取决于地下天然应 力、重分布应力及附加应力,与岩土体的结构性质无关。( ╳ ) 7、当洞室围岩很不稳定,顶围塌落,侧围易滑时,呆采用全断面开 挖法。(╳) 7、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 可以分岩体的稳定变形和非稳定变形,但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 变形与虽然延续但不会引起岩体破坏的变形。(√) 8、黄土都具 有湿陷性。( ╳ ) 8、按分级变形量,膨胀土地的胀缩等级可 分为四级。(×) 8、红粘土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经一系列地质作用 形成的。(√) 9、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三者中, 一项为一级,其他两项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9、静力触探适用于碎石土层。(×) 9、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 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 ) 9、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 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队段。(╳) 简答题 1.简述地质作用 的类型及其内容 答: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旋转能、动能、放射性元素蜕变 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 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 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 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作用。 2.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请大家认真熟悉 P9 中的表 2-2) 3.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和搬运作用 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风等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土等的破坏过 程。 堆积作用:即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以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介质搬 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作用下,从 风和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搬运作用:剥蚀产物被流水、风等搬走离开原地,迁移到其他地方 的地质作用。 4.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地球内力作用促进岩石发生矿物质万分及结构 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 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四种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 这指发生在侵入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物 引起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这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 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这是指原有的区域变质岩体与岩浆状的流体互相交 代而形成新岩石(混合岩)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这是指在地壳构造变动时产生的强烈定向压力使岩 石发生的变质作用,也叫碎裂变质作用。 5.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 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 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 等。 6.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环境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 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7.简述沉积岩的构造类型? 答: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 部分的空间分面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层理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 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 示成层的现象。 根据层理的形态,可将层理分为:1、水平层理2、单斜层理3、 交错层理4、波状层理5、序粒层理。 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阳光 曝晒等作用留下的痕迹 结核::结核是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等 与周围沉积物(岩)不同的、规模不大的团块体。 生物成因构造: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特征,而在沉积物中形 成 的构造称为生物成因构造。 8..叙述喷出相、浅成相、深成相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答:喷 出相:岩石多呈玻璃质,隐晶质结构,流纹状,块状构造,气孔状 构造。浅成相:岩石多呈显晶质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 造。深成相:岩石多呈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9、岩浆岩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质的结晶 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开头,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岩浆岩的结构 包括: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质所组成 的全晶质结构; 致密状,矿物晶粒细小,肉眼和放大镜均不能分辨的隐晶质结构; 由两级直径相差甚大的矿物颗粒组成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全部为非晶质矿物所组成,均匀致密似玻璃的玻璃质结构。 10、变质岩的构造类型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有原岩部分的 构造特征,这种构造称为变余构造; 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构造称为变成构造。主要有:板状 构造、千枚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 11.简述沉积岩的成因。 答:沉积岩的形成分为 4 个阶段 风化、剥蚀阶段:由于地壳表面原 来的各种岩石长期受自然界的风化、剥蚀,使原来坚三角的岩石逐 渐破碎,形成一种新的风化产物。 搬运阶段:岩石除一部分经风化、剥蚀后的产物残积在原地外,大 多数破碎物质受流水、风、冰川和自身重力等作用,搬运到其他地 方。 沉积阶段:当搬运能力减弱或物理化学环境改变时,携带的物质逐 渐沉积下来。沉积一般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 三种。 硬结成岩阶段:最初沉积的松散物质被子后继沉积物覆盖,在上覆 岩层压务和胶结物质的作用下,逐渐使用权原物质压密,孔隙减小, 脱水固结或重结昌作用而成较坚硬的岩层。 12.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如何量测岩层产状? 答: 测量走向:罗盘长边紧贴层面,调整罗盘至水平,读指北针所示的 方位角即走向。测倾向:罗盘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 针所示的方位角即倾向。测倾角: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 层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悬锤所示角度, 即倾角。 15.褶被的类型及其特征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 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夫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 造。褶被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背斜,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 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 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 一是向斜,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 面的地层向两侧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 16 褶皱的野外识别 对于大型褶曲构造,野外经常采用穿越法 和追索法进行观察。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 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 关系。追索法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便于查明褶曲延伸 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时 为水平褶曲,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呈“S”形弯曲时,则为 倾伏褶曲。 17、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有以下几方面 的影响。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 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 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 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 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 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 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 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18.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在一个 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 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都是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 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即叠置律。根据地层层 序律便可将地层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2)生物演化律: 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 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 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或生物化合组合,作 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3) 岩性对比法:岩性对比法以岩石 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 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似的。 即只适宜一定地区。(4)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①整合接触 即 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 沉积作用没有间断。②平行不整合接触 又叫假整合接触。指相邻 的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期的沉积 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叫做剥蚀 面,又叫不整全面。界面上可能保存有风化剥蚀的痕迹,有时在界 面靠近上覆岩层底面一侧还有源于下伏岩层的底砾岩。与底砾岩岩 性相同的地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③角度整合接触 相邻的新、老 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 交。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④侵入接触 岩浆 侵入于先形成的岩层中形成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的主要标志是侵 入体与其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与围岩的界线 常常不很规则。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 较早。 ⑤沉积接触 沉积岩覆盖于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剥蚀面上 有侵入体被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 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 19.利用生物演化律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 地质年代? 答: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每 一地质历史时期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种群,根据岩石中所保存的古 生物化石,即可推断其所属地质历史时期,进而可判定岩层的相对 新者关系(即相对地质年代)。 20.利用不整和接触面如何判断沉积岩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 根据不 整合面上的底部砾岩以及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判断; 不与整合面上的底砾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与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晚。 21.节理的类型 (1)按节理力学性质分类 张节理 其主要 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 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 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 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 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剪节理 剪节理和特征是产状稳定,在平面和剖面上延续均较 长; 节理面光滑,常具擦痕、镜面等现象,节理两壁之间紧密闭合; 发育于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割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 一般发育较密,且常有等间距分布的特点; 常成对出现,呈两组共轭剪节理 (2)节理的几何分类 走向节理: 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斜 交。顺层节理:节理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1)先看图和比例尺,(2)阅读图例,了解图中有哪些地质 时代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3)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形势, 地貌特征等。(4)阅读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和地形关系,分析不同 地质时代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新老接触关系,了解区域地层 的基本特点。(5)阅读图上有无褶皱,褶皱类型、轴部、翼部的位 置; 有无断层,断层性质、分布、以及断层两侧地层的特征,分析本地 区地质构造形态的基本特征。(6)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 系及规律性。(7)在上述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图幅范围内的区域 地层岩性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应结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初步 分析评价。 23.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任 何线状或面状的地质体,如地层、岩脉、岩体、变岩质的相带、不 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褶皱的枢纽及早期形成的断层 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等不连续现象是判断断层存 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层状岩石分布地区,沿岩层的倾向,原 来层序连续的地层发生不对称的重复或是某些层位缺失,根据这些 重复、缺失以及倾向和倾角的关系,可以推断断层的类型。 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 指由于断层面两侧岩块的相互滑动 和摩擦,在断层面上及其附近留下的各种证据。①擦痕和阶步。② 牵引构造象。③构造透镜体。④断层岩。 地貌及其他标志 较大的断层由于断层面直接出露,在地貌上 形成陡立的峭壁,称为断层崖。温泉和冷泉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 层存在的标志。线状分布小型侵入体也常反映断层的存在。 24.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降低地基岩体的强度稳定性。断层破 碎带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大,建于其上的建筑物由于地基的较大沉 陷,易造成断裂或倾斜。断裂面对岩质边坡、坝基及桥基稳定常有 重要影响。 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由于断裂带及其两侧上、下盘的岩 性均可能不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隧道工程通过断裂破碎时易了生坍塌。 断裂带在新的地壳运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 物的稳定 25.风化作用的类型和产物 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 素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致 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性物质,这种作用称为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在地表最为明显。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影 响因素,岩石的风化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昼 夜和季节的温度变化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化学风化是指岩 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使 岩石在块体大小上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岩石成分发生变化。生 物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生物活动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 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在被风和大气降水带走一部分后,残 留在原地,这种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土。因此,在残积土 上进行工程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地基土的不均匀性。 26.简述化学风化作用 答: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种 水溶液的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使岩石在块体大 小上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岩石成分发生变化。化学风化作用有 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及溶解作用等。 27.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及工程地质特 征。 坡积土是岩石风化产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被缓慢地洗刷剥蚀、 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坡积土是搬运距离不远的风化产物,其物质来源于坡上,一般以黏 土、粉质黏土为主,坡积土随斜坡自上而下逐渐变缓,呈现由粗而 细的分选作用。在坡积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注意下卧基岩表面 的坡度及其形态,坡积土组成物质粗细混杂,土质不均匀,尤其是 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加上坡积土的厚度多 是不均匀的,因此在这种坡积土上修建建筑物时应注意不均匀沉降 的问题。 洪积土是山洪急流、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搬运力很大 的急流,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并能把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 沟口或山麓平原堆积而形成洪积土。当山洪挟带的大量石块泥砂流 出沟谷口后,因为地势开阔,水流分散,搬运力骤减,所搬运的块 石、碎石及粗砂就首先在沟谷口大量堆积起来; 而较细的物质继续被流水搬运至离沟谷口较远的地方,离谷口的距 离越远,沉积的物质越细。经过多次洪水后,在山谷口就堆积起锥 型的洪积物,称为洪积扇。洪积土具有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 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洪积扇顶部以粗大块石为多; 中部地带颗粒变细,多为砂砾粘土交错; 扇的边缘则以粉砂和粘性土为主。洪积物质随近山到远山呈现由粗 到细的分选作用,但碎屑物质的磨圆度由于搬运距离短而不仍佳。 山洪大小交替的分选作用,常呈不规则的交错层状构造,交错层状 构造往往形成夹层、尖灭及透镜体等产状。 冲积土是河流水的地质作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洪积 物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陆地地形 的改变最主要是靠河流的地质作用。河流不断地对岩石进行冲刷破 坏,并把破坏后的碎石物质搬运到海洋或陆地的低洼地区堆积起来。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决定于河水的流速和流量。由于流速、流量的 变化,河流表现为侵蚀、搬运和沉积三种性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 地质作用。冲积土的特征:物质有明显的分选现象。上游及中游沉 积的物质多为大块石、卵石、砾石及粗砂等,下游沉积的物质多为 中、细砂、粘性土等; 颗粒的磨圆度较好; 多具层理,并有尖灭、透镜体等产状。 28.洪积扇(洪积土)的工程地址特征 、山洪夹带大量的泥砂石块 流出沟谷口后,由于沟床纵坡变缓,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降 低,搬运能力骤然减小,所夹带物质在沟口一带形成扇展布的堆积 体,称为洪积扇。规模很大的洪积扇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条 伯件不同的地段; 靠近沟口的粗碎屑沉积地段(I),孔隙大,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 深,承载力较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洪积层外围的细碎屑沉积地段(III),如果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周期 性的干燥,粘土颗粒发生凝聚并析出可溶盐时,则洪积层的结构较 牢固,承载力也比较高; 上述两地段之间的过度带(II),由于经常有地下水溢出,水文地 质条件不良,对工程建筑不利 29.海洋的地质作用及海相沉积物 海洋的地质作用主要有破坏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洋的破坏作用有冲蚀、磨蚀及溶蚀三种。海浪、潮汐和岸流等都 能起破坏作用,其中海浪是破坏海岸的主要力量。绝大部分沉积岩 是在海洋内沉积形成的,所以海洋的地质作用中最主要的是沉积作 用。 30.湖泊的地质作用及湖沼沉积物 湖泊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破 坏作用和沉积作用。 风的作用及湖水的涨落,能产生湖浪及湖流,冲蚀湖岸,使岸 壁破坏。 湖泊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沼泽沉积层中,腐朽植物的 残余堆积占主要地位,主要是分解程度不同的泥炭、淤泥和淤泥质 土,以及部分粘性土及细砂。它们具有不规则的层理。 31.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 力梯度? 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 位线图。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 方向,既是潜水的流向(通常用箭头方向表示)。在潜水的流向上, 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值,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 水力梯度。 32.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 答:防止 土体渗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 减小到允许的程度; 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 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33.风的地质作用和风积土 风的地质作用有破坏、搬运及沉积三种。 风力破坏岩石的方式有下列两种; 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风将地表面的细小尘土、砂料等物质吹走, 使岩石的新鲜暴露,进而继续遭受风化的作用称为风的吹扬作用在 吹扬过程中,风所夹带的砂、砾石对阻碍物进行撞击磨擦,使其磨 损破坏的作用称为风的磨蚀作用。风能将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搬 运的物质有明显的分选作用。在搬运途中,碎屑颗粒因相互间的磨 擦碰撞,逐渐磨圆变小; 风的搬运与流水的搬运是不同的,风可身更高的地点搬运,而流水 只能向低洼的地方托运。风所搬运的物质,因风力减弱或途中遇到 障碍物时,便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土。风积土主要有两种类型; 风成砂或风成黄土。 34.海岸带沉积物的特征 主要是粗碎屑及砂,它们是海岸岩石破坏 后的碎屑物质组成的。粗碎屑一般厚度不大,没有屋理或层理不规 则。碎屑物质经波浪的分选后,是比较均匀的。经波浪反复搬运的 碎屑物质磨圆度好。有时有少量胶结物质,以砂质或粘土胶结占多 数。海岸带砂土的特点是磨圆度好,纯洁面均匀,较紧密,常见的 胶结物质是钙质、铁质及硅质。海岸带沉积物沿海岸往往成条带分 布,有的地区砂土能伸延好几公里长,然后逐渐尖灭。此外,海岸 带特别是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地区常常有淤泥沉积。 35.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种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 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包气带水:指位于潜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地下水,按其存在形式可 分土壤水和上层滞水两类。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 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地 下水 36.什么是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它代表地下水的什么特性? 答: 总矿化度表示水的矿化程度,为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 量,以每升水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总克数(g/L)表示。为了便于 比较,通常按在 105~110oC 温度下将水蒸干后所得干涸残余物的总 含量确定。可可将分析所得阴、阳离子含量相加,求得理论干涸残 余物值。 37.地下水按贮存条件分类 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 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将这两类综合可组成九种不同类型的地 下水。 存在与岩土孔隙内的水称谓孔隙水。孔隙水按其与岩土固相相互作 用的性质和特点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埋藏在岩体裂隙中的地下水,统称为裂隙水。根据裂隙的性质分为: 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三类。 岩溶水是埋藏并运动于可溶性岩石的岩溶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38.岩土的空隙 通常将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联通程度以 及分布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的空隙包括溶隙(地下岩溶洞)、岩体裂隙(节理)和岩石内 部的孔隙,而土体一般只考虑孔隙。 39.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水分的贮存和运移 有关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和防 水性。由于岩土体具有这些水理性质,使得岩土体可以成为含水层、 隔水层或透水层,因而具有不同的工程意义 40.岩土渗透特性及其 测定 达西定律是从试验中建立的,渗透系数至今也只能通过试验来 测定。渗透系数的测定可分为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类。室内测定 岩土的渗透系数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 前者适用于测定透水性强的无粘性土,后者适用于透水性弱的岩土。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错断拉裂全新世纪来的最新地层; 切穿现代地表,造成地形突变; 错断古建筑物,地表疏松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地裂缝,总体延展方 向与基底断层方向大致一致。 41、什么是土的崩解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黏性土在水 中崩散解体的性能,称为土的崩解性,又称湿化性。黏性土崩解的 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均匀散粒状,有的呈鳞片状,有的呈碎块或 块裂状等。 它受到崩解时间的影响。崩解时间短的土体崩解性强,反之崩解性 弱。土的崩解性也受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水溶液的 PH 值、电 解质浓度和极化程度的影响。崩解试验可在室内或野外进行,而在 外试坑中试验最好。 42、简述斜坡变形和破坏的方式。 答:1、斜坡变形以坡体未出现贯通性的破坏面特点,但在坡体各 个局部,特别在坡面附近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裂与错动。从整 体看,并未产生滑动破坏,它表现为松动和蠕动。 松动 蠕动 它包括表层蠕动和深层蠕动两种基本类型。 2、斜坡破坏是指斜坡中出现了与外界界连续贯通的破裂面,被分割 的坡体便以一定加速度滑移或崩落,脱离母体,称为斜坡坏坏。斜 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滑坡。 1)崩塌: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被陡倾结构面分割,并突然脱离母体, 翻液而下,造成岩块互相冲撞、破坏,最后堆积于坡脚而形成 岩堆。 2)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连续贯通的破坏面身下滑动。 43.、判断滑坡的存在及其周界位置的依据。 答:滑坡有其明显的边界和地形特征,在野外可以识别。滑坡地区 常形成一种特殊的滑坡地形,即在较平整的坡面上出现低于周围原 始坡面的环谷状洼 地,后缘顶部有圈椅状陡崖的渭坡后壁; 洼地中往往波状起伏,裂隙、错台等普遍分面; 前部则有稍微隆起且缓坡向前延伸的滑坡舌。它可使河流阶地变位, 阶面突陷、错断,甚至将河流局部堵塞,使河流主河道逼向对岸。 滑坡体的两侧常形成冲沟,呈现“双沟同源”现象。此外,滑坡体 上还会出理醉汉林、马刀树,常有地下水片出露而成为沼泽、池塘。 这些现象可作为判定滑坡的存在及其周界位置的依据。 44.活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答:选择建筑场地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特别是重要的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层上。铁路、输水线路等线 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尽量避开主层层。若工程必须在活断 层附近布置,比较重大的建筑物放在断层的下盘较为妥善。此外, 须选择合适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和尺寸。 45.地震的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 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 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 效应等 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 (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 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 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 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 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 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 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 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 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 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46.地震的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 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放出来的能量越大、则震级越大。 47.地震的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 强烈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强度的村准。 48.岩体结构类型和工程特征 答:整体状结构:整体强度高、 岩体稳定。块状结构:结构面相互牵制,岩体基本稳定。层状结构: 为各向异性体,稳定性较差。碎裂状结构:变形和强度受软弱结构 面控制,稳定性很差。散体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稳定性极差, 接近松散介质。 49.岩溶对工程的影响:1)在地基主要受压层范围内,当下部基岩 面起伏较大,上部又有软土分布时,应考虑其对建筑所产生的不均 匀沉降。 2)当基础砌置在基岩上,因溶隙、落水洞的存在可能形成临空面时, 应考虑地基沿倾向临空面的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3)当基础底板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同时又 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如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不大,水力梯度 小,可以不考虑基岩内的洞穴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4)在地基主要受压层范围内,当溶洞洞体的平面尺寸大于基础尺寸 时,溶洞顶板厚度小于洞跨,岩性破碎,且洞内未被充填物填满或 洞内有水流时,应考虑为不稳定溶洞。 50.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发育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可溶岩层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能力的水和水是 流动的。 岩石的的可溶性取决于岩石的岩性成分和结构。按岩性成分,可溶 岩划分为易溶的卤素盐类、中等溶解度的硫酸盐类和难溶的碳酸盐 类。 岩石的透水性:碳酸盐岩的初始透水性取决于它的原生孔隙和构造 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的溶蚀性主要决定于水溶液的成分,含有碳酸的水,对碳酸盐类 的侵蚀能力比纯水大的、 水的流动性:水的溶蚀能力与水的流动性 关系密切。只有当地下水不断流动,与岩石广泛接触,富含二氧化 碳的水不断补充更新,才能经常保持侵蚀性,溶蚀作用才能持续进 51.在建筑物设计时如何防止地表的变形。 布置建筑物总图时,建筑物的长轴应该垂直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 基础底部应位于统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采用沉降缝 将基础分开。当基础埋深有变化时,应采用台阶,尽量不采用柱廊 或独立柱; 加强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易变形处更应加强。 52.围岩应力计算的普氏理论(FK 法的基本假定) 该理论认为, 岩体中存在着很多纵横交错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 尺寸不等、形状各异、整体性完全破坏的小块岩体。由于岩快间相 互楔入与镶嵌,可将其视为具有一定内聚力的松散体。洞室开挖后 由于应力重新分布,使洞室围岩发生破坏,首先引起顶部岩体塌落。 根据现场观察和模型试验说明,这种塌落是有限的,当洞室顶部塌 落到一定程度后,岩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形成一自然平衡拱,这 就是所谓的压力拱。 53.地下洞室的断面形状和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地下洞室的断面形 状一般有曲线型、折线型和两者的组合型。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 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地应 力的分布特征; 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进洞山体、洞口位置和洞轴线位置的 选择。 54.洞室围岩的变形 弹性与塑性变形 导致围岩变形的根本原因是 地应力的存在。 结构面变形 如果围岩节理、裂隙十分明显或者围岩破坏严重时,节 理、裂晾间的相互错位、滑动及裂隙张开或压缩变形将会占据主导 地位,而岩块本身的变形成分退居次要地位。 围岩流变变形 由于岩石的流变效应十分明显,围岩长期处于一种动 态变化的高应力作用之中,流变也是围岩变形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变形分布规律 从围岩变形与深度的关系上看,变形的分布以洞室的 表面最大,随着深度的加大,变形将趋于零。 55.围岩破坏的形式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地 下天然应力、重分布应力及附加应力,另一 面与岩土体的结构及其 工程地质性质密切有关。 一般情况下,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按其发生的部位,可概括地 划分为顶围(板)悬垂与塌顶、侧围(壁)突出与滑塌、围(板)鼓胀与 隆破、围岩缩经及岩爆 56.围岩变形与洞室开挖引起的洞室外围岩 土体的初始应力的再分布的关系 洞室开挖后,便破坏了这种天然应 力的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围岩失去原有支撑,就要向洞室空间松胀, 结果又改变了围岩的相对平衡关系,形成新的应力状态。作用于洞 室围岩上的外荷,一般不是建筑物的重量,而是岩土体所具有的天 然应力。这种由于洞室的开挖,围岩中应力、应变调整而引起原有 天然应力大小、方向和性质改变的过程和现象,称为围岩应力重分 布。它直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洞室内若有高压水流作用,对围岩 便产生一种附加应力。它叠加到开挖、衬砌后围岩中的应力上,也 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一种因素。 57.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岩体质量指标(RMQ)分类:称 M 法,这种方 法目前虽不太成熟,但它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上都很合理。岩石质 量指标(RQD)分类。岩体地质力学分类。Baiton 岩体分类 58.围岩 压力的概念 洞室围岩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形成塑性变形区,在一定条 件下,围岩稳定性便可能遭到破坏。为保证洞室的稳定,常须进行 支护和衬砌。这样,洞室支护和衬砌结构上便必然受到围岩变形与 破坏的岩土体的压力。这种由于围岩的变形与破坏而作用于支护或 衬砌结构上的压力,称为“围岩压力”。 59 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选择洞轴线位置应考 虑(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 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造条件: 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 应注意分析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 地质条件: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析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 学特性等情况。 60.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二:一是 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 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增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 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61.软土的特性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 其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渗透性小,是一种呈软塑 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软土的天然含水量 w 小于液限 wL; 天然孔隙比 e 大于 1; 压缩系数 a1-2 大于 0.5MPa-1; 不排水抗剪强度 c 小于 20kPa。当软土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并含 有机质,其天然孔隙比 e 大于 1.5 时为淤泥; 天然孔隙比 e 小于 1.5 而大于 1.0 时为淤泥质土。工程上把淤泥和 淤泥质土统称为软土。 62.盐渍土及其危害 盐渍土是指易溶盐含量大于 0.5%或中溶盐含 量大于 0.5%的土。盐渍土对工程上的危害较广泛,可以概括为三个 方面; 即溶陷性,膨胀性和腐蚀性。 6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 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解决三个方面的 问题; 判定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 判定湿陷的类型、判定黄土湿陷的等级。黄土湿陷性的判定是根据 室内侧限浸水压缩试验所测定的湿陷系数,当湿陷系数等于或大于 0.015 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湿陷类型按实测自重湿陷量或按室内 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当实测或计算的自重湿陷量 小于或等于 7cm 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实测或计算 的自重湿陷量大于 7cm 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黄 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按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并参照相应规范确 定。 64.膨胀土的成因及特性 膨胀土是一种特殊的粘性土,常呈非饱和 状态且结构不稳定。粘粒矿物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其最显 著的特征是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其体积变化可占原体积的 40%以 上,且胀缩可逆反复交替 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主要有四个:自由膨 胀率δef、膨胀率δep、收缩系数λs 和膨胀力 Pe 65.膨胀土的判 别 答:我国对膨胀土采用综合判别法,即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特征、 自由膨胀率、建筑物的破坏特征综合判定。 按膨胀土规范规定,当场地具有下列工程地质特征,且自由膨胀率 δef >=40%的土应判为膨胀土。膨胀土的特征如下:1、裂隙发育, 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黏土,在自然 条件下呈坚硬或硬朔状态; 2、多出露于 II 级或 II 级以上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 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3、常见浅层塑性滑坡和地裂,新开挖坑壁易发生坍塌,地裂多为单 向延伸,在斜坡地带多并行于地形等高线。 4、建筑物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 66.冻土的特性 答:1、冻土的特殊物理指标 与一般土不同,冻土 是由 4 种组成,即矿物颗粒、冰、水和气体。除土的常规指标外, 冻土还有以下特征指标。 1)相对含水量 i o .2)冰夹层含水量。3)未冻土含量 w r .4)重量 含水量。5)冰夹层含水量。6)冻胀量 V p 2、冻土的力学特性 冻 土的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未冻土,这是由于冰的胶结作用造成的。 冻土中由于存在未冻水和冰,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土的流变性十分 显著。 冻土在抗剪强度方面的表现与抗压强度类似。 冻土融化后的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 由于冻土的流变性,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变形增大。 67.红粘土的成因及特性 红粘土是指出露地表的碳酸盐类岩石,在 湿热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和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塑性粘 土,它常覆盖于基岩上,呈棕红或褐红、褐黄色。形成过程中,由 于铁铝元素相对集中而演变成带红色的粘性土。 红粘土的状态一般从地表往下逐渐变软,上部往往呈坚硬、硬塑状 态,在深度 6m 以下一般呈软塑状态,因此,红粘土地基往往具有硬 壳层。 红粘土最主要的状态是土层厚度变化很大。红粘土因受基岩起伏的 影响和风化深度的不同,厚度变化很大,水平方向相隔很近,土层 厚度却可相差数米。 红粘土中裂隙普遍发育,竖向裂隙从地表可延伸到 3~6m。裂隙面一 般光滑。由于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土的完整性,将土体切割成块状, 地下水往往沿裂缝活动,对红粘土的工程性质十分不利 红粘土天然 含水量和孔隙比很大,但强度高,压缩低。 68.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 常用的野外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 法、界线追索法及布点法三种。路线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构造线 及地貌单元不知勘测路线,以查明查沿线地质情况的方法。界线追 索法沿地层走向、重要构造线或不良地质现象边界线进行勘探,以 查明地质内容的方法。布点法在地形图上预定布置一定数量能够放 映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观测点的方法。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的 或人工的岩石露头。 69.现场监测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对岩土性状受施工影响而引起变化的监测。 2.对施工和使用中建筑物的监测。 3.对环境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结构、设施等 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提出处理措施。 70.静力触探原理及用途 静力触探(CPT)是将圆锥形的金属探头以 静力方式按一定的速率均匀压入土中,量测其贯入阻力,借以间接 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静力能探的成果主要应用于划分土 层、确定地基承载力,确定土的变形性质及估祘单桩承载力。 71.动力触探的原理及用途 圆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都属动力触探, 即利用一定的落能量,将与探杆连接的金属探头打入土层,一定深 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定土的工程性质。动力触探按锤击能量的大小 不同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四种。 标贯锤击数 N 可用于确定土的承载力,判别砂土的液化及状态,判 别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qu。 72.勘察资料的整理 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是提出勘察报告书和 必要的附件。其内容包括:图件的编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 整理,反演分析,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及编写报告书等 73.勘探的方 法 勘探一般包括坑探、钻探和物探等。 坑探就是挖个坑观看土层情况。 钻探是借助于钻机打钻孔获取地下地质资料,按动力来源,可分为 人工钻和机动钻; 按取土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回转、冲击、回转冲击、振动四种, 钻探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土性及勘察对土样振动程度的要求而定,回 转钻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冲击钻较适用于砂土、碎石土、 振动钻探一般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一般包括电法勘探(电探)、地震波 速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论述题 1、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答: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边坡的形式; 二是组成边坡岩石的岩性、构造; 三是外部因素,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 与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岩层或岩体内存在有 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容易产生 滑坡的土层有胀缩黏土、黄土和黄土类土,以及黏性的山坡堆积层 等。它们有的与水作用容易膨胀和软化,有的结构疏松,透水性好, 遇水易崩解,强度和稳定性容易受到破坏。容易产生滑坡的软质岩 层有页岩、泥岩、泥灰岩等遇水软化的岩层。 构造: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基岩顶 面、古肃蚀面、不整合面、层间错动面、断层面、裂隙面、片理面 等,一般都是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弱面,当斜坡受力情部突然变化时, 都可能成为滑坡的滑动面。 水:水对斜坡土石的作用是形成滑波的重要条件。地表水可以改变 斜坡的外形,当水渗放滑坡体后,不但可以增大滑坡的下滑力,而 且将声速改变滑动面土石的性质。降低其搞剪强度,起到“润滑剂 作用。”风化作用、降雨、人为不合理的切坡或坡顶加载、地表水 对坡脚的冲刷以及地震等,都能促使上述条件发生有利于斜坡土石 向下滑动的变化,激发斜坡发生滑动现象。 2、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崩的渗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基坑涌水、边 坡滑动、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周围岩土体及其建筑物的变形与破坏等 展开分析即可。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 2.地 下水位上升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3.地下水位上升对砂土液化的影响 4.动水压力产生渗透变形(破坏)5.地下水的其他影响:(1)地下 水的浮托作用地下水对地下结构具有浮托作用,必要时需采用抗浮 措施如打设抗浮桩。(2)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当深基坑下部有承压 含水层时,必须分析承压水头是否会冲毁基坑底部的隔水层。(3)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中含有的 SO42-、NH4+、Cl-、 HCO3-等将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流砂:是指向上的动水压力与土的浮重度相等时,土颗粒间的压力 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的现象。 3.、分析冲积平原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答:在工程地质特征上,卵石、砾石及密实砂层的承载波力较高, 作为建筑物地基是比较稳定的。细砂具有不太大的压缩性,饱和进 边坡不稳定。至于淤泥、泥炭和松软的黏性土,如作为地基,则建 筑物会发生较大的沉降,而且沉降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总的来 说,生轭湖及河滩地带因含松软的淤泥及黏性土,工程性质差。但 河漫滩上升为阶地后因干燥脱水,则工程性质能够改善,一 愈老的 阶地工程性质愈好。 山区河谷冲积土:山区冲积物透水性很大,抗剪强度高,实际上是 不可压缩的,是建筑物的良好地基。 山前平原冲积洪积物:沉积物有分带性,近山处为冲积和部分洪积 成因的粗碎屑物组成,向平原低地逐渐变为砾砂、砂以至黏性土。 因此,山前平原的工程地质条件也随分带岩性的不同而变化。越往 平原低处,工程地质条件越差。 4、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 另一下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 等。 (1)矿物成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 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2)结构:岩石的结构特征是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 素。根据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晶联结的 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 另一类是由胶结物联结的岩石,如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等。 (3)构造: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岩石矿物成 分分布的不均匀各种各样的地质界面所决定的。 (4)水: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 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 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浸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 强度受到影响。 (5)风化程度:风化作用可促使岩石的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大,并产 生新风化裂隙,使岩石矿物颗粒间的联结松散和使矿物颗粒沿解理 面崩解,风化作用的这种物理过程,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 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 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5、分析褶皱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答案: 褶皱形成以后,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同时, 在褶皱的斩折端,一般张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在褶皱两翼,岩 层中易产生剪裂隙。由于褶皱构造中存在着不同的裂隙,导致岩层 的完整体受到破坏,因此,褶皱区岩层的强度及稳定性较之原有岩 层有所降低。另外由于转折端更易遭受风和作用的影响,因此,工 程应避免布置在转折端。 褶皱两翼,岩层均为单斜岩层,如果在褶皱两翼开挖形成边坡,可 能导致边坡产生顺层滑动。因此在两翼布设工程应尽量使开挖形成 边坡的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反; 如果边坡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应使边坡的倾角小于岩层 倾角,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